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方言

唐山方言
唐山方言

唐山方言集合

唐山话翻译

地起根本来

咧儿昨天

侯生下午

晌或中午

竟儿故引儿故意

知不道(奇怪的变调)不知道

拢梳梳子

各应讨厌

逗快列表达“根本就不是”

家伙雷仄感叹词

本个儿

胰子香皂

虾或吓唬

些很喜欢

那可本儿那可不

还试跌还是的

疵勒火差劲

3起儿3楼

死儿去去死

逗不告儿你就不告诉你

尊(zun4)俊

坷碜难看

尖聪明

后紧后背

羊蹦类似挑衅,招惹对方的行为

歇打

凿,掴(guai1),擂捶打的动作

大播娄子等于大嘴巴子

扁了勾一种绿绿的扁扁的蚂蚱

唧了猴蝉的幼虫

蝎虎鲁子壁虎

和么青蛙

老戒癞蛤蟆

锄锨铁锹

松(一种奇怪的变调)形容某人胆子小或者软弱上坎上方

一直赶一直

不嘎古不错

脑心恶心

脑袄

别něng咧别弄了

听听用鼻子闻闻

瞅瞅看看

恩的表示肯定

鹅地表示肯定

花叉(cha3)偶尔

叉(cha3)花还是偶尔

曲披

监着兼着?

现拨情儿类似于闲情

瞎掰撒谎

脑瓜仁儿脑袋的里面

内陆式儿的那种样式的

好么牙儿的好好的,突然...

长虫蛇

崽儿了? 怎么了?

能得嘎给儿鼻屎

耳蝉耳屎

屎八决Sh*t

hai bo 害拨~~~

歇很喜欢

吃闷儿吃奶,闷儿的意思就不解释了..

欠儿屁类似于“羊蹦”,但更注重于语言上的挑衅闷得儿密睡觉

崩锅儿ML

台楼藏起来

钱串子蜈蚣

拿子脏

狗么失的别说话

个儿个儿,唧葛儿自己

痴模糊眼屎

中行

推,踢,忒很

治这么

揍啥干什么

介比儿邻居

揍干饭做米饭

后又不要

hou1 咸

盐镜儿食盐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借笔儿”意思是(B)

A 倒霉

B 隔壁

C 借书 D搞对象

2 “抽或冷责”意思是(C)

A 打架

B 天冷了

C 突然

D 马上

3 “那泽”的意思是(A)

A 脏 B臭 C丑

4 “五介黑介”意思是(B)

A 新年

B 除夕

C 元宵节 D腊八

5“饿跌”意思是(D)

A 饿了

B 摔倒

C 输了 D承认

6“竟呼影儿叠”意思是(D)

A 没影的事

B 大声呼喊

C 身法快

D 故意的

7“喊们丫儿的”意思是(C)

A 叫孩子们

B 不会说话

C 无缘无故的 D特殊的

8“能的诶”意思是(A)

A 鼻涕

B 口水

C 眼泪

D 耳屎

9“老收”意思是(B)

A 爸爸

B 小叔

C 司机

D 邻居

10“岔花的”意思是(B)

A 买花的

B 偶尔的

C 岔路

D 不懂事

三翻译句子(40分每句4分)

