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肺间质性病变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病机探析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病机探析

宝诒 《 温热逢源 》所言 : “ 热附血而愈觉缠绵 ,血
得 热 而愈 形胶 固。 ”瘀 血 不去 则新 血 不生 ,血 瘀 又
【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发病率较高, 预后极差, 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的主
要原 因之一。笔者发现 ,该病主要与气血不足 、营卫失调 、肾脏虚衰 、脾 胃虚 弱 、瘀热痹 阻 、痰瘀互结密
切相关 。
【 关键词 】 关节炎, 类风湿; 肺间质病变; 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 ( r h e u m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R A)是
1 气 血 不足 。营卫 失调
体大量 吸人这些病原 微生物后 ,肺泡结构 中出现
大量炎症 细胞 ,并释放强有力 的炎 症介质 ,使肺
组织受 到损 害 ,最终 引起成纤维 细胞聚集 、细胞
外 基 质 沉 积 、纤 维 结 缔 组 织 大量 增 生 ,导 致 肺 间
质纤 维 化 的发生 j 。 2 素 体 肾虚
四肢多关节炎。然而其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 ,有丰
疼痛无 力、肢体麻木 、肌 肉萎缩 等。肺 间质纤维
富的结缔组织和血液供应的肺 ,是经常受累的脏器 化亦 与 气血 不 足 、 营卫失 调 密切 相关 。 正 常情 况下 , 之一 ,其 中肺间质病变是 R A肺部受累常见的表现 肺气通过其宣发肃降功能 , 把卫气宣发到体表 ,以 形式 … ,有 l 1 . 0 0 % ~2 2 . 5 0 % 的R A患者 可伴有 肺间质病变 2 , 3 J 。该病变通常起病隐匿 ,进展较缓 慢 ,病变早期可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易被忽略 ,
风、 寒、 湿 、热等邪气是 R A发生的外部条件 , 而气血不足 、营卫失调是其发病的主要内因。 《 灵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治疗及效果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治疗及效果

t i e n t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e r e g i v e n c y e 1 o p h 0 s p h a mi d e p u l s e t h e r a p y c o mb i n e d w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d r u g s f o r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Re s u l t s A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t h e l u n g f u n c t i o n a n d r h e u ma t o i d a r t h r i t i s a c t i v i t y i n d e x e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
wi t h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l u n g di s e a s e t r e a t e d f r o m S e pt e mb e r 2 01 3 t o De c e mb e r 2 01 5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r a n d o m n umb e r .Al l t he c a s e s r e c e i v e d ba s i c t r e a t me n t , O f t hi s ba s i s t he pa t i e nt s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g i v e n c y c l o ph O s ph a mi de p ul s e t h e r a p y,a nd t he pa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标 准 ,ILD诊断符合 2000年美 国胸 科协会/欧洲 呼吸协会 提 出 的诊 断标 准 ,均排除其他肺部并 发症 ,如肺 、胸膜感染 ,肺结 核 、
表 1 RA—ILD与单纯 RA组一般情况 比较 ( 4-S)
慢性 阻塞性 肺疾 病 、支 气管扩 张和肺 部肿 瘤等 。将其 中合 并
1.1 临 床 资 料 选 择 我 院 2008年 1月 一2011年 12月 收 治 的 长于单 纯 RA组 ,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大于单
RA患者 92例 ,均符合 1987年美 国风 湿病 协会 RA分类 诊 断 纯 R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肺 部表现 ,早期 因无 明显的 临床症状 和体征 常被 忽略 ,晚期 出 蜂窝状改变 ,以双下肺受 累为 主。其 中有小 叶 间隔增厚 4例 ,
现 肺 纤 维 化 则 预 后 极 差 ,常 因 呼 吸 衰 竭 而 死 亡 。现 将 我 院 收 治 斑片状影 1例 ,磨 玻璃影 l9例 ,网状 结节状 阴影 8例 ,蜂窝 状
时 间 ;实验室指标 ,包括 血沉 (ESR)、C一反 应蛋 白 (CRP)、血 清 类风湿 因 子 (RF)、抗 核 抗 体 (ANA)、抗 坏 瓜 氨 酸 肽 抗 体 (CCP)、抗角蛋 白抗体 (AKA)、血 小板 (PLT)、血红 蛋 白(HB) 等 ;常规拍胸片和肺部高分辨率 CT(HRCT)检查 。
【摘 要 】 目的 探讨类风 湿关 节炎 (RA)患者并发 肺间质病变 (ILD)的临床特点 、特异性标 记物与肺 间质 病变 的关系 ,为尽早发现和诊断 RA.ILD提供有价值 的临床信息 。方法 选择 同期 RA患者 92例 ,将其 中合并 ILD的患者 46例作 为 RA—ILD组 ,未合并 ILD的 RA患者 46例作 为单纯 RA组 ,回顾性 分析 2组患 者 的一般情 况 ,包括 年龄 、病 程 、晨僵时间 ;实验室指标 ,包括红细胞沉 降率 (ESR)、C一反应蛋 白(CRP)、血清类风湿 因子(RF)、抗核抗体 (ANA)、抗 坏瓜氨 酸肽 抗体(CCP)、抗 角 蛋 白抗体 (AKA)、血 小 板 (PLT)、血 红 蛋 白 (IIB);常规 拍 胸 片 和 肺 部 高 分辨 率 cT (HRCT)。结果 RA.ILD患者多数 以咳嗽为首发症状 ,全部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存在不 同程 度的 ILD表现 。RA—ILD组 患者病程 、晨僵时 间长于单纯 RA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0.05),年龄大 于单纯 RA组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0.05)。RA.ILD组患者 ESR、CRP、RF水平 均高于单纯 R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2组 患者 PLT、HB水平 , 以及 ANA、CCP、AKA阳性率 比较差异均无 统计 学意义(P>0.05)。结 论 RA—ILD的发生 与疾病 的活动性 及严 重性 相 关,肺 HRCT能较早提示 ILD,对 RA治疗和预后有重要 价值 ,RA年龄 、炎性指标 、RF与 ILD的发生密切相关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相关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相关因素
s t a t e o f h e a l t h,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a n d l e v e l s o f s e r u m ma r k e s r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 Re s u l t s T h e a g e s ,t h e
s h o u l d b e t a k e n t o g e t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I L D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RA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t h e e l d e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i g h t i t e r o f RF,s e r e — r e r d i s e a s e o f RA a n d e x t r a a r t i c u l a r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
n g2, we n | zHU Y u n 3 LIM i

