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技术

合集下载

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应用

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应用

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通风的原理,然后论述了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自然通风在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综合体建筑,节能设计,自然通风一、自然通风的原理分析我们平时说建筑的自然通风,实际上是经过物体设置的门窗,此时会有空气随着门窗等进入室内,并且流通,就会形成气流。

它会受到建筑物外表面的压力以及门窗开口的特点影响。

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

对自然通风来说,建筑中的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要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

两者可以独立对空气产生作用,也可结合到一起产生作用。

在具体的建筑里,很多时候都是上述两者融合到一起作用的,只不过两者有大有小而已。

因为气候以及风向和建筑的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到风压,上述两者的结合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组合,所以,设计者要深入的分析其中的要素,确保两者能够呈现出互相补充的作用,确保自然通风效果合理、有效。

二、自然通风的影响因素1 室外气象、环境因素室外气象参数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室外气象参数的不稳定性导致了自然通风效果变得不稳定的计算表明,室外风速对室内自然通风的影响最大,当室外风速增加0.2m/s 时,相当于温差2.6℃的效果则表明受季节、室外风向、风速和气候的影响,自然通风的风量、风速、温湿度是不稳定的,必要时应设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起保障作用。

2 建筑结构形式自然通风的形成与建筑设计如建筑物的造型、朝向、围护结构保温情况,外墙外窗的遮阳情况,建筑空间的通风换气等密切联系。

长期以来建筑设计怎样来促进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和降低室温一直是研究讨论的话题。

首先,建筑物四周的风压分布,与该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如女儿墙、挑檐、屋顶坡度等有关,同时周边建筑、植被也会改变室外的风向或风速[3];其次,热压与建筑物的开口位置及室内外温差有关。

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组织通风,保持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将通风器设计安装在屋顶,同时也是最热的地方,并在各层设置了通风格栅,形成了良好的烟囱效应,为增加自然通风的余压值创造了条件。

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

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

R I f O f 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压力的加大,加强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来保护地球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研究的课题。

其中,在建筑的通风换气方面,现在广为应用的是以机械通风调解温度和湿度来达到居住者的要求。

机械通风广泛应用的好处是方便、快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人们想要的温度和湿度,但是它所带来的污染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部分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如一些高档宾馆、饭店、写字楼的业主和设计单位为追求建筑立面效果,大量使用玻璃幕墙,造成窗户无法开启或者开启面积较小,不能满足室内自然通风的要求。

此外,一些公共建筑没有安装技术先进的通风设备和设施,也使得室内空气难以达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长期使用空调会造成室内容易滋生军团细菌,造成污染物超标,而且,长期使用空调的室内空气即使经过消毒,仍然会对人体造成二次污染。

人在空调房间内停留时间过长会明显感觉不舒服,如果长期在空调房间工作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患所谓的空调病。

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11.1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

并且,有些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能耗过高,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

相比之下,自然通风的好处就很明显了。

自然通风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有助于健康,而且,在绿色建筑中采用自然通风也是改善室内环境和节能环保的必然手段。

在室外气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加强自然通风还有助于缩短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降低空调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和环保的效果,而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因此,在绿色建筑广泛提倡的今天,自然通风是应该被广泛采用的。

要想在自然通风方面实现节能,门窗的节能是其自然通风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文/王坤中的关键。

门窗节能是重点建筑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构件中的能耗损失中最大的环节。

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的27.6%,预计今后会超过35%,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2~3倍。

在民用建筑中,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耗能部位,其中门窗能耗为墙体的4倍,屋面的5倍,地面的20倍,占建筑能耗的50%,因此,门窗的节能是建筑节能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被动式设计如何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被动式设计如何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

被动式设计如何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在当今的建筑设计领域,追求可持续性和能源效率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

其中,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效果是被动式设计的一个关键目标。

自然通风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对机械通风系统的依赖,还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那么,什么是被动式设计呢?被动式设计是指通过合理利用建筑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条件,不依赖复杂的机械系统,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控制。

在自然通风方面,被动式设计主要依靠建筑的布局、朝向、开口位置和大小、建筑构件的热性能等因素来引导空气流动。

首先,建筑的朝向对于自然通风至关重要。

在北半球,建筑物朝向南方可以最大程度地接收阳光,同时也有利于夏季的通风。

理想的情况是建筑物的长边朝向夏季主导风向,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风进入室内。

例如,如果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那么建筑的长边最好是东西向,开口设置在东南和西北方向,以形成良好的穿堂风。

