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营养管理新进展-早产儿早期营养

合集下载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在现代医学中,由于母体生活方式的改变,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出生率正在迅速增加。

这些出生早期的儿童面临很多健康问题,并需要获得专业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研究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以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得以活下来。

然而,这些儿童的生存率仍然不高,并且生活质量也很低。

低出生体重儿童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成长发育。

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如早产、母体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儿童的免疫系统通常不够强大,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和疾病的威胁。

二、营养管理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之一。

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来说,母乳更具有营养价值。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免疫力、帮助胃肠道发育、预防感染病。

母乳喂养比牛奶更好,是优秀的营养来源,甚至更好。

所以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2.添加营养素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添加营养素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添加人乳酸菌可以支持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添加DHA可以促进婴儿视力和大脑发育、添加铁可以防止贫血等。

但是要注意营养素的加量,过多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注意饮食卫生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能力比较弱,饮食卫生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果给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饮用含有细菌的汁液,就有可能造成发病。

因此,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比如消毒、洗涤等。

三、康复护理1.低刺激环境由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肌肉的掌控不够强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刺激。

比如可以减少灯光和噪声,让婴儿在温暖、轻柔和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2.关注婴儿的认知发育对于康复护理的另一个重点是认知发育。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认知发育不太成熟。

我们可以通过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来刺激婴儿的大脑,从而促进婴儿的认知发育。

例如,可以通过唱歌、读书、看相册等方式来刺激婴儿的大脑。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由新生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 和药师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肠内营养管 理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团队成员共同制定肠内营养计划,确 保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 高整体工作效率。
定期质量评价与反馈
设立肠内营养管理的质量评价指标,如营养摄入量、体 重增长情况等。
育。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
03
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作用,可通过母乳或配方奶进行
补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喂养不耐受预防与处理
缓慢增加喂养量
根据早产儿的耐受能力, 逐步增加喂养量,避免一 次性过多喂养导致不耐受。
调整喂养方式
采用持续胃管喂养或间歇 胃管喂养等适合早产儿的 喂养方式,减少不耐受的 发生。
延续性护理支持途径
出院后随访
建立早产儿出院后随访制度,定 期了解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喂养
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线上咨询平台
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为家庭提 供线上咨询和答疑服务,及时解 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家庭教育讲座
定期举办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相 关的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庭成 员的喂养知识和技能水平。
社区支持网络
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建立早产儿 肠内营养管理的社区支持网络,为 家庭提供便捷的医疗资源和服务。
06 质量改进与安全管理策略
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明确肠内营养给予途径、剂量 和速度等关键操作点。
制定详细的肠内营养配方及制 备方法。
确立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监测和 评估标准。
提供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确保流程的正确实施。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的研究进展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的研究进展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喂养的研究进展摘要: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

由于其各器官发育不完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不成熟,吸吮及吞咽协调能力差,各种消化酶供应不足,胃排空延迟,早期经常导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易发生呕吐、腹胀、胃滞留、胃食管反流、吃奶困难等。

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早产儿存活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促进早产儿喂养管理,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成为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远期预后至关重要的问题。

现将早产儿喂养管理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家庭参与式护理;早产儿;喂养随着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二孩”政策的实施及高龄产妇的增加,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正在逐年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早产是新生儿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早产儿的死亡率占新生儿死亡率的35%。

为改善早产儿的预后以及出院后生活质量,加拿大专家提出了家庭参与式护理,即在患儿情况稳定后,经过初步培训的患儿父母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承担患儿包括袋鼠护理、喂奶、洗澡等在内的全部非医疗性护理。

家庭参与式护理被证实可以有效缓解照顾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早产儿由于吸吮及吞咽功能较差,应加强喂养的管理,注意对溢奶、呕吐、呛咳及误吸的观察,避免胃潴留、腹胀、便秘、感染的发生,从而缩短从管饲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

喂养时,普遍认为床头抬高15°,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

因早产儿生长发育相对落后及自身个体化的差异,随着早产儿的逐渐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长和代谢发生着变化,早产儿的喂养管理有待于进一步个体化的完善。

应根据他们不同时期对营养素的需求不同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出个体不同的胃肠内喂养计划,更需要从入院到出院后连续的发展性照顾,进行有效的喂养管理。

出院后继续给予强化营养支持管理,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对早产儿制定出院后个体化喂养指导性意见。

医务人员坚持长期随访,以不断完善喂养指导的干预方案。

目标是帮助早产儿达到理想的追赶性生长,减少并发症,改善远期预后。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最新研究进展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最新研究进展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极低体重儿早产儿(VLBW)的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VLBW早产儿在生长和发育方面仍面临各种挑战。