1明天回家(翻译唐山话) ——明个家去

2我夏天喜欢光着上身(翻译唐山话) ——我夏天喜欢光膀子

3你在干什么(翻译唐山话) ——你揍啥捏

4我明天晚上走(翻译唐山话) ——我明个黑介走

5昨天晚上恶心去卫生间吐了(翻译唐山话) ——令个黑介袄心去茅房吐咧6小王八子儿操迭(意译普通话)——王八草地

7斗制闷点儿(意译普通话)——就这么点儿

8你崽儿直奔揍叠(意译普通话)你怎么这么不人揍的

9你制个棉猴宰哪学么叠(意译普通话)你这个棉袄在哪里买的

10地起根儿些叠也昧掂着还拨你也(意译普通话) --NO

河北唐山方言土语词汇

河北唐山方言土语词汇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河北唐山方言土语词汇,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唐山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河北“土语群”中的唐山语系统。具体到唐山境内的10县5区两个农场,大体分3种方言,一种是唐山方言,含丰润、玉田、遵化,唐山市区;一种是乐亭方言,含滦县、乐亭、滦南、丰南、唐海地区;一种是迁西方言,含迁安、迁西地区。 前天:前儿个 拂晓:傍亮儿 黎明:挑哨儿前儿 中午:晌午、晌火 过午:过晌儿、晌火歪 傍晚:傍黑歇、擦黑儿、后晌黑 夜晚:黑歇、黑家 一个月左右:个月期程 何时:多前儿、多咎、多怎 现在:马抡前儿 时间太远:猴年马月

昨晚上:夜儿黑介 一些日子:这程子 除夕:午年黑家、午节黑介 什么时候:多前儿 过些日子:改日 年底:年底下、年根下、年根前儿 日历:月份牌儿 东边:东半拉 上边:上音个 大雨:箭杆子雨 鹅毛大雪:棉花套子雪 细雨:牛毛雨 气候:天道 公马:儿马、儿马子 公牛:牝牛、犍子 公猪:跑拉、跑卵子、骚拉子、豕宗儿公狗:牙狗 公猫:郎猫儿 大牲畜:头伕 蜗牛:牛磨磨儿 蝌蚪:蛤蟆卡吃儿、蛤蟆科子 泥鳅:泥巴沟、泥钻子

壁虎:蝎虎鲁子 蜈蚣:钱串子 跳蚤:狗崩子 鲫鱼:叽咕拉儿、刮子 螃蟹;螃盖、螃开、螃改 猫头鹰:咕咕鸟、夜猫子、猫葫芦头蜻蜓:蚂螂 螳螂:刀螂、猴螂 额:天棱盖子、脑瓜门子、兴火 门子 膝盖:拨楞盖子 眼屎:眵沫糊 鼻涕:脓带 乳房:妈妈 接吻:亲嘴 私生子:麦猫儿 游手好闲人:唠叨帮子、油不楞子无用人:废物鸡、脓包、熊蛋包 吃亏的人:冤大脑袋 无骨气人:松包 客人:且 狡猾的人:油子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

