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片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三维动画短片的制作流程

三维动画短片的制作流程

三维动画短片的制作流程1.前期准备:在进入创作阶段之前,制作团队需要确定短片的目标和风格,明确故事传达的核心信息。

确定故事的基本方向和主题,收集和整理灵感素材,也包括依据预算和时间制定计划。

2.故事创作:在此阶段,制作团队将开始构思并开发故事内容。

这包括确定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剧情发展,创作角色的背景和目标,构建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在此阶段,也会进行故事板绘制,以图像的形式来表现故事中各个镜头的内容和转变。

3.角色与场景设计:根据故事板,制作团队将进行角色和场景的设计。

在角色设计中,需要确定角色的外观、服装和特征等。

而在场景设计中,团队需要确定场景的布局、色调和灯光效果等。

4.动画制作:在此阶段,制作团队将使用三维绘图软件来制作动画。

首先,根据角色和场景设计创建模型。

然后,使用骨骼系统给角色添加骨骼,以便能够进行动作。

接下来,团队会设置角色的动画动作,通过关键帧和缓动技术来制作角色的运动,并添加过渡来平滑动画。

5.灯光与渲染:当动画制作完成后,制作团队将进行灯光与渲染的处理。

通过设置场景中的光源、调整光照效果和阴影等,使场景更加逼真,并准备最终的渲染。

6.特效与后期制作:在此阶段,团队将为动画添加特效和后期制作。

这包括颜色校正、镜头饰边、噪声减少和图像增强等。

制作团队还可以添加各种视觉特效,如爆炸、烟雾、火焰等,以提高动画的视觉效果。

7.最终渲染和制作调整:在这个阶段,制作团队将进行最终的渲染和制作调整。

他们会根据需求进行渲染的参数设置,包括画面的分辨率、帧速率和输出格式等。

同时,团队会根据审核和评审结果进行制作的调整和修改。

综上所述,三维动画短片的制作流程包括前期准备、故事创作、角色与场景设计、动画制作、灯光与渲染、特效与后期制作、最终渲染和制作调整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需要制作团队的精心规划和协作,以确保短片制作的顺利完成。

动画制作需要学什么?学动画去哪家动画学校?

动画制作需要学什么?学动画去哪家动画学校?

动画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动画培训好吗?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动画技术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

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的逐格方式,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了活动影像,它就是动画。

按工艺技术分为:传统手绘动画、定格拍摄动画、真人合成动画、CG动画;按传播媒介分为:影院动画、电视动画、广告动画、科教动画;传统手绘动画:传统动画是由美术动画电影传统的制作方法移植而来的。

它利用了电影原理,即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将一张张逐渐变化的并能清楚地反映一个连续动态过程的静止画面,经过摄像机逐张逐帧地拍摄编辑,再通过电视的播放系统,使之在屏幕上活动起来。

例如:万氏兄弟的《大闹天宫》、《铁扇公主》等。

定格拍摄动画:是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从而产生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象到的任何奇异角色。

通常所指的定格动画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的。

这种动画形式的历史和传统意义上的手绘动画历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古老。

例如:木偶《神笔马良》《阿凡提》、剪纸《葫芦兄弟》等真人合成动画:真人合成动画有两种概念:1、“真人动画”也被称为“特摄”,特摄是特摄电影的简称。

2、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新兴技术,就是真人与动画的结合又称CG电影。

例如:真人特摄动画:日本《假面超人》、中国《铠甲勇士》,CG 电影:美国《阿凡达》《哥斯拉》《奇幻森林》、日本《寄生虫》等CG动画:CG"为Computer Graphics的英文缩写。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

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网页设计、三维设计、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

