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俗 九
岭南文化知识

岭南文化知识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岭南文化呀!岭南,那可是个充满魅力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你想想,那岭南的建筑,多有特色呀!就说那镬耳屋,高高翘起的屋角,像不像一个个骄傲的卫士在守护着家园?走在岭南的古村落里,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些古老的石板路,不知道承载了多少代人的脚步呢!还有那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岭南人的细腻和巧思,这可不是随便哪里都能见到的哟!再说说岭南的美食,那真叫一个绝!什么肠粉啦、烧腊啦、靓汤啦,哎呀,光想想都要流口水啦!肠粉那滑溜溜的口感,配上鲜美的酱汁,一口下去,那滋味,啧啧啧,别提多棒了!烧腊就更不用说了,那烤得金黄酥脆的外皮,咬一口“咔滋”作响,里面的肉鲜嫩多汁,谁能不爱呢?还有那靓汤,小火慢炖,营养都在汤里啦,喝上一碗,整个人都暖洋洋的,舒服极了!这岭南美食就像是岭南人的性格一样,实在又让人回味无穷。
岭南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呀!那悠扬的粤剧唱腔,婉转的曲调,听着就觉得特别有韵味。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带着浓浓的岭南风情。
这可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岭南文化的传承呢!还有岭南的民俗,那也是丰富多彩得很呐!什么舞龙舞狮啦,赛龙舟啦,热闹非凡!舞龙舞狮的时候,那龙和狮在人们的舞动下活灵活现,仿佛真的要飞起来一样。
赛龙舟就更刺激啦,一条条龙舟在江面上飞驰,队员们齐心协力,那场面,壮观极了!这就是岭南人的活力和热情呀!岭南的语言也很有意思哦,那独特的粤语,听起来就很有节奏感。
虽然可能一开始不太好懂,但听久了,你就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啦。
而且很多粤语歌曲都特别好听,那歌词写得可美啦!你说,岭南文化是不是特别棒?这就是咱们国家的一块瑰宝呀!它不仅是岭南人的骄傲,也是咱们所有人的财富。
咱可得好好珍惜和保护它,让它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岭南文化。
所以呀,有机会一定要去岭南走走看看,亲自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1.道教文化:岭南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2.佛教文化:佛教在岭南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岭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以禅宗文化为主,禅宗文化注重禅修和内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3.民间信仰: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人们信奉各种神祇和祖先,如土地神、城隍神、财神、灶神、门神等。
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4.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龙船竞渡、赛龙舟、舞狮、舞龙、踩高跷、踩旱船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之,岭南地区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传承岭南文化的例子素材

传承岭南文化的例子素材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下面是一些传承岭南文化的例子素材。
1.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以私家园林、府宅、庙宇等为代表,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
广东的西关、东山、开平等地都有许多古老的私家园林,如广州的“陈家祠”和佛山的“杨圣福故居”。
这些建筑严格遵循传统的规划布局,注重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2.岭南美食:岭南美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菜以粤菜为代表,以其鲜、嫩、鲜香而闻名于世。
例如,广州的早茶文化是岭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特色小吃如糯米鸡、肠粉、叉烧酥等都具有独特的味道和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食客的品尝。
3.岭南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例如,广东庆祝农历新年的习俗是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们会庆祝春节,包括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舞龙灯等活动。
另外,岭南地区还有独特的婚俗、葬礼仪式等,这些传统的习俗体现了岭南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4.岭南传统音乐:岭南传统音乐以粤剧为代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类型之一。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戏曲演唱技巧而闻名于世。
粤剧的剧目丰富多样,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情感、社会问题等的思考和感悟。
5.岭南传统艺术:岭南地区的传统艺术以绘画、雕塑和陶瓷等形式为主。
岭南画派以速写和工笔画为特色,注重写意和写生,广东的陶瓷工艺也非常发达。
广东的窑场出产的瓷器工艺精湛,纹饰细腻,著名的广彩就是岭南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
6.岭南传统节日:岭南地区有许多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活动和仪式,体现了岭南人民的信仰和传统价值观。
7.岭南传统医药:岭南地区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医学宝库的一部分。
岭南传统医药注重调理身心的平衡,以中药疗法为主要手段。
其中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备受推崇。
岭南文化PPT课件

岭南文化的构成
• 岭南建筑 • 岭南园林 • 岭南画派 • 戏曲音乐 • 工艺美术 • 民俗节庆 • 宗教文化 • 饮食文化 • 语言文化 • 侨乡文化
4
岭南园林
•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 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 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 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 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 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 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 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 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 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 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 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 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 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 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 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12粤西地区年例东莞百子论文东莞木鱼歌东莞木偶戏高州木偶戏东莞龙舟竞渡莞邑醒狮艺术东莞卖身节东莞中秋灯会东莞重阳登高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广东旅游欢乐节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广州迎春花市广州贺年缤纷大巡游元旦花车巡游广州国际美食节波罗诞南海神诞潮汕营老广东龙舟节潮州烧塔潮州出花园沙湾飘色番禺水色澄海澄海盐灶拖神偶佛山秋色荔枝节深圳茂名增城从化东莞等地梅州国际山歌节汕头迎春联欢会阳江风筝节城荷花节广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广州元宵灯会广州中秋灯广州的风俗习惯春节风俗
5
