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

新闻摄影要点(华科:石梦、万萌、向洵、刘馨蔚整理,仅供参考)1、 新闻摄影报道的体裁主要有四种: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和插图。
2、图片新闻是报纸上最常见的新闻摄影体裁。
其典型特征是简洁、率直。
多由一两幅图片,配以标题及简短的说明性文字组成。
图片新闻的文字说明要交代图片难以体现的新闻要素,如人物姓名、年龄、身份以及地点、事件的规模,等等。
而且文字必须简短,既有引导读者理解图片的功能,又有交代必要的新闻要素的功能。
3、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是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于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揭示的摄影报道。
与特写性新闻图片相结合的文字说明也重在揭示性、阐述性,要“发人深省”,引起思考。
4、 专题新闻摄影是指用多幅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全面、深刻地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事物的一种新闻摄影体裁。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文字说明可以是相对完整的一篇散文、记叙文或议论文。
有时既有总说明,又有单幅图片说明。
总说明用以说明主题,分说明则主要用以交代新闻要素。
总说明应是相对完整的。
由于文字说明可以写得长些,因而更加能够充分发挥写作的优势来使文章生动活泼或深刻全面。
总说明应全面、深刻,并富于揭示性。
5、 插图照片,是指在整则报道中唱配角的图片,其作用不是单独报道一则新闻,而是配合新闻、通讯等文字报道的照片。
6、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
7、 现场抓拍,就是在新闻现场观察新闻主体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在适当的时机按动快门。
8、 “堪的派”,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一种反画意主义的摄影艺术流派。
提出了不摆布、不干涉对象,不追求画家风格,而是尊重摄影自身特性,追求客观、真实、自然的风格和创作原则。
这一派摄影家中有著名的摄影大师亨利.卡笛尔.布列松。
E.萨乐蒙被称为“堪的派”的“真正完成者”。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整理————————————————————————————————作者:————————————————————————————————日期:◆优秀摄影作品的三个原则:原则一: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力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日子形象的挑选、提练和凝结,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新发觉,表现了作者深刻、独创的构思,把“人人胸中有”的普遍情感,用“个个笔下无”的表现方式传达给观者,以其真实、自然、生动、诚挚,拨动观者的心弦,给人强烈地震撼和共鸣。
原则二:立意明确、主体鲜亮是一幅优秀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依照拍摄者所要表现的内容挑选有典型性的主体,让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上,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另外,还要思考主体在画面上同陪体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轮廓是否清楚,条理和层次是否分明等等。
迅速地、谨慎地选取代表某一事件、某一内容的人或物,竭尽全力在作品中把它表现、突出出来,让观者理解你的拍摄意图,看清画面的主体及其代表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三: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简洁明了别仅包括主体的挑选、背景的应用,虚实的变化,群彩的搭配与和谐,更要紧的是在拍摄时你是否注意到作品要简洁明了和怎么使作品简洁明了。
除非必要,一定要把画面中干扰视线、妨碍注意力的东西如无关的人物、电线、电线杆、垃圾桶等等数别清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从画面中清除掉,让我们的每幅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洁明了决别意味着将背景中的东西全部删掉。