动画的制作和赏析

动画的制作和赏析

二、电脑动画
• 二维软件: Flash、AE、PS、Us Animation
• 三维制作流程:建模、贴图、动作、特效、渲染、合成等
三维贴图
三维动画可与二维动画结合,可以产生很强的镜 头效果和层次感
《埃及王子》中三维背景与二维动画的结合
三、材料动画
• 1、偶动画
• 《神笔马良》《圣诞夜惊魂》《小鸡快跑》《阿凡提》 • 偶动画的制作材料:黏土、木偶、金属、玻璃、橡胶、塑
现代3D水墨动画 《夏》 《绝弦》
• 4、其他艺术形式的动画 • 例如用普通铅笔,粉笔,钢笔,蜡笔,油
彩,水粉,水彩,沙子等工具制作的动画 片。 • 《老人与海》《种树的人》《音乐老师》 《猫头鹰与鹅之婚礼》
• 老人与海这部动画片的魅力,不仅仅 在于它的故事本身,更在于它的油画 的表现风格。俄罗斯年仅40岁的亚历 山大佩特洛夫克用手指在玻璃上完成 了这部鸿篇巨著。油画和玻璃所表现 出的透明和鲜亮的感觉让人叹为观止。 1997年,俄罗斯年仅40岁的 Alexander Petrov克服了环境与技术 带来的种种困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将海明威的宏篇巨著《老人与海》搬 上了银幕,成为一部具有超强震憾力, 情节曲折的影片,这位具有国际名声 的动画制作者,不仅眼光独具,其在 影片制作中所运用的油画绘制方法也 是他所特有的。 Alexander Petrov说:我使用油画这种方法制作 动画片已近十五年了,我很习惯这样 做。我感觉电影可以与绘画艺术一起 创造新的视觉效果。 如果说 Alexander Petrov的绘制方法是他所 特有的,那么在创作中,他的绘画方 式更是他所独有的,他是用指尖沾著 油彩在玻璃板表面进行动画制作的。 他认为用手指作画更容易,可以画得 更快,而且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手指 是心灵与绘画之间相通的一条捷径, 是最直接的一条途径。

迪士尼动画长片制作流程(中)

迪士尼动画长片制作流程(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比例图也可以看出迪士尼动画造型中很讲究的形状(shapes)设计变化;以《花木兰》为例,比如金宝是圆形,老姚是方形,小林是三角形等等。每个造型都要有它独特的形状,而且形状要有明显、对比的差异,同时要能反映角色个性。一个成功的造型设计,即使人物全部涂黑成剪影,应该还是可以看出谁是谁。 接下来,雕塑师会根据平面的造型表,塑出造型一致的立体「泥人」( Maquette),它主要的功能是帮助动画师作画。因为造型表是平面的,有时一些比较特别的角度,譬如说是从下巴往上看的脸面,可能就会不知道怎么画,或画起来没把握。有了这个泥人,就好象随时有个模特儿在一旁,动画师可以对着泥人,画出困难角度,对动画师的帮助很大。这些泥人像上彩后,也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品。
五、视像开发
除故事板外,使故事具象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视像开发」(Visual Development),也就是国人一般所谓的「美术设计」,只不过迪士尼更注重设计过程的自由度及宽容性,强调多样、变化、发展,故此名之。这部分工作是在前制企划阶段中,把文字剧本里所有视觉影像的部分诠释出来,从整体风格、人物设计、造型配色、道具布景设计、气氛营造到色彩规划,都是视像设计的工作内容。 视像设计刚开始是很概念性的,也是画师创作最开心的时候。因这时候故事还没有完全定案,情节还很模糊,因此每个视像设计师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凭个人的感觉及想象力,去充分发挥。工作的范围并没有清楚的界定,角色、场景、色彩全包,每个人都像是图画故事书的插画家一样,把故事的重点依自己喜好的方式「插画」出来,百花齐放,提供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导演在这个开发过程中,最后选择一个美术方向,并决定各部门的领导,渐渐分工,缩小工作范围,大家朝同一个大方向进行。
四、故事板
和剧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故事板」(Storyboard)。以前拍电影、拍动画没有故事板,大家拿起摄影机就拍了。故事板是迪士尼最先发明的,它就像是一系列的「连环图画」。漫画书上的每一格排出来大概就是一个故事板。在还没有正式制作时,藉此可以看出整个故事的走向。故事板上有许多「故事草图」(Story Sketches),草图底下写着对白。故事画师(Story Artists)们就像说唱艺术家,对照着故事板,用声音、表情,演说出故事内容(Pitching),希望观者能感受到故事板里的戏剧性,进一步说服台下的导演、制片采用其构想来制作。同一场戏往往会经过两三个画师的手,有时则会出现好几个不同的版本,透过导演、制片、画师们充分讨论后,定下确定的版本。迪士尼讲究分工合作,一部片子需要集众人之力才能完成,动画长片的制作结构庞大,需要很多脑力激荡,制作故事板可方便大家研究讨论。在此时找出故事的毛病,可以避免制作时,时间、金钱无谓的浪费。一般的电视动画,故事板只要导演看过,觉得可以就行了。 一个故事画师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充分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及角色间的情感关系,然后依此为动力来铺陈情节。以《花木兰》为例,若是剧情按照一般说法:花木兰假扮男装,出现在她父亲面前,欺瞒过他后,父亲就让她去从军打仗。这样的剧情铺陈只是照本宣科,缺乏角色深度,没有情感,没有从人物的内心去思考人物对这种情境该有的反应。花木兰的故事以人情推想,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上战场,除非她父母亲不关心她的死活,否则一定会很紧张,会拼命去阻止,使她无法成行。故事画师要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来思量故事情境,这样才能深刻地刻划人性反应,这样的剧情推演也才合情合理。因此,迪士尼的花木兰半夜不告而别,与一般流传的故事不相同。 迪士尼动画魅力的关键不仅在剧情的铺陈,更重要的是「角色塑造」(Characterization)。一切人物角色从内心出发,这就是为什么迪士尼的角色看起来都很真实,像是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图画。《花木兰》片中,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调皮可爱,活泼有性情的邻家女孩,而不是一张卡通画。长久以来,迪士尼动画以此致胜,而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的一贯手法,那就是要创造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明星」角色。 为了更全盘看出故事走向,也可以在一块板子上按顺序排出书写的「情节重点」(Story Beats),或在其上画出情绪起伏及高潮位置的曲线,这样可以帮助故事画师了解场景的相对张力。

