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淋巴瘤

合集下载

浆细胞瘤描述

浆细胞瘤描述

14
免疫球蛋白
15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
16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7
◆ 免疫球蛋白、M蛋白、M成分是相同概念吗?区别和联系 ?
◆ M蛋白又叫做monoclonal Protein,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myeloma protein, or M- spike。
◆ 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 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 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 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M开头的疾病, 故称为“M蛋白”。
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继发性)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原发于骨骼) 髓外浆细胞瘤(原发于髓外)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淀粉样变性
◆ 反应性浆细浆胞细增胞多增症生:程度有限(骨髓浆细胞<10%),且分化良好,免疫 球蛋白多为多克隆性,仅少数为单克隆性且增多程度有限。本身不引起临床 症状。原发病治愈后,浆细胞增多症状消失。
◆ 很少发生脏器扩散:肝、肺、胸腺、乳腺、子宫、膀 胱、前列腺、甲状腺、腮腺、牙龈、心脏等处扩散极 少见报道。
◆ 罕见报道发展为浆细胞白血病。
◆ 一般不伴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当发生广泛扩散 时,血和尿中可能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多。
38
治疗
◆ EMP对放疗高度敏感,首选放射治疗。特殊情况也可考虑 手术切除。原发灶在头颈部时,单用放疗,避免手术治疗 ;原发灶在头颈部以外,可考虑手术完全切除。
正常 少见 少见
36

IgG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IgG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IgG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初文慧;于文征;刘增艳;王学霞;孙建荣;刘香君【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4【总页数】4页(P301-304)【关键词】淋巴浆细胞淋巴瘤;IgG;非IgM【作者】初文慧;于文征;刘增艳;王学霞;孙建荣;刘香君【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滨州 25660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滨州 25660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滨州 25660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滨州 25660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滨州 256600;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滨州 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1在WHO淋巴与造血组织分类中,将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 LPL)定义为一种包含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肿瘤,同时不符合其它伴小B淋巴细胞样肿瘤的诊断标准。

其中侵犯骨髓且分泌单克隆性IgM的LPL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WM),占LPL的绝大多数。

仅有不到5%的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G、IgA成分或不分泌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1]。

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IgG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患者,男,57岁,因“乏力1年,间断发热半年”于2013年9月21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1年开始出现乏力,活动后为著,不伴明显胸闷、心悸,未诊治。

入院前半年开始出现反复发热,体温可达38℃左右,伴夜间盗汗,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4.67×109/L,RBC 2.51×1012/L,HB 67g/L,PLT 182×109/L,L%43.6%。

彩超检查提示:右侧腋窝探及低回声,大者2.3 cm×2.2 cm×1.0 cm,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

轻链限制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例

轻链限制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例
3 参考文献
1 张明智,洪 帆,付晓瑞,等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3 例报道并文献复 习〔J〕. 中国肿瘤临床,2010; 37( 20) : 1190-8.
2 Vitolo U,Ferreri AJM,Montoto S. 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J〕. 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8; 67 ( 2) : 172-85.
病变一般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周围血也可能受累。大 约 15% ~ 20% 的病例发生结外浸润,如肺、胃肠道、眼眶、唾液 腺、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患者 有血清单克隆 IgM 异常增多,诊断为巨球蛋白血症( WM) ,并 出现高黏滞综合征( HVS) 。IgM 副蛋白有自身抗体或冷球蛋 白活性时,可导致冷球蛋白血征( Cryoglobulinaemia) 或自身免 疫现象,如周围神经病变和冷凝集素病。IgM 副蛋白结合到凝 血因子、血小板和纤维素上导致凝血性疾病。患者出现皮肤和 黏膜的瘀点和瘀斑。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是 IgM 免疫球蛋白病 罕见的并发症。Deuel 等对 227 例 WM 患者相关症状统计分析 后得出: 贫血占 44% ,出血占 44% ,消瘦占 22. 9% ,神经异常占 16. 74% ,肝肿大占 37. 9% ,脾和淋巴结肿大各 占 37% 。HVS 发生在 10% ~ 30% 的患者,症状和体征包括自发性出血,神经 症状和视网膜病。神经症状主要是下肢感觉异常和肌电图改 变。患者血浆容量扩大并且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然而,IgM 浓 度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以及症状之间无简单的线性关系。有 症状的冷球蛋白血症是 WM 罕见的并发症。冷球蛋白类在温 度低于 37℃ 时沉淀,温度上升再溶解〔5〕。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所占比例<2%。