◆新闻摄影的分类:事件性新闻摄影突发事件摄影和预期事件摄影突发事件摄影:1、设法进入现场2、眼疾手快,迅速记录现场3、深入拍摄预期事件摄影:摄影师预先得知事件发生的时刻、地方、大致内容。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百姓日常日子(缓和负面情绪)体育新闻摄影体育现场新闻摄影和体育特写新闻摄影镜头的分类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标准镜头焦距约50mm;广角镜头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超广角镜头焦距:17mm、14mm等;鱼眼镜头的焦距:7.5mm左右,视角180度1/f=1/u+1/v◆广角镜头造型特点:视角大、拍摄范围广,能够在较近距离拍摄大场面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长,使用小光圈能够获得大景深,适合拍摄体面摄影。
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

新闻摄影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 新闻摄影的主要目的是:A. 艺术创作B. 记录历史C. 娱乐大众D. 教育公众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A. 真实性B. 客观性C. 艺术性D. 及时性答案:C3. 新闻摄影中,决定性瞬间是指:A. 拍摄者按下快门的瞬间B. 事件发展到高潮的瞬间C. 画面构图最完美的瞬间D. 光线条件最佳的瞬间答案:B4. 新闻摄影中,使用长焦镜头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景深B. 减少背景干扰C. 增加画面的动态感D. 增加画面的立体感答案:B5. 新闻摄影中,曝光不足可能导致:A. 画面过亮B. 画面过暗C. 色彩失真D. 画面模糊答案:B6. 新闻摄影中,使用三脚架的主要作用是:A. 减轻摄影师的负担B. 增加画面的稳定性C. 减少拍摄的难度D. 提高拍摄速度答案:B7. 新闻摄影中,使用闪光灯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对比度C.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D. 减少画面的噪点答案:A8. 新闻摄影中,使用黑白模式拍摄的主要好处是:A. 增加画面的对比度B. 减少后期处理的难度C. 增加画面的动态范围D.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答案:A9. 新闻摄影中,使用连拍模式的主要好处是:A. 增加拍摄的成功率B. 减少拍摄的难度C. 增加画面的清晰度D. 增加画面的动态感答案:A10. 新闻摄影中,使用RAW格式拍摄的主要好处是:A. 增加画面的清晰度B. 减少后期处理的难度C. 增加画面的动态范围D.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答案:C11. 新闻摄影中,使用景深预览按钮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拍摄的成功率B. 减少拍摄的难度C. 增加画面的清晰度D. 减少画面的噪点答案:C12. 新闻摄影中,使用快门优先模式的主要好处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模糊C. 增加画面的对比度D.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答案:B13. 新闻摄影中,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的主要好处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模糊C. 增加画面的对比度D. 增加画面的动态范围答案:D14. 新闻摄影中,使用手动模式的主要好处是:A. 增加拍摄的灵活性B. 减少拍摄的难度C. 增加画面的清晰度D. 增加画面的动态感答案:A15. 新闻摄影中,使用曝光补偿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对比度C.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D. 减少画面的噪点答案:A16. 新闻摄影中,使用ISO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对比度C.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D. 减少画面的噪点答案:A17. 新闻摄影中,使用白平衡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对比度C. 增加画面的色彩准确性D.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答案:C18. 新闻摄影中,使用长曝光的主要好处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模糊C. 增加画面的动态范围D. 增加画面的动态感答案:D19. 新闻摄影中,使用HDR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增加画面的对比度C. 增加画面的动态范围D.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答案:C20. 新闻摄影中,使用滤镜的主要作用是:A. 增加画面的亮度B. 减少画面的对比度C. 增加画面的饱和度D. 减少画面的反射答案。
新闻摄影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技术,以客观、真实、生动、形象的方式记录和反映社会新闻事件的摄影活动。
