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分析论文,欢迎浏览。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篇一一、中国已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基础地位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解决好粮食经济的问题十分重要。粮食安全问题不单是保障粮食产量、满足供给,粮食流通市场化也很重要,它是联系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的桥梁,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直接作用并且这个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解决粮食流通的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流通的体制问题。

首先,我国改革了粮食购销的体制。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流通制度,不过是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制度,仍然对粮食流通有很大的限制。于是我国在2004年飞出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实现粮食流通的全面化、市场化。

其次,我国在农业税方面给予了农业发展很大的帮助,我国在2004年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这不仅给农民减轻了很道德种粮开销,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增加的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最后,就是在粮食收购价格方面、信贷方面,我国政府也采取最大程度的支持政策。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还减少了粮食的定

购数量,从而也间接的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了。

二、中国粮食经济的未来与发展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耕地比例很少,如今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自然形成人多耕地少,人均匮乏的状况。再加上我国的农业基础本来就不雄厚,所以怎样保持粮食的平稳增长,使之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对我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994年国外的一篇名为《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引起中国对能否养活自己这个问题有了极大关注。同时国外的一些研?a href='https://www.360docs.net/doc/6a9538298.html,/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第一,对于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现在已经不是单纯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了,还要保证我国粮食的流通,粮食市场的稳定有序进行。当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还是首要的。第二,中国要重视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例如,农业用具的改进,农业机械的改革。更重要的还有研究优良品种,提高粮食的产量,还要加强有关粮食的机构的科学建设。第三,在发展农业时要着重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资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究,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一)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

对于国外一些专业人士对我国粮食问题提出的疑问,在此我有绝对的把握说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量绝对能满足国民的需求,并且我国

未来的粮食经济将会更好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的人口大国,自然而然就拥有十分雄厚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农村劳动力。中国人完全能够做到粮食自给;我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处于第三位置,所以我国的国土资源相比较来说也是丰富的,并且还有很多国土资源尚未开发。我国只需高效的开发并使用,使其功能得以发挥,将会为我国带来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全民小康,并且实现全民富裕。

(二)中国人养活自己不是易事

不过,周全的考虑我国国民凭借自己的力量发展粮食经济,养活以13亿为基数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人口,确有一定困难。根据我国当前粮食的生产趋势,我国粮食要想进行更深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我国农业的投入减少,致使我国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减小,又加上当前农业的生产条件的欠缺,我国的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没有那么大。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发展农业科技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我国的粮食生产就会出现很大危险。第二,粮食种植所获得的利益较低,因此农民对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减小了。除此之外,我国的粮食生产还承受着人口这更为严峻的压力。所以我国必须采取一定高效率的措施。例如,推广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可以提高了我国粮食的产量,从而提高我国粮食的单产;还有就是应用高效的化肥。并且还要不断的提高我国农业机械水平,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从而使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所以我国农业还是需要进行完善。

(三)中国人如何才能养活自己

从外国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我国在粮食经济方面已经取得成就以及我国在粮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考虑,再加上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总结出几点方式、政策,从而为我国的粮食经济更好的发展。

第一,在已有的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单位产量,并且还要不断的开发有耕地能力的未开垦地。在保护已有耕地的同时,快速开垦可耕地和修复荒废的土地,稳定我国耕地面积。

第二,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我国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农战略并且正大力实施。只有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才能使我国粮食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

第三,节约粮食。据专家测算得出,我国的粮食在种植、存储、加工与销售等环节都有很大的损失。所以节约粮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政策,从而提高我国粮食经济水平。

第四,创建长期有效的避险机制。企业不仅要创造利润,也要有规避风险的能力,这是在当今经济现代化、国际化的形势下一定要具有的能力。

三、结束语

我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并且我国的历史决定了农业在我国的基础性地位。从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在曲折中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随着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粮食产量也持续增长。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远远超出五千亿吨,相对

于七十年代初整整翻了一翻,并且我国粮食供应还首次出现大于需求,使我国的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进而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009年我国全国的粮食总产量已达到53082万吨,比上一年足足增加了211万吨,又一次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虽然也受到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遭受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因为我国政府已建立起来较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国家、企业,还有农民基本上都储存了定量的粮食,所以至今为止我国粮食的供应和需求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浮动,我国市场的粮食价格也比较稳定的。如今,我国政府对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帮助政策,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涉及到对种粮农民采取直接补贴的政策,并增加农业资本的综合补贴,补贴了良种,农械、农具的购置。这些政府的措施都展现出国家对粮食经济发展的重视,平稳了我国粮食生产。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篇二唐万明、格格日乐[3]在对比国内外羊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差距后指出,应从提高肉羊良种化程度、提高技术含量和抓好肉羊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三个方面来弥补与国外的差距。赵有璋[4]、王兆丹等[5]、张鹏等[6]、夏晓平等[7]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与对策建议,他们认为中国肉羊生产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规模化程度低、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未来应采取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促进我国羊产业的发展。

