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菜为何又称江南文人菜
莼菜文化

莼菜文化博大精深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
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
历史典故:莼菜口感鲜美滑嫩,相传乾隆帝下江南,每到杭州都必以莼菜调羹进餐,并派人定期运回宫廷食用。
据《晋书·张翰传》载,齐王眼周辟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椽,在洛阳。
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菜、鲈鱼脍,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人常用“莼羹鲈脍”为辞官归乡的典收。
李白在其《行路难。
其三》诗中写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元代词人张可久在《人月圆》一词中也有”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的句子。
又据《世语新说·言语》:王武子问陆机江南有什么东西可以与北方羊酪相比,陆机答复,“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当时人誉为名对。
民间谚语:“摘老菱当心触刺,采药菜当心滑脱”,本意指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谨慎才好。
莼菜同时又是一味很有价值的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莼消渴热脾,下气止呕,多食压胆石。
补大小肠虚气。
治热疸,厚肠胃。
安下焦,逐水,解百药毒并盅气,疗百毒,清诸疮。
主胃弱不下食者,致效。
又宜老人,应入上品。
”《齐民要术》:诸菜之中莼第一。
《齐民要术》:“魏,性纯而易生。
种以浅深为候,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茎瘦而叶多。
其性逐水而滑,故谓之药菜,并得葵名。
”《日华子本草》:“治热疽,厚肠胃,安下焦,解百药毒。
”《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疾。
”《本草汇言》:“药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
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
”文学欣赏:杜甫在《泛房公西湖》诗中赞美莼菜鲈鱼是:“鼓化莼丝熟,刀鸣脍缕飞。
”唐·岑参:“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来。
”唐·白居易:“犹有路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

杭州菜:江南文人味蕾上的乡愁文人相聚,饮茶清淡,这是人尽皆知的风习,但茶叶入菜,则是绝无仅有,龙井虾仁一定是杭州文人的创造了。
从这道菜里,可以吃出文人的雅趣,也可以吃出禅的意境:正如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一茶一饭,时时处处都是修行之所。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餐饮文化里,禅宗的思想贯穿其间,吃饭,喝茶,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呈现了生命的意义。
这道龙井虾仁,并没有浓厚的味道给你的味蕾以强烈刺激,它醇淡得悠长,所有的鲜味与香味,只在细品慢嚼之后,才缓缓地发散在齿颊之间,甚至要闭上眼睛才能更好地体会这无味之至味。
所以这道菜,绝非用来解馋,也不宜饕餮,只宜于用来感悟人生。
说起来,龙井虾仁本身的精致漂亮、赏心悦目、滋味悠远,何尝不是江南文人对生活理想的一种物化表现。
文人菜,文人吃得越多,内涵也就越丰富,一道菜的多面性就呈现出来。
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营养学家,会不解风情地从“科学角度”试图说明虾仁与绿茶同吃并不可取,他们会说,绿茶中含有的某种酸与虾仁中的某种蛋白质相遇会凝固沉淀,不利消化,令肠胃不适。
显然,用化学成分来解读,是读不出中国文人的风雅,也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花生与豆干同嚼会有火腿的味道。
对于文人,一道菜好不好吃完全取决于当下一瞬的性情,至于形而下的元素分解,谁在乎呢?东坡肉——文人的厨艺都说君子要“远庖厨”,其实中国许多出色的文人不仅是很好的美食家,更是优秀的厨师。
对杭州菜,文人的贡献尤其巨大。
著名政治家兼文学家苏东坡先生,就以其可贵的实践精神,创制了许多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菜,而且很多还是以其名字命名的,比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等。
当然,还以“东坡肉”最为著名。
这也难怪,这位大文豪曾执如椽大笔,写下一首烟火味十足的《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吃杭帮菜文案

