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网络协议原理之V24接口(doc 13页)(完美版)

合集下载

ipv4协议的详解

ipv4协议的详解

ipv4协议的详解协议名称:IPv4协议的详解一、引言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四个版本,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互联网协议之一。

本协议旨在详细解释IPv4协议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式,以及相关的网络层概念和术语。

二、协议概述IPv4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无状态的、分组交换的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传输。

它定义了互联网中每个主机的唯一标识和寻址方式,以及数据包的格式和传输规则。

三、IPv4协议结构1. 版本字段:占4位,用于指示使用的协议版本,IPv4协议为4。

2. 首部长度字段:占4位,用于指示IPv4首部的长度,单位为32位字(即4字节)。

3. 服务类型字段:占8位,用于指定数据包的服务质量要求,如优先级、延迟和带宽等。

4. 总长度字段:占16位,用于指示整个IPv4数据包的长度,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

5. 标识字段、标志位和片偏移字段:用于分片和重组数据包,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传输要求。

6. 生存时间字段:占8位,用于指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大存活时间,以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7. 协议字段:占8位,用于指示数据包中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如TCP、UDP或ICMP等。

8. 首部校验和字段:用于检验IPv4首部的完整性,以保证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9.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字段:分别占32位,用于指示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实现端到端的通信。

10. 选项字段:可选字段,用于扩展IPv4协议的功能和特性。

四、IPv4地址1. IPv4地址格式: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dotted-decimal)的形式表示,如192.168.0.1。

2. IP地址分类:IPv4地址根据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划分,分为A、B、C、D 和E五类地址。

3. 子网掩码:用于将IPv4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以便进行网络划分和寻址。

第03章常见网络接口与线缆(V5.0)

第03章常见网络接口与线缆(V5.0)

第3章常用网络接口与线缆 .................................................................................................................................... 3-13.1 培训目标 ......................................................................................................................................................... 3-13.2 局域网接口及线缆 ....................................................................................................................................... 3-23.2.1 常见局域网类型.................................................................................................................................. 3-23.2.2 以太网的类型 ...................................................................................................................................... 3-33.2.3 10M以太网............................................................................................................................................. 3-43.2.4 快速以太网........................................................................................................................................... 3-73.2.5 千兆以太网........................................................................................................................................... 3-83.3 广域网接口与线缆 ....................................................................................................................................... 3-93.3.1 广域网的类型 ...................................................................................................................................... 3-93.3.2 异步串口与同步串口 ....................................................................................................................... 3-113.3.3 V.35接口规程 ...................................................................................................................................... 3-143.3.4 ISDN BRI接口 ...................................................................................................................................... 3-173.3.5 CE1/PRI接口 ........................................................................................................................................ 3-183.4 光纤、光缆................................................................................................................................................... 3-193.4.1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3-193.4.2光纤...................................................................................................................................................... 3-203.4.3光缆...................................................................................................................................................... 3-213.4.4 常见光纤接头 .................................................................................................................................... 3-223.4.5 光接口连接器 .................................................................................................................................... 3-233.5小结................................................................................................................................................................ 3-24第3章常用网络接口与线缆3.1 培训目标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通用路由平台,华为3Com 自主开发的网际操作系统)支持路由器上的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这两类接口。

I2C,SPI,USB,UART常见接口的原理简析

I2C,SPI,USB,UART常见接口的原理简析

常见接口电路介绍一、I2C总线简介1. 什么是I2C?NXP 半导体(原Philips 半导体)于20 多年前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双向二线制串行通信总线,这个总线被称为Inter-IC 或者I2C 总线。

目前I2C 总线已经成为业界嵌入式应用的标准解决方案,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各样基于微控器的专业、消费与电信产品中,作为控制、诊断与电源管理总线。

多个符合I2C 总线标准的器件都可以通过同一条I2C 总线进行通信,而不需要额外的地址译码器。

由于I2C 是一种两线式串行总线,因此简单的操作特性成为它快速崛起成为业界标准的关键因素2. I2C总线的基本概念1)发送器(Transmitter):发送数据到总线的器件2)接收器(Receiver):从总线接收数据的器件3)主机(Master):初始化发送、产生时钟信号和终止发送的器件4)从机(Slave):被主机寻址的器件其线路结构图如下:如上图示,I2C 总线具有如下特点:1)I2C 总线是双向传输的总线,因此主机和从机都可能成为发送器和接收器。