熊朝瑞等[8]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问

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四川省羊产业存在着保种选育工作落后、科技储备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应加大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武济顺等[9]从产业现状、技术支撑、产业链条角度研究了山西省羊产业的发展形势,他们指出应全面提升肉羊标准化养殖水平。

王立克等[10]研究了安徽省养羊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开展肉羊疾病防治研究的对策建议。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尽管羊产业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羊产业经济地位方面的分析研究。本文将根据相关的权威统计数据,借鉴山东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成员的前期研究成果[11],从产品贡献、产值贡献、收入贡献和消费贸易贡献等方面,分析山东省羊产业的经济地位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与规律,为促进全省羊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山东省羊产业经济地位演变历程根据产业的定义

本文将羊产业定义为所有羊饲养者的集合,包括散养农户和规模化养羊场(含养羊专业户,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羊场)。羊产业活动主要涉及育种与繁育、营养与饲料、疫病防控、生产与环境控制、产后加工和流通销售等环节的产业组织活动。

1.1山东省羊产业的产品贡献分析

产品贡献是指羊和羊肉、羊奶产出量及其满足社会需求的贡献,用羊出栏量、羊肉产量和羊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等指标来衡量。根据《山东统计年鉴》和《中国畜牧业年鉴》,得出1978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羊出栏量及其占全国羊出栏量比重、1985年至2011年

山东省羊肉产量及其比重的基本情况,根据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得出2008年至2012年山东省羊奶产量及其占奶类总量比重的情况,详见图1、图2和表1。

1.1.1羊出栏量及其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由图1可知,1978年以来,山东省羊出栏量总体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占全国比重呈波动变化。到2011年全省羊出栏量达到2901.22万头,比1978年增加了184.36%,年均增长率3.21%;占全国羊出栏量的比重为10.64%。期间,由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允许有证集体和个体商贩经营农牧民完成派购任务后的畜产品,并取消了30年来牛羊肉的统派购制度,促进了农牧民饲养生猪、羊等家畜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内全省羊出栏量逐年稳步增长,到1999年出栏量达2838.80万头,占全国羊出栏量的15.08%。2000年受种植结构调整、天气干旱的双重影响,养羊的粮食饲料成本增加,加之牲畜传染病的规模传播,使得羊出栏量有所减少,整体上下了一个台阶。到2005年,国家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另外,国内羊肉供需矛盾引起羊肉价格只增不减。在各种政策和市场的作用下,全省羊出栏量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2008年羊出栏量达到3098.80万头的历史最高值。

1.1.2羊肉产量及其占全省肉类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由图2可见,1985年以来,山东省羊肉产量大体呈现波动增长的变化趋势,占全省肉类总量的比重也呈波动变化。到2011年全省羊肉产量达到

30.50万吨,比1985年增加了514.92%,年均递增率7.24%,占全省肉类的比重由1985年的3.86%波动增加到2011年的4.47%,并于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0.62%。

1996年市场一时难以消化羊肉高产极大地影响了农牧民饲养肉羊的积极性,导致1997年全省羊肉产量出现下滑。1999年美国被迫取消羊肉进口限制,2000年山东省实施肉羊良种产业化,2001年欧洲羊肉产量下降、进口需求扩大,国内外消费者消费理念由猪肉主导转变为更加青睐羊肉,大大促进了山东省养羊业的发展,全省羊肉产量开始稳步增长,但仍未恢复到1996年的最高水平。

1.1.3羊奶产量及其占全省奶类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由表1得,2008年以来,山东省奶类总产量和牛奶产量均呈现逐步增长的发展趋势,而羊奶产量则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8年的31.78万吨逐步下降到2012年的25.59万吨,仅占全省奶类总量的4.90%。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期以来缺少对于羊奶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奶类制品频频出问题使得消费者对其信任度下降,羊奶价格偏高以及牛奶、豆奶的替代影响等。但是另一方面,这说明山东省羊奶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将会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1.2山东省羊产业的产值贡献分析

产值贡献是指养羊业产值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用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及其占畜牧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等指标来衡量。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00;2012年)数据,得出1999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及其占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基本情况,详见图3

和图4。1.2.1羊饲养产值的变化趋势由图3可见,1999年以来的12年间,伴随着羊出栏量的稳步增加,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呈逐年增长态势且经历了1次较明显的飞跃。1999;2007年期间,全省羊饲养产值由34.27亿元(按当年价格,下同)稳步增加到70.66亿元。

