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礼仪习俗

合集下载

羌族的礼仪文化

羌族的礼仪文化

吉礼
LOGO
羌族的嘉礼
LOGO
解放前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盛行指腹婚、娃娃亲、买卖亲、调换 亲等,讲究门当户对,有“穷找穷嫁,富找富配”的说法。男女一 旦订亲就要刻意回避,少见面。还存在“兄死弟娶寡嫂,弟丧兄纳 弟妇”的现象,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规矩。 茂县盛行女大于男的婚姻,有民谣曰:“六月麦子正扬花,丈 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丈夫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的吉礼
祭祀: 羌族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
LOGO
羌族的多神崇拜,有个最大的特点,所有崇拜的天神、地神、山神、 寨神和自然界一切神祗,都没有固定的偶像,而是融合在白石崇拜的祭 祀习俗中。羌人把一块白石供在山上石塔顶上,白石便代表天神或寨神; 如果把白石供在田边,它可以是田神、土地神。 祭山会 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 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 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 “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种
民族歌舞
LOGO
民族歌舞 羌族传统民族民间歌舞形式—萨朗,是羌族文化 中最具代表的艺术精华。
LOGO
《萨朗》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 治县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在羌族人民中普遍流传, 每逢节日、聚会或丰收之后,歌舞之声遍及村村寨寨, 他们围火塘而舞,饮“咂酒”以助兴,通宵达旦,尽兴方 散。
羌族的释比,远在古羌部落社会时,已经出现。据某些史志记载。 当时,古羌部落中,释比的职司是由部落酋长,(头人)一身兼施。部 落酋长,一方面执掌部落行政、军事、生产等行政事务,同时,又主持 羌部落中的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活动。在思想领域里起着精神领袖的 作用。 “释比”是羌族宗教仪式的执行者和通晓羌族历史和传说的说唱艺人。 羌族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者。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节日是他们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羌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体现了羌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将介绍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庆祝活动和意义。

一、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之一是丰富多样。

羌族人民有许多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例如,羌族新年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除此之外,还有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等等。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俗称,展现了羌族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其次,羌族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聚。

在羌族传统节日,人们会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他们会一起准备传统美食,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整个家庭会围坐在一起,相互祝福,并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这一传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最后,羌族传统节日讲究独特的礼仪和仪式。

羌族人民重视传统礼仪,他们会按照特定的仪式来庆祝节日。

例如,在羌族新年时,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丰收的好运。

这些仪式通常都有特定的步骤和顺序,体现了羌族人民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敬意。

二、羌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1. 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是羌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

羌族人民会在特定的场所,例如祠堂或公共广场上,摆放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酒等,向祖先祈求祝福和庇佑。

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鞭炮,燃放烟花,表达对节日的喜悦与敬意。

2. 舞蹈表演羌族传统舞蹈在节日庆祝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

羌族传统舞蹈通常以优美的动作和跳跃为特点,展现了羌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舞蹈表演不仅能够展示羌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人们聚在一起欢度节日的方式之一。

3. 传统体育竞技羌族人民热爱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节日庆祝的一部分。

例如,射箭比赛是羌族传统节日中常见的活动。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具有独特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以下是羌族的一些主要特点:
1.服饰特色:羌族男性的传统服饰包括长袍、短褂、长裤等。

他们通常会佩戴羽毛、毛毡帽子和藏银饰品,给人一种豪
放和威严的感觉。

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袍、腰带和围裙
为主,衣服上通常装饰有繁复的刺绣和彩色织物,展现出
浓厚的民族风情。

2.风俗习惯:羌族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其中包括:
o婚嫁习俗:羌族的婚嫁习俗庄重隆重,婚礼通常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服饰,结婚
队伍热闹喜庆,常常伴有鼓乐和舞蹈等表演。

o藏羌节:藏羌节是羌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春天或秋天举行。

人们欢聚一堂,进行祭祀活动和
各类娱乐表演,如歌舞、马术表演、射箭比赛等。

o祭祀仪式:羌族人信仰自然界的神灵,他们会定期进行祭祀活动,如祈年祭、祭山、祭祖等。

祭祀中
常有祭师主持仪式,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祈求
神灵保佑家庭和社区的平安和繁荣。

o土地信仰:羌族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崇拜和信仰,认为土地是神圣的,有保护、祝福和灵验的力量。

