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俗文化之我见
广府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广府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广府文化是指广东地区具有特色的文化传统,其以广州为中心,包括了潮汕、客家等各个地区的文化元素。
我在参加广府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了广府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对于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首先,广府文化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
在广府文化中,重视家庭观念和孝道,注重家族和谐。
通过参观广府文化村、博物馆等地,我了解到广府人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和孝道的传承。
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团结的重要性,家庭和睦是一个人能够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同时,广府文化也倡导尊重长辈、爱护子女的观念,这种传统观念对于家庭关系的和谐非常有益。
其次,广府文化注重礼仪文化的传统。
广府人非常重视礼仪,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商务和社交活动中。
在广府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广府文化村,了解了广府人的着装、行为、用语等方面的礼仪要求。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社会交往中,要注重仪态仪表,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忽略礼仪常常会造成不好的印象,甚至引发不愉快的冲突。
因此,学习广府文化的礼仪观念对于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再次,广府文化注重饮食文化的传承。
广东菜被称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丰富的菜品种类成为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府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品尝了广州的特色小吃,还参观了当地的美食文化展览。
通过学习广府美食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我了解到广府人善于变废为宝,创新烹饪技术,并且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感。
这使我意识到,美食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健康性,同时也应该对食物的制作过程和食材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此外,广府文化还注重艺术文化的传统。
广东地区有着独特的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这是广府文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参观广府文化村,我们有幸欣赏到了广府京剧和广府音乐的表演。
这些表演不仅将传统艺术融入其中,还加入了创新的元素,使得广府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魅力。
广州传统文化

广州传统文化在中国南部的城市——广州,有着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遗产承载了广州人民世代传承和积淀的智慧和情感。
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其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美食特色,还体现在民俗、手工艺等方方面面,让人领略到一种别样的文化魅力。
广州建筑艺术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艺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岭南建筑风格,这种风格融合了南方传统文化的线条与西方建筑技艺,形成独特的平衡美感。
在广州,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绝伦的传统民居,如具有岭南特色的客家土楼、建筑工艺精湛的陈家祠等,这些建筑物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广州美食文化广州美食以其口味鲜美、种类丰富而闻名遐迩。
从早茶、炖汤到烧腊、点心,广州美食以其鲜活多样的特色引来了众多食客。
广州的美食文化不仅在于食材的选用和烹饪方法,更在于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每一道菜肴都透露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和人情味。
广州民俗风情广州拥有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每逢传统节日,街头巷尾都能感受到节日气氛的浓厚。
比如春节期间,广州的花市、花街、庙会等传统习俗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市民。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舞狮、穿花戴草的年味,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味。
广州手工艺传统广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传统手工艺精湛,其中琴瑟制作、陶瓷、丝绸等工艺备受推崇。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技艺上精湛,更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
如今,虽然在时代的变迁下,一些手工艺品的生产已经减少,但广州人民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依然浓厚。
广州传统文化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它不仅展示了广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更体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魅力。
走进广州,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一种别样的文化情怀,让人流连忘返。
愿广州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潮流中继续传承发展,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多文化魅力。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位于中国南方,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拥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广州的独特之处。
一、美食文化广州被誉为“美食之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
粤菜是广州的代表菜系,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广州的早茶文化也是一大特色,人们喜欢在早晨一起品尝各种点心和茶饮。
著名的广州特色小吃有叉烧包、虾饺、炖品等,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二、岭南文化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