2008年羊肉价格首次突破30元/公斤,较2002年同期上涨192.5%,全省羊饲养产值迅速上升至2008年的91.89亿元,较2007年增加了30%,成为羊饲养产值上升最快的一年。之后羊饲养产值逐年稳步增加,到2011年达110.96亿元,是1999年的3.2倍,年均递增率10.18%。1.2.2羊饲养产值占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1999年以来,山东省羊饲养产值占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变化趋势,分别保持在5.6%和2.8%的水平上。这种现象利于保持产业的连续性,不会由于剧烈的波动而引起产业大的变动,从而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但不难发现,羊饲养对于山东省畜牧业及农业的贡献尚小,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牧业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养羊业存在巨大潜力,必将成为畜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1.3山东省羊产业的收入贡献分析

收入贡献是指养羊农户出售羊产品(在这里用菜羊及羊肉代表)对其收入的贡献,用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及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来衡量。根据《山东农村统计年鉴》(1994;2012),得出1993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及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的基本情况,详见图5。可见,

1999;2011年间,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以较大的幅度整体上升,2011年达到最大金额75.84元/人,是1993年的11倍,年均递增率达到14.25%。但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占其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则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具体而言,该比重在1997年为最低0.09%,2011年达到最高值1%。其中,2011年增长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供求的矛盾引起羊肉价格首次突破40元/公斤,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养羊收入的增加。

1.4山东省羊产业的消费贸易贡献分析

消费贸易贡献是指羊产品(在这里用羊肉代表)对省内居民消费及国际贸易的贡献。由于缺少山东省城镇居民羊肉消费量的统计数据,因此本文用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和羊肉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等指标来近似衡量山东省羊产业的消费和贸易贡献。

1.4.1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根据《山东农村统计年鉴》(1999;2012年),得出1998年至2011年期间山东省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的基本情况。1998年以来山东省农村居民年人均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均呈现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人均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比重在2002年分别达到最高值0.38千克/人和

2.77%。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较低,羊肉虽具有更高于猪肉的营养价值但价格也较猪肉高出许多,因此,农村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量总体较低,历年平均值为0.3千克/人,多年来仅占人均肉类消费总量的2.1%左右。此外,农

村居民对羊肉价格的变化较为敏感,人均羊肉消费量及其占肉类总消费量比重的变化趋势表现一定的波动性。

1.4.2羊肉出口量、出口额及其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趋势根据《中国农业年鉴》(2003;2011),得出2002;2010年山东省羊肉(含鲜、冻羊肉)出口情况。2002年;2010年期间,山东省羊肉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全省羊肉出口量和出口额由2002年的30.5吨和4万美元稳步增加到2006年的9084吨和1693万美元,继而以较快的速度减少,到2009年出口1217吨和395万美元。2008年出现出口数量的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下,羊肉进口国减少进口造成的影响,2010年,由于国家各级对农业尤其是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羊肉出口量再次出现了抬头趋势。

2山东省羊产业经济地位及其未来趋势的基本判断

基于以上4方面的贡献分析,概括总结出山东省羊产业经济地位演变的基本规律,据此得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1)全省羊存栏量和羊肉、羊奶产量呈现稳定增加的总体变化趋势,占全国的比重呈现出平稳波动的变化态势;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呈先上升后减少再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羊奶产量占全省奶类总产量的比重呈不断下滑的总体态势。

预计未来全省羊出栏量和羊肉、羊奶产量仍将会是平稳增加的发展趋势。羊出栏量占全国的比重将会保持在10%~12%左右的水平;羊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将会在4%~6%左右的水平;羊奶产量占全省奶类总量的比重将会在3%~4%之间波动。按现有的增

长速度计算,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全省羊肉产量将达到50万吨左右,与《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肉类产量目标相吻合。

2)全省羊饲养产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总体变化态势,占山东畜牧业及农业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按照1999年以来的发展速度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省羊饲养产值将达到150亿元左右,与《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畜牧业产值目标相吻合;羊饲养产值占山东畜牧业及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分别在5%~6%和2%~3%之间波动。

3)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及其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均呈现出波动性增加的变化态势。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的收入将达到80元/人左右,与《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相吻合;全省农民出售菜羊及羊肉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将在1.2%~1.5%之间波动。4)全省鲜、冻猪肉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及其占全国的比重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按照现有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到2015年全省鲜、冻羊肉的出口数量将达到3600吨左右,出口金额将达到3000万美元左右。

3结论与建议

山东省羊产业的发展不仅在产品、产值、就业、收入和消费贸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带动了上下游饲料、兽药、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羊产业的作用,更好地实现

山东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①健全完善并严格贯彻执行羊产业政策,促进羊产业科学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山东省羊产业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政府的畜牧业政策应对羊生产有所偏向,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出台适当的“育肥羊保险补助”、“饲料补贴”、“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补贴”、“生态养殖补贴”和“质量安全补贴”等羊产业扶持政策。