HU Q i n i , z H o U H u i l We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We n g , S h a n d o n g 2 6 l o 4 2, C h i n a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R A g r o u p( n=4 0 )a n d t h e R A — I L D g r o u p( n=3 6) ,a n d t h e i r c l i n i c l a d a t a w e r e a n ly a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g e n e r l a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异性标记物与肺间质病变的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异性标记物与肺间质病变的关系

3 4・ 36

专题 研 究 ・
类风 湿 关 节 炎 患 者 特 异 性标 记 物 与肺 间质 病 变 的关 系
邓 琳 ,唐 友 国 ,朱 红斌 ,朱 勇
【 摘要 】 目的 探讨生物标记物——类风湿 因子 ( F 、抗 环瓜 氨酸肽抗体 ( C P抗体 )和 葡萄糖 一 R) 抗 C 6一磷
t d r ri R o t is( A)p t ns Meh d T eI D o i ia ht ai t e . to s h L fn—h si l A p t n a d t m n db ihr o t nC .T ed t o opt a e t w s e r ie yh sl i T h aa f aR i s e g e uo
平 与 G I 平 呈 正相 关 ( = .0 ,P< . 5 。结 论 P水 r 0 84 00 )
可 能性 大 。
类 风 湿 关节 炎 患 者 血 清 R F与 G I P 水平 异 常 增 高提 示发 生 ID 的 L
【 关键词 】 关节炎,类风 湿;肺疾病 ,间质性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葡糖 一 磷 酸异构酶 6一
酸 异 构酶 ( P ) 与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患者 间质性 肺 疾 病 (L GI ID) 的关 系。 方法 选 取 13例 R 患 者 ,根 据 患 者 肺 部 高 分 2 A
辨C (RT T H C )判 定有无 ID,将 患者分为 ID组 (O例 )和非 ID组 ( 3例 ) L L 6 L 6 ,比较 两组 患者血清 R 、抗 C P抗 F C 体、G I P 水平间的差异 。结果 类风湿 关节炎 ID组 患者 血清 R L F及 G I P 水平 [ (8 6 5 / 与 ( .2±13 ) 35± 4 )U ml 14 .2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疾病;诊治;综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组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2%-0.36%。

常伴有关节外的其他器官发生病变,其中肺部受累很常见,间质性肺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最常见的肺病变,见于约30%的ra患者,少数出现慢性肺纤维性肺泡炎则预后较差。

[1]早在1948年就有人报道了3例ra患者并肺脏病变的病例中,就有2例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引起肺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对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性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的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ra及其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1 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发病机制尚完全清楚。

有研究报道结缔组织的肺部病变既有免疫复合物对肺实质和肺血管壁的损伤,又有淋巴因子对肺组织的破坏。

也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与α1-蛋白抑制物及hla基因表达改变有关[2]。

有部分患者对抗风湿类药物如金刚类制剂、细胞毒类制剂等均会产生肺部的病变[3] 。

药物产生肺间质纤维化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各种药物以不同方式引起肺的损害,呈急性、亚急性、慢性经过过程[4],一般经过给予停用相关药物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有时病情出现恶化,甚至死亡。

ra-ild的发生涉及到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全身多个系统参与的缓慢复杂过程。