2. 特点(1)真实性:新闻摄影必须真实记录事件,不能虚构或夸大。
(2)时效性:新闻摄影要求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件。
(3)形象性:新闻摄影通过图像展示事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报道性:新闻摄影具有报道新闻的功能,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
二、新闻摄影的分类1. 突发新闻摄影(1)定义:指报道突发事件的摄影,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暴力事件等。
(2)特点:速度快、反应迅速、真实记录。
2. 专题新闻摄影(1)定义:指围绕一个主题,通过一系列图片报道的新闻摄影。
(2)特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具有深度。
3. 舆论监督新闻摄影(1)定义:指通过摄影报道,对政府、企业、社会现象等进行监督的新闻摄影。
(2)特点:揭示问题、曝光阴暗、推动社会进步。
4. 人文纪实新闻摄影(1)定义:指关注人类生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摄影报道。
(2)特点:记录生活、反映文化、传承历史。
三、新闻摄影的拍摄技巧1. 摄影构图(1)主体突出:将新闻事件的主要元素作为画面主体,使观众一眼就能抓住重点。
(2)画面平衡:通过构图使画面呈现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3)线条运用:运用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具动态感。
2. 光线运用(1)自然光:利用自然光拍摄,使画面更具真实感。
(2)人工光:根据拍摄环境,合理运用人工光,如闪光灯、灯光等。
3. 拍摄角度(1)高角度:拍摄大场景,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
(2)低角度:拍摄细节,突出主题。
(3)水平角度:拍摄人物,展现人物表情、动作。
4. 快速反应(1)观察力:敏锐地捕捉新闻事件中的关键瞬间。
(2)反应速度:迅速按下快门,记录精彩瞬间。
四、新闻摄影的后期处理1. 图像处理(1)裁剪:调整画面构图,突出重点。
(2)调色:调整画面色彩,使画面更具美感。
(3)降噪:降低画面噪点,提高画质。
安徽自考专升本《新闻摄影》历年高频考点归纳

助力广大学子做您身边的学习管家安徽自考专升本《新闻摄影》历年高频考点归纳(主观题)【温馨提醒】在背诵记忆过程中,不要死记硬背,要灵活记住每一题的答案关键词或关键句(即答题要点),例如:第一编第一章第1题,摄影记者王小亭参考答案的划横线部分。
第一编第一章1.摄影记者王小亭(名词解释题)答:是最早从事新闻纪录电影的中国人,中国新闻摄影记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拍摄了大量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比如《上海南站日均空袭下的儿童》,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图画时报》(名词解释题)答:五四运动中,报纸摄影附刊兴起。
《时报·图画周刊》(又称《图画时报》),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创刊于1920年6月9日,以刊登新闻照片为主。
3.《新民丛刊》(名词解释题)答:梁启超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刊》在报纸上比较早使用照片。
4.卡罗摄影法(名词解释题)答:英国人塔尔博特发明,用自制的感光纸作为感光板,先制作出负像后再通过光线印在另一感光纸上还原出与景物相同的影调。
第一编第二章1、新闻联播(名词解释)答: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在中国电视节目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新闻栏目。
2、真实电影(名词解释)答:代表人物法国人让·鲁什,认为纯粹的观察记录只能得到表面真实,为了得到表面下的本质真实,创作者不应躲在摄像机后成为一个局外人,而应积极地参与到拍摄之中,介入拍摄者之中,促使事物的本质真实显露出来。
3、试论述“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和联系。
(论述题)答:在20世纪60年代,纪录片进入了变革时期。
在这一时期,随着小型便携式摄影机和同步录音设备的应用,“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开始出现,其理论源头是吉加・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其代表人物分别是法国的让・鲁什和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前者认为,纯粹的观察记录只能得到表面真实。
为了得到表面下的本质真实,创作者不应躲在摄影机后成为一个局外人,而应积极地参与到拍摄之中,介入被拍摄者之中,促使事物的本质真实显露出来。
新闻摄影考试复习要点

第六编现代新闻摄影器材及使用第一节现代新闻摄影使用的照相机和它的主要性能新闻摄影是运用图片来进行新闻报道的,因此,照相机等摄影器材就是完成新闻摄影工作的重要武器。