迪士尼动画发展史分析

迪士尼动画发展史分析

迪斯尼动画角色
• ★迪斯尼角色设定的特点★ • 综合来看,迪斯尼的角色设定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 1. 很多人物只有动作,没有对白。 • 这一类的代表人物多的数不过来。小鹿斑比,阿拉丁中的
飞毯……几乎每部动画中都能找到这样的角色。它们的相 同之处是只用动作和表情(甚至不用表情)来表现人物的 一切特征。由于这类角色以动作为主,所以给他们设计相 配套的动作是一件极麻烦的工作。在其他国家的动画作品 中也可以见到有此类角色,但似乎只有DISNEY最偏爱。
• 3. 对于动物和没有生命的角色,大量使 用拟人的动作。
• 阿拉丁中的飞毯等角色就是代表。相比较 后来的写实手法的动物影片,DISNEY的所有 动物角色都是拟人的。也许这样能够吸引 观众们的注意吧。
迪斯尼动画音乐创作
• 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廉号汽艇》公映于1928年 11月18日。这部由米老鼠为主人公的动画影片很好地利用 了音乐来配合角色夸张的动作与滑稽的表情。最著名的场 景是米老鼠弹着猫尾巴就像弹着弦乐器。这时的声音更多 地作为情节的配乐,从而标志着动画片的历史进入一个全 新的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是迪士尼动画片 快速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从最初的流行曲调和民歌 民谣的简单拼贴到聘请优秀音乐家担任专职动画音乐作曲, 再到采用古典音乐作为影片的配乐,动画片中音乐所占的 时间比例和重要程度已经大大地超出了同时期其他类型的 影片。
迪斯尼动画发展史50年代以后迪斯尼相继拍摄了苏茜与流浪汉灰姑娘金银岛睡美人等动画长片除了苏茜与流浪汉继续以动物狗作为动画片的主角以外其他3部全部是以人作为动画片的主角这体现了迪斯尼动画长片在选材和面向观众的年龄层次上向大龄儿童倾斜而将动画短片继续作为面向低龄儿童观众的主要影片
迪士尼动画发展史分析

