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1.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尼罗河的影响: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兴起: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

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衰落: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3. 古埃及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它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也体现了古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天文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

象形文字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古代两河流域1. 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区域,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2. 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它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等。

3.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笔画形状像楔子,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教案】

【单元内容】古代亚非文明【课标要求】●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讲述的是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简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

通过学习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大河对人类文明的产生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古代埃及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第2课主要讲述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崛起的完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文明。

通过对本课的介绍,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概况及其古代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制订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象征。

第3课主要讲述古印度文明。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

【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埃及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一课古代埃及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人类早期的文明——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知道古代埃及文明及文明发展的简要过程。

3.理解文明成果是广大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重点:法老的统治和金字塔。

文明成果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难点:大河文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对金字塔折射出的上古时代埃及的阶级关系的认识。

主问题:1.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不同人类文明,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埃及的文明成果:象形文字、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太阳历。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知道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重点:《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地位、作用。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折射出上古时代巴比伦王国的阶级关系。

主问题:1.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立了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2.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第三课古代印度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3.明确佛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对种姓制度的反抗。

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

难点:种姓制度的本质。

主问题: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果:种姓制度、佛教产生。

第二单元上古西方文明第一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学习目标:1.知道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

2.希腊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3.熟悉亚历山大帝国的盛衰及影响。

重点: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是海洋文明的典范。

2.雅典创立的民主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亚历山大帝国。

难点:希腊文明带有比较明显的海洋色彩;雅典民主政治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

主问题:1.希腊的奴隶制城邦雅典。

2.亚历山大帝国及亚历山大东征。

3.补充:人类文明交流方式;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征。

第五课从共和国到大帝国学习目标:1.熟悉罗马从城邦发展到帝国的过程。

1.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部分中考考点研究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建议作答时间:15分钟)1.(时空观念)绘制年代尺是培育“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年代尺中圆圈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B.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C.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D.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2.(2020原创)兴建于约公元前2600年的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石块之间严丝合缝,连刀片都插不进去,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无限权力。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材料强调的是( )A.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B.胡夫金字塔建筑工艺高超C.古埃及国王王权逐渐衰落D.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3.(2019郑州模拟)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A B C D4.(2019通辽·史料实证)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5.(2019株洲)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 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出自 ( )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C.古巴比伦王国D.古代埃及6.(2020原创)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认为世界万物皆有因果,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方可进入“极乐世界”。佛教教义对种姓制度中的哪一个等级最为有利 (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7.(2019许昌模拟)(5分)文化是民族的,世界的,人类文明在交流碰撞中融合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腾,土地肥沃,易于农耕,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无不充满智慧和神奇。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材料二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它的自然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古代东方。它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材料三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1)列举出材料一中所谈到的三个国家的文明成果各一例。(3分)(2)材料二中的古希腊文明与材料一中的古代文明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1分)(3)据材料三,请列举出具体史实来佐证穆罕默德的这句话。(1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1.B 2.C 3.D 4.D 5.A 6.B7.(1)成果:古埃及:金字塔或狮身人面像或象形文字等;(1分)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或楔形文字等;(1分)古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等。(1分)(不同:古希腊文明地处海洋,而材料一中的文明地处大河流域。(1分) (3)史实: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等。(1分)。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说课稿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说课稿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是九年级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起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亚非地区的一些重要文明,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