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最有效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促进剂[5],有促进血管外基质的沉积,进一步影响肺纤化;γ-干扰素可以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而减少纤维化产生。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5-09-15T09:16:53.0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姚琦赵彦刘挺[导读]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11601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病变还可累及皮肤、眼、心脏和肺等多个器官。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 116011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病,病变还可累及皮肤、眼、心脏和肺等多个器官。

肺部病变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病、类风湿结节、胸膜肥厚等。

其中,间质性肺疾病(ILD)在类风湿患者中发生率约为10%,严重影响类风湿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期。

现就RA合并IL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合并;分析一、发病机制 RA-I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损伤、应用抗风湿药物等有关,涉及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ECM)等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多环节参与的复杂过程。

既往研究发现肺泡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肺间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均在其中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

有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纤维化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使肺基底膜破坏,并刺激成纤维细胞使其过度增生,导致炎性反应,形成以肺泡炎为主的病理改变,激发肺纤维组织复制、增殖、合成过多的以胶原为主的ECM成分,导致大量胶原堆积,形成纤维化。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肺泡巨噬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转移生长因子等。

外国有专家研究发现抗氧化酶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表达明显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在RA-ILD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也有报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肺间质纤维化发病过程中CD4+25+和FoxP3阳性的调节性T细胞在机体识别自身和外来抗原时发挥重要的作用,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高度表达Fas/CD95。

也有专家发现IL-33和MMP-3在RA患者与健康人相比明显升高,当抗-环瓜氨酸肽(CCP)阳性或合并有ILD时升高尤为明显,呈正相关;IL-33和类风湿因子(RF)、MMP3亦呈正相关性。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羊 心 节和 多种 因素 针 对 细胞 因子 的 治 疗 可 能成 为其 治疗 的新 靶 点
[ 关键 词]
类风 湿关节 炎
肺间质病 变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周 围关节
l 引 言
类 风 湿 关 炎 (hu ao r ri,R rem ti at is A) 是 一 种 累 及 d ht
在解 剖 学 .肺 问 质 仅 指 肺 泡 上 皮 细 胞 和 毛 细 血 管 内
皮细 胞 问 的 基 底 膜 所 住 的 显 微 解 剖 学 i 隙 。然 而 ,1 D病 ' n 】 L
变还 累 及 肺泡 上 皮 细 胞 、毛 细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和 间胚 叶 细 胞
影 ,双 侧 肺 底 斑 片 ,肺 泡 浸 润 ,进 一步 发 展 可 出 现 网状 、
[ 要] 该文就类风湿关节炎肺间 摘 质病变 ( e1td rrsnri l n de e R —D r u ai aht ietat g ia , AI )恙 h 3 。 ti ts i u s s 1 i t L
姜 的 病 制、 高 辨C 表 肺 能 及 疗 展 发 机 肺 分 T 现、 功 改变 治 进 进行了 统 述。 A L 的 病 制 及多 环 系 综 R —D 发 机 涉 个 I
及其周 围结缔 组织
当怖泡壁炎症扩展 ,则可累及肺泡腔 、
条索状 、网状结节状 阴影 .晚期结 节状 阴影增粗 ,并 出现 多个透亮 区,形成蜂 窝肺 部分病 人 可 见心界 扩大 、肺动 脉高压 征象 ,甚至发 展 为肺源 性心 脏病 ( 心病 ) 肺 ,病人 可死 于呼吸衰竭 。研究结果显示 ,R 一 A 1D可累及侧多 个肺 1
死 亡 的 重 要 原 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肺间质性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犯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女性,美国其发病率约为1%,我国发病率约0.4%~1%,75%的病人呈慢性过程。

多发性、对称性的关节炎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RA以关节内的滑膜炎症起病,经久不愈则导致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最终关节发生畸形及强直。

其发病可能与患者遗传基因变异有关,在外因如细菌、病毒、神经内分泌等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引起机体损伤。

类风湿因子(RF)及各种免疫介质的释放在本病的发展和延续中起重要作用[1]。

RA除关节病变外,还有下列表现常被忽略,如皮下结节、眼部炎症、心包炎、淋巴结肿大、脾肿大、皮肤血管炎(皮肤溃疡)、Felty综合症及胸膜、肺的病变。

其肺部损害较为常见,据报告RA病人中21%具有呼吸道症状,39%的病人有胸部X线异常,两者兼有者占14%,说明RA 有肺部改变者并不少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侵犯全身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因肺脏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故RA患者常同时伴有肺部损害[2]。

