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兴紫砂壶与品茶文化的关系
浅谈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力

作 思路 , 飞禽走兽 、 花草树木 、 蔬菜瓜果 等均 ( 下转第5 7 页)
端 的模式 导致紫 砂 的造 型既使是 同款 ,也有 着较大 的区 县令 ,出于对紫 砂 的喜爱 ,创作并设 计 了名 闻海 内外 的
别 。而 逐 渐 丰 富 的 紫 砂 造 型 , 同时 也 使 得 紫 砂 的装 饰 有 了 “ 曼生 十八式 ” , 并 且将金 石篆刻 、 书画等 融入紫砂 的造型 丰富 的改 变 . 至 今紫 砂 的装饰 达 到 了数 十种 , 由陶刻 、 贴 装饰之 中 , 成 为紫砂历史 上浓墨重彩 的一笔。到 了近现代
勿刷无异 味 , 且 经久用 , 增积茶锈 , 空 壶 注 入 沸 水 亦 有 浓 厚
2 紫砂 壶 具 有 生 命 力
紫 砂 壶 具 有 如 此 大 的生 命 力 的 原 因是 什 么 ?第 一 . 是 它 的 材 质 赋 予 了 它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紫 砂 矿 土 是 由 一 种 含
乏 ≥ 强苔 ‘ ≥ 笞 ; { 宅 = ^ 乏 ≥ 皇
3 总结
紫砂 不仅是 供人们 品茶赏玩 的茶器 ,也是 陶瓷艺术 的巅 峰表 现 , 紫砂 壶艺 、 紫砂 文化 所包 容 的传统 文 化 、 民 族、 民俗 、 宗 教等 等 , 充 分 阐释 了 当时 的时代 特征 和文 化 内涵 , 在 人们 的不 朽努力下 , 使 之艺术生命长盛不 衰。
的茶香 , 茶锈 经生物化验 , 内含灰黄雷素成分 , 有 消灾消毒
之使 用 , 紫砂 壶使用 经久 , 涂 拭 日加 , 自发 黯 然 之 光 , 人 手 可鉴 , 通过泡 茶用壶 、 养壶 , 更 显 得 紫 砂 自体 妍 丽 的 肌 理 .
铁质、 粘土质粉 砂岩 的特殊矿 土组成 , 主要 有紫泥 、 绿泥、 红泥 三种 , 统 称紫 砂泥 。它 蕴 藏在 岩石 之 中 . 又称 “ 泥中 泥” , 是 我们宜 兴得天独 厚 的资源 , 三 种原料 既可 单独 , 又 可根据需 要进 行相互 配 比混合 使用 ,通过 一 系的工 序达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作者:裴顺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1期摘要: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宜兴紫砂壶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文化;紫砂文人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58-01宜兴,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太湖之滨,依山傍水,物产丰富,成为中国的陶都,绝非偶然,这和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早在6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的先民们就开始懂得制陶。
宜兴的陶瓷产品极为丰富,五朵金花享誉中外,其中最有名的便是紫砂陶。
它不但外形美观,款式多种多样,而且经久耐用,泡出来的茶别有风味,并能长时间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
因而历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传说范蠡功成名就后便和西施泛舟太湖,来到宜兴隐居,范蠡跟当地人学做陶器,因此我们宜兴人便尊称范蠡为陶朱公,文人自此便与宜兴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