针对VLBW早产儿的合理营养支持成为关注的焦点,各种最新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就极低体重儿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早产儿由于胚胎的发育提前,使其体内储备的营养物质相对不足。

因此,针对VLBW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应与生理发育和病理状态相适应。

最新的研究表明,蛋白质是早产儿获得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麦斯菲尔德营养模型提出了早产儿蛋白质需求的计算公式,并指导了早产儿的蛋白质补充策略。

此外,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也在早产儿的营养补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是早产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之一,对其生长和发育具有独特的益处。

一项最新的荟萃分析研究发现,接受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比接受人工配方喂养的早产儿具有更好的生长潜力和认知发展。

同时,母乳喂养还能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和肠道炎症的风险。

因此,在VLBW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中,积极推广、促进母乳喂养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部分:人工营养支持的策略尽管母乳喂养有着独特的益处,但在某些情况下,早产儿可能需要额外的人工营养支持。

最新的研究对早产儿的人工营养补充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脂肪乳剂的选择和给予、人工配方的配制、蛋白质补充的策略等都在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此外,微量元素的补充、维生素的合理使用也被纳入了人工营养支持的考虑范围。

第四部分:新技术在营养支持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在早产儿的营养支持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例如,静脉营养的应用可以有效提供早产儿所需的营养物质,但相应的风险也不能忽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静脉营养与口服营养的结合应用,以提高早产儿的营养吸收效率。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2)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2)

养的效果。
02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母乳
总结词
母乳是早产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 活性物质,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和预防疾病。
详细描述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早产儿 快速生长和发育。此外,母乳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增强早 产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因此,能提供足量母乳的 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母乳喂养。
鼻饲喂养
总结词
鼻饲喂养适用于无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肠道发育。
详细描述
鼻饲喂养是指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内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无 法自行吸吮或吞咽的早产儿,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鼻饲喂 养时需要注意控制喂养量和速度,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同时,需要定期检查和清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喂养不耐受
总结词
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在接受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 腹泻、呕吐等。
详细描述
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可能与早产儿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喂养量过多或过快、乳糖不 耐受等因素有关。处理方法包括减慢喂养速度、减少喂养量、更换低乳糖或特殊 配方奶等。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种类与选择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喂养方法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管理与监测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 早产儿肠内营养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早产儿肠内营养管理概述
早产儿肠内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早产儿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支持其快速 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配方奶
总结词
早产儿配方奶是一种模拟母乳的营养食品,专门为早产儿设计,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能量,能够满足早产儿生 长发育的需要。

早产儿营养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营养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营养干预方式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早产儿出生率增加,为降低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发育落后,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对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支持方式。

目前对早产儿的营养干预主要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其中,肠外营养的使用按照最新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应用指南中的推荐量,并给予早产儿个体化支持。

肠内营养常用母乳及母乳强化剂、早产儿配方乳、深度水解蛋白乳及出院后配方乳。

本文主要阐述早产儿营养干预的临床应用状况。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早产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有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平均早产率为11.1%,约有1500万早产儿诞生;其中有84个国家低于10%,11个国家高于15%;早产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北欧国家的发生率<5%,非洲国家发生率最高。

我国的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率为7.8%,到2005年上升至8.1%。

根据2012年“上海国际新生儿医学论坛”数据,上海市早产儿人数已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5%增加至现在的8%~10%,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

早产儿与新生儿相比,由于发育情况不同,其生理特点和疾病风险也有很大不同。

因此,随着早产儿出生率和存活率的上升,临床上需要解决早产儿脱离母体后的喂养相关营养问题,早产儿营养支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出生后早期营养对婴幼儿体格发育及其免疫力有较大影响,并且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从妊娠期到出生后2~3年,胎儿及婴儿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迅速分化,是大脑神经发育的最佳时期,极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同时随着中枢神经的发育,脑重量也在迅速增加,该时期呈一过性及不可逆性。

已有研究证实,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摄入对日后的生长发挥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早产儿在住院期和出院后适合的营养支持方式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综上,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处于高应激状况和高分解代谢,因此应尽可能早期使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补充机体营养所需。

