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第7章思维7.1复习笔记本章重点1.什么是思维?它有哪些特征?2.概念结构的理论有哪些?3.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有哪些?4.什么是创造性?一、思维的一般概念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

2.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2)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和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3.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往往是从分析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开始的。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综合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只有把事物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抓住事物的本质。

(2)比较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在思想上把不同对象的部分特征区别开来,才能进行比较。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概括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

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概括水平相对较低。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思
维是心理过程。 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语言与客观事物之
间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 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它们的构成要素不同——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 念相关, 但并不完全等同。 思维的规律和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 不同的民族 有着相同的思维规律, 却有着不同的语言。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也称随意想象, 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
想象。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
图解、符号等)的描绘, 在头脑中产生有关 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二)概念的种类 3.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自然概念 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及个体发展过
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人工概念 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
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一)概念形成的途径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概念的掌握主
要通过两条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
经验而掌握概念。 在教学过程(包括自学在内)中,
通过揭露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二)影响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
握的因素 1. 已有经验。 2. 变式。 3. 发挥语词功能。 4. 下定义。 种概念+属差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三、判断 所谓判断就是肯定或否定事物有某
种属性, 或者是肯定或否定事物之 间的联系或关系。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

(word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7章 思 维)【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7章 思 维)【圣才出品】

D.直观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
取出来,加以概括。
4.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D 【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 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5.思考问题时能冷静地分析其依据,是非、利弊,不易受别人暗示或自己情绪的左右, 这是思维的( )。
A.深刻性 B.独立性
2 / 36
圣才电子书

C.灵活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批判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独创性的
10.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舍弃非共同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答案】C 【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比较是指把各种 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 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 (1)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 的信息,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2)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个短暂时间的现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2. 概括性 反映事物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是概括化了 的形象。
Cooper & Shepard(1973)的“心理旋转实验”
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然后 再 做判断。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操作性 。
3.可操作性:可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例如,动物、树、鸟概念的形成。 2.表象是思维的单位之一,有助于思维。 表象是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之一。这些形象 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帮助思维活动的顺利进 行。
2.启发法策略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能保证成功,但有时省时省力。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总目标分成子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实现子 目标,最终实现总的目标。
2 逆向搜索 从目标状态开始,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 3 爬山法 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特例,是一种纯粹“向前 进”的策略。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非常归 用途测验》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 颖的见解。《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 性。
“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
3.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 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 出新方案,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原型在创造想像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动物 、植物、日常生活中经历等。
想一想:儿童复述故事和编故事,分别是什么 想像?
如何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对表象加工的方式
1.粘合 把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结合 在一起。
2.夸张 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省略某些特 点。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第4版笔记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结构版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不可割裂互相联系依存。

(一)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

(二)动机和情绪:动机:支配人的认知和行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以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意志: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

(三)能力和人格: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

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主观世界的情况不同,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常常是不一样的,有机体内部状态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可能不一致,因此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他的外部行为反应。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道心理过程的规律。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意识极其复杂因此有人称它是“人类最后一个难解的谜”。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

普通心理学笔记背诵版(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笔记背诵版(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1—12第 1 页 共 12 页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 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预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定的方向,分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对照,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知识要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JINGBIAN《普通心理学一彭聃龄版》知识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2)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而: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2)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立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泄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肖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而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彖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 掌握概念。 在教学过程(包括自学在内)中,通过揭 露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形成
(二)影响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的 因素 1.已有经验。 2.变式。 3.发挥语词功能。 4.下定义。

种概念+属差

5.实际运用。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 理论为指导来划分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 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三、判断
所谓判断就是肯定或否定事物有某种属 性,或者是肯定或否定事物之间的联 系或关系。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四、推理
(一)推理及其种类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 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前提——结论 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前提要真实, 推理形式要符合逻辑规则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辩互转化 ——思维活动总是循着综合 — 分析 — 再 综合 — 再分析而不断前进的 实际操纵物体的分析和综合 感性形象的分析和综合 语词符号的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水平:

五、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一)再造想象的产生应具有以下三个条 件


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 鲜明、生动 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五、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二)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创造动机 丰富的表象储备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原型启发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梦的成因

身体内部的某些变化 外部刺激的作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做梦是脑的正常功能的表现,它不仅无损于 身体健康,而且对维持脑的正常功能是必要 的。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 的想象。 再造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 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 虑的心理加工过程。

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多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 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理加工过程。

合二为一或合多为一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抽象概念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二)概念的种类
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它们的相互 关系

合取概念

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 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 形成的概念。 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第三节 想象和思维的生理机制
二、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 脑是思维的器官。然而,思维时脑是如 何工作的?这个谜至今还远未揭开。
第三节 想象和思维的生理机制
二、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些研究结论:


思维活动是是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整体性活 动的结果。 左侧顶一枕区系统的损伤会引起同时性 (空间的)综合的严重破坏。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 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 遍化的思维过程。

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 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 程。

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 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系统化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的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所谓原型,就是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积极的思维活动 灵感的作用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六、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一)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 物的反映 (二)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 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 发展起来的
第三节 想象和思维的生理机制

我们谈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主要指已掌握了语言的人 来说的。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 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 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 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同属于高级的认 识过程 。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三、思维的种类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

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

语言是思维的存在形式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 物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它又不 同于创造想象。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 能性

理想 空想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大人国、小人国 、漫画创作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典型化

阿Q 、祥林嫂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联想

锯、飞机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 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有意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 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 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 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 思维过程。



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思维 是心理过程。 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是 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 反映的关系 。 它们的构成要素不同——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 关,但并不完全等同。 思维的规律和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 不同的民族有 着相同的思维规律,却有着不同的语言。
一、想象的生理基础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想象是人脑中旧的 暂时神经联系,经过改组、重新组合 而构成新的神经联系的过程。 巴甫洛夫学派还认为,想象形象的创造 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望梅止渴 谈虎色变
第三节 想象和思维的生理机制
一、想象的生理基础 从大脑定位来说,近年的研究表明,人 的下丘脑--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共同参 与想象的形成。
第七章 思维和想象
Outline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想象的一般概述 想象和思维的生理机制 概念与推理 问题解决 创造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 间接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 间接性
第三节 想象和思维的生理机制
二、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些研究结论:


额叶损伤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的影响是 多方面的。 割裂脑的研究表明,左侧半球与词语性思 维活动有关。右侧半球与空间概念、对言 语的简单理解以及非词语性思维有关。
第三节 想象和思维的生理机制
二、思维的神经生理机制 上述研究表明,思维是大脑皮质的整体 性活动,大脑皮质某一部位的损伤都 会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产生明显的 障碍,但障碍的性质可能是不同的。 其中大脑额叶对于实现复杂的思维活动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不同的 思维种类(如词语性思维和非词语性 思维)可能与脑的不同部位有关。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 图解、符号等)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 物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形成的新形象差异较大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二)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 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在人的实际创造活动中是非常重 要的,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组成部 分。
三、推理
(一)推理及其种类 推理的种类 演绎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