②加快转变羊饲养方式,提高羊饲养规模化程度。规模化生产方式是羊产品标准化、规格化的保证,为加快羊饲养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全省羊饲养规模化程度,引导和鼓励羊散养户退出养羊业或向养羊专业户转变,养羊专业户向小规模养殖场转变,小规模养殖场向中规模养羊场转变,中规模养羊场向大规模养羊场转变。

③抓好羊疫病防控工作。切实搞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清毒、净化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羊疫病应急防控体系和检测、监管体系,切实做好羊疫病防控工作。

④加强羊产业链建设,促进羊生产稳定发展。为提高全省羊生产的稳定性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羊和羊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羊产业贡献率,应大力协调整合饲料、兽药、育种、防疫、环境、屠宰、加工、储运和销售的羊产业链。学习养羊大县陕西省横山县的“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大提高农民养羊纯收入。⑤加快优化羊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应积极开展产品精加工、深开发,集中力量延长羊产业链,提高羊产品的档次

和附加值。改善羊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增强山东省羊产业国际竞争力,应通过法规建设与执行强化对羊产业的质量安全监管。

有关产业经济分析论文推荐:

1.产业经济论文参考

2.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

3.产业经济论文

4.产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5.产业经济学考试论文精选

6.产业经济毕业论文

法律的经济分析导读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导读 【文章概要】20世纪60年代,法学随即受到了各种其他学科的猛烈冲撞及渗透、无异是向法律的自给自足性提出挑战。20世纪90年代,受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股以市场为导向的法律改革潮流。经济分析法学正是其中之一,经济学为预测和解释人们的法律行为提供了最好的理论,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合理最大化者,在选择如何行为时,人们将考虑每种可能的行为方案所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将人们日常生活的相互交换活动中如何获取利益的简明经济原理和与经济效益有关的市场经济原理应用于法律制度的研究 关键词:法律经济分析财富最大化效益成本 经济分析法学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在长期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的西方国家中,认为国家不应过多干预市场经济政策,坚持国家经济作用有限论。但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度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看到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统治下的市场出现“失灵”带来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使得资产阶级国家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从幕后走到台前,大量地、广泛地应用立法、司法手段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为此,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不得不把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作为一个实在的法现象加以研究,经济分析法学由此孕育而生。 经济分析法学是国家干预社会经济运行的实践而来,更是在各个学科交叉冲撞及渗透过程中得到发展,它无疑在向传统法学的自给自足性提出挑战。对于传统主义的法学家而言,法律是不假外求的,更不必去求助于被认为带有“市侩”气息的经济学来侮辱神圣且历史悠久的法学。简而言之,法律被视为一个经过完美编排的观念及逻辑系统,再加上由某些崇高的理念(公平、正义、自然法)所引导,只要是训练有素的法律人运用传统的法学推理方法便可以得到案件的正确答案[1]。他们不考虑一个判决所要消耗的社会成本,以及衍生的实际社会后果,甚至不管这些立法或者政策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反而得到与此相悖的结果。而经济分析法学家认为传统的法律观和方法论能达到的真理是脱离现实的真理,是自以为是的“正义”。他们认为只有运用经济学进行“实证经济分析”才能都真正充当政策工具从而改变社会往所欲方向发展,从而利用最小可能的资源来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进而达到改革和完善法律制度的目的。 经济分析法学的核心思想是“效益”。在经济分析法学家看来,效益原则是经济分析法学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原则,法律的根本宗旨是以价值最大化的方式来分配和使用资源,或者说通过法律的参与以有效的利用自然、人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这一根本目标。经济分析法学不仅体现在分析和解决规制市场经济次序的问题上,还体现在财产、继承、家庭等民事法律关系问题上,甚至在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宪法等公法领域也有其经济根源。换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生活中的法律经济学论文

透视“梁祝”之争背后的法律问题长期以来,“梁祝”的传说被我国艺术家用各种形式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千年。到底他们是哪里人?故事起源在什么地方,是河南还是浙江?惹起一场议。这场争论的一方是刚刚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文化之乡”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另一方则是曾在2005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的河南省汝南县。一个是“梁祝文化之乡”,一个是“梁祝之乡”,虽然只有一词之差,这背后却隐含着两个地方各自对梁祝文化源流的认同。那么,为什么这一南一北两个地方会被冠以如此近似的称号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说,他们之所以给浙江宁波的鄞州区和河南的汝南县命名类似的称号,主要因为这两个地方都跟梁祝传说有关。 但是,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梁祝之乡?我门也无法判断。因此,关于梁祝文化的源流问题也许会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与此同时,我们不禁会思考,在这个争论的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用意? 原本尊重历史,辨明出处,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争做“名人故里”的这些地方,目的真的是在于膜拜祖先,弘扬正气,传承文明么?其实,这里涉及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利益之争问题,也有一种说法叫做“文化搭台经济演戏”。当然从这个来看,其实这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目前,很多地方的政府,早已经偏离了实事求是发展历史资源的做法,甚至没有实事求是的意思。他们只是借“名人故里”来生利。名人故里之争,已经演变成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成为资源之争、品牌之争。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名人故里以及相关开发,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再往深一层,名人故里之争是对品牌的争夺,地方希望通过名人、通过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所谓的文化之争,已然演变成利益之争。 在“名人故里”之争的这场闹剧里,我们也看到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和保护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所有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这些文化传说、各种文化的形式,包括一些文化的空间,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时段、某一个空间,我们举行的某种活动,这些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好几个说法,让民众不知所措,产生混淆,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不光是这个“梁祝”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这种情况。于是,这又给我们提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经济毕业论文分析电力市场经济论文

