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羌族民俗文化的特色与价值

合集下载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羌族源于古羌,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四川藏羌族有风俗习惯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四川藏羌族的风俗习惯造小塔藏族信奉习惯。

以印模压抑泥胎,经烧制而成。

为上尖下大的锥形塔,巨细纷歧,小者数寸,大者尺许。

塔内有的装密宗咒语纸条,有的装少量青稞。

一样平常用于敬神,放在大佛塔周围或佛像及佛龛之前。

在阿坝藏区,造小塔还作为祈求丰收的勾当。

每年藏历二三月,春耕之前,人们将造好的小塔安排在村边、路旁,或埋在田间,以为可以没落虫灾,使粮食得到丰收。

绕佛塔藏族信奉习惯。

佛塔为释教重要符号之一,一样平常内藏佛经,外刻佛像,素来为释教徒所恭顺。

藏人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偏向绕塔一周,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

有的人则绕塔数周,或在塔前置供品。

转经轮藏族信奉习惯。

藏族人广泛信奉喇嘛教,即藏传释教。

信教必需常常念佛,但许多人不识字,于是便转经轮,转发一圈经轮,相等于念一遍。

因此,转经轮成为很多藏人的一般勾当,很多人家都有手摇经轮。

经轮有巨细和质地的差异,但内里都装有经卷。

转经轮时,黄教长短是曲时针偏向转,黑教信仰反时针偏向转,不然被为对菩萨不敬。

跳神藏族信奉习惯,藏传释教祈福禳灾的典礼。

风行于阿坝州北部等藏族地域。

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各寺院都要进行驱除鬼魔、预庆吉利快意的法会。

会上,喇嘛身着古装,头戴面具,装成各类神佛鬼魅,在广场或寺院厅内跟着钹、鼓、唢呐、海螺等的.伴奏,分批登场,自左至右,边跳边行,并大声叫嚣,以驱除鬼魔。

内地民间以此驱邪鬼。

菩萨出嫁藏族信奉习惯。

风行于金川县。

内地藏族以为,每年夏历五月初五日是菩萨出嫁的日子。

因此,各寺喇嘛都要抬着木头菩萨在村寨周围转一转。

听说,这样可保一年次序。

人们连着数日玩狮灯,跳猴戏。

以示道贺。

忌捕鹰雕藏族信奉习惯。

藏族人民以为鹰雕是神鸟,捕杀会不祥瑞。

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

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

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羌族的风俗习惯羌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西部,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羌族流传已久的特别的民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羌族人的饮食风俗羌族玉食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及荞麦。

副食是蔬菜、豆类及肉食等。

调味品有花椒、辣椒等。

常见的吃法是玉米继内加菜。

把青稞与小麦做成炒面。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回家吃晚餐。

羌族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常年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

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

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而是吃"猪膘"。

"猪膘"是羌族人的传统风味食品,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屋梁上,用文火熏干制成。

存放时间越长,味道更佳。

吃时切成小块和菜一起炒,加入花椒、辣椒等佐料。

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

羌族特别讲究药膳,较为典型的药膳菜有: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加杜仲1-2两清炖。

以上三种都能补肾。

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党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

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

饮酒时向坛中注少量开水,用细竹管吸饮,全家人轮流吸,吸完再加水至味淡再将酒渣食尽。

俗称"连渣带酒水,一醉二饱"。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兰花烟是羌族人自制的一种土草烟,其叶形如兰草,故俗称"兰花烟"。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一、引言羌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语言文字、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方面,对羌族文化进行总结。

二、羌族历史渊源羌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就活跃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时期,羌族部落中的冉、马龙等部落在川西北一带定居。

唐宋时期,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和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三、羌族语言文字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羌族服饰饮食羌族服饰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

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

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

羌族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

常烹制的食物有玉米粥加蔬菜、烤玉米或麦麸馍馍、蒸玉米面等。

五、羌族民间艺术羌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羌绣、挑花、编织等。

羌绣被誉为“云端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羌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也独具特色。

六、羌族禁忌与习俗羌族禁忌丰富,如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等。

七、总结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内涵,推动羌族文化的发展,让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节日是他们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羌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体现了羌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将介绍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庆祝活动和意义。

一、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之一是丰富多样。

羌族人民有许多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例如,羌族新年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除此之外,还有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等等。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俗称,展现了羌族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其次,羌族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聚。

在羌族传统节日,人们会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他们会一起准备传统美食,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整个家庭会围坐在一起,相互祝福,并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这一传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最后,羌族传统节日讲究独特的礼仪和仪式。

