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不通,老病缠身!教你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三焦经络排毒、派元素手法

三焦经络排毒手法л元素:一、开启动作:督脉1、火心、小肠(左心,右肺)(上焦)2、木肝、胆,(左肝,右胆)中焦3、水肾、膀胱(下焦)4、金大肠(下焦)5、土脾、胃(中焦)用瓶底侧从尾椎刮至颈椎(20次)二、任脉:补气,由上往下、由锁中骨至肚脐眼1、土2、金3、水4、木5、火用瓶底侧从大椎刮至尾椎(20次)三、三焦经络排毒头:绿薄荷+薰衣草+底油(后脑)1、先抹油于肩部和头部(从右到左)2、用双手五指腹揉按头部3、加强天柱、风池、风府4、用刮痧板刮头皮、由发际到百会,由下往上,从右到左;(重复3遍)5、再用双手五指分开抓揉头皮放松;(如果头皮发红是火气大)背:姜+迷选香+络筋骨底油1、扇形抹油,延伸至手指;2、双手掌交替一侧大打圈后从肩部延着手臂排出;3、双掌交替从上往下推抹到脊椎(每个动作重复五遍)4、双手重叠竖起推右侧膀胱筋;(后回到原位重复)5、双手拇指交替下推肩胛骨内侧膀胱筋由上往下滑,重复5-6次后,延着膀胱筋滑向下焦;6、拇指交替加强膏盲;7、加强整个肩胛骨(推)8、重复下推膀胱筋9、拇指在肩胛骨内侧由上往下推(肩胛骨内侧绕圈)10、按抚全背11、用内侧手推手外侧(上手臂)12、用外侧手推手内侧;13、下手臂重复14、用拇指加强手心(劳宫)、小鱼际、大鱼际;15、用手指第二关节推手掌至手指16、转身用整个手掌从上肩按抚至手掌;17、揉捏肩颈(∞字打圈)、颈椎(刺激风池);18、轻抚下来至尾椎;19、加强肾俞;20、上推膀胱筋,从手掌排出;21、按抚;22、做另一侧;23、手抓空拳从肩颈由外往内刺激、从上往下刮拭(后做整推);○从下往上提○滑到手臂,上提到风池、天柱○从手臂排出;臀部:柠檬+天竺葵+玫瑰1、∞字抹油,心形按抚;2、抓空拳八廖穴打圈(八廖穴在尾椎旁开寸)3、拇指刺激腰眼4、用内侧手的拇指圈推右边八廖穴;5、外侧手拇指圈推左边八廖穴6、加强腰眼7、握拳刺激八廖穴;8、用拇指上臀大肌;9、用拇指压环跳穴;10、扇形按抚;11、如松驰,再用双拳上推臀大肌;12、心形安抚;腿:迷迭香+洋甘菊+姜(丝柏)1、双掌前后抹油;2、把剩下的油涂抹脚底,双掌按抚脚底。
上热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医给出这些方法

上热下寒,先通中焦:疏通三焦,中医给出这些方法今天是大年三十,老郝也终于要放假了,可惜私信留言可没放假。
这不,一大早还有一个放假已经好些天的大学生给我留言:寒假回湖南,因为家里湿冷,手脚也冰冷,就经常出去吃火锅,结果现在又是满嘴溃疡了。
眼看着春节的大餐无福消受,这该怎么办?其实,刚看完她的描述,我心里基本有底了,这多半是中焦不通导致的“上热下寒”。
说起中焦,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总称——三焦:所谓三焦,其实是中医上的特有名字,属于六腑之一。
顾名思义,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总称。
《难经》中对三焦的阐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
也就是说,以膈为界限,膈膜以上至胸口为上焦,膈膜以下至胃为中焦,十二指肠以下至膀胱为下焦。
那么,这种“上热下寒”的症状,问题为什么出在中焦上呢?上热下寒,是中焦不通所致中医认为,中焦不通,是“百病之源”。
《中藏经》中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而中焦处于上焦、下焦之间,是气血生化的场所,更是保证五脏六腑相通的枢纽。
因此,保持中焦畅通,是健康的根本。
当中焦不通时,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气血不畅通,就会形成“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的症状。
当中焦淤堵,上焦的气机滞阻无法下行,就会出现咽喉不适、口腔溃疡等症状。
此外,因为气血通行不到下半身,也常会造成“上热”却“下寒”。
因此,要解决“上热下寒”的问题,关键在于“通三焦”。
针对这个问题,中医上可通过艾灸穴位来解决。
艾灸穴位,通三焦通三焦的第一种方法是“引火下行”,也就是通过艾灸下焦和腿上的穴位来“引火”。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和涌泉穴等。
在艾灸之前,还可以先用热水泡脚,脚暖和了,经络也就通了,上焦的火自然就被“引下来”了。
第二种方法是“重灸关元”。
关元穴是元阴和元阳之气闭藏的门户,通过艾灸这个穴位,能够使命门真火旺盛,元气得到补充,自然会将外面的热量收回来,上火的症状也会自动消失。
上有火、下有寒在于中焦不通(附疏通中焦的五种方法)

