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也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虽然它主要探讨的是哲学和宗教问题,但是其中的一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启示。
以下是一些启示:
1. 无为而治:《道德经》中强调“无为而治”,即领导者不应过度干预员工的工作,而是要给他们自由和空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
这种领导风格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2. 以人为本:老子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的行为应顺应自然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人性,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人为本,而不是只看重效益和利润。
3. 和谐共生:《道德经》中提倡“和而不同”,主张在差异中寻找和谐。
在企业管理中,这意味着要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通过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实现团队的和谐共生。
4. 谦逊低调:老子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谦逊低调的处世态度。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这意味着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身作则,赢得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5. 持续学习:《道德经》中强调“学无止境”,主张持续学习和自
我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总的来说,《道德经》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论老子《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意义

论老子《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意义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其思想对现代管理者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一切事物都应该随顺自然,顺应天道。
管理者应该注重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和帮助,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够更好地管理组织和团队,达到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管理者应该注重平衡,避免极端。
老子强调“道之以物,物之所以生”,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
管理者应该注重平衡,避免出现极端的偏见,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组织环境。
三、管理者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和修养。
老子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从个人做起,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境界。
管理者应该注重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责任感和有担当的人,从而更好地管理和领导团队。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对现代管理者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管理者应该尊重自然,注重平衡,注重自我修养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
- 1 -。
老子“无为”思想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老子“无为”思想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众所周知,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他的“无为”思想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它建议人们放弃过多的干预和控制,关注自然的变化和自然的真相,学会保持平静。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许多企业经理们已经开始遵循老子“无为”思想的启示,尝试推行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以达到更高效、更合理的管理目标。
首先,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是放弃过度的干预和控制。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控制和规划,但有时过度亲力亲为会导致减缓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速度。
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引进“无为”思想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过度的控制和规划。
企业经理们应该学会相信自己的员工,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并相信他们的能力。
从而拥有自主权和控制权的员工往往能够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并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其次,老子“无为”思想也提倡保持平静,并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管理过程中的困难。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难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人们的情绪可以对解决问题产生广泛的影响。
如果企业管理者使用自己的情绪来处理问题,情况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
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引入“无为”思想可以帮助经理们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企业的多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老子“无为”思想强调关注到自然的变化和真相。
企业管理者应该遵循客观事实,而不应建立在主观感受上,更不应该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在任何情况下,基于客观信息作出决策是理智且可持续的。
知道自然地变化和变革的知识将有助于管理者们提出更有效而合适的决策,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老子“无为”思想是可持续企业管理的宝贵财富。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应该秉承“无为”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更为高效、更为合理的管理行为。
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论老子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启示摘要: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创立了以“道”、“无为”为中心思想的哲学体系。