我们要更好地完成摄影工作,就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好我们手中的武器。
在现代新闻摄影中,我们已经不再使用胶片了而是采用了现代高科技的数码照相机。
⏹现代数码照相机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在拍摄时就能直接产生图像,而不像传统照相机那样需要胶卷等中间媒体或中介处理。
拍摄后通过照相机机身上的的液晶显示屏或连接的电子计算机显示屏就可马上看到所摄影的图像;并可以立即通过互联网等传输到需要的地方去。
因数码照相机拍摄不需要胶卷,就不需要经过暗房或彩扩等的化学冲洗过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更有利于环保。
在图像储存、输出制作和传输方式上也和传统的胶片照相机截然不同,更加提高时效、节省空间。
大家在小学时,就学过中国古代关于针孔成像的知识,这就是摄影最基本的原理。
今天,不管是使用传统照相机、数码照相机还是电影摄影机、电视录像机都是运用这个道理来完成它们工作任务的,只不过是小孔换成了镜头,承像板变成了胶片或传感器。
照相机主体来说,主要是由镜头、光圈、暗箱、快门、测距系统、CCD/CMOS 影像传感器、AD模数转换芯片、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整个照相机就是一个人的眼球,镜头就是人眼睛的晶体,光圈就是眼睛的瞳孔,机身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球。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只有一个镜头,既用它取景,也用它摄影。
⏹使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时,经过光线照射的景物,以光线的形式透过镜头到达镜头后的反光镜,并折射到上面的对焦屏行成影像。
我们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就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前面我们要拍摄的景物。
当我们按动快门摄影时,镜头后面的反光镜立刻弹起来,镜头中的光圈立即自动收缩到预定的数值,快门开启使胶片或传感器(CCD或者CMOS) 感光;感光结束后快门关闭,反光镜和镜头光圈也立即复位。
新闻摄影考试

新闻摄影考试重点试卷结构:一、填空(10空,共20分)二、名词解释(2个,共20分)三、简答题(3道,共30分)四、看图答题(一张图片,3小问,共30分)考点:1、重点关注下列三章:一、摄影用光一、光线的种类1.就光源分:自然光、人造光。
2.就光线照射的方向有: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
二、光的造型功能1.顺光:(1)有助于表现儿童与女青年皮肤光泽;(2)能够充分刻画老者面部的纹理;(3)有助于表现蓝天白云;(4)能够进一步表现和平安定的气息.2.侧光:(1)适合拍摄脱俗的人像;(2)有助于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3)可出色地表现丛林的光影效果;(4)多用于摄影创意.3.逆光:(1)适合拍摄脱俗的人像;(2)有助于营造画面的空间感;(3)对山野、水波、人物、动物、静物富有表现力;(4)用于摄影创意。
4.顶光:(1)适合拍摄古怪的人像和景物;(2)有利于强化炎热、干旱气氛。
5.脚光:(1)适合表达恐怖气氛;(2)适合拍摄反面人物;(3)反映篝火野趣。
三、光的感情色彩1.暖光(1)有助于渲染温暖气氛;(2)有助于渲染热烈气氛;(3)有助于表达吉祥气息;(4)有助于渲染幸福情绪;(5)对景物富有表现力;(6)可强化人物及动物的视觉形象。
2.冷光(1)适合表达寒冷气氛;(2)适合表达宁静神秘的气氛;(3)适合刻画反面人物的冷酷无情与凶险嘴脸.四、光对画面的空间影响1.顺光会弱化画面的空间感;2.侧光有助于强化左右物距间的关系;3.逆光有助于强化画面空间透视效果;4.顶光有助于强化上下空间效果。
五、光对画面构成的影响1.在拍摄对象均衡排列成一排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情况下的侧光和逆光,可强化一种视觉节奏,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格局。
2.在主体突出、形成强烈的前后,大小对比时用逆光和侧光照射可形成一种具有强烈轻重对比的画面格局。
3.刻意用顶光和脚光造型,并注意画面秩序的排列可构成一种别致的画面形式。
【知识考核点】1.五种光线的造型功能2.各种光线对画面空间的影响3.光对画面的构成影响二、新闻摄影构图(上)一、概念新闻摄影构图就是摄影者在新闻现场围绕拍摄目标,通过相机的取景框把握画面的主次关系,轻重关系以及主体与画面空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画面秩序,寻求一种生动的画面形式,来透彻地表达主题思想。
《新闻摄影》复习提纲(1)

新闻摄影教程复习提纲考试说明1. 填空题或选择题(共30分);2.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 写作题或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以上仅供参考)绪 论1. 摄影术发明于19世纪。
2. 1856年,伦敦大学开出了世界上第一门摄影课程——摄影技术。
