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其检测方法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测定原理(一)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测定原理(一)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测定引言鲜乳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为了保护牛群健康和提高产量,农民普遍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乳牛疾病。
尽管抗生素在牛体内被分解和排除,但仍有可能在牛奶中残留一定量的抗生素。
因此,针对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测定原理鲜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测定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HPLC法运用液相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测定,通过测定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浓度来确定抗生素的残留量。
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预处理:首先,将鲜乳样品与适量的溶剂混合,使抗生素的分子从样品中转移到溶剂中。
这个步骤通常包括提取和净化。
2.样品注射: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
3.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化合物在色谱柱中以不同的速率通过,分离出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
某些特定的色谱柱可对抗生素具有选择性。
4.检测器检测:使用特定的检测器(如紫外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测定。
抗生素在特定波长下会吸收特定的光,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样品对光的吸收来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5.数据分析:根据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峰面积或峰高,结合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抗生素的浓度。
抗生素残留量的标准和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有着不同的标准和限制。
这些标准和限制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避免抗生素过量对人体造成潜在的风险。
通常,标准的抗生素残留限制应保持在安全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结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我们能够准确测定鲜乳中抗生素的残留量。
这对于监测和控制鲜乳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将来会有更先进的测定方法出现,为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期待着未来鲜乳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成为鲜乳中抗生素残留量测定的常用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乳中抗生素的检验

利用特定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微生物与待测乳样混合培养,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判 断乳中抗生素的残留。
酶底物法
利用抗生素对特定酶的抑制作用,将酶底物与待测乳样混合,观察底物的水解情况来判断乳中抗 生素的残留。
理化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待测乳样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对比标准品色谱图来判断乳中抗 生素的种类和含量。
积极参加国内外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活 动,提高实验室检验能力。
实验室间比对
定期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试验,评估实验 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外部审核和认可
接受外部审核机构的审核和认可,确保实验 室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收集客户反馈意 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依据国家颁布的乳制品中抗生素 残留限量标准及相关法规进行判 定。
02
国际标准和指南
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欧盟等国际组织和地区的相关标 准和指南进行结果判定。
03
企业标准和内控指 标
结合企业自身制定的产品标准和 内部控制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 综合判定。
误差来源分析及消除策略
样品处理误差
07 结论与展望
本次研究主要成果总结
1
成功建立了乳中抗生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
2
通过对市售乳制品进行抽样检测,发现部分样品 中存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情况,为乳制品安全监 管提供了有力依据。
3
研究了不同种类抗生素在乳制品中的残留规律,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乳制品安全标准提供了参 考。
疾病。
氨基糖苷类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现状

第17期 收稿日期:2020-06-13作者简介:马 娅(1987—),女,甘肃定西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现状马 娅,马丽娜,史俊杰,焦林宏,王红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60)摘要:牛奶在人们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种种原因使得抗生素残留于牛奶中,严重影响奶品品质及人体安全,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和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三种检测方法:微生物检测法、理化检测法和免疫法。
而我国在生产管理上常用的筛查检测方法有TTC法和SNAP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劣,而基于TTC法的试纸检测法是一种正在研发的有潜力的筛查分析方法。
关键词:牛乳;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O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7-0083-02 牛奶因其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等特点,被誉为“食品之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食品。
