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的“千万”时代

韩国电影的“千万”时代
韩国电影的“千万”时代

韩国电影的“千万”时代

随着《辩护人》观影人数突破千万大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九部韩国本土电影跨过这一门槛。韩国电影的票房崛起始于姜帝奎的《生死谍变》,这部电影打败了当年横扫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成为韩国本土电影的转折点。此后韩国本土电影市场份额逐渐超越进口片,成为少数能在本土市场与好莱坞抗衡的国家之一。

在《生死谍变》登场的1999年之前,韩国电影观影人次大多为百来万。但是《生死谍变》成功以后,韩国观众呈几何级数增长,2001年的《朋友》观影人次达到了818万。2003年的《实尾岛》和2004年的《太极旗飘扬》开启了韩国电影史上此前不可想象的千万观众时代。

韩国人口共5000万(2012年统计数字),以韩国国民平均观影次数和经常观影人数作为基础,推断出韩国电影的观影人次界限通常为500万人。因此,如果出现了千万次观影人数,就说明影片不仅吸引了平时几乎不进电影院的老龄观众,更有很多观众进行了二次观影。

2003年至今,从韩国特色大片到与国际接轨的视觉大片,从战争、灾难等固定题材到喜剧、现实剧、历史剧的多元化题材,这九部电影不仅见证了韩国电影和社会的发展,

更展现了观众们观赏口味和兴趣的转变。

《实尾岛》2003

《实尾岛》以上世纪60年代末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死囚被送往实尾岛进行训练,意图刺杀朝鲜元首,但最终因为外交政策改变将被秘密处死的故事。

虽然影片开头注明纯属虚构,但这支特种部队在历史上却真实存在。曾制作过《两个警察》、《人民公敌2》等卖座电影的导演康?v硕是韩国主流电影的中流砥柱,他深谙卖座与自我表达的结合之道,以史实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对国家、正义、死亡、友情等问题的深刻思考,聚焦韩国特有的历史政治问题,以好莱坞式的故事结构为外包装,汇集了安圣基、薛景求和郑在泳等一众实力派男演员。影片耗费百亿韩元,甚至远赴新西兰取景。虽然片中几乎没有重要的女性角色,但扣人心弦的剧情、炫目震撼的大场面和让人血脉贲张的兄弟友情牢牢抓住了众多观众的心。

《实尾岛》开启了韩国电影1000万观影人次的时代,更使人们重新关注这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甚至还使实尾岛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太极旗飘扬》2004

姜帝奎执导的电影一再刷新韩影票房纪录,被称为“韩国斯皮尔伯格”。他擅长以南北分裂为背景,将动作与通俗剧情相结合,既从视觉上吸引观众,又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影片虽然以战争和敏感政治问题为背景,但导演模糊了战争双方的对错,以一种悲悯的情怀讲述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

《太极旗飘扬》以一个家庭和一对兄弟的经历为切入点,战争和强行征兵让两兄弟被迫分开,因为听说只要获得国家勋章就可以让弟弟免役,哥哥从此变成了疯狂的战争机器。影片站在人性的高度,在宏大叙事中穿插个人的细腻情感,通过对亲情的着重渲染以及个人和家庭的悲剧来控诉战争

的残酷。

连续两部观影突破千万的电影虽然给韩国电影注入了

一剂强心针,通过好莱坞叙事讲述民族问题的策略似乎也很成功,但这时的韩国电影和好莱坞大片还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其表述的问题并不是面对未来,而仍然指向过去。饱受痛苦的主人公沉浸在韩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中讲述自己的悲

伤故事,这都是韩国电影走向世界市场的巨大障碍。所幸接棒的韩国新导演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王的男人》2005

《王的男人》是一部改写韩国影史的电影,和《实尾岛》、《太极旗飘扬》的大投资大制作不同,本片的投资只有41

亿韩元(约3000万人民币),导演李?F益仅仅算是小有名气,主演甘宇成是二三线演员,李准基也只出演过两部名不见经传的小影片,然而正是这样一部低成本另类题材的历史剧,却在上映45天后突破了千万观影人次。

影片由舞台剧《尔》改编,通过两位艺人在宫中沉浮的经历,展示了朝鲜史上暴虐无道、喜怒无常的燕山君统治下的宫廷生活。影片优良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引起了韩国总统卢武铉的好奇,他在看完影片后评价道:“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有想象力。”

李?F益大胆地选取了非常敏感的同性恋话题,放眼国际影坛,李安的《断背山》也在同一年用同性恋爱感动了世界。正是这位新导演紧跟时代、眼界开阔的选择,使这部“物美价廉”的影片为韩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榜样,李准基所扮演的花样美男也引领了韩国明星审美新潮流。