广州的工艺品以陶瓷、漆器、雕刻等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广彩陶瓷,以其鲜艳多彩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此外,广州还有独特的花灯艺术和木雕工艺,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珠江夜景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拥有壮丽的珠江夜景。
夜晚,珠江两岸的高楼大厦灯火辉煌,反射在江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夜晚的珠江河畔,人们可以漫步在河边的步行街,欣赏着灯火辉煌的夜景,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活力。
四、文化底蕴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广州博物馆是广州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如陈家祠、光孝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变迁。
五、民俗风情广州的民俗风情独特而丰富。
广州人民热情好客,喜欢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
例如,每年的春节期间,广州会举办盛大的花市和花车巡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广州还有传统的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六、城市景观广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和城市景观。
广州塔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耸入云,成为城市的地标。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公园和花园,如越秀公园、荔湾湖公园等,人们可以在这些绿色的城市绿地中休闲娱乐。
广州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无论是美食文化、岭南文化,还是珠江夜景和城市景观,都展示了广州独特的魅力。
来到广州,您将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活力,体验到广州人民的独特风情。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广州的风土人情介绍广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形成了广州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些风土人情在广州人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美食文化美食是广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美食以粤菜为代表,以其细腻、清淡、鲜美、健康的特色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广州有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白云山文化娱乐广场的海鲜自助,松林院的荔枝肉,飞得楼的牛腩饭等等。
二、客语文化广州的客家文化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客家人渴望讲自己的家乡话,他们一致认为广东话的发音是“酸”的,而客家话的发音则是“甜”的。
广州的许多街道和地名都有着独特的客家文化色彩。
三、古传民俗广州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提灯笼、春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每一个都代表着广州人民的智慧及勤劳。
其中,提灯笼节是广州较为有名的节日,这是广州一年中最具传统和特色的节日之一。
四、粤剧文化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形式,其艺术形式独特,表演方式细腻,音乐舞蹈也非常美妙。
广州的一些剧院常常会演出粤剧,并有不同主题的演出,例如爱情、历史等。
五、传统手工艺广州是中国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其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手工艺品包括了珠串、西关画、蜡染、刺绣等,这些都是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六、自然旅游广州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包括白云山、南沙湿地、琶洲湿地等。
广州人喜欢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放松自己的心情,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广州的自然魅力。
综上所述,广州的风土人情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话题,它与广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无论是在美食、民俗、文化、自然旅游等方面,都能够感受到广州都市气质和豁达胸怀。
广州文化传统特点

广州文化传统特点广州,作为中国的南方大都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广州的文化传统特点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建筑、饮食、语言、传统节日等等。
首先,广州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浓厚的文化传统。
这座城市拥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它体现了广州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广州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它们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其次,广州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菜以其清淡鲜美、烹调精细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
广州人喜欢用新鲜的食材,注重烹饪技巧和食材的原味。
广州的小吃更是数不胜数,每一种小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成为了广州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此外,广州的语言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特点。
广州话是岭南话的一种,它有着独特的音韵和词汇,是广州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州话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广州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统。
最后,广州的传统节日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广州人民欢庆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广州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狮、龙舟赛等,让广州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广州文化传统的特点体现在建筑、饮食、语言、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让广州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希望广州的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论文---广州民俗风情

