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岳飞之死

合集下载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南宋抗⾦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

戏⾥⾯他死得冤!那么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解答,供⼤家阅读!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 1141年(绍兴⼗⼀年),⾦国在⽆⼒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

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的岳飞、韩世忠⼆⼈。

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后和可成”。

四⽉,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同⽠分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

秦桧⼜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

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万俟卨(⾳mòqíxi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请罢飞枢密副使之职。

⼋⽉九⽇,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飞⾃请回到江州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兵⽆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

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岳家军内部⽭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告张宪“谋反”,继⽽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供“为收岳飞处⽂字谋反”。

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在”临安府。

⼗⽉⼗三⽇,岳飞被投⼊⼤理寺(原址在今杭州⼩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

铸调查发现岳案证据不⾜,实为冤案,如实禀告秦桧。

秦桧却说:“此上(⾼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卨⽤尽⼿段,也⽆法使岳飞三⼈屈招⼀字。

飞宁死不⾃诬,乃⾄以绝⾷抗争,经其⼦岳雷照顾,才勉强⽀撑下来。

⼗⼀⽉初七⽇,宋⾦“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称⾂,将淮河以北的⼟地全部划归⾦国,并每年向⾦贡奉银绢各⼆⼗五万两匹。

历史趣谈:精忠岳飞犯了职场大忌 必死于自己人手中!

历史趣谈:精忠岳飞犯了职场大忌 必死于自己人手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精忠岳飞犯了职场大忌必死于自己人手中!
导语:以前有部热播剧《精忠岳飞》,浙江、安徽、山东、天津卫视联播。

俗话讲:事成、人也成,最牛;事不成、人成,很好;人没成、事成,凑合;事没
以前有部热播剧《精忠岳飞》,浙江、安徽、山东、天津卫视联播。

俗话讲:事成、人也成,最牛;事不成、人成,很好;人没成、事成,凑合;事没成、人也没成,扯淡。

如此看,岳飞是扯淡了(职业生涯不成功)。

魏征和唐太宗的默契,主明臣直。

魏征对唐太宗讲:臣愿做良臣,不做忠臣。

主明臣直,明君配良臣;忠臣死谏主子,不达目的已死相要挟。

自己的忠臣之名,弃上与不顾。

岳飞的所作所为,似乎正是魏征所讲的忠臣。

从我们今天的从业角度看,更容易理解岳飞的人生悲剧。

兔死狐悲,为我们这些活着、但未活明白的职业煎熬者提供详实的教训。

一下是岳飞违反职业操守的几点总结:
1、部门经理打着发展的旗号,间接的革董事长的命;
2、公司经营层考虑决策层的事,还坚持己见。

被决策层集体打压;
3、不考虑同事关系,一味冲业绩、扩大小团队。

来自上上下下的压力,集体不信任;
4、领导那你当哥们,给直接领导提不该提的问题;
5、搀和董事会改选;
6、公开反对企业的大政方针。

岳飞的形象在职场上,就是一个有特殊工作能力的一个部门经理或者一个事业部经理的角色。

为了好听,给了一个无实权的副总经理的职位(枢密副使),一个劳模称号(追封鄂王)。

不懂职场游戏规则,一生郁郁寡欢、不得志的结局。

生活常识分享。

壮志未酬身先死-岳飞

壮志未酬身先死-岳飞

壮志未酬身先死-岳飞南宋是个尴尬的朝代,北宋至少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堪称是最软弱的王朝。

面对金人,一直都是乞求低怜的姿态,熬过了九个皇帝,终于抵不住元兵的侵袭,走向灭亡。

岳飞就是出生在两宋交接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他如流星刹那划过,仅仅一瞬间,便陨落了。

与众多文臣不同,岳飞是难得的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在他短短的三十九年生命中,几乎参加了当时所有大大小小的战役,对内镇压流民起义,对外抵抗金人侵略,才三十多岁就统领岳家军,直抵金人腹地。

说岳飞是南宋小朝廷最有效的武力保障丝毫不为过,比起"中兴四将"其他三位将军,岳飞出身农家,年纪最轻,升迁最快,是当时最耀眼的军事将领。

可惜,岳飞面对的是一个极其腐败的朝廷,投降派的比例远大于主战派,在高宗赵构的指使下,秦桧一手策划了陷害岳飞的阴谋,致使这位将领不得不撤兵,打道回府,丢掉唾手可得的胜利。

