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文化。
其基本特征如下:1.多元文化交融:岭南地区毗邻南海,长期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岭南文化拥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同时也吸纳了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使得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2.华夏文化传承:岭南地区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
岭南文化继承了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尊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注重家风家训,强调尊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3.壮乡文化风采:广西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岭南文化也受到壮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壮乡文化以壮乡民歌、舞蹈和服饰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岭南文化中的壮乡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使得岭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4.温暖人情味:岭南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岭南地区的居民注重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岭南文化中,人情温暖、和睦相处是重要的价值追求。
5.地方特色鲜明:岭南地区地势复杂,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岭南文化以这些地方特色为基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岭南地区以广东省饮食文化最为有名,岭南文化也因此被称为“美食之乡”。
广东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地区还有潮汕菜、客家菜等独特的地方菜系。
这些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7.热爱戏曲艺术:岭南地区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如潮剧、粤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受到了岭南地区居民的热爱和追捧。
岭南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8.浓厚的宗教氛围:岭南地区信仰众多,常见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等。
岭南文化

音乐分类
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粤语方言地区。粤剧唱腔优美、多样化,具 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有“南国红豆”的盛誉。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白字戏,唱戏、对白都使用潮州方言。流行于潮汕地区 及闽南、台湾、泰国和东南亚潮州人聚居的地方。 汉剧:是清朝雍正年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的一大剧种。流行于梅县和潮汕地区、 粤东北客家方言区和闽赣等地,旧称“外江戏”或“兴梅汉戏”,1993年正式定名为 汉剧。 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是海南岛大众百姓和海外华侨十分喜爱的一个具有地方 特色的剧种。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其实是指广府音乐,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 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广东音乐源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吸纳了中原古乐、 江南小调和昆曲等的精华,与本地民歌、民谣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音乐,同粤剧一 样也具有明显的融合特点。 潮州音乐是流传于广东潮州地区各类民间器乐的总称,内容广泛包括锣鼓乐、笛套音 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汉调音乐,除潮州外,还广泛流行于闽南、粤东、广 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和潮人聚居地。 客家山歌是用一种有节奏的、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客家人思想情感与生活劳动情况的 艺术形式,是客家文化的组成因素,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饮茶”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 “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 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 上过茶楼饮早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 句。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 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 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 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 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 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于一身。饮茶在一 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 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 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有文化,它根植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等岭南地区,形成于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岭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地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岭南文化的特点:1.宗教多元: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的区域,岭南文化也因此具有宗教包容性和多样性。
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传入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2.美食文化:岭南地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粤菜为代表的岭南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人的饮食崇尚鲜美、清淡、独特的口味,尤其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
岭南菜以烧腊、煲仔饭、海鲜等为代表,成为岭南文化的独特符号。
3.家居建筑:岭南地区的家居建筑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传统建筑以重屋顶、宽庭院、幽静的院落、红木家具和精美的木雕为特点,注重空间利用和生态环保,体现了岭南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4.音乐舞蹈:岭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文化,包括粤剧、潮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传统音乐舞蹈形式独具特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了岭南人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艺术文化:岭南地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其传统艺术形式包括岭南画派、金石篆刻、陶瓷艺术等,都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注重细腻、典雅的表达方式,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文化。