其代表作《老子》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师道观、自然人性论、教育方法对现在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意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老子教育思想自然无为近几十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巨大的成就,然而,在辉煌的成就下也存在着种种病态危机的隐忧: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低,教师素质缺失,学校管理的非人性化等等。
当各种流行的教育思潮、教育方法纷沓而来充斥现在的教育之时,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走进老子,研究老子,分析老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
其教育理念对主体性教育、师生平等和人性的自然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和“无为”是其思想的核心。
“道”的本来意思是道路,后被引申为方法、途径。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21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渊兮,似万物之宗”(4章)。
老子所说的的“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既无形又有形。
尽管在老子的描述中,“道”“玄之又玄”、“恍兮惚兮”,但“道”自有其本性。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就是说一切人的行为、天的行为、地的行为以及道的行为都必须遵循“自然”,那么自然就是“道”的本性。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以“道”为统帅的,他所阐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原则也都是围绕“道”展开的。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34章)。
“道”就是至高无上的自然,自然孕育了万物,同时又是万物的归宿。
同时老子从“道”的学说出发,对“无为”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不违背事物自然而然的规律,以“无为”达到“有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贵柔”思想对高校管理的现代启示

若水 ” 等“ 贵柔” 思 想 在 现 代 管 理 实 践 中得 到 了验 证 , 这 对 于 现 代 高校 管 理 的 方 式 、 制度 、 组 织设 计 和 终 极 目标 等 理 论 的 丰 富具 有 重 要 的 启 示 。
[ 关键词 】 老子 ; 贵柔思想 ; 高校 管理 ; 现代 启示
于 7 “ 贝 虫 柔, , 思想对高校管理的现代启示
曹群英
( 福 建工程 学 院 后 勤管理 处 , 福建 福 州
[ 摘
3 5 0 1 0 8 )
要】 老 子 管理 思 想 具有 鲜 明 的柔 性 特 征 , 其 中“ 尚柔无为” 、 “ 为 而不争” 、 “ 和光 同尘” 、 “ 上 善
[ 中 圈分 类号 】 G 4 7 [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5 8 5 6 . 2 0 1 3 . 0 1 . 0 3 0
老子 的思 想博 大精 深 , 处 处 闪烁 着 智 慧 的 光芒 , 很 多方 面成 为 当时的一 面镜子 , 在现 代管
致 失 败 。 因此 , 老子得 出 “ 物 壮则 老, 是 为 不 道, 不 道早 已 ” , … ‘ 天 下之 至 柔 . 驰骋 天地 之至坚 ” …㈤章 ’ 及“ 柔 弱胜 刚 强 ” D J ( 3 e  ̄ ) 等 结 论 。“ 是 以圣人处 无 为 之事 , 行不言之教; 万 物 作焉 而不 为始 , 生而不有, 为而 不 恃 , 功 成 而弗 居。 ” …( 2 剃在老子 眼中, 做 任 何 事情 都 必 须 合 乎 客观 规 律 , 并将 其 推崇 为 至 高无 上 的制 度 安 排 。正 如 他 指 出 的 那 样 : “ 爱 民治 国 , 能 无 知 乎 ?天 门开 阖 , 能 无 雌 乎?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为
老子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 键 词】 关
员工 第 一 ;人 本 管理 ; 激 励中 , 仅 要 有 热 爱 他 不 人 、利于 他人,为社 会谋福 利的心境 ,还 要 以自己的模范道德行为做表率 ,以身作 则 ,崇尚规律 ,崇 尚对 规律 的顺应 。正如 老 子 所 言 “ 无 相 生 ,难 易 相 成 ,长 短 相 有 形 , 下相倾 ,音声想合 , 高 前后想随” ,按 照 规 律 办 事 。创 造 条 件 ,引 导对 立 面 的 转 化 ,使企业获得正面的效果 。另 外 ,在面 对 诸 如 利 害 得 失 、荣 辱 兴 衰 的对 立 选 择 时 ,要站在顺应规律的一边 ,而不可站在 自身贪图等主观欲望的一边妄作非为 。
维普资讯
笛 . . l 【 ■● 一 】 . X l
■ I I l 袷 1 【 r I I -; ● . 锎 l:
老子智慧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宋新生 吴海霞 谭士宾 浙江 千秋环保水处 理有限公司 浙江临安 3 1 1 13 1
一
【 容 摘 要】 内
通 过 悟 道 哲 思 ;道 治 企 业 ; 自知 者 明 , 自胜 者 强 ; 企 者 不 立 ,跨 者 不 行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安 以 劝 之 徐 生 等 方 面 的 论 述 ,使 古 代 经 典 老 子 智 慧 在 现代 企业 管理 中也可 以发挥作 用,有 着 古 为今 用 的 现 实 意 义 。
脚踏实地 、 定不移地前行 。 果我们 “ 坚 如 这 山 望着 那 山 高 ” ,成 天 忙 着 为 了 一 己之 利 变更项 目或贪大 求新 , 过分 “ 有为” 到头 , 一 当然 , 预 管理 , 才能使管理者摆脱 日常琐 碎事务的 来 恐 怕 只 会 乱作 一 团 , 事 无 成 。 干扰 ,集 中精力做好 自己的份 内的事;从 期要切 合企 业实 际 ,排除盲 目性。 另 一 个 角 度 来 看 ,对 某 一 个 企 业 而 言 ,若 过度依赖某个强势的领导 , 当有朝~ 日出 三 、自知者 明 ,自胜者 强 企 业 要 清 醒 认 识 自 身 能 力 。知 人 者 现人事变动时 , 企业可能 因而无法 正常操 作 和 运 转 , 将 对 企 业 的 长 远 发 展 和 做 大 智 ,自知者 明。收集信息并且根据所获得 这 的信 息 做 出判 断 , 了解 竞 争 对 手 的相 关 信 做强造成严重影响 。 息 。 而 分 析 出在 行 业 竞 争 中可 能 成 功 的 从 2 管 得 少 不 是不 管 , 是 要 抓住 管理 、 而 竞争对手对各不 同战略可能 的 关 键 。这 个 关 键 是 管 理 者 的 角 色 定 位 , 战略 的性质 、 做 出 的反 应 、 争 对 手 对 行 业 变 迁 以及 更 竞 做 自己职责范围 内的事 ,不 越权 管理 、不 广泛 的环境变化可 能做 出的反 应。 不仅要 越 级 管 理 ,通 过 管 理 人 的思 想 管 好 人 , 通 了解竞争对 手的强弱虚 实 , 还要 了解顾客 过 管 理 人 而 管 好 事 。 求 管 理 者 透 过 复杂 要 的表面现象 , 洞察问题的本质 , 化繁为简 , 的 需 求 偏 好 。 这 样 才 能 在 竞 争 中打 败 对 管理 简 单 化 。高 层 管 理 者 ,在 企 业 内 部 要 手 ,获 得 更 多 的 客户 。 胜 人 者 有 力 ,自胜 者 强 。由于 市 场 容 只做 叫 教 练 员 , 做 运 动 员; 只 管 人 , 不 要 不 管事。相反 ,对外 只做 运动员 ,不做 教练 量 的局 限,企业 自身资源 的限制 ,竞争对 企 员;只做 事, 管人。 不 企业 管理当管则管 , 手 的竞 争 以及 守 旧 等原 因 , 业 的成 长有 个 极 限 , 企 业 发 展 到 这 个 极 限时 就 很 当 决策要一言九鼎 。高层管理 者问大事 ,中 层管理者问 中事 ,低层管理 者问细事。企 难有进 一步的发展 。企 业唯有 自我超越 、 不断创新 ,才能突破极 限、战胜 自我 ,进 业 老 总 的 思 考 重 于 行 动 ,在 识 贤 、求 贤上 战 要 “ 眼识珠 ” 在用贤上要 “ 慧 , 大胆放 手” 入 新 一 轮 的发 展 。 胜 自我 可 以加 强 自 己 , 的实力 ,而不必担心 有其 他的负面 影响。 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 因此 ,战 胜 别 人 只 能 说 明你 有实 力 ,只 有 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处 处设 限 ,事事 战胜 自己 才能 说 明你 是一 个 强 者 。 干预,更不要不懂瞎指挥 。