上有火、下有寒在于中焦不通(附疏通中焦的五种方法)注:昨天发的文章排版有问题,字体太小了,今天重新发一遍!感谢大家支持!中焦是脏象学说中三焦之一,是一个特有名称。
中焦对应脾胃,上焦对应心肺,下焦对应肾、膀胱、大小肠。
中焦瘀堵的症状表现是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常说的三焦之中的中焦相关知识,包括了中焦处于哪里、为什么会堵以及改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一、中焦在哪?中焦,通俗的说,就是肋骨以下,肚脐以上,这个地方集中了肝胆和脾胃。
肋骨之上是上焦,集中了心、肺;肚脐以下到外生殖器,则是下焦,集中了大小肠、肾和膀胱。
二、中焦为什么容易堵?上焦有肋骨罩着,下焦有骨盆罩着,唯独中焦这个区域是软的。
有骨头罩着的地方是不容易变形和弯曲的,只有中焦这个地方软软的,可伸缩性强,容易堵塞。
造成中焦堵塞的包括寒热、气血、食积、痰湿,在体内是会发酵的,就像沼气池似的,它就产生了大量的浊气和燥气。
浊燥之气上犯心肺便出现了心烦气燥,口干口苦和肝阳上亢之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上渴而多饮,拉圾毒素长期盘踞中焦,坚硬如盘,积则生热,瘀则化火。
中焦属脾胃府地,热则善饥多食,便有了中消一说。
也是中医糖尿病的一种。
中焦瘀堵不通致使下焦气滞不通,膀胱升缩气化无力,使水份不能化津上逞施布毛发、脏腑、筋骨和肌肤而流失,这便有了下焦渇而多尿。
中焦长期不通也使得肝旺克脾,木贼土败,致使脾功能减退,脾属土主肌,土不固水而水土(营养)流失则出现了消瘦,体重下降,虚热、乏力、烦躁、汗出、腹胀、失眠等始终交替出现。
三、中焦堵了会如何?我们都知道,人体遍布着经络。
经络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所以,一旦中焦的经络堵了,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症。
但因为经络只存在于活人身上,它看不见,也摸不到,但确实可以感觉的到。
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经络,我们就把它理解成身体中可见的各种管道。
上有火、下有寒,原来是中焦不通(附:疏通中焦的方法)

上有⽕、下有寒,原来是中焦不通(附:疏通中焦的⽅法)⽂末有福利●同仁们好!中焦是脏象学说中三焦之⼀,是⼀个特有名称。
中焦对应脾胃,上焦对应⼼肺,下焦对应肾、膀胱、⼤⼩肠。
中焦瘀堵的症状表现是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性产后风、⽼寒腰及⽼胃肠、便秘等。
今天要和⼤家分享的是我们常说的三焦之中的中焦相关知识,包括了中焦处于哪⾥、为什么会堵以及改善⽅法,下⾯我们就来⼀起看看吧!1、中焦在哪?通俗的说,就是肋⾻以下,肚脐以上,这个地⽅集中了肝胆和脾胃。
肋⾻之上是上焦,集中了⼼、肺;肚脐以下到外⽣殖器,则是下焦,集中了⼤⼩肠、肾和膀胱。
2、中焦为什么容易堵?上焦有肋⾻罩着,下焦有⾻盆罩着,唯独中焦这个区域是软的。
有⾻头罩着的地⽅是不容易变形和弯曲的,只有中焦这个地⽅软软的,可伸缩性强,容易堵塞。
3、中焦堵了会如何?我们都知道,⼈体遍布着经络。
经络可以决⽣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所以,⼀旦中焦的经络堵了,会引起⼀系列的病症。
但因为经络只存在于活⼈⾝上,它看不见,也摸不到,但确实可以感觉的到。
因此,为了让⼤家更好的理解经络,我们就把它理解成⾝体中可见的各种管道。
如果把⼈体内的管道⽐喻成⼀套供⽔系统,那么⾎管就属于⼈体的上⽔系统,⽽淋巴系统属于⼈体的下⽔系统。
因为中焦这个地⽅没有⾻架罩着,可伸缩性也最⼤,所以,也就最容易堵。
同时,⼜由于中焦所处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成为了⼀个沟通上、下焦的枢纽,⼜因为集中了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胆,重要的消化器官脾胃,因⽽⼀旦中焦堵了,对⼈体的健康状况影响最⼤,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上焦有⽕,下焦有寒”。
换句话说,就是⼝腔容易上⽕,⽽脚却很容易冰凉。
同时,⼝⽓很重,吃东西不消化。
中焦堵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肚⼦⼤且硬。
4、如何疏通中焦?1)拍每晚睡觉前拍打,站着或坐着都可以。
⽤左⼿从右边肩膀开始拍打,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路线,往⼿腕处拍打。
拍打速度及⼒道均匀,⼀直拍打到⼿腕。
治理三焦的瑜伽

