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特色三秀

合集下载

论岭南文化的典型特征

论岭南文化的典型特征

论岭南文化的典型特征作者:王晓辉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35期摘要:岭南文化历史悠久,独树一帜。

本文通过辨析岭南文化中三种最典型的特质,为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提供参考。

关键词:岭南;文化;典型特征岭南文化植根于本土南越文化,历史悠久,绚烂多姿。

总体上,岭南文化最典型的特质主要有三个:开放包容性、开拓创新性和务实功利性。

1.开放包容性。

主要指岭南人普遍具有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的文化心态。

一方面,岭南位于五岭之南,在交通尚未开发的古代,烟笼雾锁、蛇虫出没的层峦叠嶂显然极大地阻碍了岭南与中原之间的联系。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和朝廷政策在岭南的贯彻力度因此明显减弱,而且,因封建统治势力介入而逐渐陷于极度保守、排外的传统儒家思想在岭南地区的影响和渗透也相对较小。

故在地理环境的客观阻断下,岭南人的社会行为乃至思想观念都得以幸免遭受沉重的束缚,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一些独立和自由性。

正是这些弥足宝贵的精神素养,成为岭南文化富含开放包容性的催化剂、重要基石与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岭南也濒临碧波万顷的大海,自汉代起“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开辟和拓展,长久便利的海上交通,使得岭南与外部世界在文化和理念等方面的交流与碰撞日益密切,曾被视作“蛮夷之地”的岭南也一跃而为当时国内洋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地区之一,岭南人更是走出国门,远渡重洋,足迹遍布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欧美等地。

这些社会元素和社会格局的变动与破立,直接引发了社会文明的多米諾效应。

岭南人摆脱了保守狭隘的小农意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眼光、胸襟和胆识等心理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能以海纳百川般的宽容心态,来审视、接纳和融入这个多元的世界。

2.务实功利性。

主要指岭南人崇尚实用、一切从实际功用出发的价值取向。

首先,岭南一带以山地、丘陵地貌见长,自古耕地面积狭小,加上古代交通闭塞,农耕工具和农业技术都难以得到推广利用,故在近代以前,岭南地区难以跟沃野千里、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同日而语。

广州岭南风情

广州岭南风情

广州岭南风情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古老而繁华的城市,被誉为岭南风情的代表。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氛围。

本文将对广州岭南风情进行介绍。

一、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广州作为中国南方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灿烂辉煌的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支,汇集了岭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

二、独特的岭南建筑风格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特色而闻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岭南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对称和比例感。

典型的岭南建筑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建筑材料选用檀香木和琉璃瓦,构造精巧而华丽。

广州的诸多古建筑如光孝寺、陈家祠等都是岭南建筑的杰出代表。

三、富有民族特色的岭南艺术岭南艺术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岭南艺术以舞蹈和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充满欢快和热情。

岭南舞蹈动作优美,舞袍华丽,表达了岭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岭南音乐则以潮州音乐和客家山歌最为著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四、美食天堂的岭南美食广州被誉为中国的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的岭南美食。

岭南美食以清淡、鲜嫩、香甜为主要特点,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著名的岭南美食包括广东早茶、广州烧腊、白切鸡等,让人垂涎欲滴。

在广州的街头巷尾,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岭南美食,领略其浓厚的风味。

五、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州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岭南文化。

在岭南风情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广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古建筑、举办文化活动、资助艺术家等。

这些努力使广州成为保护和传承岭南文化的典范城市,并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广州岭南风情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和美食天堂等方面,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广州的责任,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优秀粤绣作品^欣赏

