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公开课

初中科学课时教学计划●课题: 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共1 课时●教学目标:1. 体验建立模型、使用符号的思想方法。
2. 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水的状态变化。
●教学重点: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教学难点: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符号●主要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修改引入:展示楼盘模型,并问这是楼房吗?你的理由呢?生:不是,与背景(人、墙壁)比较不难看出这是楼盘模型。
师:这就是模型新课:练习:1、你知道哪些模型?生:……2、下列事物哪些是模型?答:全部是模型思考与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建立模型?因为地球太______了,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巨大)楼盘模型图片:首先学生很容易可以看出这不是楼房,而是模型;其次,能较透彻地理解“模型”概念由于细胞太______了,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
(微小)由于眼球构造太______了,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复杂)思考与讨论:这些现象为什么也要用模型表示呢?生:……答:原理或过程太复杂难以用语言描述。
模型的作用: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练习:以下事物是不是模型?1、地球自转动画 此模型表示_________(地球自转)2、公式 此模型表示_________(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电路图 此模型表示_________(某种电路连接方式)总结:模型的类型一幅图、一张表格、一条曲线、一段动画、一个公式、一个复杂过程 模型方法: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思考与讨论:我们所学过的事物哪些是利用模型方法进行研究? 生:……答:用带箭头的射线表示光线;黄豆与沙子混合实验;电路图……R U I读图:图2-3所示为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1. 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____________。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5篇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5篇第一篇: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
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1.随身听、饮料罐2.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细胞模型、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谈话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1.观察与思考。
(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学生说出使用方法)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2.讲述。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
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符号1.列举。
你能说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的符号吗?(学生回答:如“速度v”、“冷锋、暖锋”等。
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你能说出在生活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符号吗?你能简要画出来吗?(学生回答并画简图:交通标志、厕所标志、电源标志等)2.读图并思考。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图1-1,结合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思考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呢?(1)分析交通标志,得出结论: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分析电流表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分析时间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提问。
请大家分析并说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展示饮料罐上的请勿乱丢的提示、开关上的“开”与“关”、交通标志等)4.实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课题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学习目标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3、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来探究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享受探索成功的乐趣,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重点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难点使用符号、建立模型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你见过模型吗?为什么要使用模型?2、什么是模型方法?模型有什么作用?3、读图2-3水的状态模型,回答书本P38问题。
讨论应用模型有什么好处?你有无更简便的方法,提出你的设想。
4、生活中曾见过的哪些符号?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5、符号有什么作用?二、合作交流1、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等因为地球太大,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
由于眼球构造太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模型并不仅仅指我们可以看到的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它可以是一幅图,如地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
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试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3、⑴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⑵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构成水的分子之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1503.第二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

教师备课笔记上课日期 3 月16 日星期三课题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课时 1 课型新授核心知识建立模型的思想,理解模型法,知道模型和符号的意义和作用,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能区分模型和符号。
学情分析模型和符号学生有较好的基础,重点让学生明确模型和符号的意义和区别,理解模型法,教学目标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认识模型法,知道模型的作用和范围,明确使符号的意义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策略方法阅读、讨论、观察和练习教具准备地球仪,细胞、分子模型,课件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生成或评价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在学习科学课时时常要研究各种各样的事物,有的很大或很小,有的结构很复杂,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如:地球表面的结构、细胞、眼球的结构、分子的组成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直接明了地观察到这些事物?一、【新课教学】一、模型通过地球仪可以反映、观察地球的全貌和运动状态,地球仪是一种模型【思考】使用模型有什么好处?【课堂展示】地球仪和植物模型1、模型的作用:(课件展示模型图片)用模型替代客观对象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从而研究或表达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如:细胞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但是用模型就可以了解了;地球太大我们也无法直接观察,用地球仪就很直观。
眼球很复杂,用模型就可以把眼球各部分分解开,便于我们的观察;2、模型的范围: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举例】(课件展示模型图片)地图、飞机、汽车模型、太阳系模型、发电机与电动机的结构、原理、能量转化等比较的表、各种图象等3、模型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思考:能用什么方法直观方便观察这些事物建立模型的思想解模型的实际应用建立模型法的概念教学过程4、水的状态模型【读图填空】理解水的状态变化实质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提问】以液态水分子和气态水分子为例,画出固态水分子模型,水结冰后体秧积变大的原因利用模型还可以用来解释酒精与水混合用体积变小的原因二、符号在上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字母,如ρ、Ω、U、V,这些字母是我们学习中的常用的标志,即符号【思考】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在不同的国家,由于语言不同,对于同一事物常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沟通过程中相当的不方便;有的同一事物外形不同会引起混乱。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上述模型既直观地表示了水的物态变化中的一些特征,
揭示了水在物态变化中产生了变化的因素和没有产生变化的 因素,
直观地揭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质上是一种____________。
二、符号
我们曾用过许多_________________, 例如 v (______)、 ( ______ )等。
紧急出口 (安全出口)
公园
残疾人 设施
停车场
植树节
中雨
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 ?