影视动画知识点总结

影视动画知识点总结

影视动画知识点总结一、影视动画的历史发展影视动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将静态的图像进行快速播放,以产生动态效果。

1892年,法国发明家爱米·兰松展示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夜半访客》。

随后,影视动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20世纪初,影视动画开始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14年,美国动画片《小猫咪》问世,成为了第一部几经商业发行的动画作品。

此后,迪士尼、梦工厂等知名动画工作室相继成立,推动了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影视动画开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1995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了《玩具总动员》,成为了第一部由计算机生成的动画电影。

此后,越来越多的影视动画作品开始采用数字技术制作,成为了影视动画制作的主流方式。

二、影视动画的分类影视动画可以根据制作方式、内容类型和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分类。

1. 根据制作方式:(1)手绘动画:手绘动画是最古老的动画制作方式之一,它使用传统的手绘技术进行制作,通过绘制每一帧画面来呈现动态效果。

(2)数字动画:数字动画是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制作的动画作品,它可以采用2D或3D的制作方式。

2. 根据内容类型:(1)儿童动画:儿童动画是专门为儿童观众制作的动画作品,它通常以简单、轻松的故事情节和明快的画面风格为特点。

(2)成人动画:成人动画是面向成年观众的动画作品,它通常涉及更加成熟、深刻的主题,包括政治、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3. 根据受众群体:(1)电影动画:电影动画是为电影院观众制作的动画作品,它通常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和艺术价值。

(2)电视动画:电视动画是为电视节目制作的动画作品,它通常以系列的方式进行播放,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

三、影视动画的制作流程影视动画的制作流程包括故事构思、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分镜头、动画制作、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

1. 故事构思:故事构思是影视动画制作的第一步,它决定了动画作品的整体框架和主题。

影视动画短片制作流程

影视动画短片制作流程

影视动画短片制作流程Creating a short film in the animation industry involves a complex and intricate process that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a team of talented individuals. 制作动画短片涉及到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团队内的密切合作和策划。

The first step in creating an animated short film is the development phase, which involves coming up with a concept and creating a storyline. This phase requires the creative input of writers, directors, and storyboard artists who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the initial idea into a coherent and engaging narrative. 制作动画短片的第一步是开发阶段,这涉及到构思创意和制定故事情节。

这个阶段需要编剧、导演和分镜师的创意输入,他们齐心协力将最初的想法发展成连贯且吸引人的故事。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phase, the pre-production stage involves creating character designs, building sets, and storyboarding the entire film. It also involves casting voice actors and recording dialogue for the characters. This stage is crucial as it sets the visual and creative direction for the entire film,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the subsequent production process. 在开发阶段之后,预制阶段涉及到创作角色设计、搭建场景以及整部电影的分镜设计。

(完整版)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

(完整版)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
大逐帧拍摄极限。
爱德华•穆布里奇的摄影集《运动中的动物》(1899)、 《运动中的人体》(1901)
①2 3 4 5

