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燃煤发电厂金属材料介绍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塑性
❖ 即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 常用的塑性判据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伸长率
压缩率 塑性
断面收缩率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引起破坏的能力'。
常用 δ 和 ψ 作为衡量塑性的指标'。
伸长率: lk l0 100% F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金属的使用性能
机械性能(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高温性能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金属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指标
❖ 1.强度: Rm、 Rel ❖ 2.塑性: A、Z ❖ 3.韧性: KU2、KV2、K1c、δc、FATT ❖ 4.硬度: HB、HR(HRA、HRB、HRC)、HV、HL ❖ 5.疲劳:б-1 ❖ 6.高温性能:蠕变极限、持久强度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定义和判据
金属的力学性能:材 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 出来的特性'。表征和 判定金属力学性能所 的判据:弹性、塑性 、强度、硬度和韧性 等'。
弹性 强度
塑性
金属 力学性能
韧性
刚度 硬度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强度与塑性
1.应力与应变 作用在机件上的外力——载荷
静载荷 动载荷
F
E — 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大'。
弹性模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本性,随温度升高而 逐渐降低'。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硬度
即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
力'。
硬度是材料抵抗塑性变形
洛氏硬度
、压痕的能力,是衡量金 属软硬的判据,也是表征 力学性能的一项综合指标
《电厂金属材料》课件

延长设备寿命
合理的选材和有效的防护措施 可以延长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低维护成本。
促进电力工业发展
电厂金属材料的进步能够推动 电力工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
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02
电厂金属材料的种类与特 性
金属材料的分类
黑色金属
铜及铜合金
导电性和导热性好,耐腐蚀,广泛用于电气 、电子和建筑领域。
钛及钛合金
高强度、耐腐蚀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广泛 用于航空料
根据设备或构件的使用要求,如 强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选 择合适的材料。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
材料
根据制造工艺的要求,如可加工 性、焊接性、切削性等,选择适 合的材料。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使用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降 低成本。
03
电厂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 护
电厂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
01
02
03
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 触,通过电极反应发生的 腐蚀。
化学腐蚀
金属与周围介质(非电介 质)直接发生的化学反应 而引起的腐蚀。
物理腐蚀
金属由于物理溶解而引起 的腐蚀。
金属材料加工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避免因切割、焊接等操作 不当导致材料损伤或性能下降。
金属材料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金属材料的正确安装和固定,防止因安装不 当导致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
电厂金属材料的安全检测与评估
1 2 3
定期检测
对电厂金属材料进行定期检测,包括外观检查、 无损检测、理化性能试验等,以确保材料性能稳 定且无损伤。
电厂金属材料

在外力作用下,材料或结构抵 抗破坏(永久变形和断裂)的 能力。按所抵抗外力的作用形 式可分为:抵抗静态外力的静 强度,抵抗冲击外力的冲击强 度,抵抗交变外力的疲劳强度 等;按环境温度可分为:常温 下抵抗外力的常温强度,高温 或低温下抵抗外力的热(高温)强 度或冷(低温)强度等。按外力作 用的性质不同,主要有屈服强 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 弯强度等,工程常用的是屈服 强度和抗拉强度,这两个强度 指标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出。
