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航空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发展现状作者:魏嘉呈刘俊岩何林王扬何宇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紅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因为其具有便捷、高效、直观、探测面积大以及远距离非接触探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电池、电力、电子、建筑、医疗、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

本文主要对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中卤素灯、超声波、激光、脉冲光等几种主要热激励方法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对比,同时也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图像序列处理技术申热信号重建理论、锁相法、相位法、主成分分析法、动态热层析法、相似光流法等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损检测;红外;热激励;热波成像DOI:10.15938/j.jhust.2020.02.009中图分类号:TGll5.28;TN2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683(2020)02-0064-090 引言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种灵活、快捷的通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电池、电力、电子、建筑、医疗、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作为一门跨学科、跨应用领域的通用型实用技术,是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的有效替代和补充。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infrared thermogra-phy,IT),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原理,通过扫描、记录或观察被探测表面温度变化,从而实现对被检测工件的表面及内部缺陷或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方法。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相比于射线、超声、涡流、渗透以及电磁等传统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速、测量结果直观、探测面积大以及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无损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根据是否依赖于外部热源激励可分为被动式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和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

红外热成像

摘要:近年来,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与诊断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应用领域之多是其它检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因为红外热成像技术能直观迅速的捕捉监测对象表面大范围的温度场,而这些温度场体现了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内部特征,通过这些特征的变化我们可方便、迅速的检测设备的故障和缺陷。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红外热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它是由热成像技术、红外标定技术、图象处理技术和图象压缩与恢复技术等多项高技术的集成。

举个例子,就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程序来说,对这个生产线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测,首先是启动设备,之后在设备工作的时候就会散发出热量,每个仪器所散发出的热量是不一样的,在设备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器检测被测仪器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发射出辐射,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会有电磁波辐射,之后根据辐射就会在红外热成像仪器上成像,根据成像的不同可以判断被测仪器的工作状态。

1、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相位法红外无损检测利用调制激励源在被测物体内部产生周期热波,由于物体内部缺陷产生的反射受到入射波的干扰而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可被红外热像仪记录的波形,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多幅热图像,经过图像序列信号重构,得到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变化信号,提取被测物体表面各点温度变化的相位图和幅值图,据此判定缺陷的存在和特征。

1.1红外无损检测系统的组成一个典型的红外无损检测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热激励系统、红外热成像系统、红外图像采集、处理和分析系统。

1.2 激励系统主动式红外无损检测系统必须要有一个热激励系统,用以造成被测材料内部稳态或瞬态不均匀温度场,使被测材料内部缺陷显示出来。

光源激励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函数信号发生器;二是功率放大器;三是卤素光源。

1.3 红外图像采集系统红外图像采集系统主要指红外热像仪,它负责把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变成人眼可识别的可见图像,即把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转换成图像,以直观、形象的热图像显示出来。

红外热像无损检测图像处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红外热像无损检测图像处理研究现状与进展

红外热像无损检测图像处理研究现状与进展来源:《红外技术》引言红外热像(infrared thermography)是目前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快速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外部施加的热或冷激励使被测物体内的异性结构以表面温度场变化的差异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缺陷部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成像原理是利用红外探测仪将接受到的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映射成灰度值,再转化为可视温度分布图(红外热像图)。

最早在二战末期应用于军事侦察领域,因其本身具有快速高效、无需停运、无需取样、可进行无污染、非接触、大面积检测、以及其直观成像等优点,而被作为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如航空航天、机械、油气、建筑等领域。

1 、红外热像技术的发展现状自20世纪以来,红外热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无损检测协会和材料试验协会针对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定了相应标准,并在无损检测手册红外与热检测分册中描述了基于红外热像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目前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红外热像技术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内部缺陷及胶接质量的检测、蒙皮铆接质量检测等。

近年来,红外热像技术与智能手机、无人机等设备充分结合,并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如美国的Fluke和FLIR、德国Testo、国内武汉高德、浙江大立等企业。

