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2010文字版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属于无丝分裂;真核细胞包
括细胞核、染色体和细胞质分裂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产生体细胞过程中就是 有丝
分裂,发生在产生性细胞过程中就是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至下一次有丝分裂之 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周期又分为分裂
间期和分裂期。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生长到一定程
1、染色体数目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染色体数目,最
少的只有2个,最多的超过500个。染色体的数目 与物种的进化程度无关,大多数物种的染色体数 在8~100之间。
部分动物的染色体数目
动物 染色体对数 动物 染色体对数
猪 牛 水牛 马 驴
19 30 24 32 31
狗 鸡 鸭 山羊 果蝇
39 39 40 30 4
DNA 转移到玉米中,
开创了遗传工程时代。
遗传学是探索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
根据进化理论,所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
物都有血统关系,即所谓生命同源,它们在短期的相 似性构成遗传,长期的遗传与变异构成了进化。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
除了病毒和立克次体外,一切生物都由细 胞所构成。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本身并没有生命, 当它们组织起细胞时,才显示出生命活动。因此,
成一圈,染色体的着丝点和纺锤丝连接起来。这
时染色体缩短到比较固定的状态,适宜进行形态 和数目的观察。
极面观
侧面观
3、后期:
每个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于是每
个染色单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子染色体,被纺锤 丝分别拉向两极。
4、末期:
分裂后的两套染色体各在一极聚集,变细
变长,纺锤丝逐渐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最后形成了两个 子细胞。
同一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而且个
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也相同。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这两个成 对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着丝点位置都相同 (性染色体可能例外),称为同源染色体。
因性别不同而有一对大小、形态、作用不 同且与性别发育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这两个性染色体在雌性哺乳动物中形态是
二、减数分裂
性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分裂后子
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动物到了一定年龄, 精原细胞(卵原细胞)首先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 增殖,产生许多的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然后 进入生长期,生长后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
卵细胞),然后开始减数分裂过程。
度的必然趋势。分裂后的细胞又开始自己的生长,
然后又进入下一个分裂期。有丝分裂期根据细胞
核内染色体的变化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 期。
1、前期:
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每个染色体已纵裂
分为两个染色单体,但着丝点还未纵裂。中心 一分为二,向 粒 核的两极移动, 周围开始出现
纺锤丝。核仁、
核膜逐渐消失。
2、中期:染色体向赤道板移动,最后排
变异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器官的用进废退、获得
性状遗传。 1859 年 , 达 尔 文 ( 英 ) 发 表 了 《 物 种 起 源》,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 1892 年,魏斯曼(德)提出环境只能影响
体质,不能影响种质,获得性状不能遗传。
2.孟德尔遗传学建立 1866年,孟德尔(奥) 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 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 性状遗传是受细胞内遗传 因子控制的。 1900 年,孟
浅的物质为核液。
当细胞进行分裂时,本来形态不固定的染
色质逐渐变化成具有一定形态和一定数目的染色
体。
第二节 染色体
一、染色体的形态
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显现出清晰的形态 结构,呈圆柱形,外有表膜,内有基质,两根染 色线缠绕着贯穿整个染色体的长度。
在染色体上的一定位置,有一个不易着色
的区域,叫做着丝点。每一个染色体有一个着丝 点。着丝点所在的地方,染色体直径较小,也叫 主缢痕。
动物遗传学 2010文字版
前言
一、什么是遗传学?
遗传就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间相似的 地方。变异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间不相似的
地方。
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是在孟德尔定律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遗传学发展简史
1.启蒙遗传阶段(18世纪~19世纪)
拉马克(法)认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
相同的,称为 X 染色体;而在雄性中形态大小则 不一样,其中一个跟 X染色体相同,另一个则比 较小,称为 Y 染色体,其余称为常染色体。
2、染色体构成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DNA 和蛋白质, 蛋白质约占48.5% ,DNA占48% ,RNA占1.2% ,其 它占2.3% 。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该年被公认为遗传学建立 和开始的年份。 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1910 年摩尔根发现性状连锁现象,证
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1944 年,埃弗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分子
结构模式理论。
1987 年, Grimsley 和 Hohn 首 次 将 病 毒
有的染色体还有
另一直径较小的地方,
叫做次缢痕。次缢痕
不能弯曲 , 而在主缢痕
处是能弯曲的;有的 染色体的末端还有一 个圆形或略伸长的突 出物,称为随体。
着丝点把染色体分成两个臂,着丝点的位置决定 着两臂长度的比例与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形态,有V形、 L形、棒形。着丝点的位置可用于鉴别特定的染色体。
Fra Baidu bibliotek
二、染色体的数目与构成
二、 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统称为
细胞质。经过固定和染色处理后,细胞质内可观
察到某些折光率较强,高度专门化的细胞成分, 叫做细胞器。如核糖体、中心粒、内质网等。
三、细胞核
细胞核外面是核膜,内为核质。核质由染
色质和核液组成。在分裂间期的细胞中,核质是 均匀一致的,但一经杀死固定染色处理后,核质 则显示出不同的反应,其中极易吸收碱性染料, 着色深的物质叫做染色质;其它不着色或着色极
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
本单位,即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细胞膜
由三层结构组成,主要成分是类脂和蛋白
质,细胞膜是保持细胞形状的支架,有保护细胞
免受外界环境损害的能力。细胞膜还是细胞与细
胞外环境之间联系的唯一途径,也是进行许多化 学反应的表面。细胞膜表面具有抗原,且不同物 种间的抗原有差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