治理三焦的瑜伽横膈膜上面是三焦;横膈膜和肚脐中间部位是中焦;肚脐下面就是下焦了;三焦就是这三个部位的统称。
医学认为,上焦像雾,中焦像泡沫,下焦像沟渠。
上焦制造阳气,暖和皮肤和肌肉,就像蒸发雾气一样。
中焦的用是反进入体内的食物变成气血,再通过胃和脾脏反气输送到全身。
那些养分变成血,强健五脏六腑和经络,主像泡沫。
下焦的作用是排泄大小便,方向永远向下,所以说它像沟渠。
以进出为基准,上焦主要是起到接受的作用,即接受食物和空气,中焦的功能是把从上焦接受来的物质排出到下焦,而下焦则是以排出功能为主。
若三焦不好:上焦不好会感到全身不舒畅、下腹部变硬、大小便不通畅,而且还会气喘干吁吁。
中焦不好就会出现溜饮(水滞留在胸部,使得背部和脊椎感觉有手掌大小的冷物体;或者会出现口渴,四肢关节疼痛,肋骨僵哽,咳嗽等症状)。
下焦不好,则排泄功能不能正常进行。
关于三焦及其作用和模样,存在着很多种说法。
因为三焦不像其他内脏有着很明显的固定模样。
因此,在瑜伽修习中,也只介绍向种能够畅通气血流动的最具代表性的姿势。
使三焦更健康的瑜伽一、肋骨刺激法动作要领:1、两个大拇指放在腋窝最内侧。
2、用力压住肋骨之间,压向胸前。
3、从腋窝内侧开始,一直刺激到骨盆处。
重复3次以上。
功效:刺激裹住五脏六腑的肋骨,可以解除其紧张感,从而畅通内脏之气的循环。
二、肩倒立变式动作要领:1、仰卧,成肩倒立式,双手扶住后背部,双脚绷直,垂直于天空。
2、双膝微弯曲,右腿缠绕着左腿。
3、换另一个腿。
注意事项:盘绕的脚,上下运动,正确而有效刺激足三里和三阴焦。
有高血压、生理期的女性和眼、耳、鼻等有疾病的人不宜练习。
此运动与头倒立效果一样,特别是强烈刺激足三里和三阴焦。
扭动腿部肌肉,从而促进腿部经络的循环,适合腿部易肿胀,下身肥胖的人,还可以缓解忧郁和厌烦的情绪。
三、头倒立动作要领:1、跪坐,臀部坐在后脚跟。
2、双手在膝盖前方互抱肘,肘与地面成90度,再将双手打开,掌心交扣,形成双肘及手掌心一个等边三角形。
三焦调理

三焦调理何为三焦?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
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
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
("沤"即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
)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
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
("渎"指沟渠。
)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是气血水的通道,上焦是气和水的通道,中焦是血和水的通道,下焦是水的通道。
脉内和脉外,中焦和上焦,又是相互沟通的。
三焦是六腑之一,主要有三大功能:1、通行原气。
2、运行水谷。
3、运行水液2、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调理适应人群肺气不足、心气不足、胸闷气短、头疼、头晕、颈椎酸疼、手臂麻木、用脑过度、压力大等灵气充能套装,上焦调理疗程水疗精油10ml、经络通按摩精油100ml、肩颈丹20粒小麦胚芽油、橙花、洋甘菊、薰衣草、檀香等、上焦的功能、上焦主气;1、心的功能----------主血脉、藏神、其华在面2、肺的功能----------主呼吸、朝百脉、主宣发、外合皮毛3、上肢的问题--------麻木、肩周炎、无力4、头面部-------------头疼、头晕、记忆力、面黄、色素沉着话术;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体分为三焦,分别主:上焦主气、中焦主血,下焦主水。
首当其冲的就是上焦的气循环,因为气不行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由于上焦掌管着大脑、手部、肩颈及心肺功能,上注于头部和脸部及心肺的血液都要通过上焦,若是气循环不畅的话,上焦的气堵在颈部就会照成颈部硬化疼痛,堵在心脏就会造成心气不足,心慌、胸闷等问题,如果气瘀在肩部关节就会出现肩周炎的问题再者堵在肺部,肺逇功能就是主呼吸的,一旦受堵就会肺气不足,造成人没力气,气虚气喘等问题。
打通中焦的最快方法