近年来国际上对LPL/WM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1],而国内对LPL/WM认识较晚,对其诊断、治疗比较混乱,为提高我国临床工作者对LPL/WM的认识水平,规范其诊断及治疗,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以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一、定义LPL/WM是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淋巴瘤,常常侵犯骨髓,也可侵犯淋巴结和脾脏,并且不符合其他可能伴浆细胞分化的小B细胞淋巴瘤诊断标准。

LPL侵犯骨髓同时伴有血清单克隆性IgM丙种球蛋白时诊断为WM[1]。

90%~95%的LPL为WM,仅小部分LPL患者分泌单克隆性IgA、IgG成分或不分泌单抗隆性免疫球蛋白[1,2]。

由于非WM型LPL所占比例低,相关研究较少,本共识仅探讨WM相关标准,非WM型LPL的治疗等参照WM进行。

二、诊断、分期、预后和鉴别诊断(一)WM诊断标准[3]1.血清中检测到单克隆性的IgM(不论数量)。

2.骨髓中浆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的小淋巴细胞呈小梁间隙侵犯(不论数量)。

3.免疫表型:CD19 (+),CD20 (+),sIgM (+),CD22(+),CD25(+),CD27(+),FMC7(+),CD5(+/-),CD10(-),CD23(-),CD103(-)。

10%~20%的患者可部分表达CD5、CD10、或CD23,此时不能仅凭免疫表型排除WM。

4.除外其他已知类型的淋巴瘤。

5.有研究者报道MYD88 L265P突变在WM中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4],但其阳性检出率与检测方法和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比例等有关,MYD88 L265P突变也可见于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

浆细胞淋巴瘤

浆细胞淋巴瘤

• 16 例患者 生存期 6 - 1 08 月 , 平均生 存时 间 50. 2月 , 至随访终点 13 例存 活 , 3 例死亡 , 转化为弥漫大B 细胞淋 巴瘤 1 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 , 1 例死于 肝功能衰竭 , 1 例死于感染 , 3 年生存 率 81. 3%
• 结论 :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氏巨球蛋白血 症患者的疾病过程具有低度恶性B细胞 淋巴瘤的特点,病程较长,经治疗可获 缓解,但不易治愈,部分患者可转化为 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
(三)治疗
• (1)烷化剂 •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单用或联合强的松 龙一直是治疗LPL/WM的一线方案。根据疗 效标准反应率大约60%,中位生存时间大 约60个月。环磷酰胺单独或联合用药也有 效,但缺乏与瘤可宁对比的资料
(二)症状
•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约25–30%患者无症状, 仅具有免疫球蛋白M带。大多数患者有血清单克 隆IgM异常增多,诊断为巨球蛋白血症(WM), 并出现高粘滞综合症(HVS)。 • 病变一般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周围血也可 能受累。大约15–20%的病例发生结外浸润,如 肺、胃肠道、眼眶、唾液腺、中枢神经系统和皮 肤等。 • 对227例 WM患者相关症状统计分析后得出:贫 血占44%,出血占44%,消瘦占 22.9%,神经 异常占16.74%,肝肿大占37.9%,脾和淋巴结 肿大各占37%。

流行病学
•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是一个罕见的肿瘤, 占结内淋巴瘤的1.5%。中位发病年龄是63 岁,男性稍多(53%)。美国白人男性年 发病率为 6.1/百万,女性是5.2/百万。 在英国年发病率是10.3/百万,中位发病年 龄71岁。国内报道较少,尚无大样本统计 分析
病因学
• 病因尚不明确。 • 最近,意大利的几项研究认为,Ⅱ型混合 冷球蛋白血症的大多数病例与肝炎病毒C感 染有关。 • 人类疱疹病毒-8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仍存在 争议。 • 偶发的家族性病例表明该肿瘤有基因易感 性。

血液肿瘤病理

血液肿瘤病理

血液肿瘤病理一、血液肿瘤的概述血液肿瘤是指发生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等。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造血干细胞或其分化产物发生恶性克隆增殖,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损,并可能侵及其他组织器官。

二、血液肿瘤的分类1. 白血病: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急性白血病又可分为淋巴细胞型和髓系细胞型。

2. 淋巴瘤: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

3. 浆细胞瘤:浆细胞瘤主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和孤立性浆细胞增多症两种类型。

三、血液肿瘤的诊断1.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血液肿瘤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贫血、出血等。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骨髓象、免疫分型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4.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血液肿瘤的关键,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或淋巴结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

四、血液肿瘤的治疗1. 化疗:化疗是治疗血液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杀死癌细胞。

2. 放疗: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部控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常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等。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

4.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替换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来恢复正常造血功能。

五、血液肿瘤的病理检查1.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是最常见的病理检查方式之一,可以获取到造血组织中癌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2.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

3.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通过特定抗体标记癌细胞表面蛋白来帮助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

