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三章“平水韵”,具体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以及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音韵的基本知识,提高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方法,理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声韵辨析方法,运用平水韵进行诗词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练习。
3. 例题讲解:以具体诗词为例,讲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声韵辨析和诗词创作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第三章平水韵2. 内容:声母、韵母、声调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诗词创作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声韵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请举例说明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答案:示例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平水韵押韵规律:同一韵部的字在诗词中押韵,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光”和“霜”押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韵辨析和平水韵押韵规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声律启蒙》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音韵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2024年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2024年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材第二章“动物的叫声”。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动物的叫声,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动物叫声的特点;学习儿歌《小猫叫,小狗跳》,感知音律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能够辨别各种动物的叫声,掌握相关的词汇。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模仿,表达自己对动物叫声的感受。
3. 培养幼儿的音律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用词语描述动物叫声的特点。
教学重点:辨别各种动物的叫声,学习儿歌《小猫叫,小狗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动物叫声卡片、录音机、儿歌《小猫叫,小狗跳》的音频。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动物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小动物区,观察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动物叫声卡片,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叫声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播放动物叫声录音,幼儿分辨叫声并说出对应的动物。
4. 学习儿歌《小猫叫,小狗跳》(10分钟)教师播放儿歌音频,带领幼儿学唱,并教做相应的动作。
5. 创作环节(15分钟)幼儿用画纸、彩笔和动物玩具,创作一幅关于动物叫声的场景画。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邀请部分幼儿表演儿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律启蒙——动物的叫声》2. 板书内容:动物叫声词汇儿歌《小猫叫,小狗跳》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叫声。
2. 答案示例:小猫,喵喵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对动物叫声的敏感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动物叫声的认知和模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会用词语描述动物叫声的特点。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学习儿歌《小猫叫,小狗跳》、创作环节。
3. 作业设计: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描述它的叫声。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的第一章节“东”。
教材详细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识别与运用;诗词中的声韵规律;通过诗词鉴赏,理解声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感受声律美。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韵规律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识别;诗词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入声律启蒙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讲解发音要领。
(2)分析诗词中的声韵规律,举例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韵规律。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声律美,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短的诗词,并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律启蒙》第一章节“东”2. 板书内容:(1)声母、韵母、声调基本知识(2)诗词声韵规律(3)诗词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以“东”为主题的诗词。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东,绿意盎然中。
花开满园香,燕舞绕梁空。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声韵规律,体现声律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韵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收集其他以“东”为主题的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2)尝试创作其他声母、韵母组合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韵规律的掌握与运用。
2.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诗词接龙游戏。
4. 作业设计中的诗词创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声韵规律的掌握与运用1. 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讲解要清晰明了,确保学生理解无误。
