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
少数民族羌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教学课件

挑战
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 战,如缺乏传承人、文化内涵被误解、现代 化冲击等。此外,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 面临着资金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
羌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方法
传统传承方式
羌族文化有着自己的传统传承方式,如家庭传承、师徒传承等。这些传统方式在羌族文 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羌族的宗教仪式与祭祀活动
宗教仪式
羌族有许多宗教仪式,如祭山神、祭水神、祭祖等,它们是羌族宗教信仰的体现 和传承。
祭祀活动
羌族的祭祀活动有年节祭祀、丰收祭祀、婚礼祭祀等,它们是羌族人民祈求神灵 保佑和祝福的重要方式。
CHAPTER 04
羌族的生活习俗
羌族的饮食文化与特色美食
羌族饮食文化
羌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羌族人喜欢吃糯米饭和苞谷酒,同时也喜欢食用各种 肉类和蔬菜。在羌族饮食中,羊肉、牛肉、猪肉等肉类是常见的食材,而蔬菜则以土豆、萝卜、白菜等为主。
“火神节”
在农历的六月二十举行,是羌族人 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重要节R 03
羌族的宗教与信仰
羌族的宗教信仰体系
自然崇拜
羌族对自然界的诸神灵,如山神、水 神、树神等,怀有敬畏之心,认为它 们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主宰风雨、 丰歉等。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羌族视祖先为守护神,认为祖先具有 超自然的能力,能主宰人间的祸福。
羌族的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地方 特色和民族风情。
语言文字
羌语属于汉藏语系,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系统,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CHAPTER 02
羌族的建筑与艺术
羌族的传统建筑风格
01
02
羌族文化资料只是分享

羌族文化——羌笛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边塞诗词中有羌 笛出现,例如: 唐代,王之焕《凉州词》有这样的名 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族文化——工艺篇
羌族文化——羌笛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是众多少数民 族中历史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 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羌笛 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接一起,全长13-19厘米, 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 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 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主要用于独 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 音色清脆高亢,带有悲凉之感。羌笛在汉代就已 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也是少数民族或军 队中所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乐器。羌笛吹奏及制 作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羌族文化——婚礼礼俗
No Image
No Image
N Noo IIm maaggee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羌族文化——服饰篇
羌族文化——工艺篇
羌绣:羌族传统刺绣针法多样,主要有挑绣、 纳花绣、纤花绣、链子扣、扎花、提花、拼花、 勾花和手绣等。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头帕、头 巾、衣裙、围腰、飘带、褂子、裤子、鞋帮、鞋 垫、香包等,色彩绚丽、图案丰富,既是精美的 装饰,也韵涵了羌民族的思想观念、宗教文化、 礼仪道德等人文内涵,寄予了羌族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到了明清时期,羌绣就已普遍盛行, 而后,逐渐吸收汉族挑花技艺并发展成独具特色 的羌绣,羌绣已经从单纯古朴的生活服饰升华为 精美的艺术品。 和苏绣、粤绣、湘绣等其他名绣相比,羌绣 粗旷大气、用色鲜艳、喜庆,色彩对比度强烈, 物象突出,工艺精巧,结构完整,有大山般的豪 情。羌绣在远古时代就已形成的抽象纹饰,反映 了羌族祖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四川藏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羌族源于古羌,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四川藏羌族有风俗习惯呢?下面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四川藏羌族的风俗习惯造小塔藏族信奉习惯。