然而,奶牛饲养中为预防疾病常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服用大剂量抗生素药物,获得的奶品中添加抗生素防止其腐坏[1],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抗生素在牛奶中残留,长期饮用含抗生素残留的牛奶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同时由于抗生素对发酵乳中发酵菌种的繁殖产生抑制作用使其发酵异常从而影响奶制品的品质[2]。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9年就已经将抗生素列为污染物,之后各个国家都开始关注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提出了不应检出抗生素的要求。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也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中不能检出抗生素。
我国农业部在2001年10月发布实施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明确规定“新鲜牛乳中抗生素不得检出”。
2002年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规定,奶中最高允许残留量(单位ng/L)标准是:新霉素为500;庆大霉素为200;林可霉素为150;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等均为100[3]。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溶剂流动的液相色谱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等特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将牛奶样品经过样品前处理,去除干扰物,然后使用适当的洗脱液将抗生素从固相萃取柱中洗脱出来,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抗生素进行分离和定量。
2.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基于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离子迁移速度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分离能力、快速分析速度等特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将牛奶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毛细管电泳仪器进行分析。
该方法不仅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而且样品准备过程相对简单。
3.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柱分离原理的分析方法,通过适当的蒸发和衍生反应可以将抗生素样品转换为易于气相色谱分析的衍生化物。
该方法具有高度选择性、高灵敏度等优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通常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
首先将牛奶样品中的脂肪物质去除,然后使用适当的溶剂将抗生素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并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免疫学方法。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利用适当的蛋白质工程技术制备特异性抗生素抗体,然后将牛奶样品中的抗生素与抗体结合,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亲和素染色法对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5.高分辨质谱法(HRMS):高分辨质谱法是一种基于质荷比检测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点。
在牛奶中检测抗生素残留时,首先将牛奶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然后通过质谱仪对抗生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不仅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而且可以准确测定其残留量。
总结起来,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分辨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乳中抗生素的残留的测定

乳中抗生素的残留的测定中图分类号:S816.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20年来,兽药(包括药物添加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降低家畜发病率与死亡率、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牛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食品安全机构关心的重点,中国近年来对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也逐渐予以关注。
1.1 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在奶牛养殖业中常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由于其廉价和广谱的抗菌性而被大量且频繁地超剂量使用,因此导致了牛乳中高浓度抗生素残留。
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原因主要是:非治疗目的用药、治疗目的用药和非法人为掺杂非治疗目用药的主要指在牛饲料中添加含有一定比例的抗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杀灭或抑制畜体内(特别是消化道内)的有害微生物,调节畜体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达到预防奶牛疾病和使其生产力提高的目的。
这也是造成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在治疗后停止用奶时间不够,可能导致牛乳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调查表明,用药不当是导致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原因。
1.2 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对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是否引起严重后果仍有争议,特别是对药物残留的长期影响还不清楚,但是对于牛乳中抗生素残留引起的以下几点危害目前还是可以肯定的。
1.2.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如果含有致敏抗生素的牛乳被敏感人群饮用,可引起食用者过敏反应,表现的症状轻则是皮疹、发热、关节疼痛,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曾报道,英国一对青霉素高度敏感的病人,使用约10IU/mL的青霉素的商品牛乳后,发生了变态反应。
链霉素可引起肾损害和听觉神经受损,四环素引起肝损害,其与骨骼、牙齿中的钙质结合,产生骨及牙齿感染,还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浅析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129原料乳及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影响乳制品安全的关键因素,而通过微生物检测法可以有效检测出原料乳及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现状以及微生物检测方法。