4. 分子遗传学检测: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帮助确定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六、总结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协作。

浆细胞相关肿瘤(5)

浆细胞相关肿瘤(5)

浆细胞相关肿瘤(5)尽管肿瘤性浆细胞在形态上会出现一些异常,但已经说过大多数病例一看就是浆细胞,也就是说和正常浆细胞很相似,而肿瘤性浆细胞和炎性增生性浆细胞最大的区别——单克隆性则需要加做其他的工作了,如免疫组化来确定:(1)Kappa和lambda:日常病理诊断中多用这两个Ig轻链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来确定肿瘤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即呈单阳性表达(如图)。

由于Ig为分泌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特别是Kappa,常常有很重的背景着色,所以我们现在用原位杂交替代组化染色,结果更为清晰容易判读。

如果条件所限,仅能做组化,需注意不要把弱表达的背景着色判为阳性。

而炎性增生的浆细胞为多克隆,即Kappa和lambda均有表达,一般二者比例为2:1,偶尔也可达4:1。

(2)异常抗原的表达:正常浆细胞和恶性浆细胞在免疫表型上存在一些差异,流式细胞检测提供了很好的证据,前者一般表达CD19,不表达CD20,CD56,当然正常骨髓中亦存在少量浆细胞与经典浆细胞表型有所差异。

恶性浆细胞几乎CD19均为阴性;60-80%病例异常表达CD56,但是80%浆细胞白血病(PCL)CD56阴性,而且CD56阴性骨髓瘤生存期短并容易继发为PCL。

异常表达CD20时常呈现淋巴细胞特点,这时需注意和淋巴瘤的鉴别,但淋巴细胞大多共表达CD19,而同时表达CD20和CD19的浆细胞则非常罕见。

除此外恶性浆细胞还可异常表达CD117,CD52,罕见情况下还可表达生发中心指标CD10,以及髓系或单核抗原。

另外有差别的是正常浆细胞强表达CD27和CD81,但缺乏CD28和CD200。

恶性浆细胞50%出现CD27表达的丢失,95% CD81呈弱表达或不表达;16-48%表达CD28,而60-75%表达CD200。

不过由于组织病理很少用到这些抗体大家看起来可能有点发蒙,如果能够花些时间记住良恶性浆细胞免疫表型存在的诸多差异,就能更好地解读一些病人的流式检测结果,为我们的病理诊断提供有用的线索,镜下形态功夫差不多的病理医生当然能够掌握更多工具者诊断正确率高。

浆细胞肿瘤介绍

浆细胞肿瘤介绍
细胞遗传学异常,13q14 和17p13缺失者预 后差。
骨硬化性骨髓瘤( POEMS综合征)
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常由多神经病(运动 神经脱髓鞘)、器官肿大(肝脾肿大)、内 分泌病(糖尿病、男性乳房女性化、睾丸萎 缩、阳萎)、单克隆球蛋白病和皮肤病变 (色素过度沉着和多毛症)组成一个少见的 综合征,以骨髓浆细胞浸润伴骨小梁增厚, 常有淋巴结浆细胞不同程度增生而类似 Castleman病(血管滤泡高增生)为特征。
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发生率高:由于骨 髓被肿瘤克隆替代而正常免疫球蛋白产生 显著减少所致。尤其是化疗后诱发的感染 发生率高。
肾损害常见:为单克隆性轻链蛋白尿对 肾小管的损害。
浆细胞骨髓瘤(PCM)
贫血是骨髓受侵和肾损害使促红素产生减 少所致。
出血是血小板低,异常“M”蛋白包裹血 小板影响其功能。异常“M”蛋白聚集纤维 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Ⅶ、Ⅷ以及凝血酶原 造成凝血障碍;血粘度增加、血流不畅。
骨外浆细胞骨髓瘤占浆细胞肿瘤的3%~5%,特别多 见于成年人,中位患病年龄55岁,绝大多数(75%86%)发生于男性。 高发部位为头颈部(80%-90%),其中40%位于鼻 腔和副鼻窦,20%出现在鼻咽,18%累及口咽,唾 液腺。胃肠道的EMP第二好发部位(10%),其中 以小肠居多。皮肤是EMP第三好发部位,主要位于 躯干和腹部的皮肤。
EMP临床分期
Ⅰ期为局限于原发部位。 Ⅱ期严重破坏周围组织或累及其引流的淋巴结。 Ⅲ期发生远处转移。
骨外浆细胞骨髓瘤(EMP)
EMP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一般首选放疗。 局灶野照射,剂量以40-60Gy,4-6周为宜。 切除淋巴结或颈清扫后辅助放疗,建议剂量36-40Gy。 当病灶局限、有足够的切缘范围时,先手术再放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源于受抗原刺激 后向浆细胞分化的外周B淋巴细胞。肿 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 (CD19,CD20,CD22,CD79α),另外, CD5、CD10和CD23均(-) , FMC7(+) ,BCL-2(+),BCL-6(-), PAX-5(+),CD138(+),CD38(+)。
预后
•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经治疗可获缓解,但不易治愈。 临床病程 呈惰性,中位总体生存时间(OS)为5年。 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和β-2-微 球蛋白是非常强的预后因素。少数病例可 发生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预后差。
相关文献
• 1 6 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临 床特点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 氏巨 球蛋白血症( WM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 法 。
• 16 例患者 生存期 6 - 1 08 月 , 平均生 存时 间 50. 2月 , 至随访终点 13 例存 活 , 3 例死亡 , 转化为弥漫大B 细胞淋 巴瘤 1 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 , 1 例死于 肝功能衰竭 , 1 例死于感染 , 3 年生存 率 81. 3%
• 结论 :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华氏巨球蛋白血 症患者的疾病过程具有低度恶性B细胞 淋巴瘤的特点,病程较长,经治疗可获 缓解,但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愈,部分患者可转化为 中高度恶性淋巴瘤 。