分析电力市场经济论文 一、电力市场经济发展和以及规划 1.电价的机制。电力系统中电力的生产、输送、和消耗形成了从发电成本、输电成本以及供电成本的成本链,以及由进网电价、输送电价、和消耗电价形成的电价链,并本着以电力供求和电价互动、竞争为机制来形成对电价的定位。应当深刻的认识到消费群众所喜欢的定价并非就是对国民的有利电价。电价不仅要反映出一系列的成本以及资源的缺少度,还要保证电力企业应有的合理利润和对节能口号响应的实施作用,从而维持电价和其余能源价格之间的合理比例是相当重要的。 2.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对于我国来说电网建进度相对滞后,也是电力市场向更深度发展的瓶颈。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中的国民经济与能源分布的状态来看,我国电力市场的应用是凭借强大电网基础而形成的国家和区域、省的三级电力市场,从而全面做好优质供电服务,也为电力市场和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电力市场中的投资。当下电力作为资金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具额的资金。从目前来讲,我国的电力建设不仅在电源建设上缺乏资金,在电网建设上更加地缺乏。因而,应该发展电力特有的金融市场,开发以电力为核心的金融工具,建立起电力在金融市场上有重要意义的商业融资制度,还要加强在电力投资中的风险与决策的评估,从而完善和扩大电力融资的重要渠道。 4.电力市场中和谐的沟通。电力体制的改革与电力市场经济化发展都涉及到了国民生计的诸多方面,各个行业以及全体

社会公众。因而,电力市场经济化过程便需要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关系的协调与沟通。对此,既要有对制度的规范,也要 有对道德的约束,既要让电力系统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也要能 够让各个机构和行业以及广大社会群众对电力市场建设的支持和 理解。 二、我国电力市场经济化的特征 一个能够实现市场化的电力市场能够从产权、结构、交 易和市场的体系结构以及电价都有鲜明的特点。从市场体系和结 构来看。明确地区别电力市场的结构,其中可以从电力行业所拥 有的厂商数量来判断,二是能够从电力行业厂商的产品相互代替 的程度来判断。按照电力商品对消费者的功能满足上可以进一步 的细分为电能、电力、备用、等一系列产品,并且对应相关的市 场经济。应该尽量让市场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让电力用户的选 择余地大大增加,在发电,配电,零售等环节中能够让用户直接 参与到服务评价中。从输电和配电的定价来看。在我国输电配电 价格的模型还没有建立,可以参考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应用方案。 三、电力市场经济发展的展望 电力工业在市场中的结构、以及定价模型的都会对大众 用电情况带来严重影响。例如,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或区域,电费 定价是按照用户使用时间而在波谷与波峰的分时段情况来定位的,而有的地方则是无论用电时段都采用统一的定价。前一种模式除 了计费比较科学以及对“消峰填谷”的作用之外,对上班族也比 较有利。因上班族白天都在外工作,夜晚才回家,便因此很少在 用电高峰期用电,而在20点至次日的8点对于电器的使用较为频繁,从而这种计费方式将为上班族节省一定的电费支出,同时也 能够对促进其购买能定时运行以及关闭的设备和家电技术的进步 等都有着莫大的帮助。而对于长期在家中的住户而言,特们使用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学号:** 导师:**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方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应用广泛。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确定未来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 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l growth e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mix e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0he shift share efect),以此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模型构建 成都市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全国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0为基期,t 为末期,将区域经济划分为3个产业部门用j(j=l ,2,3)表示,即以b j0,b jt 分别表示成都市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以B j0,B jt 分别表示全国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成都市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0,0 ,,ij ij t ij ij b b b r -= ( j=1,2,3) 50010001500200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1 1995—2008年成都市三次产业经济规模图 全国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经济法学分析论文