压痕法(IM) 测试试样表面先抛光成镜面, 在显微硬度仪上,以10Kg负载 在抛光表面用硬度计的锥形金 刚石压头产生一压痕,这样在 压痕的四个顶点就产生了预制 裂纹。根据压痕载荷P和压痕裂 纹扩展长度C计算出断裂韧性数 值(KIC)。 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 E为杨氏模量,例如对于Si3N4 系统一般取300GPa。公式中载 荷P单位为N, 裂纹长度C单位为 mm, 显微硬度HV单位为GPa。
第一章 一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金属材料的性能 第二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第三节 金属的塑形变形与再结晶 第四节 合金的相结构及二元合金相图
铸造性能 焊接性能 热处理性能 切削性能
铸造性能 锻造性能 焊接性能 切削性能
强度定义
塑性定义和塑性指标 塑性,力学专业术语,英文 专业名:Plasticity. Ductility,Briquettability.是 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能 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 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评价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包 括伸长率(延伸率)A 和 断面收缩率Z表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晶界是相邻两个晶粒的边界,晶界上的原 子排列是无规则的,金属中的杂质原子往 往存在期间,这对于位错的运动形成很大 阻力
燃煤发电厂金属材料介绍1-火电厂用钢种类

第一章.火电机组用钢
2.火电机组用钢分类
按冶炼方法分类
平炉钢可分为酸性平炉钢、碱性平炉钢'。 转炉钢可分为酸性转炉钢、碱性转炉钢'。 电炉钢可分为电弧炉钢、电渣炉钢、感应炉 钢、真空感应炉钢、真空自耗炉钢、电子束 炉钢'。
第一章.火电机组用钢
2.火电机组用钢分类
综合分类
(1)普通钢 a.碳素结构钢: Q195;Q215(A、B);Q235(A、B、 C); Q255(A、B); Q275'。 b.低合金结构钢 c.特定用途的普通结构钢
前言
发展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提高蒸汽参 数对提高火力发电厂效率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随着蒸汽 温度和压力的提高,电厂锅炉的效率在大幅度提高,供电 煤耗大幅度下降'。 典型的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蒸汽参数一般为23.5MPa~ 26.54MPa、主汽温度能达到566℃或600℃及以上'。超临界 火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 在发展超超临界机组时,提高蒸汽参数遇到的主要技术难 题是金属材料耐高温、耐高压问题'。
普通钢 磷含量≤0.045%,硫含量≤0.055%;或磷、 硫含量≤0.050% 优质钢 磷、硫含量均≤0.040%
第一章.火电机组用钢
一.火电厂用钢特点及其分类 2.火电机组用钢分类
按品质分类 (硫、磷含量)
高级优质钢
磷含量≤0.035%,硫含量≤0.030%
特级优质钢
磷含量≤0.0155%,硫含量≤0.025%
(5)专业用钢 如桥梁用钢、船舶用钢、锅炉用钢、 压力容器用钢、农机用钢等'。
第一章.火电机组用钢
2.火电机组用钢分类
发电厂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在常温下,接受切削刀具加工的能力称为切削加 工性能。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常温机械性能
材料的机械性能就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即材料抵抗 外力作用的能力。常用的机械性能指示有:面的能力。从本质上说,它
是反映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与强度属于同一范畴,所以 材料的硬度与强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测定硬度的常用方法有: 1、布氏硬度 布氏硬度的测定方法是:以规定载荷P把直径D的钢球压入试样表面 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卸除载荷,这样便便在金属材料的表面留下 了一个直径为d的压痕。此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即为布氏硬 度值,以符号HB表示。 计算公式为HB=P/F=2P/(πD×(D-√D2-d2 )) 式中:HB——布氏硬度,MPa; F——压痕表面积,mm2; D——钢球直径,mm。 布氏硬度的单位为MPa,但习惯上不标其单位,例如HB=230MPa,可 写为HB230。布氏硬度法测量金属的硬度,其测量精度较高,试验数 据稳定,但操作缓慢,压痕大,不宜作大量成品零件和硬较高(HB >450)金属材料的测试。 电厂中常用锤击式布氏硬度计,它能直接在大型工件上测定硬度, 且携带轻便。
电厂常用金属材料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
在电力工业中,金属材料应用广泛。 为了合理地使用和加工金属材料,应充 分了解和掌握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 性能可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艺性 能和机械性能等几方面。