不论主机是发送器还是接收器,时钟信号SCL 都要由主机来产生2)只需要由两根信号线组成,一根是串行数据线SDA,另一根是串行时钟线SCL3)SDA 和SCL 信号线都必须要加上拉电阻Rp(Pull-Up Resistor)。

上拉电阻一般取值3~10KΩ4)SDA 和SCL 管脚都是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输出结构3. I2C总线的信号传输1)3种速率可选择标准模式100kbps、快速模式400kbps、最高速率3.4Mbps2)具有特定的传输起始、停止条件a)起始条件:当SCL 处于高电平期间时,SDA 从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时产生起始条件。

起始条件常常简记为Sb)停止条件:当SCL 处于高电平期间时,SDA 从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时产生停止条件。

停止条件简记为P3)数据传输从确定从机地址开始a)多个从机可连接到同一条I2C 总线上,它们之间通过各自唯一的器件地址来区分b)一般从机地址由7 位地址位和一位读写标志R/W 组成,7 位地址占据高7 位,读写位在最后。

常用网络协议原理之RIP协议

常用网络协议原理之RIP协议

常用网络协议原理之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局域网中实现路由选择。

它的早期版本由Xerox公司开发,后来被广泛采用并成为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标准。

RIP协议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对于小型和中型网络,因为它易于配置和实现。

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来衡量到达目的地的路径的优劣。

它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并将路由信息广播到网络中的所有节点。

RIP协议基于地址族类(类A、类B和类C)的子网掩码进行工作,其子网掩码的长度决定了网络的范围。

RIP协议通过RIP包来交换路由信息。

RIP包由版本号、命令类型、请求/应答标志、无效路由标志和一组路由表项组成。

RIP包的命令类型包括请求、响应、应答和更新。

请求和响应用于在网络中获取路由信息,应答用于回答请求,更新用于获取网络中的路由信息更新。

RIP协议使用UDP协议运输RIP包,使用端口号为520。

它使用RIP更新消息周期性地广播和接收路由信息的变化。

默认情况下,RIP协议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消息,并通过检查路由表的更新时间戳来确定路由的有效性。

如果路由表中的一条路由信息超过180秒没有更新,RIP协议将认为该路由失效,并将其标记为无效。

RIP协议使用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CIDR)来解决IPv4地址空间的耗尽问题。

CIDR将IPv4地址划分为网络前缀和主机标识两部分,并使用预定义的长度来表示网络前缀的大小。

这样,RIP协议可以更准确地计算网络的范围和跳数,从而提高路由的效率和灵活性。

RIP协议还支持带有认证的路由器之间的邻接关系。

通过配置共享密钥或使用MD5算法进行消息摘要的认证,RIP协议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的路由器之间才能交换路由信息。

尽管RIP协议在配置和实现方面较为简单,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RIP协议只支持最大跳数为15,这限制了RIP协议在大规模网络中的使用。