第三章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 第一节词汇差异的表现 汉语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例如,北京叫“白薯”的,济南叫“地瓜”,太原叫“红薯”,西安叫“红苕”,宝鸡叫“红芋”,武汉叫“苕”,扬州叫“山芋”,广州叫“番薯”。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词形差异 词形差异表现在词根、词缀或语素顺序不同三个方面。 首先看词根差异“吃饭”的“吃”,梅县、广州和福州等地说“食”。“狗”福州说“犬”。“书”厦门说“册”。“锅”,苏州、温州、广州、梅县人说“镬”,福建人说“鼎”。“闻”,南昌、温州说“嗅”,梅县、厦门说“鼻”。“喝”,广州人说“饮”。“走”,梅县、广州、厦门说“行”。“跑”,广州、厦门说“走”。“眼睛”,潮州说“目”。“眉毛”,潮州说“目毛”。“翅膀”,温州、广州、厦门、潮州说“翼”。“筷子”,温州、厦门、福州说“箸”。 再看词缀差异。 “鼻子”,苏州、温州说“鼻头”。“锄”,武汉、广州、厦门说“锄头”。“金子”,温州、潮州、福州说“金”。“木头”,广州说“木”。 最后看语素顺序差异“客人”,温州、长沙、南昌、梅县、广州、厦门、福州说“人客”。“公马、公驴、公羊”,广州、厦门说“马公、驴公、羊公”。“母马、母驴、母羊”,厦门、福州说“马母、驴母、羊母”。 二、词义差异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个方面,非理性意义又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 首先看理性意义的差异词义的范围大小在不同方言可能会有差异。苏州话“馒头”和“包子”不分,都叫“馒头”,要区别,“馒头”叫“大包子馒头”或“实心馒头”。长沙话“苍蝇”和“蚊子”都叫“蚊子”,要区别,“苍蝇”叫“饭蚊子”,“蚊子”叫“夜蚊子”。梅县、广州、厦门和福州“肥”和“胖”不分,都叫“肥”(香港演员沈殿霞“肥肥”)。 下面看非理性意义中的感情色彩差异“老头儿”和“老头子”,北京话和济南话前者带褒义,是爱称,后者带贬义,是憎称。合肥、扬州和南昌只说“老头子”,没有贬义。 再看语体色彩差异官话方言里,偶尔也说“何如”、“未曾”、“见笑”、“系”(某某人系陕西凤翔县人),显得文言味很重,带有书面语色彩。但在福州(何如:怎么样),莆田话(未曾:还没有),厦门(见笑:羞耻),广州(系:是)都是十分通俗的口语。 最后看形象色彩差异“萤火虫”,苏州话叫“游火虫”,南昌叫“夜火虫”。“香蕉”,梅县、厦门、潮州又叫“弓焦”。“黄瓜”,厦门叫“刺瓜”,潮州叫“吊瓜”。 三、形义无关 有些概念在某些方言用一个词表达,在某些方言必须用词组来表达,或者根本不存在这个概念。例如,“回家”在一些方言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凤翔话只能说“回来”、“回去”,上海话只说“转去”、“转来”,厦门话只能说“倒去”、“倒来”。又比如,上海话的“拆烂污”比喻不负责任,把事情弄得难以收拾,西安话中就没有相对应的说法。 思考题: 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第二节词汇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总起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现实现象的影响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 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 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 1. [ni:]。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即: b p m f d t n l g k [gn] h j q [ni:] x zh ch sh r z c s 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语音多出的声母就是人们熟知的翘舌音:zh、ch、sh。因此,四川方言中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在学说普通话时,都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能从自己的全部z、c、s中,准确剥离出zh、ch、sh来。 " 大多数"以外的少数地区,即由自贡市市区及富顺县,内江的隆昌县及宜宾县北部(靠近自贡市区部分)、泸县靠近富顺县的边界地区组成的连片翘舌音地区;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

