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行道树

合集下载

行道树规范

行道树规范

行道树规范行道树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人行道等公共场所中对栽种和管理行道树的规范,目的是保护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以下是对行道树规范的简要介绍。

一、栽植规范1. 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考虑树种的生长速度、高度、耐寒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栽种。

2. 树种的叶片应当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减少城市空气中的粉尘污染。

3. 根据树种的特点和场地条件,合理安排树木的间距,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和通风透光。

二、保养养护1. 定期修剪树冠,保持树木的形态美观,防止树木生长过高过密造成的安全隐患。

2. 注意修剪死枝、病虫害枝,及时清理树冠中的杂草和藤蔓。

3. 定期浇水,确保树木的水分供应充足,避免因水分不足导致树木枯死。

三、防护措施1. 在行道树周围设置树池或者护栏,避免树木被交通或行人误伤。

2. 在树木根部周围铺设透水排水的铺装材料,保护树木的根系不被扎伤和长期积水浸泡。

四、标识1. 对于珍贵的行道树,可以设置标识牌,告知市民和游客关于该树的种类、年龄、历史价值等信息。

2. 针对有特殊用途的行道树,如药材树、观赏树等,可以设置标示牌,引导市民正确使用和欣赏。

五、环境保护1. 及时清理行道树周围的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

2.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对于干涸、老化的树木,及时进行伐除和更新,保持行道树的年轻化和稳定增长。

六、宣传教育1. 加强对行道树的知识宣传,提高市民对行道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 开展相关培训和讲座,提高行道树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3. 鼓励市民参与行道树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社区参与,营造良好的行道树生态环境。

总之,行道树规范的制定和落实对于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打造更加美丽、绿色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行道树的名词解释

行道树的名词解释

行道树的名词解释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的树木,用于隔离道路与人行道、行人与车辆,美化环境,改善城市氛围。

行道树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蕴含着文化、历史和生态的内涵。

1. 行道树的意义行道树作为城市的绿色装饰,不仅能增添城市的美感,还可以提供阴凉遮阳、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等功能。

同时,行道树还能为行人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吸引游客,增加商业街的景观价值。

行道树也被视为城市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象征,成为城市特色与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行道树的选择与种植行道树的选择与种植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理气候条件、空间限制、土壤肥力以及树木的生长特性等。

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木,如杨树、柳树、榆树等,能够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和绿化效果。

在行道树的种植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土、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细节,以保证行道树的健康生长。

3. 行道树的养护与管理为了确保行道树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观赏效果,城市管理者需要定期对行道树进行养护与管理工作。

常见的养护包括浇水、施肥、修剪、补植等。

此外,鉴于行道树生长空间的有限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疏枝和整形修剪,以保持树冠的形态美观。

对于行道树的种植和养护,应该尽可能采用环保、生态友好的方式,避免使用有害化学肥料和农药。

4. 行道树的功能与效益行道树不仅仅是城市的绿化景观,它还具有丰富的功能与效益。

首先,行道树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含量,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行道树拥有广阔的叶面,可以有效地吸收大量的灰尘和颗粒物,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行道树还能发挥遮荫、降温、吸收噪音和固土保水等作用,为城市带来宜人的氛围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5. 行道树的历史与文化行道树的种植和存在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中国古代,行道树常常被用作街道标识,体现城市的规划和布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古老的街道上的行道树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文化遗产。

同时,行道树的现代意义也在文化领域得到了体现,被赋予了更多的艺术、观赏和享受价值。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旁,为行人提供遮荫和美化环境的树木。

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适应性: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并抵抗当地的病虫害。

2. 树荫和景观效果:行道树应具备良好的树荫效果,为行人提供舒适的遮荫环境。

同时,树种的外观和形态也应考虑,以增加道路的景观价值。

3. 生长速度和寿命: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寿命较长的树种,以便在较长时间内提供稳定的遮荫和景观效果。

4. 抗风性和耐旱性:考虑到城市环境中的风灾和干旱情况,选择具有较好抗风性和耐旱性的树种,以减少树木受损的风险。

5. 安全性:选择无刺、无毒性、无坠落物的树种,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6. 维护成本:选择易于维护、管理成本较低的树种,以降低城市绿化的维护费用。

7. 多样性:在城市道路中选择多种不同的树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8. 与周边环境协调:选择与周边建筑、景观和城市风格相协调的树种,以形成整体和谐的城市景观。

总之,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适应性、景观效果、生长特性、安全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舒适遮荫和提升城市生态质量的目的。

