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点整理(基础部分精华)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及训练(沪教版)

第1章知识要点1.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3.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B )。
(A)普遍性(B)科学性(C)依附性(D)共享性2. 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D )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资源。
(A)物质、知识、信息(B)能量、知识、信息(C)物质、能量、知识(D)物质、能量、信息3.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 5 )次革命。
(A)2(B)3(C)4(D)5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这是()提出的。
(A)香农(B)维纳(C)钟义信(D)比尔·盖茨5.最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 )的应用。
沪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提纲

沪科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汇总上海科教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汇总第1章知识要点1.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3.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略)第2章知识要点1. 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
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信息科技高一下知识点沪

信息科技高一下知识点沪【信息科技高一下知识点梳理】信息科技高一下知识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网络与通信、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基本知识是信息科技的基础,包括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等内容。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桥梁,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二、网络与通信网络与通信是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和通信协议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计算机网络,通过TCP/IP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常见的网络应用包括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和即时通讯等。
三、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是信息科技中的重要技术和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关系数据库和数据安全等内容。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和组织数据的软件系统,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关系数据库采用表格的形式组织数据,通过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
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用户权限管理和数据加密等方面。
四、信息系统与应用信息系统与应用是信息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人工智能等。
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和交易,如电子支付和在线购物等。
电子政务是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公共服务,如在线办事和电子政务平台等。
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高一下知识点主要涵盖计算机基本知识、网络与通信、数据库与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与应用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对现代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科技为个人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高一信息知识点梳理

上海高一信息知识点梳理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信息技术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对上海高一学生需要了解的信息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计算机基础知识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首先要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程序设计与开发程序设计与开发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编程语言,比如C、C++、Java等,并学习编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等环节。
3. 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知识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和通信原理,以及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4. 数据库管理在信息化的时代,数据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比如MySQL、Oracle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操作,能够熟练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查询和操作。
5.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了热门的话题。
学生需要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同时,了解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也非常有帮助。
总结起来,上海高一的信息知识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与开发、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管理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上海高一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点整理精华

(5C8)160101,1100,1000(10111001000)2
十进制转其他进制
除以2(8,16)取余数
其他进制转十进制
将各位的数值与其对应的位权相乘后再求和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四合一(从右至左,四位分隔,不足高位补零)
二进制转八进制
字形码——汉字输出时采用的编码称为“字形码”,大多采用点阵的方式。
10.模拟量和数字量:
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通常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数字量”是指把某一物理量用相对应的数值表示,是不连续的或离散的数字表现形式。“数字化”就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过程。A/D转换: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反之…)
11.声波的数字化
数码
0,1,2,…,9
0,1
基数
10
2
位权
整数部分
从右至左第i位的位权:10 i-1
从右至左第i位的位权:2 i-1
小数部分
第j位的位权:10-j
第j位的位权:2 -j
进位规则
逢十进一
逢二进一
2.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除二取余,逆序排列)
D
B
H
D
B
H
0
0
0
8
1000
8
1
1
1
9
1001
9
2
10
2
10
1010
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
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
进制的标识——用数值后面加上特定的字母来区分
B——二进制D——十进制(D可以省略)H——十六进制
二、二进制数
1.二进制数的特点:只有“0”和“1”两个数码组成;运算规则:逢二进一。由于计算机电路的硬件结构只适合呈现两种状态:如电压的高和低、磁极的正和反、电路的通和断等,这就决定了计算机一般采用二进制作为信息编码。
上海高一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点整理(精华)

上海高一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点整理(精华)一、进位计数制进位计数制,简称进位制,是按进位方式实现计数的一种规则。
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进制的标识用数值后面加上特定的字母来区分 B二进制 D进制( D可以省略) H六进制二、二进制数1、二进制数的特点:只有“0”和“1”两个数码组成;运算规则:逢二进一。
由于计算机电路的硬件结构只适合呈现两种状态:如电压的高和低、磁极的正和反、电路的通和断等,这就决定了计算机一般采用二进制作为信息编码。
2、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二进制形式,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一个字节有八个二进制位(bit)组成。
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28)种状态,范围在0—主体、传输介质、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lTCP/IP(Internet 中最基本的协议) l IPX/SPX(应用于局域网) l NetBEUI(适合于“网上邻居”间传送数据) 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协议,是一个协议族。
包括: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网协议/互联网协议)SMTP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FTP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等。
TCP协议:目的是增强数据通信的可靠性,TCP通过将数据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出错重传),使一台计算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
作用: 负责制定数据传输的方法以及传输的路线。
IP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时的基本单元和格式。
作用: 负责确认数据的接收SMTP协议:用来在因特网上传递电子邮件。
FTP协议:用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贝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以下是高一《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1. 计算机系统基础:
-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 计算机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2. 网络与通信技术:
-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网络类型及其组成要素
- 网络协议与通信技术:TCP/IP协议、HTTP协议、无线通信等
3. 数据与信息处理:
- 数据的表示与存储:二进制表示、字符编码、存储设备等
- 数据的组织与处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数据库管理等
4. 程序设计与开发:
-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的分类、逻辑控制流、面向对象编程等
- 软件开发过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5.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 信息安全基础: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安全属性
- 安全保护技术:加密算法、访问控制、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6.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多媒体基础:图像、音频、视频基本概念与处理技术
- 多媒体应用:图像处理、音频编码、视频合成等技术应用
以上是高一《信息技术》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精华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果你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上海高一信息技术下知识点