图2-4 符号的意义
用符号能__________地表示_____,还可避免由于事物_________ 和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
小结:
一、模型
一个模型可以是_________、 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也 可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
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 _______来_______和_______客观对象,
并通过______这个______来揭示客观对象的______、 ______和 ______ ,这是一个______的过程,这样的方法就是______方法。
图 2-3 所示为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о表示水分子)。
图2-3 水的状态模型
1.水在状态变化中,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这种物质的 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水分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了变化。
一、模型
我们曾用过许多模型, 如用地球仪来表示地球的全貌和运动状态; 用细胞模式图展示不同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借助眼球模型,认识和研究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天台实验中学《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word教案

第一节天台实验中学《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word教案天台实验中学叶文正一、教学目标1、明白符号和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简化事物、直观形象2、明白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符号的表示方法和模型的表示方法3、能用水的分子符号表示水的三态的变化过程二、教学重点液态水和气态水的模型的表示三、教学难点粒子模型来说明物质的三态变化。
四、教学预备地球仪、小黑板、细胞模型图五、课时 1六、教学过程[引入]师:为了能形象地认识地球,人们做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将电路简洁地表达出来,人们设计了许多符号;为了认识肉眼看不见的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人们将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概括写出了一个简单的表达式。
眼睛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吗?[新课](一)符号师展现一些符号:Ω、≤、℃、㎏、生:想一想这些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摸索:在科学中什么缘故要引用那么多的符号呢?师小结:能够让事物变得直观、简洁幸免事物的混淆。
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思。
练习2:举出一些符号的例子,看谁能举出的多。
(二)模型师:符号能够使一切工作些一般的事物变得简明易别。
我们还用过一些模型来认识事物。
展现一些图片:地球仪、细胞、眼球结构、耳朵结构、太阳系模式模式图、电路图形。
生想一想:这些运用这些图的作用是什么?师:模型:一些难以认识、观看、描述的事物通常用一个直观的模型加以描述。
生:举出一些模型生:阅读模型材料A师:展现一些模型:水的分布柱形图、欧姆定律研究的一张表格、食盐溶解过程动画。
(三)用模型表示提出任务:能否用模型表示出水的汽化过程?回忆:1、水分子的构成微粒2、水分子的结构模型3、水汽化的实质4、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现象。
展现录像:水的汽化过程分析:水汽化的实质:水分子之间间隙的变化。
没有变成新的分子学生画图——用模型表示出水汽化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模型展现:教材提供的模型。
练习3:将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刻会有什么现象?试从用分子运动理论说明这一现象?若用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分子,能否用模型表示水的汽化过程?[总结][布置作业]反思: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知识面不是专门广,不能跳出教材看到社会和生活,要求举例总是在想教材中显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关于周围显现的一些符号和模型却又是不明白得它的真正涵义。
1428.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教学目标: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三、教学用品:地球仪、PPT图片、细胞模型四、教学过程:双边活动设计意图过程反思【引入】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
例如:运动学:v t s电学:R I U单位:m/s s m 单位:Ω A V 请同学用一个次来概括一下以上的内容,可见这些都是一些符号【新授】一、请同学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二、请同学门讨论为什么要使用这些符号?讲解:例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T来表示时间,再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可见符号的作用:1、简单的表明事物2、避免混乱【活动】请大家设计一个停车场的符号。
【展示】将学生设计的符号展示,并进行“最富创意”方案的评比。
【思考】大家设计了非常富创意的方案,但针对同一个停车场,能否把大家的方案全部采用?生:不行,否则会造成混乱。
师:如何解决?生:统一规定一个符号。
师:对,符号要具有它的功能,一定要统一。
统一的范围越大,符号适用的范围也越广。
三、模型1、请同学描述一下对地球的认识2、请同学在地球仪上找到一些相应的位子,并描述一下。
3、同学们都知道,任何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同学说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画出细胞模式图再请一位同学根据细胞模式图来分析一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眼球的结构很复杂,所以我们通常用人们制造的眼球模型来认识其结构5、请同学们填写书本第二页的填空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眼球模型就是用模型来表示一些我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让学生注意前面学过的知识,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上为符号教学作铺垫。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符号都是统一符号,也只有统一的符号才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能够了解模型和符号的观点、建立方法以及作用,提高对于数学建模和符号计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观点澄清1. 模型:模型是对于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简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符号:符号是代表某种观点或对象的符号化表示,常用于数学计算和推导中。
二、模型的建立方法1. 确定问题:起首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和要解决的核心内容。
2. 建立假设:在建立模型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简化和假设。
3.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建立模型。
4. 检验模型:建立模型后,需要进行数据验证和实际应用测试,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符号的作用1. 简化计算:符号可以代替具体数值进行计算,简化了复杂问题的处理过程。
2. 推导结论:通过符号的运算和推导,可以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和规律。
3. 表达思想:符号可以直观地表达数学思想和干系,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沟通效果。
四、案例分析假设有一道数学建模题目:某地区每年的降雨量为x,降雨量与当地农作物的产量y存在一定的函数干系。
此刻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降雨量和农作物产量之间的干系。
1. 确定问题:探究降雨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2. 建立假设:假设降雨量越大,农作物产量越高。
3. 建立模型:可以建立一个线性模型y=ax+b,其中a和b为待定系数。
4. 检验模型:通过实际数据和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练习题1. 通过建立模型解决以下问题:(1)某商场每月销售额与促销活动的干系;(2)某工厂生产效率与员工数量的干系。
2. 运用符号计算求解以下问题:(1)已知a+b=5,a-b=1,求解a和b的值;(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坐标为(1,3),求解a、b、c的值。
六、拓展延伸1. 通过实际问题探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2. 进一步进修符号计算的应用和技巧,深化对数学符号化思维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图活动:见P6图1-7、P7图1-8、1-9,问: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教师强调: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学生读图后,填空、回答:一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说明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如金属、石墨等。
四、练习:课后练习
学生练习
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①知道物质是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②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
③认识分子微粒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④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模型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
组成的,那么水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我们怎样来描述这些看不见的粒子呢?