中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短信网关接口协议(CMPPV2.1.0)全解

中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短信网关接口协议(CMPPV2.1.0)全解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短信网关接口协议C h i n a M o b i l e P e e r t o P e e r版本号: 2.1.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1)4 网络结构 (3)5 CMPP功能概述 (3)6 协议栈 (5)7 通信方式 (5)7.1 长连接 (6)7.2 短连接 (8)7.3 本协议涉及的端口号 (8)7.4 交互过程中的应答方式 (9)8 消息定义 (9)8.1 基本数据类型 (9)8.2 消息结构 (9)8.3 消息头格式(Message Header) (10)8.4 业务提供商(SP)与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间的消息定义 (10)8.4.1 SP请求连接到ISMG(CMPP_CONNECT)操作 (10)8.4.1.1 CMPP_CONNECT消息定义(SP→ISMG) (10)8.4.1.2 CMPP_CONNECT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11)8.4.2 SP或ISMG请求拆除连接(CMPP_TERMINA TE)操作 (11)8.4.2.1 CMPP_TERMINATE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11)8.4.2.2 CMPP_TERMINATE_RESP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11)8.4.3 SP向ISMG提交短信(CMPP_SUBMIT)操作 (12)8.4.3.1 CMPP_SUBMIT消息定义(SP→ISMG) (12)8.4.3.2 CMPP_SUBMIT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13)8.4.4 SP向ISMG查询发送短信状态(CMPP_QUERY)操作 (14)8.4.4.1 CMPP_QUERY消息的定义(SP→ISMG) (14)8.4.4.2 CMPP_QUERY_RESP消息的定义(ISMG →SP) (15)8.4.5 ISMG向SP送交短信(CMPP_DELIVER)操作 (15)8.4.5.1 CMPP_DELIVER消息定义(ISMG→SP) (15)8.4.5.2 CMPP_DELIVER_RESP消息定义(SP → ISMG) (18)8.4.6 SP向ISMG发起删除短信(CMPP_CANCEL)操作 (18)8.4.6.1 CMPP_CANCEL消息定义(SP → ISMG) (18)8.4.6.2 CMPP_CANCEL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18)8.4.7 链路检测(CMPP_ACTIVE_TEST)操作 (18)8.4.7.1 CMPP_ACTIVE_TEST定义(SP → ISMG或ISMG→SP) (19)8.4.7.2 CMPP_ACTIVE_TEST_RESP定义(SP → ISMG或ISMG→SP) (19)8.5 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之间的消息定义 (19)8.5.1 源ISMG请求连接到目的ISMG(CMPP_CONNECT)操作 (19)8.5.2 源ISMG请求拆除到目的ISMG的连接(CMPP_TERMINATE)操作 (19)8.5.3 链路检测(CMPP_ACTIVE_TEST)操作 (19)8.5.4 源ISMG向目的ISMG转发短信(CMPP_FWD)操作 (19)8.5.4.1 CMPP_FWD定义(ISMG→ ISMG) (19)8.5.4.2 CMPP_FWD_RESP定义(ISMG→ ISMG) (22)8.6 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与汇接网关(GNS)之间的消息定义 (23)8.6.1 ISMG请求连接到GNS或GNS请求连接到ISMG(CMPP_CONNECT)操作 (23)8.6.2 ISMG请求拆除到GNS的连接或GNS请求拆除到ISMG的连接(CMPP_TERMINA TE)操作238.6.3 ISMG向汇接网关查询MT路由(CMPP_MT_ROUTE)操作 (23)8.6.3.1 CMPP_MT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3)8.6.3.2 CMPP_MT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3)8.6.4 ISMG向汇接网关查询MO路由(CMPP_MO_ROUTE)操作 (24)8.6.4.1 CMPP_MO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4)8.6.4.2 CMPP_MO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4)8.6.5 ISMG向汇接网关获取MT路由(CMPP_GET_MT_ROUTE)操作 (25)8.6.5.1 CMPP_GET_MT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5)8.6.5.2 CMPP_GET_ 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5)8.6.6 SMG向汇接网关获取MO路由(CMPP_GET_MO_ROUTE)操作 (26)8.6.6.1 CMPP_GET_MO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6)8.6.6.2 CMPP_GET_MO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7)8.6.7 ISMG向汇接网关更新MT路由(CMPP_MT_ROUTE_UPDATE)操作 (27)8.6.7.1 CMPP_MT_ROUTE_UPDA TE消息定义(ISMG→GNS) (28)8.6.7.2 CMPP_MT_ROUTE_UPDA 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8)8.6.8 ISMG向汇接网关更新MO路由(CMPP_MO_ROUTE_UPDATE)操作 (29)8.6.8.1 CMPP_MO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ISMG→GNS) (29)8.6.8.2 CMPP_MO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9)8.6.9 汇接网关向ISMG更新MT路由(CMPP_PUSH_MT_ROUTE_UPDA TE)操作 (30)8.6.9.1 CMPP_PUSH_MT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GNS→ISMG) (30)8.6.9.2 CMPP_PUSH_MT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ISMG → GNS) (31)8.6.10 汇接网关向ISMG更新MO路由(CMPP_PUSH_MO_ROUTE_UPDA TE)操作 (31)8.6.10.1 CMPP_PUSH_MO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GNS→ISMG) (31)8.6.10.2 CMPP_PUSH_MO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ISMG → GNS) (32)8.7 系统定义 (32)8.7.1 Command_Id定义 (32)8.7.2 错误码使用说明 (33)8.7.3 ISMG与GNS之间消息使用的错误码定义 (33)8.7.4 GNS上路由信息的Route_Id的编号规则 (34)9 附录1 短信群发功能的实现 (35)10 附录2 GNS协议目前实现说明 (35)11 修订历史 (37)前言本规范规定了移动梦网短信业务开展过程中各网元(包括ISMG、GNS和SP)之间的消息类型和定义,目前为2.1.0版本,是在原来2.0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