经济法学分析论文 一、从热闹浮华到冷静思考 中国经济法学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由于宏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要求,震惊世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规模空前的经济立法实践的促进,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期间,出现了几十位经济法学家,创立了综合经济法学派、纵横经济法学派、纵向经济法学派、经济行政法学派、学科经济法学派等,呈现出学派林立,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繁荣景象是由特定时代背景促成的。具体说来,是经济法沾了经济的光,经济法重点在“经济”而不在“法”,人们对经济的热望外溢辐射到了法律身上,规模空前的经济立法使得法律水涨船高。但与此同时,人们不仅对经济法,就是对许多法律部门包括民商法和行政法都认识不清,以至于把经济法理解为有关经济的法,甚至是一切有关经济的法。特别是当时经济法学处于初创阶级,许多基本问题都尚在探求之中,不要说当时难以解决,就是今天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难以真正彻底解决。而当时许多实际问题,如承包租赁、两权分离、经营责任制,都是一时的问题,甚至不是什么真正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当时经济法学的繁荣,客观地说是繁而不荣,甚至是虚假繁荣。 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使这种繁荣成为昔日的荣光。民法通则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并在立法说明中进一步指出:“民法主要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即横向的财产、经济关系。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国家和企业之间及企业内部等纵向经济关系或者行政管理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由有关经济法、行政法调整,民法基本上不做规定。”上述规定和说明给经济法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使综合经济法学说分化,纵横统一经济法学说解体,同时在经济法原有的领域内引入了新的竞争者,即行政法,这大长经济行政法学说的志气,而这一学说认为,“单纯从国家行政权力活动这一点看,经济行政法与行政法没有区别。按照传统行政法学的观点看来,经济行政法应当属于行政法中的行政作用法之一部。”[2](P?224)因此,该学说的根本宗旨与学科经济法学说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

董明珠VS雷军:10亿元商业对赌的深度解析 材料一: 2013年对于这两位企业家来讲,都是“春风得意扩张疾”的一年,都是把钱赚疯了的一年。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年度总收入有望突破1200亿大关,营业利润也可能达到120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按其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推算)。而作为中国IT领域典型的婴儿巨人(Baby Giant) 小米公司,在雷军的领导下,更是“见风就长”,全年销售手机可能达到1800万台,年度总收入或有300亿元。再说一组有意思的对比小数据。格力电器仅2013前三季度的利息收入就有近10亿元,而小米公司2013年仅配件收入也可能超过10亿元。所以,在同样一个舞台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这两位光灿灿的“土豪”才敢“豪气压群雄”,并有着足够的实力和自信,“使马云拍马,健林捧场”,悍然抛出10亿元的商业对赌。 这场钛金版的商业对赌,不但使去年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元对赌黯然失色,同时也激起更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舆论风暴。就“商业观察”层面而言,太过武断地批判,或过于乐观地力挺,无论对哪一方都有失公允,当然也毫无意义。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以商业逻辑和行业规律为依据,抽丝剥茧,由表及里地探究这场赌局背后的真正意蕴,以及预判、推演未来的N种可能。 材料二: 先说格力。自2012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之后,新升为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董明珠便提出了未来五年内,“以每年增长200亿元的速度,再造一个格力,实现营收突破2000亿元”的新目标。再说小米。据雷军在今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的信息,2014年营收预计500—600亿元,2015-2016年营收目标超过1000亿元。

经济数量分析论文

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 关联分析 学院:经管学院 专业:国际贸易学 学号: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及应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研究方面。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深度分析。但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些研究理论的问题和不足,将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关联研究,使外贸依存度以纵向的视角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论证现阶段我国外贸依存度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的写作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国经济与外贸及外贸依存度关联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根据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选择经济发展几个重要指标。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将选择的经济发展指标用于我国发展现状与实际外贸依存度进行关联分析,其中在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并对结论进行详细论述。进行探索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第四部分针对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字词:外贸依存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阶段;关联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economy one of the main indexes of external dependence gradually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Many scholar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a lot of research, the theory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ic external dependence degree has the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but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ising year by year since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domestic scholars 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re analyzed in depth. But these studies som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this paper study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theory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ed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from a view of the longitudinal,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moderate. Writing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country's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ion studies were reviewed.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select several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will choos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elation analysis, which in our country at this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number,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us concluded that China's actual match the depende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The fourth part for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make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Key words: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论文】

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分析 摘要:学科素养不仅包含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掌握,还包括对未来职场思维、态度和技能的训练,学科素养成为衡量一个学科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学科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数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学科范围广,数理性强,有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其学科素养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内涵,并指出目前国内数量经济学学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二者基础上给出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未来培育方向。 关键词: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研究生教育 一、引言 学科素养,能反映出一个人所具有的某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积累,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所受到的基本技能、知识、思考方式和能力的训练,并将影响到他以后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操守,以及以后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学科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通过几本书或几门课程能够提高的。这是通过与每位教师的接触,通过学校的正确引导,通过深深感