广州民俗风情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也是一座历史古城,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沉积了独特的风俗文化。
我眼中的广州因其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而独具魅力。
最能体现广州民俗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广州人爱好饮茶。
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来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
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
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供应茶水还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
所以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
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
“叹”是广州的俗语,是享受的意思。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经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没有什么礼仪上的讲究。
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
据说这一个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一个典故。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
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
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
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
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
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非遗”郑仙诞也承载着广州的文化记忆。
郑仙诞又名白云诞,历史悠久。
清初屈大均在其名著《广东新语》记载:“安期生……于七月二十五日仙去,今郡人多以是日采菖蒲、沐清泉,以期得仙气。
”郑仙诞是人们纪念郑仙的民俗活动,有上千年历史,承载了广州人行善、积德、保平安的文化记忆。
广州这个民俗活动,将郑仙文化与岭南文化高度融合。
现在郑仙诞已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仙,又叫郑安期,传说他是中原方士,秦朝初年来到岭南,在白云山一带行医卖药,救人无数,有次采仙草九节菖蒲时失足坠崖,传说就此驾鹤成仙。
广州的民俗与节庆传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广州的民俗与节庆传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与节庆传统,这些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与新的影响和变化发生碰撞与融合。
本文将探讨广州的民俗与节庆传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互动和演变。
一、广州的民俗传统广州的民俗传统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是广州的传统婚礼习俗。
传统的广州婚礼注重家族联姻,婚礼程序繁琐,充满了仪式感。
例如,新娘要经过一系列的过门仪式,新郎要扮演一些特定的角色来展示他的才华和诚意。
这些传统婚礼习俗体现了广州人重视传统文化和家族观念。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民俗活动,如传统庆典、舞狮表演和广庙祭典等。
这些活动都承载着广州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是广州民俗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州的节庆传统广州不仅有丰富的民俗传统,还有许多独特而多样化的节庆传统。
其中最为著名的节庆活动之一就是广州的春节庆祝活动。
春节期间,广州会举办盛大的花市、花车巡游和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活动展示了广州人喜庆、热情的一面,也是广州文化的重要标志。
此外,广州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庆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互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形式,使其更加丰富多样,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广州的民俗与节庆传统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冲击,部分传统的民俗活动不再像过去那样被人们重视和传承。
例如,一些传统庙会和庙会游行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其他因素而逐渐式微。
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广州的传统民俗与节庆传统也在不断地与新的元素和形式碰撞。
例如,传统婚礼习俗中的一些仪式被简化或改编,以适应现代新人的需求和喜好。
在节庆活动中,现代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如灯光秀和舞台表演等,使传统节庆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尽管传统与现代碰撞,但广州的民俗与节庆传统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融合中不断发展。
广东非遗传统文化语文作文

广东非遗传统文化语文作文
《广东非遗传统文化,魅力无限呀》
哎呀呀,说起广东的非遗传统文化,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就说那次我去看舞狮表演吧。
那天我本来只是在街上随便溜达,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热闹的锣鼓声。
我这人呀,好奇心重,就顺着声音跑过去瞧。
哇塞,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中间有两只色彩鲜艳的大狮子正在活灵活现地舞动着呀!那个狮子头做得可真精致,眼睛还一眨一眨的呢,好像真的有了生命一样。
舞狮的人那技术真是绝了,他们把狮子的各种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会儿狮子高高地跃起,像是要去够天上的云彩;一会儿又在地上打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看着看着,都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那只调皮又可爱的狮子,在尽情地玩耍呢。
当时现场的气氛那叫一个热烈呀,大家的欢呼声和掌声一阵高过一阵,我也忍不住跟着鼓掌叫好,手都拍红了都没觉着。
这场舞狮表演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广东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广东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纽带呀。
它就像一条纽带,把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让我们能感受到祖辈们的智慧和才情。
以后呀,我可得
多去了解了解这些非遗传统文化,去探寻更多的精彩呢!真希望这些美好的传统能一直传承下去,永远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呀!