早产儿营养管理及常见问题

早产儿营养管理及常见问题

母乳喂养
• 母乳中含有sIgA等免疫物质 • 母乳中有益生菌
– 双歧杆菌为主的肠道菌群 • 母乳是低敏的
– 同种蛋白质,不被婴儿免疫系 统视为异种蛋白质
母乳喂养可增加宝宝抵抗力,减少湿疹等过敏性疾 病的发生
家长关心的问题
肠道屏障功能差,容易 发生过敏性疾病
如何预防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连锁过敏反应 (Allergy March)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
防止感染:专人护理,避免到公共场所及人群聚集的地方 ;接触 BB及喂奶前应注意洗手,避免与感冒、腹泻、皮肤病等患者接触
加强皮肤护理。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给BB洗澡一次 ,尤其注意皮肤皱折处,如颈、腋下、腹股沟。同时加强脐部的 护理,使用75%酒精消毒,预防脐炎,直至脐残端脱落为止。每次 大便后用温开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红。
目前中国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 比例明显高于国外发达国家
*Clarck RH, Thomas P and Peabody J. 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Remains a Serious Problem in Prematurely Born Neonates. Pediatrics 2003; 111: 986-90.
荨麻疹 肿胀 干燥
•皮肤充血、炎症
! 急性过敏综合症 ! 易激惹 频繁哭吵 营养不良
白蛋白低下 生长发育缓慢
如何预防牛奶蛋白过敏
过敏反应类型
速发型 < 1hr
IgE介导
中度发作 1-24 hr 机理不明
非IgE介导
迟发型 > 24 hrs T细胞介导
快速发作
•小计量即触发 •过敏反应较重 •皮肤症状常见

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技术研究

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技术研究

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技术研究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这些婴儿往往由于早产而导致营养不良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早期营养支持和护理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和护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早产儿由于无法享受到足够的胎儿期营养供应,因此其对营养的需求更高。

早产儿在早期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研究发现,应用母乳和特殊的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喂养,可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增强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早期营养支持的策略为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有几种早期营养支持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首先,早产儿的喂养应尽早开始,并尽量模仿胎儿期的饮食方式。

其次,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病情调整喂养量和频率。

此外,输注人工添加剂,如脂肪乳剂和维生素溶液,也能够帮助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三、早产儿的护理技术除了早期营养支持,早产儿的护理技术也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早产儿需要特殊的护理环境,如恒温箱、氧气治疗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此外,针对早产儿的抚触和早期亲子接触也被证明对其健康发育有积极影响。

针对早产儿的护理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为早产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育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在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和护理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如何更准确地判断早产儿的营养需求,如何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比例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改善早产儿的护理和营养状况。

总结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支持与护理技术是保证其健康发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营养供应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生存和发育水平。

但是,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满足早产儿的特殊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未来早产儿护理和营养支持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BE Stephens et al., Pediatrics 2009;123:1337-43 3
早产儿早期营养国内指南建议
肠内营养推荐摄入量: 能量:110~135kcal/kg·d,部分ELBW可达150 kcal/kg·d才能达到理
想体重增长速度。(C级) 蛋白质:3. Nhomakorabea~4.5g/kg·d; BW<1kg 4.0~4.5 g/kg·d; 1~1.8 kg 3.5~
营养性喂养
开始时间 加奶速度
<1 kg:自15–20mL/kg/d开始, ≥1 kg:自30mL/kg/d开始
<1 kg:增加15–20mL/kg/d,如2-3天喂养耐受可加快 ≥1 kg:加30mL/kg/d
开始喂养的乳类
母乳→捐赠母乳→早产儿配方奶
强化母乳
达100ml/kg/d开始,开始为1:50,如耐受48h内可增加至1:25
1. Guidelines for Feeding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Nutrients.2015;7:423-442
5
—— 谢谢 ——
6
早产儿营养管理新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姜毅——
02
早产儿早期营养
2
早产儿早期营养重要性——认知发育
研究对象:ELBW早产儿
研究目的:生后第一周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与 CGA18月龄的MDI
结果: - 能量:生后第一周每增加10 kcal/kg /天,可使CGA18月的MDI提高4.6分 - 蛋白质:生后第一周每增加1克/kg /天,可使CGA18月的MDI提高8.2分
达到完全肠道喂养(150~180 <1000g:2周,需要注意喂养不耐受,个体化调整
mL/kg/d)时间
1000-1500g:1周
喂养频率
>1250g:q3h <1250g:暂无充分证据证实q3h 或q2h哪种方式更好
开始时间 非营养性喂养 奶量
持续时间
生后24h以内 10–15mL/kg/d 暂无充分证据证实微量喂养的持续时间
4.0 g/kg·d 脂肪:5~7g/kg·d,占总能量40%~50%。(C级) 碳水化合物:10~14g/kg·d,占总能量的40%~50% 喂养方式:首先推荐母乳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1.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 4
2015年加拿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