二、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1.地形地貌:岭南地区地势起伏,众多山脉和丘陵交错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岭南人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居住条件和生产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2.气候条件: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成为岭南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1.道教文化:岭南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2.佛教文化:佛教在岭南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岭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以禅宗文化为主,禅宗文化注重禅修和内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3.民间信仰: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人们信奉各种神祇和祖先,如土地神、城隍神、财神、灶神、门神等。
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4.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龙船竞渡、赛龙舟、舞狮、舞龙、踩高跷、踩旱船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之,岭南地区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

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历史传承、文化交流、艺术表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
岭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丰富多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做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岭南文化中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又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
例如,岭南文化对古代中国的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
岭南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例如,岭南文化中的粤剧、客家山歌等艺术形式,吸收了京剧、评弹等中原戏曲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性,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文化的艺术表达丰富多样,为中国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独有的审美观念,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岭南文化中的广彩瓷器、岭南画派、岭南木雕等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岭南地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创作灵感。
岭南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繁荣。
岭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岭南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岭南地区的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岭南文化的介绍

岭南文化的介绍一、岭南文化的概述岭南文化,是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文化,其中以广东文化最为著名和典型。
广东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岭南文化的历史渊源岭南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在逾越时代,岭南文化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系统,这可以从夏商时期出现的雕刻石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中看出。
唐代以后,岭南文化开始走向繁荣时期。
在南宋时期,广东成为了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岭南文化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到了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经历了一段衰落期,但在民国和新中国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岭南文化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三、岭南文化的特点岭南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它融合了中原文化、南越文化、海外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具体来说,岭南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多元化岭南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包含了多种民族文化因素,如中原文化、南越文化、海外文化等,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岭南文化。
2.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岭南文化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如“过大年”、婚俗、祭祀活动等,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人们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方式,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3. 建筑风格独特岭南文化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吊脚楼”、“宫殿式建筑”、“粉墙黛瓦”、“园林式建筑”等为代表,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特点和风貌。
4. 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岭南文化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岭南菜系粤菜更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岭南饮食文化不仅注重味道、营养和色彩,更体现了广东人的独特性格和审美情趣。
四、岭南文化的代表作品岭南文化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包括建筑、雕塑、书画、音乐、戏曲、小说等方面,以下为几个代表性的作品:1. 世界文化遗产——岭南古建筑群岭南古建筑群是广东地区古建筑的代表,包括广州的南越王墓、石室圣心大教堂、陈家祠等,这些古建筑是岭南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我身边的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又称珠江文明,指五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一带“岭南地区”的独特地域文化。
今岭南文化专指南粤文化,尤其广东特色突出,狭义的岭南文化是特指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有时称作岭东文化,潮州又有岭东首邑的称号)。
广义的岭南文化还包括广西官话区的文化和本地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
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
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
大概分为曲艺、建筑、美术、饮食四类。
岭南有很多民俗文化、语言文化、饮食文化都很好。
比如粤语文化,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滩从事电影创作最有名的是广东人。
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电视剧打遍全世界,他们也是粤语地区,它的电视剧和电影能风行全世界,为什么?一个是体制问题,一个是语言问题。
粤语是一种文化;文化的符号是语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不研究粤语怎么有岭南文化呢?第二是粤菜,前段是贬多过褒,把一些问题扩大了。
粤菜北伐,就要讲文化,不讲就被人瞧不起。
香港优秀演员辈出,就是他们用他们的方言很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表现了艺术。
粤菜、粤语,不仅在中国有特殊位置,在世界华人文化圈中也有自己的位置。
说岭南的饮食吧。
古人吟:民以食为天。
一个地方,饮食是重要且必不可缺的。
岭南饮食不仅秉承传统美食的优点,吸收各大菜系精华,而且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会贯通而成一家,在色、香、味、美上下足了功夫,令人赞不绝口。
较为著名的岭南小吃有松糕、钵仔糕、粽子、粉果、双皮奶等。
著名的粥品有状元及第粥、鱼腩粥、艇仔粥等等。
繁目众多、新颖独特的岭南美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工艺、美术、刺绣、茶艺、剪纸等也是相当出名。
就拿粤绣来说,针法多达三十多种,讲究细致均匀、纹理分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就连国外都对这十分青睐。
同时,粤剧、岭南画派、广东话、岭南建筑风格这些也是我们岭南文化的精髓。
