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合集下载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文化。

其基本特征如下:1.多元文化交融:岭南地区毗邻南海,长期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岭南文化拥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同时也吸纳了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使得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2.华夏文化传承:岭南地区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

岭南文化继承了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尊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注重家风家训,强调尊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3.壮乡文化风采:广西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岭南文化也受到壮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壮乡文化以壮乡民歌、舞蹈和服饰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岭南文化中的壮乡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使得岭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4.温暖人情味:岭南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岭南地区的居民注重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岭南文化中,人情温暖、和睦相处是重要的价值追求。

5.地方特色鲜明:岭南地区地势复杂,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岭南文化以这些地方特色为基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岭南地区以广东省饮食文化最为有名,岭南文化也因此被称为“美食之乡”。

广东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地区还有潮汕菜、客家菜等独特的地方菜系。

这些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7.热爱戏曲艺术:岭南地区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如潮剧、粤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受到了岭南地区居民的热爱和追捧。

岭南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8.浓厚的宗教氛围:岭南地区信仰众多,常见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等。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第一篇: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在我个人对岭南建筑的看法,我觉得岭南建筑之所以能家喻户晓,传了一代又一代,当中肯定有着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岭南的建筑第一,历史悠久,充满着岁月的冲洗,有很大的历史研究。

第二,岭南建筑注重各方面的建筑方法,充满着它特别的魅力,上了岭南文化这堂课,让我认识了许多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它使我感到自豪,让我感到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方面虽然自己刚刚接触,但希望在此论文中能使我更理解它所存在的真正魅力与历史见证。

我国的建筑特征,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

从古时候人们已经注意这些方面,这些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

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

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

从岭南建筑文化上看,岭南建筑能让我了解与探讨岭南文化的悠远历史,它有着它远古神秘的一面,从特征上看,不仅有独特风味,还记载着中国岭南文化成长的足迹!。

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

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

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

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

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

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

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

再说岭南建筑的设计风格,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风格,其中就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1.道教文化:岭南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2.佛教文化:佛教在岭南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岭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以禅宗文化为主,禅宗文化注重禅修和内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3.民间信仰: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人们信奉各种神祇和祖先,如土地神、城隍神、财神、灶神、门神等。

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4.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龙船竞渡、赛龙舟、舞狮、舞龙、踩高跷、踩旱船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之,岭南地区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岭南文化的介绍

岭南文化的介绍

岭南文化的介绍一、岭南文化的概述岭南文化,是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文化,其中以广东文化最为著名和典型。

广东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岭南文化的历史渊源岭南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在逾越时代,岭南文化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系统,这可以从夏商时期出现的雕刻石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中看出。

唐代以后,岭南文化开始走向繁荣时期。

在南宋时期,广东成为了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岭南文化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到了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经历了一段衰落期,但在民国和新中国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岭南文化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三、岭南文化的特点岭南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它融合了中原文化、南越文化、海外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具体来说,岭南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多元化岭南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包含了多种民族文化因素,如中原文化、南越文化、海外文化等,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岭南文化。

2.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岭南文化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如“过大年”、婚俗、祭祀活动等,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人们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方式,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3. 建筑风格独特岭南文化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吊脚楼”、“宫殿式建筑”、“粉墙黛瓦”、“园林式建筑”等为代表,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特点和风貌。

4. 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岭南文化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岭南菜系粤菜更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岭南饮食文化不仅注重味道、营养和色彩,更体现了广东人的独特性格和审美情趣。

四、岭南文化的代表作品岭南文化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包括建筑、雕塑、书画、音乐、戏曲、小说等方面,以下为几个代表性的作品:1. 世界文化遗产——岭南古建筑群岭南古建筑群是广东地区古建筑的代表,包括广州的南越王墓、石室圣心大教堂、陈家祠等,这些古建筑是岭南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提要:岭南的地理概念是指五岭以南地区,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

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南傍南海,加上南岭万山叠嶂,这就令岭南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

在这独立的区域里面,岭南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本文章就浅论岭南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作用。

关键词:岭南文化基本特征作用(1)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①重商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重农轻商”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这一思想在旧中国的中原地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岭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所以在岭南就产生了与中原不同的特征,那就是“重商性”。

岭南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所以这里的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崇拜金钱”的观念渗入到了岭南文化中。

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11月,清政府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

【1】从此,全国的进出口商品交易,都由广州一口经营。

大量商人到广州做生意。

这时候的广州商品贸易达到了鼎盛时期。

②开放性。

岭南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很多的岭南人不断走出家门,大量的人口迁出和迁入,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几千万。

频繁的贸易和人口的流动,这就使岭南文化拥有开放性。

除此大量的中原和海外的产品输入到岭南地区,同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都输入到广东。

