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建设

合集下载

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浅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档案是指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因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类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档案工作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档案对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对传承人类文明,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加快档案工作融入信息社会的步伐,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总格局中,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己是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对管理人员的意义(一)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1.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收集、整编、管理、提供单位利用,工作量大,效率很低,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如果实行信息化后,档案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

具体表现为: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可以多次利用:数据无论从文书管理录入、还是从档案管理录入,只需录入一次,即可在档案管理内部进行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各种报表可以自动打印:数据录入后,不论是文书管理还是档案管理,可以方便的打印出相关的收发文单据、汇总表;可以方便的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背考表等。

自动统计档案信息: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这项工作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二)检索查询更为方便1.传统的检索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来,然后根据上面的记录到库房中查找,费时、费力。

档案管理信息化后,档案的检索与查询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即时的查询,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显得更为方便简洁。

2.提供多种查询手段: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3.提供网上查询手段: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档案管理权限从网上自行查询档案信息,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开始构思这个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这个方案的出台,是为了让档案管理更高效、更便捷,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

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档案管理不仅提高了档案的检索效率,还保证了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突出。

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二、建设目标1.实现档案数字化:将现有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便于存储、检索和利用。

2.提高档案检索效率:通过建立档案数据库,实现快速检索、查询和统计。

3.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的在线审批、借阅、归还等操作,提高档案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4.确保档案安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建设内容1.档案数字化处理:采用高速扫描仪、OCR识别技术等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

2.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数据库,对数字化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快速检索、查询和统计。

3.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开发一套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审批、借阅、归还等功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4.档案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等技术,确保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培训与推广: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档案信息化的操作技能。

四、实施步骤1.调查分析:了解单位现有档案管理现状,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3.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确保档案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系统开发与部署:开发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系统,并进行部署。

5.培训与推广: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档案信息化的操作技能。

6.系统运行与维护: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一、背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也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当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数字化档案可以更好地保护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了纸质档案在搬迁、保存、检索等环节可能带来的损坏和丢失。

此外,数字化档案的便捷性也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效率,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查询和利用方式。

三、建设方案。

1. 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需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

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的采购和搭建,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和高效传输。

2. 软件系统建设。

其次,需要选择和定制适合自身需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具备档案的数字化录入、分类、检索、借阅等功能,同时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数据整合与清理。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已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和清理。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减少冗余数据,还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4. 培训与推广。

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更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因此,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他们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5. 监督与评估。

档案信息化建设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监督与评估。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风险与对策。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用户接受度等方面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个环节的因素,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地适应和引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管理的需求,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1、实现档案数字化将现有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转化为电子档案,建立数字化档案库,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或引入一套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利用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3、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

4、提高档案利用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档案检索流程,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档案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为单位的各项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档案服务。

二、建设原则1、规范性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实用性从单位实际需求出发,注重系统的功能和操作便捷性,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3、安全性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采用加密、备份、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4、开放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集成。

5、可扩展性考虑到单位未来的发展需求,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后续功能的升级和完善。

三、建设内容1、硬件设施建设(1)购置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为档案信息化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

(2)配备高速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满足档案数字化的需求。

(3)建立网络环境,确保档案信息的传输和共享畅通无阻。

2、软件系统建设(1)选择适合单位需求的档案管理软件,具备档案收集、整理、存储、检索、利用、统计、鉴定、销毁等功能。

(2)软件应支持多种格式的文件存储和检索,如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

(3)具备用户权限管理功能,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

3、档案数字化(1)制定档案数字化规范和标准,包括扫描分辨率、图像质量、文件命名规则等。

(2)对现有纸质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按照规范进行数字化处理。

(3)对数字化后的档案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图像清晰、数据准确。

4、数据安全保障(1)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防止外部攻击。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目录1. 内容概括 (3)1.1 编制背景 (4)1.2 目的和意义 (5)1.3 建设原则 (6)1.4 建设目标 (7)2. 现状分析 (7)2.1 档案管理现状 (8)2.2 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9)2.3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0)3. 总体方案设计 (11)3.1 系统架构设计 (13)3.2 技术路线选择 (14)3.3 系统功能要求 (16)3.4 数据管理与标准化 (17)4. 基础设施规划 (18)4.1 硬件环境 (18)4.2 软件环境 (21)4.3 网络环境 (21)4.4 安全保障 (23)5. 系统实施 (23)5.1 项目实施计划 (25)5.2 项目建设进度表 (26)5.3 项目管理与监控 (26)5.4 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 (27)6. 人力资源规划 (29)6.1 人员配置与培训 (31)6.2 组织机构调整 (32)6.3 岗位职责划分 (35)7. 经费预算 (36)7.1 建设项目费用预算 (37)7.2 运维成本预算 (38)7.3 资金筹集与规划 (39)8. 数据迁移与整合 (41)8.1 数据收集与整理 (43)8.2 数据迁移步骤 (44)8.3 数据整合与清洗 (45)8.4 数据质量管理 (46)9. 制度建设 (48)9.1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49)9.2 操作规程与标准 (51)9.3 用户培训与使用指南 (51)10. 应用与推广 (53)10.1 系统试运行 (54)10.2 效果评估 (55)10.3 持续改进与优化 (56)10.4 经验总结与推广 (58)1. 内容概括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的档案信息化体系,提升档案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高效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建设,为档案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