行道树高度标准

行道树高度标准

行道树高度标准行道树是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它们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环境等作用。

然而,由于行道树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对其高度也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首先,行道树的高度应当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会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功能,对行道树的高度进行规定。

一般来说,主干道上的行道树高度可以适当较高,而次干道和支路上的行道树高度则相对较低。

这样的规划既能够保证行道树的美观性,又不会影响交通和行人通行的安全。

其次,行道树的高度应当考虑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行道树过高可能会遮挡住周围建筑物的景观,影响居民的视野和采光,甚至会对周围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在确定行道树的高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避免出现不利影响。

另外,行道树的高度还应当符合其自身生长的特点。

不同种类的树木对于生长环境和生长空间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种植行道树时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并根据其生长特点合理确定高度。

同时,对于已经种植的行道树,也需要进行定期修剪和管理,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态和适宜的高度。

最后,行道树的高度还应当考虑到对周围设施和设备的影响。

行道树过高可能会影响到路灯、电线、信号灯等设施的正常使用,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在确定行道树的高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周围设施和设备的位置和高度,避免出现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行道树的高度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问题。

在确定行道树的高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环境影响、树木生长特点和周围设施等因素,力求达到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不会影响周围环境和设施的平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行道树的作用,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益处。

行道树在城市道路作用

行道树在城市道路作用

行道树在城市道路中的作用道路绿化离不开行道树,行道树是城市的绿色血脉,通过它可以把城市的各类绿地串连起来,构成完整的城市绿色体系。

行道树它不仅具有组织引导交通的作用,还有防护和美化功能。

行道树是城市绿化的骨架,它既反映出城市面貌及地方色彩,又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行道树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行道树作为道路功能的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

行道树分为两大类,一是常绿行道树,二是落叶行道树。

应按照功能的不同选择行道树的类型,比如遮阳类型、观叶类型、观果类型及经济类型等。

从树种上来分,行道树可以是乔木、灌木,甚至是藤本或地被植物(前两者多种植于道路两旁或道路中线,后两者多种植于桥底)。

一般行道树具备以下特点:1.树形整齐、优美,枝叶茂盛,夏季绿荫浓;2.树干通直,无臭、无毒、无刺激性气味;3.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栽培移栽成活率高;4.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病虫害少;5.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耐修剪,养护管理容易。

行道树的最初功能,应当是作里程标记。

例如公元6世纪,朝延命令各州大道两旁“一里种一树,十里种三树,百里种五树”。

而现今行道树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夏季遮阴。

例如,°据北京1986年春一次观测,行道树下的地面最高温度仅29摄氏度—33摄氏度,而阳光下沥青和水泥路而温度高达46摄氏度—49摄氏度。

因此树木多的城市,夏天晴天中最高气温能降好摄氏度。

行道树降低白天路面温度的结果,不仅减轻了沥青路面软化泛油,而且也减少了路面昼夜温差的热胀冷缩,从而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此外,阳光下行道树树冠不断蒸发水分,因而城市行道树也增加了日晒下干燥的城市的空气湿度。

行道树还有以下的作用:(一) 补充氧气、净化空气行道树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林木的叶面可以粘着及截留浮游尘,并能防止以沉积之污染物被风吹扬,故有滤浮游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行道树规格标准

行道树规格标准

行道树规格标准摘要:1.行道树的定义与作用2.行道树的规格标准3.行道树的种植要求4.行道树的维护与管理正文:【行道树的定义与作用】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侧、分车带、路缘石边缘的树木。

行道树具有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多重作用,被誉为“城市绿色走廊”。

【行道树的规格标准】在我国,行道树的规格标准主要根据道路的等级、宽度、车速等因素来确定。

常见的规格标准如下:1.高度:一般要求行道树的成熟高度在5 米以上,以保证树冠能够达到一定的遮荫效果。

2.胸径: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要求行道树的胸径在20 厘米至40 厘米不等。

3.冠幅:行道树的冠幅应与道路宽度相适应,以确保树冠能够覆盖到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

4.间距:行道树的种植间距一般为5 米至10 米,以保证树木生长空间并减少树木间的相互影响。

【行道树的种植要求】1.选材: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2.土壤:行道树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

3.种植季节:一般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这两个季节的气候条件适宜树木生长。

4.种植方式:应采用带土球种植,以保护树木根系,提高成活率。

【行道树的维护与管理】1.定期修剪:行道树需要定期修剪,以保持树冠的整齐美观,避免树冠过密导致树木生长不良。

2.施肥: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定期施用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以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求。