羌族人民重视传统礼仪,他们会按照特定的仪式来庆祝节日。

例如,在羌族新年时,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丰收的好运。

这些仪式通常都有特定的步骤和顺序,体现了羌族人民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敬意。

二、羌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1. 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是羌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

羌族人民会在特定的场所,例如祠堂或公共广场上,摆放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酒等,向祖先祈求祝福和庇佑。

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鞭炮,燃放烟花,表达对节日的喜悦与敬意。

2. 舞蹈表演羌族传统舞蹈在节日庆祝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

羌族传统舞蹈通常以优美的动作和跳跃为特点,展现了羌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舞蹈表演不仅能够展示羌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人们聚在一起欢度节日的方式之一。

3. 传统体育竞技羌族人民热爱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节日庆祝的一部分。

例如,射箭比赛是羌族传统节日中常见的活动。

羌族的服饰和纹饰探析

羌族的服饰和纹饰探析

羌族的服饰和纹饰探析羌族的服饰和纹饰探析一、羌族服饰概况1. 羌族女子的服饰羌族女子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

妇女包帕有一定的讲究,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

女子喜戴银牌、领花、耳环、圈子和戒指等饰物,富有人家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

羌族妇女多穿大襟长衫,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都有精美的挑绣花边,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

脚穿色彩斑斓的绣花“云云鞋”。

2. 羌族男子的服饰羌族男子也喜欢裹青色或白色的头帕。

穿用麻布或棉布制成的过膝长衫,大襟、右衽。

外面套羊皮坎肩,晴天毛朝内,雨天毛朝外,具有防寒、挡雨、垫坐的功能。

男子也束腰带。

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一般穿布鞋、草鞋或牛皮靴,还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羌族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戴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

二、羌族服饰的纹样羌族服饰图案的制作由挑花刺绣方式来完成。

挑花刺绣是羌族最主要的服饰图案制作工艺,分为“挑”和“绣”。

在形式上是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几何直线型和曲线型。

在方向上有横向、竖向、斜向,在色彩使用上主要是红、黄、绿、湖蓝等色,其他颜色为辅,内容上有宗教信仰、偶像崇拜等。

自然崇拜:羌族信仰万物有灵,对天地日月、世间万物都极其崇拜,其中最崇拜的即是火、云、水等。

[1]羌民的火塘里永远都存有烟火,火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羌人认为是太阳给人类带来了火种。

在羌族民间口头文学中就有“燃比娃盗火”的传说。

羌人自从有了火种,生命就在火苗的跃动中更加强盛,因此羌族也同其他民族一样对火无比崇拜。

在火苗的窜动中,民间艺术家们受到启发把他们看见的和感受的火的绚丽色彩与美丽形象加以提炼和抽象,创作出了“火苗纹”图案。

这种图案常用在羌族巫师和男性羌民的服装上。

羌族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区域,在他们的生存愿望里就希望与天更近,因此他们被世人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具有独特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以下是羌族的一些主要特点:
1.服饰特色:羌族男性的传统服饰包括长袍、短褂、长裤等。

他们通常会佩戴羽毛、毛毡帽子和藏银饰品,给人一种豪
放和威严的感觉。

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袍、腰带和围裙
为主,衣服上通常装饰有繁复的刺绣和彩色织物,展现出
浓厚的民族风情。

2.风俗习惯:羌族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其中包括:
o婚嫁习俗:羌族的婚嫁习俗庄重隆重,婚礼通常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服饰,结婚
队伍热闹喜庆,常常伴有鼓乐和舞蹈等表演。

o藏羌节:藏羌节是羌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春天或秋天举行。

人们欢聚一堂,进行祭祀活动和
各类娱乐表演,如歌舞、马术表演、射箭比赛等。

o祭祀仪式:羌族人信仰自然界的神灵,他们会定期进行祭祀活动,如祈年祭、祭山、祭祖等。

祭祀中
常有祭师主持仪式,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祈求
神灵保佑家庭和社区的平安和繁荣。

o土地信仰:羌族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崇拜和信仰,认为土地是神圣的,有保护、祝福和灵验的力量。

因此,他们通常会在农田或村庄周边建立土地神庙,
进行祭祀和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以上是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部分风俗习惯,这些传统也在现代社会中保留并发扬光大。

羌族传统风俗习惯

羌族传统风俗习惯

羌族传统风俗习惯羌族,有人口198252人;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

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县。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水急,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名贵*材,又是国宝大熊猎和珍稀的金丝猴生息之地。

