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人文地理考点3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合集下载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八、人口和聚落
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原因
对生育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与环境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概念
人影响因素
口环境人口容量特点
与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环中国环境人口容量
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分类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迁移
乡村的形成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起源
自然因素城市的位置分布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的职能分类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的地域结构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高中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掌握其内涵和外延。

2. 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4. 实例分析:交通运输线、商业网、人口和城市分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内涵和外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2.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地理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讲解概念:介绍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概念和内涵,解释其重要性。

3. 分析影响:讲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4. 实例分析:分析交通运输线、商业网、人口和城市分布等实例,理解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表现。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的掌握情况。

3. 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教科书。

2. 多媒体课件: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图片、视频等。

3. 练习题:相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内容解读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内容解读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通 过运用综合看 待问题 的地理方 法 , 分析交通运 输
方 式和 布局 、 聚落和 商业 网点 、 区域经济 发展 之间 的综 合联 系 、 相互 影响 。
3情 感 态度 与 价 值 观 .
★举例 说 明 生 产 活 动 中 地 域 联 系 的 重 要 性 和 ★模 拟 设 计 某 地 区 交
★结 合 实例 .分 析 交 通 运 输 方 式 和 布 局 变化 的 布 局 方 案 . 述 设 简 对 聚 落 空 间 形 态 和 商 业 网 点 布 局 的 影 响 计理 由
分析课 程标 准 要求 , 以发 现 高 中地 理 课程 将 交 可
通运 输 及 布 局 作 为学 生 学 习 人 文地 理 的一 个 重 要 领 域 。从知 识结 构看 , 程 标 准从 生产 活 动 中地 域联 系 课 的视 角 出发 主要选 择 了交 通运 输 方式 和 布局 、 交通 运
主 要 方 式 通 运 输 线 路 和 站 点
通 过 分析 交 通运 输方 式 、 布局 的发 展 变化 对 聚 落 和商业 网点变 化 的影 响 , 树立地域 联 系的地理 观 , 即区 域 的经 济 、 会发展离不开 区域之 间的分工 与合作 。 社 通过对 家乡交通运输 方式 、 布局 的变化对聚落形态
和 商业 网点 布局 影 响 的案例 分 析及 乡 土 地理 调查 、 评 价 , 高学 习地理兴趣 , 提 培养热爱 家乡 、 建设家 乡的责 任 意识 。 关 于本 单 元 教学 目标 确定 需 要说 明三 点 , 是 强 一 调 过 程 与 方 法 目标 中 建 议 所 举 案 例 应 结 合 乡 土 地 理 ,要 与学 校 所 在 地 区 交通 运 输 建 设 的实 际 情 况 相 结合 , 以体 现 乡土 化 特 色 , 可 以结 合 不 同地 区交 通 也 运 输 的典 型 案例 加 以分 析 ,以体 现 理 论 与 实 际 相 结 合 的原 则 。二 是 强 调 运 用 动态 观 察 世 界 的方 法 和综 合 看 待 问 题 的观 点 分 析 交 通运 输 布 局 及 其 影 响 。 三 是 虽 然 按 照 “ 识 与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度 与 知 过 情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学文档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教学文档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知识点一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的特点交通运输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

它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改变被运送物品的自然属性和性状,只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人类从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发展到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3、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等。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各种运输方式各有长处与不足,应根据运输对象的性质和运量不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合理运输。

5、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作用各种交通运输路线,通过与各种交通运输站点相互交织,形成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人们的生产活动、贸易往来、社会交往变得更加便捷。

6、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当今世界,交通运输正向高速化、大型化、专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知识点二通信1、通信的概念及分类通信是实现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

它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一般可分为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2、邮政通信(1)主要任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2)邮政网络的组成:是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

邮路主要利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线路。

(3)邮政通信的影响因素:有时受到地形障碍以及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电信通信(1)主要任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

(2)电信通信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电信利用电波传递信息。

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有时会影响到通信质量。

(3)作用:大大地促进了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三商业贸易1、商业贸易的概念商业贸易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

