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

第13章第4节《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的关系,二是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与控制。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及其电热现象的实质。了解焦耳定律。知道电热现象的应用和控制。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论证电热现象跟电阻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包括数学分析的方法的意义。

经历电热现象跟电阻之间关系的验证实验设计过程,领悟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证据的收集、步骤的安排等因素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和实验验证的兴趣。

能从利弊两个方面认识电热现象,体验辩证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

3、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从探求中发现,在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电流产生的热与电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初步探究能力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

关键:做好探究实验,认识现象。

二、说学生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教学,学生对电能、电功率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探索性问题,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

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是:电流产生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这里我将采取了探究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教学中完全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采取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首先是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很愿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说这样能迎合学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总体思路明析。当然在探究教学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应有所侧重,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设计是本次探究实验应侧重的两个环节。

2.谈话教学法

谈话就是坦诚地面对面的交流,本节课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需要谈话,实验探究需要谈话,学生自我展示需要说话,课堂探究需要谈话,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谈话教学法,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气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法

1.主动探究法

科学探研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在这里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四、教学设计理念

1、体现“教师是牧者而不是纤夫的”教师观生本教育思想认为,教师是牧者,而不是纤夫,教师的责任在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轨道上,让学生在主轨道内纵情想象,寻找知识的绿洲,通过自己的努力,驰骋于求知的原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活动设计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准确的探究方法、步骤,提高学生科学和探究能力。

2、体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物理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当学生觉得所学知识与生活相关,才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情感,内心动力才能有效转化为学习效率。在学习开始,创设电视通电发热的情境,同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生活中。

3、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物理教学的目标不能把知识作为唯一目标,而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焦耳定律的实验中,组织学生大胆猜想、设计、观察、讨论、总结,通过学生看、听、议、想,多种形式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在焦耳定律的推导及电热的作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去发现知识,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自由畅想,纵情发展,谈及所思,做其想做,放飞他们的心智与心灵,学生快乐着、进步着。

4、体现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研究方法及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进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分析现象的能力及表情答意的能力。

五.说过程: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视频材料引发学生思考,爸爸通过什么现象发现了孩子看过电视?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从能量转化角度,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的用电器(热得快、电热杯、电烙铁、电饭锅、电风扇、电视机、电灯等)引入新课,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学习:(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图片,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可与它相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为什么?小组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与电流I的大小有关(2)与电阻R的大小有关;(3)、与通电时间t有关。

研究方法的选择在I、R、t三个量的情况下如何研究呢?

先让学生讨论,为使问题简化,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电流产生的热量看不见,如何转化为看得见的现象?

可以通过它产生的热量用来加热物体,利用物体吸热以后的现象判定产生热量的多少。(3)、制订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设计研究方案、画出研究的电路图。

(4)、进行实验(1)I、t不变,甲的电阻大于乙的电阻观察实验,此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2)保持t、R不变,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3)I、R不变,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5)、归纳总结

更换实验条件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在I、t相同时,电阻大的导体产生的热量多,t、R相同时,电流大的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在I、R相同时,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呈现:焦耳定律的结论与公式、单位

3、自主学习如何推导焦耳定律?电热有哪些有利的方面与不利的方面?

为了防止电热造成危害,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交流展示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基本应用:1.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A的电流时,1min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2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流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

3.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铁丝、铝丝和铜丝各一根串联在电路里,通电一段时间

后产生的热量最多。

4.将一台“220V 100W”的电风扇、一个“220V 100W”的充电器、一把“220V 100W”的电烙铁分别接到220V的电源上,在相同时间内,通电后产生热量最多的是()A、电烙铁B、充电器C、电风扇D、一样多

5.电熨斗通电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并不怎么热,这是因为()

A.线不绝缘保护层,能隔热B.导线散热快,所以温度低

C.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熨斗的电流D.导线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