粤剧 粤剧是岭南最重 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 粤语方言地区。粤剧唱 腔优美、多样化,具丰 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 有“红豆南国”的盛誉。 兼容并蓄、Leabharlann 俗易懂、 音乐优美是粤剧的主要 特点
6
工艺美术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 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 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 (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 绣)、增城榄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 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 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 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 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 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岭南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

岭南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地域特色岭南文化是南中国地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以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省份为代表的地区性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岭南文化形成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了早期的南方文化、秦汉文化和唐宋文化等。
在这里,我们将从岭南文化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两方面来介绍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
岭南地区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这为岭南人的生活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首先,岭南人讲究热情好客,普遍喜欢和亲友邻居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在节日、婚丧嫁娶等特殊的场合,岭南人总是欣然出现在现场,帮助别人进行各种准备和安排,并在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中感同身受,显示了他们的热情及乐于助人的美德。
其次,岭南人也很有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关心家人和孩子是他们的家庭传统美德。
在岭南地区,家庭环境和谐,亲人之间忠诚、友爱,一家人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
在这里,孩子们都可以享受到家人的关怀和爱护,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这些因素构成了岭南风味浓郁的人情世态。
岭南地区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地方,地域特色丰富,因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首先,可以看到岭南艺术的独特风格。
岭南的艺术作品总是以自然美为主题,既突现出山水的优美,又表达出人文的情感,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南方艺术风格。
岭南地区还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岭南建筑、园林风景等。
岭南建筑注重雕刻技术,装饰精美,常以洪彩题材为主,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不同时代的历史里。
园林风景则充满了人文情调,充满活力和灵气,让人拥有沉滞时间随心流转的感受。
除此之外,岭南地区还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龙舞、狮舞、踩高跷等活动在岭南地区非常常见,是岭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象征,充分体现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此外,地道的岭南美食也令人难以忘怀。
岭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产品、丰饶的水果蔬菜等成为岭南饮食的主要素材。
岭南人喜欢把菜做得精美,讲究做法和味道的调配,涵盖了清淡、鲜香、偏甜、辣味等多种不同口味,足以满足人们丰富的味蕾需求。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二、百越文化
百越文化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它源于古代百越族群,是中华民 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越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1、百越图腾
百越族的图腾文化是一种原始宗教文化,是百越人民对于自然和神秘事物的信 仰和崇拜。其中最为常见的图腾包括蛇、鹰、龙等动物形象和一些神秘的自然 元素。这些图腾在百越族群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如
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人们喜欢吃米饭、鱼、肉、豆腐等食品,同时 注重口感和营养价值。在烹饪方面,百越人民喜欢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 味料,如鱼露、酱油等。此外,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还注重礼仪和节俭,人们 在宴席上会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用餐,同时也会注重节约食物和酒水等资 源。
5、国际交流与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岭南民俗文化应积极走向世界,展 示其独特的魅力。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民俗文化节、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等方式, 将岭南民俗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民 俗文化元素,丰富和发展岭南民俗文化。
参考内容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特征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 其中,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探 讨这两个主题,以期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内涵。
3、建筑风格
百越地区的建筑风格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一般采用砖木结构或石木结构建造。 建筑风格也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采用传统木结构和马头墙 等建筑元素来建造房屋,而有些地方则会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来建造房屋。 百越地区的建筑也注重风水和装饰设计等方面的考虑。
总之,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 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于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 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岭南文化

• 生活风俗:饮早茶、宵夜、饮糖水、 喝凉茶、喝老火靓汤、冬令吃狗肉、
。 打边炉(火锅)
饮食文化