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

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另一说为藏语支)。

分南、北两种方言。

许多人懂汉语。

没有文字,长期通用汉文。

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使用过西夏文。

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献直到本世纪初才被少数学者解读。

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

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歌词多为4或7个音节一句,类似于汉文中的四言诗与七言诗。

从内容来说,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等。

羌族乐器中最著名的首数羌笛。

民间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锅庄舞)、“跳盔*”(又名“铠*舞”)、“跳皮鼓”、“兰干寿”等。

[宗教习俗]“跳盔*”是种古老的传统祭祀风俗舞,过去多在有战功的将士葬礼上跳。

数十个舞者身披生牛皮铠*,头戴*有野鸡翎和麦杆的皮盔,肩挂铜铃,手执兵器(多为长*),分列对阵而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

把勇武不屈、豪放豁达的民族*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粗犷淳朴的古代民风跃然再现。

[饮食习惯]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回家吃晚餐。

羌族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常年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

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

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

羌族过年的风俗

羌族过年的风俗

羌族过年的风俗
羌族过年的风俗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

以下是羌族过年的一些典型风俗。

1. 展演锅庄
锅庄是羌族传统的歌舞表演形式,播种丰收、婚礼、祭祀等重大节庆活动中都会出现。

羌族过年期间,各大村寨会展演锅庄,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意吉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口香糖表演”,由一群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随着节奏摆动身体,一起唱出响亮的歌曲,仿佛在和天地自然一起呼吸。

2. 发糖
发糖是羌族过年期间的一项独特传统,也是代表着羌族人民的心意。

羌族年节期间,老少咸宜,家家户户都要发糖。

发糖过程中,群众们会聚集在一起,一起唱歌跳舞,将心中的喜悦贡献给天地自然。

3. 走狮
羌族年节期间,走狮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

走狮由两个人扮演,一人扮演狮子头,另一人穿着狮子衣,一起表演跳跃、旋转、舞蹈等
动作。

走狮活动具有辟邪的作用,可以驱逐邪恶,保佑平安。

4. 吃年饭
羌族年节期间,一家人会一起享用年饭。

年饭是羌族年节中的重要食
品之一,通常是麦饭或面条,搭配炒肉、炖猪肉等。

年饭的味道独特,鲜香可口,每年都吃上一餐,象征着团圆、幸福和吉祥如意。

5. 祭祀
在羌族年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祭祀仪式。

群众们带着祭奠用品,前往
祖先的墓地祭祀,感恩祖先给予的恩赐和庇佑,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和丰收。

总之,羌族的年节风俗独特,充满了欢乐和仪式感。

这些传统文化反
映了羌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象征着祖国大地上的多元文化和民族团结,值得我们珍视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进行初步分析 。
( ) 一 建筑
汶 川 羌 族 建 筑 大 体 可 以分 为 两 类 , 类 是 碉 楼 , 一 另

在 修 建 时 . 般 都 在 选 好 的 地 基 处 , 掘 出 深 两 三 一 挖
米 左 右 的 坑 道 .在 坑 道 内选 用 大 块 的石 片 砌 成 宽 约 1
( 南 民族 大 学 艺 术学 院 ,四川 成 都 6 0 4 ) 西 10 1
【 摘 要 】民 俗 文 化 是 一 个 民族 历 史 记 忆 的 栽 体 , 一 个 民 族 在 不 同 的 自然 条 件 、 会 条 件 、 文 环 境 等 条 件 下 , 过 漫 长 的 历 史 发 展 , 是 社 人 经
避 开 岩 石 、 体 的遮 蔽 . 能 开 阔 视 野 , 能 在 地 震 来 山 既 又 临时尽可 能避开泥石流 、 山体 滑 坡 、 山岩 坠 落 等 造 成 的
危害 。 2 基 础 坚 固 。 力 均 衡 、 受
异 。此 处 仅 就 汶 川 羌 族 的一 些 主 要 民 俗 事 项 的 文 化 特
第 2 塔 第 2 期 8
Vo1 28 . No. 2
阿 坝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oU RNAL F o ABA TEACH ERS Co LL EG E
21 0 1年 6 月
J un. 011 2
汶川羌 族 民俗 文 化 的特 色 与价 值
李 广 裁
针 线 活 及 休 闲场 地 。 接 近 汉 族 的 民居 , 羌 峰 寨 等 地 , 如 房 屋 的下 层 多用 石 头 或 木 头 修 筑 , 层 用 木 材 , 汉 族 上 受
组 成 部 分 .也 是 我 国 少 数 民族 文 化 乃 至 中 华 民族 文 化
的重 要 组 部 分 。在 新 的历 史 条 件 下 , 分 展 现 汶 川 羌 充
众 所 周 知 . 个 民 族 的 民俗 包 罗 万 象 , 如 衣 食 住 一 诸
行 、 礼 丧 葬 、 庆 娱 乐 、 学 艺 术 、 产 活 动 、 好 风 婚 节 文 生 喜 气 、 尚禁 忌 等 , 时 由于 区位 、 境 、 产 方 式 等 各 方 习 同 环 生 面 的影 响 .一 个 民族 的 内部 的 民 俗 事 项 也 存 在 一 些 差
【 收稿 日期 】 0 卜 O — 9 2 1 , 以御敌和贮 用
存 粮 食 柴 草 。 度 一 般 在 1 米 以 上 。 的甚 至 达 2 — O 高 0 有 0 3 米 。汶 川 碉楼 以四角 碉 为 主 , 建筑 材 料 多 为 石 块 和 黄 泥
米 的基脚 , 用调 和好 的黏性 黄泥作 浆 , 合片 石 , 再 胶 使
【 关键 词 】汶川羌 族 ;民俗文化 ; 色;价值 特 【 中图分类号 】K8 2 9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4 4 (0 1 0 —0 0 — 5 0 8 1 2 2 1 )2 0 5 0
汶 川 羌 族 人 民在 漫 长 的 历 史 岁 月 中相 沿 久 积 而 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 民 俗 文 化 ,它 既 是 汶 川 羌 族 文 化 的 重 要