上海高一信息技术下知识点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上海高一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生,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你介绍与上海高一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技术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运算、存储、输出和输入四个主要的功能实现各种计算和处理任务。
3.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和执行应用程序等功能。
4. 网络技术: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使得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并互相通信。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二、信息安全1. 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访问、使用、披露、修改、破坏等威胁和危险的一种综合性保护手段。
2. 密码学: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加密和解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等。
3. 防火墙:防火墙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的一种技术,它可以过滤网络流量、监控网络连接等。
4. 病毒和木马:病毒和木马是常见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它们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制造破坏或窃取用户信息。
三、数据库管理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访问和更新等操作。
2.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用于数据库管理的标准语言,它可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3.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应用需求,将数据进行组织和结构化的过程,包括实体关系模型设计、表设计等。
4.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安全是保护数据库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修改的一种安全措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备份和恢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高一信息科技基本知识点整理!!!不要再翻厚厚的信息科技书了!!!!!第一章信息的数字化第一节一、进位计数制进位计数制,简称进位制,是按进位方式实现计数的一种规则。
数码:一组用来表示某种数制的符号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位权:数码在不同位置上的倍率值进制的标识——用数值后面加上特定的字母来区分B——二进制D——十进制( D可以省略)H——十六进制二、二进制数1. 二进制数的特点:只有“0”和“1”两个数码组成;运算规则:逢二进一。
由于计算机电路的硬件结构只适合呈现两种状态:如电压的高和低、磁极的正和反、电路的通和断等,这就决定了计算机一般采用二进制作为信息编码。
2. 计算机内部处理的信息都是二进制形式,其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一个字节有八个二进制位(bit)组成。
因此八个二进制位就可以组合出256(28)种状态,范围在0—255之间。
三、数制转换1. 十进制和二进制对照表十进制二进制表示(365.28)10 或365.28D (1001.01)2 或1001.01B数码0,1,2,…,9 0,1基数10 2位权整数部分从右至左第i位的位权:10 i-1 从右至左第i位的位权:2 i-1 小数部分第j 位的位权:10 -j 第j 位的位权:2 -j进位规则逢十进一逢二进一2.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除二取余,逆序排列)如:(37) 10 (100101) 23. 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权展开,逐项求和)如:(1101.11)2 = 1x23+1x22+1x20+1x2-1+1x2-2=8+4+1+0.5+0.25=13.754. 十六进制和八进制由于二进制位数较多,不便交流和记忆,因此为了书写方便还采用了十六进制和八进制的形式。
十六进制数用A、B、C、D、E、F分别对应十进制数的10、11、12、13、14、15,5. 各种数制的相互转换(110101001)2 110,101,001 (651)8(572)8 101,111,010 (101111010)2(11010111001)20110,1011,1001 (6B9)16(5C8)160101,1100,100010111001000)2十进制转其他进制除以2(8,16)取余数其他进制转十进制将各位的数值与其对应的位权相乘后再求和二进制转十六进制四合一(从右至左,四位分隔,不足高位补零)二进制转八进制一分四(一位变四位,不足四位高位补零)十六进制转二进制每一位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八进制转二进制每一位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在二进制与十六进制、八进制的转换过程中,可以采用“凑数法”,即每4位二进制数从右至左分别对应8,4,2,1,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凑数。
例如将二进制数1110转换为十六进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把凡是和1对应的数相加即8+4+2=14,而14对应十六进制的E,因此(1110)2=(E)16Eg. 二转十六:0100,1011,0110,0101 B4 B 65 H四、二进制数的运算算术运算是计算机最基本的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基础是二进制的加法。
二进制加法运算规则:逢二进一关系运算关系运算就是比较两个数据相同与否,若不相同再区分大小。
包括: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共六种运算。
其运算结果为一个逻辑值:1或0逻辑运算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中有一类称为逻辑数据。
它只有两种值:T(True,真)和F(False,假),或者相应地用“1”或“0”来表示。
对逻辑数据的操作称为逻辑运算。
基本逻辑运算包括:与(AND)、或(OR)、非(NOT)逻辑运算“与、或、非”也有优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NOT、AND 、OR。
同时也要遵循自左向右运算顺序和括号优先的原则第二节1. ASCII码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计算机最常用的代码之一,它用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存储时占一个字节(8位);可表示27共128个不同的字符;,94个字符和34个控制符。
这种编码使用了每个字节的低7位,最高位为“0”。
2. 汉字的编码国标码——汉字编码采用的是“汉字信息交换码”,简称国标码,每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每个字节只用低7位,最高位为“0”。
