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手绘表现技法-7.透视
快速学会风景速写--透视(苗寨步骤图)

快速学会风景速写--透视(苗寨步骤图)
苗寨最后完成效果
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简单的说就是画面会产生两个消失点的透视,当立方体上下两个体面与地面平行,其它体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所产生的透视即成为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中物体与地平面都成倾斜的面,有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
向上的倾斜线消失于天点;向下的倾斜线消失于地点
两点透视中所有的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
没有变化。
这里要注意仰视透视线为近高远低;俯视透视线为近低远高
离视平线距离越远,其透视线斜度越大;反之,越小
苗寨完成效果
第一步、从中间的大树画起
第二步、添加房屋
第三步、画房屋周围的灌木
第三步
第四步,在房屋后面添加一些小的树木
第五步
最后完成。
景观手绘步骤图

Tips:草坪上色用细笔头排短小循环线,局部留白,投影拉开颜色的层次 F124 +T56 .
03 灌木上色,对画面中所有的灌木进行上色,依照冷--暖--冷上
色原则进行。
Tips:灌木植物的颜色要突出,在暗部用T76 。蓝色可让暗部更透,
透视总结
透视是一张作品最重要的环节,它就像人的骨架,做不好整个画面就会散掉。透视也是很 多同学在临摹或者写生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特别是有一部分同学把重点完全放 在植物的画法或者马克笔上色上,这是极其错误的。就好像一个人缺胳膊少腿还驼背,穿 再漂亮的衣服也不是很美。 一张作品首先看线稿,再看上色。线稿主要看透视、比例、空间等,植物只是其次(植物要 基本型准确,绕线有变化)。透视是基本的基础,这需要大家长时间的练习,任何事情都是 熟能生巧,多画就离成功近一些。 透视5步骤: 1.对平面框架进行透视变化,在地面上找出相应的构筑物、道路的地面投影。(除鸟瞰图外,其他的透视地面线尽量在纸面的1/3处 左右) 2.对构筑物、进行高度的拉伸,如有不同高度的道路也要进行处理。植物的高度是以构筑物进行参照。 3.根据平面图的设计或者构图的需要给画面进行植物搭配。(每个层次植物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种或者在高度上进行变化) 4.根据构图的需要对画面添加人物、云、动物。丰富画面。 5.给整个画面进行光影关系处理,拉出空间径深感。
Fx
Fy
Fx
Fy
注:两点透视中的两个灭点是在同一条视平线上,灭 点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形体的透视角度大小。
范例:用两点透视法绘制公园景观
01 平面图分析:主要表现两处景墙及地面长坛处景观。地 形的高差也应把握准确。
《园林制图之透视》课件

调整光影:根据透视关系,调整光影效果,如明暗、阴影等
应用:在园林制图中,透视图阴影与配景可以更好地展示园林景观的布局和设计,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园林的美感和意境
汇报人: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描绘细节:在透视线基础上,描绘园林景观的细节,如树木、建筑、道路等,以增强视觉效果
PART FOUR
两点透视是透视的一种,也称为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的特点是画面中有两个消失点,这两个消失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两点透视的画法是,先确定两个消失点,然后根据透视原理画出物体的轮廓和阴影
两点透视在园林制图中的应用广泛,可以准确地表达园林的空间关系和透视效果
阴影的注意事项:注意阴影的轻重、方向和位置,避免过于夸张或失真
阴影的画法:根据透视原理,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
完善细节:根据透视关系,完善细节,如纹理、质感等
调整整体效果:根据透视关系,调整整体效果,如色彩、构图等
确定透视关系:根据透视原理,确定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绘制配景:根据透视关系,绘制配景,如树木、建筑、人物等
透视原理:在一个平面上,将三维空间中的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形成透视效果
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所有平行线都汇聚到这个消失点
应用:在园林设计中,一点透视常用于表现建筑物、道路、树木等物体的空间关系
注意事项:一点透视需要保持透视线的平行和垂直,否则会产生变形和失真
调整细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物体的大小、位置和形状,使画面更加真实
汇报人:PPT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绘中的透视方法实用一份