一、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在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一定量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牛乳腺炎症)。
从食品保鲜的角度来说,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鲜奶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从而延长鲜奶的保质期,但是不正确、不恰当用药却会导致乳制品中存在抗生素残留,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考虑到乳制品加工过程中会有大量微生物参与其中,所以抗生素残留较高必然会对微生物繁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再者,如果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乳制品,人体健康也会深受影响,主要表现是抗生素残留超标,增加病原菌耐药性,同时严重破坏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落平衡,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因此,对原料乳及乳制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例如,一份针对北京、天津、石家庄5个零售点共77个牛奶样品的β-内酰胺酶残留检测结果显示,63.6%的样品检测呈阳性;一项针对西宁、南宁、广州、杭州、泉州、北京等城市乳制品质量的检测调查结果显示,在近800份乳品采样中,抗生素残留超标位居不合格项目之首。
二、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抗生素检测技术的种类较多,根据技术原理主要包括免疫法、微生物检测法以及理化分析法。
其中,微生物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微生物代谢及其生理机能的有效分析,同时了解抗生素残留对于浅析原料乳及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微生物检测方法微生物代谢生理机能的抑制作用。
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原料乳及乳制品样品中存在对抗生素敏感的微生物,则表示待检测样品中没有抗生素残留;反之,微生物的生长则会受到严重抑制,在培养基上逐渐形成明显的抑菌圈。
乳品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乳品中抗生素的检测方法引言:抗生素是一种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但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超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因此对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乳品中抗生素检测方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检测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多种抗生素进行分离和定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样品:将待测乳制品样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提取剂中,经过摇晃和离心等操作,获得样品提取液。
2.样品的制备:将样品提取液进行蒸发浓缩,得到浓缩样品。
3.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将浓缩样品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器进行分离,获得不同抗生素的峰。
4.定量分析:通过标准曲线法,根据峰的面积或高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样品中抗生素的浓度。
优点: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同时检测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定量精度和分辨率。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利用抗生素与酶标记物结合来检测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测定板:首先将具有抗生素特异性的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
2.加样:将待测样品加入微孔板中,经过一定的反应时间,让样品中的抗生素与抗体结合。
3.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4.酶标记:加入酶标记抗体,使其与结合到微孔板上的抗生素形成复合物。
5.底物溶液:加入底物溶液,通过底物的催化反应,将其转变为有颜色的产物。
6.测定:通过酶标仪器测定样品中产生的颜色和强度,得出抗生素的浓度或者阳性相关性结果。
优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敏感性高等优点,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抗生素残留。
三、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通过对乳品样品中的物质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它能够精确地分析样品中的抗生素成分。
该方法结合了质谱仪和色谱仪的特点,具体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待测乳制品样品加入适量的提取剂中,经过摇晃和离心等操作,获得样品提取液。
鲜乳中抗生素的检验

TTC检测法操作步骤
菌液制备:将菌种移种脱脂乳,经36±1℃培养15h后,以灭 菌脱脂乳1:1稀释待用。 检验:取检样9mL,置15mm×150mm试管内,80℃水浴加热 5min冷却37℃以下,加菌液1mL,36±1℃水浴培养2h,加 TTC0.3mL,36±1℃水浴培养30min,观察如为阳性,再于水 浴中培养30min作第二次观察,每份检样作二份,另外再作 阴性和阳性对照各一份,阳性对照管用无抗生素的乳8mL 加抗生素及菌液和TTC。阴性对照管用无抗生素乳9mL加 菌液和TTC。 判断方法:准确培养30min观察结果,如为阳性,再继续培 养30min作第二次观察。观察时要迅速,避免光照过久发 生干扰。乳中有抗生素存在,则检样中虽加菌液培养物, 但因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因此指示剂TTC不还原,不显色。 与此相反,如果没有抗生素存在,则加入菌液即行增 殖,TTC被还原而显红色,也就是说检样呈乳的原色时为阳 性,呈红色为阴性,见表1,检测各种抗生素的灵敏度见 表2 。
表1 显色状态判断标准
显色状态 未显色者 徽红色者 桃红色至红色者 判断 阳性 可疑 阴性
表2 检测各种抗生素的灵敏度
抗生素名称 青霉素 链雹素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 最低检出量 0.004单位 0.5单位 0.4单位 5单位
注意事项
• 1、配制培养基应注意的问题 • 2、嗜热链球菌的保存
TTC检测法
TTC法,即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 tripheye tetrazolium chloride),是目前我国食品卫 生标准中规定的检查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 检测方法(GB5409—85)。该法简便、快 速,无需特殊设备,3~4h可见报告,很 适合牧场、乳品厂及食品卫生检测部养基和试剂 菌种:嗜热乳酸链球菌。 脱脂乳:经113℃灭菌20min。 4%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水溶液:称取 1gTTC,溶于5mL灭菌蒸馏水中,装褐色瓶内于7℃ 冰箱保存,临用时用灭菌蒸馏水稀释至5倍。如 遇溶液变为玉色或淡褐色,则不能再用。 • 仪器 水浴锅、培养箱、不锈钢锅、温度计、蜡笔、 试管架、1ml和10ml的灭菌吸管、灭菌试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其检测方法探究摘要:抗生素检测是我国当前乳制品行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提高乳制品检测技术是促进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简要叙述了乳制品中存在抗生素残留的具体危害与现状,并描述了几种检测抗生素残留的方法。
