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吴沿友,周贵尧,于睿,林竑斌,刘荣成)思维导图
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李裕红[摘要]结合泉州湾红树林特点与保护现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泉州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1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概况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两条主要河流晋江和洛阳江的出海口,所涉及的行政区划包括泉州市的惠安县、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和石狮市,总面积136.42km2,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
该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水体受北支潮控制,属正规半日潮。
泉州湾口从北岸惠安下洋至南岸石狮祥芝角连线,湾口宽8.9km。
从秀涂至石湖连线,以外称外湾,以内称内湾。
其中大潮最低潮能干出的滩涂89.80km2(内湾70.6km2,外湾19.2km2)。
泉州湾河口湿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节物质循环、净化水质、蓄水防涝、缓冲风暴潮对陆地的影响等巨大生态服务功能。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统称为红树林。
泉州湾的红树林都分布在内湾。
泉州湾天然分布有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3种红树植物,近年试引种了少量的老鼠簕、木榄、红海揽。
泉州是桐花树和白骨壤在太平洋西岸自然分布的北界。
泉州湾红树植物分布在潮位4m 以上至高潮线7m,桐花树主要分布在洛阳屿头,植株高度大致1.5~2.5m,白骨壤主要分布在前头附近和屿头,植株高度多数在2m以下,秋茄主要分布在晋江河口外蟳埔和蚶江水闸外,植株高度大致3~4m,秋茄是北半球最抗寒的红树植物种类,自然分布到福建福鼎。
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湿地红树林主要恢复区以桐花树和秋茄混交林为主,桐花树占70%。
因为气候等原因,泉州湾红树林群落高度普遍较矮。
在保护力度日渐加强的情况下,泉州湾红树林总面积达6000亩以上。
虽然现在世界各国已建有大约1200个红树林保护区,保护面积达红树林总面积的25%,但红树林所处的滨海潮间带位置决定了其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异和海岸带人类开发活动影响尤其敏感,生态系统尤为脆弱。
浅谈泉州湾红树林恢复与保护对策

生的桐花树野生苗 3 3 . 万株 ,试种 于洛 阳屿头湾滩涂 ,栽植
1 后 树 高 1 15 , 三 五 年 后 逐 渐 消 亡 。15 年 6 ,从 年 ~ .m 但 97 月 海 南 引进 秋 茄 2 7 株 。在 洛 阳 江 庄 兜 及其 他 沿 海 乡 镇 ,沿 4万 江海 岸港湾滩 涂扦插 造林 6 . 6 7多 h 当 时 成 活 率 达 6 m, 9% 0 。造 林 后 4 ,树 高 平 均 达 2 , 来 由 于长 期 无 序 开 发 , 年 m 后 致 使 大 面 积 红 树 林 被 毁 。 现 仅 存 的 1 . 1 h z 树 林 ,树 7 12 m 红
摘 要 :该文从惠安县红树林资源 日趋衰退和大量宜红树林滩涂急待 绿化的现状 出发 ,论述 了红树林湿地植被恢
复和保护方 面存在 的主要 问题 ,并从五 个方面提 出了泉 州湾洛 阳江 红树林 恢复与保护对策。 关键 词 :红树 林;恢 复;保 护对 策 ;泉州湾
中图 分 类 号 s 2 . 7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7 1( 08)0- 5 - 2 0773 20 8 0 0 3
分 布 的最 北 界 。有 天 然 红 树 林 分 布 ,主 要 品种 为 桐 花树 、秋 茄和 白骨 壤 ,但 因人 为破 坏 严 重 , 仅 存 1 . 1 h 7 1 2m。
泉 州 湾 洛 阳江 湿 地 位 于 福 建 省 东 南 沿 海 中部 , 惠 安 县 西 南 部 。 阳江 湿 地 是泉 州湾 的 内湾 , 泉 州 湾 河 口湿 地 自 洛 是 然 保 护 区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地 理 坐 标 位 于 东 经 18 0 ~ 1 。4 18 1 ,北 纬 2 。5 ~2 。5 。 外连 台湾 海 峡 , 内 1。4 4 3 4 7 连 惠 安 、 洛江 、丰 泽 、鲤 城 、石狮 等 县 、 区 。年 均温 2 ℃ , O 极 端 温度 为 0c 3 . 和 8 9c。滩 涂 以淤 泥 质 为 主 , 盐 度 较 小 。 o o 为 正 规 半 日潮 ,平 均 潮 差 4 2 米 。 内湾 面 积 7 . 1m,滩 .7 95hz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气候
潮
汐 与 洋
生境 特点
地 形
流
土壤
气候:热带气候是最适合红树林生长的,随着温度的下降, 红树林种类减少,林相高度也变矮。温度过低会导致红树 植物落叶、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地形:红树林适宜于风浪平静和淤泥深厚的海滩,因此多 见于海湾内或河口地区,背风地形有利于其发展。
土壤:滨海盐土,土壤含盐量较高。
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 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 度,防止赤潮发生。
红树林发达的支柱根加速了 淤泥的沉积作用。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 态系统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 中心,对科普教育、发展生 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
科
研
、药 教用 育价 、值
生
态
防 风 浪 冲 击 保 护 海 岸
根 部 致 密 加 速 淤 泥 沉 积
恢复生态学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案例
利用与 保护
生态 价值
红树林
案例 分析
分布及 其生境 特点
红树林指
生长在热带、 亚热带低能海 岸潮间带上部, 受周期性潮水 浸淹,以红树 植物为主体的 常绿灌木或乔 木组成的潮滩 湿地木本生态 系统。
我国的红 树林主要 分布于广 东、海南、 福建的沿 海,在广 西和台湾 也有分布。 其中以海 南岛的红 树林生长 最为茂密。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
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
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对发展生态旅游
利
业也有积极作用。且红树本身也具有较高
用
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与
保 护
目前红树林正在受到过度砍伐、污染、 长期的洪水以及海平面变化等活动的威胁。
从全球看,大约一半以上的红树林面积已
基于鹭类生境需求的海岸带海陆一体化修复