• “食在广州,味在潮州”, 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粤 菜形成的历史是由中外饮 食文化汇合并结合地域气 候特点不断创新而成的。 南北兼容,中西并蓄,极 富特色的美食、小吃,大 批大批地涌现出来。羊城 茶楼餐馆之多,酒店食档 之众,在国内首屈一指。 又素以品种之丰,茶式之 盛,烹调之巧,风味之美 而闻名遐迩。“食在广州” 是广州旅游的一大特色, 广州的名菜佳肴、美点小 吃,对中外游客均有极大 吸引力。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 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 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 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 形柱的运用。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 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 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 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 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 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 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 粤语的历史发展,自秦朝时期至现今,已经历了约2,200多年 的时间。目前全球粤语使用人口大约有8600万至1.3亿,使用 地区非常广泛。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 支持着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 有很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 一。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洲第二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 美国第三大语言,粤语在香港、澳门享有官方语言地位。粤语 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并且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 五种语言之一。
解释名词岭南文化

解释名词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南部和江西省东部等地区的传统文化。
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
岭南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岭南建筑文化:岭南建筑以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区为典型代表。
这些地区的建筑通常具有西式建筑的特点,如尖顶、薄壳、斜屋顶等,同时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元素,如琉璃瓦、彩画等。
2. 岭南饮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以广州菜、香港菜、澳门菜等为典型代表。
这些地区的菜肴注重清淡、鲜美、爽口,喜欢使用海鲜、瘦肉、蔬菜等食材,并擅长制作汤菜。
3. 岭南民俗文化:岭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广州灯彩、广西的花炮、福建的竹编、江西的客家土楼等。
这些文化产品是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重要资源。
4. 岭南手工艺品:岭南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包括广州的广绣、广西的桂林米粉、福建的陶瓷、江西的剪纸等。
这些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岭南音乐文化:岭南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广东音乐、广西音乐、福建音乐等。
这些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和声、乐器演奏风格,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文化是一个多元、丰富的文化体系,代表着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特色不仅为岭南地区带来了独特的文化遗产,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民俗九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或者是五岭以南地区。
在我国南方,有一条最大的山脉及自然地理界线——南岭,横亘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边境,东延至闽南。
相当于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
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
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古代的岭南,由于山高峻岭的阻隔,一直没有与中原有太多的往来。
直到商周之后,岭南才逐渐中原及长江流域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
而真正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也包括统一岭南,才开始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赵佗。
赵佗(约前240年至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
公元前219年,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
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中原陷入战乱状况。
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赵佗为“南越王”。
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越,赵佗则奋力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随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
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经历五代南越王,共93年的南越国,终被汉武帝刘彻所灭。
赵佗在统治南越国期间,非常重视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并融合到当地社会中,促使岭南,从穴居进入到城堡,从以石器为主到铁器时代,从无文字到有文字,最终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岭南其后的发展,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俗称南蛮,与东夷、西戎、北狄并列,殊不知,它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创造者。
1993年,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地处南岭山脉的鬼崽岭玉蟾岩洞内,发现了距今1万2千年前的两粒水稻种子,用实物印证了这一点。
古代南蛮,自称荆蛮(chinman)。
荆,即“粳”,南蛮最先发明“粳”和“糯”字,所以自称“chinman”(粳民),并创造、形成了比较系统、精密的“稻作语言”,汉字中的“禾”、“米”等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粮、稻、糯、粳、秈、种、秧、秸、粲、糙、糁、糠等字,就是“稻作语言”的体现。
岭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衍生出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的原生性文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了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特点的岭南文化。
在岭南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中,民俗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对世界,至少是对华人世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老铁将挑出,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并加以论述,使大家对岭南文化,对岭南民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一.功夫老铁挑出的第一个岭南民俗,是功夫。
将功夫列入岭南民俗,很有点欺世盗名的做法。
因为,无论是武术、武功,还是功夫,都不是发源于岭南,岭南练武的人,也不算多,似乎怎么都不能把功夫,算作是岭南民俗。
不过,不要忘记的是,当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美国的拳击等技击享誉世界时,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对中国武术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祖籍佛山顺德均安镇,出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的美籍华人李小龙,成为了中国武术的宣传员和推广者,身高只有173厘米,体重只有64公斤的他,在美国开设武馆,传授中国功夫,提升中国武术国际知名度。
