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复习笔记

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3.1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一个经济的产品与服务的产出——GDP——取决于:(1)它的投入数量,也就是生产要素的数量;(2)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这种能力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投入。最重要的两种为资本(人们使用的一套工具)和劳动(人们用于工作的时间)。

本章假定K和L都是固定的且得到充分利用。

2.生产函数:Y=F(K,L)

反映了把资本和劳动变为产出的可利用技术

(1)规模报酬不变: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的百分比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

3.产品与服务的供给

由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共同决定了所供给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故是不变的

3.2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基于价格调整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这一古典思想和每一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这一较近代的思想。这种理论被称为新古典分配理论。1.要素价格

供给给生产要素的报酬数量。只有两种要素的经济中,指的是工人所赚到的工资和资本所有者收取的租金。

2.竞争性企业面临的决策

竞争型企业:对市场价格没有什么影响。投入和产出的价格都视为由市场决定

(1)利润=收益-成本=收益-资本成本-劳动成本=P×Y-R×K-W×L=PF(K,L)-RK-WL

R:租赁价格

3.企业的要素需求

(1)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多雇佣一单位劳动所得到的额外产量

大多数生产函数具有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2)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需求

Δ利润= Δ收益- Δ成本=P × MPL-W

故MPL=W/P 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3)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需求

同理得MPK=R/P 即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4.国民收入的划分(即生产要素市场如何分配经济的总收入)

(1)经济利润=Y-MPL ×L-MPK ×K

Y= MPL ×L-MPK ×K-经济利润

欧拉定理:如果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F(K,L)= MPL ×L-MPK ×K,即规

模报酬不变、利润最大化、竞争性意味着经济利润为零。

(2)会计利润=经济利润+MPK ×K

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利润”大部分应该是资本收益

总结:每一种生产要素都被支付了其边际产量,这些生产要素报酬耗尽了总产出。总产出被划分为资本报酬和劳动报酬,两种要素的报酬取决于他们的边际生产率。

5.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即要素份额不变

F(K,L)=AKαL1-α

则有资本收入=MPK ×K= α ×Y ;劳动收入=MPL ×L=(1-α) ×Y

α是产出中资本的份额,(1- α)是产出中劳动的份额;劳动收入与资

本收入的比率固定为(1- α)/ α;要素份额只取决于参数α,而不取

决于资本量、劳动量、用参数A衡量的技术状况。

(2)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3)平均劳动生产率=Y/L,平均资本生产率=Y/K;

(4)若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则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与其平均生产率成比例

3.3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GDP=C+I+G+NX

只考虑封闭经济时,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

1.消费

(1)可支配收入=Y-T

(2)消费函数:C=C(Y-T)

(3)边际消费倾向MPC,即消费函数的斜率

2.投资I

(1)投资品的需求取决于利率(利率衡量了为投资而融资的资金成本)(2)名义利率:投资者为借入资金支付的利率

实际利率:校正通货膨胀效应后的利率

(3)投资函数:I=I(r)

3.政府购买G

(1)政府支出包括联邦政府购买枪支、导弹以及政府雇员的服务;穷人的福利和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的支付,即对家庭的转移支付(2)转移支付属于政府支出,但不属于政府购买,不包括在G中。但转移支付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有间接影响,它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则T的定义可以修改为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可支配收入Y-T既包括税

收的负效应,又包括转移支付的正效应

(3)政府有平衡的预算:G=T;预算赤字:G>T;预算盈余:G

(4)本章将政府购买和税收视为外生变量,即固定的

3.4什么使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

利率是实现供给和需求均衡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价格

(右上角带#表示为固定变量)

1.Y#=C(Y#-T#)+I(r)+G#,这个方程的含义为:产品的供给等于其需求,需求是消

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

2.r是唯一尚未决定的变量,通过r 的调整确保产品的需求等于供给。利率越

高,投资越低,产品与服务的需求C+I+G越低。均衡利率下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等于供给

3.金融市场的均衡: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4.国民储蓄(储蓄):I=Y-C-G

