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

合集下载

黄煌经验方

黄煌经验方

黄煌经验方(2017-11-26 22:13:22)1.八味解郁汤【处方】柴胡10-12-15克、白芍10-12-15克、枳壳10-12-15克、生甘草3-6-10克、姜制半夏10-12-15克、厚朴10-12-15克、茯苓10-12-15克、苏梗10-12-15克或苏叶6-10-12克、生姜3-4-5片或干姜3-6-10克。

【煎服法】水煎,日2-3服【适用人群】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的光泽,大多血压偏低,性格内向,心情容易压抑,比较敏感,容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时候、或看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晕车等。

容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

小腿容易抽筋,大便或干或稀不定,或头痛,或身痛而无定处。

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

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白而不厚。

容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适用疾病】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症、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等。

【加减法】(1)如伴有心烦意乱者,加栀子(2)如伴有气上冲、舌淡润者,可加肉桂。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2.八味除烦汤【处方】山栀子6-10-15克、黄芩6-10-15克、连翘12-15-20克、枳壳10-15-20克、姜制半夏10-15-20克、厚朴10-12-15克、茯苓10-15-20克、苏梗10-12-15克或苏叶6-10-12克、生姜3-4-5片或干姜3-6-10克【煎服法】水煎,日2-3服【适用人群】面色滋润,唇舌多红,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

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易哄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心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钮,脉多滑数。

十三、小柴胡汤?黄煌基层医生

十三、小柴胡汤?黄煌基层医生

十三、小柴胡汤黄煌基层医生十三、小柴胡汤古代的退热抗炎剂,经典的和解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处在迁延期的常用方,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的疾病。

【原始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适用人群】1.黄瘦:体型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一般或较差,面色黄或发青,皮肤干,缺乏光泽,有虚弱貌。

2.神情漠然: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意欲低下,特别是食欲不振。

自我评价差,性格偏内向。

3.怕风冷:易感冒发热咳嗽;易皮肤过敏,或痒或起风团皮疹;易肌肉关节疼痛。

4.胸胁苦满: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

5.往来寒热:易患疾病大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是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如发热性疾病久久不退、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肝胆病、结核病、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耳鼻眼睛疾病、抑郁症等。

【适用病证】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黄煌医案退热经验方

黄煌退热经验方徐某男77岁20111205省中上午体貌特征::体壮。

主诉:汗出三年,加重两月。

病史:患者96年查出高血脂,99年患脑梗,06年查出糖尿病,08年开始汗出至今,屡治不愈。

今年5月自行更换治疗糖尿病药物,血糖大幅波动,最高达21mmol/l,盗汗严重,吃两个月中药不解,现发展为白天晚上均汗出,后脑头皮跳动感,汗出脱衣,脱衣后又冷,又要穿,正值冬季,极其苦恼。

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大便正常,饮食一般,不敢多吃,舌黄腻,脉滑。

方剂:黄连5g黄芩10g黄柏10g制大黄10g栀子10g 7剂。

20111212省中主诉:药后汗出明显减轻,后脑跳动感仍有少许,三年之病数剂见效,病人自言脱离苦海,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其药苦否,曰药不苦。

嘱原方续进,隔日一剂。

分析:师言其人内火大,并点出“表皮滚烫,声音宏亮,口气喷人”乃实证之重要指征,勿虑其高龄,有是证而用是方,故数剂而效。

察前之中医所开,皆补剂大方,药价高而病未减,病人苦不堪言。

而此寥寥数味,价钱不过30元,其效如此,经方药简效宏,此又一证也。

门诊上看到的“人参体质”2008年5月5日,有一位姓段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学校的门诊部国医堂就诊。

老人今年已经78岁了,但看上去大概也就60来岁的样子,虽然面色不红润,但没有贫血貌,皮肤还比较润泽,气色还算可以。

他的思维清晰,耳聪目明,声音洪亮,精神状态很好。

他是南京十四所的高级工程师,是研究雷达的,现在作为退休反聘的专家,一直在从事科研工作。

不过,他的体格还是比较瘦的。

腹诊时我们看到了比较明显的“舟状腹”,黄老师腹诊后说,他的腹壁较薄,腹主动脉的搏动轻触即得,很明显。

老人给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病史。

1980年,他被诊断为贲门癌,并做了胃癌根治术。

手术后还做了化疗,可半月后体重由原先的136斤下降到可怜的80斤。

后来,他看到一则美国的研究报告,据称吉林生晒参具有抗癌作用,服用量为每日25克-30克。

黄煌常用的三张柴胡方

黄煌常用的三张柴胡方

黄煌常用的三张柴胡方(2017-08-26 12:24:02)标签:胆结石抑郁症老年痴呆减肥高血脂分类:少阳病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住。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

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

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要故意把它玄化,不能让你轻易学到,如果方法过于复杂也不需要保密的。

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

我在临床上就按照这个诀窍用,例如说现在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多的甚至几十万。

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

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

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

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秘结、口臭,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而且他一直吃下去,我就问他,我说你长期吃,还有什么难受啊?他说挺舒服,吃了以后身体变得轻快,脑子也灵活了。