在我国,一般对内称商业,对外称贸易。

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ppt

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ppt
内涵包括
1)不同地区间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流动和转化;2)不同地 区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形式和程度;3)不同地区间资源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因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制约着交 通运输方式和通讯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物质技术条件
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手段和方法,如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等技术装备 的进步,使得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03
他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内涵。
文化传播媒介
01
文化传播媒介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将文化信息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 地方的工具和载体。
02
文化传播媒介包括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其中互联网已成为现代 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03
文化传播媒介对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相 互了解和融合,增强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THANKS
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加便捷的交流和互动。
05
文化联系
文化交流
1
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文化信息交流,如书籍、 音乐、电影、艺术品等。
2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增强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商品交换
商品交换的种类
包括一般商品交换、期货交易 和网上商品交换等。
商品交换的范围
全球范围内进行,促进国际贸易 的发展。
商品交换的作用
通过商品交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 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消费活动与地域联络一.农业区位要素1.自然要素(光热、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要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休息力)★市场决议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开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要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商品谷物农业(1)散布:主要散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种类: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消费)。

(3)构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整,耕地宽广,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兴旺,技术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 (4)特征:消费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散布:东亚、西北亚、南亚季风区典型地域:亚洲区位条件:气候:季习尚候,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整,土层深沉,利于耕作休息力:属休息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休息力丰厚,利于精耕细作特点:小农运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主要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消费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六、传统工业区1.区位选择的主导要素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厚的煤、铁资源基础上构成和开展起来的。

★我国鞍钢开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厚、交通便利★我国宝钢开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宽广(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出口)2.存在的效果(1)以重工业为主,消费结构单一;(2)原料、动力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3)环境污染严重等。

3.处置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调整经济结构:开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开展科技:开展科技,促进旅游,兴盛经济,促进可继续开展(3)优化环境:消弭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七、新兴工业区1.主要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高中人文地理: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①交通运输的作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对外交往,有重要意义。

②通信的作用: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邮政网络和电信网络是社会活动的“神经系统”,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③商业、服务业的作用:商业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服务业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现代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货运应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

·客运也要根据运距、价格、时间来选择运输方式。

①公路运输:方便、快捷、运量小、运费较高。

机动灵活、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运输对象:活物、鲜货、短程货运、短途客运。

②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但造价较高。

中、俄等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运输对象:运程、数量大、专用货物(家畜、军需物质)。

③水路运输:运量最大、投资少、成本最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历史最悠久。

运输对象: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远程货物。

如:煤、油、粮、盐等大宗笨重货物。

④航空运输:速度最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运费最高。

运输对象:长途客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如:急救药品,电子产品。

⑤管道运输: 连续性强、安全、方便、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输天然气、石油等。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Ⅰ.交通运输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最基本的因素A.铁路的建设:⑴中国铁路的建设:①我国第一条铁路:英国人建:1825年上海——吴淞。

自行建设:1881年唐胥铁路。

②铁路运输的作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进行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详细版)演示教学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详细版)演示教学

高一地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知识点总结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不同地区需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并促进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从而形成前所未有、更加广泛、频繁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2、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是: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

3、发展趋势: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货物运量大、连续性强、管理方便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输方式特点运输选择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水路大小低高慢差差低大宗远程铁路较快好好投资大、占地广远程、量大公路较慢好好短途运输成本低鲜货、活物、短途航空快差差投资大贵重、急需、量少管道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差好投资大流体5、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1)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节没有考纲要求,已加上。

考点3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国通用考纲要求(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考点透视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②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山、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

此外,技术因素也影响铁路的区位。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c.汽车站: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

可以综合归纳为:自然因素(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两个方面。

③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分为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⑤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运输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是高峰;行人与车辆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安全问题格外重要;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形式:主要有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和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二种形式。

放射线有利于进入市区,环行线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有利于对外联系,同时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