第17卷 第1期 湿 地 科 学 与 管 理 Vol.17 No.1 2021年3月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m ar.2021基于鹭类生境需求的海岸带海陆一体化修复张雅棉1 黄智君1 李 玉1 陈志鸿2 王文卿1*(1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102;2 厦门市滨海湿地与鸟类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1)摘 要 以泉州湾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海陆一体化修复工程,包括滩涂红树植物种植和互花米草控制、鱼塘改造和退养还湿、海陆交错带植被修复等手段。
通过评估植被和生境恢复情况,对比修复前后鹭科鸟类的群落组成变化,探讨滨海湿地修复对鸟类的生态作用和修复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修复工程开展后,滩涂和鱼塘生境得到了改善;海陆交错带植被覆盖率和植被指数NDVI 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内共记录到鹭科鸟类11种18 164只次;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第2年鹭类种类和数量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修复后第4年鹭类数量显著增加。
泉州湾河口湿地修复工程为鹭类提供了更多适宜的栖息环境,对鹭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岸带;海陆一体化修复;鹭类;栖息地需求中图分类号:P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290(2021)01-0056-05integrated sea-land restoration in Coastal Area Based on the Habitat requirementsof ArdeidaeZHANG Ya-mian 1 HuANG Zhi-jun 1 li Yu 1 CHEN Zhi-hong 2 WANG Wen-qing 1(1 Key laboratory of the Coastal and Wetland Ecosystem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 Ecology,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 Fujian, China; 2 Xiamen Coastal Wetland and Bird research Center, Xiamen, 361001, Fujian, China)Abstract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Quanzhou Bay estuary wetland, where integrated sea-land restoration project is in progress, including planting of mangrove trees and controlling of the invasive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the mudflats, returning aquaculture farming to mangroves,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sea-land cross-boundary areas. By investigating the vegetation and habitat restoration, as well as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Ardeida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toration, this study tri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restoration on Ardeidae community and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ethod in coast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abitats on the mudflat and aquaculture ponds were largely improved,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NDVI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arine-terrestrial interlaced zon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toration project. in addition, a total of 11 species and 18 164 individuals of Ardeidae were recorded in Quanzhou Bay during the study. Both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Ardeidae decreased in the second year righ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storation, but increased again two years later. Quanzhou Bay estuary wetland project provided more suitable habitats for them to roost, forage and nesting by improving the conditions in the mudflat, aquaculture ponds and even in the marine-terrestrial interlaced area.Key words Coastalarea; integrated sea-land restoration; Ardeidae; Habitat requirement收稿日期:2020-11-0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6161)作者简介:张雅棉(1987-),女,厦门大学博士后,生态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红树林生态修复、鸟类学。
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红树林