(1)私人储蓄=Y-T-C;

(2)公共储蓄=T-G;

储蓄:S=(Y-T-C)+(T-G)=Y-C-G=I

说明:金融市场流入的流量(私人与公共储蓄)必定与金融市场流出

的流量(投资)平衡

(3)易得S#=I(r)

利率将进行调整,直到企业想要投资的量等于家庭想要储蓄的量为止。

5.储蓄的变动:财政政策的效应

(1)政府购买增加

总产量固定,可支配收入不变,故投资等量减少

政府购买的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挤出效应

可以理解为:政府购买增加——通过借贷——减少公共储蓄——减少

国民储蓄——可用于投资的可贷资金减少——可用于投资的可贷投资

供给左移——初始利率处,可贷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均衡利率上

升到投资曲线与新储蓄曲线的交点。

(2)税收减少(与政府购买的增加相似,通过影响消费来起作用)减税挤出投资并提高利率

消费增加使国民储蓄S等量减少

6.投资需求的变动

投资需求可能增加的原因:a.技术创新(导致投资需求增加);b政府通过税法鼓励或抑制投资

(1)当消费与储蓄固定不变

(2)当消费以及储蓄取决于利率

消费的减少为投资释放了资源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4.1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很容易地用于交易的资本存量

1.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三种职能: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交换媒介

(1)价值储藏手段。货币是一种把购买力从现在转换到未来的一种方式。

(2)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标记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资源是根据相对价格配置的)货币是衡量经济交易的标尺。

(3)交换媒介。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产品与服务的东西

资产的流动性:一种资产可以转变为交换媒介和用于交换其他东西—

—产品和服务——的容易程度

货币使间接交换成为可能,否则只能依赖于需求的双向一致性

2.货币的类型

(1)法定货币。由政府的规定或法令确定为货币的

(2)商品货币。如金子。金本位制:把黄金作为货币的经济。

3.法定货币的演变

人们愿意接受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是因为它有内在价值

演变过程:

(1)政府可以铸造成色与重量可知的金币

(2)黄金券——可以兑换为一定黄金的纸钞。最终不会有人携带黄金,而这些以黄金为后盾的政府钞票就变成货币本位。

(3)每一个人在交换中都继续接受纸币,这些纸币就有了价值并发挥货币的作用。商品货币体系演变成法定货币体系。每个人都认为法定货币

有价值,因为他们预期到其他每一个人也都认为法定货币有价值。

4.如何控制货币量

货币供给:一个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

(1)商品经济中,货币供给就是商品数量;法定货币经济中,政府控制货币供给。

(2)货币政策:政府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3)货币政策委托给中央银行,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Fed)

(4)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方法是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5.如何衡量货币量

(1)货币量:是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的总量。

(2)通货:未偿清的纸币与硬币之和

(3)活期存款:人们在自己支票账户上持有的资金

衡量货币量时,应该讲活期存款加到通货中

(4)货币衡量指标:

(a)C(M0):通货(现金)

(b)M1: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它支票性存款

(c)M2:M1加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以及小额定期存款

4.2货币数量论

1.交易与数量方程

数量方程: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量;即M ×V=P ×T

T:一年中用产品或服务交换的次数

P:一次典型交易的价格——交易的美元数量

PT:一年中交换的美元数量

M:货币量

V: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在一个给定的时期一张美元钞票转手的次数例如:假定某一年中以每块0.5美元的价格出售了60块面包。经济中货币量是10美元。V=PT/M=0.5 ×60/10=3

2.从交易到收入

因为交易次数难以衡量,故将其替换为总产出Y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即M ×V=P ×Y

Y:实际GDP

P:GDP平减指数

PY:名义GDP

V: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3.货币需求函数和数量方程

(1)M/P:实际货币余额——衡量货币存量的购买力

(2)货币需求函数:表明人们希望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数量的决定因素(M/P)d=kY,告诉我们对每一美元的收入,人们想持有的货币。实