岭南文化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 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 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 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 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 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 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 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 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 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 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 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 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 点。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 的重要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 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 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 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 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 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 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 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 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 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 兼容、创新。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 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 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 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 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 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 海”,席卷珠江文化的构成元素 3、岭南建筑 4、岭南园林 5、岭南画派 6、总结岭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地理环境岭南, 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 指五岭以南地区, 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
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 南傍南海, 加上南岭万山叠嶂, 不仅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 而且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也形成了迥异于岭北的文化特质,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岭南文化鲜明特色的形成, 地理环境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1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111 岭南文化的重商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就存在有“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 中原正统汉文化下的社会经济一直以自给自足、单一化生产的农业经济为主。
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与中原传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历史上, 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一直是一个商业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 “崇利”的商品价值观念渗透到岭南社会各个角落。
广东尤其是广州、潮州等地, 人们逐利之广, 上至官僚、地主, 下至士子农人, 经商活动十分普遍。
清代仅潮州一地, “不务农业”的居民就发展到10 万户之多, 务商在平民中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与之相适应, 岭南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向多元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明代时, 珠江三角洲就成为商品性农业区, 土地经营方式已呈多样化特点, 经济作物生产成为最发达的农业部门, 以至于明朝中后期, 广东在历史上第一次变为缺粮省, 农业生产已带有较强的商品性目的。
同样, 手工业生产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以品种繁多、工艺先进而远销海内外。
岭南地区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倾向,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12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位于南海之滨,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
历史上, 广州是外国人居住和出入最多的城市之一。
同样, 岭南人也不断走出家门, 向海外开拓, 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3000 多万, 而粤人就占了2000 多万。
频繁的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 使岭南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势。
自汉朝以来, 岭南不仅从海外引进了众多的花果和农作物品种, 同时,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也都由广东传入, 并辐射内地。
鸦片战争后, 中西文化交流更为普遍, 郑观应、容闳、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引进并介绍西方社会的政治学说, 从而使岭南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 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广东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 其文化的开放性就更加明显。
113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必然具有兼容性。
岭南文化正是在与海内外各种文化交流碰撞中, 兼容并蓄, 融汇升华而发展形成的。
从岭南文化的内涵构成来看, 岭南文化是以当地南越文化为底本, 与中外各种文化长期交流整合而成。
其中在与内陆其他地域文化交流中, 岭南文化接受并融汇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的深刻影响; 而在与海外文化交流中, 又包含了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日本文化、西方文化的因素, 尤其是近代西方文化, 对岭南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岭南文化这种包容南北、兼纳中西的特点, 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宗教等文化内容上均有反映, 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 岭南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从岭南文化的区域构成看, 其兼容性表现为各种地方文化的共存共生现象。
从地域上划分, 岭南文化又可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福佬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等地区文化, 在区域内部又表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
特别要指出的是,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对立异质文化的共生上。
在岭南常可看到这样一些事实, 高度文明的科学技术与极端落后的封建迷信中许多家庭和市民身上同时并存, 相安无事。
这是岭南文化兼容性的奇物反映。
114 岭南文化的远儒性也可称反传统性。
岭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 受到以中原汉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但岭南文化并没有被这种影响所束缚, 而且在很多文化物质上都迥异于中原, 对中原传统文化表现出较大的游离性和再创造性。