档案局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方案

档案局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方案

档案局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方案一、总体目标1.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

将档案实体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便于存储、检索和利用。

2.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实现档案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培养具备信息化素养的档案管理人才,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具体措施1.档案数字化(1)档案扫描。

对现有档案进行扫描,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

(2)档案整理。

对扫描后的档案进行整理,建立电子档案库。

(3)档案备份。

定期对电子档案库进行备份,确保档案数据安全。

2.信息管理系统建设(1)需求分析。

深入了解档案局业务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系统方案。

(2)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出一套功能完善、易于操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3)系统开发。

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4)系统部署。

在档案局内部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集中管理。

3.人员培训(1)培训内容。

针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

(2)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3)培训效果评估。

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

三、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1)成立项目组。

组建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项目团队,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

(2)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1)档案数字化。

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

(2)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同步开展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3)人员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

3.验收阶段(1)系统验收。

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验收,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2)档案验收。

对数字化档案进行验收,确保档案质量。

(3)人员考核。

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信息化素养。

四、预期效果1.档案管理效率提升。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检索、利用的效率。

2.档案安全得到保障。

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备份,降低档案实体损失风险。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文件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文件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文件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档案管理的需求。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传输,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档案检索困难、档案遗失等问题。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档案的全文检索、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推动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划和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档案资源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需求。

其次,需要进行信息化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建设。

最后,需要进行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确保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安全和保密的要求。

档案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档案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实施,同时也需要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水平。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档案的快速检索和传输,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减少档案遗失和损坏的风险,提高档案管理的准确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档案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共享,方便各部门和个人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范文

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范文一、前言。

大家好!咱们的档案就像一座宝藏,可现在还藏在深山老林里,不好找也不好用呢。

所以啊,咱们得来个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像给宝藏装上导航和智能管家,让它能随时听咱使唤。

二、现状分析。

1. 档案库存情况。

咱现在的档案那叫一个“丰富”,从几十年前的老文件到最近的新资料,堆得满满当当。

纸质档案像小山一样,而且还分散在各个角落,找个东西得翻半天,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电子档案呢,也是零零散散的,格式还不统一,有的是word,有的是pdf,还有些奇奇怪怪的格式,就像一群来自不同星球的生物,很难统一管理。

2. 现有管理模式。

目前的管理模式啊,主要靠人工。

档案管理员就像勤劳的小蜜蜂,每天忙得晕头转向。

登记、分类、查找,全靠一双手和一个脑袋。

这样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

比如说,上次找一份重要文件,找了好几天才发现原来是登记的时候写错了地方,差点误了大事。

3. 技术设备现状。

咱们的技术设备有点落后啦。

电脑还是几年前的款式,运行速度慢得像蜗牛。

存储设备也不够用,经常担心档案没地方放。

网络呢,有时候还不稳定,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时不时给你闹点小脾气。

三、建设目标。

1. 短期目标(1 2年)咱们要先把档案整理得井井有条。

就像给一群调皮的孩子排好队一样,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进行规范化的分类和编号。

然后呢,建立一个简单的档案管理系统,让大家能在电脑上快速查找档案的基本信息,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

2. 中期目标(3 5年)这个时候啊,我们要让档案管理系统变得更智能。

不仅能查找,还能进行数据分析。

比如说,我们能知道哪些档案最常用,哪些档案已经很久没人问津了。

同时,要把纸质档案逐步数字化,让它们也能在电脑上方便地查看和使用。

最终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档案信息化平台。

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超级大脑,能自动对档案进行分类、存储、分析,还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说,根据你的工作岗位,自动推荐你可能需要的档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档案局顾世文2017年3月♦一•什各是曙数字化.二•什各是弊験化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缩微与声像档案的数字转换技术、影像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字存储技术等,将传统载体档案的目录与内容(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实物)等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形成档案信息数据库的过程。

