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经方内科医案_六_睡眠障碍治验2则
黄煌教授疑难病经方验案

按:患者体形肥胖,初诊时其腹满拒按,有胃口吃不下,呃逆频频,则知此人肠腑必有积滞,因其舌绛,故可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12条有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伤寒论》第165条亦云:“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可见只要见心下满痛或痞硬,无论大便秘结与否,甚至有时下利亦可使用,不过这还应考虑到患者体质,因本方多适用于那些形体壮实、肌肉坚紧的所谓“大黄体质”患者。此例患者体形肥胖,满腹胀痛而拒按,此为“心下满痛,当下之”,然下法也应中病即止,况且患者高龄,故暂予大柴胡汤(中量)三剂,以观其变。此人之泄泻兼有口干、脉滑数、舌红绛、苔薄黄等一派热象,盖此即为后世所谓“热结旁流”治当以“通因通用”。
一月后患者父亲打来电话反馈,诉效果很好,表示感谢。
按语:黄煌教授认为对本病的治疗,一般视患者热证轻重,首先宜清内热以控制感染而治标,感染控制后再作进一步治疗以调节免疫力并预防咯血以治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黄教授发现肤色较白、唇色鲜红的年轻女性,多为内热型体质,宜予清热,用黄连解毒汤有时去黄连加入 “疮家圣药”连翘。另一方面,黄教授根据小柴胡汤治疗艾滋病的报道,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小柴胡汤是“中医的干扰素”,是中医的免疫调节剂。前二诊所用小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重在清内热而控制感染,三诊后因患者病情稳定,改用小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在于巩固疗效并预防咯血的发生。
患者三日后复诊,已无上次愁苦面容,而今面露微笑,欣喜不已,其女亦言老人少有如此欢快。患者自诉三剂药后,腹部胀痛明显减轻吃得香,睡得好,但仍然时有嗳气,兼有腹泻。腹按疼痛已不显,问及家庭情况,自言负担重,多操劳。予八味解郁汤加减,用药:半夏10g,川朴10g,茯苓12g,苏梗12g,柴胡6g,白芍10g,枳壳6g,生姜三片,大枣20g,五剂,日三服。一周后电话随访,告愈。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解析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解析
冯瑶婷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5(034)010
【摘要】黄煌,江苏省江阴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
长期从事经方的医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擅长用经方诊断和治疗各科的疑难杂症。
他是现代经方派的典范,学术成果显著。
著有《经方的魅力》、《经方一百首》、《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等十多部著作。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冯瑶婷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 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黄煌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2.黄煌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杂病经验
3.廖世煌教授从肝脾心治疗失眠经验
4.吴炳煌教授治疗失眠六法经验总结
5.黄煌教授应用柴苓汤治疗
肿瘤的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煌治疗失眠医案

黄煌治疗失眠医案
黄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他最近治疗了一位患有失眠的病人,并成功地解决了他的问题。
该病人是一位中年男性,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有睡上过一个完整的晚上了。
在诊断这位病人之前,黄医师首先询问了他的病史和日常生活习惯。
他发现病人经常熬夜工作,并且喜欢喝咖啡和茶。
黄医师认为这些习惯可能是引起病人失眠的原因。
然后,黄医师给这位病人开了一些中药。
其中包括具有镇静作用的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等。
同时,他建议病人每天晚上早点休息,并避免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他睡眠时间逐渐增加,并且每天早上都感觉很清爽和精力充沛。
他对黄医师的治疗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赞他的医术精湛和耐心。
总之,黄医师成功地治疗了这位失眠患者,并通过个性化的中药配方和生活方式建议,帮助他恢复了良好的睡眠质量。
- 1 -。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

黄煌教授治疗失眠讲座一、温胆汤:姜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 、陈皮5~10g、生甘草3~6g 、竹茹6~12g、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1、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2。
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得失眠、多梦、惊恐。
3、加味方:(1) 高枕无忧散〈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
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
(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症见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
(3) 本方+酸枣仁汤,症见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
(4) 本方+山栀子、川朴(栀子厚朴汤),症见心烦不满、卧起不安。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
5两、人参1。
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
5两、茯苓1。
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
【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1、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战争恐惧忧虑症)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3、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就是心理障碍)可用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可用磁石、生铁落或代赭石替代。
铅,会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癫痫(待确定)6、方中大黄得用量炮制可调节,此处用制大黄,但若大便次数多,里急后重或腹泻者仍需大黄,但量应减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说明,可能导致腹泻)7. 加味方:(以本方为基础再做加减)(1) +甘草→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瘦者(2) +桃仁、芒硝、甘草,既合桃核承气汤,治疗烦躁、少腹疼(除瘀、活血)、便秘者、(3) +川芎、酸枣仁、甘草、知母,既合酸枣仁汤,主治失眠、头疼、舌质淡红者(4) +黄连,主治烦躁而心下痞三、酸枣仁汤经方:酸枣仁2升、甘草1两、茯苓2两、知母2两、川芎2两。
经方治疗失眠医案2则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 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
209.