受大学的精神才能培养出来的。这正好是目前大学所缺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大学是靠名师支撑的,学生所学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熏陶下培养一些必备的学科素养和对事物的批判能力。数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以现实问题为背景研究各经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而硕士研究生处于本科生与博士生之间,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硕士生的学科素养在考虑到培养全面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原则上,还要重视对学科前沿的知识的了解,重视未来职业道路上发展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具有敏锐的专业嗅觉和果断的判断力。因此,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包含经济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素养的培育,其中要以经济学和统计学学科素养的培育为主,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素养的培养为辅。对数量经济学学科素养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而本文尝试通过建立数量经济学学科内涵给出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学科素养,通过指出目前数量经济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学科素养培育方向,以期对数量经济学学科建设有所帮助。 二、学科素养含义

分析法学论文法律经济学论文:经济学与法学关系的思考

分析法学论文法律经济学论文:经济学与法学关系的思考摘要:本文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调整范围和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经济学与法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常识性的探讨。笔者认为法学必然要与经济学发生联系,经济学成为法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不学经济学决不可能学好法学;法学家不仅应是法律专家,同时还必须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学者。 关键词:分析法学法律经济学经济学 在法学界有一个实证分析法学派,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边沁、奥斯丁、凯尔森、哈特等。特别是以凯尔森为代表的纯粹法学派,他们试图完全不考虑法律的实质内容,仅从形式上建立一个完美的法学体系。不可否认这个学派对法学的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法学的体系化和形式化上。但这一学派也遭到几乎所有其他学派的批评。这是由于没有内容只有形式,法学就形同虚设难以具体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我国法学界的许多人实际上是坚持法学形式主义的观点的,按照这种观点法学是一个能够自我满足的学科,它与确实难以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法学不是真空中的学问,也不是儿童玩具,它必须实实在在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还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因此,法学在研究目标上、研究内容上、调整范围

上,以及司法实践上就必然要与经济学发生联系,使经济学成为法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在此同时,法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科学也与经济学有着重要的区别。 一、经济学与法学在研究目标上的关系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节约的学问,其核心研究目标是如何以最大效益为目标配置稀缺的经济资源,或称如何是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它又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现象,以对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为主,就此而言经济学也称为经济分析;规范经济学则主要是研究应如何按照对经济现象的分析结果,实现对某经济现象的调节和管理,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经济目的。 法学是研究调整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科学,法学与经济学在研究目标上既具有一致性,同时也有明显的区别。在一致性方面,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效率,法学也以效率作为其基本价值之一。在这一点上法学与经济学是一致的。其中规范经济学实际上同法学在研究目标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制度经济学以及法经济学,我们很难说清它们是法学还是经济学,它实际上就是法学与经济学的综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学与经济学的溶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法学与经济学在研究目标上还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产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产业经济分析论文,欢迎浏览。 产业经济分析论文篇一一、中国已采取的措施及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占基础地位的国家,人口众多,所以解决好粮食经济的问题十分重要。粮食安全问题不单是保障粮食产量、满足供给,粮食流通市场化也很重要,它是联系粮食消费与粮食生产的桥梁,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着直接作用并且这个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解决粮食流通的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流通的体制问题。 首先,我国改革了粮食购销的体制。我国是从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流通制度,不过是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制度,仍然对粮食流通有很大的限制。于是我国在2004年飞出了统购统销的粮食流通体制,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实现粮食流通的全面化、市场化。 其次,我国在农业税方面给予了农业发展很大的帮助,我国在2004年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这不仅给农民减轻了很道德种粮开销,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我国的粮食产量的增加的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最后,就是在粮食收购价格方面、信贷方面,我国政府也采取最大程度的支持政策。不仅提高了粮食的收购价格,还减少了粮食的定

购数量,从而也间接的使粮食产量快速增加了。 二、中国粮食经济的未来与发展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但耕地比例很少,如今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自然形成人多耕地少,人均匮乏的状况。再加上我国的农业基础本来就不雄厚,所以怎样保持粮食的平稳增长,使之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对我国来说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994年国外的一篇名为《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引起中国对能否养活自己这个问题有了极大关注。同时国外的一些研?a href='https://www.360docs.net/doc/6a9538298.html,/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第一,对于中国的粮食问题中国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现在已经不是单纯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了,还要保证我国粮食的流通,粮食市场的稳定有序进行。当然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还是首要的。第二,中国要重视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投入。例如,农业用具的改进,农业机械的改革。更重要的还有研究优良品种,提高粮食的产量,还要加强有关粮食的机构的科学建设。第三,在发展农业时要着重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农业资源的利用更高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加大科技研究,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一)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 对于国外一些专业人士对我国粮食问题提出的疑问,在此我有绝对的把握说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量绝对能满足国民的需求,并且我国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成都市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稳中趋活,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回落,对外经济发展加快,财政金融经济运行良好等特征,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达425.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08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75.28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86.31亿元,增长26.5%,进出口总额为33.65亿美元,增长33.7%,进出口相抵,顺差3.71亿美元。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大关,达21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为近十年以来最高水平。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2004年成都市房地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2004年共计完成投资为291.41亿元,增长18.8%,其中商业营业用房完成55.15亿元,增长83.4%;住宅完成185.6亿元,略有下降;办公楼完成9.86亿元,增长18.1%;其他用房完成40.8亿元,房地产投资的火热局面也将形成一定的资金人才吸聚效应,为房地产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1-11月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26.6元,消费性支出为7358.5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居住消费支出为899.9元,同比增长16.2%,但居民居住支出的比重则较去年下降了2%,仅为9.6%,这说明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购买能力也将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成都市的用以衡量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维持在40%以下,且呈下降趋势。 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将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越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预期,2005年,成都市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宏观政策环境 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存在着投资过热,投机性购房比例上升、房地产市场