国内的红外热像检测技术比欧美、俄罗斯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和武汉工程大学将红外热像技术运用于压力设备缺陷检验,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西南交通大学、昆明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将红外热像技术运用于航空航天夹层结构件的缺陷检测,取得了有效进展。

在石油化工领域,各位学者将红外热像技术用于高温高压容器和管道的缺陷、保温层破损、以及内部液体流动情况的检测,也取得了许多成果。

2 、红外图像预处理红外技术应用的核心工作在于图像的处理及利用,不仅在无损检测领域,在军事监测、人脸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更加重要。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过程设备无损检测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过程设备无损检测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特约文章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过程设备无损检测肖学文1王亚淑2刘康林2(1.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2•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摘要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具有检测范围大、直观、快速等优势,在过程设备的泄漏和绝热结构完整性检测、焊接缺陷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探讨了热激励源的选择、表面冷冲击、表面涂层及热像图拍摄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和改进措施。

为弥补红外热像法在埋藏缺陷检测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电脉冲热激励作用下的红外热像检测方法,通过对板状和管状试件裂纹性埋藏缺陷的测试试验,表明该方法测得的缺陷轮廓清晰、直观,红外热像图的视觉效果好$关键词无损检测过程设备红外热成像脉冲电流缺陷中图分类号TQ050.7文献标识码0文章编号0254-6094(2020)06-0742-05过程设备是能源、化工、制药及轻工等国民经济支柱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由于过程设备加工处理的气体、液体和粉体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或有毒、冻害的危害,一旦发生破坏事故,可导致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甚至酿成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因此,如何通过无损检测的方法及早发现缺陷或泄漏的存在,对避免事故或减少事故损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程设备的无损检测有超声、射线、声发射、磁粉及红外热像检测等众多方法巴其中,红外热像法可有效、简便地测取物体表面温度场,并以红外图像的方式将表面温度信息“固化、储存”起来,具有直观性、全场性及在线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和重视"然而,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和对缺陷的检出率与设备表面状态、拍摄角度及热激励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如何提高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扩大其检测功能和范围,是该领域长期的热门课题[2]"为此,笔者根据红外热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探讨提高红外热像无损检测精度的方法。

1红外热像无损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由热力学原理可知,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⑶,其中,波长在0.76~1000|!m之间的红外光波具有很强的温度效应,其辐射强度遵循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飞机复合材料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

飞机复合材料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的研究
证 燃 油 油 位 表 、冷 却 液 温 度 表 指 针 快 速 、平 稳 、 准 确 地
转 动到 指定 位 置 。设计 的运 行 模式 、设 定 模式 和 服务 模
式 之 间 可 灵 活 切 换 ,方 便 驾 驶 员 对 挖 掘 机 运 行 参 数 实 时
3 . 2 I E C U 模 式 菜 单 设 计
和蜂 窝结 构 中分层 和积 水进行 检 测 ,并进 行 了一 定分 析 。
关 键 词 : 复 合 材 料 ; 红 外 热 成 像 ; 无 损 检 测
中 图 分 类 号 :T P 2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6 6 7 3 . 2 0 1 4 . 0 2 . 0 3 4
[ 4 】 廖建斌. 步进 电机式汽车仪表控制技术『 J ] . 汽车 电器 , 2 0 0 8 , 6 .
[ 5 】 曹东杰 , 韩峰 , 任 云燕. 单 片 机 控 制 步 进 电 机 按 S形 曲线 升 降 频
( 3 ) 服 务模 式 。进 入服 务模 式 后 , 可 以通 过 服务 模 式
Ke y wo r d s : c o mp o s i t e ma t e i r l a s ;i n f r a r e d t h e r ma l i ma in g g ;n o n d e s t r u c t i v e t e s t i n g
0 引 言
菜 单 界 面 选 择 相 应 选 项 ,包 括 车 辆 、 发 动 机 、 液 压 和 电
设计[ J ] . 弹箭与制导学报 , 2 0 0 6, 2 . 【 6 】 李晓菲 , 胡泓 , 王 炜. 步进电机加减 速控制规律I J 1 . 机 电 产 品 开 发