手绘中的透视方法实用一份手绘中的透视方法 11、纵透视。
在平面上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
中国古代构图法中称高远法,即近低远高。
在人类早期的绘画艺术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典型的是埃及墓室壁画的构图,远景作为一条横带完全置于近景横带之上。
在儿童画中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所有物体都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物体没有近大远小的区别,只是通过物体的高低位置来体现透视感。
现代很多画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描绘出的世界往往带给我们特别的感受。
2、斜透视。
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这样的表现手法。
这里不同于焦点透视中的斜透视。
3、重叠法,又叫遮挡法。
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利用前面的物体部分遮挡后面的物体来表现空间感。
在儿童画中,小朋友们往往采用混合式的绘画空间来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而主要的空间表现方式就是“左右上下关系"和"部分遮挡关系"。
同时遮挡法也让在有限的画面内表现更多内容成为可能。
4、近大远小法。
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
这也是现代线性透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5、近缩法。
在同一个物体上,为了防止由于近部正常透视太大,而遮挡远部的表现,为此有意缩小近部,以求得完整的画面效果。
在佛寺中常见把大佛塑造得往上逐渐膨大,实际上就是近缩法的运用,使人在其下仰视时避免过度的近大远__并得到完整的视觉印象。
6、空气透视法。
由于空气的阻隔,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越模糊,所谓"远人无目,远水无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同时存在着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孕含水气,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
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这种方法造成画面的真实性。
7、色彩透视法。
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8 、环形透视。
环形透视的特点是不固定视点,视点在围绕对象作环形运动,因而能把对象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作全方位的展示,这种环形透视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是最为常见的。
园林基础篇之景观手绘透视技法讲解!

园林基础篇之景观手绘透视技法讲解!手绘表达景观效果和设计四维是电脑代替不了的,我们从透视基础入手来看看吧图1如上图的显示的感觉,这就是透视的感觉,而里面出现了几个专有名词我也会在下面一一解答。
画面上的长横线,叫做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
(HORIZOUTALLINE)而线上的线的聚合点O,叫灭点(消失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旁边的点M,叫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
标识为M。
(MEASURINGPOINT)这几个小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在后面绘制效果图时用的最多的知识点。
讲完了透视的基础知识,我们来讲讲室内手绘中常用到的几个透视,分别是:一点透视,成成角透视(一点斜透视,两点透视)一点透视如图1显示的就是一点透视定义:当物体的一个主要面平行于画面,其余面垂直于画面,斜线消失在一个点上所形成的透视。
透视原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特点:应用最多,简单好用,画面语言庄严、稳重,能够表现主要里面的真是比例关系,适合表现大场面的纵深感。
缺点:画面语言容易呆板,容易形成对称构图,不够活泼。
注意点:一点透视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稍稍偏移画面的1/2至1/3为佳。
建议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随意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来练习对一点透视的理解(如图2)要点:景观透视中和室内透视是有区别的,在室内透视中,只有视平线,但在景观透视中,除了视平线,还有一条地平线。
图2一点透视作画步骤:图3步骤一:确定视平线的高度及消失点的位置,一点透视中视平线建议选择在纸面的1/3处,老师用的是A3纸,大小420mm*297mm,也就是距离纸面下部11cm的位置,而消失点就定到视平线的中心处。
然后画出地平线,根据一点透视的原理,确认空间中的平面布局。
(如图3)图4步骤二:将景观空间内的框架、结构和构筑物的高低关系确认,同时将周围环境的关系比例大致勾勒出来,用以观察装个图纸的构图节奏关系(如图4)图5步骤三:将周围的植物配景加以完善,植物出来注意高低、前后的空间关系,将整个画面的结构、比例和透视交代清楚即可(如图5)图6步骤四:确认光源的方向,然后添加明确的关系,以刻画构筑物和植物的位置关系,根据空间的远近处理好虚实关系和细节的刻画,完善画面(如图6)两点透视定义:当物体只有垂直线平行于画面,水平线倾斜聚焦于两个消失点时形成的透视,成为成角透视。
想要画好场景风景,最关键的是透视关系!一看就会的场景透视学!

