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岳飞之死的原因
岳飞之死的深层原因

岳飞之死的深层原因—在宋必死岳飞,河南汤阴人,出生的准确年代是1103年,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也就是说他是农家子弟。
与其他农家子弟不同的是,少年岳飞天资聪慧,喜好读书,尤喜春秋和左传,有过目不忘之才。
岳飞年纪稍长,便跟随当地的一个大豪叫周侗的学射箭,习武不久即有大成,打遍全县无敌手。
至此,岳飞成了一个文武兼资的人。
其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兼有武将之剽悍刚猛和儒生的书卷儒雅的名将,并不多见,岳飞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再来看看岳飞出生的年代。
其时为北宋末年,金已严重威胁到宋的安全,而岳飞家乡已经面临着金兵的直接威胁。
飞第一次从军是在20岁的时候,人的命运总是因一些机遇而改变,这次他运气不错,当时,赵构也就是后来的高宗,以皇子身份出任大元帅,其驻地就在岳飞家乡。
岳飞当时去参军,混到大元帅府当了个直属部队的小队长,刚参军不久就显示了军事才干:带领自己的小队擒住了农民起义军首领陶俊、贾进和。
不过,这段军事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飞的父亲岳和死了,按古制丁忧,回家奔丧,直到两年之后才重新去投军。
花絮:“荷花缸的传说”—岳帅只有母亲,父亲在水灾为救他而死,小岳飞被放到荷花缸里漂到了牛家村,见于《说岳全传》,并非史实。
“岳母刺字”—老妈刻字一事似乎可信度不高,更有可能是飞参军后请人在背后刻的名字由来—岳飞出生时有大鸟临于屋顶,这个却是宋史中明确记载的,飞也因此得名,字鹏举。
在《说岳》中就附会成了大鹏鸟。
所谓丁忧—父死儿子一定要回家守丧三年,这是封建伦理之大道,若不遵守会有大麻烦,若是高官就会被御史弹劾,除非皇帝亲自下令不准回家,要求继续为朝廷做事,这称为“夺情”。
总之回家奔丧可是古代人的一件大事。
丁忧回来后,岳飞这回去了当时一名大将韩琦麾下,但不是正规军,只是韩家的庄客,也就是为韩家当护院。
这段时间岳飞也在有农民军来犯的时候展示了一下他的神箭,一箭射杀了对方首领。
但做个庄客毕竟混不出头,不久岳飞改投驻扎在山西平定的宋军地方部队,大概混了个连长之类的小军官,依然不是正规军。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南宋抗⾦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
戏⾥⾯他死得冤!那么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解答,供⼤家阅读! 历史上岳飞怎么死的 1141年(绍兴⼗⼀年),⾦国在⽆⼒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
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的岳飞、韩世忠⼆⼈。
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后和可成”。
四⽉,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同⽠分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
秦桧⼜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
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万俟卨(⾳mòqíxi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请罢飞枢密副使之职。
⼋⽉九⽇,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飞⾃请回到江州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兵⽆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
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岳家军内部⽭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告张宪“谋反”,继⽽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供“为收岳飞处⽂字谋反”。
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在”临安府。
⼗⽉⼗三⽇,岳飞被投⼊⼤理寺(原址在今杭州⼩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
铸调查发现岳案证据不⾜,实为冤案,如实禀告秦桧。
秦桧却说:“此上(⾼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卨⽤尽⼿段,也⽆法使岳飞三⼈屈招⼀字。
飞宁死不⾃诬,乃⾄以绝⾷抗争,经其⼦岳雷照顾,才勉强⽀撑下来。