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摘要:目前无损检测在飞机维修中已经得到广阔的运用,无损检测对降低飞机检修中的损耗,保证飞机寿命意义重大,而且当前飞机中对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很难满足使用需求,无损检测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关键词:无损检测;航空维修;应用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损检测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日益成熟,无论是对工程应用安全性的提高来说,还是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而言,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来说,无损检测综合性较强,能够实现对工程材料内部结构的探测,从而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缺陷,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工程应用安全。

将这一技术应用到航空维修中来,对航天器中动力单元故障的及时发现十分有利,能够降低航空维修难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1 传统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运用1.1 航空维修中超声波的应用分析超声波技术,对应用环境的要求较低,灵敏性好,准确性高,在航空维修中具有十分明显的应用优势。

但就这一技术在航空维修中的实际应用来看,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说,在对一些球形设备执行检测任务时,就无法收集到充分的回波,进而导致损伤种类确定难度的增大,不利于航空维修工作的开展。

1.2 航空维修中涡流技术的应用分析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能够极大地提高航空维修工作的有效性。

这一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对航空器中的导电设备进行检测,具有可操作性高、工作流程简单、对应用环境要求较低等优点。

除此以外,涡流检测能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完成检测作业,无需额外使用耦合剂。

涡流技术只能实现对导电设备的表面性检测,无法深入检测设备内部结构,对于损伤类型、位置等,难以进行准确检测。

所以说,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表面易出现裂缝材料的检测。

2 新型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新一代无损检测技术除了要保证尽可能地满足检测的需要,维持稳定的检测质量,更加讲求设计独特,易于操作的设备,更快的检测速度以及更低的维护成本。

红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空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空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空中的应用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1800年:F·W·赫歇尔发现红外辐射时使用的是水银温度计,这是最原始的热敏型红外探测器。

1830年以后:相继研制出温差电偶的热敏探测器、测辐射热计等。

在1940年以前,研制成的红外探测器主要是热敏型探测器。

19世纪:科学家们使用热敏型红外探测器,认识了红外辐射的特性及其规律,证明了红外线与可见光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遵守相同的规律。

它们都是电磁波之一,具有波动性,其传播速度都是光速、波长是它们的特征参数并可以测量。

20世纪初开始:测量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吸收、发射和反射光谱,证明了红外技术在物质分析中的价值。

30年代:首次出现红外光谱代,以后,它发展成在物质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仪器。

40年代初:光电型红外探测器问世,以硫化铅红外探测器为代表的这类探测器,其性能优良、结构牢靠。

50年代: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使光电型红外探测器得到新的推动。

到60年初期:对于1~3、3~5和8~13微米三个重要的大气窗口都有了性能优良的红外探测器。

在同一时期内,固体物理、光学、电子学、精密机械和微型致冷器等方面的发展,使红外技术在军、民两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0年代中叶:60年代中叶起,红外探测器和系统的发展体现了红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在1~14微米范围内的探测器已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

2.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从近红外扩展到远红外。

3.轻小型化。

非致冷、集成式、大面阵红外探测器方向发展。

4.红外探测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

在红外技术的发展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很多重要的激光器件都在红外波段,其相干性便于移用电子技术中的外差接收技术,使雷达和通信都可以在红外波段实现,并可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信息容量。

在此之前,红外技术仅仅能探测非相干红外辐射,外差接收技术用于红外探测,使探测性能比功率探测高好几个数量级。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又称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

它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航空航天器以及土木工程等多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一、红外热成像检测特点(1)安全性极强。