5、点拨提升.(1)、有“220V 40W”的电烙铁,接在220V的电源上,该电烙铁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J?每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J?(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情况下,Q=W)(2)、一段导体的电阻为10Ω,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2400J,求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多大?(正确进行公式变形)(3)、想想议议

6、走向社会:家庭中电热危害的预防

五、教后反思:教学流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能轻松融入课堂活动中,各环节过渡较流畅,实施得也很顺利。课堂的预设环节自然流畅,但缺少了些动态的生成部分,使得课堂中迸发出的惊喜不多,创新部分有些缺失,学生参与率及兴致有待强化、提升。实验探究部分的实验可见度不高。设计电热与电流的关系时,思路及电路图的分析还可细致一些,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 (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 产生声音; (2)节日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发出爆炸声。有经验的人能够判断出远处的爆炸声是鞭 炮声而不是枪声,他实际上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 (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递 的性质。 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介质的 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 以上.(声音常温下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 3.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 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然后再传给大脑,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我市的浑河公园是具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公园,浑河流经园中,河 边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 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岸边 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图1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由图可知,光线是从 射入 中。 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让被测 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2所示,视力表在镜 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 这样做的好处是 。 7.当我们有机会到内蒙古草原时,看到草原上会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 8.如图3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 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 、B 、C 、D 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AB=BC=CD=DO ,根据成 像情况可知, 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9.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 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 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 图1 图2 图3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 物理教案

《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 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 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实验过程,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 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交流评估各自的实验方案 【教学仪器】 (一)多媒体教室:配备高亮度投影机及师、生用电脑、实验展示台 (二)分组实验器材(每组):乒乓球三个、橡皮筋三根、沙子一盆、自制四脚桌一个、海绵一块、自制滑轨一组、纸盒一只、大、小钩码、铜、铝圆柱体及小木块个一个 (三)多媒体网页课件,课件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a4457676.html,/wuli/ (四)校园网BBS系统+投票系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观看多媒体视频: (1).风暴的肆虐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的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场景? 学生回答:看到龙卷风吹倒了房屋,拔起了大树,掀翻了路边的车辆…… 教师提问:这其中又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 学生回答:龙卷风是运动的,龙卷风具有很大的能量,龙卷风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 (2).刘翔110米栏的冲刺 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刘翔在奥运会110栏比赛中奋力冲刺,勇夺金牌的场景。 教师评述:对!刘翔用他的速度征服了全世界,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你又能发现哪些物理知识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 上册 ] 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 , 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 , 它们之间分成 100 等份 , 每一等份叫 1 摄氏度某地气温 - 3℃读做:零下 3 摄氏度或负 3 摄氏度③换算关系 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 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 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 110℃- 30℃~ 50℃35℃~ 42℃ 分度值1℃1℃0.1 ℃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 , 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 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 中稍候一会儿 ,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 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 吸热 , 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 先变软变稀 , 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 a 达到熔点。 b 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2015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十章能及其转化 1、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 2、动能:物体由于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它的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受到重力的物体后也具有能,这种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它做功的本领就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弹性势能:具有弹性的物体发生后也具有能,这种能叫做弹性势能同一弹性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xK b1.C o m 5、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的,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 量,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6、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大量组成;(2)分子在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和。 7、扩散:两种物质可以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的,还表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8、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大于斥力。 9、内能:物体内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有关:物体的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和,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常见的做功有克服做功,气体做功、气体对外做功;而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传到