⼗⼀⽉初七⽇,宋⾦“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称⾂,将淮河以北的⼟地全部划归⾦国,并每年向⾦贡奉银绢各⼆⼗五万两匹。
岳飞怎么死的

岳飞怎么死的岳飞,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被尊称为“举世无敌”的忠义之士。
他为中国历史上的抗击外敌、维护国家安危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传奇与悲剧。
岳飞的死因同样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下面将对岳飞的去世进行简要介绍。
一、岳飞的生平岳飞出生于北宋靖康年间的临安,父亲是一名军人。
自小天性聪慧,乐于读书,同时也向往着武功。
在投身军旅事业之前,岳飞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得罪权贵而无法考上进士。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岳飞初入军营时并无军籍,但他凭借其卓越的武艺和机智的头脑很快崭露头角。
他在著名的武林大会中战胜了无数对手,被封为“武学大师”,从而获得了自己的军队。
岳飞的军队以其严谨的训练和强大的战斗力闻名于世。
在他的带领下,岳家军战胜了金国的侵略,保卫了宋朝的边疆。
然而,岳飞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湖州的抗击金兵历程。
他以小股兵力成功地击败了数万金兵,成为举世瞩目的名将。
二、岳飞被杀的原因岳飞遗留下的《岳家军箴法铭》中有一句著名的箴言:“宁可枝头抱香死,岂能棋下求输生。
”这句话充分展现出岳飞忠诚于国家、追求正义的精神。
然而,岳飞的声望与威胁性也使得他成为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面对岳飞的威胁,一些内部势力利用一系列诡计加以排除。
最终,岳飞因被指控与金国勾结而被收监,随后被盗贼所杀。
至于是否金国与此有关,历史上依然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金国因为畏惧岳飞的战略威胁而对其下手;也有人认为是内部的权贵为了排除异己采取行动。
三、岳飞的英雄地位岳飞是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英雄之一。
他以其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忠诚于国家的行为赢得了后人的敬仰。
岳飞的去世让人感到痛惜,但他所坚持的正义和忠诚精神一直传世至今。
岳飞的形象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电视剧和电影中,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抗金英雄。
结语岳飞的死因至今仍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
尽管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细节,但我们不能否认岳飞为中国历史做出的伟大贡献。
他的忠诚精神和英勇行为将永远被人们敬仰和纪念。
岳飞之死

我们常说,将军是双刃剑,一面指向敌人,另一面指向皇帝。而岳飞的岳家军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他让赵构皇帝既爱又惧还忧。爱是因为他能保卫大宋,抗击金邦。惧是因为,如果岳飞反戈一击,将视若破竹,无人可挡。忧是因为,岳家军高唱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岳家军有这个实力去做,赵构岂能不忧他们真的把二圣迎回。因此,在金人说要杀岳飞来换和平,赵构选择了杀岳飞。历史也罢,小说也罢。岳飞就39岁离开了人世。一代名将就这样屈死,我龚米威感到深深的感慨。虽然岳飞的死自身有很多原因,但是作为一代史上罕见大将,文武双全,岂能不是智信仁勇严样样具备。如果具备了这些,岂能没一点把柄,何况是生在那个时代,遇到这样的皇帝。
龚米威说事之岳飞之死
说起岳飞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两宋时期的抗金英雄,一生只想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尽忠报国,死而后已。每逢听到他的故事,都让人愤慨不已。可怜啊!!好人没好报,在受尽严刑酷打之后被杀。从此宋朝只有乞合的份,散尽国力,换来一时的和平。 力过强,那就等死了!为什么呢?其实我在看电视机剧朱元璋的时候就注意了这事,朱元璋离开朝廷,把事物全交给了丞相,而丞相不负所托,想各种情况处理的头头是道,甚至比朱元璋都处理得快又好。这是刘伯温就说了,我没想到他这么的蠢,在朝中怎么能让皇帝觉得有没有他都一样呢?如果皇帝是多余的要皇帝有什么用?相比岳飞,皇帝就形同虚设,反而是岳家军前进的绊脚石。在剧中我们看到岳家军没粮草。是忠义社提供,和皇帝无关。岳家军的成立是岳飞的名声响亮,一呼百应。而皇帝给岳飞的尚方宝剑,岳飞也从没拿出来过,岳飞用的军械也不是皇帝提供的,甚至还来了一次敌营借箭。倒是每次岳家军要抓住进攻时机进攻的时候,皇帝就来捣乱了,结果没能进军。岳飞的能力之强已经不用皇帝,换句话说岳家军什么都不差。岳家军和皇帝脱节,皇帝无法决定管辖岳家军,这让谁睡得好啊....
