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启示作用。《老子》的“修身之德”、“自知谦逊”、“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对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标签:《老子》;管理思想;启示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其书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论述精辟,涵义丰富,思想深邃。《老子》重在论道,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它为人们讲述“道”,论解“道”,授人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孔德文容,惟道是从。”[1]老子之“道”能够赋予管理者如何治理一个企业之智慧。《老子》中的智慧和真谛对现代管理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管理之道——修其之德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伟大的品性包含诸多,笔者认为,有大德之人可称为伟大品格之人。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管理者若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修身以德。《老子》中对德行的阐述给了现代管理者很好的示范作用。“修文于身,其德乃真;修文于家,其德乃余;修文于乡,其德乃长;修文于邦,其德乃丰;修文于天下,其德乃普。”唯有以德修身,家国才能长久,天下才能太平。管理者首先要做一个有德之人,用自身的品格魅力以赢得人心。“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圣人善于经常救助他人,拯救万物。圣人也是善人,有良好品行的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对善良、不善良的人都善待,才是真正善良有德行的人。企业也是如此,管理者对待企业所有人都应心地慈善,才能人心所向,企业的软实力和凝聚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也会更强大,更长久。凡是行为善良与品行高尚的管理者定能有担当,使企业长治久安的人才。没有高尚的品性,便没有高尚的事业,每个伟大人物的成功,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首善陈光标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十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暨明星慈善夜28日在京举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因其在社会领域的慈善影响力,再获“中国首善”称号[2]。陈光标巨大的道德感染力与老子“圣人常善救人”的精神是完全契合的,同时他的道德和善良也成为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不朽的精神,增强了企业的世界知名度,促进了企业的长

远发展。笔者认为,修身其德就是企业最大的管理源泉和动力,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二、管理之质——自知谦逊

古希腊哲学认为:认识自己是最高的智慧。老子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因此,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就成为管理者的更高的修养标准。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应走出自我的盲区,进入自我明察中去,面对自我应有一种反省和自觉。管理者应正视企业面临的优势和困境,常怀谦逊之心。“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谷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认为上善者应居于大家所厌恶的卑下之处,才能最接近于管理的本质。自知谦逊方能胸怀博大,胸怀博大才能海纳百川,而海纳百川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气度和格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追求私欲、自以为是、自我炫耀的思想行为,是违反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需求和自知谦逊的管理学本质的。老子认为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的楷模,就应谦逊自省,自知自觉,这是管理企业的本质要求。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是虚怀若谷的企业家的典范。李开复在担任微软副总裁时,曾经帮助比尔整理演讲稿,比尔每次演讲前,都会自己仔细研究他写的演讲稿,进行批注并认真地准备和练习,到台上讲的时候都会讲得很好。但每次演讲完都会下来和李开复交流,问他“我今天哪里讲的好,哪里讲的不好?”,他不是问问就算了,还会拿个本子仔细地记下来自己哪里说错了[3]。正是比尔盖茨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和追求卓越的谦逊精神,微软才成为世界顶级的企业,微软“自我批评、追求卓越”的精神才具有全球影响力。一个人在事业上如此成功,但还能这么谦虚敬业,不知疲倦的学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很多企业家事业刚有起色,就变得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抛弃了创业之初“自知之明、谦虚谨慎”的精神,这是很难取得长远的成功。老子所倡导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精神是企业管理者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修养,管理者把谦逊的精神一旦化为企业管理的文化标签,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三、管理之法——无为而治

老子讲成功有“无为”之道。老子的无为而治绝非纯粹的无所事事,放任自流;而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为于无为之中,顺应大势不强求,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这是管理的辩证法。李约瑟对“无为”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无为”的意思就是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4]。

“无不为,则天下治”。圣人治理天下,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大治的。管理者“无为”的管理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员工各顺其性,发挥各自的潜能,让企业自然地运作下去。“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矢”。圣人不会妄自作为就不会失败;不强行把持就不会失去。笔者认为,“无为”作为领导和管理的哲学,要求管理者视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灵活的应对,对待员工不

专断,不放任自流;尊重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有为”和“无为”灵活运用于企业之中,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无事”原则治理企业,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把握集权和授权的标尺,正确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无为”的管理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开拓出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员工发展特点和自身管理特色的发展道路。

笔者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无为而治”文化理念,这是企业管理的根本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系统,包括价值观、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等。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最重大的意义是企业员工能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发挥员工个人特长和企业的集体智慧,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管理者要通过组织活动、举行座谈等方式拉近与员工的距离,增进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另外,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精神世界是否欢愉健康,让他们不仅仅是为薪水而工作,更是为了自身全面发展而工作。构建“无为而治”的文化理念,才能促进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共同成长。

(二)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实用化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老子“以无事取天下”的思想要求管理者具备科学和实用的领导艺术,用科学、实用、有效地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励员工的创造性。确定每个部门、岗位和个人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什么必须去做,什么不该去做。科学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做到“无为胜有为”的重要保障。

综上,老子“无为而治”作为管理的哲学,明确了企业各个角色各司其职,

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把个人的能力和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这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章法。

四、管理之义——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个人因期望值不高导致需求容易得到满足、出现快乐心境的经常性内心感受和外表流露相统一的总称。知足常乐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智慧的态度。胡锦涛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引用周恩来同志的话告诫全党同志具备“知足常乐”健康心境的重要意义的论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周恩来同志曾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生活关,他说:‘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5]

个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会导致人性的贪婪、浮夸和扭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