(收稿日期:2008—03—21)
o◆00●00●oO●oO●oO●00●00●00●oO●oo●00●00●Oo●00●oO●00●Oo●00●oO●00●Oo●OO●OO●Oo●oc●Oo●OO●oo◆oo●oo●00●oo●oo●00●0
12 20 30
l温胆汤治疗痰火内阻型失眠 张某,男,70岁。2006—05—09就诊。2(X)4—01患脑 出血,左半身活动不利2年。平索急躁易怒,彻夜不寐。 刻诊:头晕目眩,胸闷心烦,面赤,口苦且臭,舌质紫,苔白 腻,脉弦滑。血压21.28/11.97 kPa(160/90
mill
Hg)。为肝
气郁结,疏泄失常,久而化火,肝病及脾,脾湿生痰,痰热 内阻。上扰心神,故心烦不寐;气滞则血瘀,故舌质紫。 证属痰火内阻。治宜清火化痰,佐以泻肝化瘀。温胆汤 加减:清半夏10 g,陈皮10 g,炒枳实10 g,竹茹12 g,龙胆 草12 g,黄芩10 g,生牡蛎(先煎)30 g,生龙骨(先煎)3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bzy200809028.aspx
明显改善,4剂后即能正常入眠,后又因与家人争吵,复又 失眠如故,嘱服原方药,又进3剂而愈。平素注意饮食,情 绪舒畅,适当运动,随诊1年如常。 按: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云:“盖寐本乎阴,
服。2剂后潮热明显减轻,未再盗汗,夜睡2 h余,继服4 剂,夜睡5 h余,又进3剂而愈。随诊6个月,未见复发。 按:本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此为卵巢 功能逐渐消退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中医学认 为,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七 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 子也。”肾居下焦,内寄相火。一旦阴精亏损,阴不制阳, 则相火妄动,阴阳失衡,水火失济,遂成阴虚火旺之证。 鳖甲、地骨皮、生地黄、牡丹皮滋阴清虚热;秦艽、柴胡解 肌退热;当归、知母滋阴养血;炒酸枣仁、夜交藤养血安 神;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镇惊安神;炒枣仁、生龙骨、生 牡蛎敛汗滋阴;女贞子、墨旱莲平补肝肾以治本,使阴虚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十三:酸枣仁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十三:酸枣仁汤(转载)93、酸枣仁汤(转载)[组成用法]酸枣仁10~30g、甘草3~6g、知母6~12g、茯苓10~20g、川芎6~12g。
将酸枣仁捣为粗末先煎15分钟左右,再放诸药,水煎两次后混合,分成两份,早晚温服。
[方证]1.睡眠障碍,或失眠,或多梦噩梦惊醒,或睡眠浅而易醒。
2.性情急躁,易心烦、心悸,容易紧张、兴奋。
3.头痛、头晕,或胸腹痛,肢体疼痛。
4.脉弦细。
[现代应用]1.以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失眠症、嗜睡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梦游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肝豆状核变性之精神障碍、狂症等。
2.以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三又神经痛、偏头痛、心绞痛、胃脘痛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3,本方还用于其他疾病如慢性肝炎、盗汗、心悸、健忘、眩晕、鼻衄、惊风等病症。
[经验参考]本方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临床该如何理解呢?编者认为,首先,本方是针对特殊体质的失眠症,而不是通治一切失眠的灵丹妙药。
“虚劳”二字,有点体质。
适合本方的人,体质表现为一种虚弱状态,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呈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之状。
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
本方所主的失眠既没有气滞、血瘀和痰饮,更没有外邪,纯为肝血不足,心失所养的虚证。
对此,《古方药囊》说“平常体弱之人,心惊而急,不得眠者,本方正证也。
亦可用于小事易生气而不得眠者。
若因忧虑过度所致之不眠者,本方难治”。
其次,本方证条文简单,以药测证可知还应伴有心悸、汗出等证。
如《方极》说“治烦而不得眠者,烦悸而眠不寝者”;尾台榕堂则更有所发挥“诸病久久不愈,尪羸困惫,身热寝汗,怔忡不寐,口干喘嗽,大便溏,小便涩,饮啖无味者,宜酸枣仁汤”(《类聚方广义》)。
再次,本方既能治疗失眠,又能治疗多寐,具有双向调节功能。
如大塚敬节治一男子,主诉数年来不眠,头重,耳鸣,肩酸痛,易疲劳,食亦不进。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资料汇总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资料汇总目录一、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便秘治验3则二、黄煌经方内科医案腹水医案2则三、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体质调治验案2则四、黄煌经方内科医案糖尿病治验2则五、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体质调治验案2则六、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小儿过敏性紫癜治验2则黄煌经方内科医案——便秘治验3则黄煌经方内科医案是中医领域的经典之作,对于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于便秘治验的3则案例,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和效果。
