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珍藏十大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

1/28南京博物院前身是一九三三年由蔡元培先生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
一九五〇年三月正式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二〇〇九年,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竣工后形成如今“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中精品众多。
二〇〇七年,从四十余万件馆藏文物中选出十八件“镇院之宝”,加上乾隆年间蓝釉粉彩转心瓶和嘉庆帝册封旻宁(道光帝)的金册金印,共二十件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E-mail 文化传播网南京博物院大殿。
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2/28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作为博物院主楼3/28金兽(西汉):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通高10.2厘米,身长164/28厘米,身宽17.8厘米,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5/28金兽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之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6/28错金银重络铜壶(战国):残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足径13.8厘米,是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技术的完美作品。
7/28广陵王玺金印(东汉):黄金制成,重122.87克。
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高2.121厘米、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日本“汉委奴国王”金8/28印9/28金蝉玉叶(明): 金蝉玉叶是南京博物院四十二万件藏品中的一件工艺极品,一九五四年苏州墓葬发掘出土,为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10/28银缕玉衣(东汉): 一九六九年出土于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全长一百七十厘米,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共用玉片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坤舆万国全图(明): 是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于明万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后,刻本在国内已经失传。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的宫廷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据刻本摹绘徐渭《杂花图》卷(明)竹林七贤砖画(南北朝): 一九六〇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发现了竹林七贤砖画。
南京博物院藏品及展品介绍

南京博物院藏品及展品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南京博物院藏品及展品介绍一、南京博物院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一座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的博物馆,位于南京市市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一颗璀璨明珠。
南京博物院一座珍藏历史文物的宝库

南京博物院一座珍藏历史文物的宝库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其丰富的珍贵文物收藏使其成为了一座真正的宝库。
本文将以南京博物院为主题,探讨其收藏的历史文物及其珍贵之处。
一、南京博物院概述南京博物院创建于1933年,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建筑座落于南京市中山陵附近,占地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兼具现代与传统的特色,犹如一座艺术殿堂。
博物院展出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藏品,其中包括陶瓷、织锦、书画、金银器、青铜器等多个领域。
二、南京博物院的历史文物收藏1. 陶瓷文物南京博物院的陶瓷文物收藏可谓举世无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官窑瓷器,如明万历官釉绿地四季花卉瓷盘、明永乐官窑白釉葫芦瓶等。
这些瓷器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图案独特,是中国瓷器艺术的珍品。
2. 织锦文物南京博物院收藏了丰富的织锦文物,包括明代的著名文物“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杰作。
在南京博物院,游客可以欣赏到许多南京云锦的作品,如明朱扇腰带、明万历袍、明朱扇帷幕等。
3. 书画文物南京博物院的书画文物收藏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的“文震亨四尺横幅”和清代的“朱耷画卷”。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国宝级的珍品。
4. 金银器文物南京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金银器文物,既有古代的器皿,也有珍贵的首饰。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的“宣德青花金彩云龙纹银壶”和清代的“乾隆款金银丝彩玉壶”。
这些金银器不仅材质高贵,制作精良,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卓越成就。
5. 青铜器文物南京博物院的青铜器收藏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器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如春秋双耳方簋、春秋鬲、战国大鬲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古代工艺与艺术的结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南京博物院的珍贵之处南京博物院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其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收藏,还在于其对文物保护与研究的重视。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有关的文物介绍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有关的文物介绍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南京博物馆作为一座历史庄严、深受人民喜爱的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珍贵的南京文物。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南京博物馆以及与南京相关的一些文物,希望通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更好地展示南京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一、南京博物馆的背景南京博物馆是中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坐落在南京市中山北路。
博物馆建筑雄伟壮观,气势恢弘,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魅力。
它分为七个展览厅,涵盖了南京的传统文化、历史名人、艺术品等多个方面。
二、南京博物馆的文物介绍1. 明代国宝——太平天国同治南京城太平天国同治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也是太平天国的政治中心。
这个被称为国宝的建筑群体保存完好,真实地展示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
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 民国时期文物——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南京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
陵墓建筑庄严肃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雅致和艺术魅力。
在中山陵内还有丰富的文物陈列,生动地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历史。
3. 古代书画艺术珍品——《百鸟朝凤图》《百鸟朝凤图》是南京博物馆珍藏的一幅古代书画艺术珍品。
这幅作品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朱耷,是他晚年寓居南京时的创作之一。
画面中有各种鸟类,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珍品,也是对自然美的赞颂。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南京博物馆和与之相关的文物,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的源泉之一。
每次走进南京博物馆,我都可以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中感受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这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使我更加自豪和珍视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南京博物馆作为承载南京丰厚文化遗产的宝库,以及其中收藏的一些重要文物。
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院之宝

