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负压吸痰技术与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吸痰法操作

吸痰法操作

二、经鼻/口腔吸痰操作
1.吸痰的目的 (1).吸出患者口鼻腔、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呕吐物,以 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改善肺通气,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2.操作用物 1.无菌巾内:治疗碗2只(一只盛无菌生理盐水,一只放无菌 镊子)、无菌吸痰管数根(一次性吸痰管放无菌巾外)、无 菌纱布, 一次性压舌板,必要时备用舌钳、开口器。 2.无菌巾外:无菌手套数双、弯盘、电筒、听诊器等。 3.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装置、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必要 时备电插板。
3.痰液粘稠者可雾化或拍背3-5分钟再抽吸。 4.每次吸痰时间 ≤ 15 s,间歇3-5min以免造成缺氧。
5.吸痰管插到气管远端前,不能带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 体,引起肺萎陷。插管、吸痰动作轻柔敏捷,防止呼吸道黏膜 损伤。
6.不要在同一部位吸引时间过长,不要过分刺激病人气道,以 免损伤气管黏膜,引起损伤出血。
(2). 吸痰
1).检查无菌手套外包装并打开,检查并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 端,连接吸痰管,右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
2).打开电源开关或小开关,试吸试吸生理盐水,检查吸痰管是 否通畅;协助患者头部略后仰,张口,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 口器,左手反折吸痰管末端(打开侧面开口),右手用无菌镊子 (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持吸痰管插入吸痰部位口咽部(气管 内)10-15cm左右; 松开反折部位(关闭侧面开口), 由深部左右 旋转向上提拉,吸尽痰液;吸痰管退出后,用生理盐水抽吸, 按需重复。
(3).其他:
在紧急状态下,可用注射器吸痰及 口对口吸痰。前者用 50~100ml 注射 器连接导管进行抽吸后者由操作者托起 患者下颌,使其头后仰并捏住患者鼻孔, 口对口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 梗阻症状。

负压吸痰

负压吸痰

呼吸内科中心负压吸痰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
从气管和主支气管吸引分泌物和细胞。

【适应证】
1.无法咳出气道内过多分泌物的患者;
2.经皮气管内吸引用来从气管内取得标本,以鉴别有严重或致命的感染患者气道中的病原
微生物。

【禁忌证】
1.喉水肿;
2.尚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
3.严重的心律不齐、支气管痉挛患者应小心操作。

【操作方法及步骤】
1. 操作前准备:导管近端排气侧孔启动吸引,导管连于一吸引瓶来获取标本行细菌学或细胞学检查;在吸引之前,吸氧患者的氧流量应加倍,呼吸机支持患者应吸入100%纯氧,每次负压吸引前,必须重复以上操作;
2. 经鼻途径吸引: 患者取坐姿,前倾,颈部略伸展。