2.4g无线通信协议

2.4g无线通信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4g无线通信协议篇一:无线技术知识2.4g无线技术知识2.4g与其他无线技术对比●从理论上来讲,2.4ghz是工作在ism频段的一个频段。

ism频段是工业,科学和医用频段。

一般来说世界各国均保留了一些无线频段,以用于工业,科学研究,和微波医疗方面的应用。

应用这些频段无需许可证,只需要遵守一定的发射功率(一般低于1w),并且不要对其它频段造成干扰即可。

●ism频段在各国的规定并不统一。

而2.4ghz为各国共同的ism频段。

因此无线局域网(ieee802.11b/ieee802.11g),蓝牙,zigbee等无线网络,均可工作在2.4ghz频段上。

●大家所谓的2.4g无线技术,其频段处于2.405ghz-2.485ghz(科学、医药、农业)之间。

所以简称为2.4g无线技术。

●2.4g免费频段是什么意思免费频段,是指各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尽可能与世界其他国家规定的一致性,而划分出来的一个频段,专门用于工业,医疗以及科学研究使用(ism频段),不需申请而可以免费使用的频段。

我们国家的2.4g频段,就是这样一个频段。

然而,为了保证大家都可以合理使用,国家对该频段内的无线收发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功率做了相应的限制。

例如在城市环境下,发射功率不能超过100mw。

●2.4g无线键鼠收发模块挪威著名芯片厂商的nRF24l01无线收发芯片nRF24l01是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2.4~2.5ghzism 频段。

工作电压为1.9~3.6V,有多达125个频道可供选择。

可通过spi写入数据,最高可达10mb/s,数据传输率最快可达2mb/s,并且有自动应答和自动再发射功能。

和上一代nRF2401相比,nRF24l01数据传输率更快,数据写入速度更高,内嵌的功能更完备。

芯片能耗非常低,以-6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只有9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2.3ma,多种低功率工作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

网络四层协议

网络四层协议

网络四层协议网络四层协议是指分别在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对网络通信进行协调和管理的一组协议。

这四层协议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网络层协议(IP)、数据链路层协议(Ethernet)和物理层协议(IEEE 802.3)。

首先,传输层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通过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来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

TCP在传输数据前会建立一个连接,并在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

它还提供流量控制的功能,通过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确保接收方不会因为接收数据过快而出现丢包现象。

另外,TCP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最常见的应用层协议HTTP,FTP和SMTP都是基于TCP的。

其次,网络层协议(I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主要负责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送到目标地址。

IP协议通过分配唯一的IP地址给每台计算机,并定义了如何进行路由选择,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到达目标地址。

IP协议还提供了一种多路复用的机制,使得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同时使用网络资源。

最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是IPv4和IPv6。

第三,数据链路层协议(Ethernet)是一种面向帧的协议,主要用于在同一网络中的主机之间进行通信。

它负责将传输层的数据分组封装成帧,并通过物理层传输。

Ethernet协议在帧中包括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用于标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

此外,Ethernet协议还负责进行数据的差错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最后,物理层协议(IEEE 802.3)是一种定义了网络硬件设备如何电气传输信号的协议。

它规定了网络设备之间的传输介质、电压和速率等参数。

物理层协议的实现主要包括传输媒介(如光纤、电缆等)、信号变换和调制解调等技术。

综上所述,网络四层协议是一种在网络通信中起到协调和管理作用的一组协议。

传输层协议(TCP)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网络层协议(IP)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数据链路层协议(Ethernet)负责在同一网络中的主机间进行通信;物理层协议(IEEE 802.3)则规定了网络硬件设备的传输规范。