以印模压抑泥胎,经烧制而成。
为上尖下大的锥形塔,巨细纷歧,小者数寸,大者尺许。
塔内有的装密宗咒语纸条,有的装少量青稞。
一样平常用于敬神,放在大佛塔周围或佛像及佛龛之前。
在阿坝藏区,造小塔还作为祈求丰收的勾当。
每年藏历二三月,春耕之前,人们将造好的小塔安排在村边、路旁,或埋在田间,以为可以没落虫灾,使粮食得到丰收。
绕佛塔藏族信奉习惯。
佛塔为释教重要符号之一,一样平常内藏佛经,外刻佛像,素来为释教徒所恭顺。
藏人每见佛塔,心按顺时针偏向绕塔一周,口念六字真言,手捻念珠,以求。
有的人则绕塔数周,或在塔前置供品。
转经轮藏族信奉习惯。
藏族人广泛信奉喇嘛教,即藏传释教。
信教必需常常念佛,但许多人不识字,于是便转经轮,转发一圈经轮,相等于念一遍。
因此,转经轮成为很多藏人的一般勾当,很多人家都有手摇经轮。
经轮有巨细和质地的差异,但内里都装有经卷。
转经轮时,黄教长短是曲时针偏向转,黑教信仰反时针偏向转,不然被为对菩萨不敬。
跳神藏族信奉习惯,藏传释教祈福禳灾的典礼。
风行于阿坝州北部等藏族地域。
每年藏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各寺院都要进行驱除鬼魔、预庆吉利快意的法会。
会上,喇嘛身着古装,头戴面具,装成各类神佛鬼魅,在广场或寺院厅内跟着钹、鼓、唢呐、海螺等的.伴奏,分批登场,自左至右,边跳边行,并大声叫嚣,以驱除鬼魔。
内地民间以此驱邪鬼。
菩萨出嫁藏族信奉习惯。
风行于金川县。
内地藏族以为,每年夏历五月初五日是菩萨出嫁的日子。
因此,各寺喇嘛都要抬着木头菩萨在村寨周围转一转。
听说,这样可保一年次序。
人们连着数日玩狮灯,跳猴戏。
以示道贺。
忌捕鹰雕藏族信奉习惯。
藏族人民以为鹰雕是神鸟,捕杀会不祥瑞。
羌族文化报告总结范文

一、引言羌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茂汶、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语言文字、服饰饮食、民间艺术等方面,对羌族文化进行总结。
二、羌族历史渊源羌族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就活跃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时期,羌族部落中的冉、马龙等部落在川西北一带定居。
唐宋时期,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和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三、羌族语言文字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为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羌族服饰饮食羌族服饰具有浓郁的牧羊民族特色。
男子一般包青色和白色头帕,穿自织的长过膝的白色麻布或蓝色长衫,外套车皮褂子,脚着草鞋。
妇女喜缠青色、白色头帕,身穿拖至脚背的麻布或棉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裹绑腿,衣服袖口和襟边均绣有鲜艳美丽的花边。
羌族主食有玉米、土豆,辅以小麦、青稞、荞麦等。
蔬菜有圆根、萝卜、白菜、辣椒、豌豆、杂豆等,佐以圆根叶子和白菜泡制的酸菜。
常烹制的食物有玉米粥加蔬菜、烤玉米或麦麸馍馍、蒸玉米面等。
五、羌族民间艺术羌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包括羌绣、挑花、编织等。
羌绣被誉为“云端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羌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等也独具特色。
六、羌族禁忌与习俗羌族禁忌丰富,如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等。
七、总结羌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内涵,推动羌族文化的发展,让羌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羌族文化LY

)
( (
)
宗教信仰
同源于古代氏羌集团的羌族,崇 拜牦牛的同时,也崇拜白石。
节庆娱乐
• • • • • 一、羌历年 二、祭山会,也称敬山节、祭天会。 三、妇女节,也叫传歌节 四、羌族端午节 五、春节
这棵长在石头上女贞树四 萝卜羌寨莲花寺在萝 季长青,成为萝卜羌寨一 名胜古迹 卜寨最顶端 大风景线
永不消逝的羌族文化
羌族概况
•我国的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 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羌 族自治县和汶川县、理县、 黑水县、松潘县等地,茂汶 羌族自治县是最大的羌族聚 居区。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 字,长期通用汉文。
羌族历史
