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病概述

合集下载

妊娠病概述---中医妇科学

妊娠病概述---中医妇科学
健脾,目的在于益血之源,用药以益气养 血为主;白术、党参、淮山、黄芪
疏肝,目的在于通调气机,用药以理气清 热为主。柴胡、白芍、木香、枳壳
若胎元异常,胎殒难留,或胎死不下者, 则安之无益,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治疗原则-治疗宜忌
选方用药顾护胎元,凡峻下、滑利、祛 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 品,都宜慎用或禁用。
子肿: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 子晕、子眩:若头目晕眩,状若眩冒,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眩晕欲厥者。 子痫:若在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
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 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 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
中晚期妊娠病
子满:妊娠五、六个月后,胎水过多,腹大 异常,胸膈胀满,甚或遍身俱肿,喘不得卧 者。


发病机理


气机升降失调
子肿

气滞湿郁

痰湿内停
子满
诊断
首先要明确妊娠诊断。 再根据妊娠月份,胎儿情况,孕妇的全
身症状及舌苔、脉象等,运用四诊八纲 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诊断。
治疗原则-治病与安胎并举
分清母病、胎病。
安胎大法:
补肾,目的在于固胎之本,用药以补肾填 精为主;菟丝子、熟地、杜仲、桑寄生
妊娠病
目的要求
掌握妊娠病的定义、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 熟悉主要发病机理。
定义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 妊娠病。亦称胎前病。
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早期)
妊娠恶阻 胎漏 胎动不安 堕胎
小产 胎死不下 滑胎 异位妊娠 葡萄胎
早期妊娠病
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 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

中医妇科妊娠病

中医妇科妊娠病

儿发育。
03
避免不良习惯
告诫患者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不仅对胎儿发育有害,
还可能加重妊娠病的症状。
心理干预和支持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 的精神状态。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孕期管 理,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良好 的家庭氛围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 力,促进身心健康。
、刮宫、高龄等。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的高危因素。
合理饮食与运动
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孕期运动,控制体 重增长。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积极防治生殖道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处理方法探讨
妊娠高血压 妊娠期糖尿病
孕期不慎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损伤气血 ,致使冲任失和,胎元不固。
发病机制探讨
气血不和
气血虚弱或血热炽盛均可导致气血不和,冲任失养,胎元不固,发为妊娠病。
肝肾失调
肝肾亏损则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肾阴虚则内热生,热扰冲任,亦可发为妊娠 病。
血瘀阻滞
跌打损伤或气滞血瘀均可使血瘀阻滞冲任,胎元失养而不固。
中医妇科妊娠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妊娠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 妊娠病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论述 • 西医检查手段在辅助诊断中应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中医妇科妊娠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妇科妊 娠病。

妊娠病

妊娠病

妊娠病治疗原则: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若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死不下,或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者,则宜从速下胎以益母。

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亦可适当选用,但须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

病因病机:恶阻的发生,主要是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

临床常见的原因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并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1.脾胃虚弱证:主要证候: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证:主要证候: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主方: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加姜半夏、枇杷叶、竹茹、乌梅。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名“胞阻”。

1.血虚证:主要证候:妊娠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面色萎黄,头晕目眩,或心悸少寐;治法:养血安胎止痛主方:当归芍药散。

2.气滞证:主要证候:妊娠后小腹胸胁胀痛,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嗳气吐酸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安胎。

主方:逍遥散。

3.虚寒证:主要证候:妊娠后小腹冷痛,绵绵不体,喜温喜按;面色白,形寒肢冷治法: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主方:胶艾汤。

4.血瘀证:主要证候:妊娠后小腹常感隐痛不适,或刺痛,痛处不移;治法:养血活血,补肾安胎。

主方: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甚至于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破损时子宫直肠隐窝有液性暗区。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下坠者,称为“胎漏”。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将为“胎动不安”。

1.肾虚证: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宫角妊娠疾病PPT演示课件

宫角妊娠疾病PPT演示课件
助于了解胚胎发育情况。
其他相关激素
如雌激素、雄激素等,在宫角妊 娠中可能发生变化,可作为参考
指标。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介绍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子宫及附件结构,对 宫角妊娠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
腹腔镜检查
通过腹腔镜直接观察子宫及附件情况,可明确诊 断宫角妊娠并同时进行治疗。
诊断性刮宫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诊断性刮宫,刮取子宫内膜组 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宫角妊娠。
诊断依据
宫角妊娠的诊断主要依据超声检查。超声可显示子宫角部妊 娠囊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此外,结合患者 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血HCG测定)等,可作出 综合诊断。
发病率与危害程度
发病率
宫角妊娠的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异位妊娠的2%-4%。然而,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有所上 升。
效果评估
保守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包括血HCG水平、B超检查结果等。若治疗有效 ,血HCG水平逐渐下降,B超提示胚胎组织逐渐缩小或消失;若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需 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及适应证讨论
腹腔镜手术
适用于早期宫角妊娠且未破裂的患者。通过腹腔镜下切开 宫角取出胚胎组织,并缝合创面止血。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的优点。
关注患者生育功能的保护
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 减少对生育系统的损伤。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可在治疗后进行生育能力评估,并提供必要的 生育指导。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病情严重 程度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认知 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心理教育等在 内的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异位妊娠) ppt课件