如果岳飞没有死,如果岳飞将战争进行到底,南宋的历史是否会改写,是后人经常猜测的话题。

但是历史不能假设。

1142年,连罪名都没有,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匆匆处决。

直到二十年后,朝廷才下令为岳飞平反昭雪,官复原职,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不可谓不悲!此后的南宋,在年年进贡和屈辱的谄媚中继续存活,当高宗赵构当了几十年的太平皇帝,不知道能否想起那个让自己暂得太平的岳飞,毕竟岳飞的胜利给了朝廷一个和谈的资本。

我行我素,不走寻常路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了。

传说他的啼声惊醒了一只停在茅屋上的大鸟,大鸟张起双翼,在天空中飞鸣起来,故父亲岳和给儿子取名为"飞",字"鹏举"。

按照章回小说的说法,这就是"大鹏转世降英雄"。

更神奇的事情还在后头,岳飞出生不久便遇到黄河决口,惊慌之间,岳飞母亲抱着他跳进一口大瓦缸里,竟然有惊无险,顺水漂到岸边。

岳飞被杀真实原因揭密

岳飞被杀真实原因揭密

岳飞被杀真实原因揭密因了刘兰芳的评书联播之赐,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前一阵教育部人们闲着没事儿干,或许是想学学日本人修改教科书的样儿,把岳飞从民族英雄的宝座上拉了下来,惹得网上网下纷纷声讨,岳大帅着实又红火了一把。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死于秦桧的陷害。

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都,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

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

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

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那秦桧是个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莫须有”的千古笑话来?秦桧的“莫须有”三个字,会不会有弦外之音呢?真实意思是想告诉韩世忠——岳飞有没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杀他。

可是,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究竟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结论只有一个,这就是皇帝赵构。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贞年间,那皇帝杀大臣是家常便饭、袁崇涣、熊廷壁就是稀里糊涂被杀掉的。

可是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就有个不滥杀大臣的光荣传统,而且那赵构也不是糊涂人,而是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条。

如果赵构要杀岳飞,必然有非要杀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把赵构被金兵俘虏了的老爸老哥接回来,这样赵构的位子就坐不稳了。

但仔细看看历史,赵构发12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时候,他老爹徽宗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虽然还有个哥哥钦宗在,可是兄弟之间么,立嫡以贤,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踏糊涂,自己都给抓去了,还有什么“贤”可称?更何况老哥还一再托人给赵构捎信儿表忠心,说:你只要把我弄回去,我当个平头老百姓就知足了,绝不和你争天下。

历史趣谈:精忠岳飞傅庆是谁?岳飞手下大将傅庆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精忠岳飞傅庆是谁?岳飞手下大将傅庆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精忠岳飞傅庆是谁?岳飞手下大将傅庆怎么死的
导语:大型古装史诗电视剧《精忠岳飞》目前正在各大卫视热播,剧中岳飞手下大将傅庆的扮演者为演员张耘。

因为独到精湛的演技,他饰演的傅庆给观众
大型古装史诗电视剧《精忠岳飞》目前正在各大卫视热播,剧中岳飞手下大将傅庆的扮演者为演员张耘。

因为独到精湛的演技,他饰演的傅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该剧的热播,岳家军傅庆怎么死的也备受大家的关注。

傅庆,卫州窑户,原为杜充建康留守司统制戚方部属,建炎三年(1129)戚方叛逃,岳飞招抚其部众,傅庆率军归降岳飞,授岳家军前军统制。

建炎四年(1130)与王贵战宜兴,大败郭吉;又随岳飞大败叛将戚方。

傅庆勇敢善战,屡立功勋,但生性居功自傲,屡次向岳飞勒索财物,不喜岳飞治军严格,在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时曾谋投刘光世军,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在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清水亭为岳飞所杀。

傅庆怎么死的
傅庆,岳飞手下一员大将,原是戚方部属,后戚方叛逃,被岳飞招抚为部下。

岳飞很欣赏傅庆,因为他也是一个勇敢的汉子。

可惜后来傅庆恃宠而骄,勇敢善战,屡立功勋。

但生性功自傲的他,屡次向岳飞勒索财物,不喜岳飞治军严格,在岳飞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时曾谋投刘光世军,岳飞对他一忍再忍,最终于建炎四年(1130)在清水亭被岳飞所杀。