有作者认为其发病率为1.6%~47%。

RA累及肺部时,以肺间质纤维化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乏力等,有称“类风湿肺炎”[3]。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变的频度依据其检查手段的不同从2.5%~41%有较大的差异。

从临床、病理生理、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类风湿并发的间质性肺炎与IPF都很相似,但其临床过程更隐袭,重症病人则少见。

肺部病变与关节病变的出现顺序并不确定,20%的患者肺病变可先于关节病出现。

肺部病变的程度与关节病变的程度及范围亦无明确的相关性。

1 病理学
RA肺累及的基本病理学改变是肺泡上皮和内皮细胞基底膜中断,导致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囊性变。

主要表现为在肺泡结构内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趋化因子聚集、炎性和免疫因子细胞进入肺泡间质,扰乱了肺结缔组织并损伤了肺实质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在破坏肺结构上更为重要,其为一短寿细胞,在到达肺内后短时间内释放一组强有力的介质,如氧自由基和结缔组织特殊蛋白酶——弹性硬蛋白酶,组织蛋白酶和胶原酶,能损伤肺实质细胞并破坏肺间质。

早期为肺泡炎改变,肺泡腔内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增生。

间质水肿、纤维素渗出、纤维母细胞增生累及肺泡腔及间隔。

中期改变为淋巴细胞、大量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在间质侵润,肺泡腔闭塞,有化生的立方上皮细胞,增生的柱状上皮细胞,毛细血管闭塞。

晚期改变为肺实质有明显损害,肺泡结构紊乱,发生囊性变,甚至呈蜂窝样改变,不典型柱状上皮细胞增生,间质的平滑肌增生,弹性纤维断裂,支气管周围纤维化,肺动脉肌层肥厚及胆固醇粘着,其改变程度与肺动脉高压相平等。

2 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人为慢性隐匿性起病,往往是在关节炎进展到相当程度之后开始出
现肺部症状,但有17%病人肺部征象发生在关节炎之前。

早期一般无特殊表现,中晚期病人可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可轻咳或阵咳,多为干咳,也可有少许白痰或痰中带有血丝。

晚期常继发细菌感染,痰呈脓性,量多可伴随发热。

75%的患者可有杵状指或紫绀。

早期肺部可无异常体征,晚期可于两下肺外侧闻及Velcro罗音,此罗音认为是由于肺间质病变引起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增强,使小气道突然张开所致,近似细小湿罗音,但音调较高细小,浅表是其特征[4]。

RA患者出现肺纤维化时,说明大部分肺组织已受累,易在此基础上继发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甚至肺心病,呼吸衰竭及肾衰等预后差。

2 辅助检查
肺功能:肺功能测定在诊断中极为重要,通常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VC减少,FEV1/FVC正常或增加)和气体交换障碍(DLCO下降),其中DLCO 下降是早期反应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指标[5],它具有敏感性高,不受X线照射,易被患者所接受和对其损害程度进行评估等优点,因此对于RA患者动态测定肺功能,有助于肺间质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X线及HRCT表现:早期双肺下部弥漫的斑片侵润影,直径约为2mm,有时呈现为密度较低的磨砂玻璃状影。

中期表现为粗大网状结节影,约3mm。

晚期表现为粗乱索条网状阴影间呈现小的蜂窝状阴影,有时直径可达5~10mm左右,薄壁间质纤维化周围可出现肺气肿、肺大泡、细支气管扩张、肺门阴影增宽等征象,X线可显示肺容量逐渐减少,隔位逐渐升高。

3 小结
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多脏器损害为其特征,肺部受累的发生率可高达47%[6],其中肺间质纤维化可达1.6%~40%。

RA多见于女性,但RA 伴发ILD的患者男性更为多见,大多数发病在50~60岁之间。

有报道统计,大约11%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会继发肺间质性病变[7]。

其发病率高,起病隐匿,肺纤维化病变的不可逆性决定该病对患者危害性大,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肺间质性病变与多种因素有关。

主要为类风湿因子及其滴度,吸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金制剂治疗及伴有干燥综合症、支气管壁的增厚、气道结构异常等[8]。

一般来说,类风湿因子滴度>=1∶640更容易引起肺间质性病变[9]。

许多患者虽无呼吸道症状,但已存在肺部病变,甚至发现时已为晚期,故凡确诊RA者均应常规做胸片及血气分析、肺功能,怀疑有肺间质纤维化者应尽早行高分辨率CT检查,能更早更精确发现肺间质性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肺高分辨率CT或肺功能检查能早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肺脏的损害[10]。

由于肺纤维化是RA的晚期表现,若能在其发病早期或疾病进展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其病情是可以得到改善并能延缓其发展加重的速度。

一旦病变发展为纤维化蜂窝样变,则很难控制其病变的进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