由于在实际使用和选择金属材料时, 大多以机械性能作为主要依据。本课件 将重点介绍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对其 它性能作一般概述。
能。 6、磁性:金属具有被磁化的性质。 7、耐磨性:金属抵抗磨损的性能。
电厂使用的主要金属材料11

分按顺序组成。
• 2.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分类 • (1)沸腾钢。炼钢时仅加入锰铁进行脱氧,则脱氧不完全。这种 钢水浇入锭模时,会有大量的CO气体从钢水中外逸,引起钢水呈 沸腾状,故称沸腾钢,代号为“F“。沸腾钢组织不够致密,成分 不太均匀,硫、磷等杂质偏析较严重,故质量较差。但因其成本低 、产量高,故被广泛用于一般建筑工程。 • (2)镇静钢。炼钢时采用锰铁、硅铁和铝锭等作脱氧剂,脱氧完 全,且同时能起去硫作用。这种钢水铸锭时能平静地充满锭模并冷 却凝固,故称镇静钢,代号为“Z”。镇静钢虽成本较高,但其组 织致密,成分均匀,性能稳定,故质量好。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等 重要的结构工程。
不锈钢及耐热钢牌号前的数字表示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的千倍,合金元 素的表示方法与其它合金钢相同。 当碳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03%时,在牌号前冠以“00”,
当碳的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0.08%时,在牌号前冠以“0”。不锈钢
3Cr13的平均wC=0.3%、wCr≈13%; 不锈钢0Cr19Ni9的平均wC≤0.08%、wCr≈19%、wNi≈9%; 不锈钢00Cr19Ni11钢的平均wC≤0.03%、wCr≈19%、wNi≈11%。 当wSi≤1.5%%、wMn≤2%时,牌号中不予标出。
• (3)半镇静钢。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为质量较好 的钢,其代号为“b”。 • (4)特殊镇静钢。比镇静钢脱氧程度还要充分彻底的钢,故其质 量最好,适用于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代号为“TZ”。
• 3、典型牌号、性能与用途 • Q195、Q215钢含碳量很低,强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韧 性和焊接性能,常用作铁钉、铁丝、钢窗及各种薄板等强度要求不 高的工件。 • Q235A、Q255A用于农机具中的拉杆、小轴、链等。也用于建筑 钢筋、钢板、型钢等; • Q235B、Q255B用作建筑工程中质量要求较高的焊接结构件,机 械中一般的转动轴、吊钩、自行车架等;Q235C、Q235D质量较 好,可作一些重要的焊接结构件及机件。 • Q255、Q275钢强度较高,其中Q275属于中碳钢,可用作制造摩 擦离合器、刹车钢带等。
电厂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的基本结构 2、钢的分类 3、合金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4、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5、钢的热处理
(一)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1、金属是一种晶体物 质。典型的晶体结 构有: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密排六 方。
(一)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2、钢的分类
可以按冶炼方法、化学成分、供货状态、用途等分类。 按化学成分——碳素钢、合金钢 2.1碳素钢:Mn%≤0.8%~0.9% 、Si%≤0.4%
(一)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 0.50%。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 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 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 斗,球磨机衬板等。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一)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
3、合金元素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 低塑性和韧性。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 重要合金元素。
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 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 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二)电站常用钢管用钢
钢号 10Cr9Mo1VNb
GB 5310
1Mn17Cr7MoVNbBZr (17-7MoV)
1Cr18Ni9 GB 5310
0Cr17Ni12Mo2 GB 13296—2007
0Cr18Ni11Ti GB 5310