因此,他们通常会在农田或村庄周边建立土地神庙,
进行祭祀和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以上是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部分风俗习惯,这些传统也在现代社会中保留并发扬光大。

羌族礼仪习惯

羌族礼仪习惯

羌族礼仪习惯羌族礼仪习惯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

那么下面店铺要来介绍的便是羌族礼仪习惯,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羌族礼仪习俗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

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

老年人和长辈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身迎接。

宴席上老人、长辈坐上位,等他就坐后其他人才可入坐。

要给老人、师长敬酒、敬歌、盛茶、盛饭。

在屋里老年人、长辈坐火塘上方。

家中或村寨举行的各种庆典上,老年人、长辈首先发言。

饮咂酒时首先由老年人、长辈致开坛词并以长老顺序饮之,即使达官贵人也要让长老为先。

路遇老人、师长,要让立路旁,骑马遇老人、师长,要下马行礼,问安。

歌舞开始由老人长辈领唱。

不得顶撞老人长辈。

儿女、晚辈不得直呼父母、长辈的名字。

对长辈要使用敬语。

对小孩备加关怀爱护,尽力使其不受疾苦。

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

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

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

客人谈话,不能随意打断。

晚上睡觉,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于客人先。

早上起床,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

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

坐火塘四周,男女、宾主有别。

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

客人不能擅自进主人家未安排他住的任何房间,以示对主人家尊重。

客人要走时,主人家要挽留,当要离开时,要在家中及门外敬送路酒并热情欢送到寨外目送一程。

客人无论尊卑贵贱,踏入别人村寨附近要下马,不得吆喝嬉戏,以示对该村寨之尊重。

在节日喜事期间,以欢乐为本,不得说不吉利的话。

不得说脏话或讥讽他人,凡事要忍让、大度,宽以待人。

遇人要主动问候、祝福。

农忙季节要换工互助。

婚丧大事全村寨共同操办,不分彼此。

修房造屋全村出力无偿帮助。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婚礼仪式。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羌族婚礼的流程。

一、婚姻的确定羌族中的婚姻一般由长辈包办,他们会根据家庭的背景和风俗习惯来选择合适的婚姻对象。

二、纳彩礼纳彩礼是羌族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郎要给新娘家送彩礼。

彩礼的多少取决于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地位,通常包括米、面、油、糖等生活必需品,还有布匹、酒、烟等。

三、过门仪式过门仪式是新娘由父母家离开,嫁到新郎家的仪式。

在羌族的传统婚礼中,这个环节非常隆重。

新娘将穿上一身盛装,由男方亲友和羌族舞者组成的队伍引导,到新郎家进行迎接。

在抵达新郎家门前,男方的亲友会用绣着祝福寿星的彩绸增添喜庆气氛,并举起七谷神杯,象征着吉祥和丰收。

四、拜堂过门仪式之后,新郎新娘会在新郎家的大厅(也被称为“招待堂”)进行拜堂仪式。

在拜堂过程中,新郎新娘会向父母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

五、洞房拜堂结束后,新娘会被引入新郎的洞房。

在洞房里,新娘会穿上红盖头,由好友陪伴,等待新郎前来。

新郎进洞房后,双方会进行一系列的互动和祝福,通常还有亲友的调侃和搞笑节目,用以增加喜庆气氛。

六、南席宴席洞房仪式结束后,还会举行南席宴席。

南席是羌族传统婚礼上的重要宴席,通常在新娘家或者新郎家的院子里举行。

南席上,新郎新娘还会收到宾客们送的礼物和红包,并接受亲友们的祝福。

七、亲友祝贺南席宴席结束后,新娘会接受亲友们的祝贺。

在这个环节中,亲友们会给新娘赠送红包,并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八、归寨归寨是羌族婚礼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郎会带着新娘回到新娘的家乡,完成最后一道传统流程。

到达新娘家乡后,新郎还会向新娘家长敬酒,以示尊重和感谢。

总的来说,羌族婚礼仪式流程庄重而隆重,注重传统和礼仪。

每一步都体现了他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对亲友祝福的期望。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羌族也是一样,它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羌族传统节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羌族传统节日羌历年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

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

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

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

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

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

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

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

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

歌词长,多表达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

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

羌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

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造成节日热烈欢乐的气氛。

约半分钟后,一阕才终二阕又起。

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

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

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

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

这些乐器能吹、奏、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

羌族最早是以太阳历推算年月。

秦朝时期,太阳历改为月亮历(即现在的农历)。

因此,现在的羌历年均以农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春节羌族过春节极为隆重且历时已久。