南京博物院的⼗⼋件镇院之宝2021-09-26 12:57·似莲66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南京博物院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1.⾦兽——不定期展出1982年出⼟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
为西汉时期⾦兽,通⾼10.2厘⽶,⾝长16厘⽶,⾝宽17.8厘⽶,重达9100克,含⾦量达99%。
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物中最⼤最重的⾦器,被誉为“国之瑰宝”。
2. 釉⾥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不定期展出明洪武釉⾥红岁寒三友纹梅瓶,1957年3⽉出⼟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明代墓葬,为国宝级⽂物,是现存惟⼀⼀件带盖⼦⽽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红梅瓶。
3.透雕⼈鸟兽⽟饰件——历史馆·2展厅1991年出⼟于昆⼭市赵陵⼭遗址。
透雕⼈鸟兽⽟饰件⾼5.5厘⽶、厚0.5厘⽶,系透闪⽯软⽟制成,呈⽩⾊略带绿斑。
属于良渚⽂化器物,具有极⾼的历史价值和⼯艺价值,是我国出⼟时代最早的⼈鸟兽图案透雕精品。
4.⾦蝉⽟叶——不定期展出1954年出⼟于苏州五峰⼭博⼠坞明朝张安晚家族墓中。
⼀只⾦“蝉”⽴于“⽟叶“之上,⾦蝉侧⾝翘⾜,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
叶⽚系新疆和⽥⽺脂⽩⽟,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瓣,是⼀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稀世⼯艺珍品。
5.青瓷神兽尊——历史馆·4展厅1976年出⼟于宜兴周处家族墓周墓墩中。
西晋青瓷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27.9厘⽶、⼝径13.3厘⽶,底部刻有“东州”⼆字。
神兽的神态惊⼈,全⾝刻满纹饰,是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
6.银缕⽟⾐——历史馆·3展厅银缕⽟⾐在我国仅发现⼀件,1970年出⼟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
⽟⾐全长1.70⽶,⽟⽚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形状与⾦缕⽟⾐相似。
这是我国第⼀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
7.⼈⾯兽⾯组合纹⽟琮——历史馆·2展厅1982年11⽉出⼟于常州武进寺墩遗址,是新⽯器时代良渚⽂化琢⽟⼯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
南京博物院中的十八件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中的十八件镇馆之宝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十三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十八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一、镇护之宝——金兽西汉金兽,于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它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
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态警觉,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钮,空腹、厚壁,浇铸成形。
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
西汉金兽西汉金兽是青铜铸造工艺与金器捶击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它将两种技法结合在一起。
其全身布满的斑纹大小一致,呈不规则的圆形,是整体铸成之后,特意用工具捶击上去的。
经过专家团的鉴定和评估,这个西汉金兽是迄今为止全国考古发现的最重的金器,而且彰显了西汉时期金属铸造工艺及金器锤击工艺两种技法的完美结合,极其珍贵,对考古意义深远。
不过也留下了疑团:这只金兽究竟是什么动物?是谁铸造的?他当初的主人是谁?又是谁将它埋藏此地?这些疑问没有人能给出答案,至今依然是历史之迷?二、御窑之宝——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1957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四十七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全国出土最重金器西汉金兽

