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

合集下载

岭南红色文化概念

岭南红色文化概念

岭南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岭南地区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具有红色基因和岭南特色的文化形态。

岭南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岭南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见证和宝贵财富。

岭南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它既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墓等实物形态,也包括红色歌曲、红色影视、红色
文学等艺术形态。

在这些形式中,红色文化都体现了革命精神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岭南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它是岭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记录,是培育和弘扬民
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同时,岭南红色文化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通过弘扬岭南
红色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增强人们的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岭南红色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修缮,保持其历史原
貌和文化价值。

其次,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岭
南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内涵。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红色文化
活动、开发红色旅游线路等方式,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总之,岭南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岭南红色文化的内
涵和价值,发挥其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盘点关于岭南文化特色有哪些?

盘点关于岭南文化特色有哪些?
盘点关于岭南文化特色有哪些? 岭南文化特色包括什么 岭南文化包括粤剧、岭南画派、广东话、广绣、广彩、岭南建筑风格。代表岭南文化的作 家:欧阳山、杜埃、陈残云、秦牧、黄秋耘等,这些作家都是广东人,写的文章多少都会带有 岭南文化特色。岭南画派的代表: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三杰”、关山月、黎雄才、杨之 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何香凝、方人定、客大槐、苏卧农、李抚虹、黄独峰、 黄少强、叶少秉、张坤仪、赵少昂、何漆园、周一峰等。 民间传说开始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 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 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 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 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 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 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 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风 水) 实利重商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 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 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 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广东帮”、“潮州帮”(潮商)。商 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

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

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文化形态,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历史传承、文化交流、艺术表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岭南文化的重要意义。

岭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丰富多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做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岭南文化中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又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

例如,岭南文化对古代中国的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

岭南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例如,岭南文化中的粤剧、客家山歌等艺术形式,吸收了京剧、评弹等中原戏曲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岭南文化的开放包容性,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岭南文化的艺术表达丰富多样,为中国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独有的审美观念,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岭南文化中的广彩瓷器、岭南画派、岭南木雕等艺术形式,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展现了岭南地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创作灵感。

岭南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繁荣。

岭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岭南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岭南地区的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

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

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以岭南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为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起源阶段岭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民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和繁衍生息的痕迹。

这些先民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接触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他们以捕鱼、狩猎和农耕为生,形成了以水乡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岭南文化。

二、交流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岭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逐渐增多,这也对岭南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在商周时期,岭南地区成为了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汇点。

中原文化的影响使岭南地区逐渐接纳了铜器、青铜礼器等文化元素,而南方文化的特点则使岭南地区保留了部分原始的特色。

这种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为岭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繁荣阶段随着历史的发展,岭南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在南越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岭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南越国的统治者积极吸收和融合了中原文化的一些元素,同时也保留和发展了岭南地区原有的文化传统。

这一时期,岭南文化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传承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岭南文化逐渐走向了成熟和稳定。

在历代的统治者的倡导下,岭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宋代以后,岭南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岭南文化也因此得以继续繁荣。

岭南文化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岭南画派的兴盛、岭南文人的崛起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现代阶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岭南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岭南文化需要寻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岭南文化得以继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岭南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过程。

从起源阶段到现代阶段,岭南文化经历了起伏跌宕的历程,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留和发展了自身的独特特色。

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2篇)

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2篇)

第1篇 一、引言 岭南文化,作为中国南方的地域文化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以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为主要分布区域,融合了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岭南风格。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优秀的地域文化,我们团队在2023年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岭南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以下是我们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 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岭南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为了唤起人们对岭南文化的关注,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地域文化,我们团队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2. 目的: - 了解岭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情况; - 通过实地考察,挖掘岭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 增强团队成员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实践内容与方法 1. 内容: - 岭南历史文化遗迹考察; - 岭南民俗风情体验; - 岭南传统技艺学习; - 岭南美食探秘。 2. 方法: - 走访专家学者,了解岭南文化的理论体系; - 参观历史文化遗迹,感受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 与当地居民交流,体验岭南民俗风情; - 学习传统技艺,传承岭南文化精髓; - 调查问卷,收集民众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四、实践过程与成果 1. 实践过程: -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团队成员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岭南文化的背景知识,制定实践计划。