老 子的思想如何影响现代社 会

老子的思想如何影响现代社会一、关键信息项1、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道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而治的理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平衡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社会的主要领域政治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传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际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思想影响的具体表现政策制定中的借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管理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品德修养的引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和谐构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老子思想的核心要义11 道的概念老子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道具有超越性、恒常性和不可言说性。
道的运行遵循自然规律,不为人力所强行干预。
111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非是指毫无作为,而是不妄为、不过度干预。
主张政府在治理国家时,应顺应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繁琐的规章制度,让人民能够自由发展。
112 阴阳平衡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皆存在阴阳两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这种观点提醒人们在看待事物时要保持全面和动态的眼光,避免片面和极端。
三、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21 政治治理方面现代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和政府的有效管理。
然而,在追求高效治理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过度干预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211 经济发展领域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和竞争,但也带来了贫富差距、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启示引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老子的代表作。
尽管《道德经》写作于约公元前250年左右,但它的思想仍然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道德经》中的人生智慧,分析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达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老子在《道德经》中强调了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
他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相反的力量来实现的。
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也同样适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冲突的世界中,而通过保持平衡和和谐,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运用相对论的思维方式老子的思想中强调了相对论的观念。
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错。
这种相对论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面对的问题和冲突常常是复杂而多元的,而通过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崇自然的智慧《道德经》中反复强调了自然的智慧。
老子认为,自然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自然的智慧来引导我们的生活。
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人们常常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而通过回归自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并追求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强调无为而治的智慧老子的哲学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智慧。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不要过分干涉事物的发展,而是顺其自然。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
当我们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有时候放下执念,顺势而为,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传达谦逊与无私的品质《道德经》中体现了谦逊与无私的品质。
老子认为,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并将自己置于他人之前。
这种品质在现代社会也同样重要。
我们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但通过谦逊和无私,我们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强调内省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老子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内省和自我修养。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反省,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达到心灵的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老子》的“修身之德”、“自知谦逊”、“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对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标签:《老子》;管理思想;启示《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其书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论述精辟,涵义丰富,思想深邃。