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 王振全(男,1951年生,副教授,唐山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摘要:唐山方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它以语音平重、调门坦直、词语诙谐为特征,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近年来,许多作品因使用唐山方言而增加了不少艺术魅力。研究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更好地发挥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每个语言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风格和特点;方言的形成;科学运用 唐山方言作为地方性语言,是我国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脉,是我国语言大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对丰富和发展汉语语汇,繁荣民族文化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一、唐山方言具有特殊的风格和特点 唐山方言属于汉语北方语系,主要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但在语音、语调、节奏和一定语法构成上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其发音组词等习惯,脱化出带有地方性的词语和俗语。 首先,唐山方言的发音上声词多被平声词代替。比如:你们想去干啥?普通话一般为ni214 men xiang214 qu51 gan51 sha35,“sha35”的唐山方言却是“sha55”。又比如:“全是你的错”中的“全”字,普通话发音“quan35”,而唐山方言发音为“quan55”。唐山方言在唐山地域语言中也有其一定的差别,根据语音近似区域可分为六种类型,即东南部沿海一带,以乐亭、滦南、唐海东部为语音带,南部以丰南、唐海西为语音带,中部以市区、丰润、玉田语音带和以北部山区、迁西、迁安语音带,东部以平原的滦县为语音带。另外,北部山区的遵化由于民俗民风具有历史特殊性,可称为遵化语音带。 东南部沿海乐亭、滦南语音带,语音语调优美,是唐山方言的代表。其特点是语音委婉,语调清丽,调尾拖长,富于变化,如同唱歌一样。如说:“我们乐亭大米是天下一绝。”“wo men55 lao214 ting da55 mi55 shi35 tian55 xia35 yi55 jue35。”此处,“我”发“wo”。正是因为这种语音特点,人民群众才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创造出京东地区重要的地方剧种,中国四大剧种之一——评剧,以及独特的曲艺艺术形式——乐亭大鼓。 滦县方言与东南沿海语音带方言有些相似,发音与普通话的韵母的差异很大。如:iü不分,o异读成e,将ü读成üi,另外儿化词语较多,如:风车儿、私事儿、买梨儿。 中部地区语音属于进化发展的唐山方言,有些接近普通话的发音方式,但多数词语发音仍以平声字为主,语调直平,语音浓重,没有南部地带语音的拖腔。 北部地带语音富于色彩。除了中部语音带的直平以外,在语音的尾部多些儿化,在发音时,舌前舌后音发不清楚,比如把“三”说成“山”,把“四”说成“是”。一些词语吐字不准,如我们的“我”(wo214)吐成“wou214”,“小猪崽儿”说成小猪“zhai214”。 遵化语音带在唐山方言中最接近普通话。因为在语音的发展中大量接受东北方言的影响,同时具有唐山中南部语音带的风格,所以发音时平、上、去、入四声分明,但语调平直、浑厚,少委婉、清丽。 因此,赵立新、戴连第先生所著的《唐山方言与普通话》一书中强调,声调是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区别的最大方面。采用语谱分析软件记录唐山方言各语音带的声调五度值情况,结果是:一是阴平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为高平调,只是略有升降。二是上升调的调型与普通话一致,为降声调(乐亭、滦南除外)。三是去声调的调型与普通话完全一致,为全降调。四是阳平调在四个调类中与普通话差异最大,丰南、唐海和迁西、迁安两个语音带调型与普通话一致。滦县的调型为高起略降后稍上扬,乐亭调型为降升降,滦南的阳平调与阴平调基本一致。另外,唐山方言的俗语以及词语结构在语言发展的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民间俗语质朴简练,形象绰约,风趣诙谐。比如说家用水壶,俗称“掉子”,家用风箱叫“风掀”,农用犁叫“耠子”,理发叫“剃头”,河边叫“河沿”,水桶叫“水筲”,抹布叫“麻布”,吵起来叫“广起来”,把疑问词“什么”说成“啥”,“怎么”叫“咋啦”,“这个”叫“那个”。构词方式也有一定的特点。使用重叠词很多,如,个个,揪揪。名词也使用重叠字,如蛐蛐,蝈蝈。在词尾加“子”也是许多人的说话习惯,如,棍子,小子,“麻涮子”。还有,被动句使用“被”字很少。把“被”字换成“给、受、挨、遭、叫、让、由”……许多动词的使用,加以比喻和修饰。如参加,叫“掺和掺和”,“摄个摄个”,“拿下来”叫“弄下来”。“打他”叫“收拾他”,“整人”叫“踩咕人”。 人们习惯用民俗用语。说话前要说“那个啥”和“这回吧”,“甭想”,“傻样”,迁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大连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摘要: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区的方言,本质是属于胶辽官话中的一种,其形成主要是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源于来自于山东移民影响的胶东官话,另外一个方面是又得到了普通话、东北话等等多种的影响。具体而言,大连市方言中含带着胶东官话方言的基因,同时又处于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发展,因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大连方言;普通话;研究;语音比较 大连地区,其所在地区的方言主要是由于经过了方言区的不同的影响,因而对于大连地区的语言来说,几乎是很难进行有效的区分与分类。同标准普通话而言,大连方言在语音方面与语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本文中主要是探讨了大连地区的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分析两者之间在语音系统的不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希望本文的完成能够对于大连地区有效的推广普通话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大连方言概况 (一)大连市概况 大连市,旧名滨城,是辽宁省的一个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大连是在辽东半岛中辽宁省的南部位置,背部坐拥中国东北地区,处于黄渤海岸区域,同时其余山东半岛是隔海相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连市是国内非常有名的经济、贸易、工业发展等等重要的港口城市,另外其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非常有名的旅游城市,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连方言 大连方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方言,主要是由角度的方言, 具体来说,大连方言的集中区域位于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地区。从历史上来说,在清朝的时候,大连就是一个由很多的少数民族所组成的第一个地方,在当前的大连,民众是大多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清朝初期的时候,主要是由于战事频繁,加上多年的自然灾害不断,山东移民开始逐渐的迁至大连地区,山东的胶东话传入大连。 (三)普通话