7 8 9 10
11
一、动画制作的流程 二、动画制作的工具 三、如何画动画?
1937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
1. 迪士尼建立了科学的动画生产机制。率先 将动画技术发展到专业化的程度。
工作团队分工明确:从策划、编剧、导演到
制作团队,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是动画艺术生 产的保障系统。
2. 迪士尼建立艺术规则,创造的动画原理和 原画的技巧
前期准备阶段
中期制作阶段
后期合成阶段
1.先画原画: 首先画出运动中重要的动作(关键画),同时完
成时间分配设计。
2.完成动画: 画出原画之间的动作,从而完成动画的运动;要
2.把握内容,确立风格 仔细研读剧本,分析画面分镜头稿本,认真揣摩编剧
和导演的意图,不断与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沟通协调,根 据动画片的不同主题、体裁、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最终确 立角色造型的风格。
3.分析形象,把握特征 表现风格确立后,要对具体的角色分析定格。
要遵循角色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以及角色的生活环 境、心理状态、性格命运等通盘考虑,分出类型。
原画设计的形象应该是全方位的主体造型,从整体躯 干、面部五官到服饰发型、手可以从中找到大的外形特 征,例如:威猛有力的外形偏向倒三角;体弱多病的类似 瘦长方形等。然后将身体的几大块结构以几何形状分析归 纳,组合出基本的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细节,不 断修正,使之既有特点又服从于整体形象。
让人物的运动尽可能自然。
1.动画定位工作台
2.拷贝台
3.动画定位纸(或A4纸、拷贝纸) 4.定位尺 5.铅笔、彩色铅笔、橡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迪士尼动画片制作流程迪士尼动画长片制作工程浩大,制作人数多达五、六百人,分工之细密,造就了许多极端专业的人才,同时因为组织庞大,“团队合作”的精神成为工作的最大信条。

从迪士尼细密的制片流程可以看出美国工作文化的特点,那就是强调分工、个人专业及团队合作。

而其中最重要的,我想大概就是画师们彼此互动,脑力激荡产生的能量及追求卓越的精神吧!首先必须说明本文观点由“角色动画”(Character Animation)出发。

角色动画就是大家一般熟悉的卡通动画:叙述性(narrative)体裁,有人物角色及剧情。

“角色动画”一词,是用来区别抽象及平面设计等其它表现形式的实验性动画。

迪士尼长篇动画制作工程浩大,制作人数多达五、六百人,分工之细密,造就了许多极端专业的人才,同时因为组织庞大,“团队合作”的精神成为工作的最大信条。

画师们待人处事、互动及沟通能力,也成为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过也因为是集体创作的关系,一些独特奇异的个人创作意念也比较不容易发挥出来。

迪士尼的动画制作方式并不见得适合所有的片厂或制作,了解了它的结构关节后,每个制作群应依照自己的条件及优缺点浓缩重组。

长篇动画制作流程与一般影视制作类似,迪士尼长篇动画制作流程大致有三部分:“前制作”,主要是创意设计。

“制作”,则是真正动手实际执行。

“后制作”,则是整理、合成、修订所有的要素及善后的工作。

一、点子动画的制作由构想点子开始。

以迪士尼为例,若提案人非迪士尼内部员工,首先必须先找一个经纪人,帮忙处理法律上的问题,因为交涉的过程可能会引发许多的法律争议。

以《花木兰》(Mulan)为例,花木兰女扮男装到军中所用的假名“花平”(Fa Ping),刚好跟美国一家高尔夫球公司的名字“Ping”相似,这家公司便利用这样的情形,控告迪士尼盗用他们的店名,想籍打官司来赚钱。

因此像迪士尼这样的大公司对法律问题格外小心,不轻易接受外面个人提案。

透过经纪人把剧本送给公司,对双方都有好处,一能保障公司法律上的安全,同时也维护著作人本身的权益。

另外就迪士尼公司内部而言,构想来源的途径有三种:●由主管阶层下达行政命令(executive decision):像《狮子王》(The Lion King)就是在总裁一声令下,认为现在应该拍摄一部类似《小鹿斑比》(Bambi)这种片子这样的想法之下促成的。

制作群以《小鹿斑比》为跳板,加上了莎剧《哈姆雷特》(Hamlet )的故事结构来进行:主角狮子辛巴(Simba)在痛失父亲,自我放逐后,重新找回了自我。

●公司年度“敲锣秀”(Gong Show):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安排一个场合请公司要人,包括总裁、董事长和其它高层人士,坐成一排,然后让每个想要介绍自己构想的人,利用自己设计好的海报或草图,在五分钟内介绍自己的故事大要。

场内有一个大锣,五分时间一到,“匡”的一声就换下一位。

《赫克力士》(Hercules)就是这样被选上的。

●由公司内部的“创意执行”(Creative Executive)部门发想:这是最常发生的情况,由大约七人组成的创意执行部门搜集世界各地的童话、传奇、民间故事,或研读坊间出版的儿童读物,及外面送进来的剧本。