打通中焦的最快方法
打通中焦的最快方法是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 饮食调理:中焦主要负责消化吸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促进中焦功能的恢复。
建议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和鱼类,避免过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温中理气:中焦气机不畅通常会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可以使用中药调理,如柴胡、香附、陈皮等药材,煮汤或煎剂服用,能够帮助消化和改善肠胃功能。
3.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中焦功能。
可以通过参加适当运动、冥想、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舒缓情绪,从而改善中焦功能。
4. 配合针灸推拿:中医针灸推拿是有效调理中焦的方法。
例如,针灸的穴位可以刺激经络气血流动,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腹部的气机畅通。
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或推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焦功能严重受损或有其他疾病导致的肠胃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治疗三焦胀的方剂

治疗三焦胀的方剂下载医学百科App—学知识、测健康,无广告三焦胀为病证名,为胀病之一。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
”《奇效良方·胀满》:“若其不升降,痞结胸中,三焦相混,大小便不通,卒然胀满,脉来沉伏,为三焦胀也。
又有虚实之分,虚者皮肤壳壳然而坚,不痛而气满,治以升降气道,温补脾元即复矣。
实者内夹宿食,邪实于内,按之坚痛,当以疏气涤实可也。
”《医醇媵义·胀》:“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状其气与水之流行,而究无实在形质。
受寒气逆,故气满于皮肤之中,因无形质,故虽胀而轻轻然不坚也。
当调和气血,疏导行水,通皮饮主之。
”胀病为病证名,指以腹部胀满为主症的疾患。
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简称胀。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载有五脏六腑胀病症状。
《东医宝鉴·胀满》论胀病有七,即指寒胀、热胀、谷胀、水胀、气胀、血胀、蛊胀等。
胀病有虚实之分。
其病多由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过度,致脾土受伤,转输失职,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水湿痰瘀积滞不化而成。
详见百科词条:三焦胀 [ 最后修订于2015/7/27 17:38:29 共413字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治疗三焦胀的方剂如下:•枳壳青皮饮拼音:zhǐkéqīngpíyǐn《症因脉治》卷三:方名:枳壳青皮饮组成:枳壳、青皮、大腹皮各等分。
主治:三焦胀满,气满肤中,空空然响。
加减:上焦胀,加桔梗;中焦胀,加苏梗;下焦胀,加木通。
《症因脉治》卷四:方名:枳壳青皮饮组成:枳壳、青皮、木通、苏梗。
主治:气结腹痛,痛攻胁肋。
...•通皮饮拼音:tōngpíyǐn处方:广皮3克青皮3克冬瓜皮6克茯苓皮12克当归6克厚朴3克枳壳3克砂仁3克泽泻4.5克车前子6克鲜姜皮3克功能主治:理气和血,利水退肿,治三焦受寒,气血不和,水气不行,致成三焦胀,腹部胀满而不坚硬,小便不利,全身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教你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
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
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
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三焦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
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
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
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
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
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
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
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
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
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其中,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灵枢.决气》),有输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营卫生会》),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灵枢.营卫生会》),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
三焦运化水谷协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对脾胃、肝肾、心肺、大小肠等脏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功能的概括。
三焦的作用三焦的生理特性1.上焦如雾: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
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
故称“上焦如雾”。
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2.中焦如沤: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
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
因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3.下焦如渎: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
这种生理过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故称“下焦如渎”。
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故又称“下焦主出”。
综上所述,三焦
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的通道,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为“五脏六腑之总司”.三焦不通老病缠身三焦理周身之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
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根源。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三焦是个复杂系统,仅用单味或几味药物搭配,根本不能适用这个多样的系统。
对老年人患多病、大病、顽固病的治疗,必须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
只有选择一种能科学、有效同时治多种疾病的疗法,调理内分泌,平衡阴阳,补充元气,这样才能逐渐康复。
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
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
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
可以稍微用力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
后再用食指按揉。
阳池穴按摩三分钟。
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样的方法。
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还可以用刮痧方法或者也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来打通三焦经。
平时喝菊花茶,多吃绿色蔬菜。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