《老子》重在论道,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它为人们讲述“道”,论解“道”,授人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孔德文容,惟道是从。
”[1]老子之“道”能够赋予管理者如何治理一个企业之智慧。
《老子》中的智慧和真谛对现代管理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管理之道——修其之德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伟大的品性包含诸多,笔者认为,有大德之人可称为伟大品格之人。
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管理者若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修身以德。
《老子》中对德行的阐述给了现代管理者很好的示范作用。
“修文于身,其德乃真;修文于家,其德乃余;修文于乡,其德乃长;修文于邦,其德乃丰;修文于天下,其德乃普。
”唯有以德修身,家国才能长久,天下才能太平。
管理者首先要做一个有德之人,用自身的品格魅力以赢得人心。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圣人善于经常救助他人,拯救万物。
圣人也是善人,有良好品行的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对善良、不善良的人都善待,才是真正善良有德行的人。
企业也是如此,管理者对待企业所有人都应心地慈善,才能人心所向,企业的软实力和凝聚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也会更强大,更长久。
凡是行为善良与品行高尚的管理者定能有担当,使企业长治久安的人才。
没有高尚的品性,便没有高尚的事业,每个伟大人物的成功,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首善陈光标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十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
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
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
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暨明星慈善夜28日在京举行。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因其在社会领域的慈善影响力,再获“中国首善”称号[2]。
陈光标巨大的道德感染力与老子“圣人常善救人”的精神是完全契合的,同时他的道德和善良也成为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不朽的精神,增强了企业的世界知名度,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修身其德就是企业最大的管理源泉和动力,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二、管理之质——自知谦逊古希腊哲学认为:认识自己是最高的智慧。
老子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
因此,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就成为管理者的更高的修养标准。
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应走出自我的盲区,进入自我明察中去,面对自我应有一种反省和自觉。
管理者应正视企业面临的优势和困境,常怀谦逊之心。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谷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认为上善者应居于大家所厌恶的卑下之处,才能最接近于管理的本质。
自知谦逊方能胸怀博大,胸怀博大才能海纳百川,而海纳百川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气度和格局。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追求私欲、自以为是、自我炫耀的思想行为,是违反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需求和自知谦逊的管理学本质的。
老子认为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的楷模,就应谦逊自省,自知自觉,这是管理企业的本质要求。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是虚怀若谷的企业家的典范。
李开复在担任微软副总裁时,曾经帮助比尔整理演讲稿,比尔每次演讲前,都会自己仔细研究他写的演讲稿,进行批注并认真地准备和练习,到台上讲的时候都会讲得很好。
但每次演讲完都会下来和李开复交流,问他“我今天哪里讲的好,哪里讲的不好?”,他不是问问就算了,还会拿个本子仔细地记下来自己哪里说错了[3]。
正是比尔盖茨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和追求卓越的谦逊精神,微软才成为世界顶级的企业,微软“自我批评、追求卓越”的精神才具有全球影响力。
一个人在事业上如此成功,但还能这么谦虚敬业,不知疲倦的学习,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很多企业家事业刚有起色,就变得高傲自大,目中无人,抛弃了创业之初“自知之明、谦虚谨慎”的精神,这是很难取得长远的成功。
老子所倡导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精神是企业管理者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修养,管理者把谦逊的精神一旦化为企业管理的文化标签,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三、管理之法——无为而治老子讲成功有“无为”之道。
老子的无为而治绝非纯粹的无所事事,放任自流;而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为于无为之中,顺应大势不强求,看似无为,实则有为。
这是管理的辩证法。
李约瑟对“无为”有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无为”的意思就是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4]。
“无不为,则天下治”。
圣人治理天下,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天下就没有不大治的。
管理者“无为”的管理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员工各顺其性,发挥各自的潜能,让企业自然地运作下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矢”。
圣人不会妄自作为就不会失败;不强行把持就不会失去。
笔者认为,“无为”作为领导和管理的哲学,要求管理者视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灵活的应对,对待员工不专断,不放任自流;尊重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有为”和“无为”灵活运用于企业之中,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无事”原则治理企业,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把握集权和授权的标尺,正确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
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无为”的管理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开拓出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员工发展特点和自身管理特色的发展道路。