际货币余额需求量与实际收入成比例。

(3)假设实际货币余额等于供给M/P

继而M/P=kY;MV=PY,其中V=1/k。说明了k与V的反比关系(对

每一美元人们想持有的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即转手次数)

4.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货币数量论

(由5.的分析,货币数量论说明,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能够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

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MV#=PY,说明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货币量决定了经济的产出的美元(名义)价值(PY)

5.货币、价格和通货膨胀

(1)解释什么决定经济的价格总体水平

Y:由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

PY:由货币供给M决定

P:产出的名义价值PY与产出水平Y的比率

换言之: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实际GDP,货币量决定名义GDP

(M=PY/V#),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2)通货膨胀率: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动π=ΔP/P

M的百分比变动+V的百分比变动=P的百分比变动+Y的百分比变动

(a)货币量的百分比变动由中央银行控制

(b)货币流通速度的百分比变动反应货币需求的移动,我们假设V#,ΔV%=0

(c)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动是通货膨胀率

(d)产出水平的百分比变动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水平,我们把ΔY%视为给定。

(e):(a)—(d)说明了,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4.3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利益

(1)政府可以用三种方式为其支出融资:税收、出售政府债券向公众借款、发行货币

(2)货币铸造税:通过发行货币筹集的收入

就像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就像是对持有货币征的税。

(3)在经历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里,货币铸造税常常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确实,发行货币为支出融资的这种需要是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4.4通货膨胀与利率

1.两种利率:实际利率r与名义利率i

r=i- π

2.费雪效应(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1)费雪方程:i=r+ π,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两个原因变动:实际利率变动和通货膨胀率变动

(2)第三章说明了实际利率的调整使储蓄与投资平衡

(3)货币数量论说明了: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4)货币数量论和费雪方程共同说明了货币增长如何影响名义利率

(5)费雪效应:货币增长率提高1%——通货膨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上升1%

3.两种实际利率:事前的与事后的

Eπ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1)事前实际利率:预期的实际利率i-Eπ

(2)事后实际利率:实现的实际利率i- π

(3)由于名义利率不能对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做出调整,只能对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费雪效应可以更准确的写为:

i=r+Eπ

(4)事前的实际利率由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决定,故名义利率i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率Eπ的变动而变动

4.5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1.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是i,即r-(-Eπ)=r+Eπ=i。

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价格。因此,货币的实际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名义利率(M/P)d=L(i,Y)

收入越高,名义利率越低,则货币需求量越大

2.未来货币与现期价格

(1)M/P=(M/P)d=L(i,Y)=L(r+Eπ,Y)

说明,实际货币余额的水平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

上述函数中名义利率的存在,提供了另一条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

因素。

(2)货币数量论(MV=PY)认为,今天的货币供给M决定今天的价格水平P,这在名义利率i和产出水品Y 不变的前提下是成立的,此时价

格水平与货币供给成比例变动(根据(1)的方程)。

但名义利率不恒定,它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继而取决于货币供给的

增长

(3)这说明了,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今天的货币供给,还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

宣布增加货币供给——预期通货膨胀上升——名义利率上升——货币

需求减少(而供给不变)——价格水平更高

结论:价格水平取决于现期的货币供给和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的加权平均值。

4.6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1.外行观点和古典理论的反应

经济福利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不取决于价格总体水平。

2.预期的通货膨胀成本

(1)通货膨胀税

鞋底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带来的不方便——较高的通货膨胀导致较

高的名义利率,继而导致较低的实际货币余额

(2)菜单成本: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更频繁的改变他们的标价

(3)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他们的标价,因而,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价格变动越大。导致资源配置在微观上的无效率(4)税法的结果

(5)生活在一个价格水平变动的世界中的不方便。人们需要进行通货膨胀校正

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在个体中任意再分配财富

(1)债务人与债权人

(2)损害了靠固定养老生活的人

高通货膨胀是多变的通货膨胀。平均通货膨胀高的国家往往各年的通货膨胀率变化也很大

4.通货膨胀的一个益处

一定程度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可能使劳动市场更好的运作——通过通货膨胀削减实际工资