关键词:抗生素乳制品检测方法
前言:乳制品属是我国人均需求量最大的一种营养品,同时,乳制品行业也是发展最快的工业之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乳畜行业应用最广泛的的抗生素为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的应用使我国的乳制品中均有其残留物,为广大消费者留下了较大的健康隐患。
因此,对残留在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检测极为重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1.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状况
现今我国的乳制品现状并不乐观,06年对几处乳制品零售点进行残留抽样检测,检测结果有60%以上的样品显示为阳性。
而另一项对我国几大城市的乳制品检测,抗生素检测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2.残留的抗生素来源与危害
抗生素的残留可以追溯到乳制品的生产及流通过程。
乳制品的原材料来自于动物,因此,抗生素主要应用于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
在奶牛患病期间药物使用不当或是停药期不符合规定均会造成乳
制品中残留抗生素。
再者,奶牛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饲料等也会造成抗生素的残留。
其次,为了抑制乳制品中的微生物,使乳制品易
于保存,经常会认为的在牛奶中添加抗生素,这是抗生素检测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在发酵乳制产品时将会受到残留在原料乳中的抗生素的影响,增加了乳制品较大的生产困难,同时,黄油、干酪、发酵乳的起酵均会受到抗生素残留的干扰,并影响其后期形成风味。
虽然少量的抗生素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是长期食用将会造成人体健康隐患。
长期食用具有残留抗生素的乳制品会产生以下几点危害:第一,抗生素残留中含有较低的毒性,长期服用就可能引发人体疾病如肾毒病与耳毒病;第二,造成人体过敏;第三,有可能增加乳制品中的病原菌的耐药性;第四,造成体内肠胃系统微生物菌群的失衡;第五,影响我国畜牧产品的出口。
3.对检测抗生素残留的方法
3.1 经典的微生物检测法
微生物检测法是利用抗生素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对其进行测定,它保持与临床应用一致的要求,但是该方法需要较长时间的测定并存在较大的误差。
该方法又包含戴尔沃检测法、ttc法和by 法等。
下面简要描述一下其中两种检测方法:
3.1.1 dsp法(戴尔沃检测法)
该方法是利用嗜热芽胞菌在高温条件德培养下产酸,使指示剂变黄的原理进行抗生素的测量。
如经过培养的牛奶含有抗生素,牛奶中的抗生素就会阻碍嗜热菌生长,无变酸现象指示剂不发生变化;如培养的样品中不含抗生素,指示剂就应发生变黄反应。
该方
法可检测到多种抗生素,尤其是磺胺类的抗生素与青霉素的反应最为明显。
该方法的方便操作、容易判断、并且拥有可靠的检测结果、较为实用、费用也较为合理,但不排除产生假阳性的可能,该方法对农场、实验室、企业和政府检测部门较为适用。
3.1.2 ttc法
ttc法作为最早的国际通用检测法,它也是我国的标准鲜奶检测法。
在牛奶中加入菌种并经过2.5至3小时后,加入指示剂,如果呈红色说明,牛奶不含抗生素;如果呈无色,就说明牛奶中存在抗生素。
该方法的检测费用低,但耗时较长,因此存在一定的应用限制。
3.2 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仪器对抗生素残留加以分析,并结合抗生素中的分子基团的理化特性和特殊反应的一种仪器技
术检测法。
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荧光法和毛细管电法均是仪器分析法中经常应用到的。
仪器分析法拥有较快的分离速度、分离的效率较高与高度的自动化,它可以进行乳制品中抗生素含量的准确检测,较为敏感,检测结果准确,但该方法的样品准备工作较繁琐、耗时久,并需配备昂贵的仪器检测设备。
该方法仅适用于大型的实验室做精确的数据测量使用。
3.3 生化免疫检测法
利用抗原和抗体间的特异性与可逆性相结合的生化免疫分析技
术,它主要是依靠抗原与抗体间的竞争性结合的原理。
通常有荧光免疫测定法、免疫分析技术与常规理化分析技术联用法、酶联免疫测定法等生化免疫检测方法。
4.专一试剂盒法
该方法主要是利用ph指示剂与芽孢杆菌琼脂培养基反应原理,进行抗菌素有无残留的判断的降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孢子培养基
的ph值,在没有抗生素一直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情况下,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一般是由蓝紫色变成绿黄色;而存在抗生素残留的鲜乳,则会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的原因,不产生任何变化。
试剂盒法解决了单一的抗生素残留的检测缺陷,是该检测方法拥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广谱性。
该方法拉近了我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检测差距,促进了我国的乳业发展,为我国的乳制品行业的抗生度残留检测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检测方法。
该方法的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不需实施任何的样品加工处理,只要依照说明书上的规定步骤执行检测操作,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检测效果,该法不易产生假阳性,费用低,无需过多的被检样品,基于以上优点,专一试剂盒法将会在我国的乳制品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检测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有很多方法,有的方法费用低、操作简便,但是过程太过繁琐,耗时长;有的测试方法对实验条件有很高的要求,这些方法极易造成乳制品生产产业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浪费,其检测结果也极易受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结束语:
为了保证人类健康,抗生素的残留物检测事关重大。
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众多,但其操作要求高、步骤繁琐,造成乳制品产业时间与经济上的利益损失,并且检测结果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抗生素检测方法的开发有利于减少检测误差,提高消费质量,使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推动乳制品行业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寠1]卢兆芸.乳和乳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及检测方法[j].中国乳品
[2]蔡颖, 韩奕奕,何志军.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
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残留量[j].化学世界,2006,(7):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