燃煤发电厂金属材料介绍2-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二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机械混合物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按一定质量百分数组 成的物质'。 混合物各相保持其原有晶格'。 混合物的性能:取决于各组成相的性能,以及它 们分布的形态、数量及大小'。
第二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 铁碳合金中的机械混合物有珠光体和莱氏体' 。
➢ 珠光体:奥氏体A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铁素 体F与渗碳体Fe3C的混合物-共析体(P)'。
主要内容
第一章.火电机组用钢 第二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三章.金属材料热处理 第四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第五章.锅炉用钢运行后特点及变化
第二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组成'。 自然界中有很多化学元素,它们可以分 成金属和非金属(有机、无机、复合) 两大类 。 金属与非金属区别:金属有金属光泽, 并具有可塑的性质,良好的导电和导热
❖ 白铜:主要是铜与镍所组成的合金'。 ❖ 黄铜(brass):是铜与锌等元素组成的合金'。
第二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相 在一个体系中,性质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之“相” 相与相之间存在界面,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相'。
❖ 在固态下,物质可以是单相的,也可以是多相的'。 ❖ 铁在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中,会出现相的变化'。 ❖ 纯铁是单相的,而钢一般是双相或是多相的'。 ❖ 固态白铜(铜与镍二元合金)是单相的'。 ❖ 合金中有两类基本相: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
第二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随着温度的改变, 金属在结晶成固态 之后继续冷却的过 程中,晶格类型随 温度下降而发生变 化的现象,也称同 素异构转变,又称 重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一、金属材料的分类方法:金属材料分为两大类:即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1、黑色金属元素:铁、锰、铬2、有色金属元素:除上述三种元素外,其余称为有色金属元素。
通常将以铁、锰、铬为基的合金称为黑色金属,以铁为基的合金称为钢,以其余金属元素为基的合金称为有色金属。
二、金属材料的表示方法。
钢的编号方法:根据国标GB/T221-2000《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的规定,一般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世界各国的钢号表示方法不一致,主要因为习惯上各自采用本国的国家标准,某部门标准或协会团体标准中的钢号表示方法,这给技术交流等带来很大的不便。
有色金属的编号方法: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编号方法与钢的编号方法大致相同,都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因为铝合金与钛合金分类方法相对简单,放在铝合金和钛合金的材料牌号中一般不出现化学元素符号。
三、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铝<Al)熔点为660℃,主要用于脱氧和细化晶粒,在渗氮钢中促使形成坚硬耐蚀的渗氮层,含量高时,提高钢高及抗氧化能力,固溶强化作用大。
碳<C)是钢中的基本化元素之一,钢中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其强度和硬度也随之增加,但其塑性和韧性则随之降低。
碳含量每增加0.1%,钢材抗拉强度大约提高90MPa,屈服强度大约提高40~50MPa, 碳同时也能提高钢材的高温强度,在焊接碳含量较高的钢材时,焊接热影响区易出现淬硬现象,易产生冷裂纹的倾向。
因此,一般用于焊接结构压力容器,主要受压主件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其含碳量不应大于0.25%。
铬<Cr)熔点为1920℃,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在轴承钢和工具钢中,铬提高碳钢的耐磨性,在不锈耐热钢中,当超过铬含量12%时,使其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性能,并增加钢的热强性,但含量高时或处理不当,易产生α相和475℃脆相,钢的可焊性随铬含量增加而降低,主要是焊接过程中易产生冷裂纹。
铜<Cu)熔点为1083℃,铜的固溶强化作用仅次于磷。
铜不和碳形成碳化物,某些作用与镍相似,但较弱。
在低碳合金钢中,特别是与磷共同存在时,铜可提高其耐大气腐蚀性能。
钢中铜含量较高时对热变形加工不利,含量高于0.75%时,也给焊接作业带来困难。
锰<Mn)熔点1244℃,对铁素体和奥氏体均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硬度和强度。