《汉江怪物》2006

奉俊昊是韩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导演之一。《汉江怪物》是他的第三部作品,他的上一部作品《杀人回忆》被誉为是韩国最完美的电影,这位年轻导演在韩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乍看《汉江怪物》似乎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怪兽片,讲述了不明怪物袭击城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为了拯救女儿与怪物搏斗的故事。但导演仅仅借助了好莱坞式的大场面和故事类型,他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把个人情怀和商业叙事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一般怪兽片中,核心矛盾是人与怪物的矛盾,而奉俊昊却将矛盾慢慢转移成了人与人的矛盾,特别是普通民众与冷漠政府的矛盾。在韩国,各种社会问题似乎被高速发展的经济所掩盖,奉俊昊用冷静的构思和天马行空的想象

力将这些问题赤裸裸地放在银幕之上,并且通过表现弱势群体在影片中的抗争向大家宣告:每一个弱者的力量都不该被忽视,每个人都应该怀有自救的勇气和重生的希望。

而《汉江怪物》对韩国电影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其视野的开阔性。之前的三部千万观影人次影片都在讲述韩国内部的故事,而《汉江怪物》却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可行的故事,这种类型外壳下的反类型叙事让影片兼有商业性和艺术性,在国际市场上也相当有竞争力。奉俊昊去年被邀请去好莱坞拍摄《雪国列车》就是对他个人能力和视野的极大肯定。

《海云台》2009

如果说《汉江怪物》的灾难仅仅局限于一个家庭,那《海云台》则把这场灾难投向了芸芸众生。导演选择了2004年的印尼海啸作为故事的背景,虚构了一场由日本地震引起,发生在韩国著名旅游城市海云台的海啸,讲述了几个家庭、几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影片在故事层面选择了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事件,这种尝试对于影片打开亚洲市场有很大帮助。而在灾难中不断流露出的喜剧元素既是尹齐俊导演的个人

兴趣,也逐渐成为之后韩国卖座电影的一大特色。

《海云台》对韩国电影的另一重要影响在于CG技术的熟练运用。影片成本为140亿韩元,其中一半都被用于特效制作。故事讲述的流畅性和对先进技术的掌握让韩国电影进入了

成熟的国际化大片时代。同年《阿凡达》的成功(观影人次

同样超过千万)也说明了这个时代的观众对于技术和视觉效果的追求与渴望。韩国电影完成了这一次挑战,开始进入下一个更加多元的千万历程。

《夺宝联盟》2012

韩国电影的主流类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发生变化,70年代动作片是主流,80年代通俗剧大行其道,90年代中期以后,动作片和喜剧片的结合成为最受欢迎的类型,而《夺宝联盟》正是这种类型的集大成之作。

影片讲述了几名身怀绝技的小偷接受前黑帮老大的提议,与一群中国犯罪组织成员合作盗窃隐藏在澳门赌场内的钻石“太阳之泪”的故事。两组人马表面上通力合作,暗地里却为了独占钻石而勾心斗角。《夺宝联盟》是崔东勋导演继《汉城大劫案》、《老千》之后的第三部犯罪题材影片,也被视作“崔氏犯罪三部曲”的终结篇。

韩国黑帮片受到美国黑帮片和香港英雄片的影响,迅速从动作片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受韩国年轻导演欢迎的电影类型之一。崔东勋邀请了香港演员任达华和李心洁出演,并且以首尔和澳门为主要取景地。中韩两地风光展示、轻松搞笑的整体风格和新老演员搭配出演为传统的类型注入了新鲜的气息。《来自星星的你》让全智贤和金秀贤这对情侣搭配红遍亚洲,而两人的首次合作就是在《夺宝联盟》中,这也不禁让人对导演的选角眼光刮目相看。

《双面君王》2012

《双面君王》是这九部影片中另一部历史剧,和《王的男人》不同,虽然依旧讲述宫廷秘事,但这却是一部大卡司、大场面、大投资的巨作。影片讲述了朝鲜王朝第十五代君主光海君为了逃避宫廷阴谋,和与自己相貌相似的平民交换身份的故事。

“王的替身”这一创意并不新鲜,但导演选取了一位争议很大的君王和一段朝鲜王朝史册中的空白,并起用李秉宪这一兼具实力和偶像特点的明星一人分饰两角,让影片更有新鲜感。光海君曾被认为是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在他执政期间其实有不少改革和尝试,这样一位众说纷纭的君王在话题性上就很有优势,使得本片在筹拍之际就已经是关注的焦点。