浅谈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而普通话的推广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针对推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来为推广普通话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作者简介:景彦博,男,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晁晚霏,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翟圣楠,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 “山东普通话”、“河南普通话”、“甘肃普通话”……,原本是外地人嘲笑方言音比较重的人说普通话时说得很不好而用的代名词。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这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大有长进。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在讲本地话时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了“普通山东话”、“普通河南话”、“普通甘肃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怎样保持方言的传承问题。 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其中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而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又采用规定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国家之所以专门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确立普通话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就是要增强人们对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重视程度。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也指出:“普通话是为全民服务的,方言是为一个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推行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只是逐步地缩小方言的使用范围,而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方言可以而且必然会同普通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政策,不仅当今适用,而且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适用。

唐山话大全(修订版)

《唐山话大全》——学唐山话必备表示吃惊说掣家伙雷泽。 说打扮、化妆叫扎顾。 表示可能说星呗。 表示不确定说谁道。 说能力叫能内。 表示不知道叫知不道。 表示知道叫值豆咧。 表示不严重说不显。 表示有个性叫格仄。 表示骗说瞎胡/瞎掰/互楞。 说粗叫发实。 说细叫戏溜。 说小叫老。 说长叫常波。 说宽叫宽抽。 说窄叫狭摘。 管掀叫粥。 管摇摆叫摇憨。 管晃动叫晃登。 管歪斜叫摘楞。 管行动叫动恨。 说某物忘在某处叫辣。 说清晰叫真期。 说痒叫咬。 又痛又痒叫刺啂跌哄。 说发抖叫突突。 说放叫撂/搁。 说赶快叫赶紧的。

管削叫片。 管称叫邀。 管好笑叫着乐。 管冷叫冻跌哄。 管感冒叫冻住咧。 说短暂见面叫打个卯。 表示不行说拉倒。 说打滑叫呲楞。 说记不住叫记不竹。 表示聒噪说星星。 表示厌恶语气的后缀词语是吧唧。表示因为说此用/拥用。 说昨天叫烈跟儿。 说今天叫接跟儿。 说明天叫鸣儿跟儿。 说上午叫凿谢。 说中午叫商货。 说下午叫后们傻儿。 说晚上叫猴胜。 说行、好、可以叫中。 说不冷不热叫无乐不极。 说硬土叫土了卡/土咖啦。 说创伤叫秃噜皮。 说愈合叫定嘎嘎儿。 说怪物叫妈猴儿。 说膝盖叫波愣盖。 说番茄叫火柿子。 说鸡蛋叫白果。 说蛇叫长虫。

说水桶叫水烧。 说鞭炮叫炮铳。 说三轮农用车叫三马子。说洗碗刷叫吹处。 说水勺叫水咬子。 说故意叫净古引儿的。 说偶尔叫花岔。 说本来叫地根儿。 说毒毛虫叫妈饺子。 说蜗牛叫水摸摸。 说粗糙叫拉巴。 说涎叫哈拉子。 说皴叫嘎啵泥。 说鼻涕叫能戴。 说眼屎叫吃吗呼。 说手指叫手值透。 说指甲叫之根儿/之介。说麻雀叫家巧儿。 说自己叫静葛。 说谁叫师诶。 说赞同叫那科奔儿跌。 说反问叫还是跌。 说走开叫且类。 说没有叫妹优。 说不要叫蹩biè优。 说嗅叫厅。 说打嗝叫打宝该/打隔这。说什么时候叫多前儿。