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⑥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电子通信是电信通信领域的排头兵: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比邮电通信更新、更快、更安全。

电子邮件最大特点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而电话和传真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

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思想、论文,推动科技发展。

3、商业贸易①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

b.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区。

③中国主要商业中心:古代:我国的四大商埠重镇: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现代: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④主要进出口商品:出口:纺织、服装、日用工业品、煤、机械、茶叶、稻米、土特产、工艺品等,近来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速较快。

进口: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⑤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东南亚各国⑥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当今的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突出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商品信息(会展业)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

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

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瑞士)。

次一级:巴黎、法兰克福(德国、欧洲中央银行)东京、香港。

典型例题【例1】图2-3-1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2-3-11.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2.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温高低C.降水量多少D.气象灾害频率【解析】解答此题用排除法,图中西南地区明显存在几条不相联的高速公路,非季风区的新疆有高速公路,台湾岛上有高速公路分布。

另在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高速公路在东部沿海地区密集,西部内陆区稀少,高速公路的修建需要较高的技术、资金要求,高速公路网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客货流量较大的地区。

【答案】1.B 2.A【例2】注:运距=旅客周转量/客运量1.2002年我国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相比较A.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与公路相当B.公路在短途客运方面占有显著优势C.铁路短途旅客周转量与公路相当D.铁路客运的平均运距相当于公路的3倍2.1980~2002年间,我国铁路交通A.在客运中的比重稳步提高B.单位营运里程的客运量呈下降趋势C.与公路交通相比,客运的平均运距增长较快D.与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较快3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A.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解析】1.公路运输最大的特点是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合短途运输;铁路适合中长途运输。

2.单位营运里程=客运量/营运里程,将1980年、200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该公式的计算并进行对照就可得出相关信息。

3.青藏铁路南段正在施工中;西藏的拉萨因其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而有利于飞行,拉萨有机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沿海陆续建起了一些集装箱码头,但主要集中在几个较大的港口;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公路的技术等级逐步提高,通过能力也随之有了较大提高。

【答案】1.B 2.B 3.C【例3】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经投票决定,中国的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

上海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

一百多年来,上海城市的发展能够达到令世人瞩目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有全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读上海港位置示意图2-3-2,回答下列问题。

图2-3-2(1)上海港港区主要沿分布。

(2)上海港的上述区位特点,为建港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3)上海港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作为腹地。

又以全国最大的性工业城市——上海为依托,这对上海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上海港的区位因素,只要在识图的基础上,将上海的相关自然和经济知识记忆就能容易的解答此题。

【答案】(1)黄浦江(2)为港口提供淡水,保证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3)经济综合高考链接(2005年高考题全国卷Ⅰ)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

近年,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

回答1~4题。

1.图2-3-3为某地地层示意。

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天然气、水、石油B.水、石油、天然气C.石油、天然气、水D.天然气、石油、水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

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3.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4年建成通气。

该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图2-3-3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鄂尔多斯高原4.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①运输成本增加②垄断的加强③供需关系的改变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该题跨度大,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考查石油、天然气的地质构造、运输、调运等。

第1题从图可以读出,这是个背斜构造,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石油,石油的密度又大于天然气,所以最上面的是天然气,中间层是石油,最下层是水。

所以答案为D。

第2题6月下旬,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北太平洋盛行西南季风,油轮向东航行,所以一直是顺风顺水。

所以排除A。

吉隆坡西南海域是马六甲海峡,是油轮必经海域,所以选项C也是错误的。

航行期间,正盛行西南季风,北太平洋海域正值雨季,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

6月下旬,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相对于油轮来说太阳位于北方,所以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答案为B。

第3题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线的西部起点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所以答案为A。

第4题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可用排除法。

随着运输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在下降,所以①运输成本增加是错误的。

只要稍加关注时事就知,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也是错误的。

一方面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提高石油价格,限量生产石油;另一方面,如美国、中国、日本石油需求量增加,更加导致石油供应紧张,这样就引起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