岳飞被杀真实原因揭密

岳飞被杀真实原因揭密因了刘兰芳的评书联播之赐,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前一阵教育部人们闲着没事儿干,或许是想学学日本人修改教科书的样儿,把岳飞从民族英雄的宝座上拉了下来,惹得网上网下纷纷声讨,岳大帅着实又红火了一把。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死于秦桧的陷害。
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都,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
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
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
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那秦桧是个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莫须有”的千古笑话来?秦桧的“莫须有”三个字,会不会有弦外之音呢?真实意思是想告诉韩世忠——岳飞有没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杀他。
可是,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究竟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结论只有一个,这就是皇帝赵构。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贞年间,那皇帝杀大臣是家常便饭、袁崇涣、熊廷壁就是稀里糊涂被杀掉的。
可是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就有个不滥杀大臣的光荣传统,而且那赵构也不是糊涂人,而是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条。
如果赵构要杀岳飞,必然有非要杀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把赵构被金兵俘虏了的老爸老哥接回来,这样赵构的位子就坐不稳了。
但仔细看看历史,赵构发12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时候,他老爹徽宗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虽然还有个哥哥钦宗在,可是兄弟之间么,立嫡以贤,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踏糊涂,自己都给抓去了,还有什么“贤”可称?更何况老哥还一再托人给赵构捎信儿表忠心,说:你只要把我弄回去,我当个平头老百姓就知足了,绝不和你争天下。
岳飞的故事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岳飞的故事岳飞为什么必须死岳飞的故事很多人对大将军岳飞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岳飞的故事。
岳飞年轻时就比较的聪明,勤奋好学,而且练成了一身的好武艺,正值少年的时候,他看到了外敌入侵自己的国家,他想去投军杀敌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太小,于是就跟着他的父亲继续学习,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投入军中了。
岳飞投军临走的时候,她让她的母亲在自己的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也成了岳飞这一生的使命。
这便是岳飞的故事中有名的岳母刺字。
岳飞投军后作战很是勇猛,有一次他随着大军的副帅一起抗敌,当时他还是一位小兵,副帅带着大军冲进了敌军的阵里,他也奋力杀敌,可是由于寡不敌众的原因,最终宋军处于弱势。
岳飞这个时候的心里很是着急,自己的将军一旦被杀,那么这一战就是宋军必败无疑了。
于是岳飞拼死杀到了副帅的旁边,保护着副帅,一直到结束,结果敌人跑了,宋军大胜,副帅这才注意起岳飞这个好手,最终岳飞成为了一名将领,他的名声也渐渐的大了起来。
可是在后来,朝廷被秦桧把持,秦桧有意向敌军求和,然而这个时候岳飞带着大军在前方作战正胜利在望,可是秦桧就是怕惹怒了敌人,而且敌人告诉他要想谈和,必须先杀死岳飞,因为当时的岳飞已经成为统军大将军了。
可恶的秦桧连续十二道金牌命令把岳飞召回。
岳飞一心为国,可惜报国无门,最终秦桧按照着敌人的意思残忍的把岳飞杀害了。
而岳飞并没有反抗朝廷,因为他时刻记着自己背上的字。
岳飞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到今天,与他忠肝义胆的情怀有很大关系。
岳飞怎么死的岳飞少年的时候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从小便满腔热血希望能够保家卫国,最终在少年时期遇到了敌人入侵,岳飞便投身军中,临走之时,母亲为他背上刻上了几个让他背了一辈子却也因此而丧命的字。
岳飞由于从小就有一种报国的心思,所以在军中他很是努力,每次作战期间都会勇猛作战,最终成为了一个领兵将军,可是当时的朝廷软弱,竟然想法子和敌人求和,无奈之下,听从朝廷的命令,班师回朝,当时朝廷都是由太师秦桧所把持的,秦桧这个人很是坏,他一心求着言和,可是他却没看到在前线的战况,大宋已经开始有了转机,敌人才提出了言和,大宋朝竟然把言和当成了唯一不死的办法,于是命令在前线作战的军队全部班师回朝。
岳飞为何必须死?