优秀粤绣作品^欣赏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陈少芳老师作品
粤绣是广东地区为了 生产中心的手工丝
们当今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粤绣之一的广绣
线 刺 绣 的 一 种 总 称 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古时绣工大多是 , 分 为 广 绣 和 潮 绣 潮州、广州男子,为世所罕见。
粤绣特色: 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 外,
两 支 , 也 是 我 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
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 是多 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 纹繁 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 任。 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 巾、 头巾、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 挂幛 、条幅等。
粤绣作品
岭南荔枝
南国红棉
粤绣作品
《憧憬》 寓意幸福如意、美好希望
《双喜临门》 寓意红红火火、幸福如意
粤绣作品《ຫໍສະໝຸດ 鸣惊人》 寓意大吉大利, 名利双收
《金玉满堂》 寓意年年有余, 如意吉祥
粤绣·简约篇
● 粤绣特点: 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 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
● 常用百鸟朝凤、荔枝、红棉、花鸟等地方特色 为题材
粤绣衍生品
双面绣宫扇, 寓意团团圆圆, 富贵吉祥。
粤绣精品
粤绣精品
结语
粤绣是最具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纯手工艺品,收集粤绣资料, 使我更深入了解到粤绣及岭南文化,也了解到传统手工艺的 博大精深及严峻性。看着那些头发发白的粤绣师傅们,一种 敬佩之情在心底涌动,他们年数已高,却一直在坚守这粤绣 这门手艺。但十分可惜的是,如此精湛的手艺却后继无人。 作为年轻的一辈,我们应该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以粤绣为 载体,融入现代元素,开发出更多适合年轻一代的绣品,使 粤绣代代相传,使传统文化的璀璨之花继续绽放!

佛山岭南文化诗歌朗诵稿

佛山岭南文化诗歌朗诵稿

佛山岭南文化诗歌朗诵稿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府音乐被称为“广府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

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

其表现形式是折中中西,融汇古今;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改造国魂”。

它有如下特点: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三、博取诸家之长;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

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

“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最佳传人,海外友人多以收藏少昂花鸟为贵。

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

杨善深现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

可谓:岭南四家荟萃一堂叹为观止。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

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二、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主要特征;三、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重要途径;四、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动力。

岭南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答案3

岭南地域文化专形考作业答案3

1.在我国古代诸多的工艺美术中,()与玉雕、珐琅、雕漆并称比喻为工艺品中的“四大名旦”。

选择一项:c. 广州牙雕2.传统潮绣主要用于庙堂、厅堂、戏服等的装饰。

选择一项:对3.清乾隆年间,广绣的绣工以男性为主。

选择一项:对4."尾驳尾”是()的一种最独特的形式。

选择一项:C. 客家山歌5.()与北京的“四合院”. 陕西的“窑洞”. 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

选择一项:b. 客家围龙屋6.以中国画为基础,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的流派,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画派。

选择一项:c. 岭南7.雷剧用雷州话表演粤剧,这是雷剧能始终扎根于雷州大地的生命力保障,也是最突出的特点。

选择一项:对8.广东音乐是一种地方音乐,它所描绘的主要是选择一项:a. 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乡土民情,9.粤曲是以舞台为主要的演出场所,形成岭南特有的粤曲文化风俗。

选择一项:错10.岭南地区的潮州木雕与()被誉为中国四大木雕。

选择一项或多项:a. 乐清黄杨木c. 福建龙眼木雕d. 浙江东阳木雕11.因石构图,因材施艺,是端砚工艺的最大特点。

对12.梅州客家山歌的歌词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选择一项:对13.粤剧与粤曲有同源关系。

选择一项:对14.被誉为“岭南三秀”的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b. 粤曲c. 广东音乐d. 岭南画派15.清代广州状元坊主要以制作()出名。

选择一项:c. 戏服16.根据历史资料,潮州大锣鼓与古代鼓吹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选择一项:对17.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

选择一项:A. 丑生18.粤曲是以舞台为主要的演出场所,形成岭南特有的粤曲文化风俗。

选择一项:错19.明朝首推的书家是陈献章,广东新会白沙乡人,世称陈白沙。

他长于草书,尤其出名的是,他以"()”为书写工具,书法自成一家。

岭南文化地理

岭南文化地理

粤绣——路在何方?粤绣,亦称广绣,与苏绣、蜀绣、湘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于明清时期已经蜚声中外,如今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文化冲击下,“四大名绣”的发展境况差异日益扩大,同居“四大名绣”之列的广绣与苏绣相比,苏绣占据市场份额约为80%,而粤绣却难觅其踪影,在此巨大差距下,作为广东传统文化的粤绣产业该何去何从?这种巨大的差异产生是不无原因的,为此,我将探讨一下粤绣的历史文化与现在,并从工艺本身、地理位置、政府决策、粤绣与“三大绣”中比较“发达”的苏绣的对比等多角度去探索这种反差甚大的数字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