想要画好场景风景,最关键的是透视关系!一看就会的场景透视学!很多初学画画的人经常听到透视这个概念你的这幅画透视关系不对哟这幅画透视画的不错等等到底什么是透视透视到底有多重要你了解吗(后附视频教程)(本文共3个视频,约9分钟,建议在wifi下观看)透视法则:真实的形状、消失的点和地平线从一个角度来看面对观众的表面看起来是真实的没有任何变形的如下图所示远离观察者的表面汇聚成一个单一的“消失点”这是一个位于观看者眼睛前方的点在“地平线”(也称为“视线水平线”)如下图所示在这一点上,建筑物的所有后退的边缘都朝向单一的消失点。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阿尔勒的卧室》——识别透视线)以上例子我们直观的感受到透视的重要性下面的教程将说明如何一步一步绘制一个点透视图这些练习是按照给定的顺序完成的每一项都是在之前的任务中完成的重点:面对观众的表面是用真实的形状画出来的离开观察者的表面汇聚成单一的消失点NO·1方块和矩形块绘制矩形块通常是让学生做的第一步这是一个简单的练习为以后的操作打基础这个工作表解释了如何在一个点的角度画一个立方体强调了定位对象与地平线的关系突然感觉数学立体几何的重要性当初怎么没有好好学呢(在完成这项练习后,你应该能够正确定位消失点和地平线)演示:#1 轻轻地画一条水平线,从纸的一边到另一边(从哪里开始无所谓)我们称这条线为“地平线”。
#2 在地平线上画一个黑色的点(不一定从中间开始),我们称之为“消失的点”。
#3 在这个点下方画一个矩形(画在哪里无所谓)#4 轻轻地从矩形的四个角上画出直线到消失点(这些被称为建造线)#5 在立方体或方块的后边缘绘制(必须是水平的)(以下是错误示范)正确#6 选择一个看起来正确的距离。
#7 红线部分一定是垂直的。
#8 在这个点上方画一个矩形(画在哪里无所谓),按照以上的步骤,重复其他的矩形就可以。
NO·2堆叠,洞和角度这个工作表演示了如何堆叠的过程(后附视频演示过程)在完成这项练习后,你应该能够绘制不同大小的堆叠块画出有洞的方块,突出建筑线找到切割区域的后边缘下面的视频有助于解释如何一步一步地绘制一个点透视图(视频时长1分28秒,建议在wifi下观看)NO·3透视(以字母为例)NO·4透视(寻找中心和相等的空间)这部分讲述如何用一个点划分物品让你可以画栅栏,灯柱以及同样间隔的窗户或建筑在完成这项练习后,你应该能够用“角到角”的方法找到任何矩形表面中心(即使是在向消失点后退的表面上也是如此)将任何矩形块的表面分成任意数目相等的部分用一个角度透视地板上的瓷砖画出重复的元素,比如栅栏找到中心,尺子是帮助我们找到中心位置的最好工具。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之透视

➢ 19.距点DP(I)istallce Poiilt):以视心为圆心, 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称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 都可以称为距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 两个交点,是所有平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 的平行直线的灭点。、视轴。
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 中线、中视线 ➢ 5.视平线VH: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 6.视高H(Heigtlt):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 9.视距D(I)ist_a1-ICe):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
➢ 10.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 11.基面GP(Grand Plarl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 的所在面。
➢ 12.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 13.灭点VP(V)(Vanistling Poiil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 无限远的投影点,也称消失点。
➢ 14.中心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点所作的视平线的 垂线,也叫中垂线。
➢ 15.测点M(’Measllring):以灭点为圆心,以灭 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 也称量点、测量点。
透视三要素 眼睛: 视觉的发生,主要是因光的作用,物
体把光波反射出来,眼睛才能看到形状。物体 的形象,通过瞳孔,投射到网膜上而成倒像, 就像一部照相机,物体的形象经过镜头的透镜 而到感光片一样。眼睛对物体观察构成透视的 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 观依据。 画面:放在我们眼睛与实景中间的一个无形透 明的平面,这个平面是和视锥的底面平行的。
手绘景观透视效果图技法课件

