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俗 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民俗九

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

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或者是五岭以南地区。在我国南方,有一条最大的山脉及自然地理界线——南岭,横亘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边境,东延至闽南。相当于北纬24°00′~26°30′,东经110°~116°。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古代的岭南,由于山高峻岭的阻隔,一直没有与中原有太多的往来。直到商周之后,岭南才逐渐中原及长江流域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往来。而真正对岭南的开拓,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当然,也包括统一岭南,才开始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岭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赵佗。赵佗(约前240年至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为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经过四年努力,于公元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抗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中原陷入战乱状况。拥兵数十万的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赵佗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

越,赵佗则奋力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随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一直到公元前111年,经历五代南越王,共93年的南越国,终被汉武帝刘彻所灭。

赵佗在统治南越国期间,非常重视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并融合到当地社会中,促使岭南,从穴居进入到城堡,从以石器为主到铁器时代,从无文字到有文字,最终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岭南其后的发展,尤其是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一向被称为蛮夷之地,俗称南蛮,与东夷、西戎、北狄并列,殊不知,它却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创造者。1993年,在湖南永州市道县,地处南岭山脉的鬼崽岭玉蟾岩洞内,发现了距今1万2千年前的两粒水稻种子,用实物印证了这一点。古代南蛮,自称荆蛮(chinman)。荆,即“粳”,南蛮最先发明“粳”和“糯”字,所以自称“chinman”(粳民),并创造、形成了比较系统、精密的“稻作语言”,汉字中的“禾”、“米”等字,以及与之相关的粮、稻、糯、粳、秈、种、秧、秸、粲、糙、糁、糠等字,就是“稻作语言”的体现。

岭南,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衍生出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的原生性文

化,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

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了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特点的岭南文化。

在岭南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中,民俗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对世界,至少是对华人世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老铁将挑出,影响世界的九大岭南民俗,并加以论述,使大家对岭南文化,对岭南民俗,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一.功夫

老铁挑出的第一个岭南民俗,是功夫。将功夫列入岭南民俗,很有点欺世盗名的做法。

因为,无论是武术、武功,还是功夫,都不是发源于岭南,岭南练武的人,也不算多,似乎怎么都不能把功夫,算作是岭南民俗。不过,不要忘记的是,当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美国的拳击等技击享誉世界时,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对中国武术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祖籍佛山顺德均安镇,出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的美籍华人李小龙,成为了中国武术的宣传员和推广者,身高只有173厘米,体重只有64公斤的他,在美国开设武馆,传授中国功夫,提升中国武术国际知名度。连很多世界级的空手道、跆拳道冠军,都拜李小龙为师傅。另外,李小龙在香港,拍了的3部半的功夫片,每部都创票房纪录,其中的《猛龙过江》,更是打破全亚洲的票房记录。他与好莱坞合作的功夫片《龙争虎斗》,总票房更达到2.3亿美元。李小龙的出现,让全世界的人,见识了中国武术的厉害,也知道武术的发源地是在中国,为中国武术创造了巨大的世界性的有形与无形价值。同时,李小龙也将粤语“功夫(kung fu)”一词,写进了西方人的词典。如此一来,想不把功夫列为岭

南民俗,都不行了。

第二.逛花市

北方有逛庙会,南方有逛花市。北方的逛庙会,很多城市,甚至乡镇都有,南方的逛

花市,仅广州一地(后来发展到珠三角的很多城市)。而花市对世界的影响,远比庙会大,别的不说,光是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在春节期间,大多有花市,很多外国政要,都逛过唐人街的花市,给中国人拜年。

广州人有养花的传统。早在西汉时期,文学家陆贾出使南越国,目睹岭南人,在屋前屋后种满花,甚至在厅堂房间也摆满了花,便赞誉广州人都是“彩缕穿花”人。相传在五代十国的南汉时代,南汉王的宠姬素馨,是珠江南岸庄头村的种花女,进宫后还一直爱好种花,使得从王宫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喜欢养花,并使之成为岭南地区的民风民俗。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王姬,就把岭南特有的一种茉莉花称为素馨茉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岭南

时,惊叹岭南的花美,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如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等赞美的诗句。广州最早的花市,可追溯到明朝,甚至更早。其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称为“广东四市”。到了清朝,广州花市又有所发展。清代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说:“珠江南岸有村

曰庄头,周围里许,悉种素馨,亦曰花田。”并指出:“花市在广州七门(广州七个城门),所卖止素馨,别无花。”清代诗人潘贞敏《佩书斋诗钞·花市歌》小序云:“粤有藩省前,夜有花市,游人如蚁,至彻旦云”。其时,每天早上,花农们采摘了大量的素馨(茉莉)花,从珠江南岸运往城北的五仙门码头登岸,再送到广州七个城门下销售,直至到半夜。五仙门码头也因此被称为“花渡头”。到了19世纪60年代,花市才逐渐地固定在春节前几天,这就出现了“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的景象,也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年宵花市的形式。

老铁就把逛花市,列在第二位。

第三.舞狮

舞狮,又称“舞狮子”、“狮子舞”、“狮灯”,多在节日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是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舞狮子,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狮子虽是瑞兽,但中国却不产狮子。相传,狮子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狮子舞也随之传入中国。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张骞将狮子、孔雀等贡品及狮子舞带回中原。《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记载:“……朝贺置酒,陈前殿房中,不应经法,治竽员五人,楚鼓员六人,常从倡三十人,常从象人四人,诏随常从倡十六人,秦倡员二十九人,秦倡象人员三人,诏随秦倡一人,雅大人员九人,朝贺置酒为乐。”这里的“象人”,就是舞狮的前身;唐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段安节在《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