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第20课nbsp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nbsp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人教必修一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石脑中学:郭荣生【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新中国的诞生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3.爱国统一战线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民族原则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

在课堂上应多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

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导入新课】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要继续领导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走更长更艰难的道路.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让学生简要介绍产生背景,概括出要点即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奠定理论依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大会。

为什么这么说?(参加阶层广泛)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制定了什么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什么特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订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及其重要的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还有哪些内容?(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2.新中国的诞生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署检察长.会议发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和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可放一段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以加深以下内容的认识(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钟,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典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举行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⒋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关于其意义,可让学生阅读后概括,可分成"推翻"、"标志"、"进入"三点并掌握.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第一,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100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标志着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建立.第二,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历史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诞生的世界意义:这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这是因为,中国革命在占人类1/4的国家里取得了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激励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着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可采用录象资料的手段让学生了解大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制订宪法的内容、特点和性质。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案含答案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案含答案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目标】1、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

2、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价值观的认同。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和意义难点: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课前知识梳理】一、前提:新中国成立1、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2.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1、政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确立:1949年政协(内容)A、通过通过《》,它具有职能,性质。

规定:我国社会性质是,还规定。

B、选举产生了C、决定改北平为,以为国旗,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②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职能由变③1956年新阶段: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方针2、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产生方式:《》的规定(2)确立:年颁布了《》,此宪法规定了是最高权力机关。

宪法体现了、原则。

(3)地位:3、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含义:在统一领导下,各少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和,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原则:、、(3)实行状况:1947年,自治区成立,50年代,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相继成立,1965年,自治区成立。

(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的愿望,实现了,也保证了和。

【课堂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读图回答图1出席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图2 廖承志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图3 拉萨各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请回答:(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2)请概括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图一查士丁尼及廷臣材料二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阶 段 二
业 分 层 测

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习目标:
1.重点:新中国的成立;第一部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新中国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正式形成:1949 年 9 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的阶段 ①1954 年 12 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 一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②1956 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举行了开国大典。 3.意义 (1)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 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 新纪元。
【导学号:17080068】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949 年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与各个民主党派共商建 国大业。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或掌握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点:(1)新成立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难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通过学习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它们所具有的特色.课前自主学习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形成前提:的胜利发展;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与会代表: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内容:大会通过《》——具有性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和公元纪年等。

性质:代行人大职责。

2.发展:1954年,不再代行人大职责;性质: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

新阶段:1956年,“,”方针的提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一届人大)背景:《共同纲领》的规定,的展开。

时间:年,地点:。

内容:制定《》;规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性质:体现了和原则,是新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形成,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目的:实现民族、民族和各民族。

建立:《》明确规定;正式确认。

民族区域自治:在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事务,行使自治权力。

最早的自治区:1947年建立的。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保证了。

高中历史 专题4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4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 新中国 背景 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 (2)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 (2)召开:1949年 召开 召开。 省平山县 西柏坡 召开。
(3)此后, (3)此后,全国有条件建立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逐 此后 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到1958年,内蒙古 步成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1958年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 成立。 成立。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自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的愿望, 己当家作主 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 团结, 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背景:1953年 (1)背景: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召开全国 背景 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 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地方人民大会逐级 召开, 召开,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 基础。 基础。 (2)召开:1954年 (2)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召开 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 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 其根本的政治制度, 其根本的政治制度,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 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 过渡的方向和途 原则。 径。宪法体现了 人民民主 原则和社会主义 原则。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题: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重难点1、新中国的成立2、三大制度、一部宪法3、我国民主政治特点三、过程(一)民主政治概念及高考地位民主政治,是指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保证和维护最广大人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政治形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日益迫切。

政治民主化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常常涉及。

(二)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知识结构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6年):起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6至1976年):曲折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制度化、程序化发展阶段(三)具体知识讲授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949—1956)—起步发展阶段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基石(1)新中国的成立的历史条件A、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B、政治、思想、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时间:1949.3;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C、组织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9;地点:北平;特点:中心议题:内容:决定国名国旗等、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思考: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会议性质: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2)新中国成立标志:1949.10.1;(3)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新纪元A、推翻三座大山,结束双半压迫剥削历史,成为真正独立主权国家;B、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C、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西湖镇中心学校时宝剑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贡献和性质的演变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和主要内容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和主要内容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1.民族独立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2.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民主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关系2.比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理解它们之间内在的继承关系二. 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2年宪法、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依法治国。

2.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

这是值得庆祝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胜利,因为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胜利。

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好比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要继续领导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走更长更艰难的道路。

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我们下面就来共同学习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背景:①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随着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随即解放,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独裁政府覆灭,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②《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的发表。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

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
③ 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目的:
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3.民族区域制度:
(1)建立的原因: (2)目的: (3)法律依据:
①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 1954年宪法正式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
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
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

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⒉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
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塔吉克族 珞巴族
怒族
基诺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
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我国的政党制度): 3.民族区域制度:
(1)建立的原因: ①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 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 局面。(客观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