3.浇水: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防止病虫害蔓延。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的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城市街道、道路两侧的树木。

它们不仅具有美化城市
环境的功能,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护土等。

在城市园林中选择合适的行道树种,并合理应用,对于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行道树的首要考虑因素是树种的适应性。

城市环境的特点是气候干燥、土壤贫瘠、光照强烈等。

行道树的选择应考虑其耐旱性、耐盐碱性、抗逆性等。

一些适宜作为行道树
的树种包括了榉树、槐树、松树、柳树等,它们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和抗污染能力。

行道树的形态特点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行道树在城市园林中应展现出良好的视
觉效果,美化城市环境。

树种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树冠形态美观、叶色翠绿等。


种的生长速度也要适中,不能生长过快或过慢,以保持街道秩序和绿化景观的稳定。

行道树的种植密度也需要合理安排。

行道树的种植不宜过于密集,以免树冠相互遮挡,影响视野和通风效果。

在城市街道的绿化规划中,通常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行道树坑,
种植一棵行道树。

选用合适的种植方法和科学的养护管理,可以保证行道树的健康生长。

在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应用是多样的。

除了作为街道两侧的绿化景观外,它们还可
以利用空中绿化技术进行树冠修剪,形成绿色隧道,增加城市景观的层次感。

在交通干线、广场、停车场等场所,通过补充行道树的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

行道树也可以在城市水域的岸边种植,起到保护岸坡、引导风向等作用。

行道树种植注意要点

行道树种植注意要点

行道树种植注意要点行道树种植留意要点行道树是在道路两侧按肯定方式种植、形成绿化效果的乔木。

城市环境有其特别性:密集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人群、汽车交通、烟尘多。

因此,行道树的生长必需适应城市环境的特别条件。

种植方式树带式。

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绿化种植带,不加铺装,这种种植带宽度一般不小于1.5米,可植1行或多行乔灌木、绿篱、草坪,同时在适当的距离要留出铺装过道,以便行人利用或汽车停站。

一般行人较少路段,采纳此形式。

树池式。

在行人交通量大,人行道又狭窄的街道上,宜采纳树池方式。

一般树池以正方形为好,以1.5米1.5米较合适,长方形以1.2米2米为宜,圆形树池直径不小于1.5米,行道树宜栽植于几何形中心。

为防止树池被行人踏实,影响水分渗透及空气流通,应使树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至10厘米。

假如树池稍低于路面,可加上与路面同高的透空池盖,这样既增加了人行道宽度,又避让了践踏,池盖可用木条、金属或钢筋混凝土制成,两扇合成,以便松土或清除杂物时取出。

树种选择树种的选择打算了街道园林绿化面貌。

一般要求能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易成活,生长快速而健壮的树种(多采纳乡土树种)。

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

树干要挺立、树形端正、体形美丽、冠幅大,枝叶茂密、遮阴效果好,花朵明丽、芳香郁馥。

早发芽、晚落叶,落叶期整齐,叶色富于季相变化的树种为佳。

深根性,无刺、花果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不招蚊蝇等害虫。

落花落果不打伤行人,不污染衣服和路面。

树龄较长,苗木来源简单。

定干高度分枝点一般要在3.5米以上,但如天杨等角度较小的树种,分枝点可定在2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城市道路的植物配植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

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的作用。

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

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滨海路等。

由这些道路的植物配植,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行道绿带等。

一、高速公路及立交桥的植物配植随着我国第一条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也随的通车,证明我国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时代。

沈大高速公路符合国际高速公路的标准,具有上、下行4条以上的车道,中间3m的分隔带虽然梢窄些,但仍然可以种植低矮的花灌木、草皮及宿根花卉。

一般较宽的分隔带可种植自然式的树址。

路肩外侧及高速公路两旁则视环境进行专门的植物配植。

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来选定。

忌讳长距离笔直的线路,以免驾驶员感到单调而易疲劳,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公路线路的平面设计曲折流畅,左转右拐时,前方时时出现优美的景观,达到车移景异的效果。

公路两穷的植物配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配植宽20m以上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绿带,认为这种绿带具有自然保护的意义,至少可以成为当地野生动。

植物最好的庇护所。

树种观土壤条件而定。

在酸性土上常用烨木、花锹、荚迷等种类,有花有果,秋色迷人,其次也有用单纯的乔木植在大片草地上,管理容易,费用不大。

在坡度较大处,大片草地易遭雨水冲刷破坏,改植大片平枝佝子,匍匐地面,一到秋季,红果红叶构成大片火红的色块,非常壮观,因此驾车在高速公路上,欣赏着前方不断变换的景色,实在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高速公路及一般公路立体交叉处的植物配植,在弯道外测常植数行乔木,以利引导行车方向,使驾驶员有安全感。

