人教版初中政治课件:防患于未然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一政治下学期防患于未然ppt课件

初一政治下学期防患于未然ppt课件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 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 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 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 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 密切的关系 活动二:
我们大家一起寻找校园中,身边 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 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 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不良行 为 打架斗 殴 夜不归 宿 携带管 制刀具 传播淫 秽读物 其他 (学生 举例)
对他人的 危害
对行为人 的危害
对家庭的 危害
对社会 的危害
活动四:七嘴八舌 我国《刑法》这样规定是 否意味着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请大家畅所欲言
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不是因为年龄 小与犯罪无关,而是为了体现人道主义精 神,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那么,如 果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长此下去会有 什么后果
走上犯罪的道路。
会危害社会
我们初中生要想做到远离违法 犯罪,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严格自 律,加强自我防范
2、违法犯罪付出的代价极大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 足。可是,我们在满足自己的愿望时, 如果不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则, 胡作非为,只顾着自己,不顾他人, 只图眼前。不顾长远,对家庭、他人、 社会和自己都是百害无一利的。我们 要从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 远离违法犯罪。
3、要远离违法犯罪
第一目:认清犯罪的危害
活动一: 同学们阅读了教材第97页案例(陈某 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请思考: ①陈某由违纪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 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 ②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 系?

初中政治 防患于未然2 人教版 优秀公开课件

初中政治  防患于未然2 人教版  优秀公开课件
学校方面: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社会方面:社会环境复杂,风气不好。对于一
些不良现象治理不到位等 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不注
意加强自身修养,自制力不强。
怎样做才能使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呢?
1、家庭方面:家长应该关心、教育孩子,及时纠正孩子 的不良行为。
2、学校方面: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道 德法律意识,促使他们自觉矫治不良风气、不良习惯、行 为。
课堂小结 防 认清犯 患 罪危害 于 未 加强自 然 我防范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 要远离违法犯罪
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内容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掩卷沉思!
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原因?
家庭方面:家庭的缺失、溺爱,父母的疏于管 教。父母自身素质差。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 1、为何制定本法?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我们要学会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 限。
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格
行为表现
对他人 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播淫秽 读物
对行为人 的危害
对家庭 的危害
对社会 的危害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危 对行为人的 对家庭的危 对社会的危
这是马加爵在数名警察的押解下从飞机后机舱门走出。随后他将被送往 昆明市第一看守所。
3月16日,马 加爵在三亚看 守所里面对前 来采访的记者 痛哭流涕。
3月16日, 马加爵在三 亚看守所里 给家人写信。
结合马加爵的案例,想一想:从对自己、 对他人、对家庭和对社会等方面,分析犯 罪有哪些危害。
对自己:失去人身自由,毁掉前途
(1)李某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2)从李某的角度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七课防患于未然(ppt)

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七课防患于未然(ppt)
后来,在一次酒席上,他和一青年发生争执,一 拳把对方打倒在地。那位青年因头部撞在椅角上,致 使头骨破裂,医治无效死亡。刘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 受到了刑罚的严厉处罚。
结论: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 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因此, 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 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 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行为表现
对他人 的危害
对行为人 的危害
对家庭 的危害
对社会 的危害
打架斗殴
侵害他人生 命健康权
易走上违法 犯罪道路
影响家庭 正常生活
扰乱公共秩序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播淫秽 读物
可能侵犯他 人合法权益
伤害别人
易害他人身心 健康诱导犯罪
易成为伤害、 抢劫的被害人
易被他人伤害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 的关系。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 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在 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二、加强自我防范
“爱占便宜的小张”(书本99页案例)
讨论:小张思想上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 我们要树立法律意 识,依法自律;加强修 养,践行道德。从小事 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谚语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思考:1、为何制定本法?
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 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而制定的。 2、这部法律有何作用?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 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 是非界限。
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 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课件1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课件1 新课标 人教版

(二)加强自我防范: 1、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 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 2、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 的人。 3、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防 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访谈录 1
问:你好,韦法。我们都知道你父母知识层次较高,对你期望挺大的, 你怎会经常逃学呢? 游戏厅 韦:正是由于爹妈是知识分子,很要面子,我 总是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语文考90分,数学 考99分也不满意。由于考高分没什么乐趣, 我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冷淡,成绩直线下降, 妈妈经常唠叨,爸爸则拳打脚踢。 韦:由于成绩下降,同学、老师都开始疏远我, 我就故意在课堂上捣乱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我给同学起绰号,同学不听我的,或向老师 打小报告我就请他们“吃拳头”。 问:老师同学怎么对待你呢? 韦:老师规定,不允许同学和我说话,让我的课桌在最后一排,任课 老师一上课就让我站在教室角落里,对我不理不睬。
假如…… 假如韦法的闪光点被老师同学发现,提高他的荣誉感、 名誉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了他的人格尊严,也 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韦法; 假如我们尽早地规范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引导韦法正 确上网,也不至于让韦法走上团伙抢劫的违法犯罪的道 路。 假如韦法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才能远离违法犯罪。
从案例中,请你归纳出犯罪的危害性: 破坏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稳定, 对社会: 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破坏家庭和睦、一人犯罪,全家 对家庭: 遭殃。 对个人:自毁前途
二、加强自我防范