他是2007年来看的,经常不间断地吃大柴胡汤,后来再也没有复发过。

大家看,中药就是这么灵。

这种病例很多,胰腺炎可以用,胆石症也可以用。

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碰到胆石症经常用金钱草,结果不是那么有效。

黄煌教授经验方:退热汤

黄煌教授经验方:退热汤

黄煌教授经验方:退热汤
王某,男,17岁,河北省献县一中学生。

2012年11月19日初诊。

患者发烧3天,体温持续在39℃左右,伴头痛、头晕、轻度恶寒。

服用扑热息痛后体温随汗出而降,但不久体温又升,静脉点滴病毒唑、双黄连、菌必治等药未见明显疗效。

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无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症,舌红,苔微黄,脉弦数。

处方:柴胡40g,黄芩30g,连翘50g,甘草10g。

2剂,水煎服,并嘱停所有西药。

服上方一剂药,体温即恢复正常。

2剂服完,未见发热反复。

临证心得:病毒感染虽属小病,但治疗方法错误也会迁延病情,从而持续不愈或变生他证。

经方治疗病毒性感冒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

上方是黄师的经验方,名“退热汤”。

黄师经验:本方有辛凉退热之功,对呼吸道感染、热不退者疗效很好。

本方是从小柴胡加减而来,因是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

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

柴胡退热,必须大量。

《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g换算,也需要24g!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生姜、大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黄煌教授用药经验-药证

黄煌教授用药经验-药证

石膏黄煌石膏是一种矿物药,是天然层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矿石(CaS04"2H20)。

石膏色白,质重,纵断面细纹短密如细针,有光泽,碎之可看出透明的结晶。

石膏的主产地为我国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甘肃等地,以湖北应城及安徽风阳产的最有名。

与大黄、附子等药物一样,石膏也常救人于危急之中,其疗效被人们所称赞。

许多诗人墨客的随笔杂谈中也常有关于石膏的记载。

如清代诗人袁枚当年患“暑疟”,几乎送命,后来幸亏服用了含有石膏的汤药,才转危为安。

这个事情记载在他的髓园诗话》中。

清代文豪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记载着他目击的这样一件事情:1793年,当时的京城大疫,有一位来自桐城的医生,用大剂量的石膏汤药,活人无数。

确实,古住今来,许多医家擅长使用石膏。

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喜用生石膏,并与西药阿司匹林同用,据说疗效非常好,此方名为“阿司匹林石膏汤”。

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因为擅长使用石膏,被人们雅称为孔石膏”。

1 药证大剂量石膏主治大汗、大渴、脉洪大。

细说石膏的效能,有以下几点:一是治疗大汗。

石膏与知母相配为多,方如白虎汤。

石膏所能治疗的这种出汗,张仲景所谓的“自汗出”(219条),其特点一是量多,常常汗出湿衣,或者反复出汗;二是身体伴有热感,患者不恶寒反恶热,同时,患者伴有烦躁不安以及强烈的渴感,脉象必定滑或洪大。

张仲景特别指出,“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170条)。

有报道治疗癌症多汗,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生石膏60-90g,收效较好(上海中医药杂志,5:23,1994)。

江苏省名中医夏奕钧先生曾用白虎汤加麦冬、首乌等治疗1例横贯性脊髓炎持续66天的高热,这个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高热伴有大量的出汗。

服药5剂后,体温遂下降。

石膏所治的多汗,和黄芪所治疗的多汗不同。

黄芪所治疗的多汗多伴有浮肿、面色黄;石膏所治疗的多汗多伴有烦渴感和身热感。

简单地说,黄芪治汗出而肿,石膏治汗出而渴。

黄芪的汗出不烦,石膏的汗出必烦。

我常用的几张经方山西

我常用的几张经方山西

山栀子12克,川朴12克,枳壳12克,制半夏12 克,苏梗12克,茯苓12克,黄芩6克,连翘20克, 六一散20克(包煎)
药后十天患者复诊时欣喜,曰频尿感明显好转, 喝水后小便能延长至30分钟一次,尿不尽感好转, 胸口满闷及呼吸不畅感已不明显。
栀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
小儿反复感冒、咳嗽盗汗
谢某某,女,6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
柴胡1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党参10克, 肉桂6克(后下),桂枝6克,制大黄5克,茯苓15 克,龙骨10克(先煎),牡蛎10克(先煎),桃 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川芎10克,干姜6 克,红枣20克
药后半月患者感觉甚为舒适,服用中药配合安定 一颗,睡眠5-6小时,较沉。烦躁感好转,身上蚁行 感消失,且小便较畅,反应明显较前灵敏。
药后半月能和家人主动打招呼。继续服用三月余, 月经恢复正常,在家人的提醒下能干一些家务。 因患者体壮易困,后用温胆汤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服药至09年6月9日,患者月经正常,精神状态好转, 无流口水,回答切题。家人对中药的疗效表示满意。
栀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
焦虑症
石某,女,54岁
【疾病史】 患者出现尿频6年,近 日加重。为焦虑性尿频症。 【症状与体征】 就诊时患者表情丰富, 说话语速快。自述喝水后每 5分钟即小便一次,有尿不 尽感,小便无疼痛及窘迫感, 小腹时有胀满感,胸闷不舒, 【舌脉】 舌暗胖,脉滑数。 时有夜间坐起方感呼吸舒畅, 咽喉至胸口部满闷不适感, 阵发性烘热汗出,早醒。
汪 某 某 女 61
大柴胡汤加黄连
柴胡10克,黄芩12克,姜半夏10克,枳壳 20克,赤白芍10克(各),制大黄6克, 黄连5克,干姜6克,红枣20克。七剂
药后一周,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头昏好 转,夜间睡眠转沉,烧心感不显,大便通畅。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案一:2009年8月26日下午五点半,邻居龙老太太来诊,体温38.9°(腋温),诉头痛,咳嗽,脉现浮数有力,舌红。

