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岭南文化精神

合集下载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拥有丰富多元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我深入了解和体验岭南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将从岭南地理环境、岭南建筑、岭南民俗和岭南音乐四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岭南地理环境为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岭南地区位于南岭以南,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如春。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岭南地区富饶的土地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稻米的种植。

因此,岭南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

这种环境背景下,岭南人民形成了勤劳、开朗、豪爽的性格,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次,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岭南人民智慧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

岭南建筑以“厚重、牢固、具有装饰效果”的特点而闻名。

岭南建筑采用多重斗拱的结构,以巨石和木材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形成了壮观、美丽的建筑群。

岭南建筑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屋檐、门窗、壁画、花纹等细节上,这些细节都显示出岭南人民在建筑领域的独特造诣和丰富想象力。

岭南建筑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通过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表达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再次,岭南民俗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岭南地区的民俗习惯千姿百态,包括婚俗、丧葬、年俗等各个方面。

岭南的婚俗注重礼仪和传统,婚礼上的行为丰富多样,婚纱和婚车也都充满了岭南地区的特色。

丧葬方面,岭南人民注重尊重和祭奠先人,丧事期间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并且有独特的祭祀仪式。

年俗方面,岭南人民有独特的春节庆祝方式,包括庙会、花市、舞狮、舞龙等活动。

岭南民俗的丰富多样反映了岭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最后,岭南音乐是我在了解岭南文化过程中最吸引我的一部分,也是岭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岭南音乐以粤剧和音乐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既有古老的传统曲目,也有现代创作。

岭南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的形象塑造,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剧情曲折离奇。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齐鲁文化,确切地说,齐鲁文化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却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

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相对来说,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革新,鲁文化尊重传统。

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

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大体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

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范围与吴语区相吻合。

吴越文化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的文化类型。

对应吴语的吴越文化形成于周代,《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都有载。

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

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粗犷中蕴涵精雅。

晋室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逐步给其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 ,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同时,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又保留了较多了传统中国文化。

例如,吴语细软优雅,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要占2/5。

南宋以来,吴越文化愈发向精致的方向生长;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了奢华之习。

岭南文化演讲稿范文

岭南文化演讲稿范文

岭南文化演讲稿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演讲。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岭南文化。

岭南,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地区,也是华南地区的代称,它的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彩、独特魅力而闻名于世。

岭南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岭南地区,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例如岭南四贤、岭南八仙等等。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岭南四贤,他们是陈蕃、钟繇、钟会和陆机。

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风范。

岭南八仙则是指古代的八位仙人,他们不仅拥有高深的道术,还具有卓越的才艺和品德。

这些历史名人和传说故事,都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研究、了解岭南文化的重要途径。

岭南文化的艺术形式非常多样,琴棋书画、雕塑陶瓷、曲艺戏剧等等都是其代表。

岭南地区的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广东绘字。

广东绘字以其独特的线条与艺术表达方式,展示了岭南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而岭南地区的绘画艺术以岭南画派为代表,它将岭南地区的山水风景与人文风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岭南雕塑和陶瓷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最有名的是潮州木雕和广彩陶瓷。

这些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岭南地区的曲艺戏剧也是岭南文化的一大亮点。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粤剧。

粤剧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精妙细腻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戏曲的“国粹”。

粤剧以揭示社会矛盾、表达人民情感为目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此外,岭南地区还有其他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如豫剧、歌仔戏等等。

这些曲艺戏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生动与活泼。

岭南文化不仅在艺术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也在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方面有着独特魅力。

岭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岭南地区最热闹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等等,为新年带来喜庆和吉祥。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第一篇: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在我个人对岭南建筑的看法,我觉得岭南建筑之所以能家喻户晓,传了一代又一代,当中肯定有着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岭南的建筑第一,历史悠久,充满着岁月的冲洗,有很大的历史研究。

第二,岭南建筑注重各方面的建筑方法,充满着它特别的魅力,上了岭南文化这堂课,让我认识了许多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它使我感到自豪,让我感到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方面虽然自己刚刚接触,但希望在此论文中能使我更理解它所存在的真正魅力与历史见证。

我国的建筑特征,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

从古时候人们已经注意这些方面,这些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

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

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

从岭南建筑文化上看,岭南建筑能让我了解与探讨岭南文化的悠远历史,它有着它远古神秘的一面,从特征上看,不仅有独特风味,还记载着中国岭南文化成长的足迹!。

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

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

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

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

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

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

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

再说岭南建筑的设计风格,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风格,其中就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范文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作为一个岭南地区的人,我对岭南文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下面是我对岭南文化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岭南文化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文化。