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 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 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做一个有 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 罪。

七年级思想品德《防患于未然》

七年级思想品德《防患于未然》

思考: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1)材料1说明了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的人容易违反 法律,走向违法犯罪。 材料2说明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们遵守法律。 (2)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 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自身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 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参考P99)
道德水平,增强法纪观念,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1)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 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 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2)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 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纪的错误,发展 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
阅读教材第98页“小迪的故事”
课堂小结
防 认清犯 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患 罪危害 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 于 未 加强自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然 我防范 我国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
目的和作用 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相同点、区别和联系 是什么?它对我们中学生有何启示?
(1)相同点:都有是违法行为,都有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有应受到法律制裁; (2)区别(不同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应受 到的处罚不同; (3)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个人如果不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错不改,任其 发展下去就会走向犯罪道路。 (4)启示:我们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小树立法律意 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讨论下列不良行为的危害,探讨 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73防患于未然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73防患于未然PPT课件
④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28
2、请你以儿子的 名义给这位父亲回 一封信。
29


可能侵害 易成为伤 令父母担 易导致犯 他人的合 害抢劫的 心焦虑 罪 法权益 被害人
可能伤害 也可能被 令家长担 易导致违
别人
他人伤害 心
法犯罪发

毒害他人身 影响身心健 令父母担心 败坏社会风
心健康诱导 康,走上违
犯罪
法犯罪道路
气,影响社 会安定 24
三、防 患 于 未 然
(二)加强自我防范
22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 对行为人 对家庭的 对社会的
危害
的危害 危害
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授淫秽 读物
23
不良行为 对他人的 对行为人 对家庭的 对社会的
危害
的危害 危害
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 刀具 传授淫秽 读物
侵害他人 易走上违 影响家庭 扰乱公共
的生命健 法犯罪道 正常生活 秩序
12
三、防 患 平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13
14
15
社会 家庭
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社会 治安恶化。
家破人亡
自己
被判刑,对自己今后的正 常学习和工作以及生活造 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16
三、防 患 于 未 然
(一)认清犯罪危害
2、犯罪有什么危害?
(1)要付出代价。 (2)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 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3)要受处罚,年龄小犯罪也要 受处罚。
10
3月16日,马 加爵在三亚看 守所里面对前 来采访的记者 痛哭流涕。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7课第3框防患于未然课件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7课第3框防患于未然课件 新人教版

一、认清犯罪危害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2、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 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思考四:案例中陈某还是一名中学生。有同学认为:
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会受到处罚。这 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 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 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 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 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 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认清犯罪危害
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思考三:陈某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
对社会都有哪些危害?
对自己的危害: 坐牢,失去人身自由,葬送前 途。 对他人的危害:
损害他人财物、导致他人经济损失,危 害他人人身安全、生命安全。
活动二:“病情”陈 述
对家庭的危害: 让家人伤心、失望,甚至危害家人的生命。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
意志不坚强,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 侵蚀;对自己要求不严……
违纪
违法
犯罪
思考二: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
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 示有哪些?
——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 会追求低级趣味,就难免会违纪,发展下去可能违法,甚至于 犯罪。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法纪观念, 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要努力提高道德水平,积极追求上进, 不做违法犯罪的事。
练习反馈
3、小马自小受爷爷、奶奶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 一些不良习气。后来,他从小偷小摸的行为开始, 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最终他与社会上的一 伙“哥儿们”持刀抢劫,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一定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一旦沾染了不良习气就会导致犯罪;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PPT优秀课件

七年级政治防患于未然PPT优秀课件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8页 “小迪的故事”并思考:
1、小迪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2、小迪犯罪所造成的危害有 哪些?
马加爵事件造成哪些危害?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 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有同学认为: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一般不 会违法,又受司法的特殊保护,即使触犯法律 也不会受到处罚的。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97页陈某的案例,交流探讨: 1、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 原因是什么? 2、结合陈某的经历,想一想违纪、违法和犯罪这 三者之间有何联系?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原因: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 足;对自己要求不严;……
联系
违纪
违法
犯罪
启示: 1、要结交品学兼优的朋友; 2、要严于律己,不放纵自己; 3、要遵纪守法。
根据教材第100-101页的父亲写给儿 子的一封信,以儿子的名义给父亲写一 封回信,写出真实想法。
板块三: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
2、今后在生活中,我会 ————————。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我们们身边较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共同 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不 良 行 对他人 对行为人 对家庭

的危害 的危害
的危害
对社会 的危害
打架斗 殴
夜不归 宿
携带管 制刀具
传播淫 秽读物
实话实说:检查自己最近的言行,在哪些方面要亮起红灯?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致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