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外界对物体做功,或者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将。物体对外做功,或者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将。 11、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会发生变化,物体改变的多少(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12、比热容(C):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 13、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4、水的比热容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焦耳。 15、热量的计算:① Q吸= ② Q放= ③热平衡时有 Q吸 = Q放 16.热机:将由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能转化为能的机器,统称为热机。 17、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和四个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 18、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在构造上,汽油机有,柴油机有;在吸取燃料时,汽油机吸入和的混合物,柴油机吸入的是;在点火方式上,汽油机是式,柴油机是式; 19.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能转化为能。 20.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将能转化成能。火箭喷气发动机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气来助燃,因此不受高度限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使用方法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略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略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八年级上册物理北师大版第二章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20cm C、一个初中生书包的质量约50kg D、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10kg 2.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C.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4.质量为2000kg的铝球,其体积为1m3时,(铝的的密度为2.7g/cm3)则:() A、一定是空心的 B、一定是实心的 C、可能是空心,也可能是实心的 D、无法判断 5.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6.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空心球,它们的材料分别是铝、铜和铅,则空心部分最大的是()A.铝球 B.铜球 C.铅球 D.无法判断 7.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8.2003年10月22日“神舟五号”绕地球载人飞行时,用某种金属做微重力实验。 在太空中,这种金属的哪个物理量一定不会改变() A.质量 B.温度 C.体积 D.密度 9.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重量比木头大 C.铁密度比木头大 D.木头的体积比铁大 1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油的体积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完整)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九章机械和功 一、杠杆 1、基础知识 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可变形为:F1:F2=L1:L2 3、做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 (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 (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臂就小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反之,为费力杠杆。 5、轮轴:由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习惯上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轮轴是杠杆的变形。 用R表示轮半径,用r表示轴半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1R=F2r,因为R>r,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F1总是小于轴上的力F2。 二、滑轮 1、定滑轮与动滑轮 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而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1)即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2)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几段绳子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它们的总重力的几分之一。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三、功 1、功: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两个要素: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 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3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物距减小 (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 (增大)像变小 (变大)

(完整版)总结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 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10. 液化:雨、雾、露、“白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mdmcmmmμmnm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天平测质量方法:(1)使用前调节天平水平平衡。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侧零位,调节横梁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上。(2)测量时:把待测物放在天平的左盘,估计被测物的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到右盘,必要时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无关。 5.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 g/= 把某中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固有的一种特性。 公式:变形公式:m=v 、v=。 水的密度:,表示每的水的质量是。 6.测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 7.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8.新材料及应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 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象: 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2、凝固: 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 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 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据2006年6月5日的《萧湘晨报》报道,长沙市某城管队员被从20层高楼坠下的混凝 土石块砸伤头部。高楼坠石在下落过程中,增大的是() A.重力势能B.动能C.机械能D.质量 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 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3、用两段导线、一节电池设法使一只小灯泡发光,某同学尝试了如图1所示的几种连接,你认为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是( ) 图1 4、如图2所示,要使两个灯泡并联,正确的连接方式是( ) A.a与b相连 B.c与d相连 C.a与b相连,c与d相连 D.o与b相连,b与c相连 图2 图3 得分

5、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欲使闭合开关后,两只灯泡能同时发光,应在图中甲、乙两处连人的元件是 ( ) A .甲是电流表,乙是电池组 B .甲是电池组,乙是电流表 C .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池组 D .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 6、在一个由电源、开关、导线和两个小灯泡组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量时发现,两灯泡两端电压相等,观察发现两灯泡的高度不同。则两个小灯泡的连接 ( ) A .一定是串联 B .一定是串联 C .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D .无法判定 7、在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导体的是( ) A 、人体、海水、干木柴 B 、橡胶、铁钉、陶瓷 C 、硬币、石墨、铜块 D 、水银、塑料、盐酸 8、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两个相同的小灯泡L 1与L 2串联,当开关闭合时,一盏灯亮,一盏 灯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发生的故障是 ( ) A .灯L 。短路 B .灯L2短路 C .灯L 。断路 D .灯L2断路 图4 9、图5所示是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电流或用电压表测灯泡俩端电压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 是 图5 10、如图6所示为内燃机工作时的某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 A A — — V + B + A C _ V _ + D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版)

呵呵~免费版啊,和原来的一样......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每一等分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关系:T=t+273k ,1 k=1℃。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1)观察量称,以便选择合适温度计;(2)观察分度值, 以便准确读数。测量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2)示数稳定后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4)视线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4 5. 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奈、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6.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9 ( 说明: (1) 晶体熔化(凝固)特点: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 】 10. 液化:雨、 雾、露、“白 气”、玻璃窗出现小水珠。