4.7恶性通货膨胀

1.恶性通货膨胀的成本

鞋底成本很严重、菜单成本更大了、相对价格不能正常的反应真实的稀缺性、扭曲了税收系统、

最终会导致非官方货币代替官方货币

2.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

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增长

恶性通货膨胀——税收的滞后性,实际税收减少——更加依赖货币铸造税即便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但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束往往是财政现象(政府决定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对货币铸造税的以来,从而缓解通货膨胀)。4.8结论:古典二分法

(1)实际变量: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如数量和相对价格

(1)名义变量:用货币表示的变量,如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以及一个人收取的货币工资。

(3)古典二分法: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在理论上的分离

(4)货币中性:货币对实际变量无关性

第五章开放的经济

国家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总是与等价的为自办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相匹配

5.1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1.净出口(贸易余额)的作用

(1)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最普遍形式:Y=C+I+G+NX,(NX=X-IM)

(2)净出口=产出-国内支出,即NX=Y-(C+I+G),说明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需等于产品与服务的产出

2.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1)Y-C-G=I+NX,S=I+NX,NX=S-I,即净出口等于储蓄-投资,净出口即贸易余额。

(2)S-I: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反映了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可以理解为用于兑换外国通货的美元供给。

(3)资本净流出总是等于贸易余额

(4)贸易盈余:S-I>0,NX>0,我们是净债权人

贸易赤字:S-I<0,NX<0,我们是净债务人

贸易平衡:S-I=NX=0,进口值等于出口值

(5)无论外国人购买债券还是国内资产,都拥有一部分国内资本存量

3.产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一个例子

比尔盖茨把一套系统以5000日元卖给了日本人。他如何处理这5000日元(1)塞在床垫里。相当于把一部分储蓄配置到了日本经济,而不是美国的一笔投资,故美国储蓄大于投资,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上升(2)买进日本股票。美国储蓄还是流到了国外,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上升日本恰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减少了储蓄,因而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下降。

(3)购买日本制造的产品。美国进口上升,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都没变。

(4)在银行里把5000日元兑换成美元。则取决于银行如何处理这笔钱。

5.2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1.资本的流动性与世界利率

世界储蓄与世界投资的均衡决定了世界利率,即决定了小国利率。

2.为什么假定小型开放经济

3.模型

4.NX=(Y-C-G)-I=Y#-C(Y#-T)-G-I(r*)=S#-I(r*)买进日本股票。美国储蓄还是流到

了国外,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上升

贸易余额是由在世界利率水平时的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决定的

4.政策如何影响贸易余额

(1)国内的财政政策

(a)政府增加购买——G增加——S=Y-C-G减少——世界利率不变,投资不变——储蓄降至投资以下,一些投资需通过国外借

钱来融资——NX=S-I,S下降,则NX下降,出现贸易赤字(b)税收减少——T减少——可支配收入Y-T增加——刺激消费——减少国民储蓄S=Y-C-G——同(a)

(2)国外的财政政策

外国(非小国)财政扩张时(如政府购买增加),会影响世界储蓄

(3)投资需求的移动(原因可能是政府提供投资税收抵免而改变税法,鼓励投资)

(4)评价经济政策

增加投资或减少储蓄的政策会造成贸易赤字,减少投资会增加储蓄会造成贸易盈余。

贸易赤字可能是低储蓄的反应

(a)封闭经济中,低储蓄导致低投资(封闭经济中的储蓄和投资永远相等)和未来较少的资本存量

(b)开放经济中,低储蓄导致贸易赤字以及外债增加,而外债必须偿还

这两种情况下,现期的高消费都导致未来的低消费,子孙后代承担低国民储蓄的负担。

(c)贸易赤字并不总是代表经济弊病

5.3汇率

1.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1)名义汇率e: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

汇率上升——美元升值、货币坚挺;汇率下降——美元贬值、货币疲

软。

(2)实际汇率ε(又称贸易条件):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我们能按什么比率用一国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的产品。

(3)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产品的价格/国外产品的价格

即:实际汇率=名义汇率×价格水平比

ε=e ×(P/P*)