这些文明是古代人类社会的杰出代表,对于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既有对文明本身的介绍,也有对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的描述。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配以生动的图片和地图,生动展现了古代亚非文明的繁荣与特色。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对历史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古代亚非文明距离我们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学生对于这些文明的了解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认识古代亚非文明的特点和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培养历史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共存,培养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和理解,提高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亚非文明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古代亚非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对这些文明的理解和评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生动展示古代亚非文明的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亚非文明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对古代亚非文明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3.文明成果: (1)天文学:太阳历 (2)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建筑: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智慧的结晶 二.法老的统治 1.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具有无上的权威 2.胡夫之后,王权逐渐衰落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 1.发祥地: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前23--18世纪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3.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在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 4.鼎盛:孔雀王朝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第1课 古代埃及
一.尼罗河和古埃及文明
1.发祥地:
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尼罗河的赠礼”
2.发展过程: (1)文明产生: 约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 (2)统一: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3)阶段: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4)强盛: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 (5)灭亡:前525年,波斯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
石碑上的浮雕右边为太阳神,左 边为汉谟拉比。雕像表明太阳神正在 授予汉谟拉比象征权利的权标。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 1.发祥地: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前23--18世纪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3.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 在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建立奴隶制 国家
4.鼎盛:孔雀王朝 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 最多的城市之一
3.文明成果: (1)天文学:太阳历 (2)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建筑: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智慧的结晶
二.法老的统治
1.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具有 无上的权威 2.胡夫之后,王权逐渐衰落

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古巴比伦王国
国王:汉谟拉比; 策 略:各个击破; 统一地区:两河流域中 下游 制 度:君主专制 法 典:《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头像》约作于公 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 米亚
楔形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很像木楔或者钉
b.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 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 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名称
地理位置
文明成果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两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一)了解古埃及国家
时 间:约从公元前 3500年开始,国家出现;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 步实现统一;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 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1.种姓制度的特点:
1)种姓界限森严; 2)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 高等级的职业;
3)种姓实行内婚。
2.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 度社会的发展
法老图特摩斯统治时期: 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疆 域:见右图
古埃及文明终止:外族 入侵
(二)古埃及文明的巨大成就
埃及的数学发展
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需要促进了数学的诞 生。数学用于指定历法和测量面积。
使用数学分配物资
埃及人发明了分数
发现了黄金比例
木乃伊
木乃伊的制作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 了医学的发展。
经济方面: 农业文明发达
政治方面:政治上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制 (专制)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4.法学: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5.公历:古罗马凯撒命人编制的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填空后完成选择题:()1.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

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

同时,为了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古埃及人进行了天文学研究。

这主要说明A.自然环境影响文明的发展B.农业产生是文明出现的前提C.古代数学具有实用性特点D.太阳历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2.胡夫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学者估计这座金字塔的建造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力,如果每年工作80天(从秋季晚期到冬季,差不多是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少的时候),需要20年才能完成。

除了普通的劳动力,还需要几百个建筑师、工程师、工匠和画匠。

这说明胡夫金字塔的修建A.主要在播种季进行B.反映了民众的需求C.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D.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

据此可知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社会矛盾C.《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D.《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4.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A.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D.亚历山大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5.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族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是没道理和不光彩的。

”与此相符合的教义是A.忍耐顺从B.众生平等C.转世轮回D.独尊安拉( )6.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佛教文化,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文明诞生于流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拓展
1.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交通发展的关系。 (1)尼罗河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都需要精确记录和计算,退水后需 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加上建筑等方面的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 学; (2)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的日期,古埃及人展开天文学研究; (3)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影响

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1)各等级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度 特点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种姓制度表现在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佛教 的创 立
时 公元前 间 6世纪
创始人 __乔__达__摩_·_悉__达__多_____(释迦 牟尼)
教 义
提出“___众__生__平_等_______”,宣扬“忍耐顺从”
设问:材料一中的史料有何历史价值?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印度文明 中的城市建设的特点。 答案:历史价值:是研究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重要史料。 特点:①城市是按照一个中央计划精心建成的; ②城市布局呈格子型,整齐划一。
2011版课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发源地 亚洲南部的___印___度__河__流__域_____
古代 两河 流域 文明
概况
(1)早期文明: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 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2)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 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印度北部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强盛:约公元前324~前187年,___孔___雀__王__朝___统治时期是古代 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文 明
文明 成果
金字塔、____太__阳___历_____(天文学突出成就)、狮身人面像、木乃伊 (解剖学的基础)、______象__形__文__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009.2(3)]
1.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2.文明属性: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概况
__金__字__塔_____ 是国王(法老)的陵墓,是国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方法解读
核心素养提升
实战演练 材料一
材料二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当时是独特的,因为这些城市不是像养兔场那 样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个中央计划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时占地六 至七平方英里。城市布局呈格子型,宽阔的主要街道环绕长方形的大街区, 各街区约长400码、宽200码,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区要大得多。……整个印 度河流域做砖的模子只有两种标准尺寸:11×5.5×2.5英寸和9.2×4.5×2.2 英寸。
单元概况 双线模式学考点
拓展提升 核心素养提升
单元概况