11.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 12.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 13.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 14.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长度单位关系: 10 10 10 km m dm cm mm μm nm ~ 2.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常用的有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测长度方法: 测量前:(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1)放。刻度尺与被测物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物一 端对齐。 (2)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3)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准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观察不够细致。 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间接测量长度方法:(1)累计法;(2)化曲为直法;(3)配合法。 6.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关系: 》 7.体积单位:、、升(L)、毫升(mL)。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 关系: (L)(mL) 4.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1t=、1mg=、1 g=。 测质量的工具:天平(实验室);磅秤、台秤、杆秤和电子秤。 )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试卷 WB2013.1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总分人 核分人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一只普通家用白炽电灯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约为 ( ) A 、200 A B 、20 A C 、0.2 A D 、20 mA 2.各式的剪刀都是一些不同的杠杆,要剪较硬的物体,下图中最合适的是 ( ) 3.电灯的亮度取决于 ( ) A. 加在电灯两端的电压 B. 通过电灯的电流 C. 电灯的额定功率 D. 电灯的实际功率 4.下列四组物质中,都属于绝缘材料的是 ( ) A. 水银、大地、海水 B. 塑料、橡胶、陶瓷 C. 人体、玻璃、塑料尺 D. 湿木材、陶瓷、油 5.制成家庭电路中熔丝的常用材料是 ( ) A. 铁 B .铜 C .铝 D .铅锑合金 6.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件上加装金属散热片。下列四种材料中,选作散热片最好的材料是 ( ) 物质 铝 铁 锌 铅 比热容C /×103J ·kg -1·℃-1 0.88 0.46 0.39 0.13 A .铝 B .铁 C 锌 D .铅 7.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传感器(实质是自动开关)是其中的一种。某一食品消毒柜就是利用温度传感器来自动控制电路的。常温下,该温度传感器是闭合的;当温度达到某一设定值时,传感器自动断开,从而切断整个电路。下列关于该消毒柜的几种电路图中图中S 为电源开关,连接正确的是 ( ) 8.如右下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 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用电压表测量发现:ad U =3V ,ab U =0,bc U =0,cd U =3 V ,则故障可能是 ( ) A . A.电流表断路了 B .小灯泡灯丝断了 C .小灯泡被短路了 D .开关接触不良 9.用天然气作燃料,因为它具有 ( ) A. 较大的比热容 B. 较低的沸点 C. 较大的热值 D. 较高的凝固点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8分) 10.白天,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加热而温度升高,水的内能 (填“减少”、 “不变”或“增加”),这是通过的 方法改变了它的内能。 11.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为5 ℃和75 ℃的水,然后同时滴入一滴蓝黑墨水,经过相同的时间后,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说明,扩散现象与 有关;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 之中。 12.2007年9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 ⑴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探月卫星动能 ,重力势能 ,(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在此过程中是燃料的内能转化为卫星的 能。 ⑵如图2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两翼的作用是将 能转换为 能。 1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 2时,灯L 1和L 2是 联的;只断开开关S 2时, 灯L 1和L 2是 联的;如果同时闭合开关S l ,S 2,S 3,电路将发生 。 14.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 放在 变阻器的 端(填“A ”或“B ”);闭合开关后,滑片P 向左 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电流表的 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当你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你对桶所做的功是 ;如果桶掉进水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的桶里会带上一些水,这时你对水桶所做的功是 (填“有用功”或“额外功”)。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A B C D 图1 图2 图3 图4 绝密★启用前 九年级物理试卷 共6页 第1页 九年级物理试卷 共6页 第2页

【良心出品】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上下全册,略详)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同时分子之间 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 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 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 分子的运动加剧,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 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 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 分子运动更加剧烈,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105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度,把 0度到 100度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分度值为 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2017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1-3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