(4)结论:如果实际汇率高,外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就相对贵,反之亦然。

2.实际汇率和贸易余额

(1)实际汇率低——净出口需求量高

(2)实际汇率高——净出口需求量低

(3)将这种关系写为NX=NX(ε)

3.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

(1)实际汇率与净出口相关

(2)贸易余额(净出口)=资本净流出=S-I,储蓄由消费函数和财政政策决定,投资由投资函数和世界利率决定

(3)对5—8图的另一种解释:(S-I)是用于交换外汇和在国外投资的美元供给,NX(ε)是想用美元购买我们的产品的外国人的净美元需求4.政策如何影响实际汇率

(1)国内的财政政策

储蓄减少——可投资与国外的美元供给减少——美元更值钱了——国

内产品相当于国外产品变的昂贵——汇率上升——降低净出口(2)国外的财政政策

(3)投资需求的移动

5.贸易政策的效应

减少进口

(a)模型说明,保护主义政策只是导致实际汇率上升。因为国内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国外产品的价格的上升(国外产品换取中国产

品十分困难),通过刺激进口和压低出口而减少净出口。故汇

率升值抵消掉了由于贸易限制而直接增加的净出口。

(b)保护主义政策确实改变了贸易量,即等量减少了进口和出口。

(c)虽然这些政策使社会内的某些集团获益了,但整个社会的情况恶化了

6.名义汇率的决定因素

(1)ε=e ×(P/P*)

→ e= ε ×(P*/P)

说明: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和两国的价格水平

(2)名义汇率e的百分比变动=实际汇率ε的百分比变动+国外价格水平P*的百分比变动(国外通货膨胀率π*)-国内价格水平P的百分比变

动(国内通货膨胀率π)

(3)名义汇率e的百分比变动=实际汇率ε的百分比变动+外国与本国通货膨胀率之差π*- π

(4)如果一个国家相对于美国而言通货膨胀率较高,那么随时间推移,一美元能购买的外国通货两将增加

(5)以上分析说明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名义汇率

货币供给的高增长——高通货膨胀——通货贬值(即名义汇率e下

降)

7.购买力平价的一个特例

(1)一价定律:同样的产品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不能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否则会出现套利者:在一个市场低价买进,在另一个市场高价

卖出。

(2)购买力平价:如果国际套利是可能的,那么,1美元(或任何一种其它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必须有同样的购买力

(3)套利者的迅速行动意味着净出口对实际汇率的微小变动都十分敏感,这种敏感性保证了均衡的实际汇率总是接近于确保购买力平价水平。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预期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 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③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在这种预期假设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效的;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效,而在长期中无效;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得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与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GDP) 就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得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2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得就是生产得变动,而不就是物价得变动。 4 GDP平减指数: ,就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得一个重要指标。(GDP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得活动得价值包括进来,特别就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得物品与劳务得价值。 ?GDP没有包括得另一种东西就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得其她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就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得总收入。它与GDP得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得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得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就是一国居民得总收入(GNP)减折旧得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得衡量—CPI 一CPI 1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就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得物品与劳务得总费用得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得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得引进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 注意观察宏观经济学有关联邦预算、税收政策或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的争论,出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之外,几乎每一个问题都会存在争议。透过这些争论会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经济学家分为不同的学派。一个经济问题是关于总需求如何决定:另一个问题涉及价格弹性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围绕着人类如何形成预期和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字宏观经济学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所考查的是同时影响众多企业、消费者和工人的的因素。研究宏观经济学以两大核心命题为主要线索:(1)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波动,也即所谓的商业周期;(2)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也即所谓的经济增长。 20世纪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突破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它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大萧条,凯恩斯创立了自己的革命性理论,它有助于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解决商业周期中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提出了对策。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宏观经济学存在着许多流派、分支,甚至分歧(意见、观点不同)。比较出名的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等。其不能存在比较大的“共同观点”。尽管“宏观”也可以建立像物理、化学和气象等的模型,但“宏观”模型是很难用现实去说明是否正确。不可能只是为了证明“宏观”的某个观点是否正确,而去有意识的“调节”、“操作”和干涉经济社会的运行。比如说,不可能为了说明“失业率有多大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而去真的让一些人民失业。这些事情,不单是不可能去做,而且也做不到。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很复杂、很困难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 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篇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 经济增长 第四章 失 业 第五章 通货膨胀 第六章 开放经济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八章 总需求理论 第九章 总供给理论 第十章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 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 第十二章 消费理论 第十三章 投资理论 第十四章 政府支出和税收 第十五章 货币供给和需求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学流派