历史记载,傅庆确实是铁匠出身,而且确实善射,射远的能力与岳飞不相上下。

但生性放荡且贪财,多次违反岳飞将令,后来图谋脱离岳飞的军队而去投奔军纪涣散的刘光世部,被岳飞当众以辱骂上级的
生活常识分享。

电视剧精忠岳飞拍的实在不敢恭维---徐占国

电视剧精忠岳飞拍的实在不敢恭维---徐占国

电视剧精忠岳飞拍的实在不敢恭维!“大导演”你玩呢?真实的契丹、宋、辽、金 ---- 徐占国一、配音笑话1、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笑话:第二集到31:49时大金国皇帝金太宗完颜晟(shèng 或chéng)叫来金兀术,金兀术(jīn wùzhú)问有何事,金太宗说话见附图:配音为"粘(nián)罕和斡(wò)不离对此争执不下”!2、纠正:粘字有两个音,一读zhān,是张贴的意思,另读音为nián,用作姓氏,但少数民族中,特别女真族中也有读作zhān的。

现在汉语词典已规范读音粘在姓氏中统一读作nián。

3、刘兰芳的评书中将粘罕读作zhān。

4、无论采取哪种读音,都不应该出现两个读音的笑话!这个大金国皇帝比徽宗还昏庸,竟然连自己大元帅的姓氏都搞不准,只能说这个大金皇帝不识字,可以查字典呀!---我笑喷了,只能说:这破电视剧制作不严谨,甚至粗制滥造。

5、故事把岳飞那种个人主义的争强好胜表现的太过离谱。

6、重拍岳飞传或说岳全传肯定好看,提醒那些香港所谓大导演:TMD,岳飞的武术不是道术,更不是孙悟空!二、从岳飞简历看岳飞实属抗金而非抗辽1、周朝河北涿州的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公元960年黄袍加身成立了北宋。

1004年北宋与辽国签订澶(ch án)渊之盟结束25年的战争。

2、徽宗1100年登基,岳飞两年后1103年出生,7岁时师从周侗18年。

3、1122年河北宣抚司官员刘韐(gé)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

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自此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

同年父亲岳和病故,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

4、1122年的确北宋派童贯等攻打过辽国失败,但岳飞并未参加(见3)。

5、1123年北宋武举招考,汤阴县令李春慧眼识珠,认可岳飞的同时,包办了岳飞与女儿的婚姻,当时岳飞20岁,妻子李氏16岁。

【宋朝历史】精忠岳飞梁红玉之死 韩世忠妻子梁红玉真正死因

【宋朝历史】精忠岳飞梁红玉之死 韩世忠妻子梁红玉真正死因

【宋朝历史】精忠岳飞梁红玉之死韩世忠妻子梁红玉真正死因梁红玉简介:南宋抗金女英雄,韩世忠之妻。

在南宋与金的战争中,她与丈夫韩世忠曾共同指挥作战,屡胜金军,至于事实真假,实难考证。

由黄晓明、林心如主演的古装电视剧《精忠岳飞》正在热播中,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梁红玉以韩世忠妻子的身份也出现在剧中。

在看MV时,梁红玉在战场上被小兵砍了几刀,仍然继续作战,这个时候四太子金兀术的大斧头扫了过来,梁红玉是否就这样死在了战场上呢?关于梁红玉的死有众多说法,那么历史上的梁红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在后世的笔记小说和各种话本往往说梁红玉是在韩世忠辞去军权后共同归隐山林,白头谐老,最后在韩世忠死后两年,梁红玉郁郁而终,后宋孝宗将夫妻合葬。

这虽然反映了后世对女英雄结局的美好愿望,但与历史不符。

又有说是被奸细在食物中下毒,中毒后痢疾不止而死。

根据着名历史学家邓广铭的研究,梁红玉是在绍兴五年(1135)年在楚州随夫出征抵御金军入侵时死去的。

绍兴五年梁红玉随夫(韩世忠)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

”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

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腹部重伤,肠子流出以汗巾裹好继续作战,最后血透重甲,力尽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

首级被敌人割去,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

1151年,韩世忠病逝,梁红玉的遗体被迁到苏州,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揭秘:“沙场女将”梁红玉的真正死因女人的眼力,男人的能力??说得有道理。

女子,如果有些本事,相中的男人也往往大有前途。

古今中外的历史屡次验证过了:很多女子,确乎具备“特异功能”,她们足以摆脱“相马,失之瘦。

相士,失之贫”的行为逻辑,准确地评估自己喜欢的男人,并将婚姻大事,“啪”的一声,压给一支潜力巨大的“原始股”。

梁氏在酱缸一样的妓院里摸爬滚打,她见过大世面,可以说阅人无数。

安排自己的终身大事,果然是好眼力!她把“红绣球”果断地抛给了一个灰头土脸的陕北小子。

历史趣谈:一代名将的千古奇冤 探秘岳飞死因之谜

历史趣谈:一代名将的千古奇冤 探秘岳飞死因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名将的千古奇冤探秘岳飞死因之谜导语:岳飞是宋朝的忠良大将,他的死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众所周知的是岳飞是被秦桧这个小人冠于“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