由于红外检测本身是探测自然界无处不在的红外辐射,所以它的检测过程对人员和设备材料都丝毫不会构成任何危害,而它的检测方式又是不接触被检目标,因而被检目标即使是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体,也将由于红外技术的遥控探测而避免了危险。

(2)被动式。

不需要配置辐射源,完全利用目标自身的热辐射来成像。

(3)全天候。

既可以在白天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在夜间工作。

(4)全场性。

不同于一般的红外测温方法只能显示物体表面某一区域或某一点的温度值,热像仪则可以同时测量物体表面各点温度的高低,并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

通过分析不同温度区域特征,达到对目标的健康状态的检测和诊断。

(5)较高的温度分辨率。

现代的热像仪最高的温度分辨率可以达到10-3K 级。

因此只要有小的温度差异,就可以被检测出来。

二、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一)光脉冲热成像技术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

它是利用高能脉冲闪光灯对被检物表面进行热激励,瞬间在试件表面形成一层平面热源,并以热波的形式在其中传播。

如果试件内部有缺陷(脱粘、分层等),会使该处热波的传播形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试件表面温场的变化。

同时用热像仪捕捉这个变化的过程,找到缺陷的位置和形状。

此外,热图序列还包含了温场变化的时间信息,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算法,可以实现缺陷属性识别、缺陷深度定量测量等。