《双面君王》之前的千万观影电影都是在夏季和冬季的票房旺季上映,而本片则是首部在9月票房淡季上映还能突破千万观影大关的影片。而且本片不仅在国内好评如潮,在阿拉伯电影节、越韩电影节、法韩电影节、英韩电影节上更获得了海外观众的好评。

《七号房间的礼物》2013

《七号房间的礼物》是一部笑中有泪、适合阖家观看的喜剧电影。教导所七号房间关押着黑帮老大、诈骗犯等各种犯人,而只有六岁儿童智商的爸爸李龙久则显得与众不同。

李龙久蒙冤入狱后,可爱女儿被送往孤儿院,为了让父女团圆,原本穷凶极恶的犯人们都行动了起来,投入了一场关于父爱的大作战。

影片制作费仅为35亿韩元,加上宣传发行费用也不过58亿韩元(约3000万人民币),这又是一场以小搏大的精彩战役。本片的胜利不仅证明了小成本电影的力量,更代表着韩国电影发行业三足鼎立(CJ娱乐、Show Box和乐天)的局面开始被打破,发行《七号房间的礼物》的NEW等新兴发行公司开始崛起。新兴发行公司与老牌公司的区别在于他们并不依靠一掷千金的院线或排片优势,而靠精准的行业眼光、良好的口碑和完美的发行企划――本片父女亲情的通俗剧元素在韩国有很深厚的观众基础,首映时间选在新年过后第一周,这不仅因为该时段没有大片扎堆,而且此时最能吸引以家族为中心的中年人市场。

成本的缩减并不代表影片质量的下降,而是韩国电影在新时代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去掉泡沫、经过瘦身之后的韩国电影轻装上阵,赢得更加酣畅痛快。

《辩护人》2013

《辩护人》是导演杨宇锡的处女作,他也是韩国影坛凭借处女作突破千万观影大关的第一人。凭借又一次大胆决策和准确判断,上文提到的NEW也成为韩国第一个连续拥有两部千万观影作品的投资发行公司。

影片以1981年韩国第五共和国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时期的釜山为背景,讲述了平凡税务律师宋佑硕(宋康昊饰)为震惊全国的“釜林事件”受害学生进行人权辩护的故事。而宋佑硕的原型正是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当年卢武铉因为接触受害学生而深受震动,从此走上“人权辩护”的道路。

《辩护人》并不是传记电影,这类以现实为基础的虚构电影在韩国颇受新人导演欢迎。比如像讲述光州事件复仇的《26年》,以首尔发岩桥爆炸事件为原型的《白鲸》和以朴正熙总统的理发师为主人公的《孝子洞理发师》等。从最开始的南北问题到目前最敏感的人权问题,韩国现实题材电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是因为电影审查制度的逐步开放,更多地源自导演对表达真实想法的坚持,观众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辩护人》同样是一部小成本电影,这种题材电影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韩国电影的水平,更向我们宣告,韩国观众是值得敬佩和尊敬的观众。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研究 一、前言 从上个世纪末兴起的韩国电影振兴的潮汐在21世纪前期仍然汹涌澎湃。2002年《亚洲周刊》称韩国电影成为了亚洲影响最大的民族电影[i]。而青春爱情电影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创作类型,在数量和票房上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此类电影在艺术风格上也不断开拓,用国际化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影评界也有不错的反响。本文希望通过梳理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归纳出其获得成功的商业策略和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色。在分析方法上,笔者将把宏观的对影片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分析和微观的对作品的叙事风格、美学风格的评析进行融合。 二、文献综述 首先对爱情电影的含义做一界定。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中将“爱情电影”定义为:“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ii]。参考这一定义和韩国青春爱情电影呈现的特点,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主要表现青年男女主人公或男女主人公年轻时真挚的爱情故事的韩国影片。我的研究范畴里排除了那些包含有主人公爱情故事但不作为叙事重点的影片(如《生死谍变》)以及色情电影。有研究者对爱情影片中作了类型片和艺术片的区分。考虑到韩国青春爱情影片大多走的是类型化和艺术化相融合的道路,我比较认同按情节设置的突显程度将青春爱情片分为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和非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前者代表影片有《上网》(1998)、《美术馆旁的动物园》(1999)、《我的野蛮女友》(2001);后者代表影片有《信》(1998)、《八月照相馆》(1998)、《春逝》(2000)等[iii]。 已有的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分析散见于三类文献中。一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的论文。这类文章在谈到韩国电影80年代以来的发展时会简略地介绍作为类型电影之一的爱情电影的发展情况,但没有具体对青春爱情电影这一分支进行分析。但从举例来判断,一些作者所称的纯情电影或是浪漫喜剧电影都可以归入到本文所研究的青春爱情电影里。 第二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崛起进行探因溯源的文章,其论述的重点在于韩国电影的产业运作和政策环境;提到青春爱情电影也仅仅是因为这类影片当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非常流行。值得关注的是已有研究者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即韩国的青春爱情电影在获得较高的卖座率的同时也不失其高雅的艺术气质。如《八月照相馆》1998在汉城获得44万的票房,同年还在1998年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选定的“影评奖”中获得最佳作品奖[iv]。 第三类则是对具体电影作品的专门分析,有代表性的是张娜从叙事和社会视角对《我的野蛮女友》展开的读解以及韩国的李宗禧对《八月照相馆》的主题、演员的表演以及镜头语言的细致分析。但从这类文章中无法得到对青春爱情电影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卞智洪所写的《韩国爱情电影初探》是为数不多的以爱情电影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将这一类影片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和个案剖析融为一炉的论文。作者将韩国爱情电影分为爱情类型电影和爱情艺术电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他忽视了后者也带有类型化的痕迹。并且作者对爱情电影的界定不清晰,他所定义的狭义爱情片和广义爱情片在内容上重合度很高以至于很难按照这一标准对现有的影片进行划分。此外,在具体论述时作者仅仅归纳了类型电影的叙事策略,而没有分析其视听语言的特征。另一位研究者李新在《世纪之交的韩国纯情电影》一文中以几部韩国青春爱情电影为例,归纳了它们的叙事风格和视听元素的艺术特色,这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这类影片的共通点。 总的来说,目前还没有文章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脉络、叙事特征、艺术风格等进行综合梳理。本文希望能够做这一工作,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对这一类作品的特色有所把握,又能够体会到其艺术手法在微观处的具体运用。笔者还试图挖掘影片在市场上流行的原因,所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文化艺术特征。 三、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