锰是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可形成合金渗碳体,并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与硫形成MnS,可防止因硫而导致的热脆现象,提高焊缝金属抗热裂纹能力。
锰降低钢的下临界点,增加奥氏体冷却时的过冷度,细化珠光体组织,改善其力学性能。
锰为低合金钢的重要合金元素,并为无镍或少镍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化元素。
在高碳高锰耐磨钢和中碳高锰无磁钢中,锰也是主要合金元素之一,锰还强烈增加钢的粹透性,并有增加晶粒细化和回火脆性的不利影响。
6、氧<O)熔点为-218.7℃,固溶中钢中氧超过溶解度部分的氧,以各种夹杂物的形式存在,则其对钢的塑性、韧性及疲劳性能不利,尤其使钢的冲击韧性下降并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所以通常把钢中的氧作为有害的但又不可避免的元素。
在铁氧磁性材料中,氧增加矫顽力和电阻系数,降低导磁率,是有益的重要元素。
7、磷<P)熔点44℃,磷是钢中有害的伴生杂质元素,它以铁的磷化物形式存在于钢中,Fe3P与铁形成低熔点共晶,分布于晶界面而增加产生热裂纹的倾向,但磷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如磷对提高钢的强度及冷作硬化的作用很强,但这增加了钢的脆性,尤其是低温脆性。
磷与铜配合使用,可提高低合金钢耐大气腐蚀的性能,磷与硫、锰配合使用,可提高钢的被切削性。
8、硫<S)熔点为118℃,在铁中的溶解度很低,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硫是残存在钢中的有害元素之一,硫化铁<FeS)与铁以及氧化铁<FeO)与硫都能形成一种低熔点共晶体,其熔点仅为988℃。
国此,钢中的硫含量高会降低钢材的高温塑性,加大钢材焊接时产生的热裂纹的敏感性。
9、硅<Si)熔点为1410℃,硅和氧的亲和力仅次于铝和钛,为常用的脱氧剂,硅在钢中不形成碳化物,提高钢中固溶体的强度,冷加工变形硬化率的作用极强。
但同时也相应地降低钢的韧性和塑性。
硅还提高钢的淬透性和抗回火性,对钢综合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对弹性极限,屈强比的提高较显著,并可增强钢在大气中的耐蚀性。
硅提高和改善钢的电阻率和磁导率,降低磁滞损耗,为硅钢片的主要合金元素。
硅是耐热钢中抗高温腐蚀的有益元素。
在高温下,在含硅的耐热钢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性好、致密的SiO2膜。
实践证明:钢中含硅量达1-2%时,就有明显的高温抗氧化效果,但硅含量过高会导致钢的塑性下降,因此耐热钢中硅的含量一般在3%以下。
10、钨<W)熔点为3380℃,钨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常形成特殊碳化物。
对钢的影响与钼相似,但效果不如钼显著。
四、金属材料组织1、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是碳溶于γ铁中的固溶体。
在钢的各种组织中奥氏体的体积最小,线彭涨系数最大,除渗碳体外,在钢的各种组织中,奥氏体的导热性能最差。
奥氏体的塑性高,屈服强度低,容易塑性变形加工成形,所以钢的锻造加工常常要求在奥氏体稳定在高温区域进行。
2、铁素体铁素体具有体心立方点阵结构,碳在其中最大溶解度为0.0218%<727℃)室温是碳几乎不溶于铁素体中。
压力容器用碳素结构钢及低中合金钢均为碳含量小于25%的亚共析钢,这类钢在冷却过程中自奥氏体中析出先共析铁素体。
3、珠光体珠光体由铁素体与渗碳体机械混合组成,其典型形态为片状或层状。
钢中珠光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份和热处理后所获得的组织形态。
珠光体团直径和层间距离越小,强度越高,塑性也越大。
4、贝氏体R102钢中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域分解后所得的产物,它一般是由铁素体和碳化物所组成的片状组织。
贝氏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上贝氏体②下贝氏体③无碳化物贝氏体④粒状贝氏体⑤反常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5、马氏体:P91钢经过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抵制其扩散性分解,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转变称为马氏体转变。
钢中马氏体是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高硬度,高强度,其硬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升高,引起马氏体高强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相变强化、碳原子的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等。
五、力学性能1、金属材料在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δs)、抗拉强度<δb)、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A、屈服强度<δs)屈服强度<屈服点)是表征金属材料在静拉力作用下开始塑性变形的抗力指标,是项目技术上最为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