机内码——汉字在计算内存储加工处理时使用的代码称为“机内码”,它是将国标码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置“1”而得到的。
输入码——汉字输入时采用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它包括音码、形码、区位码。
字形码——汉字输出时采用的编码称为“字形码”,大多采用点阵的方式。
10. 模拟量和数字量: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通常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数字量”是指把某一物理量用相对应的数值表示,是不连续的或离散的数字表现形式。
“数字化”就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过程。
A/D转换: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反之…)11. 声波的数字化通过采样和量化将声波数字化。
12. 图像的数字化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作是纵横分割的许多图像元素的组合,对每个图像元素进行采样和量化。
一个黑白像素只要一位二进制代码表示;24位颜色的彩色像素需用3个字节表示。
13. 常用的压缩方式可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14. 有损压缩广泛地应用于图像、动画和视频文件。
15. 常用的无损压缩工具有:WinZip、WinRAR等。
它能将压缩后的数据还原成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对于一些程序数据和文档数据,不能进行有损压缩。
16. BMP是未经压缩过的图像格式,TIF、GIF、JPG、PNG是压缩过的图像格式。
17. W A V是未经压缩过的声音格式,MP3、WMA、RA是压缩过的声音格式。
18. MPEG、WMV、ASF、RM、RMVB是压缩过的视频格式。
补充~文件格式声音和图像文件常见的文件格式BMP:无压缩,不丢失图像细节,文件较大。
JPG(JPEG):有损压缩的图像模式,适合网上传输。
GIF:8位位图,最大支持256色,数据经过一定压缩,支持动画和透明。
PNG:位图格式与GIF格式类似,支持透明,最大支持24位真彩色。
无损压缩。
MP3:压缩音乐的典型比例有10:1、17:1,甚至70:1。
WA V :微软的普通W A V格式具有很高的音质,但因为没有经过压缩。
RA 、RM 、RMX :RealNetworks是最大的流式媒体的名字,它的文件格式比较多。
MIDI :MIDI允许数字合成器和其他设备交换数据;MID文件格式由MIDI继承而来。
MID 文件并不是一段录制好的声音,而是告诉声卡如何再现音乐的一组指令。
文件较小。
A VI :A VI文件目前主要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各种影像信息,有时也出现在Internet上,供用户下载、欣赏新影片的精彩片断。
QuickTime文件--.MOV/.QT :是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具有先进的视频和音频功能。
MPEG文件--.MPEG/.MPG/.DAT :MPEG文件格式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它采用有损压缩方法减少运动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同时保证每秒30帧的图像动态刷新率,已被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平台共同支持。
RealVideo文件--.RM :是RealNetworks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流式视频文件格式。
主要用来在低速率的广域网上实时传输活动视频影像,可以根据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影像数据的实时传送和实时播放。
第二章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存储程序”思想:把程序作为数据存在存储器中,即预先把程序输入、存储在存储器中,执行时无需人为干预,计算机的控制器自动依次读取程序中的一条条指令,经过分析和解释,指挥计算机各部件自动高速地依次完成一系列预定操作。
3. 计算机的五大部件根据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件组成。
4. 中央处理器控制器向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这个芯片被称作CPU(中央处理器)。
它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通常说的某某CPU是多少Hz,这个Hz就是CPU的主频,它是反映CPU处理速度的重要技术指标。
5. 存储器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储器(简称外存)。
内存储器又包括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ROM中存放的是一些完全固化的程序,如指挥计算机开机的程序,是不能被改变的,即使断电也不会丢失;RAM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
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相对于内存来说,外存的容量一般较大,可以长期稳定地保存数据。
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是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通常说的内存条就是RAM的一种。
计算机在运行程序时会将数据从外存读到内存,经过处理后再将数据从内存保存到外存中。
6. 显示器的分辨率是指屏幕上像素点所占据的行数和列数,如某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024*7687. 指令、程序和软件计算机执行一步运算或判断的命令称为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指令的有序集合称为程序。
程序和有关资料称为软件。
8. 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为其他软件服务的,包括: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和LINUX.)、程序语言处理的程序(C、C++、Java)、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
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WPS office国产、MS office)、多媒体制作和播放应用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控制系统9. 软件的安装软件安装的实质是将软件从一个载体(光盘或网络)转移到目标载体(硬盘),并使之能够运行。
软件安装的顺序:操作系统安装程序一般以“setup.exe”、“install.exe” 命名。
第四章网络基础知识一、网络的由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1、以传输信息为主要目的网络2、以共享资源,共同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网络3、不同局域网互联,形成网际网典型例子:因特网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如发送邮件、传输文本、图像、声音等2、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