宜兴紫砂文化自闻名以来,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历史上更是一朵独一无二的奇葩。
宜兴地处江南水乡人文荟萃之地,所生产的紫砂器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质。
说到文人,人们便自然地与琴棋书画联系在一起,的确,文人与琴棋书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宜兴紫砂壶与文人同样渊源深远,可以这样说,文人在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属于人数较少的特别阶层,他们拥有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喜欢通过书画、诗词、文章等艺术形式充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层次。
而紫砂壶凭借极为丰富的造型式样,古朴典雅的陶器色泽,典雅恬适的整体风格,与文人们淡泊雅致的审美情趣相得益彰,成为其品茗吟诗,风花雪月时的最佳选择。
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千古绝唱,道出了作为中国特有工艺品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紫砂茶具与茶文化

诗 句 ;在 第 三十 五卷 《 宣城 张 主簿遗 雅 山茶 饮其 答
韵 》 云“ 贮 双砂 罂 , 琢无 玉 暇” 这里 的“ 叉 雪 诗 , 紫
壶、 白瓷 壶 、 璃 杯等 茶 具 , 三个 月 时 间 , 用 T — 玻 用 采 C
茶是 世界 公认 的饮料 。在我 国更 是 具有 悠 久 的 历史 ,据 历史考 证 ,饮 茶之 风 先 从 巴蜀 和江南 一 带
的鉴赏 , 将紫砂茶具搬进了收藏、 欣赏的殿堂。许多
爱 好 者和 从艺 工作 者悉 心 研究 紫 砂 的历史 ,专 心 紫 砂 茶具 造 型和 装饰 的 研究 创新 ,紫 砂茶 具 以其 深 厚
PlG 全 自动 型 测 色 、 差 计 等 检 测 手 段 , 茶 具 的 I 色 对
泥 ”“ 罂 ” 是 指 的宜 兴 紫 砂 , 是 史 料 考 证 中较 、砂 都 这
早 把茶饮 和 紫砂 联 系在一 起 的 历史 记载 。随着 经 济 发 展 、社 会 进步 和人 民消费 水平 的不断 提 高 ,茶 文
也 蕴含人 们 对形 体审 美 和理趣 感 受 的升 华 。北 宋梅
平静 港 湾 ,为交 流交 心 、友 善 沟通 创 造 了一 种 中华 文 明的 优雅意 境 。 紫 砂 文化 和茶 文 化 同属 养生 文 化 ,而 紫砂 壶 又 为茶 文 化增 添 了养生 内 涵 。紫砂 壶 的原 料选 用宜兴
的文化底蕴,雅俗共 赏的艺术 门类 ,形成了一种专
业 艺 术文 化— — 紫砂 文 化 。 紫 砂文 化 和茶 文化 同属休 闲文化 ,而紫 砂 茶具
五代、宋代至元代饮茶方法主流是点茶法 ,明初 至
爱喝茶的一定要知道,泡茶为什么要用紫砂壶

喜欢喝茶的人都会细心挑选合适的茶壶,而选得最多的就是紫砂壶。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爱喝茶的一定要知道,泡茶为什么要用紫砂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一、紫砂泥材质的特点紫砂壶的特点就是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它能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收敛和杀菌作用。