中医妇科学妊娠病(异位妊娠)  ppt课件


输卵管妊娠流产

输卵管妊娠破裂
子宫的变化


子宫增大、变软 子宫内膜蜕膜样变 A-S反应
子宫可增大变软,内膜蜕膜样变当胚胎死 亡时,蜕膜可整块排出,称为蜕膜管型。
注意与宫内孕流产鉴别
症状
1.停经史:70~80%
2.腹痛: 隐痛、酸胀、撕裂痛
肛门坠胀
肩胛放射痛
3.阴道流血,可伴蜕膜型或碎片
孕卵外游
输卵管妊娠的变化与结局:

1输卵管妊娠流产 2输卵管妊娠破裂 3陈旧宫外孕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形成血肿

4继发性腹腔妊娠 5子宫的变化
病理
输卵管妊娠流产 完全流产 不全流产 输卵管妊娠破裂 胚胎绒毛有活性 失血性休克 陈旧性宫外孕
继发腹腔妊娠
输卵管内孕卵停 胚胎死亡,妊娠物吸收 止发育
子宫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
痛明显。

陈旧性宫外孕时,肿块的边界较清楚,且不 易与子宫分开。
(1)HCG测定: 血常规:急性失血期血色素下降。 (2)超声诊断:①宫腔内有无妊娠囊,宫腔 空虚,妊娠囊(孕5周)及胎心 搏动(孕7周)位于宫外。
②宫旁有无混合性包块
③直肠子宫陷凹有无积液。
(3)阴道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4)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内膜蜕膜样变。 (5)腹腔镜:腹腔内不同部位见妊娠流产、 破裂的情况及内出血。
1.慢性输卵管炎:管腔变窄或管道不畅,粘膜功能受损; 2.输卵管手术:绝育手术、输卵管粘连分离术; 3.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4.输卵管外的肿瘤压迫。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宫腔内的异物或宫内膜的异常
(四)其他

1.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

中医妇科学第七章--妊娠病

中医妇科学第七章--妊娠病

妊娠恶阻
辨证论治:
酸水,苦水
呕吐物
清涎、清水
要点
咖啡色、血样
兼证
舌脉
治则:调气和中,降逆止呕
调护:
分型: 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
肝胃不和—苏叶黄连汤
热、实 虚、寒 气阴两亏
妊娠腹痛
概念:妊娠期间,因胞脉阻滞或失养,气西运行不
畅而发生小腹疼痛者。又称胞阻
病因病机 血虚:气血运行无力 虚

胎前三禁

利小便
预防: 1、调情志
4、慎房事
2、慎起居
5、定期检查
3 、调饮食
6、重胎数
妊娠恶阻
概念: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者。
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
气阴两虚
胃失和降
恶心呕吐
肝胃不和 冲脉之气上逆
诊断:
依据 1、先确诊怀孕
2、孕后恶心呕吐,食入即吐
鉴别 1、芎芎胎
2、消化道疾病,肝炎
辨证论治 阴虚肺燥:百合固金汤 痰火犯肺:清金降火汤
子淋
概念: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等症状。
病因病机:
心火偏亢:移热小肠,注入膀胱
实热
膀胱气化不利 子淋
湿热下注:湿热下注,蕴结膀胱
阴虚:
阴虚火旺,移热膀胱
心火偏亢:导赤散十玄参、麦冬
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加味五林散
阴 虚:知柏地黄汤
胶艾汤
异位妊娠
概念:凡孕卵在子宫畦外着床发育,称为 “异 位妊娠”。
病因: 炎症 发育不良 异位症 肿瘤 手术
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流产 完全流产
不全流产
病理
输卵管妊娠破裂 休克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ppt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ppt

加强妊娠期管 理
孕妇应加强妊娠期管理 ,定期产检,关注胎儿 发育情况,做好孕期营 养摄入和心理调适。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呼吸道病毒检测
感染性疾病常引起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 细胞比例增加。
呼吸道病毒检测常常用于诊断病毒感染。
胸片检查
其他检查
胸片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感染的典型表现,如 肺炎、支气管炎等。
其他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 测定和痰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部感染的典型表现, 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疗程与剂量
按照医生建议的疗程和剂量用药,避免 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关注药物副作用,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
免疫调节
01
免疫力提升
通过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途径增强免疫力。
02
免疫抑制剂
在必要时,医生会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
03
免疫接种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的疫苗以预防感染。
心理压力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可能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产效率和社会活力。
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01
心理压力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担心疾病
传播、治疗结果等。