网络接口特性及应用

网络接口特性及应用

网络接口的特性和应用网络接口虽然不是网络的核心部件,但是它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没有网络接口就没有网络的应用。

网络接口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标准化,只有使用标准化的网络接口才能实现网络和终端以及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从事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维护的人员会经常面对网络接口的问题,网络故障的相当一部份都是属于通信信道和网络接口的,因此了解网络接口特性对于我们在设计中正确选择网络接口类型,在网络维护的工作中准确判断和迅速排除故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下面为大家简要介绍网络接口的基本特性和应用知识。

1.网络接口概述网络接口通常指的是网络用户设备(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接口,但是广泛意义上也包括网络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和各种复用器)之间的接口。

一个网络接口应当包括OSI模型定义的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各种功能,需要由网络接口硬件和软件共同完成这些功能,但是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谈物理层和硬件方面的功能。

网络接口需要区分DTE(网络终端设备)和DCE(网络电路终接设备),这是因为DTE和DCE在功能上具有不对称性,比如,我们在定义网络接口的发送数据线的时候,对于DTE来说,它是从该接口线发送数据,而与之对应的DCE来说,该接口线实际上是在接收数据(我们仍然称它为发送数据线)。

在执行通信协议的控制过程时我们常常设定DTE为命令发送方,而DCE作为响应方(或指示方)。

DTE和DCE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DTE 接口 DCE图1 网络接口的DTE和DCE属性我们在作网络设备接口配置时经常会有设定接口的DCE和DTE属性的问题,建议大家参考以下原则:●网络接口在同一层总是DTE和DCE相连;●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永远设定为DTE,调制解调器永远设定为DCE;●网络内部,网络节点设备和网络节点设备连接时,需要将一端设置为DTE,然后另一端设置为DCE;●当必须DTE和DTE或者DCE和DCE直接相连时,需要使用特制的交叉电缆连接;●网络接口总是DTE和DCE相连的概念适用于OSI的不同层,有的网络接口在物理层设定为DTE但是在链路层或高层需要设定为DCE,出现一个接口在不同层的设置不同的情况,如图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24接口目录V.24接口协议属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协议,它包括了接口电路的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

终端或计算机称为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eminal equipment),调制解调器称为DC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1 功能特性ITU-T V.24建议定义了接口电路的名称和它们的功能,包括100系列接口线和200系列接线;前者适用于DTE与调制解调器(DCE)之间、DTE与串行自动呼叫/自动应答器(DCE)之间的接口电路;后者适用于DTE与并行自动呼叫器(DCE)之间的接口电路。

1.1 100系列接口线(与RS-232C对照)100系列接口线是V.24基本的通用接口线,它分为四部分:地线、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RS-232C和V.24100系列相近,如表1所示。

表1 V.24和RS 232对照接口线类型V.24接口线代码(针)RS 232接口线接口线名称方向DTE→DCE DCE→DTE地线101(1)102(7)AAAB保护地线 PG信号地线 SG数据线103(2)104(3)118(14)119(16)BABBSBASBB发送数据 TXD接收数据 RXD辅助发送数据辅助接收数据√√√√控制线105(4)106(5)107(6)108/1(20)108/2(20)125(22)109(8)110(21)111(23)112(18)120(19)121(13)122(12)140141142CACBCC无CDCECFCGCHCISCASCBSCFRLLLTM请求发送 RTS允许发送 CTS数据设备准备 DSR把数据设备接至线路数据终端准备 DTR振铃指示(呼叫指示) CI(RI)接收线路信号检测 DCD信号质量检测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TE)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CE)辅助请求发送辅助允许发送辅助接收线路信号检测远地环回本地环回测试方式√√√√√√√√√√√√√√√√定时线113(24)114(15)115(17)DADBDD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TE) TXC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CE) TXC接收信号码元定时(DCE) RXC√√√1.1.1 地线●101线(AA)——保护地线 PG这条线连在设备机壳上,也可以与外部大地相连。