每隔一阵子向公司主管们报告,介绍值得拍成动画的构想。

《花木兰》就是这幺来的。

以上这些管道相互运作、交集,一部片子往往很难界定是从哪一个特定管道构思来的。

二、故事大纲有了构想点子后,公司会请剧作家先写出“故事大纲”或“本事”(Treatment)。

像《花木兰》,起因是因为公司高阶主管想要拍一部以东方为背景的故事。

因为那是迪士尼从未触探过的题材,况且对西方人而言,东方富有炫丽神秘的色彩,会很吸引人。

因此创意执行人员就开始寻找,起初考虑过一个名叫《中国娃娃》(China Doll)的故事,可是内容不过是类似《西贡小姐》、《蝴蝶夫人》等好莱坞已经炒烂了的白人男性沙文主义冷饭,了无新意,所以后来就放弃了;这时正好有位创意执行人员认识一位正在编辑世界民间故事的作家,公司就接受他的建议,采用了《花木兰》。

因为《花木兰》的故事有趣,而且女主角性格具时代意义,跳脱传统东方女性柔弱服从的刻板印象,更符合了迪士尼近年来在题材挑选上,想掌握时代潮流的企图。

三、剧本接下来的分工,首先是拟定“剧本”(script)。

迪士尼动画跟真人电影不太一样,它承传了喜剧及默剧的深厚传统,强调肢体语言的视像表演方式,因此比较不适合对白特别多的剧本。

动画的角色关系及情节都应尽量以视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是用讲的。

比如描写一个生气的人物,使其捶胸顿足、张牙舞爪,要比说一句“我好生气啊!”更来得传神有趣,这样才是发挥动画的长处。

一个好的动画剧本要能够从视像的角度来写作,动画剧作家与故事画师频繁的互动更是重要。

四、故事板和剧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故事板”(Storyboard)。

以前拍电影、拍动画没有故事板,大家拿起摄影机就拍了。

故事板是迪士尼最先发明的,它就像是一系列的“连环图画”。

漫画书上的每一格排出来大概就是一个故事板。

在还没有正式制作时,藉此可以看出整个故事的走向。

故事板上有许多“故事草图”(Story Sketches),草图底下写着对白。

故事画师(Story Artists)们就像说唱艺术家,对照着故事板,用声音、表情,演说出故事内容(Pitching),希望观者能感受到故事板里的戏剧性,进一步说服台下的导演、制片采用其构想来制作。

同一场戏往往会经过两三个画师的手,有时则会出现好几个不同的版本,透过导演、制片、画师们充分讨论后,定下确定的版本。

迪士尼讲究分工合作,一部片子需要集众人之力才能完成,动画长片的制作结构庞大,需要很多脑力激荡,制作故事板可方便大家研究讨论。

在此时找出故事的毛病,可以避免制作时,时间、金钱无谓的浪费。

一般的电视动画,故事板只要导演看过,觉得可以就行了。

一个故事画师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充分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及角色间的情感关系,然后依此为动力来铺陈情节。

以《花木兰》为例,若是剧情按照一般说法:花木兰假扮男装,出现在她父亲面前,欺瞒过他后,父亲就让她去从军打仗。

这样的剧情铺陈只是照本宣科,缺乏角色深度,没有情感,没有从人物的内心去思考人物对这种情境该有的反应。

花木兰的故事以人情推想,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上战场,除非她父母亲不关心她的死活,否则一定会很紧张,会拼命去阻止,使她无法成行。

故事画师要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来思量故事情境,这样才能深刻地刻划人性反应,这样的剧情推演也才合情合理。

因此,迪士尼的花木兰半夜不告而别,与一般流传的故事不相同。

迪士尼动画魅力的关键不仅在剧情的铺陈,更重要的是“角色塑造”(Characterization)。

一切人物角色从内心出发,这就是为什幺迪士尼的角色看起来都很真实,像是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图画。