但“莫须有”到底是何意岳飞是宋朝的忠良大将,他的死是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众所周知的是岳飞是被秦桧这个小人冠于“莫须有”的罪名害死的。

但“莫须有”到底是何意?岳飞真是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一代名将的真正死因吧。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的记载:一代名将的千古奇冤南宋绍兴十一年除夕夜,抗金名将岳飞被押解到杭州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下。

狱官端上一杯毒酒:“请吧,岳将军。

”岳飞面不改色,要来纸笔,秉笔书就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然后长啸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死时年仅39岁。

此后,岳飞的养子岳云、副将张宪一并被押往刑场,腰斩示众。

一代名将,就此殒身,结局惨烈,令人扼腕。

岳飞出生在一户农家。

自幼喜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

相传他天生力大无穷,还没成年时便可拉动300斤力道的大弓,且射术精湛,可以左右开弓。

岳飞的青年时代,正值两宋交替、金兵肆虐。

立志报国的岳飞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金的队伍中,因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而不断得到擢升。

靖康之变后,岳飞担负起收复中原的重任,率军北伐,与北方的伪齐政权(金人扶植的傀儡政权)和金兵进行了数度决战,收复了大片失土。

岳飞精通兵法,敢为士先,他所率的部队作战英勇,连战连捷,经常以少胜多。

敌兵中的汉人一听是“岳爷爷的部队”,都纷纷来降。

同时,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整,赏罚分明,对百姓秋毫不犯,“冻死不拆屋,饿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精卫曾说,岳飞是难以节制的军阀,古往今来,估计就他敢这么说,这一观点虽然站不住脚,但也在某些方面揭示了岳飞悲剧命运的背后渊源。

岳飞功勋卓著,对宋廷忠心不贰,这些尽人皆知。

郾城之战,大破“铁浮屠”“拐子马”,兀术哀叹:“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金军士气尽丧,朱仙镇一战,一经接触,金军即全线崩溃,宋军与故都汴梁已近在咫尺。

兀术眼看军无斗志,已做渡河北逃的打算,岳飞豪情万丈,动员全军直捣黄龙,一雪国耻。

这是岳飞一生的顶点,也是宋金开战以来的最好形势,收复故都指日可待,然而从临安传来的不是嘉奖,也不是进军命令,而是十二道冷冰冰的金牌,它们表达着同一个旨意:班师。

万般无奈之下,岳飞只得率军南归,临走前急声痛呼“十年之力,废于一旦”,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眼看功亏一篑,岳飞心灰意冷,数次上表请求解甲归田,未获应允。

此时宋金开始议和,兀术给秦桧的信中明确表示:“必杀飞,而后和可成”。

很快张宪被诬谋反,岳飞也被牵连下狱。

主审官万俟卨对岳飞严刑拷打,逼迫其承认谋反罪行,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消息传出,朝廷上下一片哗然,韩世忠质问秦桧岳飞何罪之有,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年末宋金和议达成,一个月后,大理寺风波亭中,岳飞饮下御赐毒酒,一代英豪就此殒命,让人扼腕叹息。

岳飞之所以死,不是因为秦桧想杀他,兀术的要求也不会如此效力,而是因为当朝皇帝想让他死,没有宋高宗的允许,秦桧断然不敢,也不可能害死岳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宋高宗对武将满怀猜忌,和岳飞之间也存在深刻矛盾,日积月累,终于无法调和。

唐亡于藩镇,后唐、后汉皆亡于地方节度使,宋太祖更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
所以在宋朝历代皇帝重文轻武,对于武将严加防范,杯酒释兵权,节度使名存实亡,设立枢密院,牵制武将。

岳飞身兼三镇节度使,掌握十余万精锐宋军,手下将领多是岳飞提拔,其他人很难插手,这些更是让令高宗皇帝万分忌惮。

议和开始之后,局势稳定,朝廷着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中兴四将更是首当其冲,皇帝对武将的不信任,由此可窥见一二。

岳飞是不世出之将才,但在政治特别是在揣摩帝王心术方面一窍不通。

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皇室几乎被一网打尽,唯一在外的康王赵构在应天称帝,是为宋高宗。

赵构和生母备受徽宗冷落,金军南下,他更是被当作人质送往金营,若非靖康之变,他绝无可能继承皇位,对于这个皇位,他是很心虚的,尤其是在父兄健在的情况下(即使他们身在北国),而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皇位确实来路不正。