虽春节不是本民族传统节日,但羌族把羌年节的内容移入春节,使其别具特色。

羌族民俗文化总结

羌族民俗文化总结

羌族民俗文化总结一、节日祭山会是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又称转山会、塔子会、祭天会、山王会、山神会或者碉碉会。

是羌族对代表着天神、山神等诸多神灵的白石神进行祭祀的活动,也是人们祈求保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

因各地气候差异,举行的时间、次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一次或二、三次。

领歌节,羌语称“瓦尔俄足”。

主要流行于茂县曲谷一带。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如该寨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行)。

是为了纪念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

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

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莎朗,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人操持。

二、婚嫁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怀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转房、入赘、抢婚的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婚姻逐渐居多。

但传统的礼仪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随着羌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仪式更增添了新的内容。

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羌族的传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婚嫁仪式主要有订婚和结婚。

在羌寨,媒人被称为“红爷”。

如果男子对女子有意,男方家就会备礼,请红爷到女方家提亲。

女方家要征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

之后,红爷会带上猪膘、酒等礼物,去女方家吃“许口酒”。

数月或数年后,男方家又请红爷携礼到女方家,以“小订酒”招待近亲,并请释比测算双方生辰八字,定下结婚吉日。

随即,男方家要备重礼前往女家报期,并在女家办酒席,即“大订酒”,作为正式订婚礼,欢宴女方整个家族。

此后,两家开始婚礼筹备,期待着“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好日子的到来。

“花夜”意即为新人举办的喜庆晚会,是结婚最为隆重的一道程序。

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

这一天,女方家高朋满座,桌上放着咂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意)。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现在中国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人口大约有三十万左右余人。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因此羌族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羌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羌族的风俗习惯服饰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

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

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

解放后至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

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衫饰有花边。

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垫坐,且适于劳动。

男子脚裹毛制或麻、棉制的绑腿,有的饰有花纹,能保温、滤水、护腿,脚穿皮鞋、云云鞋、绣花编耳子鞋和胶、布、草等鞋。

束毛、麻、棉制腰带,系吊刀、火镰和皮、绣花绸、绵裹兜子,用以装钱、子弹、火药及烟等物。

妇女服饰鲜艳多彩。

头饰因区域不同分三类。

一类绝大多数包青色头帕,绣以花纹,再覆绣花头巾,鲜丽多彩。

黑虎地区妇女则包白色头帕,纪念传说中的英雄格鲁从波,以为孝。

西北部包括赤布苏、理县等地妇女头顶瓦状绣花黑头帕。

羌族妇女皆着绣花长衫,系黑色羊毛腰带或红棉腰带、绣花围腰,后腰系绣花飘带。

喜戴银牌、领花、耳环、耳坠、手镯子、戒指等金、银首饰和称为“色吴”的椭圆形项链。

每逢节日喜事,羌女盛装艳丽,雍容华贵。

建筑羌族一般由几十户聚寨而居,村寨多建在半山腰、高山上,形如城堡,故名羌寨。

现代羌族的住房方形平顶,墙壁以片石砌成。

羌族建筑手艺高超,砌墙时不绘图、不吊线,信手而成。

壁面平整,棱角分明,结构匀称。

远看似碉堡,故俗称碉楼。

屋有立柱、大梁,椽子上加油竹或树枝,上糊泥土盖顶,坚固耐用。

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半,顶层客房储物,中层为主人家住宿、起居,下层养畜,房顶可脱粒、晒粮、晾衣。

传统窗口很小,光线差,烟尘不易散出但利于防寒防盗,现大多已改为大窗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礼仪习俗
2013-03-19 11:00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作者:俞虹
点击:42次共有 0条评论免责声明打印|字号:
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