(完整版)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09人类学姜维09313039 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是海南岛第一大汉语方言。从宋代开始,福建移民络绎不绝地经海路迁往海南,对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福建人所带来的闽方言经过千里的辗转和数代的融合变迁,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与福建闽语间已不能自由地通话了。 一.海南方言的词汇特征 ⒈海南方言具有体现当地特色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海南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语言,是海南民间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海南岛物质生产落后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海南人民纯朴的民风民俗。在海南方言中,所有民俗行为前基本都加上个“做”字,如北方方言中的“过年”,在海南方言中则被说成“做年”,北方方言称生活为“过日子”,而海南方言则叫“做吃”。把“过日子”称为“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低质的生存状态——吃时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只有做才能有吃。又如,北方方言称到集市上去买卖货品的现象为“赶集”,而在海南方言中则称为“发市”,而“发”字又与“发财”的“发”字同字,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想发财致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古朴愿望。因为集市越兴旺发达,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数越多,则意味着集市上的商品就越丰富,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越好。 2.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这是相较于普通话而言的。而逆词序与普通话相比又可分出两种情况,即同构和逆构。同构只是较普通话而言单纯的顺序改变,如普通话说“喜欢”,而海南话则说“欢喜”;普通话说“外出”,而海南话说“出外”;普通话说“灾祸”,而海南话则说祸灾;普通话说“力气”,而海南话则说“气力”……而逆构则是较普通话而言不仅词的语序改变,而且还存在深层次上修饰关系的改变。这可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表示雌雄性动物的说法,这几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动物的身上。如普通话说“公牛”、“母牛”、“公猪”、“母猪”,而海南话分别对应为“牛公”、“牛母”、“猪哥”、“猪母”;另一反面是“囝”词尾,只要普通话不是对应以“子”尾词而是采用“小”词头便可构成逆序。如普通话说“小鸭子”、“小雨”、“小油灯”,而海南话则分别对应说“鸭囝”、“雨囝”、“油囝”。 3. 海南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 宋代时海南岛兴文重教的发祥期,在宋代以前海南只有少数私塾使教育落后,民俗荒梗。至宋代,当权者主张欲兴仁政必先教化的道理,崇尚文治,在海南也开始兴办学校,所以在海南话里还保留了大量宋代以后的古汉语。如用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又如普通话说的“筷子”在海南话里称“箸”,而古汉中“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4.海南方言中受粤方言和闽方言的影响大 海南原来是隶属广东省的,直到1988年才从广东省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个省。所以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元音格局

第一章元音格局 一、北京话的元音格局 1.1 元音格局的说明 每一种语言和方言都有各自的语音格局。语音格局的分析是把语音学方面和音系学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格局的观念很重要。格局的分析可以用于声调,也可以用于元音,还可以用于辅音。各种语言和方言的语音格局对于我们认识不同语言中所表现的语音的共同规律以及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都是极有意义的。比较不同语言和方言的语音格局,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元音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元音的定位特征,内部变体的表现,整体的分布关系等等。 汉语的字音结构简单明了,首先分出声母和韵母,字调一般认为是由声母和韵母共同负载,实际上主要表现在韵母上。韵母中再划分韵头、韵腹、韵尾。其中韵头又称为介音,韵腹也叫做主要元音或核心元音。本文所分析的元音格局就是主要元音的格局。 依据主要元音跟韵母中其他成分组合关系的情况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级别。出现在单韵母中的元音是一级元音,也可以称为基础元音;能够带韵头的元音是二级元音;能够带韵尾的元音是三级元音;既能够带韵头也能带韵尾的元音是四级元音。一个元音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可以同时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元音。基础元音的数目一般相对多于高级元音。同一个元音在不同的级别上表现出的相对关系和分布情况也不一样,显示出语音的结构层次。同一级别的元音之间形成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分布格局。 每一种语言和方言中的元音音位各自形成一个格局。可以在元音舌位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也可以通过声学实验的方法,用声学元音图来作分布描写。在本文中,我们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语音学和音系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北京话的元音格局。资料来源为《现代汉语方言音库》(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中的《北京话音档》(林焘、周一民、蔡文兰)。发音人是周一民。分析中使用了南开大学电脑语音分析系统“桌上语音工作室”进行实验、测算、作图。 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文中引述其他作者有关论著中所讲的普通话语音的情况都可以认为是与北京话相同的系统。另外,由于声调对元音的影响,北京话元音的发音有时会有一定差异。本文把这种情况作为音位变体,并不因此而把元音分出两类。 1.2 声学元音图 利用元音发音的舌位特征,可以绘制元音舌位图。利用语音实验测得元音的共振峰频率,可以绘制声学元音图。我们选取元音的第一共振峰(F1)的频率为y轴坐标,第二共振峰(F2)的频率为x轴坐标。