- 第二阶段:实地考察。团队前往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 第三阶段:总结反馈。团队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践报告,提出建议。 2. 实践成果: - 完成了一份详细的岭南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 拍摄了大量岭南文化遗迹、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 撰写了一篇关于岭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书。 五、实践总结与反思 1. 总结: -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创新,让岭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2. 反思: - 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岭南文化遗迹保护不力,传统技艺传承困难; - 民众对岭南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年轻人对岭南文化缺乏了解; - 今后,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六、建议 1. 加强岭南文化遗迹保护,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2. 举办各类岭南文化活动,提高民众对岭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 创新岭南文化传承方式,培养新一代岭南文化传承人; 4. 加强岭南文化与国内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岭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七、结语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岭南文化,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地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 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 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 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 建筑艺术,在我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 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 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 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 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 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 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 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 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 点。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 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 的重要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 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 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 一枝奇葩。岭南先民遗址的出土材料证明, 岭南文化为原生性文化。基于独特的地理 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 环境和历史条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 海洋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 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 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 自身独有的特点。岭南文化务实、开放、 兼容、创新。
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 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 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 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 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 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 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 海”,席卷珠江文化的构成元素 3、岭南建筑 4、岭南园林 5、岭南画派 6、总结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

关于广府文化的研究广东一隅,史称岭南。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

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

岭南文化中包含汉族三大民系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

应该承认,对广府文化的综和研究无论从成功数量还是社会关注程度,都不如客家研究和潮汕研究。

“广府”认同没有经过像“客家”、“潮汕”民系那样的由知名学者号召,历数十年的包括学者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建构过程。

当然,对广府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如广州地区的历史、广州话乃至粤剧、粤菜等,前人都有过不少的成果,有些学术水平还相当的高。

现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但是因为对“广府文化”的研究开展时间还不算很长,我觉得尚有很多待拓展的空间,很多问题并没有讲清楚。

在20世纪经建立对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学术研究,成果斐然,有“潮学”、“客家学”之说。

而对广府文化的研究却只在分散的、表象的层面上,显然这与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很不想称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对象之不确定则是重要的原因。

因此,对广府文化界定一个比较严谨的、明确的概念,圈定一定的研究范围,是系统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基础性、前提性的课题。

广府文化是指以使用粤方言为语言特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周边的粤西、北部分地区的民系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一提到岭南文化的表现,许多人马上想到的就是喝早茶、看粤剧、讲粤语,这些都是属于广府文化的表现。

当然也算是岭南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但不是岭南地域的普通现象,更不等同于全部的岭南文化。

广府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开放、务实、善变。

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开放是民系环境的特征,务实是民系的本质特征,善变是民系的表现特征。

广府民系的开放,不仅有其自然环境条件,还因为其历史环境条件。

作为自然条件,便利的江海交汇,面向大海的水路交通,以及远离政治中心的地理位置,使得广州长期的持有长期的、合法的全国对外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与开放的经济交流俱来的是广泛的文化交流。

岭南文化对当今时代的影响

岭南文化对当今时代的影响

岭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对当今时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岭南文化是广东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它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岭南文化代表了文化发展过程中先进力量的部分,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在当今时代,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推动文化创新、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岭南文化以其开放、务实、重商、敢闯、平和的文化精神特质,对当今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化精神特质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支撑。