手绘景观透视效果图技法之——构图与景物绘制的技法导入新课• 掌握景观手绘表现技能对设计师的意义• 1、快速表达设计意图,便于与设计团队中的伙伴或者与客户进• 行方案的沟通与交流;• 2、徒手的随意涂画,有助于触发形象思维的创造灵感• 3、手绘的效果画比电脑效果图更有人情味,更具艺术感第一部分构图形式• 1、构图的概念• 在绘画中,即画面组成的意思。
•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2、绘画中常见的构图形式• 1)、水平式(安静、平稳感)2)、垂直式(严肃端庄)• 3)、S形(优雅有变化)4)、三角形(正三角较空,锐角刺激)5)、圆形(饱和有张力)6)、辐射(有纵深感)7)、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8)、渐次式(有韵律感)• 1)平视图(定一个视高• 向前平视)• 2)鸟瞰图(空中向下俯看)4、构图中注意要点:• ——均衡与对称:画面的物理中心与视觉心理中心• ——对比:主与次,疏与密• ——透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注意消失点,以及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法则• ——景物的层次关系:近景、中景、远景(用图层重叠的方式来演示)5、检查学生对构图形式的理解• 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在A3纸上绘出一种构图形式。
(构图中主景与配景,都只需以轮廓的形式概括的表现)• 小结:构图是组织一张完整效果的骨架,先把骨架推敲好,后面只需把主景和配景的具体造型放入图面。
第二部分景物的绘制方法• 下面我们来学习绘制常用配景基本方法线条:首先练习画线条,线条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之一•用线造型也便于后期的色彩表现。
• ——画线工具:针管笔,钢笔,水芯笔……,不限• ——握笔与用力:线的长短是受手指、手腕、肘和肩膀的运动所控制的。
注意握笔的方式,以便更好的控制画出的线条。
• ——画线技巧:• 1)行笔方式:起笔与收笔都有顿笔;• 2)专业沟:画长线或者曲线的时候,注意断开与连接的方式,留一个所谓的专业沟很容易形成过渡;• 3)画线结束时用顿点收尾,它是线条的最后整修,就像句末的句号;• 4)交叉角:物体的线条在拐角处相交,能够使物体的轮廓显得更方正、鲜明和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体块角度练习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快速作图法
(1)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消失点一般位于 画面1/2的位置或1/2偏下的位置。
(2)确定好基准面的位置,此时要注意意的是基准面 上的真宽线(代表物体的实际宽度)要与视平线呈平 行关系。
(3)以基准面为准,定好各个建筑体块的投影。 定投影的时候注意要相互比较,切不可一 个一个推着画。
视点:绘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是由视点左右延伸的水平线。视平线是虚拟的一条水平线,在画图时可以将视平线 作为参考来校对对透视关系。 视角: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上下左右范围的视觉角度。 视高:在平视时/视点到被画物体的高度。 视距:是在平视时视点至画面中心的垂直距离。 灭点:也称消失点,是空间相互平行的变线相交于视平线的一点。 基线:画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即取景框的底边。
• 与一点透视不同的是,两点透视具有两个消失点,所以更能体 现物体的转折关系。
• 在两点透视当中我们只能看见3个面。在两点透视中物体高低 不同的情况下,越靠近消失点的物体透视角度越小,反之远离 消失点的物体透视角度就大。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手绘表现技法
Landscape hand-painted
第七部分 透视
透视原理应用于手绘图的绘制中, 这是一个通过在二维平面纸上构建 三维立体空间透视关系的过程。在 设计构思后,我们通过假想构思出 物体形态与视点之间有一平面存在, 这个假想的平面就是我们眼前的画 面,再将物体形态通过一定的透视 法则投影到假象平面上,用线条来 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 从而完成三维空间的表现。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基本特征
• 平行画面的平面仍保持原来的形状正对 着我们,水平的线依然保持水平,竖直 的线依然竖直。
• 一点透视只有一个灭点:与画面不平行的 线且垂直于画面的,这些线将消失于同 一个灭点。
• 在一点透视当中我们一般都能看见3 个面,在极少的特殊情况下只能看到 两个面或者一个面。
• 在一点透视中物体高低不同的情况下, 越靠近视平线的物体透视角度越小, 反之,远离视平线的物体透视角度越 大。
(4)根据投影画出建筑体块的高度,注意建筑的 块
高低错落。
(5)把植物配景添加到画面中,体现建筑体块的尺度感。
(6)用墨线勾勒,并清理掉铅笔稿,完成建筑体 空间的绘制。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的基本特征
• 在两点透视当中,物体的垂直线依然与画面垂直。
• 原来与画面平行的横线会根据透视的变化,与画面形成一定的 透视角度,并分别向消失点消失。
PHOTO FROM PIXABAY
透视的概念
透视,通俗来讲,当你站在一条街道 的中央,你会感觉街道两旁的建筑以及行道树, 随着距离的远近,会呈现出近大远小、近实远 虚、近高远低、近暖远冷等空间特征,这就是 透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体现形式。
透视图,就是将我们所看到的或想要 去表现的空间,按照透视规律,在某种媒介物 (绘图纸和手芋绘板等多种媒介)上体现出出 来所得到的图。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的基本画法
(1)确定视平线的位置,注意要与纸边平行。
(2)确定消失点的位置,注意在一点透视当中只有 一个消失点。
(3)画出一个矩形平面,注意这个平面要与 视平线成平行关系。
(4)确定立方体的深度。一点透视的深度通过距点可求得。
(6)墨线勾勒,清理铅笔稿,完成立方体的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