鸦片战争后,广东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场所。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将西方的政治观念从广东输入从而带到了全中国,岭南就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观念启蒙地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又成为了对外开放的试验基地。

③兼容性。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这就意味着,岭南文化同时具有兼容性。

岭南地区是一个文化的大舞台,是海内外各种文化碰撞的地方。

由于岭南地理位置处于中国最南部,与海外相连通,这就使大量来自中原和海外的文化涌进岭南地区。

岭南文化接受了这些地方的大量文化和影响,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大量不同的宗教场所在岭南出现。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岭南文化的外部显著的特点,是岭南文化质的规定性的外在显现。

本质是深层的,特征则是比较表层的。

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岭南文化的重商性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领域历来具有重农抑商的倾向。

但是,这种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萌生的价值观念,在岭南地区并无突出的反映。

岭南文化上的商业精神不仅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者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2.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权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

3。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联系的。

岭南文化具兼容并蓄的性质,它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对抗的局面。

4.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现上,必然出现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文化的并存,使岭南文化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5.岭南文化的享乐性岭南文化的享乐性不仅表现在舒适、快乐、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现为通过劳动,获得成功,取得胜利,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目的以及对个人利益、事业成就的满足。

其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它催人上进,奋发,开拓,攀登,建设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

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诸如过于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甚至奢侈。

6.岭南文化的直观性·岭南文化的享乐功能与文化主体重感觉的直观性是密切联系的。

岭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善变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岭南文化难以形成文化深沉的积淀和思辨成果,但它能刺激文化的生命机体,使之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7.岭南文化的务实性岭南文化则具有浓厚的世俗性和实用性,比较重实际、重实利、重实惠。

岭南文化这种较强的现实取向和唯实精神是由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的。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二、百越文化
百越文化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它源于古代百越族群,是中华民 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越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1、百越图腾
百越族的图腾文化是一种原始宗教文化,是百越人民对于自然和神秘事物的信 仰和崇拜。其中最为常见的图腾包括蛇、鹰、龙等动物形象和一些神秘的自然 元素。这些图腾在百越族群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如
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人们喜欢吃米饭、鱼、肉、豆腐等食品,同时 注重口感和营养价值。在烹饪方面,百越人民喜欢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 味料,如鱼露、酱油等。此外,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还注重礼仪和节俭,人们 在宴席上会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用餐,同时也会注重节约食物和酒水等资 源。
5、国际交流与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岭南民俗文化应积极走向世界,展 示其独特的魅力。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民俗文化节、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等方式, 将岭南民俗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民 俗文化元素,丰富和发展岭南民俗文化。
参考内容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特征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 其中,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探 讨这两个主题,以期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内涵。
3、建筑风格
百越地区的建筑风格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一般采用砖木结构或石木结构建造。 建筑风格也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采用传统木结构和马头墙 等建筑元素来建造房屋,而有些地方则会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来建造房屋。 百越地区的建筑也注重风水和装饰设计等方面的考虑。
总之,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 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于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 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岭南文化的特点:新、实、活、变

岭南文化的特点:新、实、活、变

岭南文化的特点:新、实、活、变岭南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它不愧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具有独特色彩和香味的奇葩。

开放与商品经济是岭南文化两大特色岭南文化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岭南的环境分不开的。

海洋的环围和五岭的隔绝,在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起着屏障的双重作用———利于防御;弊于阻抑。

但是,由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形成,又使岭南文化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影响。

在最初促进文化交融的人物中应当突出赵佗的作用,他在两千余年前率军进驻岭南的过程中带来了中原文化。

此外,周边文化———如湖湘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展。

到中世纪的后期,尤其是迄于近代,岭南还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津梁,海洋文化对岭南文化的作用趋于明显。

要之,远古时期的岭南文化是颇为初始的,与中原文化相较,当时的岭南文化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原文化跨越五岭,加上南来部属与越人结合,才有力地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变,使之在南北融会中进入新阶段。

例如,“百越无姓”的状态就此结束。

到了封建社会中叶后,岭南文化的发展较快,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则在不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当然,这个过程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在研究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的时候,必须充分估计两个因素。

一是开放: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五岭不再是难以逾越的;航船则使大海成为坦途,利于走向世界。

因之,南疆成为开放的前沿。

南越王墓的一些珍贵器物(如琉璃等),应当是由外地或异域输入。

从汉代到唐宋之际,内外交流日趋繁密。

明清以后,则是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

二是商品经济:自唐宋尤其是明清以降,广东的商品经济颇为发达,珠江三角洲更是如此。

佛山曾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

从封建末期的一些地方志中的附图里可以看到,圩镇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行业的划分布置井井有条,有出售粮食、副食品乃至棺木的专业街区。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头生子———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就于19世纪70年代初诞生在南海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传统;现代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