患者张某,男,45岁,长期便秘已有5年。
大便干结,数日一行,需用力努责才能排出。
伴有头晕、乏力、口渴、尿黄等症状。
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疗效不佳。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其进行细致的中医辨证施治。
患者王某,女,38岁,便秘伴有腹部胀满已有2年。
大便时干时稀,排气不畅。
同时伴有胃部胀满、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
曾接受过一次泻药治疗,但停药后症状复发。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辨证治疗。
患者李某,女,51岁,便秘伴有腹部隐痛已有1年。
大便干结,呈羊粪球样,数日一行。
伴有乏力、气短、多梦、烦躁等症状。
曾接受过润肠通便药物治疗,但停药后症状依旧。
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中医辨证施治。
根据上述3个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便秘的主要病因有饮食不当、情志失调、气血不足等。
在饮食方面,过量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会导致肠胃积热,引起便秘;情志失调常因忧愁、思虑、抑郁等情绪影响肠胃功能,导致便秘;气血不足则因肠道失于濡养,导致便秘。
针对不同病因,黄煌经方内科医案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张某的便秘,黄煌经方内科医案选用麻子仁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
方中包括火麻仁、芍药、枳实、大黄等药物,具有润肠通便、滋阴清热的作用。
同时根据患者的其他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如头晕、乏力等症加用何首乌、枸杞子等中药。
对于王某的便秘,黄煌经方内科医案选用厚朴三物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
方中包括厚朴、枳实、大黄等药物,具有行气消胀、通腑泄浊的作用。
黄煌治失眠常用的6个经方

黄煌治失眠常用的6个经方小编导读夜幕降临,星月满天,本该是一天中最轻松的休息时刻,而有一群人却忧心满腹,那就是失眠的人。
他们很想在安静的夜晚拥有安眠夜,无奈却享受不了。
想实现好好睡觉的美好愿望吗?来看看黄煌老师总结的治失眠经方吧。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病证】以失眠、情绪低落、心悸易惊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
对伴有失眠的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萎缩、老年性痴呆,以及以失眠为伴有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以及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也有效果。
【应用参考】1.适用本方者大多腹部充实,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脐部按压有明显的腹主动脉的搏动感,大便干结等。
如腹部松软、大便不成形者慎用。
2.本方缓泻,有些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停药后即可缓解。
3.本方通常给予7天量,症状缓解后,可减量继续服用半月以上。
4.本方一般早晚餐后服用。
如果每天服用一次的,可以晚上服用,以帮助睡眠。
5焦虑、腹胀,舌红咽红者,加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躁狂、便秘者,加桃仁15g,芒硝10g,甘草5g。
(二)温胆汤【适用病证】伴有恐惧感的失眠。
其特征为:失眠,多噩梦;胆怯,易惊恐;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无法集中;头昏眩晕、胸闷、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
本方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神经症、恐惧症、焦虑症、产后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脑震荡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有效。
【应用参考】1.适用本方者大多体型偏胖,皮肤油腻有光泽,圆脸居多;目睛大而明亮,有光彩,眼神飘忽不定。
大多有焦虑或抑郁心境,发病与过度惊恐、突发性事件过多有关。
儿童、青年、女性多见。
2.本方通常可给予7日量,症状减轻后仍可以间断性服用较长时间。
3.本方经常与酸枣仁汤、半夏厚朴汤、栀子厚朴汤等同用。
4.胸闷烦躁、失眠、心律快者,加黄连5g;嗜睡、面黄、脉缓、乏力者,加麻黄5g;头痛、眩晕、抽动,加天麻10g;肌肉痉挛、抽搐,加全蝎5g,蜈蚣1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6期SH.J.TCM Jun.,
2012;Vol.46No.6黄煌经方内科医案(六)
———睡眠障碍治验2则
薛蓓云1,李小荣
2
指导:黄煌
3