吃杭帮菜文案引言中国菜系繁多,其中杭帮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法而闻名于世。
杭帮菜源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和上海市一带的传统菜系,以其注重原料的新鲜和纯真,烹饪过程的细致和精确,口感的鲜香和爽脆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杭帮菜的历史背景、独特特点以及其中几道著名的代表菜品。
1. 杭帮菜的历史背景杭帮菜起源于近代江南地区,最早的杭帮菜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由于杭州是大运河的起点,日积月累的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为杭帮菜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与江浙一带的其他菜系相比,杭帮菜在菜品的种类、烹饪的手法和口味上都有独特之处,深受南方财主和富商的喜爱。
2. 杭帮菜的特点杭帮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风味的鲜美、独特的烹饪方式以及精细的烹饪技艺。
以下是杭帮菜的几个特点:•新鲜食材:杭帮菜注重使用新鲜的食材,尤其是水产。
新鲜的食材能够保持原味,给菜品带来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咸香口味:杭帮菜以咸香口味为主,鲜美而不腻。
其中,杭州菜以清淡为主,做到色、香、味俱佳;上海菜则以鲜味浓郁的特点著称。
•精细烹饪技艺:杭帮菜烹饪过程需要讲究火候、烹调时间等细节。
烹饪技艺的高超程度使菜肴保持原汁原味,并增添了独特的口感与风味。
3. 著名杭帮菜品3.1 西湖醋鱼西湖醋鱼是杭州的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美丽的外观而闻名遐迩。
此菜以鱼类为主料,搭配香菇、木耳和青菜等配料,经过独特的烹饪工艺制作而成。
菜品鲜美爽口,酸甜味的醋汁能够提升整道菜品的口感。
3.2 红烧肉红烧肉是上海菜中的一道经典菜品,也是杭帮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
它选用瘦肉,搭配酱油、糖、料酒等调味料,经过独特的炖煮制作而成。
红烧肉酥烂入味,香气四溢,口感鲜美。
3.3 菠菜汤羹菠菜汤羹是杭帮菜中的汤类菜品之一,以其清淡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追捧。
这道菜品选用菠菜为主料,搭配蛋液、鸡汤等调料制作而成。
菠菜汤羹口感滑嫩,清香扑鼻,营养丰富。
结论杭帮菜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口味吸引了无数食客。
其精细的烹饪工艺和选用新鲜的食材使菜品能够保持其原汁原味,鲜美可口。
非遗故事杭帮菜背后有故事读后感

非遗故事杭帮菜背后有故事读后感
杭帮菜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浓浓的浙江情怀,让人回味无穷。
一般认为,杭帮菜始于南宋,发展至今已有上百种菜品,有说法认为它还受到唐朝的著名下厨书《膳夷口福》的影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有一本《明火烹膳掌里斋瓷厨》,记载了杭帮菜的成分和烹制方法,可以说是杭帮菜烹饪最古老的书籍。
杭帮菜注重形、色、香、味、汁,最重要的是调味准确,咸甜适中才是最佳状态,其次才是形状、颜色,打开一份菜肴,酱汁清亮,蔬菜清新润泽,汤底清甜,吃起来脆嫩多汁,带有温暖的酸甜,总能唤起美好回忆。
读着这些故事,我感到如此幸福,杭帮菜已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形成了一种永恒的记忆,用美食去丰富家庭生活,将色、香、味、汁和每一位老厨师精心烹制的美味和耐心把玩形式,给我们家庭生活灌溉一份浓浓的浙江情怀和美感。
但即使如此,我仍然希望多些人欣赏、传承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样传统的血液才能流淌,精神依旧,并给更多的人留下美丽的回忆。
杭州流传至今的十大名菜由来典故介绍

杭州流传至今的十大名菜由来典故介绍中国是出了名的美食之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是美食数不尽数,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杭州的十大名菜的典故由来。
西湖醋鱼西湖醋鱼的来源,相传于出自“叔嫂传珍”的故事,说的是古时西湖边住有宋氏兄弟,以打鱼为生,当地恶棍欲占其嫂,杀害其兄,宋嫂劝小叔外逃,制糖醋鱼为他饯行,後小叔得了功名,除暴安良,偶然的一次宴会,又尝到这一酸甜味的鱼菜,叔嫂终於团聚,後人传其事,仿其法烹制的醋鱼,就成为杭州的传统名菜。
龙井虾仁龙井虾仁是一道体现西湖秀美气质的传统名菜,他的创制据说是受苏东坡《望江南》一词的启发。
此词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日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後举火称新火。
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正是“明前”之寒食後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最佳品,龙井茶叶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四绝之称,厨师用此“四绝”与入时的鲜河虾仁相配,终於创制出新的一绝——龙井虾仁。
叫花童子鸡据传,古时由於封建王朝战乱暴政,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沦为乞丐。
一天有个流落到江南的叫花,在饥寒交迫中昏倒,难友为他搞来一只小母鸡。
可苦於没有炊具,急难中,便仿效烤红薯的方法,用烂泥把鸡包起来,放入篝火中用柴草煨烤泥团,使其成熟,意外地发觉此鸡异香扑鼻,十分好吃。
从此,这一别致的煨烤法便传开了。
杭州厨师吸取中不断加以改进,采用嫩鸡、绍酒、西湖荷叶、腹中填料,进行精细加工,使烤鸡香醇透味,终於成为人们喜欢的传统名菜。
宋嫂鱼羹据《武林旧事》记载:淳熙六年(西元1171年)3月15日,宋高宗赵构乘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自称是东京开封人,随皇上南迁到此,在西湖边以制鱼羹为生。
高宗命其上船,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予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信值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私房菜招牌菜特色菜杭帮菜