范文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概要

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概要 唐山话作为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别。总体来看,语音差异比较明显;语汇、语法差异相对较小。 一、声母主要差异 1.在部分开口呼韵母形成的零声母音节前加“n”形成非零声母音节。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 恶 e ne( nɑo) 恶心 袄ɑo nɑo;棉袄 爱ɑi nɑi;爱人 案ɑn nɑn;破案 藕ou nou;莲藕 碍ɑi nɑi;阻碍 恩en nen ;恩人 傲ɑo nɑo;骄傲 2.部分舌尖前声母(平舌音z、c、s)用舌尖后声母(翘舌音zh、ch、sh )代替。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把平舌音读成了翘舌音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 森林sen shen 森

责ze zhe(zhai)责任 测ce che 测量 暂zɑn zhan 暂时 3.—些不送气声母被异读成送气声母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逮捕bu pu 逮捕 同胞bɑo pɑo 同胞 哺育bu pu 哺乳动物 遍地biɑn piɑn 遍地 包庇bi pi 包庇 麻痹bi pi 麻痹症 缔造di ti 取缔 堤坝di ti 河堤 撞倒zhuɑnɡchuɑnɡ撞车 比bi pi 比你强 4.一些送气声母被异读成不送气声母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媲美)上声pi bi(媲. 券quɑn juɑn 奖券

炽chi zhi 白炽灯 毗pi bi 毗邻 触chu zhu 接触 5.舌面音异读成舌尖前音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俊jun zun 俊俏英俊 就jiu zou(dou)就是就不就算就去6.双唇音“m”异读成舌尖中音“n”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棉miɑn niɑn(niɑo) 棉花 谬miu niu 谬论 7.擦音异读成塞擦音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机械xie jie 机械 朽xiu qiu 朽木 摔shuɑi zhuɑi 摔跟头 塞擦音异读成擦音8. 例字普通话读音唐山话读音词语举例校jiɑo xiɑo 校对 酵jiɑo xiɑo 发酵

精编实用长沙口语方言俚语大全

精编实用长沙口语方言俚语大全 精编实用长沙口语、方言、俚语大全 濒临消失的长沙老话 1、啯【gó】这;啯杂【gó zá 】这个、这只、这件。还有啯哈、啯阿的说法。 2、冇【máo、mǎo】没,没有。通常习惯用…冒?字,纯粹是谐音。 3、杂【zá】量词:个、只、件、根、道等等。[例]啯杂路(事情);啯杂柱子;啯杂菜。 4、路【lǒu】事,事情,事件;收益,出路,希望。[例]我跟小倩结婚的…路?已经冇…路?哒。[例]今天练摊有…路?冇咯,冇么子蛮大的…路?,百把块钱的…路?。 5、港【gang】谐音字:讲,说。[例]今天公司的开业典礼,首先请总经理…港?话~[例]今天的演讲很精彩,把比较枯燥的理论…港?得深入浅出。 6、策【cè】调侃、挖苦、开玩笑;商量、讨论、辩驳;侃大山、扯闲谈。[例] 我只不过处哒一点小洋相,你们就莫…策?我哒咯。[例]我们再最后…策?一下明天谈判的议程。[例]你们几个在这里…策?什么咯,我们还不是…策?一些明星八卦。 7、呷【qiá】吃。[例]今天我请你…呷?饭,明天你请我…呷?饭,要得不咯,[例]这个菜(盐)放咸(hán)哒,只好少…呷?一点。[例]…呷?鱼…呷?肉,不如…呷?几根小菜舒服。 8、呿【kè】去: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注:长沙话…去?读(kè),很多人用…克?做谐音字很别扭,如果用…呿 ?来代替,就很好,表示是口语的…去?,读(kè),就非常完美。 9、,1,哎【ǎi】句末语气助词。[例](吵了两句嘴,老公要出差)你未必不去送他一下…哎?, 10、,2,摆【bai】词、句末语气助词,类似于吧、吗。[例](吵了两句嘴,老公要出差)你还是应该去送一下他…摆?。[例]是(的)…摆?,我就晓得是这么回事。[例]今天一天都没看见你,你是到你妈妈那里呿哒…摆?,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 之间的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方言是属于民族共同语言的低级形式,是普通 话的地域分支,普通话与方言同属一脉,是相互依存,互补分用的关系,把普 通话和方言对立起来是不科学也是不合实际的。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在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是有必要的,首先,推广 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交际困难,有利于社 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其次在蓬勃发展的21世纪,文化教育 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 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新的要求。最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 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语言 焦急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保护方言也不容忽视。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还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土壤,是文化的活化石。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扞卫文明。 方言本身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被千古传诵。 在艺术领域,不同的地方语言是中国丰富口头文学的载体,中国的各种戏曲和曲艺形式大多依赖各自地方语言而生存。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所以方言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但是,现在在推广普通话的大流之下,方言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一些大城市的孩子的方言能力渐渐消失。以方言为基础的大部分中国戏曲、曲艺迅速走向衰落,大部分已经濒危或实际消失。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 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 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 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 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 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 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 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 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 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 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普通话是汉族人共同使用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又是国家法定的 语言,它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 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方言是汉族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和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