建筑的布局也会影响自然通风效果。

较为分散和开敞的布局有利于空气的流动,避免形成风的死角。

比如,行列式的布局可以让风在建筑之间顺畅地通过;而围合式的布局,如果设计得当,也可以通过中心庭院形成局部的通风环流。

开口的位置和大小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因素之一。

窗户的位置应该根据室内的功能和气流的路径进行合理布置。

通常,在房间的相对两侧设置窗户可以形成有效的穿堂风。

而且,窗户的面积应该足够大,以保证足够的通风量。

同时,窗户的开启方式也有讲究,平开窗户比推拉窗户更有利于通风。

除了窗户,通风口的设置也不能忽视。

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壁上设置通风口,可以利用热压原理促进空气的流动。

热压是由于室内外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密度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

在夏季,室内温度较高,热空气上升,通过屋顶的通风口排出,而冷空气则从低处的窗户或通风口进入,形成自然通风。

建筑构件的热性能也会对自然通风产生影响。

例如,厚重的墙体和楼板具有良好的蓄热能力,可以在白天吸收热量,晚上缓慢释放,从而减少室内温度的波动,有助于维持稳定的通风效果。

建筑节能设计的风能利用原理

建筑节能设计的风能利用原理

建筑节能设计的风能利用原理建筑节能设计是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风能的利用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建筑节能设计中风能利用的原理和方法。

一、风能的来源与特点风能来自于风的运动,具有可再生、广泛分布、低碳排放的特点。

在建筑中,风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进行利用,实现节能目的。

二、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利用建筑物周围的风来进行通风,实现建筑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进入。

自然通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建筑立面设计:合理设置门窗、通风口等通风装置,使得自然风能够顺利地进入建筑内部。

2. 建筑布局规划:考虑建筑相对位置和周围环境的风向、风速等因素,合理布局建筑,以利用自然风进行通风。

3. 气流引导设计:通过设置气流引导装置,如风口、风帆等,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并形成流通。

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减少机械通风的需求,从而降低能耗。

三、风能发电除了自然通风,建筑节能设计还可以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风能发电采用的主要技术是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机组根据风的动力驱动叶片旋转,进而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风力发电机组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墙面或者附属设施上。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选型,建筑可以利用风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降低能耗。

四、风能利用的设计考虑因素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中,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对于风能利用至关重要:1. 建筑的位置和环境: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风能的利用效果。

2. 建筑的外部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立面、通风口等,以利于风能的进入和利用。

3. 气流引导装置:通过设置风口、风帆等气流引导装置,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并形成流通。

4. 发电系统的选型和布置:在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时,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并进行合理的布置,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风能转化效率。

低碳建筑设计中的自然能源利用最大化策略

低碳建筑设计中的自然能源利用最大化策略

低碳建筑设计中的自然能源利用最大化策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低碳建筑设计旨在减少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其中自然能源的利用最大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策略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应用,以及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技术。

一、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最丰富、最清洁的自然能源之一。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用于加热生活用水。

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集热器的面积和安装位置。

集热器通常安装在屋顶或建筑的向阳面,以最大限度地接收太阳能辐射。

为了提高系统的效率,还应配备良好的保温措施和控制系统,确保热水的稳定供应。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则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光伏板可以安装在建筑的屋顶、外墙或遮阳设施上。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光伏板的朝向、倾角和遮挡情况,以获得最佳的发电效果。

此外,还应与建筑的电气系统进行合理的集成,实现电能的有效存储和利用。

为了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光伏板的颜色和形状可以与建筑外观相协调,使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二、风能的利用风能也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小型风力发电装置或自然通风系统来利用风能。

小型风力发电装置适用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建筑选址时,应选择开阔、风速较大的场地。

风力发电机通常安装在建筑的屋顶或高处,通过叶片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然而,小型风力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且受风力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经济性和可靠性。

自然通风系统则是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实现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