私房菜招牌菜特色菜杭帮菜在中国的餐饮文化中,私房菜一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作为私房菜中的一支独特存在,杭帮菜以其独特的鲜美口感和精致的烹饪方法而受到各方赞誉。
本文将为您介绍私房菜中的招牌菜——特色菜杭帮菜,并探讨其独特之处。
杭帮菜,是浙江传统私房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
杭帮菜起源于杭州和上海一带,讲究烹调技巧细腻、食材新鲜多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招牌菜之一就是红烧肉。
红烧肉,作为杭帮菜的代表之一,是肉类烹饪的精髓之作。
它的烹制方法是将精选的五花肉切块,先用油将其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酱油、糖和料酒等配料,中小火慢炖数小时。
炖煮过程中,肉质酥软入味,汤汁浓郁,色泽红亮。
品尝时,肉质细腻,口感鲜美。
这道红烧肉的成功之处在于火候的把握,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谨的掌控,才能炖出口感如此完美的一道菜肴。
除了红烧肉,杭帮菜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招牌菜,给食客带来无尽的惊喜。
其中一个常见的特色菜是西湖醋鱼。
这道菜选用新鲜的草鱼,烹制时细腻入味,酸甜可口。
草鱼去腥后,用酱油和糖炖煮,再加入适量的醋制成酸菜,最后将草鱼加入酸菜中慢炖。
这样,鱼肉能够很好地吸收酸菜的味道,呈现出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醇香。
另外一道让人垂涎欲滴的杭帮菜是东坡肉。
东坡肉选用猪肉腌制,再经过蒸煮、油炸等烹饪工艺。
每一步都炉火纯青,起到了腌制入味、肉质酥软和表皮酥脆的完美结合。
东坡肉色泽鲜艳,肉质肥而不腻,香味四溢。
多次下锅翻煮,使得猪肉充分吸收了调料的精华,每一口都散发着浓郁的肉香。
除了红烧肉、西湖醋鱼和东坡肉,杭帮菜的招牌菜还有很多,比如叫花鸡、干煸四季豆等等。
每一道招牌菜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杭帮菜作为私房菜的一种,以其精致的烹饪技巧和独特的口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红烧肉、西湖醋鱼和东坡肉作为其招牌菜,更是成为各地食客品尝和学习的对象。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尝试这些美味的杭帮菜,感受其独特魅力。
中国八大菜系之浙菜(杭帮菜)

中国八大菜系之浙菜(杭帮菜)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各大菜系各具特色,在自己的地域创造出源远流长的独有文化。
中国菜肴,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川菜、鲁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西湖醋鱼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龙井虾仁“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
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
浙菜中许多菜肴都富有美丽的传说,文化色彩浓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浙菜体系,具有悠久历史的浙江菜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在中国众多的地方风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东坡肉浙菜主要有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四个流派所组成,各自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浙菜基于以上四大流派,就整体而言,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风格,又具有共同的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
制作精细。
童子叫花鸡杭州菜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
杭州菜历史悠久,自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商市繁荣,各地食店相继进入临安,菜馆、食店众多,而且效仿京师。
宋嫂鱼羹杭帮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干炸响铃、红烧栗子肉、木樨肉、老鸭煲、龙井虾仁、宋嫂鱼羹、叫花童子鸡、八宝豆腐、斩鱼圆、砂锅鱼头豆腐、糟烩鞭笋、栗子炒子鸡、板栗烧肉、糖醋排骨、椒盐虾、油爆河虾、盐水虾、糖醋咕老肉、油焖春笋、油焖茄子、杭三鲜、红烧鸡翅、爆炒田螺、鱼头豆腐汤、杭州酱鸭、一品豆腐等。
浙江杭帮菜鲜嫩清爽口感独特