3. 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的比鸥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拍下的有关火灾废墟的照片,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照片。
4. 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是1884年胶卷的发明,从而在技术上更加适应了新闻摄影的需要;二是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照相铜版的发明,使得照片印刷质量得到了提高;三是1924年,由德国技帅奥斯卡·巴纳克研制的小型135莱卡相机面世;四是传真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
5. 1880年,第一张照相铜版印刷的照片出现在《纽约每日画报》上。
6. 1942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年又增设新闻特写照片奖。
7. 195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 成立,从1957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世界性的新闻摄影比赛。
10. 简述新闻摄影改革的成就答:1)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3)新闻摄影记者开展了改革探索;4)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和开展的各项评选活动;5)新闻摄影专业报刊的创办;6)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7)试图建立新闻摄影独特的审美体系,重新审视新闻摄影美学研究;8)新闻摄影教育的发展;9)对外交流的广泛开展;10)中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舞台11. 简述你认为21世纪中国新闻摄影面临的新课题有哪些?答:1)积极应对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发展变革;2)加强图片编辑工作;3)加强经济新闻摄影的时间探索和理论研究;4)新闻摄影队伍建设还应继续加强;5)适应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潮流,加快我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的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摄影作品的三个原则:原则一: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力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形象的选择、提练和凝聚,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新发现,表现了作者深刻、独创的构思,把“人人胸中有”的普遍情感,用“个个笔下无”的表现方式传达给观者,以其真实、自然、生动、诚挚,拨动观者的心弦,给人强烈地震撼和共鸣。
原则二:立意明确、主体鲜明是一幅优秀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根据拍摄者所要表现的内容选择有典型性的主体,让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上,并占有一定的空间。
另外,还要考虑主体在画面上同陪体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轮廓是否清晰,条理和层次是否分明等等。
迅速地、慎重地选取代表某一事件、某一内容的人或物,竭尽全力在作品中把它表现、突出出来,让观者明白你的拍摄意图,看清画面的主体及其代表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原则三: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简洁明了不仅包括主体的选择、背景的应用,虚实的变化,色彩的搭配与和谐,更主要的是在拍摄时你是否注意到作品要简洁明了和如何使作品简洁明了。
除非必要,一定要把画面中干扰视线、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如无关的人物、电线、电线杆、垃圾桶等等数不清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从画面中清除掉,让我们的每幅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洁明了决不意味着将背景中的东西全部删掉。