在设计中,应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开口位置,形成良好的通风通道。

例如,可以设置穿堂风、中庭和通风井等,促进空气的流动。

浅析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浅析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要求 ,在 空气 流动的房 间内可 以提高人们 的舒适性 , 过 自 通 然通风增加 水分的蒸发 ,达 到降温的效果 ,提高人们 的舒适
性 ,同时达到节能 的目的。 结构降温通 常就是采取 自然风 的降温效应在夜 间通 过 自 然途径使热 量从 建筑物 中释放 出去 ,以减轻 白天 的冷 负荷。 使 白天储藏 于建 筑 中的热量在夜 间散 发出去 , 自然通风 是非
断减少 ,造成室 内空气污浊 ,品质、热舒适度 下降 ,严重影
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据粗略统计人的一生8% 9 % 0一 0 的时间是
在室 内度过 的 ,这其 中包括人们 的居所、工作 、学 习以及娱
乐场所 。随着室内空气质量 的恶化和 能源 的消耗越 发严重 ,
2 0 年 一 场 前所 未 有 的 非 典 灾 害 ,使 得 自然 通 风 更 是 被 业 界 03 和公众所重视。
( 热压工作原理 1)
热压 的原 理就是利 用建筑 内部空气 的热压 差—— 即 “ 烟
囱效应 ”来实现建筑通风 。它的原理就是利 用热 空气上升 ,
室 外 新 鲜 冷 空 气 进 入 建 筑 的底 部 ,通 过 建 筑 上 部 开 设 的 通 风 口将 室 内污 浊 的 空 气 排 出 ,从 而 实 现 建 筑 节 能 ( 4)。 热 图
浅 析 自然 通 风 技 术 在 建 筑 节 能 中 的应 用
A nay i t a ntl ton i l ssofna ur lve ia i n buidi ne g —s vi e hno og n t l ng e r y‘ a ng t c — l y i he
3 一 1 c,人在 自然通风 的条件 下仍然感觉到舒适 ( O 3 c 但是如

建筑中的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

建筑中的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

建筑中的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建筑中,通过优化通风与空调系统,实现节能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与措施。

一、建筑物通风系统的节能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的自然风流和空气对流来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一种通风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窗户、门和通风口,以及选择合适的通风位置和方向,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流动和自然通风效果。

这种通风方式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智能通风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是指通过安装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自动调节建筑物的通风量和通风时间。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通风,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3.热回收技术热回收技术可以利用室内空气中的热能,将其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减少能源的消耗。

常用的热回收技术包括热交换器、热泵和地源热能利用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废弃的热能,提高建筑物通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二、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节能1.能耗监测与管理通过安装能耗监测设备,及时获取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耗数据,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控和管理。

可以通过分析能耗数据,了解建筑物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高效节能空调设备选择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是提高建筑物空调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常用的高效节能设备包括变频空调系统、高效热泵系统和热发电冷却系统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低碳的特点,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

3.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实现对建筑物空调系统的精确控制。

通过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人员流量和用电负荷等指标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参数,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结语建筑物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是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

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

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暖通空调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耗和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探讨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措施。

一、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合理利用自然通风是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设置和布局建筑结构和窗户,使得自然风能够进入建筑内部,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

通过利用自然通风,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使用频率,减少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二、采用高效节能暖通空调设备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选用高效节能的暖通空调设备,如高效空调机、高效风机和节能散热器等。

这些设备在运行中能够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并且具有较高的能效比,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三、优化建筑节能保温设计建筑节能保温设计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优化建筑的保温设计,如采用隔热材料、减少热桥效应、优化建筑外立面设计等,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效性能。

四、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也是实现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控制,根据室内外环境气象数据和人员活动情况,实现动态调节和智能化控制,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五、加强绿色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与建筑能源系统的耦合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加强暖通空调系统与建筑能源系统的耦合,实现多能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如光伏发电系统、风能利用系统等,实现综合能源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建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供清洁的能源供应,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通风技术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实现方法
摘要: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降低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介绍了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其原理,论述了自然通风技术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自然通风;建筑设计;地域建筑;节能
1 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

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

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

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

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2 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自然通风是一项古老的技术,与复杂、耗能的空调技术相比,自然通风是能够适应气候的一项廉价而成熟的技术措施。