1.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江阴214400);2.南京黄煌经方医学研究中心学术部(江苏南京210036);3.南京中医
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46)
【关键词】睡眠障碍;中医药疗法;医案;黄煌【中图分类号】R554+.6;R249.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1334(2012)06-0022-02
Appreciation of two medical records treated by Huang huang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leep disor-der
XUE Bei-yun 1,LI Xiao-rong 2
Instructor :HUANG Huang 3
1.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yin ,Jiangsu Province ;2.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Huang Huang ’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3.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sleep disorder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record ;Huang Huang
[作者简介]薛蓓云,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工作。
睡眠障碍为中医科常见病症。
黄煌老师从体质辨证入手,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栀子厚朴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百合知母汤、八味活血汤、八味解郁汤、八味除烦汤、柴归汤、温经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疗效良好。
现试析黄师治疗本病验案2则,供同道参考。
1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案
1.1
病案记录何某,女,
66岁。
初诊日期:2011年4月25日。
体貌:形体略瘦,肤色黄;神情忧愁,语速较快。
患者有失眠史3年,服用氯硝西泮,疗效不显;左
上颚灼痛,
恶食辛辣,症状晨轻暮重;手足心热、易出汗,时胸部憋闷,小便有热感;舌红、苔腻,脉弦滑。
患
者2003年曾因受精神刺激后患抑郁症。
查体:口腔无异常;两胁下按之不适,腹肌紧硬。
处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桂枝10g ,肉桂5g ,茯苓12g ,龙骨12g ,牡蛎12g ,制大黄5g ,干姜5g ,大枣20g ,栀子12g ,厚朴12g ,枳壳12g 。
隔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8月29日):服药15剂,睡眠改善、上颚灼痛感减轻;因复诊不便而停服中药。
近又出现口腔灼痛,
并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伴口干苦、手掌红热、大便偏干;舌红、苔腻薄,脉滑。
处方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夜服方):柴胡15g ,黄芩5g ,姜半夏15g ,党参10g ,桂枝10g ,制大黄5g ,茯苓15g ,龙骨15g ,牡蛎15g ,干姜5g ,大枣20g 。
1剂服2天,每日晚饭后服1次。
处方二(八味除烦汤,晨服方):姜半夏10g ,茯苓10g ,厚朴10g ,紫苏梗10g ,栀子15g ,黄芩5g ,枳壳10g ,连翘30g 。
1剂服2天,每日早饭后服1次。
三诊(10月17日):服上方各7剂后,上颚疼痛基本消失,夜寐安,现已停服西药;仍自觉口中轻度灼热感,
口干少津、饮水不解,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薄,脉滑。
处方:柴胡12g ,黄芩6g ,姜半夏12g ,党参12g ,茯苓12g ,桂枝12g ,制大黄6g ,龙骨12g ,牡蛎12g ,干姜6g ,大枣20g ,连翘30g 。
15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以巩固疗效。
1.2辨治方法分析1.2.1
方证解析该患者为焦虑性神经症,主症为失
眠、上颚灼痛。
其上颚灼痛、口干苦、口内灼热均为感觉过敏所致,系中医学“烦”的具体表现之一。
其上胸
部憋闷为气火郁热的表现,
对此黄师临床常用栀子厚朴汤、八味除烦汤等方药。
本案患者有精神刺激引发抑郁症的病史,结合其形貌特点及腹肌紧硬、两胁下按之不适等腹诊表现,具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特点,故黄师在治疗中使用了此方。
1.2.2类证鉴别八味除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
·
22·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46卷第6期SH.J.TCM Jun.,2012;Vol.46No.6
栀子厚朴汤均为常用的除烦调神良方,二者各有所长。
前者常用于易出现气火郁热之焦虑闷胀病症的火半夏体质者,后者常用于柴胡体质而有抑郁倾向、伴有焦虑状态者。
临床上焦虑性神经症与其他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抑郁最为常见。