且泡茶后壶身传热缓慢,保温性好。
在提、握、抚、摸时不感炙手。
冬冷季节双手捧壶,把玩的同时还可以取暖。
紫砂泥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茶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够吸收茶汁。
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
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人手可鉴,通过泡茶用壶,养壶,欣赏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不少爱茶之人将其视为珍宝。
二、手工的魅力一个不锈钢的壶和一把紫砂壶,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一个冰冷,一个温润。
仅仅是材质上的问题吗?如果你懂一把壶是怎么做出来的,需要经过一个人一双手用多少工具通过多少步骤,最终把一块两三亿年以前的沉积岩矿石,变成一把紫砂壶,最后来到你的手里,你抚摸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紫砂壶比其它茶具要好呢?有人说,拿个玻璃杯泡茶也很好啊。
我不想从玻璃杯泡的茶好喝还是紫砂泡的茶好喝来讨论这个问题。
各种专家大神最终的研究结果肯定是紫砂更好。
但是也会有人不信或者质疑。
这都无关紧要。
把精力放在说服这些质疑者上永远没有头。
我认为紫砂是目前在生产的茶器里面凝结手艺人工艺最多的之一。
河南汝瓷、景德镇青花瓷、德化白瓷,潮州手拉壶等各地茶器,从作品上来说大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自也有各自的工艺特点。
但是一门手艺发展到这么细腻,这么完备,好像很少。
光是制作一把紫砂壶的几百种工具就已经可以让人叹为观止了!更何况在现代工业流水线生产,追求效率的环境下能体现传统手工艺的东西最受人们追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文化的认同什么是文化?美国人搞不懂中国人为什么用毛笔写字都能成为艺术,说美国人没文化吗,实际上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文化。
砂壶品茶即是品人生

之后 , 才知茶的学问博大精深 。而紫砂 壶是 茶的载体 , 是茶 道 播 , 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 花很大力气才能成功 的。凭小聪 明 宋祖到元 明清朝 , 一以贯之的 民族文化 , 包括儒 、 佛、 道等教义
思想 , 无不深深地包孕在茶文化之 中。 但在三家思想对 茶文化
的影 响中 , 又以道家思想影响最大 , 并在茶文化体系建构 中占
种融 自然 与紫砂为 一体 的民族的文化造型艺术 ,一种融 实 之 何 以 当之 。 随着中 国社会 经济 的高速发展 和茶文化热 的悄然 升温 ,
用性 与艺术性为一体 的紫砂艺术 。
紫砂壶作 为沏茶 的最佳器具 , 近年来 , 紫砂行业显现 了前所 未 若人在案头 , 心猿 意马很难制作出上佳作品 , 更难成为 真正 的 有 的兴 旺景象 。 紫砂制作 中的艺术化变革 , 不但扩 大了茶文化 艺 人 。 的思想 内涵 , 而且丰富了茶精神的外延 空间。中国茶文化本 身 挤掉 了茶人 的精神思想 , 留下 的只是茶被扭 曲的程式形态 , 喝
紫砂陶艺是工艺美术范畴 的一部分 , 既然是紫砂艺术 , 那 也不乏 “ 创作 ” 之意 。紫砂历史上 的艺术 品是前辈艺人艺术智 慧 的结晶。能供后辈从业者学 习借鉴 , 吸收其精华 , 吸取其 营
养。 后辈从业者必须通过 自己的思维和工艺技法运用 , 把前 辈 的艺术营养演化为 自己的东西 , 才能创作出新 的作 品。 绝不能