岭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北方的文化与南方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岭南地区是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是海洋文化与山水文化交汇的地方。

岭南文化囊括了渔耕文化、水乡文化、海派文化以及岭帮文化等,这些文化在岭南地区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其次,岭南文化是一个富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化。

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岭南地区成为一个充满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地方。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华的商贸之地,物流交通便利,人流物流络绎不绝。

这种开放性的环境为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和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岭南文化愈发开放包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交流学习,为岭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者,岭南文化是一个注重传承与发展的文化。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文化,岭南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岭南地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而又珍贵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如岭南画派、岭南木雕等。

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以及岭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歌曲、舞蹈等,通过各种传承活动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得到发展。

同时,岭南地区也积极引进吸收外来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使得岭南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岭南文化是一个承载着人们美好情感的文化。

岭南地区的人民热情好客,喜欢热闹,在岭南地区的街头巷尾,我们总能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岭南文化中蕴含着对美的追求和珍惜生活的情感,这种情感融入到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之中,使得岭南文化在人们心目中拥有独特的地位。

岭南文化中的广府菜、岭南家具、广彩瓷等都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反映出岭南地区的特色,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的体现。

论述岭南文化精神

论述岭南文化精神

论述岭南文化精神(2)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开放兼容:从古到今,开放兼容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特色。

岭南文化天生具有开放兼容的品性。

岭南文化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广东人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广东人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封闭在自我循环的小圈子里,具有向外拓展的特征。

广东人移居海外,始于唐宋,从明代开始,更有成批的人出国谋生。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是广东人出国人数最多时期。

由于人多地少,战乱饥荒,生存条件较差,广东人又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且有地处沿海的便利,大批广东人外出到异国他乡打工、做生意。

广东侨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粤东地区旅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从南洋首富郑智勇到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及霍英东、曾宪梓等等,广东人“走出去”,闯天下,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移民文化和商品意识造就了广东人的开放观念和无止境的追求。

在海外移民的过程中,岭南文化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传播,同时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

独特的岭南文化造就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博大胸怀。

改革开放的实践,更让广东人先行先试,经受新的洗礼,树立起开放、兼容、开拓的崭新形象。

广东人民敢于面对外部世界,吸纳人类文明精华,坚持排污不排外。

引进大量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外大量人才,广东容纳和吸引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外来工,更是体现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精神。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广东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已被打造成我省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拓宽我省的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合作,塑造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岭南优秀传统精神的作文

岭南优秀传统精神的作文

岭南优秀传统精神的作文Lingnan region,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is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traditions.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而闻名。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spirits in Lingnan is the emphasis on family values and respect for ancestors. 在岭南地区,最突出的传统精神之一是强调家庭价值观和尊重祖先。

From a young age, children in Lingnan are taught to honor their family lineage and to take care of their elders. 从小起,岭南地区的孩子们就被教导要尊重家族血统,并照顾老年人。

This emphasis on family unity and filial piety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generations, shap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people in this region. 这种强调家庭团结和孝道的传统已经代代相传,塑造了这个地区人民的性格。

Moreover, the Lingnan region is also known for its unique cuisine and culinary traditions. 此外,岭南地区还以其独特的美食和烹饪传统而闻名。

The use of fresh, locally-sourced ingredients and a harmonious balance of flavors are the hallmarks of Lingnan cuisine. 使用新鲜的本地食材和口味的和谐平衡是岭南菜肴的特点。

岭南文化艺术:广东精神

岭南文化艺术:广东精神

二、广东精神的省外比较
1、精明的华东人
(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台湾、福建)
◆精明能干 ◆精诚团结 ◆生活有情趣
华东人讲穿、广东人讲吃
2、浪漫的华西人 (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 ◆忠厚朴实 ◆浪漫豪放 陕西信天游、腰鼓、新疆歌舞等等
3、豪爽的华北人 (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
人民抗英、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梁变法、孙中山的 中华民国、三民主义:民权、民族、民生) 毛泽东赞誉的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四位著名的思想 家: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孙中山
代;(河源“苏家围”,苏东坡第11代,1382年) 4、清兵至广东,客家人被迫散居各地;康熙年间“移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入川,如朱德;(鹤山,深圳龙岗) 5、太平天国时期,粤中地区发生12年的土客械斗,政府划台山赤溪
地区安置客家人,不少客家人到海南、广西、海外谋生。 客家人的性格特征: ◆近儒重礼 注重伦理教化、崇尚读书、尊师重教 王力、叶剑英、广东几所著名高校的教师 ◆勤俭朴素 自然环境差、生活艰难(八山一水一分田)
黄等人。但一般老百姓还是不太关心民生政治。
2、自强不息的潮汕人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东起潮汕和海丰、陆丰,西南过中山市五桂山
区后(即越过珠江三角洲),散处于粤西地区,最后经雷州半岛跨海 指向海南岛。是古闽粤(东越)后裔融合于汉族的一支,讲闽南方言. ◆强烈的凝聚力——排他性 潮汕会馆 ◆冒险性 地狭人稠:南宋后移民增多,东晋时5520人,唐51674人,宋 147571人,明朝284457人,清朝218万。1991年1045.95万,是全国 人口平均密度的8倍。 海岸线长:自然灾害频繁;海禁;大批漂洋过海闯荡谋生,以强悍著 称,“海盗”、“山寇”、“会党”——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 ◆重商性和创新性 “潮州帮”、“广东的温州人”、“中国的犹太人” 注册商标5700多件,120多件名优产品在海外注册 华人首富李嘉诚、黄光裕 ◆追求精美细致: 事事精打细算;“种田如绣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岭南文化精神
(2)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开放兼容:从古到今,开放兼容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特色。