在二条道交汇到一条道上的交接处及中央隔离带上,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及草坪,便于驾驶员看清周围行车,减少交通事故,立体交叉较大的面积,可按街心花园进行植物配植。

二、车行道分隔绿带指车行道之间的绿带。

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二条分隔绿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二块路面者一条分隔绿带,绿带的宽度国内外都很不一致,窄者仅lm,宽可10m余,在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

如日本大皈选择低矮的石楠。

春、秋二季叶色红艳,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防碍视线,又增添景色。

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

最简单的规则式配植为等距离的一层乔爪。

也可在乔木下配植耐荫的灌木及草坪,自然夭的植物配植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地姿、线条。

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层次参差的树丛、树冠饱满或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各种植物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水平。

在暖温带,温带地区,冬天寒冷,为增添街景色彩,可多选用些常绿乔木,如雪松、华山松、白度松、油松、樟子松、云杉、桧柏、杜松,地面可用砂地柏、匍地拍及耐荫的藤本地被植物地锦、五叶地绵、扶芳藤、金银花等,为增加层次,耐荫的丁香、珍珠梅、金银木、连翘。

夭目琼花海仙花。

枸杞等作为下木。

北方宿根、期限花卉资源丰富,气候凉爽,生长茁壮。

鸢尾类、百合类、地被菊、金鸡菊、荷包牡丹,野棉花等,以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二月兰、孔雀草,波斯菊等可配植成菊等可配植成缀花草地。

还有很多双色叶树种如银白杨、新疆杨以及秋色叶树种如银杏、紫叶李、紫叶小壁、栾树、黄连木、黄栌、五角枫、红瑞木、火炬树等都可配植在分隔绿带上。

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域辽阔,城市集中,树种更为丰富,可配植出更为迷人的街景。

落叶乔木如枫香。

无患子、鹅掌楸等作为上层乔木,下面可配植常绿低矮的灌木及常绿草本地被。

对于一些士质瘠薄,不宜种植乔木处,可配植草坪、花卉或抗性强的灌木,如平枝恂子、金老梅等。

无论何种植物配植形式,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

如在道路尽头或人行横道,车辆拐弯处不宜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三、行道树绿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

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景。

我国从南到北,夏季炎热,深知‘大树底下好乘凉’。

南京、武汉、重庆三大火炉城市都喜欢用冠大荫浓的恳铃木、小叶熔等。

吐鲁番某些地段在人行道上搭起了葡萄棚。

夏威夷喜欢用花大色艳的凤凰木、火烧花、大花紫薇等,树冠下为蕨类地被,一派热带风光。

青海西宁用落叶松及宿根花卉地被,呈现温带、高山景观。

目前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向乔、灌、草复层混交发展,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但应注意的是,在较窄的,没有车行道分隔绿带的道路两旁的行道地下,不宜配植较高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旦高空树冠郁闭,汽车尾气扩散不掉,使道路空间变成一条废气污染严重的绿色烟筒。

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

由于土地面积受到限制,故绿带宽度往往很窄,常在1-1.5m。

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

热力管道,真可谓天罗地网。

更由于士质差,人流践踏频繁,故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

种植时,在行道树四周常设置树池,以便养护管理及少被践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树池内盖上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士制作的树池蓖子,除了尽量避开“夭罗地网外”,应选择耐修剪、抗瘠薄、根系较浅的行道树种。

四、人行道绿带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

此绿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

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基础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

国外极为注意基础绿带,尤其是一些夏日气候凉爽,无须行道树蔽荫的城市,则以各式各样的基础栽植来构成街景。

“墙面上除有藤本植物外,在墙上还挂上栽有很多应时花卉的花篮,外窗台上长方形的塑料盒中栽满鲜花,墙基配谊多种矮生、匍地的裸子植物、平枝询子、阴绣球以及宿根、球垠花卉,甚至还有配值成微型的岩石园。

绿带宽度超过10m者,可用规则的林带式配植或培植成花园林荫道。

第二节、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一般说来城市道路树种应具备冠大荫浓、主干挺直、树体洁净、落叶整齐;无飞絮、毒毛、臭味。