韩国电影的十四位名导演m

韩国电影的十四位名导演 林权泽《再见了豆满江》《春香传》《醉画仙》 作家导演:李沧东 《绿洲》夺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之后,现今担当卢武铉内阁的文化及旅游部长,是名副其实的韩流掌门。李沧东电影最令人怦然心动之处,不在于技法,主要是他能异常坚定地透过一个个缓缓逼近的悲伤故事,陈述出绝对韩国化的破碎和深重的无望,并借此与整个人类欲念捆绑后的挣扎达成了明明惨不忍睹,却又必须面对的共识。这一点上,《薄茶糖》是最为淋漓尽致,《绿洲》还多少放进点阳光。而他的处女作《绿鱼》(也译《生死边缘》),透过一个退伍军人混堂口时庸常而不乏破败的遭遇,抽丝剥茧般道出男性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焦虑。李沧东的男性形象,大都不知该如何应付内心潜层的那缕温情。他们且都与犯罪有着紧密关连。《绿鱼》是黑社会小人物,《薄荷糖》是位阴狠的警官,而《绿洲》是位三进宫的刑满释放人员,并再次入狱。他们在社会边缘上的缓慢游走,并非意识明确后,与社会的对抗。而是由生计、扭曲、歧视所引发的一系列非常态行为。李沧东以高度人文的精神,通过独特个体的身心运作,直面韩国历史和现时的多重症结。 飘扬的太极旗---商业片领袖:姜帝圭 《生死谍变《银杏床》《太极旗飘扬》对韩国社会热点和民众心理的敏锐把握,这是区别于好莱坞空中楼阁式视听享受的文化特质。他的影片能抛开政治外壳,关注个体情感命运折射下的朝韩分治创痛,使人们对朝鲜战争历史意义和南北冷战的弊端进行反思,是姜帝圭影片商业化包装后呈现的温暖人性内核。 水上的幻境---艺术片大师:金基德 “我随时睡着,似醒非醒间,会出现人们所说的多维空间,那些空间里有许多混合的形象。我执著于将那些形象表现在自己的电影里。”关于性、暴力和死亡的多重和虚幻的主题。剧本《画家与死囚》获得剧作教育协会最佳剧本奖。1994年,《二次暴光》获韩国电影委员会最佳剧本奖,次年《非法穿越》再获该奖《鳄鱼藏尸日记》《漂流欲室》这部电影在其早期作品《鳄鱼》、《野兽之都》及《鸟笼旅馆》之上,构建了一个由复杂人格、暴力、情欲、唯美色调组成的社会及民族隐喻——残酷的孤岛,它也成为金基德确立风格的作品。《收不到的情书》影片充满张力,并具有某种和中国第五代导演相通的对民族、政治和历史的进行深刻反省的饱满力量。《坏男人》。《海岸线》。《冬去春来》、《撒玛利亚女孩》、《空房子》、《弓》、《时间》等影片。 复仇的天使---多面鬼才:朴赞旭