•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 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 记载。 • 羌族是由羌族姚氏建立的第一个地方 政权。姚氏统治下的民族,其主体虽 然不是羌族,但其政权却具羌族特色, 并继承了过去那种多民族相结合的封 建统治传统。
莲花寺庙佛道合一 ,供奉着佛主和道 长
据说天天都有山下善 男信女羡名而来,斋 客不断香火旺盛…
羌族建筑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 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
古韵——积淀历史的羌族音乐
• 羌族的民歌种类繁多,由于羌族没 有自己的文字,复杂的唱法与唱词 仅靠祖祖辈辈的口传心授来传承。 “莎朗”是羌族的锅庄舞,喜庆的 日子里,全寨人着盛装围火塘或场 院边唱边舞,气氛欢快而热烈。
民族服饰
礼仪习俗
• 羌族有敬老、好客、冠礼、尚武等 良好的传统礼俗。 • 羌族人一般路遇客人要下马躬腰屈 膝,阶级界限十分严格。羌族人以 敬老好客而著称。见老人必让座、 让路、敬食、敬酒。贵宾临门有的 要鸣枪欢迎。客人进屋要让座并请 喝咂酒,以示祝福。
羌族美食
羌族的礼仪文化

吉礼
LOGO
羌族的嘉礼
LOGO
解放前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盛行指腹婚、娃娃亲、买卖亲、调换 亲等,讲究门当户对,有“穷找穷嫁,富找富配”的说法。男女一 旦订亲就要刻意回避,少见面。还存在“兄死弟娶寡嫂,弟丧兄纳 弟妇”的现象,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规矩。 茂县盛行女大于男的婚姻,有民谣曰:“六月麦子正扬花,丈 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丈夫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的吉礼
祭祀: 羌族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
LOGO
羌族的多神崇拜,有个最大的特点,所有崇拜的天神、地神、山神、 寨神和自然界一切神祗,都没有固定的偶像,而是融合在白石崇拜的祭 祀习俗中。羌人把一块白石供在山上石塔顶上,白石便代表天神或寨神; 如果把白石供在田边,它可以是田神、土地神。 祭山会 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 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 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 “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种
民族歌舞
LOGO
民族歌舞 羌族传统民族民间歌舞形式—萨朗,是羌族文化 中最具代表的艺术精华。
LOGO
《萨朗》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 治县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在羌族人民中普遍流传, 每逢节日、聚会或丰收之后,歌舞之声遍及村村寨寨, 他们围火塘而舞,饮“咂酒”以助兴,通宵达旦,尽兴方 散。
羌族的释比,远在古羌部落社会时,已经出现。据某些史志记载。 当时,古羌部落中,释比的职司是由部落酋长,(头人)一身兼施。部 落酋长,一方面执掌部落行政、军事、生产等行政事务,同时,又主持 羌部落中的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活动。在思想领域里起着精神领袖的 作用。 “释比”是羌族宗教仪式的执行者和通晓羌族历史和传说的说唱艺人。 羌族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者。
羌族文化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
人口198252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
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
秦汉以来,古代羌人中的冉、(马+龙)部落居住在今川西北一带。
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已的语言。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
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这个古老的民族现主要经营农业。
工业从无到有,已兴建起制革、造纸、木材、水泥、化肥等工业。
刺绣、挑花、编织是羌族人民的传统工艺。
1955年和1956年,茂汶县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完成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8年7月7日建立了茂汶羌族自治县。
羌族的禁忌有: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日常食俗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
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
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
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