学生思考;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一)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发现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1。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通过读图,使学生的认识从宏观的物质引向微观结构中的粒子,体现了物质组成认识的层次性,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组成作了铺垫。
(二)不同种类的物质:
氢气、氧气、水是不同种类的物质。为什么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呢?
指导学生读图1-10不同物质分子模型,问:图中涉及多少种原子?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这些原子还能构成其他分子吗?
难点:对微观粒子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
1、趣味识别:
假如你在一个陌生的国家旅游,尽管语言不通,但看到以下的一些通用标记(媒体展出),你能说出它们的含义吗?
二、新课教学:
(一)符号:
2、戏说一番: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符号来表示的事物?
教师用媒体展示尽可能多的生活中常用的符号。
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自行车标志、厕所标志、红绿灯标志、垃圾桶标志、公用电话标志、交通标志等。
学生举例:各银行标志、节水符号、禁止吸烟符号、安全警示符号等。
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联想起生活中常见的符号。
3、回忆旧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许多符号,你能回忆起来吗?
反问: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
总结:在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学生回答: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没有变化。
学生回答: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如氧原子和氧原子组合形成了氧分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组合形成了氢分子。
通过描述了水电解反应的微观本质,使学生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反应里是否可“分”。
师:对。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早在1803年,英国一名中学教师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他认为原子不可能再分成更小的部分。他设想,原子就像十分微小的弹珠,是坚硬而光滑的圆球体,不可能再分割。道尔顿的原子论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学生回忆;
学生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学生听讲;
学会知识迁移。
从学生已知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可变性,推断它具有可分性,由此引出原子的概念。
人们用模型来表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用模拟方法,通过假设得出水分子电解生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追问:原子又是怎样形成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呢?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飞机、船、水坝等的工程模型,汽车模型,房产模型,太阳系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数学模型等。
学生猜想,
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补充填空。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引出建模思想;
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模型方法的体验,又将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学生听讲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有系统性
§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符号、模型来丰富体验。
①体会用符号、模型来研究科学的好处;
②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物质的三态;
让学生建立对模型的基本认识,并体会到用模型来研究科学的好处。
你能举出其它的模型例子吗?
师: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和原子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呢?
(用媒体展示水的三态变化的模型)
通过水三态变化的模型,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要求学生完成P3的填空。
教师总结:一是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是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①让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信息进行猜想、推测。
②通过读图,使学生的认识从宏观的物质引向微观结构中的粒子,体现了物质组成认识的层次性。
①体验粒子大小的数量级;
②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物质粒子பைடு நூலகம்型解释物质的三态;
难点:对微观粒子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
学生自己设计,展示成果。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模型: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许多模型,如地球仪等,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它们呢?要求学生在书本P2上填空。
引导学生看P3的阅读材料,加深对模型概念的认识。
学生填空:因为地球太抽象,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由于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由于眼球构造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
学生猜想;
学生认真读图后回答:图中涉及5种原子,这些分子中分别有5、2、3、3个原子,这些原子还能构成其他分子。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识别能力。
目前已经知道的原子的种类有几百种,而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几百万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象英文字母可以组成无数个英语单词一样。然后通过P8的图1-11、1-12说明分子的构成。
教师总结:使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学生回忆,回答:速度v、压强p、时间t、风向符号、电流表符号、电压表符号等等。
学生回答。
学生听讲;
通过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积极举例,丰富体验。
让学生体会使用符号的意义和好处。
4、创造空间:
你能否设计制作标志符号来表示一定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