02
家庭关系变化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可能导致家庭关系发生变化,如夫妻关系紧张、父
母与子女关系疏远等。
03
对未来规划的影响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ppt
目 录
•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概述 •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的诊断 •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的处理 •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的预防 • 妊娠相关感染疾病的社会影响 • 妊娠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防控建议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课件
目录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概述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对母婴的影响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目录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管理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典型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是指在妊娠期间 ,孕妇同时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这些感染可能涉及不同的病原体,如 细菌、病毒、真菌等。
孕期治疗注意事项
避免自行购药
定期产检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 免自行购药,以免使用不当的药物对母婴 造成不良影响。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 及时了解胎儿和母体的状况。
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在孕期和产后的恢复期,患者应加强自身 免疫力,预防再次感染。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妊娠合并感染性 疾病可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在孕 妇中的发病率较高,与免 疫系统的变化、孕期卫生 状况、环境因素等有关。
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 传播、接触传播、性传播 等。
季节性
某些感染性疾病在特定季 节更容易发生,如流感、 肺炎等。
病例二:妊娠合并尿路感染
总结词
尿路感染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一定的影响。
详细描述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病例中,孕妇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 可能导致急性肾盂肾炎等并发症。对于尿路感染的孕妇,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 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诊断属哪种妊娠病。
治疗原则:
1、胎元正常—治病与安胎并举
(治病安胎或安胎去病)
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
(I)补肾为固胎之本 (2)健脾为益血之源 (3)理气以通调气机,理血以养血为主或佐以清热。 2、胎元异常——下胎以益母(胎元不正、胎
堕难留、胎死不下或孕妇有疾不能继续妊娠)
牛膝、泽兰、虫类药 3、耗气散气——代赭石、沉香、降香、虫类药 4、有毒——生附子(草乌、川乌)、生半夏、生南星、
马钱子、两面针、皂角
妊娠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六淫 情志内伤 房室不节 劳逸过度 跌仆闪挫 素体虚弱 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虚等。
病因病机
病机
阴血虚 脾肾虚 冲气上逆 气滞
阴血虚
阴血素虚,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元 ,阴血 益虚,阴虚阳亢
妊娠恶阻 妊娠心烦 妊娠眩晕 妊娠痫症
脾肾虚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胎失所养,脾 虚湿聚,泛溢肌肤或水停胞中;
妊娠用药原则:
凡峻下、滑利、或禁用。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衰其大半而止”。
妊娠禁忌(慎用)药
一、中药:
1、峻下滑利——芜花、甘遂、大戟、巴豆、牵牛子、 商陆、大黄、芒硝、苡仁
2、祛瘀破血——麝香、乳香、没药、三棱、获术、 刘寄奴、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益母草
肾虚胎失所系,胎元不固。
胎动不安 堕胎小产
滑胎
胎萎不长
冲气上逆
孕后经血不泻,聚于冲任子 宫以养胎,冲脉气盛。冲脉 隶于阳明,若胃气素虚,冲 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
恶阻
气滞
素多忧郁,气机不畅,腹中 胎体渐大,易气机升降失常, 气滞则血瘀水停。
妊娠肿胀 胎水肿满
诊断
根据停经史、早孕反应、乳头、乳晕着 色、脉滑尺脉尤甚等临床表现,结合辅 助检查如妊娠试验、基础体温、B超以 及妇科检查等判断是否妊娠。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妊娠病的定义、 诊断及辨证论治。 掌握妊娠病的总治则与用药宜忌。 熟悉妊娠病的定义及妊娠期常见疾病及其总
的病因病机。
定义
在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 的疾病,称为妊娠病。亦称“胎 前病”
常见妊娠病:
恶阻、妊娠腹痛、异味妊娠、胎 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 胎、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满、 子肿、子晕、子痫、子嗽、妊娠 小便淋痛、妊娠小便不通、妊娠 瘙痒症、妊娠贫血、难产
习题
1、选择题 正常妊娠为多少周 A 32周 B 34周 C 36周 D 38周 E 40周
习题
2、判断题 妊娠期间所患的疾病都叫妊娠病。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或
下胎益母。
习题
3、简答题 妊娠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孕期用药要注意什么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毛根都失中。
二、西药:
1、抗菌类: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等)、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等)、 四环素类、氯 霉素、磺胺类
2、激素类:皮质激素、甾体激素
3、抗肿瘤药
4、其他:抗组胺药、抗凝剂、某些镇 静、利尿药
孕期用药
对胚胎及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大致分为三类: 肯定的致畸药物,如抗癌药和性激素;
可能致畸的药物如某些抗癫痫药、抗甲 状腺药和降糖药、镇静药;
潜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 心得安、皮质激素等。
孕期用药
•孕期用药对胚胎、胎儿可能产生流产、致畸、 生长发育迟缓等损害,特别在孕早期损害更大。
因此必须有明确指征和对疾病治疗有需要时用 药,不应滥用药物。
•孕早期能避免或暂时停用的药,可考虑不用或 暂时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