《声律启蒙》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语言特色和文学价值。
2. 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章:解析《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3. 第三章:分析《声律启蒙》中的对仗技巧,培养学生对对仗艺术的欣赏能力。
4. 第四章: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章: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声韵规律和对仗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第二步: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声韵规律,让学生初步掌握古汉语的声韵知识。
4. 第四步:解读《声律启蒙》中的经典诗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妙。
5. 第五步:布置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具有《声律启蒙》风格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诗句创作和对《声律启蒙》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声律启蒙》的试题,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声律启蒙》原著及其注释本。
2. 参考资料:有关《声律启蒙》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声律启蒙》的相关内容。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与《声律启蒙》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发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趣味游戏、实践练习,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对汉语音韵美的感知,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
教学重点: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声母、韵母、声调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幼儿用书,《声律启蒙》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引导他们关注声音的变化。
(2)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让孩子初步了解发音知识。
2. 新课讲解(10分钟)(1)声母家族:讲解声母的分类,示范发音,让孩子跟读。
(2)韵母乐园:介绍韵母的发音要领,展示常见词语,让孩子模仿发音。
(3)声调游戏:设计趣味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四个声调的发音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拆解和组合。
(2)让孩子跟读,并独立完成拆解和组合任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孩子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对练习。
(2)邀请孩子上台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孩子复述声母、韵母、声调的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孩子在家中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声母家族2. 韵母乐园3. 声调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母、韵母、声调配对练习。
(2)用所学声母、韵母、声调组合成词语。
2. 答案:(1)声母:b、p、m、f;韵母:a、o、e、i、u、ü;声调:ā、ō、ē、ī、ū、ǖ。
(2)例如:bā(巴)、péng(朋)、mā(妈)、fā(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针对发音不准确的孩子进行个别辅导。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对仗等。
2、帮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声律启蒙篇章,提高其记忆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其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声律之美,增强其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声律启蒙中的韵律规则和对仗特点。
(2)熟练背诵经典的声律启蒙段落。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声律知识进行创作。
(2)怎样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声律之美,避免死记硬背。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加深记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声律启蒙中的难点和疑点,促进学生思考。
4、欣赏法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律之美。
5、练习法安排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是否听过古代诗词的吟诵,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韵律之美。
2、知识讲解(1)介绍声律启蒙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讲解声律启蒙中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概念。
例如,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为例,解释“云”和“雨”、“雪”和“风”在平仄和意义上的对仗关系。
(1)教师示范诵读一段声律启蒙,让学生注意语调、节奏和重音。
(2)学生跟读,逐句模仿,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分组诵读,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4、理解与欣赏(1)选取一些经典的对仗句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2)播放声律启蒙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声律的和谐之美。
5、背诵指导(1)将长篇的声律启蒙内容分成小段,让学生逐步背诵。
(2)采用比赛、接龙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背诵积极性。
6、创作练习(1)给出一些简单的词语,让学生尝试按照声律规则进行对仗创作。
(2)鼓励学生模仿声律启蒙的句式,创作一小段自己的作品。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声律知识和重点内容。
幼儿声律启蒙教案

幼儿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感受声律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2、帮助幼儿积累一些简单的对仗词汇和诗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理解声律的基本规则,如平仄、对仗等。
(2)让幼儿能够背诵一些简单的声律启蒙片段。
2、教学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较为抽象的声律概念。