通常认为自然通风具有三大主要作用:(1)提供新鲜空气;(2)生理降温;(3)释放建筑结构中蓄存的热量。

自然通风是在压差推动下的空气流动。

根据压差形成的机理,可以分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下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

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形成正压区,推动空气从该侧进入建筑;而建筑的背风面,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形成负压区,吸引建筑内空气从该侧的出口流出,这样就形成了持续不断的空气流,成为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的形成过程。

当室内存在热源时,室内空气将被加热,密度降低,并且向上浮动,造成建筑内上部空气压力比建筑外大,导致室内空气向外流动,同时在建筑下部,不断有空气流入,以填补上部流出的空气所让出的空间,这样形成的持续不断的空气流就是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根据进出口位置,自然通风可以分为单侧的自然通风和双侧的自然通风。

双侧自然通风系统示意图,表示的是单侧的自然通风形式。

3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
3.1建筑体型与建筑群的布局的设计
建筑群的布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效果很大。

考虑单体建筑得热与防止太阳过度辐射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然而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线吹向建筑,会在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

在建筑设计中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利弊,根据风向投射角(风向与房屋外墙面法线的夹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同时也可以结合建筑群体布局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

由于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因此在单体设计中还应该结合总体的情况对建筑的体型,包括高度、进深、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

3.2围护结构开口的设计
建筑物开口的优化配置以及开口的尺寸、窗户的型式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

根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

开口的相对位置对气流路线起着决定作用。

进风口与出风口宜相对错开布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更均匀,通风效果更好。

3.3注重“穿堂风”的组织
“穿堂风”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方式。

所谓“穿堂风”是指风从建筑迎风面的进风口吹人室内,穿过房间,从背风面的出风口流出。

显然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风压差越大,房屋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越小,通风越流畅。

此时房屋在通风方向的进深不能太大,否则就会通风不畅。

3.4在建筑设计中形成竖井空间,来加速气流流动,实现自然通风
在建筑设计中竖井空间主要形式有:(1)纯开放空间。

目前,大量的建筑中设计有中庭,主要是平面过大的建筑出于采光的考虑。

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我们可利用建筑中庭内的热压形成自然通风。

(2)“烟囱”空间,又叫风塔——由垂直竖井和几个风口组成,在房间的排风口末端安装太阳能空气加热器以对从风塔顶部进入的空气产生抽吸作用。

该系统类似于风管供风系统。

风塔由垂直竖井和风斗组成。

在通风不畅的地区,可以利用高出屋面的风斗,把上部的气流引入建筑内部,来加速建筑内部的空气流通。

风斗的开口应该朝向主导风向。

在主导风向不固定的地区,则可以设计多个朝向的风斗,或者设计成可以随风向转动。

3.5屋顶的自然通风
通风隔热屋面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1)在结构层上部设置架空隔热层。

这种做法把通风层设置在屋面结构层上,利用中间的空气间层带走热量,达到屋面降温的目的,另外架空板还保护了屋面防水层。

(2)利用坡屋顶自身结构,在结构层中间设置通风隔热层,也可得到较好的隔热效果。

3.6双层玻璃幕墙围护结构
双层(或三层)幕墙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会呼吸的皮肤”,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

其通风原理是在两层玻璃幕墙之间留一个空腔,空腔的两端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在冬季,关闭进出风口,双层玻璃之间形成一个“阳光温室”,提高围护结构表面的温度;夏季,打开进出风口,利用“烟囱效应”在空腔内部实现自然通风,使玻璃之间的热空气不断的被排走,达到降温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隔热,通道内一般设置有可调节的深色百叶。

双层玻璃幕墙在保持外形轻盈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解决高层建筑中过高的风压和热压带来的风速过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问题,能解决夜间开窗通风而无需担心安全问题,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并能降低室内的噪音。

在节能上,双层通风幕墙由于换气层的作用,比单层幕墙在采暖时节约能源42%~52%,在制冷时节约能源38%~60%,是解决建筑节能的一个新的方向。

结束语
通风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之一,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将是建筑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后应追求的更高目标。

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尤其是一些建筑的更新如新民居的设计,不仅要关注自然通风技术,更要注意把这一传统的技术与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和气候因素等相结合,提出多层次的、全面的、适宜的建筑技术,体现“气候决定建筑”的设计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