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之中草药篇讲述

合集下载

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特色的探讨

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特色的探讨

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特色的探讨高日阳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教研室摘要:岭南历史上名医辈出,他们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深研歧黄奥旨,参以已验,著书立说,汇成浩瀚的岭南医籍,为中国医药学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了进一步弘扬历代岭南中医药文化的优良传统,突显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本文从传承性、地域性和开放性三方面对岭南中医药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一探讨.关键词: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文化特色中医药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都利用自然优势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是地方人民中医药卫生保健的重要载体。

由于中医药地域文化有着自身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它对人们中医药卫生保健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而又至深至远的。

我国因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差异相当悬殊,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中医药地域文化。

如绵延千余年至今而不衰的新安医学、上古名医岐伯故里的庆阳医学、在中医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孟河医学、具有南国特色的岭南医学等等。

中国中医药学之所以能枝繁叶茂数千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之中。

中国幅员辽阔,中医药地域文化空间极其广阔。

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中医药文化,这些中医药文化除了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特质以外,还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并分布于不同的地域空问。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研究的重视,巾医药地域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医药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分支。

研究中医药地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优秀传统。

从魏晋到南北划,我国中原地区多次发生战乱,迫使人口大量南迁,随之带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文化,岭南得到第一次较大的开发。

医学史上也首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人物”1,如开创我国脚气病防治学的先驱支法存;善治脚气病的仰道人;原籍江苏,而载誉于岭南,著有名著《肘后备急方》的葛洪,以及其妻,擅长灸治的鲍姑等。

2岭南中草药资源与文化____南南方医科大学

2岭南中草药资源与文化____南南方医科大学

桑科植物粗叶
榕Ficus hirta

的干燥根。


性平,味甘;

健脾补肺、
利湿舒筋。
黄 牛 木
金丝桃科植物黄牛木Cratoxylon cochinnense的 干燥树皮及干或鲜叶。清热解暑,健胃消食。
唇形科植物肾茶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的干燥

地上部分。

用法:偶尔使用, 切记过量、长期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80卷126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9--2001. 【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2.
【3】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 【4】王强,徐国钧主编.道地药材图典.福建: 福建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 【5】中国中药材鉴定图典(1-4),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 【6】艾铁民主编,药用植物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7】马骥,张宏伟.岭南本草集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苏木
【来源】 豆科植物苏木
Caesalpinia sappan 的 干 燥
心材。 【功效】 活血祛瘀,消
肿止痛。
穿心莲
【来源】
爵床科植物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的
地上部分。
【历史】原产印度、斯里兰卡、 缅甸、印尼、泰国、越南等国, 作健胃药, 1954年载于印度药
典 ;50 年 代 广 东 、 福 建 引
种 ,1985 年 收 入 国 家 药 典 一 部 。
蓼科植物
火炭母

Polygonum

岭南药食文化

岭南药食文化

【食疗作用】

1.补充能量,益智补脑 荔枝果肉中含葡萄糖66%、蔗糖5%, 总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种水果的首位,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 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 健忘、神疲等症。
2.增强免疫功能 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 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补 品。
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
• 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 川乌、广防己、马桑叶、马钱子、六角莲、天仙 子、巴豆、水银、长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 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关木 通、农吉痢、夹竹桃、朱砂、米壳(罂粟壳)、红 升丹、红豆杉、红茴香、红粉、羊角拗、羊踯躅、 丽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闹羊 花、青娘虫、鱼藤、洋地黄、洋金花、牵牛子、 砒石(白砒、红砒、砒霜)、草乌、香加皮(杠柳皮)、 骆驼蓬、鬼臼、莽草、铁棒槌、铃兰、雪上一枝 蒿、黄花夹竹桃、斑蝥、硫磺、雄黄、雷公藤、 颠茄、藜芦、蟾酥。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高8-20m。小枝有白 色小斑点和微柔毛。羽状复叶互 生,小叶2-4对,革质,长椭圆形 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 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 偏斜;幼叶橙红色。圆锥花序顶 生,有褐黄色短柔毛;花小,绿 白色或淡黄色,杂性;花萼杯状, 4裂,密被柔毛,无花瓣;花盘肉 质,环状;雄蕊8,子房上位,密 被柔毛。果实核果状,近球形, 果皮干燥,较薄,有瘤状突起, 熟时暗红色。种子黄褐色,假种 皮白色肉质,味甜,可食。花期 2-3月,果期6-7月。
• 无机盐
–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钙、钠、钾、镁等无机盐, 对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碱性物质,对维持机体 内的体液代谢、酸碱平衡有一定的作用。 – 此外,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如苹果酸、 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酸可以刺激机体消化 液的分泌,增加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广东常用的地方中药材