辨为风温发热。

拟黄煌老师经方论坛发表的退烧经验方: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 芦根10 银花 20 一剂,嘱多煎水,频服。

晚上八点复诊:体温38.3度(腋温),诉已服药三次,微有汗出。

次日一早再诊,患者体温37.5°(腋温),诉头痛、咳嗽明显减轻,痰少,脉浮数,舌红。

继用上方加杏仁、青蒿。

柴胡40黄芩20连翘30甘草10芦根30银花20 杏仁15青蒿30一剂,煎服法如前。

案二:徐某某,女, 32岁,住经四路, 2009年8月27日傍晚六点来诊: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自己也感染上了发烧,测量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

大小便如常。

脉浮弦数,舌红苔薄黄。

要求多抓几付中药与家人共用。

取黄煌老师经验方加味:柴胡40黄芩20连翘30银花20甘草10芦根30杏仁15青蒿30 四剂煎药机煎好,每包200毫升,日三次服案三:肖某某,女,41岁,家住万合镇南坑,2009年9月3日初诊,体温37.8°(腋温),咳嗽,痰黄,咽喉痛,全身疼痛,怕风恶寒,脉浮细数,舌淡润苔白。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两剂2009年9月4日二诊,患者已无发热,咳嗽减,痰稀白,咽喉微痛,背胛恶寒而痛,胸闷。

脉左细,右细稍弦。

舌淡红苔薄黄。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桂枝15 白芍15瓜蒌皮30五剂辨证思路:黄煌老师于2009年8月9日在经方论坛发表《我的退烧经验方》,学习后深受启发,方药组成: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医案三则
案一:2009年8月26日下午五点半,邻居龙老太太来诊,体温38.9°(腋温),诉头痛,咳嗽,脉现浮数有力,舌红。

辨为风温发热。

拟黄煌老师经方论坛发表的退烧经验方: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 芦根10 银花 20 一剂,嘱多煎水,频服。

晚上八点复诊:体温38.3度(腋温),诉已服药三次,微有汗出。

次日一早再诊,患者体温37.5°(腋温),诉头痛、咳嗽明显减轻,痰少,脉浮数,舌红。

继用上方加杏仁、青蒿。

柴胡40黄芩20连翘30甘草10芦根30银花20 杏仁15青蒿30一剂,煎服法如前。

案二:徐某某,女, 32岁,住经四路, 2009年8月27日傍晚六点来诊: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自己也感染上了发烧,测量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

大小便如常。

脉浮弦数,舌红苔薄黄。

要求多抓几付中药与家人共用。

取黄煌老师经验方加味:
柴胡40黄芩20连翘30银花20甘草10芦根30杏仁15青蒿30 四剂煎药机煎好,每包200毫升,日三次服
案三:肖某某,女,41岁,家住万合镇南坑,2009年9月3日初诊,体温37.8°(腋温),咳嗽,痰黄,咽喉痛,全身疼痛,怕风恶寒,脉浮细数,舌淡润苔白。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两剂2009年9月4日二诊,患者已无发热,咳嗽减,痰稀白,咽喉微痛,背胛恶寒而痛,胸闷。

脉左细,右细稍弦。

舌淡红苔薄黄。

柴胡40 黄芩20 连翘30 甘草10芦根30法半夏15 荆芥15 防风20 杏仁15 桂枝15 白芍15瓜蒌皮30五剂
辨证思路:黄煌老师于2009年8月9日在经方论坛发表《我的退烧经验方》,学习后深受启发,方药组成: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如汗出热退即停服。

黄煌老师说:“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

因是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
退,头昏心烦失眠,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发热而呕吐等都很有效。

柴胡退热,必须量大。

《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案一初诊径用黄煌老师原方加芦根,即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二诊时,虑其风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加杏仁宣肺,青蒿透气,加强清热退烧作用,所以案二案三则直取此方,对证加味,取效自是必然。

黄煌老师退烧经验方由经方小柴胡汤重用柴胡,加明清时方医家善用的连翘化裁而成,信由是论,经方、时方之争大可不必,除了有是证用是药,关键还要把握好方药的配伍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