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
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
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
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
羌族历史与文化风俗词条汇释

羌族历史与文化风俗词条汇释【羌】古族名。
最早见于甲骨卜辞。
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
先秦时三四次进入中原。
汉代部分羌人南迁后分为三支:越嶲、广汉、武都,另有先零、烧当等部。
魏晋至唐宋,又有宕昌、邓至、白兰、党项等部。
原以游牧为主,与汉人杂处者渐事农耕。
善于山地战。
塞内多居土屋,塞外多居庐帐。
披发左衽。
饮食以酒、乳、牛羊肉为多。
有火葬之俗。
早期信巫术,公元5世纪后半叶传入佛教。
两汉至宋,不断反抗历朝统治。
东晋时烧当羌曾建立后秦,为五胡十六国之一。
北宋时,党项羌曾建立西夏。
羌人在历史发展中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今羌族为古羌人的后裔。
发羌与藏族有渊源关系。
【羌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公元前2世纪羌人的冉马龙部就在今川西北一带活动。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人中留存下来的一支。
自称“尔玛”,意即土生土长的人。
分布在川西北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等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两种方言,多通汉语。
以农为主。
住房多为石砌平顶碉楼。
擅长刺绣、挑花、编织。
旧时崇拜万物有灵。
村寨都有禁砍伐的“神林”。
部分人信喇嘛教。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分布在四川茂县以及汶川、理、黑水、松潘等县。
分南、北两个方言。
复辅音较丰富;北部方言无声调,南部方言动词和形容词作谓语时有人称、数、时间、体、态、式、趋向等语法范畴,主要用元音,声调变化以及用前加、后加成分等方式表示。
【羌族的饮食】以大米、青稞、洋芋和荞子为主食,辅以小麦和玉米。
青稞和小麦的吃法主要是做成炒面,供旅途或放牧食用。
玉米或磨成细颗粒,蒸成玉米饭,称为面蒸蒸。
或加蔬菜煮成玉米稀饭,称为面汤。
或掺入大米混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
或磨成面,不经发酵,而加以麦面做成馍馍,先用锅炕而后再用火烧食,称为“锅塌子”。
多食酸菜或腌菜,喜欢“咂酒”,吸“兰花烟”、吃熏干“猪膘”等。
点评:与凤县有相同着金裹银、酸菜、兰花烟、洋芋、锅塌子、熏干“猪膘”【羌族“咂酒”】羌族饮料,以青稞、大麦煮熟后拌曲放入坛内酿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文化》练习题
1.在羌族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女神“俄巴巴瑟”在人间设定男女姻缘的信物是
______,因此也成为羌族姑娘送给心上人的“云云鞋”上的的典型纹样。
A、牡丹
B、羊角花
C、桃花
D、鸳鸯正确答案:B
2礼仪是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羌人世代相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整套的礼仪习俗,它们均是围绕着生活的大事而进行,反映出羌民族的仪规惯制,具有代表性的______,包括喝咂酒、挂红、宴饮、唱歌等礼仪程序。
A、年节礼仪
B、婚俗礼仪
C、婚俗礼仪
D、生子礼仪正确答案:B
3.羌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包括: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思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
A、女神崇拜
B、生殖崇拜
C、白石崇拜
D、酒神崇拜正确答案:C
4. “羌绣”色彩鲜艳彩,主要选用黑、白、红、黄、蓝、绿色,在色彩搭配上皆原色相配,无渐次色,民族特色浓郁。
从这些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之中,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解读出羌文化的信息:
A、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历史
B、神话、考古、文献
C、生态、民俗、神话
D、历史、地理、风俗
5. 羌人工艺制作技艺精湛,尤其是刺绣,作为羌族民间工艺的代表,自______ 起,已在羌族地区十分盛行。
A、先秦时期
B、汉代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正确答案:D
6. “羌绣”以______为传承者,主要采取______方式进行传承。
A、女性,身体示范
B、男性,身体示范
C、女性,“口传心授”
D、男性,“口传心授”
7. “羌绣”图案分为实物纹样和抽象纹样,其中实物纹样主要由花卉、瓜果、鸟兽、虫鱼等组合而成,其寓意传达出:
A、羌人对自然的热爱
B、羌人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化再现