第一章 导 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归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开展的,其基本假设有:完全理性、市场出清、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进行调节。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 第3篇宏观理论体系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简述理由) 1.对于货币非中性的解释,古典经济学家通过错觉理论来解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价格黏性来解释。 【答案】√ 【解析】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的感觉,产生货币幻觉。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平。 2.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可能是黏性的。 【答案】√ 【解析】价格和工资具有黏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价格完全伸缩性观点的不完全接受,主要体现为对凯恩斯工资刚性的坚持和修正。 3.古典的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答案】√ 【解析】长期,错误的价格预期得到纠正,货币幻觉消失,实际工资、产量和就业就会回到各自的自然律水平上去。 4.与新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新凯恩斯主义者不承认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人是非理性的。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理性预期的假设,但不接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市场出清和工资、价格有充分弹性的观点。 5.根据凯恩斯主义模型,在短期由于价格黏性使经济不能迅速恢复一般均衡,在长期中,价格的灵活调整最终将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模型假定市场非出清,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市场出现非均衡。 6.新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都在理论上承认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因此关于制定并实施经济的财政政策,两者并无分歧。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作者:————————————————————————————————日期: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基本假设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 二、在经济复苏时期,凯恩斯主义者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上是否有所侧重?为什么?(5分) 三、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四、请说明公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运用IS-LM模型,从政府购买支出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并就每种情况做出准确的图形。(10分) 2.(7分)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储蓄率的上升对总产量的短期增长率和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假定其它因素未变且开始时经济处于稳态(steady-state))。 3.(8分)用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回答如下问题:假定一经济开始时在潜在产量水平上达到短期均衡。设在某一时刻经济中,出现了有利的供给冲击(假定这种供给冲击不影响潜在产量水平)。试说明这种冲击对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真实工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说明经济的调整过程和原因。 出(收入)水平的敏感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关系?(10分) 2?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10分) 3?利用投资乘数原理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效果及应当研究与解决的问题?(10分) 4?国际上有汇率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如何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10分) 5?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状态?汇率是固定的,资本不能流动?在下列各种扰动中,有哪些情形可以用总需求管理来应对?要求指出每种情况对外部与内部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15分) a)出口市场的损失? b)储蓄下降,同时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 c)政府支出增长? d)对进口的需求向本国产品转移? e)进口下降,同时储蓄相应增加? 6?用资本流动下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15分) 7?写出Solow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出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8?写出Ramsey-Cass-Koopmans最优增长模型,并求出修正的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五?试推导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了其政策含义(15分) 六?有人认为:今年长江流域的水灾并不是坏事?你认为如何?试用你所理解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解释你的结论(15分) (3)何为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3)简要说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曲线)的推导? (4)说明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 1. 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2. “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3.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4. 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5.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6.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7.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这100美元? 8.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9.什么是长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相比有哪些特性? 10. 前瞻消费理论和凯恩斯消费函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1.试用前瞻预期理论分析消费者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时的消费行为?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宏观经济学结课总结 今年选择了辅修国贸专业的课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专业中包含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我的想法是考经济类的研究生,所以我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很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 首先对课程后半部分,即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做个简单的总结。