流行病学
•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是一个罕见的肿瘤, 占结内淋巴瘤的1.5%。中位发病年龄是63 岁,男性稍多(53%)。美国白人男性年 发病率为 6.1/百万,女性是5.2/百万。 在英国年发病率是10.3/百万,中位发病年 龄71岁。国内报道较少,尚无大样本统计 分析
病因学
• 病因尚不明确。 • 最近,意大利的几项研究认为,Ⅱ型混合 冷球蛋白血症的大多数病例与肝炎病毒C感 染有关。 • 人类疱疹病毒-8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仍存在 争议。 • 偶发的家族性病例表明该肿瘤有基因易感 性。
• (2)嘌呤类似物 • 氟达拉滨作为最初治疗的反应率为38%- 100%。嘌呤类似物的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 13-41月。 • 氟达拉滨和克拉屈滨对于那些对烷化剂原 发耐药或复发的患者是有效的。嘌呤类似 物和烷化剂具有协同作用。
• (3)单克隆抗体 • 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治疗LPL/WM的反 应率为20%-50%。对于先前未治疗的患者,中位 反应时间较长。美罗华联合化疗正处于积极的研 究之中。最新研究表明美罗华联合CHOP 方案对 于部分难治或复发的WM 患者有效 。 • (4)血浆置换 • 血浆置换对迅速减少高粘滞综合症患者的循环 IgM水平非常有效。对于耐药的患者可作为长期 的治疗。 • (5)其他治疗 • 在LPL/WM的少部分患者,单独应用沙立度胺可 获得大约25%的反应率。但大多患者可出现便秘、 乏力、周围神经病等副反应。
(三)治疗
• (1)烷化剂 • 苯丁酸氮芥(瘤可宁)单用或联合强的松 龙一直是治疗LPL/WM的一线方案。根据疗 效标准反应率大约60%,中位生存时间大 约60个月。环磷酰胺单独或联合用药也有 效,但缺乏与瘤可宁对比的资料
(二)症状
•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约25–30%患者无症状, 仅具有免疫球蛋白M带。大多数患者有血清单克 隆IgM异常增多,诊断为巨球蛋白血症(WM), 并出现高粘滞综合症(HVS)。 • 病变一般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周围血也可 能受累。大约15–20%的病例发生结外浸润,如 肺、胃肠道、眼眶、唾液腺、中枢神经系统和皮 肤等。 • 对227例 WM患者相关症状统计分析后得出:贫 血占44%,出血占44%,消瘦占 22.9%,神经 异常占16.74%,肝肿大占37.9%,脾和淋巴结 肿大各占37%。
• 5 例选用口服烷化剂苯丁酸氮芥及糖皮 质激素治疗 , 平 均 生 存 期 66 . 4 月 ; 6 例 选 用 联 合 化 疗R - C H O P 方 案 ,平均生存期 4 7. 3 月 ; • 5 例含氟达拉滨的方案平均生存期 37. 2月; • 但 3 组患者的病例数较少 , 在统计学 上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 , 口服苯丁酸氮 芥或选 择联合化疗都可获得 80% 以上 的 C R+ P R率。
浆细胞性淋巴瘤
(一)定义
• 1.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为一种少
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 瘤的1%左右。是一个由小B淋巴细胞,浆 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肿瘤,通 常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不表达CD5, 大多数病例有血清单克隆蛋白伴高粘滞血 症或巨球蛋白血症,同时应排除其他淋巴 瘤的浆细胞样/浆细胞的变异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