序 坐 标
古埃及初 步统一
两河流域 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 统一两河流域 中下游地区
种性制度 逐渐建立
佛教创立
公元前 3100年 左右
约公元 前24世 纪左右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 1500年 左右
公元前6 世纪




中国:

约公元前 2070年 夏朝建立
3.《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哪些社会状况? (1)社会阶级关系:当时的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 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已形成自由民与奴隶的阶级对立,自由民中又形成平民 与贵族的等级区分; (2)阶级特征:古巴比伦王国运用国家权力维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一再强调奴隶 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帮助奴隶逃亡及藏匿奴隶、盗卖奴隶的行为;对不同人量 刑程度不一,明显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文明程度:从法典本身来分析,法律条文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说明古巴比伦王 国的文明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 (4)古巴比伦王国处于文明早期的时代特征:法典对犯罪行为惩罚严酷;保留了诸如 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带有“以牙还牙”报复原则的遗痕。
_____《__汉___谟__拉__比__法___典__》__、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计数法等 [2009.21(3)]
《汉 谟拉 比法 典》
内容
(1)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__奴__隶__制___度 相当发达,____男__性__家__长____有绝对的权威; (2)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 明____商__品__经___济___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汉 谟拉 比法 典》
意义
(1)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 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对各种法律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对 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2)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了 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3)体现了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统治,维护了汉谟拉比的专制 统治地位; (4)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贵族的恣意妄为,限制了高利贷和债务 奴隶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制 内容 度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__首__陀__罗__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
_
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贱等民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_______,他们
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实质 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着印度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古
历史价值
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古巴比伦王 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1.文明属性:大河文明、农耕文 明 2.文字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比 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 情况,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 主专政的实质
考点 3 古代的印度社会(12年1考) 种姓制度 佛教的创立(12年1考)
(1)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 传 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播 (2)佛教往南经锡兰(今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的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1)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有 很大影响,是中国古代石窟佛像 佛教 对中 造型艺术的渊源; 的创 国的 (2)佛教文化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 立 影响 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文化财富,成 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 缺的重要因素
拓展提升
易错内容
1.两河流域文明不等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产生于公元前 3500年,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地区众多的奴隶制国家中的一个,公 元前18世纪,其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 2.古代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国家,与今天的印度不是一个概念。 古代印度最早出现奴隶制国家的地点是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 1600年 商朝建立
公元前1064年 西周建立
时 序 坐 标
知 识 框 架
双线模式学考点
考点 1 古代埃及文明(12年1考)
2011版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发源地 非洲东北角的___尼__罗__河___流域
古 地理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形成的黑色淤泥非常 代 环境 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称为__“__尼__罗__河__的___赠__礼__”_ 埃 及 统一 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国王称为__法__老____
2011版课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 两河 流域 文明
发源地 文明 代表 文明 成果
___两__河___流__域___(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代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__汉__谟__拉__比____完成了两河 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如何理解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不单纯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它综合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经济实力、社会结构、 科学技术、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水平: (1)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国王的神圣权威; (2)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3)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4)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的科技水平和建筑技术。
金 字 代表 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塔 地位 是___古___埃__及__及__文___明__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以 及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象形文字为研究古代 埃及的历史、文化提 供了重要资料,其 对以后的字母文字 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2年1考)《汉谟拉比法典》
文明 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阿拉伯数字、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 成果 《罗摩衍那》等[2013.21(1)]
1.文明属性: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简介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___社__会__等__级______制度
等级
名称
职责和义务

第一等级
__婆__罗__门__ 掌管祭祀 _

第二等级 刹帝利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