思维导图:红树林【思维导图】[考点精析]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纬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在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在我国沿岸防护林体系中,消浪林带是构筑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线。
消浪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水泡、耐海水间歇性冲刷和抗风固土能力,这需要根系发达、枝干富有韧性的林木,红树林自然成为理想的选择。
但红树林只能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在我国浙江沿海以北,就只能另寻其他树种了。
近年来,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
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生物群落。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淤泥潮间带,密集的支柱根插入土中,纵横交错,形成弓状稳固支架。
据此,完成问题。
1.红树林可以()A.降低风速,固定沿海沙丘B.抵御海浪侵袭,保护海岸C.侵蚀土壤,塑造海岸地貌D.调节沿海气候,加大温差2.依据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推测其所处地区的土壤特点是()A.盐分高B.空气含量多C.含水量少D.以砂土为主3.可用来监测红树林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草床,即大面积分布的连片海草,是珍贵的“海底森林”,与红树林、珊瑚礁被统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恢复生态学课件

迪拜的围海造田
围海造地的确缓解了部分地区耕地缺乏的困难, 但围海造地不当也给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 众多的危害。由于超采地下水、海岸沙砾和不合 理的海岸建设,已引起海岸带的海水入侵、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五)海岸带恢复技术 ✓人工河流水系的重新设计 ✓人工鱼礁生物恢复和护滩技术 ✓海岸带湿地的生物恢复技术
✓ 提供产品:食品、建筑材料、医药品等。 ✓ 提供生态服务:就业、生物多样性、旅游业等。 ✓ 除此之外,海岸生态系统还是一个天然的过滤系
统。红树林、湿地和海草河床等海岸生态系统可 以过滤或降解有毒污染物,吸收营养物质,并有 助于控制病原体的繁殖 。
海洋渔业是海岸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95% 的捕鱼活动是在海岸生态系统中进行的。1997年从海洋 和内陆水体中收获的海产品共640万吨,人类消费290万 吨,另有290万吨用于制作动物饲料。
状态变量(例如水温、鱼种类等) 1
A
理想状态
记
录
U
的
趋
势
B
L
各种不同恢复方法产生的可能后果
过去
t-
人类干扰 开始时间
恢复项目持 续时间e
t0 现在
t+ 时间
不采取恢复 措施的预测 趋势
将来
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引自任海、彭少麟,2001)
四、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
(一)营养盐输入的顶端控制 ✓ 恢复或重建环湖湿地保护带 ✓ 恢复或重建入湖河流的河口湿地系统 (二)湖泊生态系统的底端治理 (三)湖岸带生态建设
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四)海岸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 赤潮危害 ✓ 红树林破坏 ✓ 渔业资源下降 ✓ 海水养殖过度 ✓ 化肥农药污染 ✓ 工业和生活污染 ✓ 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和海水入侵 ✓ 固体垃圾污染
泉州湾洛阳江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

泉州湾洛阳江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
刘荣成;洪志猛;叶功富;范少辉;崔丽娟;张建生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4(31)3
【摘要】分析了泉州湾洛阳江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滨海湿地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并提出滨海湿地生态重建的对策.
【总页数】4页(P75-78)
【作者】刘荣成;洪志猛;叶功富;范少辉;崔丽娟;张建生
【作者单位】惠安县林业局,福建,惠安,362100;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12;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惠安县林业局,福建,惠安,362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
【相关文献】
1.滨海湿地生态景观修复规划设计初探--以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为例 [J], 胡吉
2.拉萨拉鲁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对策研究 [J], 华国春;黄川友;李艳玲;张永泽
3.论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J], 严亦雄
4.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J], 叶翔;王爱军;马牧;方建勇
5.浅论滨海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以泉州湾为例 [J], 陈金华;黄暾;李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生态恢复的典型案例恢复生态学课件

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目标
我国已建立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引自林川,2000)
保护区名称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新盈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 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新英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龙海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米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