《花木兰》片中,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调皮可爱,活泼有性情的邻家女孩,而不是一张卡通画。

长久以来,迪士尼动画以此致胜,而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的一贯手法,那就是要创造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明星”角色。

为了更全盘看出故事走向,也可以在一块板子上按顺序排出书写的“情节重点”(Story Beats),或在其上画出情绪起伏及高潮位置的曲线,这样可以帮助故事画师了解场景的相对张力。

五、视像开发(略)六、声音(略)七、故事影带到此阶段就进入动画制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一般国内动画界常省略,或没有好好利用的部分——“故事影带”(Story Reel)。

故事影带与一般业界所谓的“莱卡带”(Animatic或 Leica Reel)其实是一样的。

“前制编辑部”(Development Editorial)将故事板上的故事草图一张张扫进计算机里,配上对白(有时画师们会被临时抓去做背景人物配音)及简略的音效、配乐,以影片或录像带的形式剪辑而成故事影带;就是把故事板加上“时间”的要素。

将先前平面的构想,透过故事影带,更进一步更精准地来拿捏片中情节的时间性(Timing)及起伏。

当制作群大家一起看故事影带时,就可以清楚看出故事有没有瑕疵。

尤其是放映给非制作群观众看时,因为他们的立场客观,有新鲜感,可以更忠实地反映片子的效果好坏。

如果片中一个有意制造笑料的地方没有人发笑,那就知道不对,要考虑是否笑料不够,或是发生的时间点不恰当,或是根本就需要剪掉重做。

透过故事影带,在前制作时就找出故事问题解决,可以避免日后制作时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这部分对动画片尤其重要。

故事影带里的故事草图往后会随制作进度,一场景一场景渐渐地为草稿动画所取代,然后动画也渐渐地被上色完成的场景所取代,一步一步地演化成最后的动画影片。

声音部分也一样地演化成最后的结果。

八、工作本长片制作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工作本”(Workbook),这是更进一步设想的故事板。

先前故事板中的都是草图,并无清楚的运镜及背景细节资料,只有人物的作表(动作及表情)。

到了工作本阶段,会加入电影视觉语言,如运镜及摄影角度的变化等等去强化戏剧张力。

在电视动画制作里,故事板和工作本是同一个东西,没有分别。

“前制作”是工作中最有乐趣的部分,企划部里到处充满了笑声、乐声、读书声;若安静无声,你就知道片子碰到瓶颈,或出了问题。

到此,“前制作”的部分告一段落,有了最后设定的色彩、造型表、工作本,这些都是未来制作的蓝本,以下的“制作”作业全部以此为准。

根据实际制作流程,一个完整的影视类总体上可分为前期制作、动画片段制作与后期合成三个部分。

1.前期制作。

是指在使用计算机制作前,对动画片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文学剧本创作、分镜头剧本创作、造型设计、场景设计。

文学剧本,是动画片的基础,要求将文字表述视觉化即剧本所描述的内容可以用画面来表现,不具备视觉特点的描述(如抽象的心理描述等)是禁止的。

动画片的文学剧本形式多样,如神话、科幻、民间故事等,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思路清晰、逻辑合理。

分镜头剧本,是把文字进一步视觉化的重要一步,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进行的再创作,体现导演的创作设想和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的结构:图画+文字,表达的内容包括镜头的类别和运动、构图和光影、运动方式和时间、音乐与音效等。

其中每个图画代表一个镜头,文字用于说明如镜头长度、人物台词及动作等内容。

造型设计,包括人物造型、动物造型、器物造型等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角色的外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造型设计的要求比较严格,包括标准造型、转面图、结构图、比例图、道具服装分解图等,通过角色的典型动作设计(如几幅带有情绪的角色动作体现角色的性格和典型动作),并且附以文字说明来实现。

造型可适当夸张、要突出角色特征,运动合乎规律。

场景设计,是整个片中景物和环境的来源,比较严谨的场景设计包括平面图、结构分解图、色彩气氛图等,通常用一幅图来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