法经济学论文

法律经济学期末论文 LEGAL ECONOMICS THE TERM PAPER 医患纠纷的法经济学分析 THE LEGAL ECONOMIC ANALYSIS OF MEDICAL DIS PUTES 学院(系):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专业班级:行政管理专业092班 学生姓名:吴海东 学号: 2007064222

摘要 近年来,原本在同一战壕与疾病斗争的医患双方越来越走向对立,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医生带着钢盔上班,患者带着DV机看病。据统计,目前全国法院一年审理的医疗事故案件1万余件,医疗损害赔偿案件4万余件;北京市的某个区级法院1999年只处理了9起医疗纠纷案件,2008年已经上升到200件。医疗纠纷数量逐年上升,迫切需要从法律上合理界定医疗损害责任,201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用11个条文,专门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把医患之间难解的复杂关系,置于法律条文的框架下,试图重建医患关系。 主题词:医患纠纷;信任危机;双轨制;医疗事故;非医疗事故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as in the same trench and fight the disease both doctors more to the opposition, medical disputes emerge in endlessly, the doctor with a helmet to work, patients with DV machine a docto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t present the national court in a trial of medical accident case over 10000 pieces, medical damage compensation cases over 40000 pieces; Beijing's a district court in 1999, deals only with a 9 cases of medical disputes, 2008 has risen to 200. The number of medical disputes is rising year by year, the urgent need to legally reasonable definition medical liability, July 1, 2010 promulga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chapter 7 in 11 an article, which specified the" medical liability ", the patient

产业经济学投入产出表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摘要本文利用某地区投入产出表计来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关联效应,计算并运用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等指标来描述来分析该地区产业关联和产业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出各产业关系及各产业的优势劣势。 关键词:产业关联,产业结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系数 引言:地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既广泛又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而某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任何变化,都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一定的波及作用。利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是对关联关系的量化,指一个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它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波及程度和影响程度。 一产业关联的分析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地是价值型分析工具。如下两表: 本文基于的投入产出表为附表1

表行向表示该产业的分配或者是去向,即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提供给投入部门的作为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量。列向表示产品的价值组成,即在投入过程中消耗的产出部门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量。 在投入产出表中,总投入等于总产出。中间投入等于中间使用,从而最初投入部分等于最终需求部分, 按照上述分类,投入产出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纵横交错,构成相互联系投入产出的相关理论的三个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最终需求部分和增加值部分。中间需求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几个经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横向的数据表示某一产业向包括本部门在的所有部门提供其产出的中间产品的状况,纵向的数据表示某一部门在生产中所有部门购进中间产品的状况。最终需求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流向;增加值部分反映了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数额及其构成。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平衡 水平方向: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 即 i X Y i ij X =+∑ 垂直方向: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即 j j ij X Y X =+∑ 1、直接消耗系数: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j 生产单位产品对i 部门的直接消耗。其计算方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部门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除以其总产品,计算公式为: N 个部门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可用A 表示,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

经济学概论论文

浅谈经济学 经过一个学期对经济学概论这门学科的学习,让我对经济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对经济学的概念不在停留在以前的股票银行等金融市场,而是一个渗透在人们生活中,与人们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经济关系。它反映了经济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及客观规律。对于人们预测经济走势,解释经济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下面我将从经济学在中西方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谈谈我对经济学的一些简单认识。 一、经济概述 虽然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经济活动,但是那时人们只有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 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要把握经济学发展的脉络,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理论加以考察。一、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二、以往积累的经济理论;三、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背景。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当时的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一是当时所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 ·古典学派; ·新古典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综合派。 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可用下图来表示:

二、启蒙阶段 在文艺复兴的高潮时期,经济领域开始了深刻变革。始于16世纪、从西班牙征服者而开始的杀人越货的海外扩展,使欧洲成为庞大的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正是这个时期,出现了配第等著名经济研究家,并形成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大经济思潮。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随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而一同兴旺起来的,其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来财富。这一学派的倡议者支持并主张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政府允许企业在某一地区进行贸易垄断,成为重商主义者与资本家利益吻合的实例。例如英属东印度公司。这是这是欧洲殖民主义的开端。 (二)、重农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