浙江杭帮菜鲜嫩清爽口感独特浙江杭帮菜是中国传统的地方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杭帮菜的风味独特,鲜嫩清爽,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浙江杭帮菜的特色和制作工艺,以及其在中国餐饮文化中的地位。
一、浙江杭帮菜的起源和特色浙江杭帮菜起源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追溯到南宋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杭州是中国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许多名人雅士聚居其中。
这些名人雅士不仅对政治和文化领域有着重要贡献,还对当地菜肴的制作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良。
杭帮菜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鲜嫩清爽:杭帮菜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追求食材的鲜嫩口感。
制作过程中,用料丰富但不厚重,调料简单但不失鲜美,使每一道菜品都能保持鲜嫩清爽的口感。
2.独特风味:杭帮菜注重烹饪技巧和创新,将传统的食材和烹饪手法结合,独特地演绎出一系列味道独特的菜品。
其风味鲜美,口感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3.突出主题:杭帮菜制作精细,注重突出菜品主题。
无论是色彩搭配、味道搭配还是菜品形状,都力求把菜品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二、浙江杭帮菜的制作工艺浙江杭帮菜的制作工艺以炖、煨、蒸等烹调方式为主,注重烹饪时间和火候的把控,以保持菜品的鲜嫩口感和原汁原味。
1.炖:炖是杭帮菜中常用的烹调方式之一。
炖菜时,通常选择鲜肉和各种蔬菜作为主料,配合调料和清汤,用小火慢慢炖煮,使食材的营养成分得以充分释放,味道鲜美。
2.煨:煨是一种将食材慢慢烧煮的烹调方式。
煨菜时,常用的食材包括鱼肉、海鲜和禽类等,煨的时间通常较长,能使食材更加鲜嫩,汤汁浓郁。
3.蒸:蒸是杭帮菜中常用的烹调方式之一。
蒸菜时,先将食材和调料放入蒸锅中,利用水蒸汽的热量将食材蒸熟,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口感鲜美。
三、浙江杭帮菜在中国餐饮文化中的地位浙江杭帮菜作为中国传统的地方菜系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独特的口感,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菜为何又称江南文人菜
文人吃饭,从来都是一件雅事――你要相信,文人吃饭绝不仅仅是为了果腹。
果腹只是吃饭的副作用。
文人吃的,也绝不仅仅是普通的菜、普通的饭那么简单。
甚至同样一道菜,在不同人口中尝出的味道也是决然不同的,文人吃出的味道,与深巷里陌寻常百姓吃出的味道,也一定大相径庭。
若要你烹一条鱼,会怎样做?想来无非是洗洗干净,清蒸水煮抑或红烧,味道一定都还过得去。
然在文人的食谱中,却不会忘记书写如此至关重要的一笔――“做鱼不腥的方法是,把鱼对水乡的怀念中枢去掉。
”
至于这条“怀念中枢”处于鱼身的哪个部位,又如何去掉,食谱中却又未置一语。
即便是马上要掉脑袋了,文人留给儿子惟一的遗言,也是――“花生米与豆腐干一起吃,能嚼出火腿的味道。
”
什么是“文人菜”,各种定义语焉不详,以我的理解,并非这些菜与别的“武士菜”、“渔夫菜”(如果有的话)决然有什么不同,而只是因为,这些菜与文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或是文人们妙笔生花,记下了某些菜肴的名字,或是以艺术欣赏的角度,总结了这些菜肴的特色,或是赞颂了某些菜式的美好滋味,或是在民间真真假假地流传着他们与美食
的故事。
总之,文人墨客与美食佳肴一相逢,便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些佳肴从此沾染浓厚的文化气息,在饮馔史上留下独特的美名。
简言之,一道菜摆在面前,它的意境是悠远的。
这样的菜,便可称之为“文人菜”。
杭州菜自南宋以来,凡千年有余,以轻油、轻浆、清淡自成一派风格,在全国饮食版图里占据独特的地位。
但梳理千年的杭州菜史可以发现,此菜系中不少菜肴都与文人有着无比密切的联系。
或可说,杭州菜的根子就是文人菜,更准确一点说,它是江南文人菜。
杭州菜精致漂亮,赏心悦目,滋味悠远――这何尝不是江南文人对生活理想的一种物化表现。
杭州菜精致的代表,或可举“龙井虾仁”一例。
这道菜以龙井茶的嫩芽,与虾仁搭配烹制。
此菜原料简单,除茶叶之外什么都不能配。
调料也很少,两三种而已。
虾仁玉白,茶叶碧绿,视觉效果十分清雅,上口滋味绝对清香。
茶本是雅物,《红楼梦》里妙玉曾说,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这道龙井虾仁,也绝非用来解馋的菜,不宜饕餮,而只适合细细品,慢慢嚼,必有人生至味萦绕于齿颊之间。
美食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曾提及,“翁同??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莲房鱼包匹
配。
”翁同??为清代书家,官至户部尚书,但他是如何创制了龙井虾仁,却查不到更多资料,只好存疑。
高阳提到的“莲房鱼包”,则又是一道雅致的菜――把藏在荷花中的莲蓬折下,由底部挖去内瓤,塞入鲫鱼块,加调料上笼蒸熟。
高阳也承认,这个吃法“雅致得很”,“但老饕恐不会欣赏”。
恐老饕不会欣赏的,还有西湖莼菜汤――莼菜就是睡莲嫩叶,还没出水就采摘了来,做汤滑嫩清香,汤纯味美。
但它实在是一道清淡的菜――淡到你不用心去吃,就吃不出它的味道来。
秋风起,莼鲈思,官都不要了,只要还乡。
吃西湖莼菜汤,其实是吃中国文人心中都有的那一缕乡愁。
不管你是相守故园,还是远游他乡,这抹乡愁都无法抹去,始终是文人心空的底色。
西湖莼菜汤,它哪里只是一道汤呵,那是弥漫在中国人心绪里的一片隽永的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