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

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

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

老年人和长辈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身迎接。

宴席上老人、长辈坐上位,等他就坐后其他人才可入坐。

要给老人、师长敬酒、敬歌、盛茶、盛饭。

在屋里老年人、长辈坐火塘上方。

家中或村寨举行的各种庆典上,老年人、长辈首先发言。

饮咂酒时首先由老年人、长辈致开坛词并以长老顺序饮之,即使达官贵人也要让长老为先。

路遇老人、师长,要让立路旁,骑马遇老人、师长,要下马行礼,问安。

歌舞开始由老人长辈领唱。

不得顶撞老人长辈。

儿女、晚辈不得直呼父母、长辈的名字。

对长辈要使用敬语。

对小孩备加关怀爱护,尽力使其不受疾苦。

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

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

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

客人谈话,不能随意打断。

晚上睡觉,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于客人先。

早上起床,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

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

坐火塘四周,男女、宾主有别。

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

客人不能擅自进主人家未安排他住的任何房间,以示对主人家尊重。

客人要走时,主人家要挽留,当要离开时,要在家中及门外敬送路酒并热情欢送到寨外目送一程。

客人无论尊卑贵贱,踏入别人村寨附近要下马,不得吆喝嬉戏,以示对该村寨之尊重。

在节日喜事期间,以欢乐为本,不得说不吉利的话。

不得说脏话或讥讽他人,凡事要忍让、大度,宽以待人。

遇人要主动问候、祝福。

农忙季节要换工互助。

婚丧大事全村寨共同操办,不分彼此。

修房造屋全村出力无偿帮助。

如遇各种灾祸大家援手相救不图回报。

村中如遇死人,该村当年不开展大型娱乐活动,死者家属三年不参加娱乐活动,以致哀悼。

羌族有尚武的传统,以往每户至少有一名武装男丁,一般装备有:一把刀、一枝枪(多为明火枪)、一圈火绳、一个皮弹药袋(内装一千克火药和弹丸),还有一口袋烧馍、干肉等。

每半月检查一次。

每年正月初五左右打靶子,男丁各自带上肉和咂酒,牵猎狗到靶场,以熊形和獐形的馍为靶子,轮流射击。

中靶,象征当年吉利,获得各种距离级别第一名的予以奖励和武士荣誉。

打靶毕,大家饮酒、聚餐。

举行祭山会或婚礼时,也往往举行打靶盛会,枪法好的得奖。

羌族有木刻传信习俗,这是在遇到敌情时,羌寨之间迅速联系集合武装丁壮
的一种办法。

木刻是长2尺左右的方木块,刻有痕印,上面捆一根鸡毛表示有急事,再加一块木炭表示非常紧急,绑个辣子表示不来要处罚。

各寨要连夜按照规定的路线传送,并把本寨接到和交接木刻的时辰记上,以备追查。

接到木刻后,各寨首领要立即集合本寨武装男丁,向指定地点出发,不得延误。

羌族有保护森林的优良习惯。

由于羌族处于林区,很久以前就认识了森林的重要性,并将每村邻近的森林称为神林,认为与风水有关,关系当地羌民存亡,因此严禁砍伐。

每座羌寨在冬季举行吊狗(有的地方以草人或鸡等代替)封山盟誓仪式。

择毕吉日,全寨男子在寨边林间集会,把一只狗(或鸡、草人)吊在树上。

先由德高望重的长者致誓词:为了羌寨的万代幸福,必须保护好所有森林,严格砍伐神林。

如有谁违反规定,乱砍树木,就会受到神灵惩罚,像这只被吊的狗(鸡、草人)一样。

接着,每户男丁依次走向被吊之狗(鸡、草人),一边对其狠狠吐唾、棒打,一边说自家拥护封山,如果违反,愿受惩罚。

有的地方则每人用枪射击一次狗或鸡、草人表誓。

还有些地方,每生一个孩子时,就在一棵树上拴一绳子作为标志,将此树视同孩子加以保护。

羌族有诸多成文的乡规民约和不成文的习惯法。

那些以维护私有制为核心,以维护阶级统治为本质的习惯法和条文已在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但以维护人权,平等互利,团结友爱,反对暴力欺压等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习惯法仍延续至今,起着道德规范作用。

羌族还有许多禁忌。

生孩子一般忌客三至七天,生男孩在屋门挂副枷单,生女孩则挂个背兜,表示忌客入内。

家有病人,门上挂一红纸条,表示忌客。

大牲畜产仔,也忌客入。

产妇未满月不准去河边、井边,不准进别家房门,更不准去神塔、神龛、庙宇等有神灵的地方。

丧偶不满两年不准再婚,不准跨过火塘或脚踩铁三足架,不能吐唾于火塘。

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

逢戊日不动土、不上山、不干重活等。

这些禁忌有的带有迷信色彩,有些不利于生产和健
责任编辑:花儿娜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