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正是以这个理由胁迫高宗退位,“陛下帝位来路不正,他日渊圣(宋钦宗)归来,当何以处之”。

苗刘兵变虽然很快被平定,但却在高宗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一旦父兄南归,必然会对他的地位造成巨大威胁,因此他绝不愿意父兄活着南归。

所以宋金议和后,高宗生母等一批宋氏宗亲被迎回宋土,钦宗皇帝仍旧滞留北地,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岳飞并未看透这一层。

最初岳飞深得高宗赏识,对他的忠诚赞誉有加,岳飞深受鼓舞,在文章中,他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志向“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这些口号岳飞多次提出,虽然后期受高宗冷遇,岳飞有所醒悟,不再提迎还二帝之事,但还是给高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这个人忠于宋室,却不忠于我,他是朝廷的栋梁,却不是我的忠臣。

宋高宗的这一判断正是岳飞悲剧命运的根源,岳飞北伐取得的胜利越大,金军越闻风丧胆,宋军越有可能收复故土,徽钦二帝越有可能被金人送回,对高宗的威胁也就越大。

郾城大捷后,金人军无斗
志,一度传言将送还钦宗(当时徽宗已死),眼看潜在的威胁即将成为现实,高宗连发十二道命令岳飞班师。

这导致了岳飞北伐失败,却不至于置岳飞于死地,酿成这一悲剧的另有渊源。

高宗对其唯一的儿子十分宠爱,并早早立为太子,但却不幸早折,而宋高宗则在逃亡途中,因为某种原因丧失生育能力,太子之位就此空缺。

储君空缺容易引起朝政动荡,但却没人敢提议立太子的问题,若立太子,只能从高宗养子中选择,这种问题对于常人尚且忌讳,更何况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最重要的是高宗不满三十,正值春秋鼎盛,此时议立太子特别是立养子,皇帝很可能怀疑提议者的用心,我还活的好好的,你这样是何居心。

因此很容易授人以柄,立储是封建王朝的核心政治问题,也是最敏感的话题,岳飞却未重视这一点,他居然在朝堂上当着大臣面提出了这一问题,这令高宗十分难堪,更何况高宗由于苗刘兵变对这一问题十分敏感,特别是岳飞作为武将,这完全是他分外之事,文臣对此三缄其口,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却提出此事,很难不让高宗对岳飞产生拥兵自重干涉朝政的判断,因此宋高宗当庭呵斥岳飞,至此两人之间矛盾迅速激化。

身负奇才之人大多桀骜不驯,性格鲜明,岳飞也难以幸免。

岳飞早年在宗泽帐下,就初露锋芒,宗泽认定他是可造之才,就送他太宗皇帝留下的阵图,告诫他用心钻研,他日必成大器,岳飞却不以为然,当着宗泽面将阵图放在一边,并告诉宗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应该因时而异制定战法,所以研究阵图作用不大,这番话固然有道理,但还是让宗泽十分难堪,一时下不来台。

岳飞是一把利剑,但是却不懂得隐藏锋芒,处处锋芒毕露,对事执着,认定的事决不妥协,这样他很难和朝臣处好关系。

身为小小的武修郎就敢顶撞宗泽,那么兵权在手,意见不和,他自然也敢顶撞皇帝,与高宗意见不合,他数次以辞官胁迫高宗妥协,
因为战事不断,高宗离不开他,所以往往最后以皇帝退让了事,身为皇帝不得不向下属妥协,高宗内心对岳飞的不满不难想象;宋金议和,岳飞上书反对,字里行间多讽刺之意,并再次要求解除军职,想以此威胁朝廷改变政策,这是对皇帝权威赤裸裸的挑战,虽出于一片赤诚,但高宗未予理睬,但他对岳飞的态度不难猜测。

日积月累,岳飞在宋高宗心中拥兵自重、功高震主的形象牢固地竖立起来,皇帝或许可以容忍无能的将领,比如杜充、王渊,但却绝对无法容忍一个不听话的将领,危难之际,迫于无奈,他给予岳飞极大的容忍。

当臣下更多地让皇帝觉得无奈,觉得受到胁迫的时候,那么他的末日也就不远了,特别是皇帝已经不需要他的时候。

小的时候,我很纳闷秦桧怎么可能蒙蔽高宗,让他无视岳飞的功劳和忠心而杀掉岳飞,后来我明白了,宋高宗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哪怕只是一句无耻的“莫须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