●102线(AB)——公共信号地线 SG该线为所有除了101线以外的100系列接口电路提供一个基准电位。

在数据通信设备中,信号地线连到一点,通常用跨接线的方法把这点连到101线上。

1.1.2 数据线●103线(BA)——发送数据线 TXD DTE→DCE该线是DTE向DTE发送数据的接口电路。

当103线保持OFF状态时,不能发送数据。

只有当105线、106线、107线、108/l或108/2线处于接通状态(ON状态)时,103线才能接通,DTE才能把要发送的数据送到此线上。

●l04线(BB)——接收数据线 RXD DCE→DTE该线是DCE把从线路上收到的模拟信号变成数据信号后送给DTE的接口电路。

为了防止把强噪声当作信号送给DTE,由109线先检查输入信号的电平范围,检查合格后109线接通,这时104线才能接通接收数据。

若109线处于OFF状态,104线也必须处于OFF状态。

1.1.3 控制线●105线(CA)——请求发送线 RTS DTE→DCE该线用于DTE对DCE发送功能的控制。

105线接通(ON状态)时,DCE处于发送方式,若有调制器,将发送载频信号; 105线断开(OFF状态)时,表明DTE不想发送数据。

当DTE要求发数据或正在发送数据时,105线都要保持ON状态。

●106线(CB)——允许发送线 CTS DCE→DTE该线上的信号是DCE发出的,它是DCE收到DTE的RTS信号后延迟一段给定时间后对DTE的回答,响应105请求发送信号,ON状态表明DCE已准备好发送数据,可以接收来自DTE的数据并发送出去;OFF状态表明DCE不能发送数据。

●107线(CC)——数据设备准备 DSR DCE→DTE这个信号是DCE送给终端设备的,告诉终端本地通信设备的状态。

当它处于ON时,表明本地DCE已和通信信道接通,处于数传模式,不处于测试、对话或拨号方式。

自动拨号MODEM 在拨通对方的DTE时给本地DTE发此信号。

107线处于OFF状态时时,表示MODEM准备工作没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125线(呼叫指示)可以动作,进行自动呼叫接收,并进行自动应答,107线信号的ON状态是由108/l或108/2的ON送到MODEM后,由MODEM 产生的。

为了使107保持ON状态, 108/l或108/2必须处于ON状态。

●108/l线——把数据设备线路(RS-232C标准中无对应接口线) DTE→DCE该线上信号控制DCE接到线路或与线路断开。

108/l变为ON状态,则MODEM立即和通信线路接通,同时使107线变为ON;108/l变为OFF状态,则103线上所送的数据发送完后,MODEM和通信线路断开连接,但125线可以动作,也就是说MODEM可以接收从线路发来的呼叫信号,并由125线送到DTE。

108/l一旦变成OFF状态,则在107变成OFF以前,它不能再转入0N状态。

●108/2线(CD)——数据终端准备 DTR DTE→DCE该线也是对DCE接通或断开线路进行控制。

108/2处于ON状态表示DTE已做好准备,但不能命令DCE连接到线路上,要使DCE连接到线路上,必须有一个辅助信号。

DCE对于呼叫能自动应答,当收到远端来的振铃信号或收到自动呼叫设备发来的成功信号时,DCE才能和线路接通。

108/2变为OFF状态时,在103线传送的数据传送完毕后,DCE和通信线路断开。

108/1和108/2这两条接口线只能用其中一条。

当108/l或108/2一旦转变为OFF状态时,在107变成OFF状态之前,它不能转变为ON状态。

从DTE的角度来看,用108/l或108/2来控制DCE与线路接通与否的方法是有区别的。

108/l从OFF变成ON,DCE就自动和线路接通,而108/2接通时,如果没有辅助信号,DCE并不与线路接通。

在用交换线路进行数据通信时,使用108/l要特别注意。

通信结束,108/l变成OFF状态,若在线路被切断后,又错误地变成ON状态,则这条线路就成为占线状态,其它数据终端设备发的呼叫信号就不能通过。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通常希望使用108/2。