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

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

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

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

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

”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

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

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

《中华全国风俗志》中的“粤俗之大较”、《羊城古钞》中的“广州时序”都记载了大量与农事有关的习俗:
“迎春竞看土牛,或洒以菽稻,名曰消疹;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

……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园中生菜,曰采青。

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

……二月祭社,分肉小儿食之使能言,入社后,田功毕作。


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

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早在汉代,已有港口徐闻、合浦,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贸易日盛,人们“逐番舶之利,不务本业”,“农者以拙业力苦利微,辄弃而从之”。

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积极地发展经济作物,大力种植桑、甘蔗、菱角和各种水果,养殖鱼、蚕,这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业、水果加工业、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岭南百姓民俗生活中的商业文化特征越来越显著。

关羽本是三国名将,中原民众将其视为忠义、神勇的象征。

在浓重的商业文化氛围中,岭南民众基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对这个起源于农业背景的神进行了“文化重构”,注入岭南独特的“向财重商”的文化因素,使它的神格由忠义神转变为财神。

在珠三角一带的商家店铺,几乎家家都供奉关公,这种财神信仰甚至改变了内地关公崇拜的风尚,使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生活中的忠勇神关羽成为现代社会的财星。

在岭南民俗中还有大量具有求财象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和民俗行为。

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广东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

在浓
厚的农业文明背景中凸显商业文化氛围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第一个特征。

(二)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
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万年,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虽然岭南是全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但是这些古老的习俗惯制却并未在现代化的风云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岭南的象征。

以岭南的传统食品和居住习俗为例,广东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几千年来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种之多,仍然是岭南大街小巷、茶楼酒店的常见之物。

客家围龙屋是岭南著名的传统建筑,其分布以东江上游嘉应州一带及粤北各地为主,并延入广西、赣南、闽南诸地。

曾昭璇先生认为客家围龙屋的独特构造是与客家人生活中的诸多需要相辅相承的,形成了既有农业形态又有防御特征的独特住宅建筑形式,巩固了客家民系的宗族观念。

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客家围龙屋仍然广泛存在于岭南地域的客家居住区,保持着坚韧的文化持久力,岭南传统文化的深厚与顽固可见一斑。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率先在岭南大地上演。

以节日民俗为例,过“洋节”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

每当圣诞节前夕,在所有的城乡商店中,到处是圣诞节的节日礼品和用品,圣诞卡、圣诞树、圣诞礼物以及圣诞食品等,加上圣诞之夜等文艺活动,使古老的大街小巷弥漫着西方节日文化氛围。

其它的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也成为岭南民众节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吸纳西方现代社会的风俗时尚,使岭南地域的民众生活充满现代色彩。

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在一起,在岭南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常常上午喝早茶,下午去冰室吃冰淇淋,晚上在酒吧流连;在珠三角洲地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同时被使用,是办公、经商、旅游、日常交往的通用语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特征愈加显著,成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

(三)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呼应
远离中央政权的边陲位置使岭南受中原思想文化的浸染较弱,没有过重的历史负荷;海上贸易开展得较早,铸成岭南民众的海洋文化性格: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

以粤菜为例,粤菜由广州菜、潮汕菜、东江菜组成,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粤菜“无所不食”的用料之广泛体现了岭南民俗文化开放兼容的品格。

20世纪80年代后,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各地饮食文化进入岭南饮食市场,岭南民众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各种饮食文化兼收并蓄,经过融汇、提炼、创新,吸纳八面来风,形成粤菜独特的品牌。

岭南文化处于中原文化圈的边缘位置,按照“民俗传承周圈论”理论:“(民俗事象)从中心地形成一次性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其变化的结果表现为向周圈的分布”。

越向周边传播,民俗事象越薄弱、越零散;同时,当传播中心发生变化,边缘地带的变化也是滞后的、缓慢的,造成传承圈的边缘地带保留有传播中心的原初态民俗事象。

岭南民俗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两千余年来一直处在中原民俗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之下,由于处于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当中原文化中心发生形态改变后,岭南民俗文化并未紧随其后,反倒保存了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一些原初的形态,在岭南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凝重保守的特殊样态。

最显著的例子是语言,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着四种方言,即广州方言、客家方言、潮州方言和海南方言。

这四种方言都是在民族迁移中,由当时的汉语和迁入地原住民族语言(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接触而形成的地方语言。

广东方言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古汉语词汇如食、行、无、睇、企、粥、禾等在岭南方言中经常出现。

当中原腹地的古汉语几经流变,终于在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的尘嚣中退出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时候,以开放变通为特征的岭南人却满口的古词汇,而且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区域方言,这也算当之无愧的岭南特色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