◆新闻摄影的分类:⏹事件性新闻摄影突发事件摄影和预期事件摄影突发事件摄影:1、设法进入现场2、眼疾手快,迅速记录现场3、深入拍摄预期事件摄影:摄影师预先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内容。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百姓日常生活(缓和负面情绪)⏹体育新闻摄影体育现场新闻摄影和体育特写新闻摄影镜头的分类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标准镜头焦距约50mm;•广角镜头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超广角镜头焦距:17mm、14mm等;•鱼眼镜头的焦距:7.5mm左右,视角180度1/f=1/u+1/v◆广角镜头造型特点:•视角大、拍摄范围广,可以在较近距离拍摄大场面•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长,使用小光圈可以获得大景深,适合拍摄风光摄影。
——远取其势•广角镜头可以夸张空间的纵深感,甚至出现变形。
——前景的处理、风光摄影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
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焦距长于标准镜头是这一类镜头的主要特点。
对135单反相机来说,焦距在200mm,视角在12度左右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 以上,视角在8度左右被被称为“超远摄镜头”。
◆长焦镜头焦距长、视角窄、成像大、景深小。
•1、适合将远景拉近拍大,适合于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物体•2、适合远距离偷拍。
•3、适合拍摄人像摄影,容易获得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画面效果。
•4、利用长焦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变焦镜头的特点: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定焦镜头的作用携带方便,使用简单不必在拍摄过程中频繁更换镜头不必为拍摄对象的不同画面而前后跑动有效口径通常比较小用变焦镜头的取景屏幕比较暗,聚焦不便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比定焦镜头要差些相对体积较大,价格比较昂贵镜头焦距与视角的关系视角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是有关系的:镜头焦距短,视角就大;镜头焦距大,视角就小。
例如,28毫米镜头拍摄范围为75°,50毫米标准镜头拍摄范围为46°,这一数值与人眼的视角相符。
使用200毫米镜头拍摄时,拍摄范围是12.5°,当使用500毫米镜头拍摄时,其拍摄范围只有5°。
◆光圈•光圈与快门都是用来控制通光量的。
光圈的功能就是以不同的孔径调节镜头的通光量。
光圈对光线就象水龙头对水的作用:如果把它打开,就能有比较多的光进入;如果把它收小,纳入的光就少些。
现代复式镜头的光圈,是由许多弧形金属叶片组成可变孔径,装在镜头的透镜组之间,根据需要可以随意调节光圈的孔径。
•在收缩光圈的情况下,可减小镜头残存的某些像差;可以利用光圈的收缩或放大来2015年7月 新闻摄影 重点LQ3 / 15By LQ控制景深:光圈小则景深长,光圈大则景深短。
拍摄某一景物时,用同一种胶片,相同的曝光时间、照明条件、拍摄机位、拍摄时间,只变化光圈的大小,可以看到光圈依次增大一级,纳入光线增强一倍。
★ F 系数的标法为:1.4 22.8 4 5.6 8 11 16 22f 系数=焦距光孔直径◆ 景深 • 照片中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决定景深的因素• 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 快门快门是照相机控制胶片曝光时间的定时、计时的装置。
只有当快门打开时,要拍摄的影像才能通过镜头使胶片感光。
快门开启的时间长,被摄景物在胶片上的感光时间长;快门开启时间短,被摄景物在胶片上感光时间短。
快门质量的优劣、快门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胶片感光的准确性。
正确选择快门速度,使静止的和运动的被摄景物获得清晰或有动感的影像,也是摄影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国际标准的快门速度级数规定为: 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等档位,分别表示快门开启时间:一秒、二分之一秒、四分之一秒、……二千分之一秒。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到:快门速度也是以等比数列排列的,每一级之间曝光量相差2倍。
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大小不变,快门速度为1/125秒时的通光量是1/250秒的通光量的二倍。
B :又称B 门,用于长时间手控曝光,短则两三分钟,长则等上几个个小时。
按下快门按钮,快门打开,放开按钮,快门关闭。
只要手一直按住快门按钮,快门一直开启,摄影者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长时间曝光。
可拍摄星轨、烟花、或者把黑夜拍得如同白天。
使用B 门时,常常用一根可锁住的快门线控制。
调整到B 门之后使用一个比较小的光圈。
一般需要用快门线操作相机的快门,按下快门线上的快门钮,并且锁住快门。
曝光差不多时,给快门钮解锁。
在长时间曝光中,照相机必须安装在三角架或其它固定的物体上,以避免影像模糊。