(2)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声律知识。
2、故事教学法讲述与声律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
3、诵读教学法带领幼儿反复诵读声律启蒙的内容,加深记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声律启蒙的相关教材、绘本或图片。
2、制作一些简单的声律卡片,上面写有平仄、对仗的词汇。
3、准备一些与声律相关的音乐或儿歌。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1)播放一段有韵律的儿歌或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拍手或跳动,感受节奏的魅力。
(2)提问幼儿:“你们觉得刚才的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对节奏的感受。
2、初步感知(10 分钟)(1)展示一些声律启蒙的图片或绘本,给幼儿简单讲解其中的内容。
(2)用缓慢而清晰的语调诵读一段声律启蒙,让幼儿倾听,感受其中的韵律。
3、学习平仄(15 分钟)(1)拿出准备好的平仄卡片,向幼儿介绍平仄的概念。
例如,“平”就是声音比较平稳、悠长,像“妈、爸”;“仄”就是声音比较短促、有变化,像“弟、妹”。
(2)通过游戏让幼儿判断一些简单的字是平还是仄。
比如,老师说出一个字,让幼儿举手表示是平还是仄。
4、学习对仗(15 分钟)(1)解释对仗的意思,就是上下两句的词语在意义、词性、结构等方面相对应。
比如“天对地,雨对风”。
(2)展示一些对仗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对仗关系。
(3)让幼儿尝试自己说出一些对仗的词语,如“大对小”“多对少”等。
2024年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

2024年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音阶的认识与演唱、简单节奏的敲击、儿歌学唱以及音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阶的基本概念,能独立演唱C调音阶。
2. 培养学生敲击简单节奏的能力,提高音乐节奏感。
3. 通过学唱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阶的认识与演唱、简单节奏的敲击。
教学重点:儿歌学唱、音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节奏棒、教学光盘、卡片。
学具:小型手鼓、沙锤、儿童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欢快的儿歌,引导学生关注音阶的变化和节奏感。
2. 音阶教学(10分钟)(1)教师用钢琴演示C调音阶,学生跟随演唱。
(2)教师分发音阶卡片,让学生自主练习。
3. 节奏教学(10分钟)(1)教师用节奏棒演示简单节奏,学生跟随敲击。
(2)学生分组,用学具进行节奏练习。
4. 儿歌学唱(10分钟)(1)教师教唱儿歌,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5. 音乐游戏(10分钟)学生分成两队,进行音乐接龙游戏,提高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邀请学生进行音阶演唱和节奏敲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音阶:C调音阶(用卡片表示)2. 节奏:简单节奏(用节奏棒表示)3. 儿歌:歌词及曲谱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长演唱本节课学到的儿歌,并敲击所学节奏。
2. 课后练习:完成一张音阶练习试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如电视广告、动画片等,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课后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音阶的认识与演唱2. 简单节奏的敲击3. 儿歌学唱4. 音乐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音阶的认识与演唱(1)教师用钢琴演示C调音阶时,要强调每个音的音名,如C、D、E、F、G、A、B,以及音高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经典教案——杏琪《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将对子诵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容;《声律启蒙》(节选一)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对子的意思,能够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则对子,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大家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对子。
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
(一)经典回放1、自己来读第一页的对子。
要求将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同桌朗读对子,互相检查,帮助纠正错误。
3、学生齐读。
4、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5、教师讲解不明白的地方。
6、教师读。
7、自己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讲究韵律。
8、抽生朗读,比比谁读得美。
三、温馨点击教师讲解《声律启蒙》的好处。
《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它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四、活动广角1、学生练习背诵。
2、开火车背诵比赛。
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语句?谁来背一背。
五、填写成长袋。
1、如果你能准确、琉璃地朗读,就将“四角星”涂红。
2、如果您能熟练背诵下来,就将“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声律启蒙——一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其中的第一篇“一东”全篇压“o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韵味。
学情分析:通过一二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难以用语言表达。
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
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
在理解方面,三年级要求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古诗文的意思。
我校学生能够根据注释简单理解诗句意思,但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3、通过讲解《声律启蒙》书籍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索,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4、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培养学生温文儒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在修养。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教学难点: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的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东”的部分容。