該方法是最为经典、成熟的方法,其优点是非接触、检测速度快。

但该方法也受试件表面红外发射率、试件几何形状以及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二)超声激励红外热成像超声激励红外热成像又叫做振动红外热成像,该方法是利用超声能量作为热激励源,将20~40kHz的超声波耦合进试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 1975 年 Hayes 等报道,猫的饲料中若缺少牛磺酸,会导致其视网膜 变性,长期缺乏,终至失明。猫以及夜行猫头鹰之所以要捕食老鼠,其 主要原因是老鼠体内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多食可保持其锐利的视觉。 婴幼儿如果缺乏牛磺酸,会发生视网膜功能紊乱。长期的静脉营养输 液的病人,若输液中没有牛磺酸,会使病人视网膜电流图发生变化,只 有补充大剂量的牛磺酸才能纠正这一变化。 2.3 防治心血管病 牛磺酸在循环系统中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脂,保持人体正常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王莉娟
[摘 要]牛磺酸是一种含硫的β-氨基酸,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对多种器官和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 文对牛磺酸的性质、生物学功能做了综述。 [关键词]牛磺酸 性质 生物学功能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的β-氨基酸。1827 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得 到,是牛磺胆酸的组成成分。牛磺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几乎所 有脏器中,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作为药物、食品和饲料添 加剂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对牛磺酸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 259 —
个,其能量输出可以分为九个档位,还可以外接 220 V 交流电源随时充 电。
a
b
图3
探测装置包括红外热像仪和防光扩散遮罩,热像仪可以根据需要
选配。防光扩散遮罩则可以使箱内形成匀光环境。
热激发装置和探测装置结合在一个整体的机匣中,整个机匣重量
不大于 5kg,机匣上有手提把手和手提触发装置,方便操作人员手持进
示出来等多种功能。
红外热成像系统配有一台计算机,装有 DVD 刻录机,除了方便随
时记录检测结果,更便于对测得图像进行跟踪和质量检验。
科技信息
殊设备(这点与超声波单向扫描 C-scan 和 X 射线检测不同)。 (2)超出设计寿命仍然服役的飞机,无需停飞就可以进行定期检测。 (3)检测采用无接触方式而且不会深入部件,能够检测内部有电子
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早产儿脑中的牛磺酸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这是 因为早产儿体内的半胱氨酸亚磺酸脱羧酶(CSAD)尚未发育成熟,合成 牛磺酸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由母乳补充。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 较高,尤其初乳中含量更高。如果补充不足,将会使幼儿生长发育缓 慢、智力发育迟缓。牛磺酸与幼儿、胎儿的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的发育 有密切的关系,长期单纯的牛奶喂养,易造成牛磺酸的缺乏。
得:
Ln(ΔT )
=
Ln(
Q e
)
-
1 2
Ln(πt)
(2)
作出 ln(T)-ln(t)坐标图可得图 6。
a
b
图 6 ln(T)-ln(t)
正常构件的方程是一条近似于斜率为-1/2 的直线(图 6a),而有裂
纹缺陷的构件温度变化会出现异常,所以方程的斜率会在缺陷的地方
改变(图 6b)。然而这并未表示缺陷已经被发现,因为即使是红外热像
和通讯设备的结构。 (4)与单点检测不同,红外热成像系统采用成像方法,可以完成整个
区域的检测。 (5)只需要一名技师就可以使用,而且不限场地,无论是外场还是生
产车间。 (6)操作人员无需操作电脑,而只需要根据指示轻轻点下手触式显
示屏上面的程序按钮。 (7)由于降低了人手劳动力需要以及缩短了工时,维护成本更低廉。 (8)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以取代劳动强度较高的目视检测和硬币轻
科技信息
浅谈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航空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林伟谦
1.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概念 随着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领域,业界需要一种能够大 量、快速、随时随地都可用的无损检测技术。许多检测都需要对这些材 料在各种载荷下的变化状况进行确定。红外热成像在这些方面具有独 有的优势。 红外热成像(Thermography)无损检测技术是针对被检测构件的材 质、结构和缺陷类型以及特定的检测条件,设计不同特性的热源(如:高 能闪光灯、超声波、电磁、热风等),用计算机控制进行周期、脉冲等函数 形式的加热,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热后被检测材料的时序热波信号 进行捕捉和数据采集,使用专用软件进行实时图像信号处理和分析并 最终显示检测结果。早在 30 年多前随着便携式红外摄像头面世,红外 热成像法的潜力就得到广泛的认可,它可以用于大面积的无接触单面 检测。 2.基本原理 红外热成像系统用一个脉冲闪光灯(Flashlamp)向被检测物体表面 发射出一个脉冲光源,这个光源能量很大(可达 4.8kJ),可以对构件表 面进行主动加热,受热部件表面受到脉冲热源以后,热波向内部传输, 而表面会产生红外辐射(IR)。 