术者一手用纱布抓住患者的舌头,朝前拉;另一手在患者吸气时,将导管慢慢从鼻孔插入气管。

间歇负压吸引2~5秒钟,当导管插入气管、负压吸引一侧主支气管时,患者头应转向需要吸引的主支气管的对侧。

经口途径吸引:操作与经鼻相似,但需要增加咬垫或建立一个口咽通道。

【并发症】
1.喉痉挛、支气管痉挛;
2.呼吸骤停;
3.心律不齐或心跳骤停;
4.呼吸道粘膜出血糜烂和继发感染;
5.皮下气肿、空气栓塞。

【参考依据】
《基础护理学》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
【附件】呼吸内科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图。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3
12正确吸痰
①手法正确
②符合无菌要求
③插入深度、时间适宜
④给予负压方法正确
5
5
3
3
13吸痰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
5
14吸痰结束后,给予病人高流量吸氧2分钟,冲洗负压连接管③
5
15评估吸痰效果、听诊肺部
3
16操作后核对(含腕带)
3
17给病人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
3
18宣教、洗手并记录
3、很多的痰液吸出来了,呼吸顺畅多了,您休息吧,呼叫器放在枕边了,我会常来看您的。
5
4取舒适体位,高流量吸氧
3
5连接电源,检查吸引装置,调节负压
3
6洗手、戴口罩
1
7取出吸引器连接管,固定
3
8打开吸痰管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盘绕吸痰管于手中,尾端与吸引器连接管衔接。
5
9打开清洁及无菌盐水缸
3
10抽吸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前端,检查吸力及吸痰管是否通畅
5
11操作中核对(含腕带)
3
1无菌原则
2操作熟练、动作轻柔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沟通技巧
5执业素质
3
3
33Leabharlann 3沟通交流语言:1、xxx,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根据医嘱给您吸痰
2、您感到呼吸困难是吗?我听一下您的肺部情况,哦,有痰鸣音,我先为您叩叩背,然后为您吸痰,吸痰是用这样一根吸痰管,自鼻腔或口腔吸出气管及深部的痰液,稍有些不适,您不用担心。很快的,痰液吸出后,您的呼吸困难就会缓解的.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操作者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3
2环境符合要求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一、前言吸痰是指通过吸引力将呼吸道分泌物从气管或支气管中抽出的过程。

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减轻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痰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检查患者在进行吸痰前,需要先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

特别是对于存在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问题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加仔细的检查。

2.准备设备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准备好以下设备:(1)负压容器:用于产生负压,将分泌物从气道中抽出。

(2)管子:用于连接负压容器和患者气道。

(3)口罩或面罩: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免受交叉感染。

(4)手套: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免受污染。

(5)消毒液:用于消毒设备和手部。

三、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卧位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卧位。

这有助于分泌物从气道中排出。

2.清洁口腔和鼻腔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先清洁患者口腔和鼻腔。

这可以减少口咽部分泌物的污染和防止误吸。

3.戴手套并消毒双手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戴手套并消毒双手。

这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选择合适的管子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气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子。

通常情况下,成人使用14号管子,小儿使用6-10号管子。

5.用消毒液擦拭管子在使用管子前,需要用消毒液擦拭一遍,以确保其干净无菌。

6.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罩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给患者戴上面罩或口罩。

这可以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免受交叉感染。

7.插入管子将管子插入患者气道中,直到管子到达分泌物的位置。

在插入管子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插入,以免刺激气道。

8.连接负压容器将管子与负压容器连接起来,并打开负压容器的开关。

这样可以产生负压,将分泌物从气道中抽出。

9.吸痰用手轻轻按压负压容器,产生吸力将分泌物从气道中抽出。

在吸痰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吸引,以免刺激气道。

10.停止吸痰当分泌物被完全抽出时,停止吸痰并拔出管子。

在拔出管子时需要缓慢而稳定地进行,以减少刺激和损伤。

负压吸引器使用及吸痰技术操作护理课件

负压吸引器使用及吸痰技术操作护理课件

02
评估病人情况
准备用物
03 解释告知
吸痰操作步 骤
洗手、戴手套 连接吸引器
调节负压
插入吸痰管 吸痰
退出吸痰管
吸痰后的处理
清洁口腔
观察病人反应
整理用物
CHAPTER
护理过程中的负压吸引器使 用
负压吸引器在护理中的重要性
负压吸引器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04
负压吸引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CHAPTER
吸痰技术操作护理要点
吸痰前的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呼吸道通畅程度等,以便确定合适的 吸痰方式。
准备吸痰器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静,准备好必 要的消毒用品和医疗废弃物收集设施。
检查负压吸引器的功能是否正常,根 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和负压。
负压吸引器使用及吸 痰技术操作护理课件
目 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负压吸引器基础知识 • 吸痰技术操作流程 • 护理过程中的负压吸引器使用 • 吸痰技术操作护理要点 •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contents
CHAPTER
负压吸引器基础知识
负压吸引器的定义与作用
负压吸引器是一种利用负压原理,将容器内的空气抽出形成负压,从而产生吸力, 用于吸取分泌物、血液、组织等物质的医疗设备。
吸痰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患者反应
注意无菌操作 控制吸痰时间
吸痰后的护理与观察
观察患者情况
吸痰后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 心率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清洁鼻腔和口腔
用棉签清洁鼻腔、口腔,保持呼 吸道通畅。
记录护理过程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1.预备工作:a.确认医嘱和患者是否适宜行中心负压吸痰。

b.洗手并佩戴工作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c.准备好使用的负压吸痰设备,包括负压吸引器、吸痰管、负压吸引瓶、溢流瓶、吸痰瓶和负压吸引袋。