档案信息化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换句话说,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O4 一•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应遵循的相关标准规范DA/T 18-1999档案著录规则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52-2014档案数字化光盘标识规范DA/T 43-2009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甘肃省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试行)》档案数字化对象1 •纸质档案数字化;2•照片档案数字化;3.缩微胶片数字化(缩微档案的数字化及其与数字档案之间的相互转换);4•声像档案的数字化以及实体档案的影像化处理;5.图纸档案数字化。

(1)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方式:主要采用黑白(二值)方式扫描。

当黑白方式扫描清晰度较差时,釆用灰度方式扫描,灰度方式一般釆用256灰阶。

扫描分辨率:分辨率不低于150dpio增减的程度以扫描后图像按原尺寸显示后是否清晰可见为准。

文件存储格式:TIFF或JPG;(2)照片档案数字化扫描方式照片可选择彩色或灰度两种方式扫描,必须保留彩色时才采用彩色方式扫描,黑白照片釆用灰度方式扫描。

一、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对象)照片档案数字化流程图缩微胶片扫描仪 照片底片照片 t=C>数码相机(3)缩微胶片数字化转换方式:使用缩微胶片转换仪器讲行缩微胶片的数字化工作。

缩微胶片的构成方式釆用“高对比”,保存方式采用“黑白”方式。

转换分辨率:对于一般缩微胶片,转换分辨率釆用200dpi;对于16mm胶片其分辨率不低于200dpi; 35mm胶片其分辨率不低于600dpi o 文件存储格式:转换的图像为TIFF格式。

缩微胶片对象选择:转换应尽量釆用母片来进行o(4)音频档案数字化釆样频率:音频档案数字化选用44.1kHz作为声音采样标准。

DVD中的声音选用48kHzo 文件存储格式:WAV或MP3。

(GB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一、档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对象)盒式录像带录音带播放机录音笔音频档案数字化流程图(5)视频档案数字化文件存储格式:影像档案数字化选用MPEG2 或者H.264格式①作为影像存储标准。

如采用MPEG2格式,建议其标清码流大于12Mbit/s,高清码率大于50Mbit/s o视频档案数字化流程图(6)图纸档案数字化扫描方式:图纸档案釆用黑白或灰度扫描方式,必须保留彩色时采用彩色方式扫描。

按档案内容分馆藏目录②档案文件全文馆藏资料全文纸质档案数字化流程档案接收、档案编页、档案扫描、图像处理、档案复原、目录建库、数据质检、数据挂接、档案归库、数据备份、成果移交一、档案数字化(纸质档案数字化)文档分解I校正及去斑点去黑边刻录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图1.档案接收档案加工人员从委托方把需要加工档案接收过来。

要求:①加工方接收档案时一定与委托方档案库房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交接工作,接收档案负责人与委托方移交人员须当面逐册清点核实后,并在《出入库登记簿》中认真填写出库1.档案接收情况,包括调卷日期、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逐卷)等,双方签字认可后方可出库。

②接收委托方出库档案后,指派专人负责再次进行清点,区分涉密与非涉密档案,并做详细登记,分别存放于指定的档案柜中。

以利于后期编页、扫描、质检人员的使用。

3.档案扫描对加工档案进行拆卷、扫描。

要求:①扫描人员在领取档案时,必须填写《领卷登记表》。

②对要加工的案卷进行拆除,拆除装订物时应注意保护档案不受损害。

③扫描模式选择:扫描模式一般有黑白二值,灰度和彩色模式三种。

页面字迹清晰,纸张无底色,3.档案扫描不带彩色图章的档案,可釆用黑白二值进行扫描;字迹清晰度差,纸张有底色,带有插图的档案,可釆用灰度模式扫描;对于红头文件、印章和带有彩色图片的档案,适于用彩色模式或灰度模式进行扫描。

具体的扫描模式可根据委托方的需求来进行扫描。

3.档案扫描④扫描分辨率:原则上以扫描后形成的图像,清晰度、失真度不影响利用为准。

采用的不低于200dpi;彩色值:不低于150dpi o此数分辨标准为: 黑白值: 不低于200dpi;灰度值: 值只作为参考,实际工作中分辨率可根据档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文字偏小、清晰度差时可适当提高分辨率。