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全国出土最重金器西汉金兽9100克的体重,萌萌哒而神秘的造型,使这只金兽成为了迄今为止全国出土的最重金器,也成为了南京博物院18件“镇院之宝”之一。
这件西汉金兽于1982年2月出土于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
南窑庄窖藏可谓是一个地下小金库。
在直径2米,深不足1米的窖穴内,出土了金兽一件、重金络青铜壶一件、金版11块,金饼25块。
出土的黄金总重量达20公斤。
西汉金兽,现藏南京博物院。
而南窑庄窖藏的发现和清理,窖藏文物最终入藏南京博物院的过程也颇具戏剧性,完全可以据此拍成一部电影。
金兽整体为浇铸而成。
它的头枕于前腿上,瞪目竖耳,颈部带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钮。
根据它的造型,可以推测出是西汉初期的产品。
它身上的通体斑纹是在兽体铸成后再捶击上去的,捶击的痕迹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十分精美。
捶击工艺留下的痕迹金兽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为秦汉文字。
“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
这只金兽到底是什么动物?有学者推测它为狮子许多学者倾向于它是一头豹子,除了形似之外,还因为西汉初期的墓葬中常有豹形文物出现,如河北满城西汉二号墓出土的一对鎏金铜豹、北京大葆台一号西汉墓出土的铜豹等。
古人认为,豹有避邪的功能,因此常常将器物做成豹形,以求平安。
满城汉墓出土的鎏金铜豹,《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图版二六至于它的用途,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有学者根据它头顶的环纽推测,它是一枚金质的“权”(可以理解为古代的秤砣)。
由于是金质,应为国库专用。
汉代的1斤相当于今天的250克,这只金兽重36斤整。
秦汉时期,一套完整的“权”,重量通常以倍数递增。
这只豹权编号为“六”,依次递减,第一件当为1斤。
还有学者从虎豹避邪压胜的角度出发,将它命名为“镇”。
另外一些研究者综合了这两种说法,认为它是国库的“镇库兽”。
专家们曾期待南窑庄窖藏及周边的情况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这只金兽的信息。
然而南窑庄窖藏的来历也是扑朔迷离。
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沈寿珍贵绣品《世界救主耶稣像》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沈寿珍贵绣品《世界救主耶稣像》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南京博物院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沈寿珍贵绣品《世界救主耶稣像》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其中之一就有沈寿珍贵绣品《世界救主耶稣像》。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沈寿珍贵绣品《世界救主耶稣像》一,南京博物院,仿照欧美一流博物馆建馆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当时为中国唯一一座仿照欧美一流博物馆建馆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馆藏文物40余万件,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
有国家一级以上文物1062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在2007年,南京博物院携手《扬子晚报》,请广大公众和专家一道,共同评选“镇院之宝”。
首先从院藏文物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组织专家进行了多轮研讨,从中选出18件作为“镇院之宝”。
其中就*有近代刺绣大师沈寿“仿真秀”代表作品《耶稣像》。
二,近代刺绣大师沈寿,清时任农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沈寿初名云芝,民国时期的刺绣天才,1874年生于江苏吴县(今苏州)的儒商家庭,从小随父亲识字。
苏州一带自古就有刺绣的传承,沈寿心灵手巧,对刺绣悟性极高,耳睹目染加上天赋异禀,使她十六七岁时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
在慈禧七十寿辰时候,朝廷征集为慈溪太后贺礼,沈寿绣品获赞赏,慈禧亲赐“福”、“寿”二字,故更名为沈寿。
清廷同时任命沈寿丈夫余觉为工农商部绣工科总理,沈寿为总教习。
沈寿名声远扬。
但是沈寿并不满足,精益求精且勇于创新,把西洋美术中的透视明暗的特点,揉入中国传统刺绣中,使刺绣的肖像表现有了仿真的新意,开创了自己独立风格,使自己的绣品独树一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博物院珍藏十大镇馆
之宝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南京博物院珍藏十大镇馆之宝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全国现存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带盖明洪武釉里红梅瓶。
岁
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
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
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
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
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
这种
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
为主要纹饰。
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
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
为国宝级文物。
清乾隆斗彩八吉祥纹大盘高6厘米口径50. 7厘米底径31厘米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
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
等。
西汉金兽西汉江苏盱眙南窑庄西汉窖藏出土。
呈豹
形,蜷伏状,豹头枕伏于前腿之上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
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这种制造办法至仍为孤
例。
毫无疑问,这个金兽是中国古代金银器中的重中之
重。
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
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徽
宗赵佶氍鸽图轴图绘古松一株,自右向画面伸出,一栖息
枝杆喳喳和鸣,似闻于耳,下两鹤鸽停半空展翅搏斗神态
生动逼真,笔力道幼。
画幅上方作者签押于朱文“御书”
方印上“天下一人”。
画幅中上方铃有“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三希堂精鉴垒”“宜子孙”等印赵佶:(公元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个皇帝,杰出书画家,擅画花鸟、山水、人物、以精致工细着称,书画别具一格,称为“瘦金体”,在书画艺术上有牙良高的造诣。
曾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等书。
现藏南京博物院。
清代雕漆山水人物纹盒盖面上方有'大清乾隆年制'印款。
这件漆盒漆层极厚,雕工精细,立体感极强,是漆器工艺中雕漆的代表作之一。
其制作方法是在器胎上层层髹漆,每髹一层,就放入特制的窖室,令漆凝结,髹到一定厚度才开始雕刻花纹。
此盒盖面髹漆多达一、二百屋。
一件盒子制成需花二、三年时间,其费工、费时,珍贵程度可以想见。
新石器时代人形玉觽人形玉觽(xi)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高6厘米最宽1.2厘米1977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遗址M15出土透闪石软玉,淡绿色带褐班。
器作轮扁平角状,整体造型如弓背人形。
器身镂雕三处,系在对钻圆孔内向三侧切割深槽而成,为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镂雕玉器之一。
清代缂丝金龙夹袍此夹袍为箭衣、圆领、右衽、马蹄袖,前后开衩,袖口装饰有箭袖,面料为织金缂丝,主体图案为龙纹,底纹为万字纹,其间装饰有云纹和暗八仙等吉祥图案,显得豪华富丽。
明时大彬款提梁壶紫泥调砂。
此壶器形较大,造型简
练朴茂,具有早期紫砂壶雄浑大度的气质,是传世大彬壶中最完美的一件杰作。
款署于器盖子口外侧,为阴刻楷书“大彬”二字,另铃篆书阴文“天香阁”小方印,当为藏壶者之铭记。
清代-青花十二月花神杯十二只,分别绘有十二月花卉纹: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
背面各题诗一首,并钤“赏”字方印。
秦汉云纹铜油灯由牛身、灯座、灯盖三部分组成。
牛造型浑圆,背负灯座,可任意转向,灯罩顶部有云纹穹隆形盖,内有圆管状烟道连于牛身,导烟炱于牛腹。
与长信宫登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人环保理念领先西方一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