因为在生产实际中,绝大部分项目构件和机械零件,在其服役过程中都处于弹性变形阶段,不允许有微量塑性变形产生,像高压容器,如其紧固螺栓发生塑性变形,即无法正常工作,屈服强度标志着金属对起始塑性变形的抗加,对于实际金属<多晶体)来说,因为起始塑性变形的非同时性特点,无法测定这一抗力指标,因而不得不用条件规定的办法。
对于退火,正火,调质状态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存在物理屈服现象,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上、下屈服点和屈服平台,这类材料取其下屈服点的强度为该材料的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δb)抗拉强度是代表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抗力的指标抗拉强度是静拉伸实验中最容易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而且是重现性好的性能指标,所以适合于做为产品规格说明或质量控制的标志。
C、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是静拉伸下衡量金属塑性变形能力的指标。
2、冲击韧性和低温脆性<1)冲击韧性冲击韧性值的大小代表金属材料抗冲击载荷能力的大小,冲击载荷就是作用力在极短时间内有着很大变化幅度的载荷大小用AKV来表示,单位为焦耳。
<2)低温脆性除面心立方金属外,其他金属随温度下降都可能发生曲韧性向脆性的转变,其标志是在一定温度下冲击值或断面收缩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能明显改变晶粒大小的各种合金化,热处理手段,均能显著的改变金属材料的脆化趋势,晶粒越细,冷脆转变温度越低,冲击韧性值也越大。
3、断裂韧性断裂是项目构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方式,项目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防止断裂事故,断裂有两种类型,即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发生韧性断裂时,断裂前有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容易被检测和发现。
而脆性断裂往往是突发的,事先很难发现断裂的征兆,因此脆性断裂比韧性断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4、金属的疲劳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损坏称为疲劳损坏,据统计在机械零件失效中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例如大多数轴类零件通常受到的交变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力,这种应力可以是弯曲应力,扭转应力,或者是两者的复合。
如火车的车轴,是弯曲疲劳的典型!汽车的传动轴后桥半轴主要是承受扭转疲劳,柴油机曲轴和汽轮机主轴则是弯曲和扭转疲劳的复合。
又如,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所受的载荷在零到某一极大值之间变化,而缸盖螺栓则处于大拉小的状态中,这类情况为拉-拉疲劳,连杆不同于螺栓,始终处于小拉大压的负荷中,这类情况称为拉-压疲劳。
5、环境介质作用下力学行为(1)应力腐蚀:材料或零件在应力和腐蚀材料的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称为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造成应力腐蚀破坏的应力必须是拉应力。
这个应力可以是外加应力,也可以是焊接,冷加工或处理产生的残留应力,但必须是拉应力。
<2)氢脆氢脆就是金属材料因吸收氢而引起的脆化现象,引起金属脆化的氢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3)腐蚀疲劳金属材料在腐蚀介质与交变应力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失效现象称为金属材料腐蚀疲劳。
金属材料在腐蚀介质和交变应力联合作用下,那些单纯受腐蚀时表面形成的蚀坑或裂纹,本可有一层保护膜覆盖。
但同时还存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使这层保护膜不断受到破坏,以致暴露在腐蚀环境中的一直是新鲜的金属表面,这样腐蚀疲劳强度就大大下降。
6、工艺性能(1)焊接性金属材料焊接性是指被焊接金属在一般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
在焊接过程中有些材料容易产生某些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渣,裂纹等,并使焊缝和近缝区性能变化,所以往往需要特殊的工艺措施,应用特定的焊接方法,才能保证焊接质量。
(2)可锻性金属可锻性是衡量其经受锻压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
可锻性的优劣以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评定。
塑性高则金属变形不易开裂,变形抗力小则锻压省力,而且不易磨损工具和模具,这样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可锻性。
金属元素含量越多,金属的可锻性就越差,金属的结晶组织与可锻性有很大关系。
由单一固溶体组成的合金,都有较好的可锻性。
如果合金中含有多种性能不同的组织,则锻压时因为各组织变形不均就容易开裂,因此锻造大都是在高级单一奥氏体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