污染的种子或果实下适应城市环境条件,如耐践踏,瘠薄土壤、耐旱、折污染等;隐芽荫发刀强,耐修剪,易复壮;长寿等条件。

一、道路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

但不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华南可考虑香樟、榕属、桉属、木棉、台湾相思、红花羊蹄甲、洋紫荆、凤凰木、黄懂、木麻黄、悬铃木、银桦、马尾松、大王椰子、蒲葵、椰子、木菠萝、扁桃、芒果、人面子、蝴蝶果、白干层、石栗、盆架子、姚花心木、白兰、大花紫薇、幌罗伞、蓝花楹等。

华东、华中可选择香樟、广玉兰、泡恫、枫杨、重阳木、悬铃木、无患子、枫香、乌柏、银杏、女贞、刺槐、喜树、合欢、椰榆、榆、榉、佝、薄壳山核桃、柳属、南酸枣、枳、青桐、枇杷、揪树、鹅掌揪等。

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可用杨属、柳属、榆属、槐、臭椿、栾、白蜡属、复叶槭、元宝枫、油松、华山松、白皮松、红松、樟子松、云杉属、哗木属、落叶松属、刺槐、银杏、合欢等。

二、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分别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重庆为山城,岩石多,土壤瘠薄干旱,高温,雾重,污染严重。

可选择黄葛树。

小叶熔、川楝、构、臭椿、泡桐等。

天津地下水位高,碱性土,可选择白蜡、绒毛白蜡、槐、旱柳、垂柳、侧柏、杜梨、刺槐、臭椿等。

三、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如新会--葵城的蒲葵;福州--榕城的小叶榕;广州--棉城及厦门--英雄城的木棉。

北京市市树为国槐和侧柏。

槐冠大荫浓,适应城市立地条件,是优良的道路绿化树种。

四、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如昆明--春城。

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时花香的环境,道路树种要体现亚热带景观。

采用云南樟。

银桦、藏柏、柳杉等四种常绿树种及恳铃木、银杏、枳椐、滇杨、滇揪、直干梭等六种落叶树种较为全面。

五、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如大叶米兰。

山茶。

厚皮香、拎木、竹柏、桂花、红茴香、大叶冬青、君迁子、含笑、虎刺、扶桑,海桐、九里香、红背桂、大叶黄杨,锦熟黄杨、桅子、水桅子、杜鹃属、棕搁、棕竹、散尾葵、英属、丁香属、小蜡、构骨、瓶兰、老鸦柿、隶棠、海仙、阴绣球、珍珠梅、太平花、金银木、小劈属、十大功劳属、胡枝子属、构花及搜疏属等。

六、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如乌柏、油桐,竹类。

女贞、棕榈、杜仲、白干层,枫香、箭杆杨、榆、水杉等。

第三节、园路的植物配植风景区、公园、植物园中道路除了集散、组织交通外,主要起到导游作用。

园路的宽窄、线路乃至高低起伏都是根据园景中地形以及各景区相互联系的要求来设计的。

一般来讲,园路的曲线都很自然流畅,两旁的植物配植及小品也宜自然多变,不拘一格。

游人漫步其上,远近各景可构成一幅连续的动态画卷,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园路的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又遍及各处,因此两旁植物配植的优劣直接影响全园的景观,现例举几个公园中的园路面积如下,见表20。

一、主路旁植物配植主路是沟通各活动区的主要道路,往往设计成环路,宽3-5m,游人量大。

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配植。

最好植以观花乔木,并以花灌木作下木,丰富园内色彩。

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作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使道路成为一条勇道,以突出建筑主景,人口处也常常为规则式配植,可以强调气氛。

如庐山植物园入口两排高耸的日本冷杉,给人以进入森林的气氛。

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植为宜,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甚至水面。

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断变化,见图75 。

游人沿路漫游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

路旁若有微地形变化或园路本身高低起伏,最宜进行自然式配植。

若在路旁微地形隆起处配植复层混交的人工群落,最得自然之趣。

如华东地区可用马尾松、黑松、赤松或金钱松等作上层乔木;用毛白杜鹃、锦绣杜鹃、杂种西洋杜鹃作下木;络石、宽叶麦冬、沿阶草、常春藤或石蒜等作地被,游人步行在松树下,与杜鹃擦肩而过,顿觉幽静、优美异常,见图76 。

路边无论远近,若有景可赏,则在配植植物时必须留出透视线。

如遇水面,对岸有景可赏,则路边沿水面一侧不仅要留出透视线,在地形上还需稍加处理。

要在顺水面方向略向下倾斜,再植上草坪,诱导游人走向水边去欣赏对岸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