嘿嘿,广东非遗传统文化,就是这么让我着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民俗文化之我见
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许多说不完道不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饮食、居住、建筑、商贸、语言、岁时节令、婚姻、祭祖、礼仪、娱乐等。
广州,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俗风情的南粤名城。
这里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身为广州人的我,虽然是生长在郊区,但对广州民俗文化多多少少有点了解,下面由我来讲讲我对广州民俗文化的见解。
广州文化艺术
(1)粤剧
粤剧是我国的一大地方剧种,扎根于广东民间,也流行于广西部分地区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和华人居住区,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东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成、发展起来的。
同时粤剧先后把南音、粤讴、龙舟歌、木鱼歌等地方说唱艺术,以及广东流行小调、小曲先后吸收进来作这曲牌使用,形成今天粤剧以梆子、二黄为主的地方演唱和小曲小调为辅,富有地方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唱腔体系。
(2)广绣
广绣,又称粤绣,中国名绣之一,是产于广东地区的刺绣品。
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
国内以故宫藏品最多。
它以布局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粤绣的另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和其他地区绣工均为女子不同,在绣制大件时,绣工常手拿长针站着施绣。
粤绣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绩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
针法十分丰富,把针线起落、用力轻重、丝理走向、排列疏密、丝结卷曲形态等因素都用来强化图像的表现力。
(3)粤语讲古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
粤语讲古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这种民间技艺来源于古代的说唱艺术;形式上而言,当是直接承继元明以来的评话、评书,并结合粤语方言而产生。
据说明朝末年,江苏泰州说书大师柳敬亭(1587~1679)出任抗清将领左良玉的幕客,在随军南征时把说书艺术传来广东。
(4)广式家具
广式家具工艺是广州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的代表。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明末朝廷已有广式家具出现。
清初,广式家具的豪华造型满足了统治者对富贵的追求,成为清廷家具的主要来源。
清中期,广式家具受欧洲巴罗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艺术风格影响,在造型和装饰上达到鼎盛时期。
民国后期战乱使广式家具行业萧条中落,抗战胜利以后,家具行业逐渐复苏。
关于广州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沙湾飘色、广州玉雕、广州砖雕、广州木雕、广州灰塑等等。
广州民俗风情
(1)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广州有春节逛花市的习俗。
它是由古代的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的。
广州的年宵花市形成于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
当时设两个花市,一个在藩署前(今中山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另一个在十八甫。
除夕花市,又称迎春花市,在每年农历年的最后三天举行。
在这三天里,花市从清晨到午夜向公众开放,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早晨2时结束。
花市期间,教育路、多宝路、滨江西路、东川路、芳村陆居路和荔湾路一带,长街如锦,百花争艳,游人如潮,摩肩接踵,欢声笑话,热闹非凡。
市上一般出售枝头、盆头和散花三类。
枝头以桃花、梅花为主,吊钟花居多;盆头的名目繁多,诸如金桔、四季桔、大红桔、朱砂桔、金蛋果、代代果、茶花、兰花、芍药、玫瑰、含笑、水仙花、牡丹、海棠等等;散花则有菊花、鸡冠花、剑花、银柳等。
(2)广州饮茶习惯
由于个人比较喜欢饮茶这个习俗,所以我这里就详细说说: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
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为“喝茶了吗”)作为问候。
民间还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