笔者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给我们如下启示:(一)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无为而治”文化理念,这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经营理念系统,包括价值观、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等。
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最重大的意义是企业员工能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发挥员工个人特长和企业的集体智慧,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管理者要通过组织活动、举行座谈等方式拉近与员工的距离,增进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另外,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精神世界是否欢愉健康,让他们不仅仅是为薪水而工作,更是为了自身全面发展而工作。
构建“无为而治”的文化理念,才能促进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共同成长。
(二)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实用化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老子“以无事取天下”的思想要求管理者具备科学和实用的领导艺术,用科学、实用、有效地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激励员工的创造性。
确定每个部门、岗位和个人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让员工知道自己什么必须去做,什么不该去做。
科学的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做到“无为胜有为”的重要保障。
综上,老子“无为而治”作为管理的哲学,明确了企业各个角色各司其职,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把个人的能力和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这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章法。
四、管理之义——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一个人因期望值不高导致需求容易得到满足、出现快乐心境的经常性内心感受和外表流露相统一的总称。
知足常乐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智慧的态度。
胡锦涛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引用周恩来同志的话告诫全党同志具备“知足常乐”健康心境的重要意义的论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周恩来同志曾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生活关,他说:‘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5]个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会导致人性的贪婪、浮夸和扭曲。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过分追求物质会让人变得贪婪,知道满足的人是快乐的。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实质是对形势的调整和适度的把握,这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企业管理者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问题:是跟风般地扩大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扩张企业的业务还是放弃一些不合适的业务,购买新的设备和产品,保持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呢?盲目地扩大企业规模,会增加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造成重大的浪费。
“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认为,太注重名声必定会造成重大的浪费,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出现危险,这样才能长久。
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其中关键的是要有适度原则,摒弃虚荣心的膨胀。
一切失败的举动大多数是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企业若想长久,管理者必须学会审时度势,适度发展,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减少个人私欲,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这样当企业(下转79页)(上接75页)面临诱惑与欲望时才能真正坚守自我。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知足才能长保,这是现代管理的真义。
小结《老子》中蕴含的哲学和管理学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子》一书分别从管理之道、管理之质、管理之法、管理之义进行论述,从德行、谦逊、无为、常乐等方面对管理者提出了治理企业的要求,这对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1]老子.老子[M].饶尚宽,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2]2010慈善排行榜揭晓陈光标再获“首善”称号[EB/OL].新华网,2010-04-25.[3]微软副总裁李开复眼中的比尔盖茨[EB/OL].成功励志网,2010-12-30.[4]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68.[5]人民日报理论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学习读本——深刻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Modern revelations of Management thoughts from Lao ZiYANG Chen(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210000, China)Abstract: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aoist sect,Lao Zi has profound management ideas. Lao Zi plays a great role of modern management. Virtue, Modest, Noninterference, Content are important role of management ideas. They will forcefully promote a modern corporat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nagers must have the following qualities: good moral character, modest, letting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 and 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They are Lao Zi management thoughts give u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Key Words: Lao Zi ;Management thoughts; Rev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