一、粤绣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刺绣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精美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刺绣在我国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织丝、从此带来了刺绣工艺生产和发展。

粤绣是指出产于中国南部广东省广州、潮州、汕头、中山、番禺、顺德一带刺绣品的总称。

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粤绣也就是顺应市场的需求的发展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绣品。

粤绣的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

唐朝初期、中期社会安定,经济迅速发展,加上丝绸之路外来文化的渗透唐刺绣开始崭露头角。

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永贞元年,广东南海县一位名叫卢媚娘的少女曾在一块一尺左右的绢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粤绣从此名扬天下。

宋元时期,广州港的繁荣促进了粤绣工艺的飞速发展,粤绣品开始输出国外。

明代,广州的刺绣艺人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各色丝绒线刺绣,并创造性地使用动物的尾羽缠绒作线,使绣品更加自然生动。

到清代的乾隆年间,第一个粤绣行业组织“粤绣行”在广州成立,当时从事刺绣的艺人众多,主要分布在状元坊、新胜街等地,并向番禺、顺德、南海邻近地区扩展。

粤绣在工艺和针法上也得以不断发展完善。

光绪年间,广东成立工艺局,下设广绣坊,产品通过“洋庄”源源输向国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 文化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
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 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历史上,岭南也包括 曾属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 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岭南”之概念逐渐 将越南排除在外。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 在提及到“岭南”一词时,特指广东、 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 南的县市并不包括在内。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 被称为“广府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岭南 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 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 大众化方向发展,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 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最终目的则 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改造国魂”。
岭 南 建 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 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 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筑的布 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 ,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 ,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 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如北京路的 就有岭南建筑的特点。
岭 南 文要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 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 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 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 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 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 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 化的主体。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 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 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到了 近代,岭南得风气之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种文化思交错而织 成绚丽多彩的画面,岭南文化成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发展的先导。 从洪秀全金田起义、康梁变法、何子渊、丘逢甲的教育革新到孙中山领导的民 主革命,岭南文化始终是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领导力量。这段时期, 岭南文化精神实质是战斗、革命、革新精神。 此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上世纪七、八十 年代,广东进入新文化时期,起飞的经济与岭南风格的粤语文化、粤式生活方 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阶段。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广东小吃

广东美点之多,恐怕可称得上是全国之冠。粤 式点心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制作精细,花式繁 多,咸甜兼备,口味清新。各款点心都讲究色 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厌。 富有地方特色的点心小食有:虾饺、干蒸烧卖、 粉果、泮塘马蹄糕、蜂巢香芋角、鸡仔饼、糯 米鸡、家乡咸水角和各种馅料的肠粉等等。
民俗节庆

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 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 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 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 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潮阳、普宁、 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其中以潮阳, 普宁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 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 原形。表演者或持英歌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 蹈等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英歌

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岭南 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 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 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 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 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 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 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 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 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者 XXX
画派简介及画派精神
创始人陈树人、高剑父、 高奇峰及代表作
岭南画派
广东音乐
陈树人 高剑父 高奇峰
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赵少昂、杨善深、 黄少强、黎雄才)及优秀作品 简介及乐器图示 经典乐曲欣赏
简介及造型介绍
粤剧
粤剧选曲
岭南画派是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4
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 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初,粤剧演唱用的是桂林话,后来逐渐演变成 粤语,流行于两广和港澳地区。随着广府人徙居 海外开枝散叶,粤剧也变成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 地方剧种,可谓有华人的地方必有粤剧。 图:1:粤剧花旦,2:头饰,3:常 见花三造型,4:小武造型,5:表演 家马师曾,6:公主戏服,7:坐车
简介
这一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 形成的岭南画派,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 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 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 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文 化 精 神
陈树人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岭南画派大师。自幼喜爱美术,早 年师事著名画家居廉。后曾留学日本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和 东京立教大学。并追随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任 要职。后在香港的《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 报》任主笔,其作品和中兴会办的《中国日报》共同宣传革 命,反对康、梁的君主立宪。其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 树一帜。其一生创作有《陈树人画集》、《陈树人近作》、 《陈树人中国画选集》,诗集有《寒绿呤草》、《自然美讴 歌集》、《战尘集》、《专爱集》和《春光堂诗集》等。与 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
3
5
6
7
粤剧——粤剧选曲
左一:画家肖像 左二:《峨嵋印象》 中:《青松飞瀑》 右:《山水》
黎 雄 才