连很多世界级的空手道、跆拳道冠军,都拜李小龙为师傅。
另外,李小龙在香港,拍了的3部半的功夫片,每部都创票房纪录,其中的《猛龙过江》,更是打破全亚洲的票房记录。
他与好莱坞合作的功夫片《龙争虎斗》,总票房更达到2.3亿美元。
李小龙的出现,让全世界的人,见识了中国武术的厉害,也知道武术的发源地是在中国,为中国武术创造了巨大的世界性的有形与无形价值。
同时,李小龙也将粤语“功夫(kung fu)”一词,写进了西方人的词典。
如此一来,想不把功夫列为岭南民俗,都不行了。
第二.逛花市北方有逛庙会,南方有逛花市。
北方的逛庙会,很多城市,甚至乡镇都有,南方的逛花市,仅广州一地(后来发展到珠三角的很多城市)。
而花市对世界的影响,远比庙会大,别的不说,光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在春节期间,大多有花市,很多外国政要,都逛过唐人街的花市,给中国人拜年。
广州人有养花的传统。
早在西汉时期,文学家陆贾出使南越国,目睹岭南人,在屋前屋后种满花,甚至在厅堂房间也摆满了花,便赞誉广州人都是“彩缕穿花”人。
相传在五代十国的南汉时代,南汉王的宠姬素馨,是珠江南岸庄头村的种花女,进宫后还一直爱好种花,使得从王宫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喜欢养花,并使之成为岭南地区的民风民俗。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王姬,就把岭南特有的一种茉莉花称为素馨茉莉。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岭南时,惊叹岭南的花美,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如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等赞美的诗句。
广州最早的花市,可追溯到明朝,甚至更早。
其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
到了清朝,广州花市又有所发展。
清代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说:“珠江南岸有村曰庄头,周围里许,悉种素馨,亦曰花田。
”并指出:“花市在广州七门(广州七个城门),所卖止素馨,别无花。
”清代诗人潘贞敏《佩书斋诗钞·花市歌》小序云:“粤有藩省前,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
其时,每天早上,花农们采摘了大量的素馨(茉莉)花,从珠江南岸运往城北的五仙门码头登岸,再送到广州七个城门下销售,直至到半夜。
五仙门码头也因此被称为“花渡头”。
到了19世纪60年代,花市才逐渐地固定在春节前几天,这就出现了“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的景象,也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年宵花市的形式。
老铁就把逛花市,列在第二位。
第三.舞狮舞狮,又称“舞狮子”、“狮子舞”、“狮灯”,多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是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舞狮子,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狮子虽是瑞兽,但中国却不产狮子。
相传,狮子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狮子舞也随之传入中国。
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张骞将狮子、孔雀等贡品及狮子舞带回中原。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记载:“……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
”这里的“象人”,就是舞狮的前身;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段安节在《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
”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舞狮,也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显然,至少在汉代,就有了舞狮。
现代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
南狮亦称醒狮,发源于佛山。
醒狮造型十分夸张,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醒狮的色彩鲜艳亮丽;醒狮运用各种步形步法,通过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动作,将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等八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南狮的表演项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其中以“采青”最为常见,也是醒狮表演的高潮。
关于“采青”,民间有个说法,在清末,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反清义士以舞狮作为强身健体、密谋革命的手段,并在舞狮中,添加了“采青”(踩清)环节,意为把清朝灭掉。
其实,所谓“青”,就是礼物,就是红包,只不过,在红包外面,要绑上“青”——青菜,寓意生猛发达。
当然,不同的“青”,表达不同的意思。
“青”是生菜,即生财;是生蒜,即会算会理财;是生葱,即聪明伶俐等等。
正因为南狮有采青的环节,在喜庆的场合,总会有南狮表演,并随华人的迁徙,传播到世界各地。
尤其当八十年,随着竞技舞狮的开展,南狮更是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泛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第四.龙舟关于龙舟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比较能被人接受的,是纪念屈原。
相传,当年忠良贤臣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被当地百姓发现后,大伙都拼命划船前去相救,虽没救起,却把这划船,演变成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的风俗。
其实,龙舟早在屈原之前就有。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明代徐矩所著的《事物原始》中,引用《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显然,龙舟出现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前。
而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有反映当时龙舟竞渡风俗的,《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诗中的舲船,实质上就是当时竞渡用龙舟;《楚辞·九歌》中《湘君》一诗有“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的句子,句中的“飞龙”也是指龙舟。
对龙舟最权威的考究,来自于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在文中,闻多一先生认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
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的风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
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
这便是竞渡习俗的由来。
居住在岭南的古代越民族,大多地处水乡,大约在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形成水上祭祀的风俗,龙舟最原始的角色,只是去邪祟、攘灾异的“遣灾送瘟舟”,后演化成“迎魂舟”或“归魂舟”,这就有点像现代殡仪馆的灵柩车。
如此一来,百姓划龙舟,救屈原,其实是用龙舟祭送屈原灵魂归葬,是迎魂舟古俗的一个沿袭而已。
仅凭闻一多的文章,就此断定龙舟发源于岭南,过于武断,毕竟没有实物和文字作旁证。
不过现代的龙舟竞渡,出自岭南,那是绝对的。
在1976年,当内地还处在文革动乱期间,地处岭南的香港,就举办了第一界龙舟国际邀请赛,并制定了包括龙舟规格在内的,许多现代龙舟竞赛规则,奠定了日后现代龙舟竞赛的基础。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龙舟,这项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推广到到65个国家和地区,并出现在亚运会赛场上。
老铁把龙舟列在十大岭南民俗的第四位。
第五.功夫茶先不说功夫茶,而说茶和茶道。
茶的发源地是中国。
唐代诗人陆羽说:“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
陆羽说的话,当然是最权威的。
陆羽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