漫谈紫砂壶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

艺术 手 法 的处理 的 , 取决 于创 作 者 的思想 感 情 、 审美 等 , 3 总结 经过 提炼取 舍 , 艺术 的加工 , 或 者是抽 象具象 的表 达艺术
形式 , 使其在一 定的基础上 真正成为 花货紫砂艺术 。 紫砂 花 货 壶 神形 兼 备 , 赏 用 皆宜 . 但 紫 砂 花 货 的制 花货 的表达不仅 是形 体上 的 。 也是 色彩 上 的 . 紫砂 的 作极 需 耐心与 细心 。紫砂 花货 也不是 简单 的 以泥 巴捏 制 花 货 主要表 现 在“ 形” 、 “ 工” 、 “ 色” , 三 者 的巧妙 结合 和 相 和 堆 砌 的 , 而 是整个 作 品的形 、 神、 意、 态 的 相 互 协 调 。通
现 和流行正迎合 了这个趋势 。
( 下转第 5 0页 )
茶文 化 的兴 起 , 饮 茶方 式 的特 点 , 是 造成 了茶 具 的不
同原 因 , 茶 的历史 也是值得 我们所追 溯的 。 作 为茶饮形 式
意 义的对象 , 从 自然 本质 中得 其美 好 的本质 . 不管 是形态 神形兼 备 。 美还 是寓意美 , 或象征或韵 意。花 货的创作也是 需要经过
饮茶 的开端 始于汉 , 盛行 于唐 。 唐朝是饮 茶文化繁荣
以煎 茶 为 主 , 把茶末 投 入壶 中和水一 块 煎煮 , 始 器 的妙境 通过 饮茶 文化传播 开来 。因此 说茶 文化 是紫 砂 的 开 始 , 谓研 膏茶 , 其 后稍 为饼 样 , 故 谓之 一 串 。茶 文 化 的开端 , 更是延 续 , 紫砂 文化 与茶 文化有 着 密不可 分 蒸 焙而 研之 , 饼、 茶 串必须 要用煮 茶茶具煎 煮 , 这也 是茶 的最早艺 术 品 的 关 系
断受到人 们 的珍视与关 注 。 究其 原 因 , 则是 因为紫 砂茶 具 宜 兴 自古 以来 就生 产 茶 叶 , 故称 为 “ 茶 的绿洲 ” ,明 具 有 双 气 孔 的 结 构 , 能发真茶 味 , 后 人 称 紫 砂 茶 具 有 三 大
浅谈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陶 瓷 艺术 乃 “ 水 与火 ”的 艺术 。陶 瓷 以天 然 的粘 土 以及 各种 的茶饼 改 为工 艺 比较 简 单 的散 茶 了 。而 由于 散茶 的 出现 ,人 们 的
天然 的矿物 质 为 主要 原料 ,经过 粉碎 混 炼 、造 型 、修 型 以及煅 烧 饮 茶 的 习惯和 陶 瓷 艺术 的风 格 也 随之 改变 。宋代 的 碾 、磨 、罗 、 而制 成 的各 种 制 品 。陶器 是在 新 石器 时代就 发 明 了 ,距 今也 已有 筅 、 汤瓶 等茶 具 也 开始 逐 步的 淡 出 。而原 先宋 代 盛行 的那些 黑 釉 茶 1 0 0 0 0 多年 的历 史 。 当 时的 人们 就 已经 学会 运 用 这种 技 术 来 制作 盏 也 逐步 被 景德 镇所 生 产 的 白瓷而 取代 。明代 的张源 在 他 的 《
在 炭 火上 烤灸 ,然后 再 用 茶碾 碾碎 至 粉末 状态 继 而 再用 筛 子把 它 产得 以迅 速 的发展 。
筛 成 粉末 备用 。煮 茶 时必 须在 “ 一沸 ”之 时加入 盐 来调 味 ,煮 到 水 泡 如泉 涌 时 “ 二沸 ”加 入之 前 已盛 出来 的 一碗 水 ,此 时 再将 茶
北 方 的 山东 、 山西 、河南 、河 北等 地也 都 开始 大 量 的生 产起 黑 釉
来 。在 茶 文化 中,汤 瓶 也是 点 茶 的必不 可 少 的器 具之 一 。汤 瓶 的 主要作用在于煎水和注汤用, 《 茶录》中也提到有关汤瓶的内
茶文 化 则 是人 们 品茶 喝茶 的一种 形 式 。茶 叶对 中国人 来 说是 容 : “ 瓶 要 小者 , 易候 汤 ,又 点茶 注汤 有 准 ,黄 金 为上 ,人 间 或