岳飞为何必须死?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文武全才的军事天才,在眼看就要收复南宋故都汴京,直捣黄龙时,在奸相秦桧的怂恿下,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将其弄回临安,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于风波亭。
据《宋史·岳飞传》载:“(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
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这个时候,岳飞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最终的命运。
作为一代名将,为什么就不被宋高宗赵构的待见呢?而且执意要除之呢?大家只要想想看,岳飞勇猛是勇猛,一心要光复失地,可曾想,你要光复了,你把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弄回来了,赵构的皇位往哪里放?岳飞算是一个政治敏感性极差的名将。
北宋皇帝宋钦宗当上皇帝的第二年(靖康·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直接宣告灭亡。
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可见这次事件对岳飞和当时宋人的巨大影响。
而作为宋徽宗第九子的赵构由于在外,没有被俘,先从伪楚皇帝张邦昌手上接过帝位,再逃跑至杭州,建立南宋政权。
这个时候的赵构其实只想当过偏安一隅的小皇帝,不要招惹金国即可。
哪知道遇到岳飞这个“愣头青”,一天到晚上疏表示要打金国收复失地,迎回“宋徽宗、宋钦宗”二圣。
前一条岳飞前面打仗收复失地,让宋高宗表明一种支持态度,赢得民心是可以的,但是一门心思要赢回“二圣”这是赵构万万不能答应的,这算赵构要杀岳飞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觉得最要岳飞命的或许就是上疏叫宋高宗立太子。
由于赵构在南下时受到惊吓丧失生育能力,只有两个养子。
岳飞奏请立太子,本意是因为赵构丧子,又失去了生育能力,早立太子,可以早安民心。
这是岳飞为赵构的南宋江山社稷着想,但是犯了大忌。
皇帝立储之事怎么能容外人说三道四,而且是皇帝还不能生育这种不能道与外人的情况下,岳飞的确政治上十分幼稚。
历史趣谈:岳飞被杀真实原因 岳飞真是死于秦桧的陷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岳飞被杀真实原因岳飞真是死于秦桧的陷害?
导语:岳飞被杀真相!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死于秦桧的陷害。
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
岳飞被杀真相!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死于秦桧的陷害。
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都,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
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
“莫须有”
三个字,会不会有弦外之音呢?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究竟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结论只有一个,这就是皇帝赵构。
岳飞有个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军队号称“岳家军”。
党和国家的军队,要叫也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军呢?自古皇帝们的心是相通的,赵构对此必然是极不高兴。
不过,心里不高兴归不高兴,这点儿事也绝不足以让赵构下决心杀岳飞。
那么,从绍兴十年到绍兴十一年这一年多的时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了呢?
老赵家的历史和岳飞难道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看看岳飞之死前后几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
二月,命修《徽宗实录》”。
想来那赵荣带回来了些赵构老爸徽宗的遗物什么的,使得赵构忽然想起来要给老爸修改传记了。
不过,徽宗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小资皇帝,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之外,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国家实在是乏善可陈。
那么着急给他写传记做什么?