X :X 门是专门为闪光灯设置的快门速度。
将照相机与闪光灯连接起来,接通闪光灯电源,拍摄时只要一按快门按钮,闪光灯马上点燃发光。
X 门的速度根据照相机的情况而定,一般代表1/60秒,1/80秒,1/125秒等。
A :A 门是高中档照相机上的光圈先决式程序快门(光圈优先)。
拍摄时,选择好光圈值,将快门速度盘调到A 档,照相机经过自动测光,会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并将结果显示出来。
按下快门按钮,照相机则根据它所选择好的快门速度曝光。
它对初学摄影者和新闻摄影十分方便:只要将快门速度选择为A档,定好光圈后,就可以全神贯注地拍照,由照相机自动完成正确的曝光。
慢速快门曝光窍门先测光:把相机调到A-mode(光圈先决),光圈设定为f/8,看看相机测出来的快门值(例如此时相机测出快门大约2秒)得出数据,现在的曝光量:f/8 + 2" + ISO100把相机调到手动模式,输入f/8光圈和快门2秒,试拍一张,观看曝光情况为了拍出更有效果的照片,可将快门调得更慢,如使用快门8秒,快门开放时间更长,所以光圈需调小,可以和之前拍过的照片比较,把光圈调到f/11-16不等。
相机曝光模式上的「S」或「Tv」,即是快门优先的意思。
P:程序自动曝光光圈、快门、感光度、白平衡都由相机自动调整,半自动快门。
P门和Auto的区别在于,P门能够调节“曝光补偿”快门按照形态分,可分为镜间快门和帘幕快门快门速度的选择是摄影实践中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通过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实现正确的曝光.另一方面,根据被摄对象,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恰当地选择快门速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
一般来说,以能够抓取动体的瞬间动作,尽量以小光圈获取较大景深,并在快门开启时间内有足够的把握使相机稳定,确保影像清晰作为选择快门速度的依据。
夜间车流:f/11, 快门速度:15s;焦距f=20mm在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在户外以慢快门速度拍摄瀑布的动态,很容易过度曝光,解决方法是尽量避免在自然光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拍摄,找一处光线较少的地方,并在构图时尽量避免拍到天空。
必要时,可配上减光滤镜作长时间曝光。
◆相机的种类按底片画幅大小:135相机、120单镜头反光相机、专业大画幅相机按感光材料:传统胶片相机、数码相机按取景方式:旁轴取景式相机、单镜头反光式相机◆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它是衡量图像细节表现力的技术参数。
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CCD 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数量越多则可产生的图象分辨率越高,所拍图像的质量也就越高,当然,相机的价格也会大致成正比地增加。
CCD的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不同,购买时应关注CCD分辨率,软件差值◆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是指CCD芯片对光照反应的灵敏度。
电路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影像再现能力的综合性能指标。
用ISO表示。
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
从理论上来讲,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越高,数码相机的拍摄效果就会越好。
但由于当2015年7月新闻摄影重点LQ前CCD制造工艺有限,想提高等效感光度就会降低信噪比,使图像变得粗糙,丢失部分细节,极大地影响图像质量。
目前通过提升感光器件的光线敏感度或者合并几个相邻的感光点来达到提升ISO,如标准的ISO100提高到ISO200,需要把2个像素点当成1个点来感光,才能获得原本2倍的感光速度。
在晴天或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感光度可以调低,保证画质更好的质量。
在光线不足的时候,需调高感光度或调成手动。
在光线不佳的时候,感光度过低,会增加曝光时间——用三脚架;避免闪光灯;错失良机。
室内拍摄采用较低感光度,使图像更加细腻;体育摄影采用更高感光度,使运动影像更加清晰白平衡“WB”或者自定义情况下将白纸布满屏幕。
闪光模式除了专业相机外,一般数码相机都有内置闪光灯,并提供多种闪光模式。
(1)自动闪光:当自动侦测确定的快门速度低于1/31 s(此时相机无法捕捉的准确成像的光量)时,就会自动启动闪光灯,进行补光。
(2)强制闪光:手动开启闪光灯。
(3)关闭闪光:强制关闭闪光的灯。
(4)消除红眼闪光:启动消除红眼闪光功能。
(5)慢速同步闪光:启动慢速同步闪光(有前帘和后帘慢速同步闪光之别)镜头附加镜:拍摄时放在照相机镜头前端的一块玻璃片或者塑料片。
主要包括广角镜、增距镜、偏振镜(偏光镜)、UV镜、星光镜、柔光镜、多影镜、中心清晰滤光镜(晕化镜)、色温镜。
•广角镜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