韩国电影研究2

毕业论文题目:韩国电影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院:

韩国电影研究 摘要:作为亚洲近邻的韩国,其文化与中国文化具有相通性,电影产业的萌芽也几乎与中国同步,但作为其文化产业重要部分的电影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已经日新月异,然而电影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却依旧缓慢,如何赶走泡沫步入良性循环?如何做大做强我国电影?如何走出去进行电影的国际跨文化传播等等 成为了我国电影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韩国电影的前世今生及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后,从中找出对我国电影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韩国电影业发展到今天,不论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和借鉴,因为从文化同源、易于接受的角度来讲,借鉴韩国电影业的发展经验不仅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结合韩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反观自身,也可以使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步伐走得更稳,更为拓展中国电影业发展空间和思路的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韩国电影业现状比较发展模式启示

目录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 (1)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1) 二、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回顾及现状 (3) (一)、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回顾 (3) (二)、韩国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4) 三、韩国电影创作模式 (7) 四、韩国电影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9)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论文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与文化呈现共同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不仅经济发展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同时,当文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国开始注重文化的发展,并将文化跨越不同国家,将其发展成进出口的文化产品,从此,文化产品贸易逐步在各国贸易中占据重要领地。韩国经济起步于20世纪中后期,经过多年的努力造就了今日世界GDP第12位的成绩[1],韩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文化产业发展的如此出色,大部分归功于其文化产业中的电影产业,而其成功的经验非常值得推敲与借鉴。 近年来,强劲的“韩流”在我国年轻人中迅速蔓延,目前,韩剧几乎成了中国老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韩剧”的内容可以分为四类:包括家庭剧、都市偶像剧、喜剧和神话传说等[2]。其中家庭剧主要以爱情、亲情和友情为主题;都市偶像剧主要以青年人的婚恋为主线;喜剧则带有对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的批判。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文化产业重要的输出国,这就要取决于中国和韩国的文化渊源,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同属东方文化和儒家文化体系。韩国影视文化在发扬儒家文化的同时又吸取了西方文化的精髓,使儒家文化融合了平等、民主、自由的现代社会文明成果,最后演变成具有韩国特色的儒家文化。而我国影视文化则处于发展阶段,影视作品无法引领时代潮流。所以,探讨对韩国影视文化的研究对我国影视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对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政策措施,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和分析,而后对我国电影产业给出指导性的建议,争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但同时也给我国电影产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原有的电影研究主要集中于历史、理论与批评研究,以及制作创作研究等方面,对电影的产业问题关注不多。

新世纪以来韩国电影的跨文化研究

新世纪以来韩国电影的跨文化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当代的文化工业正在通过电影、电视、网络、书籍等媒介渠道进行非常广泛的传播。在这场关乎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大浪潮中,一些文化主体凭借自身携带的信息、资本和一些人员的方式进行着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其中非常重要的媒介之一就是电影。在亚洲作为与中国电影几乎同时起步的韩国电影,在新世纪有着非常瞩目的成就:韩国电影已慢慢从东方的话语边缘逐渐向中心的位置靠近,正在向世界发出的自己声音。由此,笔者试图研究同属东方文化圈的韩国电影是如何向西方展现东方形象的或者说自身的本土形象。本文的理论基点是用萨义德的东方学、后殖民理论,试图在此理论建构上观照韩国电影中呈现的东方形象、阐释西方世界如何利用一种东方的话语来建构关于东方(韩国)的一切,呈现并建构出想象中的东方(韩国),并与电影理论相结合,最终以期在跨文化的语境下运用文本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韩国形象”的电影再现研究。本文形成了这三个主要的框架:一、理清韩国电影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概况。二、运用萨义德的东方学来研究韩国电影中的东方文化的形象建构。三、从韩国电影的跨文化模式来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同时本文将从四个章节来进行具体的阐述,第一章是对一些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归属。第二章是具体就文本的主题和叙事内容来进行东方文化形象建构上的分析。第三章是针对文本的制作层面具体分析东方文化的塑造。第四章是针对同为东方文化圈的中国电影可以对韩国电影的制作发展进行一定的借鉴。综上所述,整篇

文章的核心论点在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韩国电影中怎样再现和建构自身的东方形象,且该形象最终被西方所接受,同时也保留了 本土化的话语。其中如何解决在保留韩国本土化上并迎合西方的问题,是本篇文章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最后这种跨文化建构也给中国以启示,中国电影可以从韩国电影的制作和发行上进行学习和借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