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而总体看来,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就是围绕国民收入,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波动,就业,价格水平,通胀,经济增长这几个方面,应为经济学本身偏理论的性质,我们主要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一直进行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于理科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逻辑关系。 具体的课程内容基本围绕国民收入展开,国民收入的构成,关系,及国民收入的决定,表明利率及收入关系的经典模型,IS-LM曲线,进一步对国民收入中各个关系诸如投资、利率、货币供给需求、消费储蓄等的探究,继而讲了国家调节国民收入的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一部分也是比较联系当下实际的一个内容,通过原理的学习,我们对国家的一些政策也看的更透彻了;课程中也对国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了理论的分析,就业和通胀,物价,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增长问题。 学习了宏观经济学,在我身上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出台的政策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我从开始关注经济方面的信息大概是今年夏天开始,经历了我们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信贷紧缩,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我从经济盲开始看政府出台的政策到现在可以根据政策分析政府的动机,分析他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通过看网友的评论才能看出端倪。 对我来说每个问题都和我有很大的关系,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不需多言,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发行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引起的,供大于求则会引起货币在国内的贬值,而名义货币的增多导致了价格指数的上升,同量的货币的购买力很快的下降,其中首先领跑CPI的就是关乎民生的吃穿,让我们这些无产阶级一度生活拮据,根据国家的调整,比如对农牧产品的限价调控,CPI明显回落,但回落带来的改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另外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等,这俩点都使得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减少,投资也减少,货币流通速度降低,货币需求量下降,抑制了通货膨胀。 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我的家乡就是老师课中提到的鄂尔多斯,这个地方的关键词基本上有暴富,高利贷,煤矿,稀土,房地产,鬼城等几个。鄂尔多斯的崛起简单的说就是能源的崛起带动高利贷房地产的崛起,很多人富起来的原因无非四个:煤矿,高利贷,炒房,征地。不夸张的说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放高利贷,高利贷是这里最大的金融项目,曾经有人问我最好的投资手段是什么,在这里就是高利贷,回报比所有金融项目都大且稳妥,但这次温州出问题加上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导致鄂尔多斯的资金链紧张,有的地方说这里的资金链断裂,只能说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企业都是能源产业与房地产等产业组合存在,所以具体来说鄂尔多斯和温州还有本质的区别。这次政策主要是房地产调控,这个我认为基本属于计划经济,和经济原理没有很大的联系。针对鄂尔多斯的这种特殊现象当地出现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为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有改善,但不大。 政府对这几个大量存在民间贷款的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一项是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产业进行投资补贴,这一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这些产业的发展,缓解了资金问题,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我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只是大致有个方向,有很多现象还是解释不了,而且在良好的制度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我们国家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体制的改革,但在这次经济大波动中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崭露头角,也有可能这次波动带来很多现象可以产生新的理论,比如我们国家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些问题等等,未来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 (1)财富效应。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 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1所示。从图7-1中可看到,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 Y要低于长期的 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此时,失业率要大于自然失业率。 图7-1失业均衡 ②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2所示,总需求曲线AD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SAS的交点B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B点不仅是短期均 1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8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的收入与支出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2.国内生产总值 (1)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它衡量的是一国的总收入,被认为是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一个指标。 (2)对经济的衡量 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总支出。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某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正是某个卖者的1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 用图23-1所示的循环流量图也可以说明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假设所有物品与劳务由家庭购买,而且家庭支出了他们的全部收入,这些支出通过物品与劳务市场流动;企业用销售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工人的工资、地主的租金和企业所有者的利润,这些收入通过生产要素市场流动。货币不断地从家庭流向企业,然后又流回家庭。 GDP等于家庭在市场上为物品和劳务支付的总额,也等于企业在市场上为生产要素支付的工资、租金和利润的总额。

西经答案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 yi=h(Pi-P)+y eq \o\al(*,i) 其中,yi为企业的产量,Pi为其产品的价格,P为价格总水平,y eq \o\al(*,i)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0。 用Pe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的估计,从而有 yi=h(Pi-Pe)+y eq \o\al(*,i)(1) 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 Pe eq \o(P,\s\up6(^))+b(Pi eq \o(P,\s\up6(^)))(2) 式(2)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eq \o(P,\s\up6(^))eq \o(P,\s\up6(^))的调整,参数b为调整系数。 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