不仅仅饮早茶,还有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填饱肚子,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谈生意等。
可见,这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方式。
饮早茶广州人又叫“叹早茶”。
一个“叹”字,足以见得广州人是怎样把饮早茶看作一种有滋有味的享受。
“一盅两件”是广州人闲适生活的方式之一。
广州人若是独自一人上茶楼,只需要一盅两件就可以闲坐一个大清早。
所谓“一盅”便是一壶茶,菊花、普洱、菊普、寿眉、乌龙、铁观音,这些都是茶客们普遍热爱的茶种,他们一般拥有自己固定喜好的茶种,每上茶楼必喝;而“两件”的点心更是必不可少,因此,究竟是用点心作为茶的佐料,或是因为吃点心要喝茶润口,委实让人分不清。
最经典的“两件”莫过于“虾饺”、“烧卖”,茶楼的服务大婶,推着装满蒸笼的小推车,边绕着茶桌走,边“吆喝”着:“虾饺、烧卖咯!好好吃既虾饺、烧卖咯!”(粤语,意即“虾饺、烧卖啊!很好吃的虾饺、烧卖啊!)闻声而至的茶客一手拿着点心单,一手小心翼翼地掀开每个蒸笼盖,“鉴别”过后,取起心仪的点心,让服务员在点心单上盖上个印。
于是,一桌子上,“一盅两件”,一个茶客,一叹早茶。
“叹早茶”是广州人举重若轻的人际关系润滑剂。
广州人喜欢在分别时说上一句类似的话:“得闲出黎饮茶吖!”意即:“有空出来喝个早茶吧!”事实上,此话往往有丰富的生活含义:或是表示对此间的惜别,抑或是表示余言后叙、有空再聊,这句话就如别人说的“再见”一样,那么轻松、随意,但又蕴含了一种交情,留给了人际沟通一个空间和机会。
广州人爱聊天,在茶楼里沏上一壶茶点上几个点心便可以聊天“直落”(粤语,意即一直聊到茶市收市),比起北京人蹲在胡同老墙脚下粗嗓大气的“侃”,广州人在桌边的“聊”显得小声细语、内敛温和,聊得兴起也不过是轻拍桌子或仰头一笑。
有时广州人说起“得闲出黎饮茶”这句话时,又只是一种说法,也许是对对方的帮忙表示感恩谢德,以自己请“饮茶”来作为一种实惠的酬谢,真有点像“君子之交在乎(饮)茶”。
更玄妙的一种意思是,当有矛盾解决、误会消除时,广州人会豪爽地诚邀对方:“得闲我请你饮茶补翻数啦”,意即有空我请你饮早茶,作为对你的补偿,
抱歉之情与修补之意,在请饮茶之间,不着一字,尽得彰显。
“叹早茶”是广州人性格与广州城市特征的一道风景线。
“饮茶”是货真价实的,它成为了务实的广州人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论是久未见面的老友,或是相互帮忙的朋友,或是重归于好的双方,“饮餐茶”似乎比“吃餐饭”更普遍、实在,比起浮躁的饭局,“饮餐茶”显然更温和、平淡、不愠不火、不骄不躁。
就是这个早茶,深刻地体现了广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的亲情、友情、社交、生意倾谈、娱乐文化,都有意无意却深厚地渗透进早茶中,甚至与之融合为一体,久而久之,“叹早茶”成了广州人生活的一种态度、氛围。
所以,开明、勤恳、朴素、懂得赚钱又懂得享受的广州人的性格和包容、平和的广州城市特征,不经意地就被定格在茶楼里、早茶上。
(3)重阳登高
广州重阳登高,是广州及其附近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民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前后攀登广州市北郊白云山等山峰以及镇海楼等建筑物祈福转运、重阳敬老、拜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广州重阳登白云山的习俗,与至少有1500年历史的郑仙诞有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于郑仙传说的重新出现,相当多的民众重阳登高转向登白云山,并吸收了郑仙诞活动的部分内容。
(4)扒龙舟
在广州的西端,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荔湾泮塘的“扒龙舟”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上演的。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之前,村民们就把去年藏在涌边泥土中的龙船挖出,按传统这叫做“起龙”。
起龙时,要在涌边点香火,烧金银,放炮竹。
到了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泮塘村民们像迎接盛大日子一样,早早前来围观。
最受欢迎的是被泮塘人称为“契爷”的盐步“老龙”来访,因为在300多年前的场龙舟竞赛中,盐步就与泮塘因“扒龙舟”而上了契。
就说今年端午节期间,广州市共有龙舟竞渡活动点160余个,其中竞赛点18个,共有800多艘、2300余艘次龙舟参加竞渡活动。
预计整个龙舟赛期间观众将达46万余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200余人次。
端午当日共有50余场龙舟竞渡活动,逾800艘龙舟参加,规模为历年之最。
以上所说的只是我比较了解的,关于广州的民俗风情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春节风俗:插桃花、摆年橘、团年饭、煮汤圆、舞狮子、逗利是(领红包)、行花街、开年、人日、闹元宵等。
信仰风俗:南海神诞,天后诞,郑仙诞,金花诞,上元诞、中元诞和下元诞(合为"三元"),何仙姑诞,土地诞,观音诞,盘古王诞,华光诞,生菜会和打华光等生活风俗:宵夜、饮糖水、喝凉茶、喝老火靓汤、打边炉(火锅)、冬令吃狗肉等。
(以上所写是我亲身的见闻、见解以及网上查找的一些资料结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