唐山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实验分析

第4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月 Vol.40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8 ──────────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7YY004) 收稿日期:2017-10-15 修回日期:2017-11-25 作者简介:及转转(1989-),女,河北沧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音习得。 -5- 唐山方言语音和语调的实验分析 及转转1,阎锦婷2 (1. 北京语言大学 信息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2. 沧州师范学院 齐越传媒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 要:对唐山市区方言语音语调进行实验研究,结合传统方言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唐山话声韵调及句子语调的声学特征。结果表明:唐山话除去声外,声调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元音格局中各音位分布均衡有序,基本无中元音,舌尖元音和央元音比普通话舌位高;塞音根据音类不同分布在格局图左右两侧,但格局及各音类内部音位的排序与普通话不同;陈述句句尾音高略微上升,听起来语调上扬,疑问句句尾音高大幅上扬,与陈述句不同,疑问语气特征明显。 关键词:唐山话;声调;元音;塞音;语调 中图分类号:H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1-0005-05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1.002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one and Intonation in Tangshan Dialect JI Zhuan-zhuan 1, YAN Jin-ting 2 (1. Facul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ollege of Qiyue Media,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061001, China) Abstract: The tone and intonation in Tangshan dialect is studied by combi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By analyz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angshan dialect and sentence into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one of Tangshan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andarin, except for the falling tone; 2) In the pattern of vowel sou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phoneme is in a balance, with generally no middle vowel. Apical vowels and central vowels are higher than the mandarin; 3)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in pattern, the plosives are located in two sides. But the pattern and the inner phoneme of each voice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andarin; 4) The end of declarative sentence is slightly higher, which sounds like it’s going up.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s raised sharply, which sounds obviously the question intonation. Key Words: Tangshan dialect; tone; vowel; plosive; intonation 一、引言 唐山话是指现在唐山行政区域内流行并使用的现代汉语方言。唐山话属于北方方言冀鲁次方言区中的一个方言分支[1,p50]。近年来,许多文艺作品因使用唐山话而增加了不少艺术魅力[2]。唐山市虽然毗邻北京,近百年来一直位于官话区的要冲之地,但是唐山话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1,p50]。 这种特色在语音语调方面与普通话差异最大,“语音方面,声母和韵母的差异不大,且 有一定的规律性;声调的差异普遍而明显” [1,p50] ,语调则是形成“唐山味”的重要原因。 本文基于石锋先生提出的语音格局的理念,研究唐山话声调、元音、辅音和语调,对发音人的发音语料进行实验计算,按照归一化后的数据作出表格图形,把隐性的语言框架变为显性的格局。语音格局包括声调格局、元音格局和辅音格局。唐山话中的全部字调可以构成一个特定的声调格局;本文所分析的元音格局是一级元音的格局,是元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