教学过程:播放《出水莲》音乐,静坐欣赏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趣联引入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1、师讲故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私塾,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2、生:同学们这幅对联里面有哪些对子呢,请你找找。
三: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1、师:大家听到这个故事都笑了,纪晓岚巧妙地用对联讽刺了石先生。
他这么聪明和他从小就爱读书、爱积累知识是分不开的。
在古时候啊,很多小孩子都会对对子,你们看,这就是他们小时候读的书——课件出示。
一起读读(生:声律启蒙)。
2、简单介绍这本书后板书这本书是车万育编写的,声——声音,律——音律节奏。
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
这里的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你们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东)——板书:一东四:学习《声律启蒙》。
1、正字正音、发现韵脚、读出韵律。
(1)师读(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老师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师配乐读)(2)找特点师:好听吗?你感觉哪好听?预设:A、写的特别美。
(你觉得哪句最美,读一读)B、最后一个字重。
师相机:你说出了声律启蒙的一个特点。
(板书:韵)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押韵。
我们一起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
(生读)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板书:律)刚才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
师:同学们一东押的什么韵啊?二冬呢?三江?四支、五为......这就是声律启蒙按韵分篇的特点。
一找到最后一个字就知道它押什么韵了。
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C、字对着或者有节奏。
师相机:字数相对,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这是声律启蒙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相对)。
不仅字数相对,它的容也是相互关联的。
看来鸿对去燕。
来对去,燕和鸿都是(鸟)(3)生自读(正音)师:了解了声律启蒙的这么多特点,你想自己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指读,一人一句。
(纠正字音,节奏、韵律、字音)师:最后一句最难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4)个体读和齐读(节奏)师:刚才我们说了要有韵律,那怎样读出“韵律”呢?(打节奏)师:你想怎样打呢?(生答拍手、跺脚、拍桌子)师:韵律是美的,你拍的时候应该轻一些,美一点。
师:自己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打着节奏读一读。
师:拍手一起来读出韵律。
(生拍手齐读)师评价:你们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味,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读出味道来了,真棒!2、了解容、事物相对,讲解典故,激发想象,读出韵味。
师:这段文字的容,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大家自己看书默读、借助注释,把不明白的地方看一看,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
预设:(1)、蓑师:指蓑衣,谁穿?什么时候穿?看诗句,你还发现什么了?(时间、地点)师:想象着画面,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2)岭北:地名。
还有那个地名?(江东)(3)两鬓风霜:指哪个位置?风霜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白了?起得太早了,早到什么时候才能冻住两鬓呢?(凌晨3、4点)想象着读一读。
最后两句连起来读师:这两句诗句一快一慢、一动一静别有一番韵味。
再读一读。
(4)三尺剑、六钧弓。
师:这和军事有关了,关于三尺剑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
传说是原始天尊创造了宇宙,开辟了修炼的先河,万年之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将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遗产留给了后人。
那就是十地、九门、八宝、七技和六兵。
传说中六兵是宇宙的源头,拥有他们,等于拥有了整个宇宙。
过了很长的时间,宇宙中产生了五族:仙族生活在下,吸收的能量,使自身拥有强大的力量,他们靠努力得到了十地和九门;魔族生活在黑暗中,吸收黑暗的能量,将身体改造成了各族中最完美的身体,他们得到了八宝和七技;人族、妖族、鬼族生活在大山中,用微弱的力量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守护着六种神兵。
和平总是不会长久,力量强大的仙族和魔族,为了重新瓜分遗产,相互征战了几万年,将整个宇宙搞得天昏地暗。
而且将战争推向人、妖和鬼族的地界。
没用很久,大量的人、妖、鬼流离失所,只剩下一部分力量较强的智者依然带着这六种神兵东躲。
战争将要毁灭整个宇宙的时候,人族出现了一个人皇,名字叫做女娲,人们称她女娲娘娘。
她用她无上的法力将魔族和仙族封印在三界中极为狭小却有无限能量的两界中,让他们之间不能往来;她将力量十分弱小的其他三族留在最大的空间中让他们之间相互和平的往来,繁衍生息;她收走了六种惹祸的兵器,将它们藏在三界中最隐蔽的地方,让它们彼此不能相合;她重新分配了原始天尊的遗产:仙界拥有瑶池、天宫,魔族拥有赤水、修罗世界;妖族拥有昆仑;鬼族拥有酆都;人族拥有终南、峨眉、武夷三座灵山和苦海;她将九门分给五族:仙族灵宵宝殿,魔族暗黑之源,妖族昆仑乱世,鬼族幽冥鬼域,人族一宫、一斋、一门、一派、一堂;她将八宝分给仙族2件,魔族两件、人族两件、鬼族一件、妖族一件;她将七种技能用文字记载,分别留在人界(即人、妖、鬼三族生活的那一界)俗世中。
从此,三界和平,没有征战,各族繁衍生息,各司其职。
女娲娘娘随后隐居到自己开创的世界中,安静的睡了。
九门各自从世俗中挑选需要的人才,将门派发扬光大,努力探求世界的各种秘密。
这种和平秩序维持了几万年,直到有一群人的出现,才使这个和平、安详的宇宙偏离了原先的轨道,向着不为人知的方向发展。
(师讲)相对着剑的是弓了。
六钧弓什么意思?要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弓。
想象着读一读。
(5)师生配合读师生对读。
3 、出示图片,进行联想、找到感觉,读出意境。
(1)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
(出示图片)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吗?(2)生描述。
请你带着美美的感觉,好像身在其中的读一读。
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一东里面的诗句呢?你就在这美景中,读一读(齐读)师:你们读出了一东的另一特点(板书:意境)。
想象着画面容,而且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3)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带上韵味,找一找,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容。
(4)指名读,齐读最后一句。
4、师小结:我们了解了一东的特点,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容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