如果被检测构件内部存在裂纹或其他缺陷,其内部热学性质存在 差异,出现热传导不连续,并反映在构件表面温度的差别上,这样构件 表面的局部区域便产生温度梯度,红外辐射能力发生差异,因此红外辐 射就包含了构件内部裂纹缺陷的情况的信息。随着构件逐渐冷却,借 助红外热像仪(IR Camera)可以探测被检测构件的辐射分布,反映到热 像图序列就可以推断出内部缺陷的情况,如图 1 所示。 在航空领域,以美国 TWI 公司设计制造的系统为例,该系统作为典 型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在检测飞机结构内部裂纹方面有较强的能力,配 套有专门的方法处理红外线图像数据,可以探测出诸如金属层剥落、腐 蚀或者极细微裂纹的特征。而且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灵敏,可以对 大型飞机进行快速无接触检测。
对于大型结构来说,热成像法检测要分析和处理多重图像序列,是
一项费时费劲的工作。这就需要专门软件为大面积检测提供同步处理
方法,所有获得的序列都要进行同步分析和处理,以节省检测耗时。
热传导是一个扩散过程,犹如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水,TWI 公
司的工程师们在研究这个过程时想方设法从零乱的信息中提取出定量
敲检测。 (9)无需提供特殊设施(如浸渍油箱,隔离室等),不会涉及任何电离
辐射。 (10)适合用于大面积检测。 以下是采用红外热成像系统与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对嵌入碳纤维铝
合金蜂窝夹层板中的聚四氟乙烯(特氟隆)试件进行试验(图 9)的效果 对比:
图 7 ln(T)-ln(t)的一阶和二阶微分 5.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优胜之处和不足之处 优点: (1)检测正在服役的飞机无需对其进行拆解,也不需要使用其他特
行检测。除此以外还可以装在三脚架或者机械手等装置上进行检测。
这套热激发装置和探测装置一次探测最大尺寸可达 27cm×37cm,也就
是大约 0.1m2。
TWI 公司开发出的便携式红外热成像系统得到许多航空公司的认
可,图 4 为操作人员使用热像仪为波音 747 进行局部区域金属层剥落的
检测(图 4a)以及将热激发和探测装置安装在三脚架上对 EC 飞机的螺
图2 3.热激发装置和探测装置(图 3) 热激发装置有两只脉冲宽度为 2ms 的氙灯,每个闪光灯最大能量 为 2.4kJ,其能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被检测材料进行调谐,有两只相同规 格的大电容,每只有六个输出端口,包括 800J 一个,1600J 一个,2400J 四
— 258 —
பைடு நூலகம்
图 5 热像图序列进行重组
的数据和定性的图像。有些时候裂纹损伤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如热
像仪的红外摄像头噪声)之间的区别可能会微乎其微,因此它们的分离
工作将会变得相当困难。
研究发现,一般材料表面每个像元受热激发后温度变化遵循方程:
ΔT
=
e
Q πt
(1)
式中ΔT 表示温度变化,Q 表示输入能量,e 是导热系数,t 是时
间。系统在处理每个像元的信息时自动对其对应的公式两边取对数可
旋桨进行裂纹检测(图 4b)。
a
b
图4
4.检测过程及计算机进行后期处理
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得到多幅热像图序列,系统对这些热像图序列
进行重组,便可以得到最终整块被检测构件的热像图(图 5)。
图1 红外热成像系统由以下几样设备组成(图 2),探测装置包括热激发 系统(Flashlamp)和红外热像仪(IR Camera)、计算机及专用软件、图像 采集和处理系统。
1.牛磺酸的性质 牛磺酸又称β-氨基乙磺酸,分子式:C2H7NSO3;分子量:125.15。纯 品为无色或白色斜状晶体,无臭,化学性质稳定,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 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 的生物合成。牛磺酸虽然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但它却与胱氨酸、半胱氨 酸的代谢密切相关。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磺脱羧酶(CSAD) 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要。 2.牛磺酸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 牛磺酸在脑内的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 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
图 8 聚四氟乙烯(特氟隆) 从缺陷图片中不难发现,X 射线检测法得出的图像由于“阴影特 性”无法提供与材料特征或与缺陷深度有关的信息,而超声检测法虽然 得出比较清晰的图像但由于复杂的机械设备和繁琐的检测工序使其轻 便性受到限制,提高了检测成本,检测效率低,红外热成像系统对缺陷 检测的灵敏度,所得图像的清晰度相对较高,成本更低,更轻便,检测速 度更快。 在一项对战斗机的部件和发动机整流罩的无损检测检测中,超声 波单向扫描 C-Scan 分别用了 12h 和 4h,而采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则都只 用了 45 分钟,效率惊人。 缺点: 对于不同深度的裂纹的灵敏度有差异,深度越深,灵敏度下降,检 测能力也随之下降,这也是成为它发展的最大障碍,使它只能用于检测 构件表面或近表面缺陷,不过作为一项新兴无损检测技术来说,它是最 便捷的检测方法,在未来的航空无损检测领域有广泛的适用性,必将成 为一支主力军。
仪的摄像机的噪声信号都会对这条曲线产生影响,通过对这条方程两
边分别取一阶和二阶微分就可以得到图 7 的情况。
缺陷在原函数和一阶微分的情况下响应并不明显,当取二阶微分
的时候响应就会到达峰值,这是缺陷处红外辐射特有的变化规律,至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