岭南文化天生具有开放兼容的品性。

岭南文化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广东人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广东人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封闭在自我循环的小圈子里,具有向外拓展的特征。

广东人移居海外,始于唐宋,从明代开始,更有成批的人出国谋生。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是广东人出国人数最多时期。

由于人多地少,战乱饥荒,生存条件较差,广东人又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且有地处沿海的便利,大批广东人外出到异国他乡打工、做生意。

广东侨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粤东地区旅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从南洋首富郑智勇到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及霍英东、曾宪梓等等,广东人“走出去”,闯天下,打拼出一片新天地。

移民文化和商品意识造就了广东人的开放观念和无止境的追求。

在海外移民的过程中,岭南文化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传播,同时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

独特的岭南文化造就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博大胸怀。

改革开放的实践,更让广东人先行先试,经受新的洗礼,树立起开放、兼容、开拓的崭新形象。

广东人民敢于面对外部世界,吸纳人类文明精华,坚持排污不排外。

引进大量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外大量人才,广东容纳和吸引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外来工,更是体现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精神。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广东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已被打造成我省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拓宽我省的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合作,塑造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开放兼容,海纳百川,拥抱世界,融入世界。

敢为人先是广东人显著的精神品格。

可以说,用敢为人先表达广东精神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是恰如其分的。

岭南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并重的文化。

海洋文化具有勇于拓展、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同舟共济的特征。

这些特征蕴含了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

海内外广东人都以敢为人先,敢闯敢冒,敢于冲破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著称于世。

他们以大海弄潮儿的无畏气概,奋力拼搏,充分体现可贵的首创精神。

历史上,广东人有着“闯荡世界”的眼光和气魄,许多广东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拼搏创业,成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拓荒牛”。

近现代,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变法,到孙中山、廖仲恺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体现。

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黄埔军校在广州创立,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广州农讲所,省港大罢工,东征北伐……一个个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人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

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到中国国内制成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冯如;从广东籍左翼作家洪灵菲、冯乃超、戴平万、冯铿等成为中国创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一支重要生力军,到当今学者泰斗、一代宗师饶宗颐;从人民电影事业的开创者陈波儿、蔡楚生,到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创者、奠基人梅益……无不体现广东人敢为人先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是处处表现出敢为人先的精神。

从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从建设文化强省、到创新社会管理,广东人都勇立潮头。

他们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的佳绩。

敢于“杀出一条血路来”,成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形象描述。

可以说,敢为人先是广东人当之无愧的文化精神。

当前,广东要继续当好排头兵,仍然需要发扬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文明向上既是新时期广东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党的十七大明确作出的要求和部署。

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文明向上。

文明向上富有深刻的价值内涵。

它既立足广东,又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作为广东精神内涵之一,这里特指精神财富。

人类发展史就是从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史。

追求和向往文明是永无止境的,也是没有国界的。

昂扬向上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

人民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理论创新的热土。

“两个文明建设”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全省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自满,不停步,不懈怠,不僵化,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也是广东鲜明的时代精神。

提炼打造文明向上的“广东精神”,体现出广东特色和独创性,是广东精神区别于其他省区市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七大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实现这个目标,时间紧,任务重。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试验区,率先建成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地区任重道远,迫切需要凝聚文明向上精神。

只有广东率先践行文明向上精神,为全国作出示范和榜样,才能推动我国成为文明向上的国家。

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才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200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以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

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们的理想信念才能树立,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才会形成。

从而,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这在培育文明向上精神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面对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面对“小悦悦事件”反映出来道德滑坡现象,亟待整个国家和民族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以党和政府的文明向上的精神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

因而,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向上精神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广东在这方面也应该先走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