2.与患者沟通:a.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b.给予必要的镇静剂或止痛药物,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c.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氧气。

3.准备设备:a.检查负压吸引器是否正常工作,设定合适的负压力。

b.确保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瓶的连接无漏气现象。

c.将溢流瓶安装在负压吸引瓶上,以防止痰液进入负压吸引器。

4.消毒准备:a.手套消毒:将手套涂抹医用手消毒液,以保持手部消毒。

b.吸痰管消毒:将吸痰管放入含有医用漂白粉水溶液或医用酒精溶液的容器中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操作步骤:a.将消毒过的吸痰管从容器中取出,放置于无菌的工作台上。

b.握住吸痰管一端,用另一只手将患者的舌抬起,将吸痰管插入喉咙中。

c.通过轻柔推进吸痰管,将其插入气管并保持适当的深度,通常为20-25厘米。

d.观察患者的反应,当患者咳嗽时,缓慢后退吸痰管,同时打开负压吸引器,并根据需要调整负压力。

e.在吸痰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气道吸气,避免引起气道痉挛。

f.经过2-3次抽吸后,停止吸痰,并检查痰液的颜色、量和黏稠度。

g.若痰液较多或黏稠,可进行多次吸痰,每次吸痰之间需间隔数分钟。

h.操作结束后,关闭负压吸引器,取下吸痰管,并丢弃使用过的吸痰管。

6.后续护理:a.将吸痰管交由专门处理和消毒的人员进行清洗和消毒。

b.协助患者清洁口腔,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c.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合水平,及时记录并报告医护人员。

操作中需注意以下事项:-吸痰管的插入应准确掌握适当的深度,避免损伤气道。

-吸痰管的插入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

-吸痰管插入后应进行鼻咽部吸痰,以充分排除咽喉部痰液。

-在吸痰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剧烈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吸痰。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3、插入深度:
5
6、依标准预防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姓名: 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中心负压吸引器吸痰操作流程

中心负压吸引器吸痰操作流程
1、准备操作:将负压吸引器放置再平整的场所上,将吸痰液收集管件加入并固定在器械上;
2、校正压力:打开吸引器电源,将吸引压力控制在-50Pa;
3、准备吸痰:将患者置於便利位置,确定吸痰部位,将吸痰液收集管件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注意接口处要严密固定;
4、启动吸引:开始吸引时,要按压吸引钮,并使负压压力控制在-50 Pa,当压力到达吸痰位置时即可开始吸痰;
5、完成吸痰:完成吸痰后,先紧急停止按键,然后松开吸痰部位,停止吸引;
6、清灌洗:关闭吸引器电源,清洁吸痰管件并彻底消毒;
7、停止操作:完成清洁消毒操作,脱卸吸痰液收集管件,将吸引器收回原处,即可完成操作。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中心负压吸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痰液黏稠、难以排出的患者。

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心负压吸痰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中心负压吸痰操作前,护士需要先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检查吸痰设备是否完好,吸痰管是否干净无损。

其次,要准备好所需的吸痰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洗手液、口腔护理用品等。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护士要进行手部消毒,并嘱咐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

2. 与患者沟通。

在进行中心负压吸痰操作之前,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首先,要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其次,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呼吸。

在沟通过程中,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尊重患者的选择。

3. 实施吸痰操作。

在与患者沟通完毕后,护士可以开始实施吸痰操作。

首先,要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好手套。

然后,将吸痰管连接到吸痰器上,并调节好负压吸引力。

接下来,护士要轻柔地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气道中,直至感到有阻力或者见到痰液。