壶 、碗 、罐 、鼎 等生 活 器具 ,但 基 本上 都 为 白色 ,只 有极 少 数 的 录 》 中也 对景 德 镇所 生 产 的 自瓷有 过 “ 盏 以雪 白者 为上 ,蓝 白者 器 具有 装饰 的花 纹 。直 到七 干 多年 前河 姆 渡 时期 ,黑 陶 开始 盛行 不 损 茶色 ,次之 ”。可 以想 象 当 时人 们对 茶 文化 的 追求 达 到 了新
浅谈紫砂壶中的茶文化

关键词 : 紫砂 ; 壶文化 ; 茶 文 化
1 前 言
“ 茶 因壶而香 , 壶 因茶而 响 。” 品茶 使我 们想 起 了人
浅谈 紫砂 壶 中 的茶 文 化
紫砂壶是最 佳 的泡茶 具 。这种茶 具 , 经几百年 发展 ,
生 。人的一生其 实就是在 品茶 , 会不 会 品 , 以什么样 的心 已成为一种 实用性很强 的艺术 品。大 自然 为紫砂 艺术 的 态去 品 , 决定 着人生一 辈子 的色调 。有人说 , 茶是 为了友 创作 提供 了丰 富的题材 。在林林总总 、 千姿 百态的紫砂壶 谊而 在世 间的 : 最好 的茶 , 则是 为了知 己的人 存在 。我们 体 造 型中 。 无 一不 是通 过点 、 线、 面 的巧妙 组合 与 泥色 的 到处找茶 、 品茶 , 是渴望着 与知 己的人对饮 。 一杯 清茶 , 散 浑然 天成来展示 它 的形象 美 , 以达 到典雅 、 含蓄、 古朴、 端 发着淡淡 的清香 , 给人 以澄净 与善 良的感觉 。 泡茶 给人喝 庄 的艺术效果 。难怪有人 说紫砂壶 艺是“ 别 出心裁 , 意在 是一种很好 的关爱 , 可 以为三五知 己而 冲泡 。 古人 以诗表禅 . 以禅人诗 , 只 因为禅 境“ 不 可言 , 不 可 神韵 ” 。 在 庞大 的紫 砂家庭里 , 紫砂壶 的品种多 达两三 千个 ,
载 的作用 。我 国商代 以前 的历史 . 就是完全 靠地下 出土文
物得 到证实 和恢 复 的 :其三 ,文 物是我 们文 明古 国的标
∥鼍
1
l _
, -
置
重
, -
1
t≯
, -
/ -
僵 , / I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茶 的功 能而 言 , 紫 砂 壶散 热 效 果 较 佳 。 所 以用 以 冲泡 需 要 七 八 十摄 氏度 水 温 的茶 水 最 为 适 宜 。 紫 砂 壶 这 些 特 性 对 茶 道 的 应用 提 出 了独 特 的要 求 , 两者巧妙配合才能相得映彰。 人 们 在 品茶 之 余 , 眼观 、 手触 、 心会 。 上 品 的紫 砂 壶 是 能 给 人 带 来 心 理 的安 定 与 愉 悦 的 , 这也是对绝无完美 、 永 难 满 足 的 人 生 的一 刻 补 偿 。 一 壶 在 手 , 不知身在何处 、 今 夕 哪 朝 的 特 殊 时空 感 , 更 是 短暂 此 生 中获 得 和 紫 砂 壶 永 恒 的 一 次握 手 。 这 样
灵 妙
蕴 涵历史 、 传奇和 中国儒家“ 和为贵 ” 的思想 。人们 品茶 时 , 也
会 品味 、 把玩 、 欣赏紫砂 壶器 , 不 知 不 觉 地 把 情 感 注 入 到 紫 砂 壶 里。 紫 砂 壶 与 品茶 文 化 有 着 姻 缘 关 系 , 现 从 三 个 方 面探 讨 两
者 之 间 的关 系 。
第4 6卷 第 4期 2 01 3年 0 8月
江
苏
陶
瓷
Vo 1 . 4 6 , No . 4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A u g u s t , 2 0 1 3
4 5
浅谈 宜兴紫砂 壶与 品茶 文化 的关 系
谢 丽萍
( 宜兴 2 1 4 2 2 1 )
远 的艺 术 享 受 。
茶, 感 觉 上 颇 为 协 调 。 就视 觉效 果 而 言 , 茶 具 的外 形 应 与 茶 叶 相搭 配 , 如 用 一 把 紫砂 “ 松干壶” 泡龙井 , 就没有青瓷“ 番瓜” 来
得协 调 , 然而紫砂“ 松干壶” 泡起 铁 观 音 就 显 得 非 常 够 味 。 但 就
3 紫砂壶改变 了茶道的趋向
紫 砂 壶 的 兴起 、 繁 盛 是 与 茶 文 化 的 变 化 紧 密 相 连 的 。唐 、
了E t 常使用 和艺 术把 玩的完美结合 ,在诸多的新款茶具 中独