汶 川羌族 民俗 文 化特 色
络 等 方 面 ,考 虑 村 寨 生 存 和发 展 的 可 能 , 以保 证 在 地 震 、 争 等 因 素 造 成 与 外 界 隔绝 的 紧 急 情 况 下 , 依 靠 战 能
村 寨 生 态 系统 中 的 物 质 循 环 和 能 量 流 动 来 维 持 村 民 的 基 本 生 活 。 民 居 选 址 时 , 般 都 选 择 相 对 开 阔 的地 方 , 一
房屋基脚厚而坚 固 。 以起 防潮 及 夯 实 基 础 的作 用 。2 0 o8
土 。碉楼墙体 内侧 与地 面垂 直 . 侧 由下而上 向内稍倾 外
斜 。修 建 时不 绘 图 、 吊线 、 需 柱 架 支 撑 , 凭 高 超 的 不 无 全 技 艺 与 经 验 。 0 8年 汶 川 特 大地 震 中 . 有 的 碉 楼 基 本 2o 所
没 有 倾 倒 , 见 碉 楼 之 稳 固牢 靠 。 民居 多 为 石 片 房 , 可 呈
年 汶 川 特 大 地 震 中 .汶 川 县龙 溪 乡 阿 尔 村 房 屋 倒 塌 的
现 象 非 常 少 ,其 主 要 原 因 就 是 当地 民居 多 采 用 方 体 建 筑 。 种 建 筑 四面 受 力均 衡 。 对 地 震 来 袭 时 稳 定 性 较 这 面 好 , 害 相 对 较 少 。 因 此 , 修 建 房 屋 的 时 候 , 层 略 危 在 底
民居影响较大 。
1 选 址 讲 究 , 重 避 灾 、 注
族 民俗 文 化 特 色 , 如何 深 入 挖 掘 其 当 代 价 值 , 得 深 人 值
研究 。

羌 族 在 村 寨 选 址 时 .十 分 注 意仔 细 探 究 村 寨 与 周
围 环 境 的关 系 , 耕 地 、 场 、 猎 、 水 、 柴 、 外 联 从 牧 狩 用 砍 对
方 形 , 数 为 3层 , 高 3米 左 右 。房 顶 平 台 的 最 下 面 多 层 是 木 板 或 石板 , 出墙 外 成 屋 檐 , 板 或 石 板 上 密 覆 树 伸 木
丫或 竹 枝 , 压 盖 黄 土 等 夯 实 , 约 4 — 0厘 米 , 洞 再 厚 05 有 槽 引水 , 漏 雨 雪 , 暖 夏 凉 。房顶 平 台 是 收 晒 粮 食 、 不 冬 做
不 断 积 累 、 递 、 进 而 形 成 的 具 有 民 族 特 色 的 文 化 。 一 个 民 族 的 民俗 包 罗 万 象 , 建 筑 、 饰 、 食 、 间 信 仰 、 舞 等 方 面 挖 掘 、 讨 , 传 演 从 服 饮 民 歌 探 研 究汶川 羌族文化 的民俗文化特 色. 保 护和利 用羌 族民俗 文化具 有重要的现 实意 义。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