C、羌人原始的自然崇拜情结、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
D、羌绣适用耐磨的功能
8.古羌人是古时中国主要居于______,从事______的族群。
A、北部,渔猎
B、南部,农耕
C、西部,游牧
D、东部,贸易
9.羌人的饮食有节令食俗、礼仪食俗和信仰食俗,其中______是羌民传统,在举行重要仪式时,用一根中空的麦秸或竹管咂饮而拒杯饮。
A、喝茶
B、吃酥油茶
C、喝醪糟
D、喝咂酒
10. ______是古羌游牧部落的主要生产资料,现代羌人虽转变为农业定居生活,但
他们对它一直都怀有特殊的感情,故在羌绣服饰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这种动物的纹样:
A、牛
B、羊
C、马
D、猪
11. 羌人的巫师,又称“______”;尊称“阿爸许”或“许”,俗称“端公”。
A、祭司
B、释比
C、酋长
D、长老
12. 羌族建筑技术高超,自古以来就有垒石筑屋的传统,《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记载“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
“邛笼”为羌语音译借词,意为碉楼,是羌族最具有特点的建筑,碉楼的功能有______等。
A、储物
B、居住
C、防御
D、以上三项
13.羌人手工技艺精湛,尤其以______最具羌族传统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剪纸和刺绣
B、羌笛和刺绣
C、挂饰和银饰
D、木雕和漆器
14.羌族历史久远,通过考古发现,在岷江上游和杂谷脑河沿岸,陆续发现了许多______的
文化遗址。
A、新石器时代
B、旧石器时代
C、商代
D、周代
15.______ 又称“领歌节”,是羌族人的“女儿节”,是为纪念天上掌管歌舞的沙朗女神,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转山会
B、“瓦尔俄足”
C、六月节
D、塔子会正确答案:B
16. “羌绣”图案纹样主要绣制在头饰、上衣、鞋、飘带、围腰上面,而各部位绣花图案的种类偏好和图案组合的不同位置之细微差别则成为羌族______的标识与象征。
A、性别
B、宗教信仰
C、相互区分和自我认同
D、没有任何意义正确答案:C
17.屈原在《九歌》中写道:“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汶川县志》记有:羌民“丧葬有闹丧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存也。
”可见羌人从古至今都保留着______的文化传统。
正确答案:D
A、仪式舞蹈
B、宗教信仰
C、歌舞娱乐
D、以舞祭神
18. 最具羌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羌历年”是羌族岁时民俗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______举行。
A、十月初一
B、十一月初一
C、大年三十
D、二月初一
19.______一部羌族英雄史诗,讲述了羌人祖先历经万险而最终从西北迁居至岷江
上游地区的历史。
A、《羌戈大战》
B、《木姐珠与斗安珠》
C、《大禹治水》
D、《西羌传》
20. 在羌族的禁忌习俗中,火塘不仅是居室中重要的场所,而且是神的象征——火
塘上的三角铁架代表______,因此,火塘边的位置男女有别,不能乱坐,不能吐痰,也不准翘腿,更不能跨越。
A、家神
B、祖先
C、火神
D、山神
多选题(共10道题)
21.羌族的宗教信仰中有对自然的崇拜,如在羌民的住房顶部,一般供着5块白石,分别象征: ________和山神娘娘、树神。
A、天神
B、地神
C、山神
D、五谷神正确答案:ABC
22.(4.0分)与古羌和现代羌族的关系最密切的少数民族有:
A、藏族
B、蒙古族
C、彝族
D、壮族
正确答案:AC
23. 羌族舞蹈按其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ABCD
A、自娱性舞蹈
B、祭祀性舞蹈
C、礼仪性舞蹈
D、集体性舞蹈
24.羌族本民族_______,因此,_______在羌族文学中占据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A、没有文字
B、有文字
C、口头文学
D、书写文学
25.关于羌绣的口述记忆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着羌族的集体历史记忆,同时也包蕴着本族的文化涵义。
A、民间传说
B、歌谣
C、释比唱经
D、诗歌
26.羌人并不称自己叫做“羌族”或“羌族人”,而是自称作___ BCD ___。
A、羌人
B、“尔麦”
C、“日玛”
D、“尔玛”
27.羌绣的构图分为:BCD
A、实物纹样与抽象纹样
B、正花
C、角花
D、边花
28. 羌绣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各具风韵,色彩审美倾向于:ABCDEF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黄色
E、蓝色
F、绿色
29. 与羌族有关的神话英雄祖先有:ACD
A、炎帝
B、黄帝
C、大禹
D、共公
30.“羌族”,现在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区域,具体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______________等地和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
A、汶川
B、理县
C、茂县
D、丹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