在吸痰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避免吸痰时间过长导致缺氧。

吸痰结束后,要及时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4. 后续处理。

吸痰操作结束后,护士要将使用过的吸痰管和吸痰器进行清洁消毒,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同时,要观察患者吸痰后的痰液情况,记录吸痰的时间、次数和痰液性状,及时向医生汇报。

中心负压吸痰操作流程就是这样,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护士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吸痰操作的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

吸痰法操作流程图

吸痰法操作流程图吸痰技术操作流程一、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无菌盘内放置无菌吸痰管、治疗巾、无菌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遵医嘱备湿化液。

二、环节1携带用物至床旁,查对患者,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接通电源,打开吸引器,检查吸引器性能与否良好,根据患者状况及痰粘稠度调整负压。

(40-53KPA)3吸引器胶管与吸痰管相接,试吸NS 检查与否畅通。

4患者平卧或侧卧头转向操作者并略后仰并张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者张口器辅助。

5一手持导管末端(玻璃管连接处)并折叠,以免损伤粘膜,一手戴手套持导管头。

6轻轻插入口腔或鼻腔,吸出口鼻分泌物。

7换管,折叠插入合适深度(个人认为要过第一种狭窄即15-25CM)。

放开导管末端,轻柔机灵迅速左右旋转提起8拔出吸痰管吸生理盐水冲洗管子。

9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若未吸尽,等待3-5MIN可继续操作。

10清理患者口鼻。

11关闭电源,观测口鼻黏膜有无损伤及患者反应,协助其取合适卧位。

12清理用物,洗手,作好记录。

三、注意事项1、吸痰前后予以患者100%旳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旳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至所能到达旳最高值,从而防止吸痰时发生严重旳低氧血症2、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旳污染会导致患者旳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旳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旳生理盐水瓶应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3、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

67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旳患者,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4、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与否顺利,碰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5、如欲吸引左支气管内旳分泌物,应将患者头部尽量转向右侧,因吸痰管比较轻易插入左侧支气管6、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7、吸引完插管内旳痰液后,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旳分泌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7、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如痰未吸尽,应间隔3-5分钟再吸。
4
8、吸痰完毕,取下吸痰管放于医疗废弃物袋内,冲洗引流管。
4
9、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听诊呼吸音,评价患者反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观察口鼻粘膜有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伤。
8
10、为患者擦净口鼻分泌物,取手套。
5
1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用物。
5
12、指导清醒患者正确咳嗽,鼓励适当饮水。
2
13、洗手,记录患者情况、痰量、性状等。
4
质量评定
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4
动作轻柔准确,吸痰有效,无粘膜损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4
用物齐备,处理规范,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4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与操作流程
中心负压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准备
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
用物:中心吸引装置一套、冲洗液、吸痰管数根(成人12~14号)、手套、听诊器、电筒。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及简易呼吸器,电极板。
5
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口鼻粘膜、有无活动义齿、呼吸道通畅及缺氧情况。
4
4、吸上呼吸道分泌物:清醒患者嘱其张口配合,昏迷患者压舌板助其开口,将吸痰管插入鼻腔或口腔,吸净口咽部分泌物。
8
5、吸下呼吸道分泌物:折叠导管末端—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放开导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8
6、使用呼吸机时行导管内吸痰:吸入高浓度氧气1-2分钟—连接吸痰管—分离呼吸机连接管—插入适宜深度进行旋转吸痰—吸痰毕连接呼吸机—吸入高浓度氧1-2分钟。
5




1、患者安全与舒适:核对患者,给予患者或家属解释取得合作,根据病情按需给予翻身、拍背,调整患者适宜体位。
5
2、将压力表连接在负压接头上,将负压瓶置于床旁,将连接管与负压瓶连接,检查管道、负压装置性能,调节吸引负压(成人压力,儿童吸痰压力<40kPa)。
5
3、戴手套—接合适的吸痰管—试负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