此外,岭南文化在当今时代还具有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岭南文化的优秀元素和价值理念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识和接受,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总之,岭南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对当今时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挥其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促进社
会和谐进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文化》作业1一、填空题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1、年初一“行大运”是(B)A广州人的习俗 B阳江人的习俗 C客家人的习俗 D中山人的习俗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A黎族 B壮族 C瑶族 D苗族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A北方移民 B西方移民 C中原移民 D高原移民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 B古黎族语 C古壮族语 D古畲族语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 B中原文化 C汉唐文化 D西域文化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 B大姑娘 C猪 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 B盘石 C赵佗 D刘三妹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 B中原人口迁移 C塞北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福佬民系 D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10、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A耍花灯 B耍歌堂 C迎新娘 D满月酒三、论述题1.岭南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

答:形成的原因是: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移民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

广府民系由于珠三角一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为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构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又有得天独厚的贸易大港广州作依托,所以在两宋时代,珠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南宋时已成为岭南著名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客家民系,开始他们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上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徙和重建家园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的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后与当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

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

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福老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

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

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

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2.岭南民俗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答: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长期以来,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

所以这个区域相对独立地发展了百越独特的文化。

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

“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

”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越族人。

同时,历代流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过力,唐代流贬广东有史可考者,流人将近300,降官近200。

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进的作用,如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柳宗元、韩愈等。

因此,中原文化对岭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

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

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

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

所以,岭南是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

综上,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而且某些开放较早的地区洋味较重。

四、理解题1.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其生平及贡献;答: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

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1)在政治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

(2)在军事上,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对号称“带甲百万有余”的军队实行有效指挥和控制。

(3)在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4)在文化上,首先是汉文字的使用,《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出土文物发现不少汉字。

百越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越舞和汉式舞。

还有编钟、铜乐器和各式饰画、壁画等。

(5)在民族政策上,赵佗实行“和辑百越” 的政策,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

从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说明,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今后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根据自己所属的民系,讲讲本民系的方言特点,其语言特点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要求:举5个例子说明。

答:(1)广州话保留了很大古汉语成分,多用单音节词,而普通话则多用双音节词,如:耳朵—耳。

(2)同是双音节词,广州话与普通话的词序相反,如:公鸡—鸡公(3)广东话吸收了不少外来语作为新词,如:客车—巴士;小汽车—的士(4)广州人喜欢吉祥、如意,所以广州话不喜欢用不雅的词语,如:干杯—饮胜;苦瓜—凉瓜;鸡脚—凤爪(5)保留一些怀旧的生活用语:喝茶—饮茶;发工资—出粮(6)保留大量古词语和特殊的方言词语:什么—乜嘢;他—柜;对—啱《岭南文化》作业2一、填空题1、五羊神话中“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故事有关。

3、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

4、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色空)观念。

5、在六祖学佛的故事中,六祖的舅父让他拜开村头的巨石才准许他出家,舅父的威严反映了广东地方(尊重舅舅)的风俗。

6、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新兴县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7、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8、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9、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胜记》。

10、潮汕灯谜的体裁种类繁多,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峒溪题)。

二、选择题1、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C)有关。

A岭南风俗 B中原人 C赵佗 D南方图腾2、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B)A羊小便于携带 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C羊有灵性 D羊是先民的图腾3、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D),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A第一位神仙 B第二位神仙 C第三位神仙 D第五位神仙4、涉外传说故事中,以(A)型最多。

A“洋人盗宝” B“洋人找宝” C“洋人骗宝” D“洋人抢宝”5、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B),流传于世。

A《六祖经》 B《六祖论经》 C《六祖谈经》 D《六祖坛经》6、六祖慧能是在(A)削发受戒的。

A广州的光孝寺 B新兴集成镇 C曹溪宝林寺 D湖北东林寺7、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C)。

A兴梅人 B广西腾县人 C阳春县人 D新兴县人8、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在(D)。

A兴梅 B新兴 C 连县 D阳春9、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是(C)。

A梅县 B广州 C潮汕 D肇庆10、潮汕人猜谜,一般是(A)。

A自己创作 B抄录现成的 C在现场即兴表达 D专门有人提供三、简答题1、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答: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

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2、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答: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

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3、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答: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

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