广东常用的地方中药材

多年来,该 药在我省被 用于治疗慢 性气管炎获 得良好效 果。广州中 医药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 多年来采用 东风桔药材 并制成制剂 用于临床治 疗痰热咳 嗽.
有瓜石 斛
过岗龙 走马胎
芒果叶
扶芳藤 扭肚藤 豆豉姜 岗梅根
等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证、崩漏下血、痔
疮湿疹、尿路感染、风湿痹痛等疾病。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
是一味广东地区的习惯用药,具有清 热利 湿、润肺解毒功效,常用于肠炎下痢、里 急后重和肺热 咳嗽等证。 清热利湿,解毒 消肿,凉血止血。用于 湿热泄泻,痢疾,白带,血热吐血,便血, 水气浮肿,瘰疬,喉痛。 消炎解毒,消肿散结,散瘀止痛。用天感 冒发热,痧症,久咳,牙痛,跌打损伤。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生津,利尿。用于 感冒发热,暑热烦渴,疔疮,便血,尿血, 水便不利。
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全草,又称独 脚柑、疮积草,产于广东、广西。功能清 肝健脾、消食杀虫。《南宁药物志》记载 本品能“退热解渴,消食,治疮积烦渴”, 为岭南治疗小儿疮 积、伤食的要药。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痢疾、热淋,
下肢溃疡,疖肿脓疡。
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胸脘胁肋疼痛。
其根、叶入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
血瘀痛经,气滞胃寒之脘腹胀满。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种咽消肿,散瘀止
痛。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热病伤津,
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岗稔根 (子) 鸡蛋花
刺苋菜 金钮扣 狗肝菜 独脚金
胆木 素馨花 臭茉莉 铁包金 黄皮核 救必应
野木瓜 野颠茄
根有舒肝通络,止痛作用。用于肿气郁滞 之胸胁疼痛,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子补 血,收敛,止血。用于血虚证,吐血衄血, 便血血崩,带下。

“治喉神药”岗梅

“治喉神药”岗梅
习性及特征 梅叶冬青为落叶灌木,别名众多,又称秤星树、
灯称花、苦梅根、J上】‘花树、万点金、乌鸡骨、山梅 根、假青梅、相星根等二雌雄异株,树高1~3米,有 长枝和短枝之分。小枝光滑呈褐色.貌似秤杆,枝干 匕遍ff'liJl,秤星一样的白色皮孔,故名“秤星树”、
“灯秤花”。。岜生长在山边,习性像梅花,故中药名 为“岗梅”:其叶互生,呈卵形或卯状椭网形。花单 性,娇小嫩白,雄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雌花 单生于叶腋,具有纤细的长梗,十分俏媚。柱头头 状,宿存花柱明显。核果球形,直径5~6毫米,成熟 时黑色。
梅叶冬青多生长于山坡草丛、路旁及次生林绿野
梅叶冬青 徐晔春摄
20。84豢亡堕些曼
森林医学
径旁,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它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 碱地和渍水地外,适宜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 栽培。它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广西、广东、福建、台 湾、江西、湖南等地,菲律宾吕宋、琉球等地亦有生 长。
性状及成分
岗梅收载在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附录,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干燥根及茎。作为地 方常用药材,其地方习称较多,异名有白点秤、百解 茶、槽流星、秤星木、天星木、土甘草、假青梅等。
史料记载,古时岭南之地瘴疠肆虐,瘟疫流行二 王泽邦又名乇阿吉,卅生在岭南号称“瘴疠之乡”的 鹤山。他本以务农为生,不忍目睹生灵涂炭而辞家m 走,遍访名医,求药医治百姓。1三阿吉历尽艰辛,甚 至不惜以身试药:在罗浮山,有位老道人告之一种叫 岗梅的植物,对喉症特别灵验,曾经治好了多位封喉 症(现代医学称喉癌)患者j后来,王阿吉巧遇一位 道士传授药方,便将他教授的汤头歌诀一字不漏地背 诵下来,依照药方煮药茶,帮百姓治病,许多患者饮 用后立见效,阿吉凉茶迅速名声远播:王阿吉研药治 病,侠义心肠,被称为“药侠”:

岭南中医药文库

岭南中医药文库

中医药在未来的应用与展望
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和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 病等方面的优势,中医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 中医养生保健、慢性病管理、康复等领域。
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中医药 将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将更加注重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与交流,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材的种植与养护
种植
岭南地区的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中药材的种植。
养护
中药材的种植需要精心的养护,包括浇水、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同时还要注意控制采收时间和方法, 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岭南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承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地区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历史和文化遗产。 加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朱良春
南通市中医院院长,擅长治疗风湿病和肾病,其医术深受患者信 赖。
颜德馨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名医及其贡献
吴以岭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以岭医院院长,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其科研成果“中医脉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种类
岭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包括黄连、茯苓、苍术、 黄芪、丹参等。
分布
这些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山 区和丘陵地带。
岭南特色药材及其应用
特色药材
如广东的陈皮、佛手,广西的蛤蚧、三七,云南的砂仁、白豆蔻等。
应用
这些特色药材在中医临床上具有独特的应用,如陈皮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佛手用 于治疗肝气郁结等。

岭南本草学

岭南本草学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一、概述
1.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随着《黄 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药物疗法
外治——薰洗、蒸浴、敷贴等。
器械类——针灸、割治、刮痴、
非药物疗法
火罐 功法类——推拿按摩、气功、导引、 捏脊、情志相胜等方法。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
• 认识论上的整体恒动观念
• 理论上的医理、哲理、伦理结合 • 临床上的医疗、护理、预防、养生一体化。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整体恒动观念及 辨证论治的原则。
的气,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和后天摄入的水谷精气于自然界的清
气,通过肺、脾胃和肾脏等脏腑的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 人体的气,由于其主要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 而有各种不同的称谓: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元气与真气、原气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基本最重 要的气。 元气为先天之精所化生,依靠后天水谷之精气的不断 补充培育,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其借助三焦而流行 分布全身,内而脏腑组织,外达肌肤腠理,从而推动人体的 生长发育,温煦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以 及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人体自身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决定了其相互作
用与影响所致的各种现象与性质的改变也是整体性的。因此,整体中的 部分发生病变,其原因也与整体有关而决非孤立存在。

广东珍贵中药——高良姜

广东珍贵中药——高良姜

广东珍贵草药——高良姜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高良姜茎干较细,上面有绒毛,呈椭圆形,深绿色;叶子较小,呈多边形,绿色,表面有绒毛;花朵较小,呈伞形,淡黄色或者白色;果实呈球形,红色至紫红色;种子较小,黑褐色,表皮较硬;花期4-9月;果期5-11月。

《本草纲目》载,高良姜也称蛮姜,子名红豆蔻。

陶隐居说此姜始出高良郡,因此得名。

高良姜原产于中国,现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云南有栽培,多生长于阳光充足的丘陵、缓坡、荒山坡、草丛、林缘及稀林中。

高良姜喜高温,不耐寒,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区种植较好,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均能生长。

高良姜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一般选择播种繁殖为宜。

《本草从新》中记载,高良姜具有暖胃散寒、消食醒酒的功效;据化学分析,高良姜含挥发油、高良姜素等物质,有镇痛作用。

[10]高良姜之花,串串艳丽,碧叶如扇,株丛繁盛,盆栽还可促其矮化,可供厅堂、走廊和阳台等处陈列观赏。

形态特征高良姜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株高40-110厘米,根茎延长,圆柱形。

叶片线形,长20-30厘米,宽1.2-2.5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薄膜质,披针形,长2-3厘米,有时可达5厘米,不2裂。

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6-10厘米,花序轴被绒毛;小苞片极小,长不逾1毫米,小花梗长1-2毫米;花萼管长8-10毫米,顶端3齿裂,被小柔毛;花冠管较萼管稍短,裂片长圆形,长约1.5厘米,后方的一枚兜状;唇瓣卵形,长约2厘米,白色而有红色条纹,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长6毫米;子房密被绒毛。

果球形,直径约1厘米,熟时红色。

花期4-9月;果期5-11月。

产地生境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和广西,台湾和云南有栽培。

垂直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但以1000米以下最多。

野生高良姜生长于阳光充足的丘陵、缓坡、荒山坡、草丛、林缘及稀林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广东Fra bibliotek北回归线
岭南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理位置: 中国南方的南岭之南的地区 ,面向南海, 北回归线经过南部 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 :气候湿 热,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太阳辐射量较多, 日照时间较长,因全年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充沛, 所以林木茂盛,四季常青,百花争艳,各种果实 终年不绝。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博大精深 .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 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纵横,生 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 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 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 保守,便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 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岭南河流众多,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少, 汛期长,径流量丰富等特点
岭南地理环境和饮食文化子系列
岭南蔬菜系列 岭南水果系列 岭南中草药系列 岭南凉茶系列 岭南小吃系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