如果交换线路所用的MODEM是自动工作的则某个交换机一发出呼叫信号,125线就变成QN状态,这时108/2若是ON状态,MODEM就和线路接通,可以进行通信了。

●109线(CF)一一接收线路信号检测(数据载波检测)DCD DCE→DTE该线信号表示从通信线路收到的载波电平是否在合适的规定范围内。

109线为ON状态,表示接收信号在规定范围内,DCE已正确接收到远程DCE传来的载波信号,此时104线的数据是有效的;109线为OFF状态时,表示接收到的载波信号不在规定的范围,此时不能接收)104线上的数据。

●110线(CG)一一信号质量检测SQD DCE→DTE该线信号处于OFF状态时,表示传输中有较高的错误概率;当该线信号处于ON状态时,表示错误概率较低。

●l1l线(CH)———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TE) DTE→DCE该线用于从双速率同步或异步DCE的两个数据信号速率中选择一个速率。

当111线被DTE置成ON状态时,选择较高的速率,置成OFF时选择较低的速率。

●112线(CE)——数据信号速率选择(DCE) DCE→DTEll2线的功能与111线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112线由DCE来设置,用来选择DTE的两个基本点信号速率,以便与DCE的速率相一致。

它们在接口中使用同一脚号,只能由一个电路起作用。

●125线(DCE)一一振铃指示CI DCE→DTE该线信号表示DCE是否正在接收远程站的呼叫。

ON状态表示呼叫信号正在被接收,OFF 状态表示不在接收呼叫信号,它的操作不受108/2线OFF状态影响。

这一信号通常只在交换网上传输时使用,交换网上的MODEM都设计成带有振铃指示电路。

在人工呼叫和应答下125线不用。

●140线(RL)一一环测/维护测试 DTE→DCE该线上信号用来启动、释放DCE中的LOOP2或其它维护测试状态。

ON状态表示建立LOOP2或维护测试,OFF状态将使LOOP2或维护测试状态释放。

●141线(LL)一一本地环测试 DTE→DCE该线上信号用来控制DCE的LOOP3测试状态。

ON状态表示建立LOOP3的测试状态,OFF 状态表示不处于维护测试状态,可以传输数据。

1.1.4 定时线定时线在同步方式时用,是传送数据信号定时信息的信号线,此信号线有发送端控制和接收端控制两种。

在异步方式时,定时线未定义。

●113线(DA)——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TE) TXC DTE→DCE该线是把发送数据的码元定时信号送给MODEM。

使用此线时,对MODEM来说叫外同步。

该线上的定时信号是占空比为1的方波,从ON状态至OFF状态的跃变应对准103线上信号元的中点,如图1(a)所示。

因此,码元定时的周期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在107线为ON状态时,113线必须不断地提供定时信号;107线为OFF时,113线可以提供定时信号,也可以个提供。

●114线(DB)一发送信号码元定时(DCE) TXC DCE→DTE该线是把发送数据的码元定时信号送给DTE。

对MODEM来说是内同步。

114线和113线基本相同,区别在于113上的定时信号由DTE产生,送给DCE;而114上的定时信号由DCE 产生,送给DTE。

此外,114从ON到OFF的变化点表示103上信号码元的终了,如图1(b)所示。

113线和114线只能选用其中的一条。

115线(DD)——接收信号码元定时RXC DCE→DTEMODEM用该线把它产生的接收信号码元定时送给DTE,该定时信号也是方波。

由ON到OFF状态的跃变点对准104线上每个码元信号的中点,如图1(c)所示。

图1 发、收定时和数据关系109线处于ON状态时,MODEM要不断向115线提供定时信号。

109线变为OFF状态后,这个定时信号可以保留一段时间。

以上100系列接口线是V.24建议接口线的主要部分,另外V.24建议还有一些反向信道信号线。

118线(SBA)——辅助发送数据 DTE → DCEll9线(SBB)——辅助接收数据 DCE → DTE120线(SCA)——辅助请求发送 DTE → DCE121线(SCB)——辅助允许发送 DCE → DTE122线(SCF)——辅助接收线路信号检测 DCE → DTE以上反向信道信号线的意义和正向信道对应信号线的意义相同.一般情况下,接口电路经常使用的有12条信号线,其中发送码元定时长采用内同步,为一般的MODEM中都有发送时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