莫非是听到了什么蛛丝马迹,要整理老爹的黑材料?于是赵构也不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岳飞之死
潘文君
摘要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①。
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
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
岳飞之死是历史的悲剧,南宋皇朝自毁长城。
千百年来,人们把岳飞之死的账算在秦桧头上。
但是,岳飞之死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秦桧,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关键词:岳飞死因宋高宗秦桧
岳飞:生于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卒于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
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②之首。
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27日,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为朝廷杀害。
后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
岳飞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不过在他年轻时候镇压过农民起义,这也是岳飞光辉形象上的一个小小污点。
一般认为岳飞之死是由于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被宋高宗赵构以及秦桧之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
为了满足金方面“必杀飞,始可和”③的无理要求,赵构、秦桧遂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屠刀挥向战功卓著、赤胆忠心的岳飞。
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但似乎并不全面。
岳飞的死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赵构的忌惮、岳飞的仗义执言、封建官场嫉贤妒能,打击异己的险恶氛围等等因素共同作用,终于酿成了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冤
案”。
④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试论导致岳飞之死的原因。
一,宋朝延续的重文轻武的政策: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即皇帝位,开创大宋王朝。
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自此始,大宋王朝开始了重文轻武的一贯政策,武将很难有发展空间,南宋也继承了这一政策。
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之一,其武功可以说是高之又高,大有功高盖主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没有急流勇退,反而要求增加部队,积极北伐。
这在宋高宗心里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他害怕再来一次“陈桥兵变”。
岳飞可以说是不懂政治。
不明白皇上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恢复故土。
这在老百姓眼里是民族英雄,朝廷的忠臣。
可是皇上的想法和老百姓不一样,他在想,岳飞这样是要干什么,他真的是一心为国,赤胆忠心?他会不会效法自己的祖宗,自己称王称帝?在皇上的这种心里下,岳飞想要善终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因为皇上他不会给自己的臣子任何机会,他会把所有威胁自己地位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不会让他生根发芽。
如果岳飞像刘光世、张俊之流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则朝廷或许有几分放心;或者像韩世忠那样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朝廷亦不会如此快地启动杀机。
然而岳飞偏偏是一个血性汉子,对自己认准的事情绝不妥协,这就直接触犯了赵构的初衷,其大祸临头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宋高宗根本就不想北伐⑥
南渡之后,南宋君臣过着“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生活。
无意北伐,恢复故土。
只要是听到金人南下,就一路逃跑,甚至到海上避难。
这也为宋高宗赢的了“逃跑皇上”的“美誉”。
难道说宋高宗这么软弱吗?不是的。
他也有刚硬的一面,当年在金国做人质时因为不怕死而被金人怀疑是冒名顶替被遣回。
后来也是因为要去做人质而躲过了靖康之难,也才有了南宋的建立。
可以说,宋高宗也是有血气的。
那他为什么不北伐中原,迎回二圣呢?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二圣是谁?宋徽宗和宋钦宗,太上皇和前皇上。
要是万一把金朝打败了,迎回二圣,二圣怎么安置,自己还会是皇上吗?再说要是把金人逼急了,把二圣放回来,那有
该怎么办?这是当皇上的想的事情,岳飞不明白。
他在干着一件皇上最不想干的事情,那还不是找死啊。
三,主战派和投降派的斗争
有的史家认为秦桧的金朝的奸细⑤,以他为首的投降派和以岳飞为首的主战派始终在进行激烈的交锋。
而投降派由于会钻营,又在皇上身边,再加上宋朝重文轻武传统政策的支持,往往在斗争中站在上风。
那他们为什么主张投降呢?