因本案患者既有上颚灼痛、手足心热且易出汗、胸闷、尿热、口干苦及舌红、脉弦滑等郁火表现,又有体瘦、肤黄、多忧愁及腹肌紧硬、胁下按之不适等柴胡体质特征及抑郁倾向,故本案中两方皆有使用,但合方煎服可能影响药效,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安神效果较佳,夜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故二诊时予两方早晚分服。
1.2.3经验拓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黄师常用的调神安神方,主治以胸满、烦、惊为特征的疾病,是中医药中的精神神经镇静剂。
适用本方的患者多有神经质表现,对外界环境易过敏,极易因外界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情志改变,且易失眠,常觉疲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证通常有明显的精神和躯体症状,其中胸满是本汤证的辨证核心所在,也是用柴胡剂的使用指征之一。
关于胸满一症,除患者本身的主观表现外,也有客观的胸胁苦满征,即医者以手指沿肋弓下缘向胸腔内按压,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有胀痛不适甚或拒按[1]。
此外,黄师认为,八味除烦汤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对消除口腔内各种不适及异常感觉有卓效。
2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案
2.1病案记录章某,女,34岁。
初诊日期:2010年3月27日。
体貌:形瘦肤白,面白唇红,抑郁神情。
两年来,患者因家庭不和出现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时感背部酸痛,纳呆、便秘、尿频,易患感冒。
曾有4次流产史、慢性胃炎病史,劳累易引发尿路感染。
查体:唇红、舌红、咽喉暗红,剑突下有压痛。
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0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二诊(4月3日):睡眠及精神好转,食欲大增;睡眠不佳辄有心慌,口干苦;月经量少,经期仅二三天;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有力。
处方: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5g,党参10g,茯苓15g,肉桂5g,桂枝10g,龙骨15g,牡蛎15g,制大黄5g,栀子15g,厚朴15g,枳壳15g,干姜5g,大枣20g。
15剂。
此后患者曾因胃脘不适及月经量少来诊,得知前方服后睡眠已正常,乃予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间断服用,体力复常、经量增加,且感冒较以前易愈。
2.2辨治方法分析
2.2.1方证解析《伤寒论》第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其中“烦惊”、“谵语”等均为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
此外,“胸满”、“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等均为本方证的躯体症状。
本案患者有失眠,为“烦惊”的形象表述;背部酸痛为“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再现。
患者失眠而有舌红、咽喉暗红及剑突下压痛的体征,为栀子厚朴汤证“烦热而胸中窒”的表现,《伤寒论》云:“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故采用两方合用增强疗效。
2.2.2类证鉴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八味解郁汤(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去生姜)均适用于柴胡体质或柴胡、半夏兼夹体质者的精神心理病症,均有调畅气机、缓解心理压力的良效。
但八味解郁汤证的躯体症状偏多,精神神经症状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轻微,患者情绪波动大而易生气发怒,常表现为全身乏力而伴见咽喉异物感、胸闷嗳气、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失调等咽-胸-脘-腹消化道症候群,即有四逆散体质的易紧张、血压偏低、手脚冰凉,又有半夏体质的性情敏感、易晕易呕的特点。
2.2.3经验拓展黄师擅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认为本方证之“胸满”还包括呼吸困难、叹息、气急、乳胀等症状;“烦”表现众多,包括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及工作效能下降等;“惊”指惊恐担忧、坐立不安、噩梦易醒、心慌心悸、颈胸或脐腹部的搏动感;“小便不利”指尿频或尿不畅或尿等待,系紧张或劳累导致神经张力肌肉协调紊乱所致;“谵语”为精神障碍、情绪紧张;“一身尽重”既可以是意欲低下的自我评价和身体不适的自我感觉,也可以是行动迟缓或如木僵状、或反应迟钝的表现。
黄师将该方广泛应用于具有精神神经症状的各系统疾病中,如失眠、抑郁症、恐惧症、神经官能症、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痴呆、脑梗死、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等,屡获佳效。
参考文献:
[1]黄煌.经方的魅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1.
编辑:刘芳
收稿日期:2011-11-15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