3.档案扫描⑤存储格式:委托方没有特殊要求的,原始图像一般以JPG格式为主,图像处理后可加工成PDF 格式③进行挂接。

⑥扫描完成的档案要按照加工前档案的页码顺序排好,仔细检查不得遗漏纸张。

3.档案扫描⑦对涉密的档案进行扫描,须具有涉密资格的专人进行扫描,扫描过的档案由专人装订。

每日工作完成后,未处理完的档案应交回保管人员保管,个人不得留存。

3•档案扫描(图像文件的命名)以卷为单位原始图像(JPG)命名: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文件号-张页号・jpg 001-001-0001-0001-0001.jpg (第一页)001-001-0001-0001-0002.jpg (第二页)3•档案扫描(图像文件的命名)以卷为单位提供利用图像(PDF)命名: 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文件号.Pdf(档号・pdf )001-001-0001-0001.pdf (第一件)001-001-0001-0002.pdf (第二件)3•档案扫描(图像文件的命名)以件为单位原始图像(JPG)命名: 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问题或机构代码-件号-张页号.jpg001-2015-Y-BGS-0001-0001.jpg (第一页)001-2015-Y-BGS-0001-0002.jpg (第二页)3•档案扫描(图像文件的命名)以件为单位提供利用图像(PDF)命名: 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代码-问题或机构代码-件号• pdf (档号• pdf001-2015-Y-BGS-0001.pdf001-2013-D30-RSC-0002.pdf3•档案扫描(图像文件的命名)以卷为单位原始图像(JPG)命名: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文件号-张页号・jpg 001-001-0001-0001-0001. jpg (第一页)001-001-0001-0001-0002. jpg (第二页)4.图像处理对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及校对,确保图像完整无误,并视需要对有问题的扫描图像进行纠偏、去污、拼接等技术处理。

要求:①对于图像倾斜的、颠倒的,要纠偏及旋转;4.图像处理②对于图像中有影响图像质量的躁点,界点、黑线、黑框进行去污,彩色模式扫描的图像应进行裁边,去除多余的白边。

档案数字化图像的去污,应遵循在不影响可懂度的前提下展现原貌的原则。

4.图像处理③发现扫描图像漏扫、扫重、扫描图像的页号与原文不符的,要对漏扫的进行补扫,扫重的把多余的图像删除,扫描图像的页号不符的修改成与原文一致的。

④图像处理中发现图像模糊,图像不全现象,要及时补扫。

5.档案复原扫描完成后,拆卷的档案要及时恢复原貌。

要求:检查档案的排列顺序不变不错页、不漏页,保证装订完成档案的整齐性和完整性。

6.目录建库为数字化的档案检索而建立必要的目录数44=? 据库。

要求:根据档案管理软件的要求,对档案形成的目录逐件进行录入,要详细的录入每一份文件的各种必录项,按照录入规则、要求录入。

文字准确、无漏条、漏字情况。

7•数据挂接、质检按照档案管理软件的要求对目录和原文进行挂接和质检。

挂接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手工挂接,打开一条需要挂接的目录,在目录中有挂接原文的选项,点开后从浏览选项中找到需要挂接的原文,点击确定后即可完成手动挂接;7•数据挂接、质检批量挂接是指档案管理软件中内嵌的批量挂接程序或配套的外部挂接程序,根据一定的规则一次性批量完成目录与原文的挂接。

特别提醒: 手工挂接可以边挂,边质检,批量挂接前最好先质检,再挂接,否则,出现大量的挂接错误,将会是一件很头疼的事。

7•数据挂接、质检要求:①扫描图像质检:检查图像的完整性,偏斜度,清晰度等,发现文件漏扫的应及时补扫。

对文件命名错误,扫描格式错误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并提醒扫描人员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图像文件要重新扫描。

7•数据挂接、质检质检人员在质检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填写质检单。

项目完成后,所有质检单要按案卷顺序统一装订成册,填写项目名称、日期。

由项目负责人上交中心保管。

7•数据挂接、质检②目录质检:检查目录文字的是否准确,录入项是否正确。

③挂接质检:检查目录所对应的原文是否挂接正确,有无缺页、拉错、缺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8.档案归库将质检完成的档案归还给委托方。

要求:根据《出入库登记单》清点、核对(涉密档案要专人清点到页),填写详细的入库登记,由双方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归还入库。

9.数据备份加工完成的数字化成果要及时进行备份。

份要求:备份一般分为硬盘(或和光盘备份,要同时使用这两种介质备份。

光盘备份时要选用质量好DVD光盘或是档案专业级光盘,一般备份2套。

9.数据备份硬盘备份要选择全新没有使用过的硬盘。

备份数据要检查是否完整,能否使用。

对刻录好的光盘要制作光盘清单。

刻录失败的光盘要统一交由委托方处理。

涉密数据的备份要进行加密,严格控制接触范围,要有专人保管,单独存放。

10.成果移交加工方制作验收报告及数字化加工成果移交委托方。

要求:加工方制作数字化验收报告及数字化成果清单登记表一式两份,移交委托方验收。

验收合格后,委托方在验收报告中签字盖章,加工方的设备根据委托方的要求进行相应处理后撤出工作场地。

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