第一,投降派大部分是文官,他们的价值体现在谈判桌上,要是光打不谈,他们就没有用。
他们要是想立功叫必须停战讲和,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立功,也才有机会去争取更大的权力。
第二,秦桧害怕岳飞的功劳超过自己,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要是皇上同意岳飞北伐,那就没有了谈判的机会,自己也就没有办法立功。
岳飞立功,自己连机会都没有,此消彼长,岳飞肯定会超过自己。
所以在秦桧和他的投降派眼里,岳飞便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处之而后快。
第三,从秦桧的奸细角度考虑,有岳飞这样的猛将在抵抗自己的主人,那他肯定要至岳飞于死地,不然,就有违自己奸细的角色。
四,岳飞的性格
岳飞秉公议事、仗义执言的性格是一以贯之的。
早在他还是一个下级军官时,就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而遭受过打击。
宋高宗赵构刚刚即位,年仅24岁、身为下级军官的岳飞就不顾位卑言轻之嫌而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主北上抗金。
触怒了赵构和朝中妥协派大臣,愤懑恼怒之余,给岳飞扣上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革去了岳飞的官职。
后来,岳飞又有两次因朝廷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而愤然离职,上了庐山。
撂挑子不干了,过于任性而为了。
宋高宗由于常年奔波,过度惊吓,和其他疾病导致了不育。
于是他便从民间找到了高祖后代,将两个男孩养到宫中准备培养成接班人。
后来,岳飞却上书皇上,建议立储。
当他的部下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都吓了一跳,都认为这事不能干,可是岳飞偏偏不听,一意孤行。
岳飞的这一举动直接惹恼了宋高宗,为什么呢?宋高宗肯定在想:你岳飞是不是笑话我没有亲生儿子啊?立什么储啊?万一我又能生了呢?再说了,整个天下都是我的,我愿意交给谁就交给谁,和你岳飞有什么关系?你多什么嘴?你是不
是借着立储的事打着其他的什么算盘啊?就这样,岳飞和宋高宗可以说是彻底的闹翻了,宋高宗也就对岳飞动了杀心。
岳飞为什么要建言立储呢?这也是岳飞一心为国的表现。
他认为有了太子,江山就有了未来,也可以让宋高宗坐镇杭州,太子替父亲征,以鼓舞军心民心。
但是岳飞他不懂政治,不知道这事是皇家的家事,外臣是不能多嘴的。
虽然历史上也有立太子是征求大臣意见的,但那也只是走走过场,没人真说,万一你说的人没被选上,那新皇上还不把你整死啊。
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岳飞是在自己“找死”。
他在政治上太幼稚了。
五,张俊的作用
张俊资格比岳飞老,但是他的能力和战功是没法和岳飞比的。
岳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风风火火闯九州”,而自己却是已近暮年。
长久下去,岳飞和自己肯定会互换位置,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张俊也想要除掉岳飞。
张俊秉承赵构等人的罪恶旨意,鞍前马后来回奔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前期工作,一手策划了所谓“岳飞伙同其子岳云、部将张宪阴谋叛逆”案件,赵构、秦桧才能顺水推舟,制造出英雄蒙难、千古同悲的“风波亭冤案”,由此可见,张俊是赵构和秦桧迫害忠臣、自毁长城的主要帮凶,说他是岳飞冤案的“始作俑者”也不为过。
六,中国的传统政治
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提倡普遍平庸,反对个别冒尖,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人出于众,馋必随之”,指的正是这种现象。
岳飞战功卓著,赤胆忠心,肯定是出头的椽子,那么他也是肯定要先烂的。
岳飞的死是中国历史的一大悲剧,宋朝重文轻武的传统政策、以赵构、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中国的传统政治、再加上岳飞个人的性格因素,共同造就了岳飞的死。
岳飞死了,南宋朝廷也就只能苟延残喘、苟且度日了。
岳飞也在他死后成了民族精神的代表,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千百年来的爱国人士都很敬重岳飞。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之死,千古奇冤,天地同悲,呜呼哀哉!
注释:
①,《宋史•岳飞传》
②,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
袁腾飞《两宋风云》(陕师大出版社)134页。
③,《宋史•岳飞传》
④,2001年9月1日《光明日报》载黄朴民著《也谈岳飞之死》
⑤,邓广铭教授在他的著作《岳飞传》中认为秦桧是金国的奸细。
⑥,袁腾飞《两宋风云》(陕师大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宋史•岳飞传》
2,袁腾飞《两宋风云》(陕师大出版社)
3,邓广铭《岳飞传》
4,黄朴民著《也谈岳飞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