领 风骚 。
宋时期 , 人 们 的饮 茶 方 法 为 煮 茶 、 烹茶 , 茶 具 以金 属 制 器 为 多 。 到 了 明 代 ,团 茶 已被 散 茶 完 全 取 代 ,而 饮 茶 方 法 则 改 为 冲泡 法, 茶 壶 与 煮 水 的壶 分 开 使 用 。 茶 具 多 选 择 陶瓷 茶 具 。饮 茶方 法虽然简化 了 , 但 因为泡茶法对茶量 、 水温等 十分讲究 , 故 而 对 沏 茶 的 重要 器物 — — 茶 壶 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壶 质 对 泡 茶 的 效 果 影 响 很大 , 主 要 是 就 密 度 而 言 。 密度 高 的 壶 , 泡起茶来香 味 比较 清扬 ; 密度低的壶 , 香 味 比较 低 沉 。 紫 砂 壶盛 兴 以来 。 茶 道 的 变 迁 与 紫砂 壶 有 着 必 然 的 联 系 。 紫 砂 壶 的 内壁 不 上 釉 , 冲泡 不 同 风 味 的茶 ,则 会 有 不 同 的效 果。 就 茶 器 的颜 色 而 言 , 紫 砂 壶 的器 色 显 得 朴 实 、 自然 , 配 以稍 重 焙 火 的铁 观 音 、 水 仙相当搭调 ; 若在紫砂器 外表施釉 , 釉 色
宜兴紫砂壶 里有壶文化 、 茶文化 、 收藏 文 化 , 是 中 国 陶 艺
园 地 里 的 艺 术瑰 宝 。 紫砂壶集书法 、 篆刻 、 绘画等艺术于一体 ,
紫 砂 壶 与 茶是 一种 始 于 根 脉 、 惺惺相惜的关系 。 是一 种 达
于信仰 、 文 化 互 补 的默 契 。而 吃 茶 的 人 。 更 希 望 在茶 与 壶 的 泡 养之 间、 在 汤 色 的转 换 之 间 、 在 茶 香 的人 喉之 间 , 感 悟 紫 砂 壶 与 茶 之 间 那 种 无 与 伦 比 的 匹配 之 美 ,然 后 将 这 种美 悄 悄 地 浸 入 生 活 。 紫砂 壶 与茶 。 如 果 想要 结 合 出 独 特 而 曼 妙 的 口感 , 一 定要在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温度、 合 适 的水 的 作 用 下 。 当然 , 还 要 遇 到对 的 人 , 一个 善 感 的 、 用 心 的人 , 才 可 慢 慢 地 品 出 茶 之
2 紫砂壶承载 着茶之 灵妙
陶艺 人 大 胆 求 索 、 锐 意 创新 , 使 紫 砂 壶 款 式 千 变万 化 。 陶 艺 人 把 自己 的审 美 观 念 表 现 在 紫 砂 壶 上 , 令 人 耳 目一 新 。 正因 为 紫 砂 壶 不 是 千 篇 一 律 的简 单 器 皿 制 造 ,而 是 侧 重 壶 体 千 姿 百 态 的艺 术 创 作 , 所以. 它 使 人 在 喝 茶 的 同时 获 得 更 加 意韵 深
1 紫砂壶在饮茶风行中应运而生
中 华 民 族 是 个 吃 茶历 史 悠 久 的 民族 。 明代 以前 , 主要 吃 煮
茶 和点茶 , 没有专 门的器具 , 茶具与食具合用 。 明代 以后 , 饮茶
的 风行 带 动 了茶 具 的 变革 , 紫 砂 壶 自此 应 运 而 生 , 并 逐 渐 实 现
的 变 化 又左 右 了茶 器 的感 觉 。 如 淡 绿 色 系列 用 以 冲 泡 绿 茶 、 清
普 天 之 下 的 紫砂 壶 , 出 自一 个 地 方— — 江 苏 宜 兴 。 尤 其 是 清 代时期 , 这里几乎 家家制坯 , 户户捣泥 , 是 生 活 资 本 的 主 要 来 源 。制 造 壶体 的紫 砂 泥 又 叫五 色 土 , 绚丽多彩 , 在 烧 制 过 程 中 还会 随着 窑 内 的不 同温 度 而 变 色 。成 壶后 , 使 用 时 间越 久 , 壶 面看 起 来 越 新 、 越光滑 , 温 润 如 玉 。用 紫 砂 壶 泡 出 的 茶 , 色、 香、 味俱佳 , 最 妙 的是 用 紫 砂 壶 泡 茶 冬 天 能 保 温 , 夏天 不 易 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