如在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中体现得很明显的重商性, 就与传统的儒家文化大相径庭。
岭南文化的远儒性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说明, 从儒学人才来看, 从汉到隋长达八百余年中, 广东被朝庭察举人才总共不过24 人。
唐朝开科取士, 北方进士、诗人如群星灿烂, 而在广东唐前期没有一个进士, 唐后期广东进士仅5 人, 占全国017%, 仅在广西之上。
儒学人才的稀缺, 这一方面说明岭南文化发展较少受传统文化束缚, 对各种外来文化能兼容并蓄, 并以探索、开拓、进取、革新的精神不断向前发展。
尤其是近代以来, 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 康梁的变法, 孙中山的革命, 国共两党合作及北伐战争, 都以岭南为起点。
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 广东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所有这些, 从文化背景上考察, 都可以在岭南文化的远儒性或及传统性上得到说明。
2 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体系, 它是由自然、政治、历史、技术、经济、心理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而形成的。
但任何文化类型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并接受其影响和制约。
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 则表现得更加明显。
考察岭南文化的历史, 地理环境在其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211 地理位置对岭南文化的影响 21111 自然地理位置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 北隔五岭、南阻大海。
横亘广东北部的五岭山地, 在交通落后的古代, 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巨大屏障, 极大地限制了古代岭南与中原的沟通。
唐代以前, 中原人对岭南基本上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斥之为“蛮荒”、“徼外”之地。
同样岭南人也难以跨越五岭进入中原, 对中原的经济文化了解更少。
因而在古代, 岭南一直保持着一种与中原基本隔绝的地理上的封闭态势。
另外, 广东一带疆域被海洋包围, 又使它与大洋彼岸世界隔离开来。
岭南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一方面极大地限制了与先进的中原文化的沟通, 使得岭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 外来的影响少, 又有利于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本根文化, 特别是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积淀, 形成民族地方特色。
在接受外地文化影响之前, 岭南文化已独立发展了十多万年, 这是以后岭南文化一直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最深刻的基础。
21112 经济地理位置岭南靠海, 南面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 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处。
自三国时代以来, 广州就已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到唐代已成为世界著名商埠, 宋代广州与50 多个国家有通商及政治关系, 元代广州与140 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
对外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多元化、商品化, 同时又伴随着各种海外文化不断向岭南输入, 使岭南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随着航海、造船等技术的进步, 岭南人又不断假道海洋, 迈 5 4 1 期刘益: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出国门, 走上与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 从而逐渐打破封闭性, 并最终使海洋给广东带来无限开放的优势和生机。
特别是到了近代, 海洋成为广东对外开放的主要通道, 使广东能够得海外风气之先。
历史发展到今天, 世界经济重心逐淅东移, 海洋在经济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广东又凭其临海位置率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并由此诱发了新文化意识勃兴的热潮, 产生了许多新文化景观。
正是由于岭南拥有经济地理位置优势, 使岭南文化得以在一种开放式的文化态势下不断发展。
21113 政治地理位置古代岭南一直远离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中心, 加上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使得岭南开发较迟, 社会经济落后, 被中原王朝视为化外之地。
梁启超评价广东说, “朝庭以羁縻视之, 而广东亦若自外于中国, 故就国史上观察广东, 则鸡肋而已”。
“自百年以前, 未尝出一非常之人物, 可以为一国之轻重”。
岭南的这种政治地位和儒学人才的稀缺, 使岭南文化得以未被强大的中原儒学文化同化。
政治经济的落后, 又使得岭南人没有中原人那种固步自封的优越感, 而更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并接受其影响。
因而岭南文化能在对各种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基础上, 保持着一种反传统性、又不断变革创新的文化特质。
政治地理位置对岭南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大规模的移民上。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 阶级斗争激烈, 民族矛盾复杂, 战乱频频发生。
而岭南由于地处偏远,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加上岭南社会经济落后, 开发潜力大, 因而常成为北方人口逃避战乱的理想场所。
历史上共有四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高潮: 秦汉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和明末时期。
除秦汉时期移民是因戍边需要而有组织地输入外, 其余三次移民高潮均是因北方战乱而引起的。
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为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作出了重要、最为直接的贡献。
而且由于南迁人口来源复杂, 在定居地区的分布上差异很大。
212 自然环境对岭南文化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
自然环境对岭南文化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生存自然环境和生产自然环境对岭南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上。
21211 生存自然环境岭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 日照时间长, 气温高, 雨量充足, 河流纵横, 原始森林茂密, 毒蛇猛兽和“瘴疠病毒”多。
这样的生态环境,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 显得十分恶劣, 淮南王刘安谏汉武帝远征岭南说: “南方暑湿, 近夏瘴热, 暴露水居, 蝮蛇蜇生, 疾疠多作, 看作未刃血, 而病死者十之二三”。
恶劣的生存环境, 一方面使得外来人难以久居, 岭南土著文化只是混合于外来文化, 而没有被外来文化消灭。
但另一方面岭南人为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 被迫与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 从而形成了岭南人特有的文化特征: 一方面, 勤劳、勇敢、敢于冒险、勇于开拓;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求助于神灵, 笃信鬼神, 求助于超自然力的保护。
即使在现代文明社会, 这种求神拜佛的风气仍然承袭不衰。
21212 生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使得岭南各种资源极为丰富, 为岭南人民提供了优厚的生产条件。
古代的岭南, 盛产各种奇珍异宝, 诸如珠玑、玛瑙、玳瑁、象齿、犀角、能言鸟、宝石、美玉和名贵香料等, 成为岭南人向中原统治者进贡的珍品, 并吸引了大量商人来岭南贸易。
农业生产方面, 岭南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为农业土地利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不仅粮食生产条件优越, 而且极适于热带、亚热带水果和经济作物生长, 因而岭南的农业生产在秦汉时代就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表现更加明显。
由于珠江三角洲水网密布, 内涝严重, 明代以来, 当地劳动人民总结长期的土地开发利用经验, 因地制宜地创造了果基渔塘、桑基渔塘、蔗基渔塘等基塘农业景观, 既解决了水患,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又发展了经济和渔业生产, 以至于使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为商品性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