主要代表大师及其作品Fra bibliotek杨 善 深
左:《陶渊明》 中:《双鸦》 右:《吩咐晨鸡莫 乱啼》


主要代表大师及其作品
艺博院长期展出的关山月画作 有:大地回春,长河颂,轻舟 已过万重山,珠海晨曲,黄河 颂,镜泊湖,钢都,漓江烟雨, 雁门关外,雁门关春耕时节, 汕尾渔村,盐田风光,依山伴 水人家,孤树小舟等。
代表作品
资料来源:广州市 艺术博物院百科-关键词: 岭南画派左:《马》 左上:《红叶小鸟》 上:《春柳小鸟》 右:《牡丹》
高剑父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 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伦,字剑父,后以字行。高剑父一生不遗余力 地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衷,即一方 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 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在创作上,他 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 另外,他还长于书法,喜用鸡毫笔,风格雄厚奇拙。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 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
优秀曲目有《步步高》、《雨打芭蕉》、 《平湖秋月》、《旱天雷》、《禅院钟声 》、《寒鸦戏水》、《饿马摇铃》、《赛 龙夺锦》等广东音乐名曲,已成为乐坛脍 炙人口的经典曲目,而经常被各类音乐会 演奏。
乐器从上到下依 次是:高胡、秦 琴、板胡、扬琴
简介及造型介绍
1
2
粤曲的唱 腔音乐主要分 板腔类、曲牌 类和诗赞类三 种
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 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 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 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 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 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 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资料来源:广州大师及其作品
右上:《玉簪花图》 下:《凌霄花》 右:《喜上眉梢》
赵 少 昂
岭南画派第二 代的主要人物 有方人定、黄 少强、赵少昂、 黎雄才、关山 月、杨善深等。 其中赵、黎、 关、杨四人被 誉为当代岭南 画派四大画家。
主要代表大师及其作品
关 山 月
左一:画家肖像 左二:《红梅》 右上:《孤树小舟》 右下:《雁门关外》
主要代表大师及其作品
左:画家肖像 中:《描眉图》 右:《赏菊图》
黄 少 强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主要流传于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 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吸纳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 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同粤剧一样也具有明显的融 合特点。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奏曲牌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 及木鱼、铃。 广东音乐由于曲调悠扬优美,节奏明快清新,旋律婉 转动听,音乐清脆悦耳,内涵丰富,被称作“透明的 音乐”、“东方民间音乐的一颗明珠”。
代表作品
《秋鹰图》
资料来源:广州市 艺术博物院
作品《红叶苍鹰图》 藏广东省博物馆; 《雨景图》藏故宫 博物院;《鸢尾蜻 蜓》藏中国美术馆。 著有《印度艺术》、 《中国现代的绘 画》、《艺术新路 向》等。出版有画 集、画册多种。百科-关键词: 岭南画派高奇峰
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以字行,高剑父胞弟, 日本留学,同盟会员。17岁时,随兄高剑父赴日本留学, 21岁学成归粤,作品初露于社会。高氏擅画花鸟走兽,亦 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 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尤擅画雄狮猛禽。 二高兄弟的山水画,可以看出马远、夏圭横砍竖劈的传统, 以及日本画的影响。高剑父奇拔苍拙,高奇峰则是雄健与 俊美兼而有之。出版有《三高遗作合集》等。 代表作品
“ 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 展,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化精 神。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 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 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2.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 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 主要特征; 3.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 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 重要途径; 4.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 派”不断发展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